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的生平篇一
是她吟出了“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生活對于自己的樂趣。
是她訴出了“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對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遭受深創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樂、理解生活真諦的女子。
那是一個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蒼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葉扁舟,靜靜地,靜靜地,隨波蕩漾,融在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著一個游興未盡,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這世外桃源之中。漸漸地,漸漸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叢里,“驚起一灘鷗鷺”。在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為之沉迷,仿佛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樣,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這樣一個出身于名門世家的貴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當中,而把權貴拋擲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樂的女子,但她不僅是一位知足常樂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溫柔婉約,深愛丈夫的女子。
十八歲的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兩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礪,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陽節,丈夫趙明誠在外做官,李清照為了抒發自己對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被陸德夫稱為“三句佳絕”。
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她不僅僅是一位詩人,她更是一位愛國英雄。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映證了她的一生,在命懸一線的時刻,她并沒有退縮而丟下國家置之不顧,而是忍辱奮起,動員有更多的人能像項羽一樣寧死不屈,保衛國家。然而對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的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離鄉,以及她對丈夫的思念,讓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她的心已經殘碎不堪了,最后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還是充滿愛國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樣,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的生平篇二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她的生平】
【她的創作風格】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通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女伴們的留戀,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憂郁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間派”代言體的閨怨詞來要有價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
【有關她的趣事】
專門寫書,介紹賭博在李清照的《打馬圖序》中,一開始就教訓人說:你們賭博為啥就不能像我一樣精通呢?其實賭博沒什么竅門,找到搶先的辦法就行了,所以只有專心致志地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所謂“博者無他,爭先術耳,故專者能之”也。隨后,李清照在她的文章中列了20多種賭博游戲方式。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賭博游戲中,有的她嫌太鄙俗;有的她嫌只憑運氣,顯示不出智慧;有的她嫌太難,會玩的人太少,她根本就找不到對手——瞧瞧,李清照儼然是個“賭博專家”。那李清照喜歡玩什么呢?據她自己說,是“打馬”。有人考證出,“打馬”就是麻將的前身。看來,通宵打麻將是清照的一大愛好。
不是從來不醉,而是一喝必醉李清照雖然沒有專門的文章寫自己好酒,可她詞里面的蛛絲馬跡多著呢。如今能讀到的李清照的詞大概有58首(含存疑之作),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26首。別看她賭錢從來不輸,喝酒卻沒那么大本事——不是從來不醉,而是一喝必醉!
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的生平篇三
細雨如絲,淅淅瀝瀝,無序而孤單地滴落在易安君的思緒上,濺起一個又一個的回憶:歡樂,甜蜜,寂寞,憂傷……它們交織著,拉扯著,混雜在一起,像是易安君面前那一杯渾濁的糯米酒。她舉起杯子一飲而盡,閉目凝思,而那些畫面卻更加清晰了。
艄公搖一支長長的櫓,劃破湖面上的火燒云的倒影,荷花怒放像微醉的少女,稍稍解開衣襟,吐著鮮黃的蕊,沁著醉人的清香。我和侍女萍兒坐在船頭,學著大人們的樣子,玩喝“家家酒”。輕輕抿一口,舌頭都辣麻了!兩個花似的女孩邊咳,邊相互嬉鬧著。臉蛋兒透著淡淡的紅暈,不知是夕陽,是胭脂,還是酒在搗怪。船兒搖,兩人相依著睡去,而艄公深沉曠遠的漁歌恰是最美的搖籃曲,給水天相接處抹上一層琉璃般的色彩。
易安君看著杯中酒里自己的影子,感嘆時光易逝,少女時代的安閑,如東逝的江水,一去不復返了。她說著,從腰上解下一塊玉玦,色呈淡黃,仿佛浸透了書卷殘存的墨氣和漂泊半生的特殊回憶。
“明誠君啊!你如今可曾記得我們初見的情景?”
