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讀后感個字弟子規讀后感字篇一
《弟子規》這本書講了許多關于孝的語句,書的主要內容是:古代圣人教育學生的一些發法。學生首先要孝敬父母,服從兄長,其次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對人要講究信用。對他人要有愛心,要親近和崇拜那些德才兼備的人,做好了這些之外,如果還有精力和時間,就應該多學文化知識。
當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不禁想了想我自己,有這樣做到嗎?父母叫你的時候,就應該立即答應;父母有什么事情要你去做的時候,千萬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懶。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幫她做一下家務。我心想:我才不要,做家務這么累。于是我便找了個借口說:“不行,老師今天布置的作業太多了!”媽媽聽了,搖了搖頭,繼續開始辛苦地洗衣服。看著太陽高掛在天空,溫度持續上升,媽媽在烈日當空下洗著衣服,汗水不斷往下流。看到這里,我不禁臉紅了,心里感到了愧疚。父母每次讓我做點小事,我都拖拖拉拉,總喜歡說:“馬上我就去,看完這一集就行了。”是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學著記住這句話,把它深深地刻在腦海里。每當父母讓我做什么事情時,如有偷懶或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時,我便會用這句話來警告自己,做事情千萬不能再這樣馬虎對待。
當讀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的時候,我想到了古代的孝子王祥。她的母親去世了,繼母對他很壞。一天繼母病了想吃鮮活的鯉魚。于是王祥便為繼母捉魚,但河水已經結冰了王祥變脫掉自己的衣服臥在冰上,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冰層捕魚。對啊!雖然繼母不喜歡他,但王祥依然孝敬繼母,父母喜歡我,我孝敬父母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父母親不喜歡我,我能很好地孝敬他們,那才是一種孝順。
孟宗泣不管母親說什么他總是照著去做。孔融四歲能讓梨,這都是孝。孝無處不在,《弟子規》讓我明白了孝。
弟子規讀后感個字弟子規讀后感字篇二
《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人物李毓秀。我從上幼兒園大班時,就非常喜歡看這本書。《弟子規》這本書講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優良品質,我因此而迷上了這本書。
《弟子規》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這句話的含義是說:吃東西、喝水或坐下、行走時,都應該先讓長輩在前,我們這些小孩子在后,這也是尊敬長輩的一種傳統美德。
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飯店吃飯,爸爸媽媽還約了一些叔叔阿姨,他們在一起正聊得熱火朝天。媽媽突然對我說:“旭冉,你去服務臺那兒拿一盒飲料吧,現在大家都有點口渴了。”“ok!”我爽快地答應了。然后,就跑到服務臺那兒跟阿姨要了一盒橙汁。我回到房間后,沒等媽媽催促,我就連忙把飲料盒撕開,給叔叔阿姨和爸爸媽媽各倒了滿滿一杯橙汁,然后給我自己倒了大半杯橙汁。爸爸媽媽都吃驚地望著我,好像我的身上長了什么東西一樣。爸爸笑瞇瞇地對我說:“今天我的寶貝女兒怎么這么懂事了,知道先給大人倒飲料,然后再給自己倒,真是長大了。”我自豪地說:“我這是從《弟子規》上學來的呀,‘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所以,我要先給你們倒飲料,讓你們先喝!”房間里的人都鼓起掌來。一個阿姨對我媽媽說:“瞧,你家女兒可真懂事兒,比我那調皮的兒子可強多了,那家伙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戲,讓他干點家務活他都不做,你看這孩子不用人催,就知道先給大人倒飲料,可真是個好孩子!”我一聽到別人的夸獎,心里更加美滋滋的。
回家的路上,正好有個路口正在施工,必須從一條很窄的小路繞過去,我讓爸爸媽媽走在前面,我跟在他們的身后,“我們家旭冉今天表現得可真棒!”媽媽邊走邊說,“是呀,是呀,應該好好獎勵一下。”爸爸說。
《弟子規》這本書講給了我們做人的道理,真是一部值得推薦的經典作品。
弟子規讀后感個字弟子規讀后感字篇三
一年級開始,我們班同學冼哲賢的姑姑給我們每人捐贈一本書,叫《弟子規》,從那以后我們的莫老師每天都要求我們朗讀《弟子規》。
可是我過了很久,我仍然坐在那里無動于衷,媽媽再三催促了好幾次,我才懶洋洋的坐了起來,還滿臉不高興,現在想起來還有一點慚愧呢!
還有一次,星期天的時候,我去普羅旺斯表演拉丁舞,我一直覺得那件衣服很難看,而且緊,又不舒服,于是我一直大聲抗議,媽媽說:“能穿就行了,干嘛那么挑剔呢?”我轉念一想:“《弟子規》上面說“衣貴潔,不貴華”,意思是穿的衣服在于整潔大方,而不在于華麗。”想到這里,我終于不再挑剔了!
《弟子規》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點和不足,也知道了莫老師讓我們讀《弟子規》的用意了,因為它可以教我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弟子規》真是一本好書!我喜歡!
