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掃墓清明掃墓篇一
摘要:小時候,清明節是爺爺去上墳,那時的爺爺六十多歲,身強體壯,再高的山他都如履平地。有時出于好奇,我也會跟在他的后面像一只小跟屁蟲,嘴上說跟爺爺去掃墓。
轉眼清明將至,不知今年的清明節會是個什么樣的天氣,是雨紛紛?還是艷陽高照?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清明一定比往年蘊藏著更多的憂傷。因為今年是第一個沒有爺爺的清明!
小時候,清明節是爺爺去上墳,那時的爺爺六十多歲,身強體壯,再高的山他都如履平地。有時出于好奇,我也會跟在他的后面像一只小跟屁蟲,嘴上說跟爺爺去掃墓,實際上心里惦念著那半個被祖宗們無數次看過的雞蛋。在祖宗面前,爺爺的表情是嚴肅的,并在嘴里念念的詞地說著什么,我問爺爺,您在說些什么?爺爺輕輕摸著我的頭說,我問你的太公、大爺爺們在那邊過得好不好。
上中學后,每年的清明上墳人改成了爸爸,我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爸爸說,你爺爺年紀大了,再也走不動山路了!聽了這話,心中會有淡淡的憂傷劃過,不過那時并不真明白,年紀大代表著什么。
有時清明剛好趕上放假,我會跟著爸爸上墳,但只把它當著是踏青,那個季節正是春天,滿山遍野是紅艷艷的杜鵑花。我想,爸爸是不憂傷的,因為他從來不像爺爺那樣表情嚴肅,口中也不會念念有詞。我說,爸爸,你不想那些祖宗嗎?爸爸說,那些祖宗我從來都沒有見到過,只不過是從爺爺的只字片語中得知,甚至爺爺知道的也不多,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我不知道應該想些什么。
這樣一年一年,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年紀大了的爺爺會被那一堆黃土掩埋,會有一天,我們來給爺爺上墳,就像以前爺爺,爸爸上那些祖宗的墳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我們有了明確的想念對相。
無數次想起媽媽說爺爺去世噩耗的那一刻,想一次,心痛一次,想一次,枕巾濕一次。爺爺去世的那個早晨,我照常打電話問爺爺的身體情況,那時爺爺的身體狀況不太好,媽媽說,孩子,你爺爺已經走了,腦子霎那間空了,沒有任何的前奏,也沒有任何情緒的醞釀,淚水像開了閘的洪水,滾滾而下。
回家奔喪時,一直有一個錯覺,這個錯覺讓我忽略全家悲傷的臉,忽略爺爺大紅的壽棺,一遍遍對自己說,爺爺哪有去世,不好好地在搖椅上躺著嗎?幫忙貼花圈挽聯時,不時看看大門口,因為爺爺平時最喜歡坐在大門口看著兒孫們做事。
直到現在還無數次問自己,爺爺真的走了嗎?他高高掛起的遺相一遍遍地告訴我,他真的走了!從此再也無法看到他親切的笑臉,聽不到他講抗美援朝時那些讓人心動、向往的故事。體驗不到與他一同散步時的天倫之樂,享受不到他童心未泯輕拍我肩膀時的驚喜,感受不到他如林間小溪涓涓細流地流向兒孫們的愛!
