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古都開封篇一
親愛滴同學們,我們?yōu)槟恼砹恕睹鑼戦_封的作文》的內容,希望為您在這方面的寫作提供一定幫助參考,描寫開封的作文主要選8篇優(yōu)質原創(chuàng)文章,每片結尾還帶專家點評。
我的家鄉(xiāng)住在開封,那是聞名中外的七朝古都。有許多名勝古跡,鐵塔、繁塔、禹王臺、延慶觀等,最有名的古建筑還數(shù)龍亭。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下龍亭,傳說龍亭是大宋朝皇帝趙匡胤登基的地方。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名揚天下,是開封的城市標志。每天都有很多人從世界各地來這里參觀游覽。龍亭大殿坐北朝南,坐落在高高的深紅色基臺上,雄偉高大。有許多臺階,上去一次要費很大勁,所以皇帝是騎馬上去的,現(xiàn)在還有當年的馬蹄印呢。站在龍亭大殿向前看,能看到開封市的全貌。
龍亭大門前有兩個大湖,一個是楊家湖,一個是潘家湖。連接兩個湖的是一座美麗的玉帶橋,玉帶橋上有雕刻精美的漢白玉欄桿,像彩虹橫臥在波光瀲滟的湖面上。
到了深秋季節(jié),龍亭要舉辦一年一度的菊花花會,整個公園都成了菊花的海洋,只要你一進門就會陶醉在花香之中。
宋朝大畫家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宋朝時龍亭大門口的這一條長長的大街,著名的開封市二師附小就在這條街上。
我愛龍亭,這個美麗、古老的龍亭。
專家點評:
這是一篇狀物類習作。小作者緊緊抓住“中華古建筑——龍亭”的特征,細膩生動地描繪出龍亭的美麗,傳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多種修辭手法的使用,使得景物描寫逼真?zhèn)魃瘢瑯O富情趣。
我的祖籍是開封,但我從來沒有去過那里。趁著這次國慶節(jié)小姨和姨夫要回開封探親,所以我和爸爸、媽媽、姥姥一同去開封市和開封縣逛一逛。
一、準備工作
因為是十月四號去開封,所以在三號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就在商場、家里忙得不亦樂乎。媽媽想著國慶期間逛“丹尼斯”量販的人肯定多,所以臨時決定到“思達”超市去購物。左選右選,終于買了兩包蛋黃派。但由于“思達”超市的熟食并不是那么新鮮,所以又跑到“雙匯”食品店。再一看雙匯賣的熟食,不是包裝不精美,就是熟食的個兒太小了。沒辦法,只能跑到人山人海的“丹尼斯”了。大約過了1個多小時,我和媽媽才拎著大包小包從“丹尼斯”里擠出來。
二、起程
平時早上起床,總是要大人叫好幾遍才肯慢騰騰地爬起來。4號這一天可就大不一樣了。不到六點我就興奮地睡不著覺了,和爸爸、媽媽洗漱完后連早飯都沒有顧得上吃,就和姥姥一起直奔火車站。
三、游縣城品小吃
出了站臺,我們這一行人在二姨的帶領下前往奶奶家(奶奶是我姨夫的媽媽)。在我心目中,縣城應該是很破、很臟的。誰知到那兒一看,簡直和我心目中的縣城有著天壤之別!四周都是新蓋的紅磚瓦房,而且家家都是復式,每家還配有一個小院子。可以乘涼、種花等。街道上很少見到紙屑,再加上空氣新鮮,簡直像一個美麗的花園小城。
由于剛到那里,我還顯得有些拘謹。表姐、表妹們十分熱情地招待我、領我參觀。很快,我和她們便變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中午,我們一大家子來到“刀削面王”飯店吃飯。早就聽說開封小吃是一絕,所以迫不及待地等著品嘗美味可口的飯菜。嗯,果然名不虛傳,一道菜比一道菜好吃,花樣還真不少。不過,不能敞開肚子吃,因為晚上還要吃“夜市兒”呢!回到家,我們便一擁到電視機前,看“超級女生”的回放……真過癮!
