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通過獨特的敘述手法和生動的語言描繪,使得讀者身臨其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以下是一些寫作大賽的優秀作品,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其中的精彩。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申奧成功時舉國歡騰的景象,學習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3、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感受申奧成功時舉國歡騰的景象,學習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課前準備:向家長了解或通過看報查資料搜集申奧成功的材料。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生回答)同學們真不錯,猜對了,是呀,在夏天的那個夜晚,我們十幾億華夏兒女的眼睛都盯著電視里的薩馬蘭奇,當聽到薩翁那平穩而清晰的北京兩個字時,全中國人民的心沸騰了!電視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著“我們贏了”這句話,我們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著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奧成功,是整個中國的成功。這次競爭是體育的競爭,也是經濟的競爭,環保的競爭,文明素養的競爭,國際形象的競爭。我們贏了不僅是北京贏了,申奧贏了,更是中國贏了,中華民族贏了。世界選擇了北京,北京將還世界一個驚喜。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課件朗讀)學生邊聽邊畫出生字。
2、學生自讀畫出的生字。(課件出示學習生字)。
三、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組長帶領大家逐一讀生字新詞,接著說說你和哪個字交上了好朋友,請你把記住生字的好辦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然后逐一讀課文,其他同學及時正音,最后全班交流自主學習的情況。
四、入境悟情,讀中品味。
2、老師先提問:小朋友們,這么高興的事,你想怎么慶祝呢?讓學生暢所欲言。接著,我們來看看天安門廣場的人們是怎樣歡慶的吧!從畫面上看,幾十萬群眾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揮舞著。瞧!高呼著,人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讓學生從畫面上理解“聚集”了幾十萬群眾,體會狂歡的場面。讓學生做做揮舞的動作。然后,引導學生:你能把剛才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讀出來嗎?其中“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這三句高呼。讓我們用比賽形式來朗讀。比一比誰讀得更激動。
3、在中華世紀壇前,誰來到了人們的中間,體會國家領導人也來到人民中間參加歡慶活動。知道這是一件多么偉大、自豪的事。
加上動作讀一讀。做做相互擊掌、相互擁抱的動作。
五、拓展延伸,創新學習。
說說你將為北京舉辦奧運會做些什么?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二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快樂和自豪。
3、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快樂和自豪。
5分鐘經典誦讀。
一、導入:
二、新授。
(一)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指讀。
2、出示難讀的三句話,問:誰能把它讀好?讀好的學生加章。
3、齊讀課文。
4、男女賽讀。讀的要求,每個人都要用手指,每個人都要張嘴,要讀得整齊。聽的要求,每個人手指著書,眼睛看著書。讀得不好或聽的不好,要罰讀一遍。女生先讀。
5、開火車讀詞語。
6、用手指字,老師領讀。學生齊讀。
(二)精讀課文,提一個問題。
1、我們成功了,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用橫線畫出來。
2、交流。
a詞義相加法理解“不約而同”
c不只北京城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在全中國每個角落都如此。那一刻,我也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消息。當聽到北京勝出時,我情不自禁地歡呼著從沙發上跳了下來,同時,我也聽到外面有非常大的歡呼聲,接著聽到了放鞭炮和禮花聲音。人們像慶祝節日一樣慶祝這一時刻。
3、申奧成功,我們為什么那么激動,那么高興呢?出示資料。
清朝末年,清朝政府腐敗無能,中國人在奧運會上不但得不到金牌,還令外國人嘲笑,他們稱我們為“東亞病夫”。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不斷地努力拼搏,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數量不斷地增多。
在1993年,我們中國就曾申辦過奧運會,結果以兩票之差輸給了悉尼。207月13日,國際奧委會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投票決定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申辦城市有北京、巴黎、多倫多、大阪、伊斯坦布爾。最終,國際奧委會選擇了北京作為20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
一起來看一段錄象,當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年奧運會主辦權屬于北京時,人們是如何得激動。
4、自由練習朗讀。指名朗讀。
(三)指導寫字。
申,豎寫在豎中線上,是主筆,要長。
匹,筆順。
互,左斜。
三、講故事。
《小豬唏哩呼嚕》。
板書:
我們成功了。
激動、快樂、自豪。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三
1.通過讀課文,概括作者的觀點并理清理清文章的結構。
2.能運用文中的主要觀點對具體現象進行探究。
3.對成功有自己的思考,充分認識勤奮在成功中的作用,進而對現實生活起到指導作用。
教材分析:
《成功》這篇文章以個人經歷說道理,分析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摜出無論是治學或是干事業,都不能依賴天資和機遇,指出只有通過勤奮,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講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課文講課文,學生因為無新鮮感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教育者必須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講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教者還要結合作者季羨林的經歷來講成功的公式。要引導學生結全中自身的體會來感悟、體會文章所闡明的道理。只有大家立在大量事實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本文語言平易,觀點明確,層次清晰,學生學民產起來還是易懂的,可以教的給學生質疑的思想、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出示圖片)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常常羨慕一些成功人士。我們羨慕科學家們為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我們羨慕作家們寫出優秀的作品;我們羨慕奧運冠軍們登上了最高領獎臺;……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呢?他們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他們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們除了羨慕之外還應做些什么呢?下在就讓我們一道走進文學泰斗季羨林老先生的《成功》一文。
二、閱讀課文感知文本。
1.請輕聲,快速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并劃出作者對成功所持觀點的句子。
2.請幾位同學概括作者的觀點。
課件顯示: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其中勤奮最為重要。
三、研讀課文探究文本。
圍繞“成功”的公式,作者是怎樣逐層展開論述的呢?請跳讀文章,思考并討論:(先自主思考,后合作解決疑難)。
1.作者對成功的三個條件各持什么態度?(波浪線劃出)又是怎樣論證的?(做批注)。
2.成功的三個條件用“+”連接,論證時是否可以前后調換順序?為什么?