清明掃墓清明掃墓篇二
今天是4月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被叫醒了,因為今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回老家掃墓。
今天的天氣真好,沒有下雨,還出了太陽呢。掃墓要去的地方多了,太奶奶太爺爺太叔叔,哎呀我都弄不清楚,而且有的地方遠著呢,但是不管有多遠,我們每一個點都去了。
一路上我問這問那,伯伯叔叔們說我小不懂事,說什么: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過我知道我看不見疼我的爺爺了,他永遠不會回來了,我對爺爺的印象不是很深,因為爺爺在我未滿周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聽爸爸媽媽說爺爺很疼我,每當其他同學提起爺爺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來到爺爺的墳墓前,伯伯叔叔們開始除雜草,他們很快就把墳墓上的雜草給鋤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干干凈凈的墳墓。我麻利地從袋子里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爺爺的墳墓上,大人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肉……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爺爺祭拜。隨后,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
清明節是緬懷去世的親人的節日,每年我們都會回老家掃墓,是啊,沒有先人哪有后者。今年的清明節正好在星期六,為了讓我們都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開車來到鄉下祭拜祖先。天陰沉沉的,飄起了小雨,似乎就像落下了幾滴眼淚,像是也在祭拜祖先。走在上山的路上,我不由得低吟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來到山上,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情,走到老祖宗墳墓前,大人們給祖先上香,燒紙錢,整理墳地,我也忙著給祖先掛上清明吊。我嚷嚷著要放鞭炮,爸爸讓我在祖先的墳前跪下來拜一拜,向老祖宗祭拜,求老祖宗的保佑。保佑我們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也讓全家健健康康,開開心心……我學著大人的樣,在祖先的墳前叩頭、作揖祭拜了祖先。
清明掃墓清明掃墓篇三
日子一天接一天地堆積起來,日歷一天接一天地被撕毀,隨著春雨的降臨,清明的腳步也隨之而來。又一個清明節即將到來。是時候再去祖奶奶的墳墓了。
清明節一大早,我就帶著白花踏上了開往山里的汽車。汽車在盤山公路上顛簸行駛,我不知道祖奶奶今年過得怎么樣。我向窗外望去。窗外,山里美麗的花朵正在盛開。小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草也從花中伸出頭來,在風中飛舞,好像在向我們問好。汽車停下來,我跟著長輩們沿著山路走。不經意間,天開始下雨了。抬頭一看,天空中的雨滴飄落下來。看著天上的雨滴,我的思緒飄得很遠:奶奶,你沒事吧?你不用擔心。我們現在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有了先進的技術和高速鐵路,交通就方便多了。
走著走著,一排排墓碑逐漸進入我們的視線。祖奶奶的墳墓就在其中。我一排排地搜索,終于找到了!那是祖奶奶的墳墓。我們沖上前去朝拜。長老們把水果和食物放在桌子上。我還拿出準備好的白花,放在奶奶的墳前。每個人都得和奶奶談一會兒。當我看到奶奶的墳墓時,我想起了奶奶的故事。她是一個善良的老人。在她慈祥的臉上,她總是帶著安慰的微笑。祖奶奶經常幫助別人。春節前,祖奶奶在家煮餃子,但轉身向門口走去。我們都很困惑。“你放心,我會給二樓的王阿姨送餃子的。今天是春節,她家里很少有人。我去看看她。”祖奶奶笑著說,我們想幫祖奶奶接生。祖奶奶仍然不相信我們,堅持自己去。最后,我們只能讓祖奶奶接生。
站在祖奶奶的墳前,我想對祖奶奶說很多,但我不知道該怎么說。祖奶奶,我希望你能在那里平靜地生活!我只對祖奶奶說過這句話。雖然這句話很短,但它表達了我對祖奶奶深深的懷念。
我多么想念奶奶的善良,多么想念奶奶的微笑,多么想念奶奶的一切!
