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一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職責。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可是我明白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并不是什么偉大的人物,可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閱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明白,此刻應當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并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二
這本書是傅雷及夫人在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血地培養這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后成“家”,傅雷夫婦也因此成為了中國的典范父母。
傅雷從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談起,論及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真誠。而真誠,是做人必須從小培養。這是一種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語重心長。
文中:“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為你的成功而高興,為你的煩惱而煩惱,為你的缺點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進!”或“進屋脫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拿下來,站立著跟長輩說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褲袋里,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則更不禮貌”。這短短的幾十個字讓我感到些許的震撼,這樣似乎是在嘮叨一樣的句子,也會一五一十地寫在書信里,寫給遠在萬里的兒子,而傅聰唯一能做的,就是認真學習,用行動尊重理解他們。
人生的道路還有很長很長,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眼前所看到的,更要去了解、去探究、去挖掘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在我看來,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在不斷學習和深造的過程,要把握當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學習時間,雖然很苦,但是書本上的知識絕對不足以讓我們開闊眼界,有時間的時候,還是應該多讀課外書,去充實自己。只有這樣,生活才會更有樂趣,人生才能更有意義。
自己走進書本,主動去探索知識,讓未知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三
傅雷,一位偉大的翻譯家。這是我對他的最初印象。但當我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對他又有了新的了解,傅的雷同樣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旨,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在這本書中到處都洋溢著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及愛。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父親形象,他不斷用自己的經驗教育著、激勵著兒子。從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十分嚴格、只知道批評兒子的父親。但他心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愛。只是他將嚴厲化作愛,將批評化作關心,將懲罰化作呵護。
世上哪有不愛兒子的父親?只是他們對于愛的表達方式不同。有的父親因過肚疼愛成了溺愛,讓自己的該子成了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風雨雨;有的父親過于嚴格,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犯一點錯誤,將孩子陪養成了“追求完美者”,所以他的孩子總交不到朋友;有的父親老是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因此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威信,使得孩子過于放松,以至于影響學業。
在《傅雷家書》中的父親可不一樣他是一位教子有方、循循善誘的一位父親,他即懂得何時讓孩子學習又懂得何時讓孩子放松。但有時他也因他那代表愛的嚴厲不能讓孩子欣然接受而感到十分傷心與苦惱,但他從未在臉上流露的過,特別是在兒子面前,因為他是一位堅強的分親,他要在兒子心中做個榜樣。這也是他教育兒子的一種放式吧!
父親是一種稱呼,父親是一種責任,父親更是一種溫暖。多么偉大的父親??!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四
自古以來,父母都是最疼愛孩子的人,但是夫婦間總有著不一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傅雷夫婦將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蛟S這就是《傅雷家書》能夠暢銷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譯官,而他的兒子聰又在國外發展音樂,所以家書中的家教家風,顯現的底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家書中濃濃的父愛與母愛,有時卻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因為父親總是在國家和聰的角度思考。一次,聰想要回國,作為父母,當然是希望漂泊海外的兒子能回家看看??筛道椎幕匦胖袇s有這么一句:“每年回國一次,在體力、時間、金錢方面都太浪費。希望多考慮。”夜色中他合上書,強壓著心中的不忍與思念寫下這句話的場景漸漸在我眼前浮現。
這父愛是要有多強,才能到這種不顧自己,只顧外界和兒子的境界啊!
聰的音樂天賦一點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會往往很成功。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寄來這么一句:“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必須深深的檢討自己的缺陷。”,以此來澆滅聰驕傲自大的小火苗。
母親卻又與父親截然不同?!熬烤古赡阍谀膫€團體里學習?與夏部長見過面了嗎?樓伯伯那里去了沒有?”母親的信里,出現最多的就是問號了。 既然傅雷承擔了一個嚴師、嚴父的形象,那么母親就當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襖”,不斷的溫暖著在異國的兒子。時不時穿插的幾句告誡,讓聰心里的警鐘又一次被敲響。
相對于父親的嚴厲來說,母親的溫暖能撫平聰心中因嚴厲而起的不滿。也就是因傅雷夫婦的相輔相成,才讓聰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幾分煩惱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五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边@是出自《傅雷家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使我受益匪淺。
這句話的大意是:只要你夠努力,你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傅雷對兒子的期望很大,家教也很嚴,整本書都在激勵著傅聰成為最好的自己,充滿了對兒子和祖國的愛。從中我明白了,我們年輕人都應該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得付之行動。那么怎么樣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呢?我覺得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沒有目標,沒有堅定的信念,因此他們通常都碌碌無為而沒有什么巨大的成就。而那些努力拼搏,有目標,有理想的人,大都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他們有了目標,就有動力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我自己也是一個例子,在剛上初中的時候,我沒有什么學習目標,整天漫無目的,懶懶散散,導致我的成績在班上一直不是很優秀。直到七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媽媽為我分析了成績差的原因,而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進入班級前10名。此后,為了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非常努力的學習。終于,在七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許多著名的人物也都是因為有了目標,才努力奮斗,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例如,奧斯特洛夫斯基,雖然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不甘沉淪,決心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最終寫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著作。