3.有人認為,第9節純屬多余,你的看法呢?能否從內容和結構上作分析呢?
4.作者在第10節對“境界說”的引用有什么作用?
引論——本論()——結論()。
四、拓展延伸佐證觀點。
九十歲高齡的季老先生,不傲慢,不教訓人,把自己的心得告訴讀者時語重心長,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親切自然。對于季老先生的諄諄教誨,我們頻頻點頭,那么我們的運用能力如何呢?我們就來嘗試一下,有膽量嗎?(通過材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關于成功的三個條件和主次關系問題的論述,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請同學們運用作者關于構成成功條件的基本觀點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發現?
材料一:電視劇《我的太陽》中有位女蹈演員,為了藝術上有所成就,不僅天天苦練,而且到35歲還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關系很緊張,寧肯離婚也不讓步。可是她專業成績平平,一共也沒當過幾回主角,這位演員作了這么大的犧牲,最后卻不得不忍痛離開臺。
材料二:一只蜜蜂要釀造1公斤蜂蜜,必須同在100萬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叢同蜂房的距離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釀造1公斤蜜,就得飛行45萬公里,差不多等于地球赤道行11圈。
材料三:貝多芬小時候彈鋼琴專注時,手指在鍵盤上磨得燙,為長期彈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涼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涼后接著彈,水在地板上積水成多,漏到樓下房東家里卻渾然不知。
材料四:王安石《傷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歲時就認識書寫工具,7歲就能指物作詩。鄰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詩并給他報酬。其父覺得有利可圖,便拉著他到處賺錢,不讓其學習,結果到20歲時”泯然眾人“。
材料五:秦末,劉邦,項羽先后進入咸陽,當時項羽力量明顯強于劉邦,消滅他易如反掌,在”鴻門宴”上項羽不聽謀士范增之言除掉劉邦,沽名釣譽,聽信項伯之義之說放走劉邦,最后天下被劉邦所奪。
五、拓展觀點情感教育。
以上我們重點討論了怎樣才能獲得成功,但什么是成功,其實也值得我們思考。
不同的人、事、物、境,會有不同的成功,所以“成功”在某些時候,不僅需要天資,勤奮和機遇,還需要……請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補充完整自己的成功之道。
成功=天資+勤奮+機遇+……。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申奧成功時舉國歡騰的景象,學習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3、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感受申奧成功時舉國歡騰的景象,學習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向家長了解或通過看報查資料搜集申奧成功的材料。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生回答)同學們真不錯,猜對了,是呀,在夏天的那個夜晚,我們十幾億華夏兒女的眼睛都盯著電視里的薩馬蘭奇,當聽到薩翁那平穩而清晰的北京兩個字時,全中國人民的心沸騰了!電視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著“我們贏了”這句話,我們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著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奧成功,是整個中國的成功。這次競爭是體育的競爭,也是經濟的競爭,環保的競爭,文明素養的競爭,國際形象的競爭。我們贏了不僅是北京贏了,申奧贏了,更是中國贏了,中華民族贏了。世界選擇了北京,北京將還世界一個驚喜。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課件朗讀)學生邊聽邊畫出生字。
2、學生自讀畫出的生字。(課件出示學習生字)。
三、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組長帶領大家逐一讀生字新詞,接著說說你和哪個字交上了好朋友,請你把記住生字的好辦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然后逐一讀課文,其他同學及時正音,最后全班交流自主學習的情況。
四、入境悟情,讀中品味。
2、老師先提問:小朋友們,這么高興的事,你想怎么慶祝呢?讓學生暢所欲言。接著,我們來看看天安門廣場的人們是怎樣歡慶的吧!從畫面上看,幾十萬群眾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揮舞著。瞧!高呼著,人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讓學生從畫面上理解“聚集”了幾十萬群眾,體會狂歡的場面。讓學生做做揮舞的動作。然后,引導學生:你能把剛才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讀出來嗎?其中“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這三句高呼。讓我們用比賽形式來朗讀。比一比誰讀得更激動。
3、在中華世紀壇前,誰來到了人們的中間,體會國家領導人也來到人民中間參加歡慶活動。知道這是一件多么偉大、自豪的事。
加上動作讀一讀。做做相互擊掌、相互擁抱的動作。
五、拓展延伸,創新學習。
說說你將為北京舉辦奧運會做些什么?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五
一、給劃線的字注音。(3分)。
浩劫()日晷()言簡意賅()。
兀兀()饒舌()闌珊()。
二、請寫出三句有關勤奮的名言,并寫明作者。
三、閱讀理解。
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下功夫。在這里,古人的教導也多得很。還是舉韓文公。他說:“業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兩句話是大家熟悉的。
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此第二境也。‘。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的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為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為,補上天資和機遇,似更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干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在文中橫線上填上宋詞原句。
4、作者為什么說勤奮是成功的最根本條件?
5、王靜安是誰?作者引用他的話的目的是什么?