弟子規讀后感個字弟子規讀后感字篇四
今天爸爸又叫我讀《弟子規》。我可是讀了n遍了,曾經背都背得滾瓜爛熟,現在還讀,豈不是浪費時間?如果用來玩悠悠球該多好啊!因此我老大的不愿意,可是又沒辦法,誰叫他是我老爸呢!
于是我無奈地拿著書,有氣無力地哼著:"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哼著哼著,幾年前第一次學《弟子規》的情景又浮現出來:和藹可親的蔡禮旭老師笑瞇瞇地問我們,《弟子規》是用來干什么的呀?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讀的,也有同學回答是用來背的……蔡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頭堅定地說《弟子規》是用來"做"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對照《弟子規》我發現我有不少地方還沒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有時只顧自己玩,對父母、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父母、老師沒有打我是對我的愛護,我應該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從現在起要認真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我趕緊坐好,認真的讀起來。"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爸媽叫我早點起床,要么鍛煉身體,要么誦讀經典,因為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最近一段時間我發現我有點懶散,有點拖拉,這其實是浪費時間,看來,這又得改了。爸爸教我"坐如鐘,站如松,臥如弓,走如風!"又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會提高學習效率,爸爸說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現。
而"勿畏難,勿輕略。"則是鼓勵我在學習中要知難而上,不要輕易言放棄,要刻苦鉆研,在鉆研中獲得樂趣。當讀到"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時,自我感覺良好,因為我讀的就是圣賢的書,有些同學看一些不適合的書,讀這些書,不但蔽聰明,壞心志,而且浪費了讀好書的時間,損失可大了。
感謝爸爸又讓我讀《弟子規》,從中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要把《弟子規》當作我的良師益友,讓它作為我生活學習的指南。
弟子規讀后感個字弟子規讀后感字篇五
它主要講的是:圣人對學生的訓示,包括我們要孝敬父母、關愛別人、禮貌待人以及如何為人處事等內容,每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
《弟子規》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教育我們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當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父母為了我每天辛苦工作,還要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而我呢,卻不知回報。我知道我理應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我平時卻連自己的小衣服都不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覺得理所應當。學習了《弟子規》,我感到很慚愧,今后我一定要改變自己,盡可能的為父母多分擔一些。
當讀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從”時,我更是后悔極了。平時我愛貪玩,練琴時間很少,能拖就拖,因此媽媽總是說我,給我講道理,可我卻嫌她嘮叨,總是不耐煩地敷衍,甚至頂撞她。看了《弟子規》,我才知道她是為了我好,明白了媽媽對我的期盼和寄托。
書中像這樣富有人生哲理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還很多,如:“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教育我們學習、工作不能拖拉,要抓緊。“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教育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要記錄下來,向別人請教。
現在,有些話我都能背下來了,今后我還會繼續讀《弟子規》,并細細品味做人處事的道理,提升自己的修養!
我們從08汶川地震中看到了光明,文明是大愛;
這一切,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有信心讓文明的春風刮得更新!更真!更純!讓它變成參天大樹,撐起片片綠蔭!
弟子規讀后感個字弟子規讀后感字篇六
《弟子規》一直是我們實驗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內容之一。現在社會,幼兒品德教育正逐漸被人們重視,品德教育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使之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而且是一切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這使他們容易產生嚴重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弟子規》中這樣說“……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教育幼兒愛家人是十分重要的,在通過父母是怎樣孝敬老人來為幼兒提供榜樣,激發幼兒的這種情感及行為,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愛他人和愛集體的情感。幼兒最喜歡扮演角色游戲,他們相信角色的真實性,為了讓游戲順利進行下去,他們就必須控制自己,用角色規則要求自己。
因此,我們可以寓德于樂。為了充分發揮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集體意識,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時,首先要允許幼兒自由選擇,只有出自自己內在的需要和興趣而選擇的游戲才是真正快樂的游戲。其次,要適時給予隨機指導。教師對幼兒進行隨機指導,不但不會影響孩子游戲的開展,而且更能激發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內容,要幫助幼兒樹立是非觀念。
在進行品德教育時,由于較小的幼兒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力差,認為別人做的都是對的、正確的,繼而去模仿,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習慣,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應采用榜樣示范的方法。稍大一點的幼兒已形成對事物的初步判斷能力,但不很準確,這時需要成人給以提示、引導、鞏固、強化他們的正確想法。
在進行幼兒品德教育時,教師必須時常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打成一片,了解幼兒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具體發展情況及個體接受能力。有針對性、有層次地幫助幼兒認識問題,抓住孩子存在的問題予以糾正,使之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面向全體幼兒,實現品德教育的任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到尊重幼兒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注重多角度出發,多鼓勵幼兒,讓幼兒感受到信任與尊重。幼兒建立強烈的自信心。良好的同伴關系的建立促使幼兒相互學習,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們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建立平等、自由、合作的環境,萌發孩子們愛集體的情感,讓幼兒體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要加強與家長的思想溝通,使雙方加強了解,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只有這樣孩子的良好道德行為習慣才能盡快養成。
弟子規讀后感個字弟子規讀后感字篇七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弟子規》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
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了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造條件。
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學禮、懂禮等等。
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于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
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
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