傅雷的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有了目標,就有了行動的動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樹立目標,通過努力來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六
20xx年暑期讀了了一本令我獲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但使我們明白怎么做一個好寶寶,更關鍵的是使我們明白怎樣做人;如何看待人生,,也要我更為掌握父母的心理狀態都會惦記著哪些,這讓我能更強的和父母溝通交流。另外也應該是作子女的掌握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根據這本書認識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夠根據這本書認識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作的每字每段早已變成經典,流芳百世的經典。
從書里能夠看得出傅雷是一個對自身規定較為嚴苛乃至是較為尖酸刻薄的人,這更是他的家世所決策的傅雷在幼時失父,兒時媽媽的嚴格上門家教。在關鍵點上修練自身的品行,盡管一封家書中是很多文化教育孩子得話,但具體傅雷本身都保證了,這也就是儒家學說中在道德修養以身作則勝于言傳吧。自然這和他所遭受的具有儒家思想積淀的儒家學說,又有從頭至尾的接納唯物的觀念是離不開的。
胡雷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感情非常豐富多彩。實際上,大家身邊的父母也像弗雷一樣平凡而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常常為大家的生活,以便大家的學習培訓,以便大家能上一個好的院校,以便大家能有著好的考試成績,促使她們的秀發都白了,挖空心思了心力,它是真實的杰出,這才算是真實的爸爸!傅雷能夠說成千千萬萬爸爸中的一個優秀的意味著,他的對子女的填滿善心的心理狀態促使他的子女能夠身心健康的發展。
從這兒邊我想起了如今父母針對孩子教育的確令人堪憂,很多小孩的獨立工作能力急劇下降,以至于如今的小孩不可以融入社會發展,沒辦法照顧好自己和干一些有意義的事的事兒,這更是我國父母的可悲,因此塑造一個孩子,最好是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與隨意就給與,該使他自身去探險,就要他去。不必太過嬌慣,使他自身去承擔一些事兒。對他說,他所屬的全球,所屬的國家,所屬的社會發展,及其這一家中等一切一切他應當掌握的物品。始終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也就懂了。這類得話。那般他會不愛惜兒時。沒有最好是。僅有更強。再聊人自身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只有隨遇而安。你給與了他性命,有義務。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中,都僅僅臨時的心靈的港灣,要啟航的船,是終歸要啟航的,要親身經歷的大風大浪,是終歸沒法防止的。人生的許多路,很多暗影,只有獨自一人去應對,小孩的人生,父母沒法去取代,去擔負。清華曾解雇了一個學員,緣故是該生校園內竟不知道怎樣穿著打扮,綁鞋帶。另一篇報道說,一個女孩在學校里不知道怎么煮雞蛋,只能哭著抱著兩個雞蛋回家,這么搞笑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奇怪嗎?不怪異!有那樣的文化教育,便會有那樣的小孩。
溫室大棚里的花瓣是文文弱弱的,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才可以承受。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七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寒冬臘月,整個世界都無比天寒地凍,可《傅雷家書》中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父愛,使我一股暖流涌上心頭,久久縈繞心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p>
作為老師,家書中的大多數篇幅無不提到藝術的修養,杰出的人物,優秀的作品等,父子兩人暢談藝術,都把對方當成一個討論藝術,音樂的對手。傅聰出國在外,傅雷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兒子的發展,將自己的畢生的音樂經驗傳授給兒子,給兒子提出建議,激發和訓練了傅聰的思想,因材施教,成果顯而易見,傅聰在音樂方面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作為父親,書信中必不可缺的,便是傅雷教兒子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道理了。他告誡兒子要永懷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專注于音樂的造詣,“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便是他對兒子的忠告;傅雷還告誡兒子要當愛國的赤子,書札中他經常與兒子探討中華民族的文學與文化,總是給兒子寄去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學作品,讓兒子寫中文信,還常常提醒兒子學習外國音樂之所長,在中華民族傳統的音樂氣質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之糟粕,從民族文化中吸氧,擁有真誠,高尚,忠實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時,傅雷先是祝賀兒子,后又提醒兒子應正確面對掌聲與贊美,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勝不驕,敗不餒,不能因成功沖昏了頭腦,從此紙醉金迷;在兒子精神消沉時,鼓勵他應該堅強,理解挫折,平衡心理,泰然處之,切不可一蹶不振……在傅聰成長之路上,傅雷言傳身教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殷殷父子情,拳拳赤子心。”《傅雷家書》是傅雷對兒子生活上的關心,音樂上的指導,文學上的造詣,還有對人生的思考,萬“書”皆下品,唯有“此書”高!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八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后,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厚,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風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異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心。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導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領會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導,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流露的親情令人激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計劃。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九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無論是在戰亂時期還是在和平年代里,家書都是無比珍貴的。在薄薄的信封里,裝著的不僅是一行行充滿親情的字,更承載了難以丈量的愛。
在信中,傅雷與傅聰談人生,談藝術,談生活中的瑣事,談傅聰的終身大事……他向傅聰毫無保留地講述他的經驗,他的建議,傅雷對孩子的關愛展現在每一個字里行間中。
“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我非常喜歡這句話中的三個孩子,一聲比一聲強烈,一聲比一聲思念。
傅雷一直在向自己的孩子灌輸一個藝術家該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要做一個人格高尚,追求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中每一句自然流露的語言都給今天的我們極大的啟發,不僅僅是至于我們,而也有對家庭教育的滲透?,F在家庭也許最缺少的就是父母真正的關愛,父母每天的“工作忙,為了你好”,使孩子喪失了多少被愛的感覺,那么多的留守兒童,其實想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愛而已。
一個好的家庭熏陶出來的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感謝《傅雷家書》,讓我了解傅雷一家愛的故事。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傅雷家書有感篇十
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匯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我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著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里傳承著!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父親是個嚴肅而又幽默的人,小時候,記憶中的他總是喜歡輕輕撫著我的小腦袋,給我講歷史故事、唐詩宋詞。而此刻,隨著我的開銷越來越大,父親也外出賺錢,許久才回來一次。而他卻沒有像傅雷一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可是我明白,父親仍是很愛我的。
天下父親,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向很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