6、請概括以上文字的中心。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六
1、認識14個生字,書寫“擁抱”二字。
2、學生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人們在申奧成功時激動、歡樂、自豪的心情。
3、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學生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朗讀、寫字。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背面帶有生字的蘋果圖片。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7月13日夜晚人們在街頭狂歡時的錄像,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許多人,有的揮舞國旗,有的在喊,還看到了xx爺爺),你們覺得當時人們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誰知道發生了什么大喜事?(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了)。
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走進11課《我們成功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
1、老師先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象畫面。
2、請你們輕聲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在課文中圈出本課要求我們會認的字,一邊圈一邊讀。
4、教師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1)讀一讀。(課件出示本課帶有拼音的生字)。
a、指名按順序讀一遍。
b、找小老師領讀兩遍(正讀,倒讀)。
c、教師隨意指,學生齊讀。
(2)記一記。(課件出示本課不帶拼音的生字)。
a、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一記這些生字,再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b、說一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哪些字?
c、學生匯報:用組詞的方法、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字換偏旁的方法、找朋友的方法、猜字謎的方法。
你們真了不起,這么多的字都能認了!那就讓我們再齊讀一遍吧!
(3)認一認。
這些生字寶寶也真夠調皮的,現在呀,它們又悄悄溜到這里來了,你們還能認識嗎?(出示生字卡片)。
搶讀。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組詞。
(4)、這些生字寶寶乘坐我們班的小火車回家了,下面含有這些生字的句子你會讀嗎?
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人們揮舞著國旗,在歡慶的鑼鼓聲中一遍遍高呼。
人們相互擊掌,相互擁抱,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
三、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過渡:在這三句話中,你感到了什么?(人們非常高興、激動和自豪)。
1、請同學們帶上這種心情朗讀一遍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自然段。
2、全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4個)。
3、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練著讀一讀,老師要仔細聽一聽,聽誰讀得好,一會就讓他讀給其他同學聽。
4、指名讀學生喜歡的自然段。
第一段:指名讀,其他同學正音。
第二段:重點指導“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形式:師范讀、生練讀、比賽讀,齊讀。
第三段:同桌互相讀一讀,評一評。
第四段:全班齊讀。
四、鞏固識字,書寫生字。
1、同學們一定累了吧,讓我們玩個游戲吧!游戲的名字叫摘蘋果。
找一生扮果樹媽媽,身上貼上背面有生字的蘋果圖片。找其他同學來摘,如果能讀對蘋果背面的生字,蘋果就屬于他了。
2、讓我們再來玩個猜字謎的游戲。謎底就藏在我們的蘋果當中,“用提手,包提手,組成一對好朋友。”是哪兩個字?(擁抱)。
3、“擁抱”這兩個字非常重要,不但要求我們會認,還要求我們會寫。下面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提手旁,都是左右結構)要想寫好這兩個字,我們應注意什么?(左窄右寬)。
4、師在田字格中范寫,生在練習本上每個字寫兩遍。寫完后互相評一評。
五、布置作業:
把這篇課文讀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課后反思:
我講授的是二年級語文上冊11課《我們成功了》,這篇課文描述的是北京最終獲得20奧運會舉辦權,人們得知喜訊聚集在一起歡慶北京成功的情景。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這節課我重點做了以下設計:
一、上課一開始,我播放一個短片,內容是7月13日晚,北京人民在街頭狂歡的情景,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讓學生在這樣一個情境中去朗讀、去感知、去體驗,去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但由于錄像片較短,致使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二、在識字環節中,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培養他們的自主識讀能力,因為二年級學生已基本具備了這些能力。我還注重讓學生從不同的環境中識記生字,如看書讀、看課件讀、看卡片讀、通過游戲的方式讀等來鞏固識字。
三、在朗讀中,我沒有采用研讀的方式,而是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品味,從而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四、在寫字環節中,我通過猜字謎的方式引出本課要寫的字——“擁抱”,我覺得這兩個字比較重要,因為它們不但要求我們會認,還要求我們會寫。所以把兩個字拿到第一課時來寫,給學生加深印象。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設計思路,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加以改進。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七
2、能運用文中的主要觀點對具體現象進行探究。
3、對成功有自己的思考,充分認識勤奮在成功中的作用,進而對現實生活起到指導作用。
《成功》這篇文章以個人經歷說道理,分析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摜出無論是治學或是干事業,都不能依賴天資和機遇,指出只有通過勤奮,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講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課文講課文,學生因為無新鮮感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教育者必須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講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教者還要結合作者季羨林的經歷來講成功的公式。要引導學生結全中自身的體會來感悟、體會文章所闡明的道理。只有大家立在大量事實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本文語言平易,觀點明確,層次清晰,學生學民產起來還是易懂的,可以教的給學生質疑的思想、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
1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出示圖片)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常常羨慕一些成功人士。我們羨慕科學家們為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我們羨慕作家們寫出優秀的作品;我們羨慕奧運冠軍們登上了最高領獎臺;……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呢?他們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他們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們除了羨慕之外還應做些什么呢?下在就讓我們一道走進文學泰斗季羨林老先生的《成功》一文。
二、閱讀課文感知文本。
1、請輕聲,快速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并劃出作者對成功所持觀點的句子。
2、請幾位同學概括作者的觀點。
課件顯示: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其中勤奮最為重要。
三、研讀課文探究文本。
圍繞“成功”的公式,作者是怎樣逐層展開論述的呢?請跳讀文章,思考并討論:(先自主思考,后合作解決疑難)。
1、作者對成功的三個條件各持什么態度?(波浪線劃出)又是怎樣論證的?(做批注)。
2、成功的三個條件用“+”連接,論證時是否可以前后調換順序?為什么?
3、有人認為,第9節純屬多余,你的看法呢?能否從內容和結構上作分析呢?
4、作者在第10節對“境界說”的引用有什么作用?