祖奶奶,我希望你能在那里平靜地生活。明年清明節我一定會去看你。
清明掃墓清明掃墓篇四
今天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說好了今天要上山去掃墓祭拜先輩的,所以我早早就起床洗漱了,做好掃墓的準備。
爸爸我的媽媽比我起床得更早,他們早就將要去祭拜的東西放在一個大籮筐里。“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紙,還有;香蕉,準備好了,蘋果,也準備好了;蠟燭……”我故意在一樣一樣的大聲地數,我的媽媽也樂得在旁邊看我數。“好,準備齊了,我們向山里出發了!”我叫道。我在前邊引路,爸爸挑著祭品跟在后頭,我的媽媽也一并隨行。
剛出門,就覺得不大對頭,滿天的烏云,那一朵朵黑沉沉的云仿佛是吸滿水的大海綿,飽脹得就要滴下來似的,難道老天爺也是有靈性的,要祭拜了也非常傷感?我也不禁擔心起來,對我的媽媽說:“看來,天要下雨了,真是麻煩。”我的媽媽說:“是啊,不過東邊的天還好,比較亮。我看了天氣預報,說今天只是雷陣雨,應該不會那么早下吧。走,快點,我們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個人住在村子東頭。我們走向奶奶家。進了奶奶的房子。咦?怎么奶奶不在家呢?我叫了起來:“奶奶,您在哪里?”從后面的菜園傳來了奶奶的聲音,原來,奶奶在田里種菜啊!我的媽媽也趕緊走去幫忙。真是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我的媽媽匆匆忙完,我們就去墓地掃墓了。
我們來到墓地。啊,這里的景色真美啊!群山起伏,連綿不斷,那遠處的山峰上還繚繞著淡淡的云霧呢,峰頂若隱若現,仿佛是天上的仙境。山上樹木茂盛,滿眼的蔥綠,像是給山上穿了一件綠色的連衣裙。山腳邊那不知名的野花,不正是給裙腳鑲上了花邊嗎?再看看近處的小草,草尖上掛滿了晶瑩的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了個美夢流下的羞澀的眼淚啊。聽,還有清脆的鳥鳴聲,一唱一和,是不是在歌頌這里的美景。我情不自禁的張開雙臂,做擁抱狀,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的爸爸我的媽媽都哈哈大笑。
我們結隊走到爺爺的墓地,放下祭品。我的媽媽對我說:“熙熙,你和妹妹先到那邊去玩,讓我的媽媽和爸爸好好除掉這些雜草。”說完,我的媽媽和爸爸就開始動手拔草。爸爸將較大的樹木砍倒。我問爸爸:“為什么要砍倒呢?這不是濫砍亂伐嗎?”爸爸笑著說:“這不算是濫砍亂伐的,在墓邊的樹要砍掉,就像家里打掃衛生一樣。要不砍掉,到時連墓在哪里都找不到了。”我點點頭,閃到一旁,和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機。過了一會兒,墓地清掃干凈了,奶奶把東西擺好,插上香,點著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里念念有詞,也不知在說什么。我見了忙把手中的手機放下,問爸爸,奶奶在念什么。爸爸微微一笑,擺擺手,意思是叫我這時候不要說話。五分鐘左右,奶奶念完了就叫爸爸去放炮燒紙,然后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說是許許心愿,那些列祖列宗會保佑我的。我聽了,半信半疑地照做了。我是希望我們全家幸福如意,我的成績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
我們許完愿,就開始放爆竹了。那劈啪劈啪的聲音在山里顯得格外的響亮,連小鳥的聲音也停止了,樹木也站立不動了。
天,又下起雨了,我們不得不趕緊收拾東西回家。一路上,我們還看見了很多人也來掃墓呢,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啊!
清明掃墓清明掃墓篇五
今天是4月6日,也是清明節的后一天,我們的學生要到西山去烈士館掃墓。