單純而又潔凈的陽光,傾瀉在我十六歲沒有一粒紅塵的青絲發帶上。我與侍女們在花園里無憂的嬉戲,直到看見爹爹身后的你:一個面容俊朗的少年,靈光聚頂,雄姿英發,身穿一領巴山長褐袍,腰系雜色彩絲絳,足蹬一雙黃皮襯底靴。溫文爾雅卻意氣桀驁,身佩一塊淡黃色的玉玦,走動時清脆地碰撞聲,映射著你的抱負與夢想。我不敢未經爹的允許就出來待客,只好狼狽的跑到院門后,折一枝青梅假裝嗅著,久久駐足相望。明誠君,你可知曉那青脆的梅枝被我握得比草根還軟啊!
易安君再次飲盡杯中酒。窗外雨更密,風更雜,梧桐樹的枝葉無力地搖動著,就連燭臺上的殘火也搖來晃去,站不住了。
“怎么辦?到底該怎么辦?”易安君坐倒在我面前。欲哭,可她的衣袖已容不下另一滴淚;欲泣,雙眼里擒著的,七分迷茫,三分向往,心中抑著的,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我眼中的李清照么?
是吧,興許就是。
少時點絳唇,暮年聲聲慢。
人生如夢令,別離醉花陰。
不能永遇樂,何須一剪梅?
難度武陵春,感作漱玉詞。
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的生平篇四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從小讀過這首詩的時候,一直覺得如此有英雄氣概,有民族氣節的詩人一定是蘇東坡,辛棄疾一類的不屈男兒。可是當我知道這是一個出自纖弱女子之手的千古絕唱,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李清照,這古今第一才女,她的詩詞之中不僅有女人的溫婉柔情,更有許多男子所望塵莫及的奔放豪氣,她的一生道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雖有纏綿凄苦,卻也不乏豪邁博大,應該說李清照的生活是否與歷史聯系在一起的,正是因為它所處的那個社會時期,周遭是是一批政治人士,才有了她不同尋常的經歷。在這種不同尋常的歷史玩笑中,李清照堅定如山,一身正氣。正是如此,李清照與丈夫渡過烏江鎮,在項羽自刎之地,面對浩浩江水,才能吟出這具有大丈夫氣概的史詩。
每次讀李清照的詩,內心都會被觸動。她寫的愛情詩詞很經典,滲透了濃濃的情誼,使讀者心靈交匯。在她的詩詞里面,我們感受到的既有甜蜜,又有痛苦,對于她這個把愛情作為神圣的女人,上天卻帶給了他太多的不公,她把那種對幸福的追求,相思的痛苦,以及離別的思念用詩句表現得淋漓盡致。她雖然忠于愛情,但但她永遠清醒于做人的高格,她曾親自告發了自己的丈夫張汝州,盡管自己也必須走進牢房,但她卻毫不猶豫,依然堅持心中的正氣。那雙手握雙筆的柔弱手指伸進了冰涼的枷鎖中。李清照的一生是悲壯的,是充滿豪氣的,是不屈的。
品讀著李清照的人生,想想今日別說女子,有幾個男子能夠有如此氣節呢?她的一生給了世人多少啟迪。月光如水,獨自步入庭中亭,坐倚心涼,想清照之男兒氣概,敬佩羨慕。可以說李清照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在我迷茫,猶豫,彷徨的時候,她的品格總能讓我找到方向,堅定正確的觀念。
從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世間萬物的自由都不如用自己的堅守來換取幸福;多么深厚的情誼也不能失去原則與正義;芊芊女子也可以做出不朽的偉業。一切經歷都并非枉然,人的一生不能上自己后悔。
天地之大,萬物之多,人生何嘗不是一份考卷,考驗著你的品格,你的節操,如果真是如此,我想李清照的一生算是一份不錯的答卷。在愛情面前她沒有迷失自我,在氣節之中她慷慨激昂,愛國情,民族請將她女兒的豪氣盡顯無遺。
用生命書寫輝煌,用情感澆灌英杰。隔著千年時光,我讀懂了那美麗女子柔軟之下的英雄氣概。
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的生平篇五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點絳唇》)記憶中的易安,就是以一個天真活潑,自由爽朗的形象闖入我的心里。她的朝氣、豪爽,以及那一身的才氣,使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的迷戀上了她和她的詞。
也許是受她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吧,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很早便工書能文,通音律,在詩詞的造詣上更是當時無人能及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如此之自然、活潑,充溢著少女生活情趣的詞,便是她早期最擅長的。而她的人,也正如所寫的詞般充滿靈性,惹人憐惜。正是如此的出類拔萃,如此的有才氣,才使她遇到了懂她惜她之人――趙明誠。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趙明誠由于事務的繁忙,常不能陪在她左右,她便將思念化作一紙詩詞,傳遞出自己的情感。用黃花來比人瘦,用人瘦來說相思的煎熬,低吟中跳蕩著她對愛情生活的熱烈向往。“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隨著時間的流逝,易安婚后在深閨中的寂寞和孤獨,向往廣闊天地的愁苦卻從未消失過――紅菏殘香,竹席生涼,獨上蘭舟,望天思夫,月滿西樓,更映出她的相思之苦;流水無盡,花自飄零,更突出了她與趙明誠身在兩出的苦悶。