引論()——本論()——結論()。
四、拓展延伸佐證觀點。
九十歲高齡的`季老先生,不傲慢,不教訓人,把自己的心得告訴讀者時語重心長,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親切自然。對于季老先生的諄諄教誨,我們頻頻點頭,那么我們的運用能力如何呢?我們就來嘗試一下,有膽量嗎?(通過材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關于成功的三個條件和主次關系問題的論述,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請同學們運用作者關于構成成功條件的基本觀點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發現?
材料一:電視劇《我的太陽》中有位女蹈演員,為了藝術上有所成就,不僅天天苦練,而且到35歲還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關系很緊張,寧肯離婚也不讓步。可是她專業成績平平,一共也沒當過幾回主角,這位演員作了這么大的犧牲,最后卻不得不忍痛離開臺。
材料二:一只蜜蜂要釀造1公斤蜂蜜,必須同在100萬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叢同蜂房的距離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釀造1公斤蜜,就得飛行45萬公里,差不多等于地球赤道行11圈。
材料三:貝多芬小時候彈鋼琴專注時,手指在鍵盤上磨得燙,為長期彈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涼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涼后接著彈,水在地板上積水成多,漏到樓下房東家里卻渾然不知。
材料四:王安石《傷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歲時就認識書寫工具,7歲就能指物作詩。鄰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詩并給他報酬。其父覺得有利可圖,便拉著他到處賺錢,不讓其學習,結果到20歲時”泯然眾人“。
材料五:秦末,劉邦,項羽先后進入咸陽,當時項羽力量明顯強于劉邦,消滅他易如反掌,在”鴻門宴”上項羽不聽謀士范增之言除掉劉邦,沽名釣譽,聽信項伯之義之說放走劉邦,最后天下被劉邦所奪。
五、拓展觀點情感教育。
以上我們重點討論了怎樣才能獲得成功,但什么是成功,其實也值得我們思考。
不同的人、事、物、境,會有不同的成功,所以“成功”在某些時候,不僅需要天資,勤奮和機遇,還需要……請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補充完整自己的成功之道。
成功=天資+勤奮+機遇+……。
我的看法:
六、教學小結。
看來獲得成功,需要的因素還有很多很多,但歸根到底,成功的決定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勤奮!看著偉人的成功,我們會覺得遙不可及,其實學習名人吧,勤奮勤奮再勤奮,只要你努力了,奮斗了,成功便會觸手可及!天道酬勤!
最后,讓我們懷著對季老先生的仰慕和敬佩之情,再來朗讀一下文章的9、10段,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勤奮,因為天道酬勤!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八
1.掌握下列生字的讀音和寫法:賅、焚、兀、晷。同時學習本文結合實例逐一剖析的寫法。
2.理解作者引用的典故和語句的意義及在文中的作用。
3.明白成功的決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1.重點:逐一剖析的寫法。
2.難點:語言親切自然的特點。
一課時
一、導入
成功是我們每一個人所渴望的,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需要我們不懈努力,創造機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下季羨林先生的諄諄教誨吧。
二、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生,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入德國格延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并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直至現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他曾長期致力于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他還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時注意以下要求:
(1)將自己不認識的字借助工具書加上拼音。
(2)作者是怎樣談成功的?請找出作者的觀點。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九
1認識14個字,重點教學“傳、澤、呼、揮、淚”等生字。會寫“擁、抱、揚”三個字。
2學生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人們在申奧成功時激動、歡樂的、自豪的心情。
3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學生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1、認識14個字,會寫“擁、抱、揚”三個字。
2、學生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人們在申奧成功時激動、歡樂的、自豪的心情。
生字卡片、課件
一、激情談話,導入新課
1、提問:2008年奧運會將在哪兒舉行?(中國、北京)
2、簡述申奧的不易:
奧運會每4年才舉辦一次,許許多多的國家都想爭取奧運會的舉辦權。所以,一個國家要申辦奧運會是非常不容易的。記得我們中國在1993年的時候,就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了申請,可惜失敗了。當時,有許許多多的人都留下了傷心的淚水。但是,我們不氣餒,整整努力了8年,在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莊嚴宣布:北京贏得了奧運會的舉辦權。這一消息傳來,全國人民高興得不得了。我們贏了!我們成功了!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吧!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11課《我們成功了》,就非常生動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
師生一同書寫課文題目,學生齊讀題目。
我們成功了,心情會怎樣?帶上心情再讀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如此壯觀的場面,作者僅用200多字就把它展現在我們面前了,你一定想自己讀讀吧。請你們打開書49頁,自由地讀讀課文吧,看看課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畫面一樣!不過,為了更好的讀好課文,先得跟課文里的生字寶寶交上好朋友!請你們輕聲朗讀課文,課文中的生字,要認真拼讀,比較長的難讀的句子,咱們要多讀幾遍!
2、教師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津津有味,課文中的生字寶寶你都認識了嗎?
(1)認讀生字:
a、指名認讀b、小老師帶讀
(2)認讀詞語:
a、開火車讀b、齊讀
3、朗讀全文:如果生字寶寶回到了課文中,你還會認識它嗎?
學生分大組朗讀課文。教師巡視學生讀書和傾聽的情況。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揚、擁、抱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它們的共同點(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寬的字)。
3、教師范寫,學生和老師一起書空。重點指導“揚”的筆順及右半部分的寫法。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觀看錄像,感受申奧成功的快樂和激動。
1、看到同學們認真學習的樣子,老師真為你們高興!接下來,讓我們回到2001年7月13日,一起去看看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吧!