我們吃過午飯不久,班主任謝老師就叫我們坐下分食物,還交待了我們在路上要做到文明坐車,文明走路,文明用語和文明用餐四大講究``````,一切都安排妥當后,我們就乘公交車出發了。
公交車開到半路時,已經近二點,車里非常熱鬧:低年級的小朋友說說笑笑,嘴里還不時的唱著: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
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烈士墓前有一個高高的石碑,這石碑就是為了紀念先烈們造的,不一會兒我們開始了掃墓儀式。當學生代表敬獻花圈時,我們向烈士們表示忠誠的祝愿,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當哀婉的樂曲徐徐放起的時候,我們都朝向石碑,莊重地默哀,心里無比的悲傷``````當掃墓儀式結束時,我們就去參觀烈士陳列館。
清明掃墓清明掃墓篇六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4月5日。我們和姑姑約好,6點半去。為什么呢?因為清明早去掃墓才有意義。早上,天剛蒙蒙亮,我就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姑姑來我們家了,我們帶上鋤頭和冥紙,開著車,像離弦的箭一般朝目的地開去。
到達爺爺奶奶墳墓前,姑姑和藹可親地吩咐我們:“你們四個小孩子去撿石頭,待會兒原來壓冥紙。”爸爸和姑姑則負責鋤草。心動不如行動,我們馬上干了起來。俗話講得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鋤草看起來簡單,輕輕一挖草就出來了,其實鋤頭像清明的心情,陰沉沉的,很費勁兒;撿石頭覺得易如反掌,可是得挑大小適中的石頭。鋤草鋤得差不多了,姑姑和爸爸拿出12根香,“咔嚓”一聲打火機響了,香也點燃了。每三根為一束,在爺爺奶奶的墳墓前各插一束,還有兩束各插在那兩株左右,距離約半米。
插好香以后,我們擺上兩盆嬌嫩欲滴的鮮花,誠摯地獻給先輩們。姑姑遞給我們每人一疊冥紙,叫我們去鋪,還千叮嚀萬囑咐我們:“后面全放白色的,要用石頭壓好,前面的,是下面鋪白的,上面鋪紅的。而且紅色尖尖的地方要朝外,前后都要鋪得均勻,整齊有序,密密麻麻,代表多子多福,富貴滿堂,最重要的是要安靜,不然對長輩不尊敬。”我們聚精會神地擺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在我們齊心協力下,終于鋪好了。氣喘吁吁的我們跳下來,準備燒冥紙,有正方、鈔票等形狀,琳瑯滿目,打火機又響了,我們祝福爺爺奶奶,再祈求他們的保佑。
古人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欲斷魂”一詞就可以看出清明節人們的極度悲傷。我也同樣帶著沉痛的心情,念念不舍地離開墳墓。那簡直是三步兩回頭!
清明掃墓清明掃墓篇七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回到了鄉下,來到了外公家里。屋后有密密麻麻的竹子,還有鉆出地面的筍芽兒,河邊有許多的野菜:有野芹菜、鴨腳板、野木耳、水蕨子……特別是院子門口有幾株引人注目的茶花樹和桃樹,茶花樹開滿了大紅的茶花,桃樹開滿了粉紅的桃花。我和哥哥好奇地數了一下,發現茶花有6片花瓣,128根花蕊,桃花有5片花瓣,51根花蕊。多數幾朵花,數量就不一樣。
到了下午,我和外公、舅舅、媽媽、哥哥、弟弟一起去茅園山給姥姥掃墓。到了姥姥的墓前,外公用山刀砍了一棵小樹,插在姥姥的墳墓上,把掛山錢掛在小樹上,然后點燃蠟燭、鞭炮,最后我們都在姥姥的墓前拜了三下,就離開了。
聽了媽媽的話,我明白了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清明掃墓清明掃墓篇八
院中紫紅色的芍藥已長一尺多高,牡丹也在春風中長出了綠葉,枸骨樹,鐵樹還有楓樹又長出了新芽,桃花,梨花和各種菜花都已開放,院外的麥苗郁郁蔥蔥,再過一個星期,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將到了,現在正是掃墓的時候,許多的過往又浮現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