也許天真的不從人愿,越是相思,便越難相守在一起。趙明誠在受命赴任湖州的途中與易安永遠的分離了。如此悲痛之情,易安并不是從此一蹶不振,而是將感情寄托在了更重要,更理智的抱負上――國家安危。“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武陵春》)詞中之愁,是對南宋朝廷求和茍安,不思抵抗的憂慮。蘊涵著對國家興亡的擔憂。可此情又有誰知?一名弱小的女子又能為國家做什么呢?“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蝶戀花》)國破家亡,孤雁南飛,此等沉痛之情,縱是花光月影,春色宜人也是排解不了的。日日夢回故都,醒來時才方知只是夢而已,那種心底最深的悲傷,相信不是任何人都能輕易體會到的。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不錯,記憶中的易安,是永遠不向困難低頭的。她匆忙走過的一生,留下的是永世的敬仰。
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的生平篇六
雖然我從未見過你的模樣,但我深信你是美的。柳眉,丹唇,細碎的發絲在風中飄動,你就這樣,佇立在我的心中。
你被歡樂滋養長大,我與你初識,羨慕的也正是你那跨越千年卻依然難能可貴的歡樂。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靜靜享受著才華與寵愛編織成的光環:“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你是無憂的;“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你是天真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你是何等快樂!愛情又將你引向了最高幸福的渡口——“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就連懵懂如我,也知道當時的你是站在幸福的針尖上,俯瞰著蕓蕓眾生在生活的泥沼里摸爬滾打。
后來,我才了解到,原來你一直被當做愁的化身。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獨守空房,思念丈夫的閨愁;“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這是國家破碎,獨自漂泊的國愁;你經歷過家破人亡,這家愁雙溪那只小舟豈能載得動;你忍受著孤獨寂寞,這惆悵被那落在芭蕉上,打落了黃花的雨滴一聲聲敲擊得愈加凄清。
終于,我找到了。在丈夫棄城而逃時,你吟出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當你聽說朝廷派人出使金朝,大臣韓肖胄挺身而出時,你特作詩文相贈,你一個寡居的婦人,念著“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或許,你也曾幻想過馳騁疆場,你的筆端流淌出“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讀著這些句子,我震驚了。若有人告訴我,它們出自“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陸游之手,我也不會不信。
梁衡評價你為“亂世中的美神”,你確實活出了當時一個女子最美的模樣。成長于歡樂,卻在失掉歡樂之后仍然屹立。滿腔愁緒,卻不止于愁,不陷于愁。是愁,是難,讓你擁有了大丈夫的氣概,也成就了你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
或許,磨折才是人一生中最不可或缺的生命原汁。人的一切美感都在磨折的原汁里醞釀、升華、彰顯,也因此更加熠熠生輝,在千年以后的歲月里,依舊光華不減,并成為千千萬萬如我一樣的閱讀者的生命滋養。
輕掩手中的詞集,你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漸清晰起來:你鬢角斑白,挺著柔弱的身板,站在獨屬于文人的歷史制高點上,目睹著社會的動蕩,孤獨而又驕傲,艱苦而又不屈地微笑著,直面寒風。
我情不自禁地輕喚你的名字——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