2、觀看錄像,渲染氣氛。
提出要求,仔細觀察錄像,看看人們當時的動作、表情。
3、談感受:現在,你想說些什么呢?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
抗擊外國或其他民族入侵的英雄才叫“民族英雄”。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民族的棟梁。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板書)。
2、齊讀課題。懷著對英雄的敬仰之情,再讀!
3、鄭成功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可能同學們對他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打開書,把《鄭成功》這篇課文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一遍,你對他肯定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1、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教師在巡視中邊聽個別學生讀書邊示意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了一遍課文,誰有話要說?
3、我們剛讀了一遍課文對課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實課文中有一段話,已經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請大家把整篇文章快速讀一遍,找出文中最能概括鄭成功的偉大功業一段話?師巡視(生: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4、那么根據這一句話,你們最想提一些什么問題呢?
5、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寫“收復”臺灣的?哪些地方是寫“建設”臺灣的?重點寫了什么?
學生自讀。
2、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鄭成功,一起來交流一下他們勝利的原因?
(1)、準備工作充分。
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齊讀感受一下鄭成功做足充分的準備。
(2)、鄭成功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師:那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鄭成功充滿必勝的信心,你能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嗎?
同學們說的很有道理,對于文中恰當而傳神的詞句能做到細細品味,好好地學習。而文章之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在于作者高超的遣詞造句水平。一個詞用的好,整篇文章就活了,就有生氣了!這和“畫龍點睛”說的'是一個道理。好,我們一起把這一部分再讀一讀,好好體會體會!(學生朗讀)。
(3)、官兵勇猛善戰。
a師:同學們,鄭成功戰前準備充分,鄭軍官兵士氣高漲,充滿必勝的信心,要與荷蘭侵略者決一死戰。一場惡戰在所難免,老師想請大家根據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把鄭軍與荷蘭侵略者的戰斗場面讀一讀(生讀第5自然段)。
b讀后交流:誰愿意來概括的說說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收獲?感受?
c生齊讀,感受一下鄭軍的英勇善戰。
e同學嗎,這節中除了重點描寫我軍如何英勇善戰外,還從反面簡介了敵軍的一些表現,更加反襯出了我軍的英勇善戰。這節不僅有對整個戰斗場面的描寫,也有對一個炮手點的描寫。這樣點面結合,就把戰斗場面寫具體了。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激烈的戰斗場面,體會一下這節的寫作方法。
f師:鄭成功終于把侵略者趕出了臺灣,鄭成功率領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進入了臺灣,臺灣人民夾道相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鄭成功軍隊進入臺灣的情景吧!自由朗讀第6自然段。
g說說你在讀這一段時心情是怎樣的?再讀。
h師小結: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抱負終于得于實現,他終于把廣大臺胞從荷蘭侵略者的魔爪下解救了出來。(所以人們稱他為——民族英雄!)。
2、通過網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了解臺灣和鄭成功的有關資料,感受鄭成功的豐功偉績,提高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
4、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5、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通過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歷史功績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1、透過網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了解臺灣和鄭成功的有關資料,感受鄭成功的豐功偉績,提高獲取、處理信息的潛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
3、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資料,透過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歷史功績的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透過網絡查閱臺灣和鄭成功的有關資料。
2、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了解鄭軍官兵與荷蘭侵略者作戰的情景,并能夠復述,感受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
四、教學難點: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敵我兩支艦隊作戰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潛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你明白哪些英雄?
抗擊外國或其他民族入侵的英雄才叫“民族英雄”。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民族的棟梁。
我們這天要學習的就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板書)。
2、齊讀課題。懷著對英雄的敬仰之情,再讀!
3、鄭成功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可能同學們對他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打開書,把《鄭成功》這篇課文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一遍,你對他肯定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教師在巡視中邊聽個別學生讀書邊示意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了一遍課文,誰有話要說?
3、我們剛讀了一遍課文對課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實課文中有一段話,已經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資料。請大家把整篇文章快速讀一遍,找出文中最能概括鄭成功的偉大功業一段話?師巡視(生: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4、那么根據這一句話,你們最想提一些什么問題呢?
5、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寫“收復”臺灣的?哪些地方是寫“建設”臺灣的?重點寫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披文入境。
學生自讀。
2、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鄭成功,一齊來交流一下他們勝利的原因?
(1)、準備工作充分。
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齊讀感受一下鄭成功做足充分的準備。
(2)、鄭成功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師:那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鄭成功充滿必勝的信心,你能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嗎?
同學們說的很有道理,對于文中恰當而傳神的詞句能做到細細品味,好好地學習。而文章之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在于作者高超的遣詞造句水平。一個詞用的好,整篇文章就活了,就有生氣了!這和“畫龍點睛”說的是一個道理。好,我們一齊把這一部分再讀一讀,好好體會體會!(學生朗讀)。
(3)、官兵勇猛善戰。
a師:同學們,鄭成功戰前準備充分,鄭軍官兵士氣高漲,充滿必勝的信心,要與荷蘭侵略者決一死戰。一場惡戰在所難免,老師想請大家根據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把鄭軍與荷蘭侵略者的戰斗場面讀一讀(生讀第5自然段)。
b讀后交流:誰愿意來概括的說說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收獲?感受?