說到清明節掃墓,我自己也感覺奇怪,不知何故就想到老屋的`西面山墻邊的兩口棺材,棺材表面油漆早已剝落,看上去已是很古老的木頭,如同老奶奶額上的皺紋一般,厚厚的棺蓋是雙層的,問年長的也不知何故,好像大戶人家才這樣做。
四十二年前,我還在上小學,記得有時放學回來在那里玩,一點也不感到害怕,從棺蓋縫隙處向里看,里面有面鏡子,還有梳子等生活用品,在棺材的中間有一幅畫像,圓圓的臉,戴著圓圓的帽。父親曾告訴我,那是我的高祖父,高祖父靠一付機匠擔子與織布的手藝,憑著聰明與勤勞,年輕時就闖蕩社會,創立了不少家業留給了子孫后代,為庇佑后代,年老時請風水先生給自己看了一塊高高的沙丘地,死后與高祖母葬在一起。每年,他的子孫都會在清明節時去進行修理墳墓,有幾根紫荊藤已爬上了高高的墳頂。(有年長的說這是象征子孫興旺)。聽父親回憶,到七十年代中期,國家要求復耕,地方上平整土地,將墳地也平了,當時兩口棺材動用了兩個生產隊的小伙子才抬了上來,棺材里也不知怎么回事盛滿了水,在底部還有兩條鋰魚在游動著(有年長的說這是寶地,對后人有利,這是大富大貴的象征啊)。
所有這些我沒有親眼所見,但我在上小學時,曾親眼目睹曾祖父的墳,就在老家不遠(約一里路左右)的高田上,那高田上埋有幾十個墳墓,像一個個小山丘,遠遠看去,曾祖父的墓是最高最大的。有時放學后去割羊草,就在那墳灘中轉悠,有一次,我忽然發現那墳中裂開了一條縫,向里看時,好像有霧氣向外冒。回來告訴祖父,祖父讓我不要在外說,并告訴我:曾祖父繼承了高祖父的織布廠,還有一制香的作坊,以及開的一個商店,當時生活應該算是較富裕。現在祖墳開裂,可能有什么好事要發生,這應該是個好兆頭,不是家里有人要做官,就是家里有人做生意要賺大錢。這有沒有科學依據,那時,我似懂非懂,將信將疑。不幾年后,曾祖父的墳也被平整土地而鏟平,在墳底挖出一條足有兩米長的大黑蛇,眼睛與頭像青蛙一般,這是我親眼見到的,但在后人中確實有人做生意,有人上了大學,但當上大官發了大財的卻至今我未發現。
再說祖墳平了以后,祖父與父親就將高祖父與曾祖父未腐爛的骨骼等各用一口壇子裝好,并分別將高祖父與曾祖父埋葬在靠老屋附近的竹園里,在墓的周圍栽了一些棕櫚樹,還有松樹。 現回憶起來,還恍如眼前:每到清明節的前一天,祖父或父親在太陽要落山時,就去將墳墓上的雜草清除,并培添新土,墓頂稍整平,在土質比較結實的溝渠邊,用鍬鏟出兩塊碗形的土塊,一塊大頭朝下,放在墳頂,另一塊小頭朝下,壘到第一塊上,并將剪好的綠白黃紙夾壓在兩塊之間(意思是說清明節陰間人過年,這種做法是活著的后人在給死去的先人貼對子),這些做好后,我與兄弟還有隔壁的叔伯兄弟們每人夾上幾道黃紙,一個個依次在墳前嗑頭,接著把紙燒了,意思是給祖先們送錢,愿先人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記得外婆剛去世的幾年,我大概小學四五年級時,母親總要讓我在清明節前幾天去外婆墳上嗑頭燒紙,外公去世得早,我沒有看到,也不知長什么模樣,更不知墳在哪里。外婆一生忠厚善良,樸實無華,六十歲不到就離我們而去,每當想起,心中就感到十分悲哀,自從參加工作后,只有到春節期間去舅舅家拜年時才到外婆墳頭叩拜一下。
到清明節這天,按照當地風俗,各家各戶中午都要進行祭祖儀式,我們家是從高祖父開始按去世的先人盛飯碗,去世幾位就盛幾碗飯到桌邊,依次放好筷子,三面擺好板凳,八仙桌是在正堂中間,大面朝正門口,桌中端上魚肉等六樣燒好的菜,大面放上香爐蠟燭臺,父親點著蠟燭,并點上一股香,然后按輩份大小次序,恭恭敬敬面向正中嗑頭。那時我與弟弟都小,玩皮,在敬祖過程中,決不讓我們碰到桌椅板凳,可能是怕打擾先人們吃飯吧。祖母看到桌上熱氣騰騰的飯菜,余煙裊裊,就會說這是祖先們吃得開心,見到香火旺便說是子孫旺。嗑拜完畢,燒紙,如今是燒用銀箔折的元寶,燒畢,收完飯菜,本可自已開始就餐,但我們家特別,因祖母的兄弟姐妹都在很遠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娘家只有我的祖母在家鄉,不管我們肚子多餓,祖母總用一張小方桌放到門口場上,放上一張板凳,桌邊擺上兩個飯碗,并端上幾個菜,讓我們也來敬一下她的爹娘。現在想起這些,心里就會感覺一陣陣酸澀,淚水不由得浸滿眼眶,真不知如何描述自已的心情。