c生齊讀,感受一下鄭軍的英勇善戰。
e同學嗎,這節中除了重點描述我軍如何英勇善戰外,還從反面簡介了敵軍的一些表現,更加反襯出了我軍的英勇善戰。這節不僅僅有對整個戰斗場面的描述,也有對一個炮手點的描述。這樣點面結合,就把戰斗場面寫具體了。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激烈的戰斗場面,體會一下這節的寫作方法。
f師:鄭成功最后把侵略者趕出了臺灣,鄭成功率領大軍雄赳赳,氣昂昂地進入了臺灣,臺灣人民夾道相迎,讓我們一齊來看看鄭成功軍隊進入臺灣的情景吧!自由朗讀第6自然段。
g說說你在讀這一段時情緒是怎樣的?再讀。
h師小結: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抱負最后得于實現,他最后把廣大臺胞從荷蘭侵略者的魔爪下解救了出來。(所以人們稱他為——民族英雄!)。
(四)、作業。
六、板書。
準備工作充分。
收復臺灣充滿必勝信心。
(民族英雄)鄭成功官兵勇猛善戰。
建設臺灣。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二
今天是新學期第二周的星期二。
這學期開始,學校對教研活動的時間作了調整,每周二上午第一課全體語文老師都沒有安排課,統一為語文教研活動時間,誰上課誰調課,這樣就能保證其他語文老師都能參加教研活動,不再像以往那樣為了聽課很多老師都要調課。
上一周只有兩天,所以今天是本學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動,我上課,六年級語文,第二篇課文《鄭成功》,第一課時。這是我給這班學生上的第四堂課。
《鄭成功》這一篇課文更確切地說是一個故事,是一個愛國的故事,是一個讓學生在故事的學習中領悟到愛國,向往祖國的統一。在這個故事中,我認為要和學生好好地探討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民族英雄?其實這也很好地可以作為這篇課文的導入。因為,學生還不能準確地知曉民族英雄。因此,課的一開始,我以談論英雄著手,從英雄的定義、表現英雄氣概的古詩(李清照的《絕句》)到兩位英雄的圖片(航天英雄楊利偉、戰斗英雄董存瑞),再到民族英雄的定義,引出今天要學習的一位民族英雄——鄭成功。不過很遺憾的是引導學生讀第一遍課文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鄭成功為什么會被稱為民族英雄?”沒有問。
因為是第一課時,我給本課初定的教學目標就是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所以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把《鄭成功》這篇課文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一遍,讀完后讓學生用“讀了課文,我知道了”開頭說一說自己的收獲,結合學生的回答找出文中能概括文章所講兩件事的一段話,讓學生板書兩件事,說說自己印象深的一件事,講講理由,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段,理清課文的脈絡。
文章不是無情物。文章總是表述著作者一定的感情。我讓學生在第三次讀課文之后說說自己讀了課文之后的感情,在這個環節可能是我表述上有點問題,學生沒有能夠完全應該說什么。好不容易學生說出了諸如“激動、憤怒”的詞語,就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自己情緒變化的依據,交流時先說讓自己“憤怒”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由于課堂駕馭的問題,這節課在時間上沒有處理好,最后的生字學習與書寫環節沒有能夠落實,使其成為本節課教學敗筆中的突出一點,目標沒有達成,畢竟第一課時的教學,生字的學習和書寫應該是一項重要的內容。
語文課堂的變數實在是太多,教育是慢的藝術,而語文教學更需要慢。高效課堂,任重,道遠。
文檔為doc格式。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三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
3.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歷史功績,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寫第五小節。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難點:
仿寫第五節。教具準備:
1.收集臺灣方面的資料。
2、觀看戰斗影視片。教學時間:
二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傳承誦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你覺得,什么樣的人稱得上英雄啊?你知道哪些英雄?
2.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板書)3.你了解鄭成功嗎?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鄭成功》一文向我們介紹了他的那些事跡呢?2.檢查生字詞。 a讀準字音。
殘酷
奴役
慷慨
融洽
酋長激昂
允許
鐵甲艦
街頭巷尾b指名讀課文。
注意正音
c概括課文重要內容。
d根據提示理清文章脈絡。
初讀了課文,你能說說鄭成功的主要功業是什么嗎?那么課文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這兩件事情。
預設:2-6節寫了收復臺灣、7-8節寫了建設臺灣。)
1.指名讀,思考:第1-3小節主要寫什么?
2.默讀,思考:哪些詞句寫出了臺灣人民對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詞句寫出了臺灣人民對侵略者的痛恨?(強占、殘酷地奴役、恨透了、強盜)那些詞句寫出了鄭成功決心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預設:慷慨激昂、決不允許、一定)
3.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臺灣了,想象一下鄭成功“慷慨激昂”說話的樣子,有感情朗讀鄭成功的語言。
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我們一定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
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什么呢?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呢?4.分角色朗讀第1-3小節。
1.引導學生分析字形。 2.老師范寫難寫的字。 3.學生描紅、臨寫。 4.展示學生的書寫,評價。
1.讀抄詞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傳承誦讀:
1.聽寫詞語
2.提問:
想一想: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臺灣?3.有感情朗讀讀第1-3小節。
1.過渡:鄭成功是如何收復臺灣的呢?他為什么能取得這場戰斗的勝利呢?
3.學生交流后板書。
準備工作充分:修造船只
聚集糧草
加緊操練
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龐大艦隊綿延幾十里
風帆蔽日戰旗招展
紀律嚴明
軍容整肅
官兵的勇猛善戰:冒著駕著
團團圍住
鉤住敵艦
跳了上去(抓住關鍵詞體會戰斗的激烈場面。
4.看看課文是如何描寫侵略者的狼狽相和可恥下場的?
5.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敵人亂作一團的慘象寫下來。可以選擇這樣寫:(1)以“敵人驚恐萬狀,敵艦隊亂作一團”作開頭,用“有的有的..”句式來描寫。
(2)以“敵人狼狽極了”,作開頭接著往下寫。
(3)參考詞語:喪家之犬,漏網之魚,心驚膽戰,哭爹喊娘,聞風喪膽,負隅頑抗,屁滾尿流,像像像魂飛魄散,丑態百出。 6.朗讀第4-5小節,要讀出鄭軍的威武氣勢。
是的,這是一支龐大之師,是支訓練有素之師。一支正義之師,也一定是一支勝利之師。那就讓我們捧起課本,把這一段話,好好讀一讀吧。
7.指名讀課文第6小節。
(1)鄭成功的軍隊受到了臺灣同胞的熱烈歡迎,找出描寫臺灣同胞的喜悅心情詞句。(你還能用哪些詞來形容他們的心情呢?)
(2)想象說話:在臺灣,老人、青年、孩子都抓住了鄭成功的手,心里有多少話要說呀。請你從人群中選擇一個角色,寫上一句話。
(3)交流。
1.默讀,思考:鄭成功是怎樣建設臺灣的?學生交流后概括:大力發展生產、興辦學校。 2.齊讀。
1.齊讀。
2.說說人們為什么永遠也不會忘記鄭成功?
3.多媒體展示鄭成功的塑像
面對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你想對他說點什么?
1.總結: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臺灣永遠屬于中華民族,臺灣終將回到祖國的懷抱。
選擇一部電影或電視片,播放有戰斗場面的片段。當堂把其中的一個戰斗的場面描寫下來。
1.閱讀有關臺灣方面的資料。
3.收看鄭成功的影片。 4.預習第3課
附:板書設計:
鄭成功
決心收復臺灣
收復臺灣經過
建設臺灣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四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
3、初步了解課文按不同地點連段成篇的方法。
4、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
2、識字教學
初步感受課文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
:生字卡片、課件
:兩課時。
1、教師以飽滿的激情,回憶1993年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經歷及兩票之差敗給悉尼的慘痛,講述2001年的申辦的成功與巨大的喜悅。(反思:北京申奧成功,是整個中國的成功,是很好的愛國教育題材。這次競爭是體育的競爭,也是經濟的競爭,環保的競爭,文明素養的競爭,國際形象的競爭,我們贏了,不僅是北京贏了,申奧贏了,更是中國贏了,中華民族贏了,相對于八年前我們以兩票之差輸給悉尼的慘痛,八年后,我們北京以新的精神面貌再次參與競爭,以極大的熱情企盼的08年的奧運會能在北京舉行,又是何等的喜悅?所以,我對北京的申奧背景做了介紹,用來幫助學生理解申奧成功的重大意義,從而理解課文中人們的激動心情和自豪感。這堂課的教學也說明了,情感疏通的重要性,我以我兩次參與收看申奧結果時心境的巨大反差的歷程,讓孩子很好地體會到了申奧的大事,讓每一個國人都熱血沸騰。孩子們讀起課文來,感情自然就更豐富了。)
2、激情:播放申辦成功歡慶的視頻資料,說說,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把這激動場面化為生動文字的課文。板書課題:我們成功了。
3、齊讀課題。理解成功。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小組內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互查生字讀音。提出不懂的問題。
1、指名讀各自然段,教師與學生評價重點強調生字讀音。
2、出示詞語,搶讀。
3、游戲識字鞏固:搶卡片。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識記生字的?
1、課文寫了哪些地方的歡樂場面?(反思:在學生討論并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再肯定:天安門廣場和中華世紀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不剝奪后進生的學習、感悟機會。)
2、朗讀課文。重點朗讀2、3自然段。
1、教師以激動、自豪的語氣范讀。
2、你從老師的范讀中聽出什么?
3、還記得這歡呼雀躍的激動情景嗎?你敢跟我挑戰嗎?誰想朗讀?
3、學生自由讀:讀出激動自豪的語氣。
4、指名朗讀,師生共評。
1、學生觀察分析字的`結構。
2、請班上寫字最漂亮,觀察最仔細的同學提醒、講解字的主筆。教師補充。(反思:在教學寫字的過程中,經常發現有的孩子對觀察哪筆是這個字的主筆,哪個筆畫在田字格的哪兒,有了疲勞和厭倦感。他們往往提不起興致來集中注意力,無法認真關注在教學中,使得我的寫字教學事倍功半,但偶然間發現,當我說:“我將請觀察最仔細,寫字最認真的同學來提醒大家,在黑板上書寫”的時候,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孩子們就變得專心了,興致盎然了。)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五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邊讀邊想,了解實驗過程,領悟文中女孩先人后己的合作精神。
要具備先人后己的精神。
文中實驗所需要的瓶子和六個小鉛錘。
1課時
一、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談話: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課《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課題)
2、小聲讀課文,想一想,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學生說,教師選擇有價值的寫在黑板上)問題來源于學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的小聲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多字、漏字。
2、指名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解詞)
3、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次默讀課文。
讀后學生匯報,可以各抒己見,不要強求統一答案。(問題在學生中解決,達到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三、再讀課文,感悟道理
1、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這次成功的實驗的過程,并想想這次實驗與教育家以往的實驗的不同。
2、學生匯報交流,找出有關的內容讀一讀。
3、指名操作兩種實驗過程。(教師扮演教育家與學生合作完成)
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課件出示小女孩的話:“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讓學生自由讀這句話。再結合剛才的實驗過程,同桌間互相交流讀了這句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
4、小聲朗讀最后一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認為教育家所說的成功指的是什么?(由按次序、合作成功的角度體會成功的愿意)
四、總結延伸:
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想到了什么?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談一談再寫下來。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六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例,認識到粗心對學習的危害。
2、幫助學生養成一些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1、計時工具。
2.、多媒體課件。
一、活動:看誰最細心。
1、師:當作業本發下來的時候,你是不是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哎,又出錯了!我怎么這么馬虎呢!”雖然你狠想細心,雖然你也不想出錯,可是到下次作業時又會重復這樣的感嘆。有的同學甚至為此而苦惱,怎樣和細心交朋友能?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討論的話題。