就在十二年前,我敬愛的慈祥的祖父去世了,沒有墳墓,火化后就擺放在村里的一座小陵房靠墻邊的小格子中,在這十二年里,每年的清明節下午,我與弟弟還有孩子都會去祭拜。去年的夏天,我的勤儉和諧的祖母也不幸去世了,真不知怎樣安放我的心,我讓愛人去給祖母買個好一點的墓地,將祖父也遷徙到那里與祖母同在一起,日落歸根,入土為安,總算了卻了一個心愿,從此,我們會在春節前,清明節前,每年兩次去祭拜。就在今天下午,祖母的侄女,侄孫與侄孫女們突然從不遠千里的寧夏來看我的祖母,可再也見不到了,我只得帶他們去陵園墓地燒些紙給祖父與祖母,這讓我百感交集,熱淚盈眶。我想,親情永遠是血濃于水的,要是祖母在世看到他們該是多么的高興啊!
適值清明節到來之際,回顧了去世的先人,不知怎么又想起上小學時每年學校都要組織去祭掃一位姓楊的烈士,許多情景還歷歷在目:記得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下午,按照學校規定的時間,大家穿上整潔的衣服,系著紅領巾,不像現在帶水帶吃的,同學們排著浩浩蕩蕩的隊伍步行,領頭的高舉著少先隊隊旗,后面幾位捧著自己扎的花圈,來到楊正余烈士的墓地。班主任帶同學們按班級排好隊,儀式正式開始,全體肅立,主持人是體育老師,請少先隊隊長向革命烈士楊正余同志敬獻花圈,請校長宣布向楊烈士致默哀,大家有帽的脫帽,進行三鞠躬。接著請本村的一位老共產黨員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跡,學校領導發表講話,學生代表發言,再有學校教導主任與學生們在烈士墓前舉起右手握拳宣誓:我們一定不辜負烈士的遺愿,繼承革命光榮傳統,為完成烈士未競的事業,好好學習,做革命事業接班人!楊正余烈士,您安息吧!宣誓完畢,大家繞墓一周,然后按秩序返校。星期五作文課,要寫一篇以參加掃墓為主題的作文。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這里的小學早撤離了,連中學也集中到城區去了,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對如今農村大部分小學生來說已感陌生,大地茫茫,我心頓生凄涼空漠之感!
我在迷離恍惚中,忽然還想起兩年之前,在清明節前,曾去常州清明山悼念一位姓張的革命先輩,拾級而上,大約有二百幾十級臺階才來到先輩墓前,回來后,寫了一篇紀念的散文,題目是《深切懷念》,這里就不一一去細說了。總之,在這清明掃墓到來時,在這月亮忽明忽暗的夜晚,我想得很多很多:清明掃墓,除了緬懷先人,悼念烈士,寄托哀思,感恩傳承外,其它還有什么意思呢!但愿能用這種方式,提醒每一個人勿忘過去,珍惜美好時光,要肩負使命,繼承遺志,薪火相傳,為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
清明掃墓清明掃墓篇九
景物依舊,爺爺卻不在了,極目四望,模糊之間好像看到以前的自己:藍藍的天空下,我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后的慈祥老人為何臉色那么蒼白,我目不轉睛地盯著他,想看清楚他到底是誰。終于,我看到了,那不正是我親愛的爺爺嗎?他明明很累了,為什么不停下來休息?我明白,他是怕我迷路了。
爺爺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于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可我最愛的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爺爺,你可知我一直懷念著你,懷念著你的好,懷念著你的笑,懷念你的擁抱和你身上淡淡的味道。
春風陣陣,吹來了花兒的清香,鳥兒在樹上不停的鳴叫著,我多么希望這些小鳥永遠為另一個世界里的爺爺歌唱啊!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