2、小測試。學生在課本上完成“小測試”
3、小統計。
(1)教師出示正確答案,同桌互改。
(2)師生共同統計班上全部畫對的同學數。
我們班共有-------名同學,全畫對的有--------名。
(3)采訪一下全部畫對的同學,看他們有什么小竅門。
二、畫中話:各行各業說“細心”。
1、出示課件:來聽一聽,從事這些行業的人是如何說“細心”的。
眼科醫生:
銀行人員:
建筑工程師:
2、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三、活動“細心百分百
1、引導學生說一說插圖中的人物是怎么做的,結合自己的情況說一說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也可以讓學生舉一些與自己對應的反事會。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熟悉文本,找出作者的基本觀點,理清寫作層次
2、積累三首詞。
3、學會從現實生活中尋找論據來證明(完善)觀點
4、合作辨析,對課文觀點進行探究,拓展思路,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材分析:
《成功》這篇以個人經歷說道理,分析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指出無論是治學或是干事業,都不能依賴天資和機遇,指出只有通過勤奮,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講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課文講課文,學生因為無新鮮感而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教者必須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講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教者還要結合作者季羨林的經歷來講成功的公式。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體會來感悟、體會所闡明的道理。只有建立在大量事實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教學設想:
通過反復閱讀、討論,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通過比較閱讀從而深刻明白作者對于成功的見解。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演講同學說一說“我所了解的季羨林”。
二、閱讀指導
1、培養速讀能力,整體感知內容,同時要求書面寫出大意,將速讀落在實處。
(一)速讀課文,我知道的觀點是 (書面寫出)
(二)細讀課文,列出結構提綱
2、訓練歸納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引用的內容培養質疑習慣
3、培養替換補充材料說明觀點的能力,同時深化理解。學生交流閱讀體會----分組交流收集的論據:
a成功需要天資b成功需要機遇c 成功需要勤奮d成功的關鍵要素在于勤奮。
4、培養質疑精神,鼓勵形成自己的看法。比較閱讀,拓展理解
比較閱讀《成功是一種感受》,解決兩個問題
附:《成功是一種感受》
說到成功,人們有一個錯誤觀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認為,只有扭轉乾坤的壯舉,才算是成功的舉動;有人認為,只有領袖、名人,稱的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則干脆斷言,世界上沒有一個成功者,因為人生最終的結局是悲劇——后人肯定會超越前人。這實在是一種可怕的自卑。
其實,我們都是成功者,因為成功只是一種感受,一種自我意識的主觀感受。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每一點進步,哪怕只是微小的進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認認真真的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樂就會常伴我們身邊,我們的人生也就會因此而變得格外的豐富和生動。不是嗎?作為一名學生,他考試及格了,成績提高了,這是成功,也應該感到高興;作為一個農民,他播下的種子發芽了,莊稼收割了,這也是成功,也應該感到高興。在更多的時候,成功無需旁人認可,更不許別人來裁判;我們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劃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過于神圣。
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不可避免要遭受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失敗,每經過一次失敗,對事物的認識就深入了一步,對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許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強了不少,這種種經歷和感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不也應該感到快樂嗎?否則,我們就會對人生失去一份應有的信心,面對困難,我們就會望而卻步。
大膽而自豪的承認成功吧,認認真真的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從品味中,汲取動力,開啟智慧,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這也許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與學生共同分享閱讀結果,言傳身教。教師談自己的閱讀體會“開學第一課”,學生交流關成功的名言。
課后作業:
當堂背誦王國維的“境界說”
課外閱讀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永遠的悔》、《春滿燕園》。《成功是一種感受》
我成功了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重點)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說說一些詞語的感情色彩。
3.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懂得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的領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難點)教學準備:搜集鄭成功的資料。學生完成預習提綱,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欣賞歌曲《七子之歌》,簡單說歌曲內容
(二)、出示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三)、出示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四)、出示自學指導:
1、默讀課文,把帶生字的詞多讀幾遍,然后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我會讀;瞭望奴役駐軍鐮刀融洽慷慨激昂橫行霸道喜出望外驚恐萬狀載歌載舞負隅頑抗風帆蔽空并說說這些詞語的感情色彩。
1求和又是怎樣說和做的。(課件出示)
3、簡要說說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經過.,指導小組交流。
4、聽了同學們的復述,你覺得鄭成功有著怎樣的品質?
五、小組內交流逐個自學指導中的問題。
1、集體交流第一個問題:
(1)、讀文:要求口齒清楚,把字音咬準,字正腔圓。(2)、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2、集體交流第二個問題: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3、總結學習方法:
我們怎樣把這一事件的經過簡要復述出來的?把每段的內容串起來,就簡要地把這個事件說清楚了。
(六)當堂檢測:小本練習冊
課外找一找《七子之歌》這首詩,讀一讀,背一背,喜歡唱歌的同學還可以唱一唱
鄭成功收復臺灣
起因:自幼立志,驅除荷虜。經過:率兵東征,收復臺灣。結果:寶島回歸,同胞歡慶。
評價:豐功偉績,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