四、看風景吃夜市
龍亭、清明上河園是開封著名的風景區(qū)。但由于時間不允許,所以不能到里面一游,真是遺憾。不過我和小姨、姨夫、媽媽坐著人力三輪車在龍亭和清明上河園四周轉了轉。為此,我還知道了一個小典故呢!在龍亭的旁邊,有著兩條湖。一條叫楊家湖,一條叫潘家湖。船只、游人和游泳愛好者都聚集在了“楊家湖”,因為“楊家湖”指的是楊家將的楊府家湖,而“潘家湖”指的是朝廷大奸臣潘仁美家的湖。這兩條湖一條代表正義,一條代表邪惡。所以人們都在楊家湖里游玩。
到了晚上,我們一同走進夜市,去品嘗開封特色小吃。“黃悶魚、大閘蟹、炒涼粉、切糕、燒烤……”應有盡有。我們盡情地品嘗著一道道傳統(tǒng)的特色佳肴。直到吃不下了,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五、回家了
時間轉瞬即逝,一天的時間很快就要過去了。我們一步一回頭地上了火車,但心卻還在開封。唉,不想走啊!
這次到開封一游不但讓我飽了眼福,還飽了口福,最重要的是我增長了許許多多的知識。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次來到開封,品小吃、游覽龍亭、清明上河園……相信這個愿望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xiàn)。
每當夜幕降臨,開封就亮起來了。
整個開封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金明廣場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大梁路上,彩燈勾畫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大梁門城樓金碧輝煌,光彩奪目。中山路上,明亮的櫥窗,絢麗多彩的廣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把繁華的大街裝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鼓樓夜市,一排排整齊排放的餐車燈光明亮,悠揚婉轉的叫賣聲、吆喝聲、餐具的碰撞聲,匯成了一曲動人的交響樂,使廣場成為開封不夜城的激光點。古老的龍亭變得更年輕了。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天波楊府,一束束燈光照著她們,猶如仙境中的宮殿,光彩照人,高貴典雅。長長的拱橋倒映在水面上,銀光閃閃,十分美麗動人。
夜晚的開封多么明亮,多么輝煌。
專家點評:
這篇描寫“開封的夜晚”的散文真是不錯!可謂有形有聲有色有味,綜合使用了多種描寫,其中最突出的是修辭手法的使用。景物寫得生動,如“彩燈勾畫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
我的家鄉(xiāng)在七朝古都開封,它是黃河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美麗的開封有壯觀的龍亭,有莊嚴的相國寺,有美麗的汴京公園,有……最令開封人自豪的是高大雄偉鐵塔。
鐵塔坐落在城內東北角,是一座大型琉璃磚塔,遠望似鐵鑄,故稱“鐵塔”。它建于北宋時期,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
鐵塔以卓絕建筑藝術聞名中外,八角十三層,層層開窗。塔身挺拔,裝飾華麗,飛檐凌空,懸鈴叮當。鐵塔通體遍砌彩色琉璃磚,上雕精美的圖案,有佛像、飛天、降龍、麒麟、花卉等,一個個造型優(yōu)美,活潑生動。鐵塔高55.88米,是我國最高的琉璃塔。塔內有登道,人們在塔里行動,猶如在田螺殼里一樣十分有趣。登到塔頂,極目遠望,可見大地似茵,黃河如帶,游人飄然如在天外。
鐵塔,一部精美絕倫的杰作!
我為自己是開封人自豪,我相信家鄉(xiāng)人民會用智慧和雙手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美!
專家點評:
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寫出了“開封鐵塔”的特色,表達了自己對開封鐵塔的喜愛之情,修辭手法運用自如,如“它是黃河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很形象地寫出了開封鐵塔的特點。
10月2日,我和爸爸媽媽奶奶去了開封,一住下我們就立即去了開封的第一樓吃小籠包,第一樓的小籠包被稱為開封“第一絕”;然后我們又去吃了稻香居的鍋貼,雖然叫鍋貼,可和煎餃差不多,但是比煎餃好吃。第二天早晨,我們來到了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里有好多表演,我們看了氣功噴火、接繡球、木偶戲、包公迎賓、高蹺和梁山好漢截囚車,我還穿盔甲了呢,還和包公合了影。
10月4日我們從開封去了洛陽,首先去了洛陽龍門石窟,石窟是在山上雕一座座石像。我們先去了潛溪寺,潛溪寺里有很多的佛像,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然后去了萬佛洞,萬佛洞里的佛像很小,有的只有三厘米長,有一萬多尊呢,難怪叫萬佛洞!我們又去了最大的那個窟,哇!好大啊!中間的那尊佛像太大了,太高了,大的等于大象的好多倍,高的看不到頂!下午我們去了白馬寺,我們饒著一個十二層的舍利塔轉了三圈,那里的人說,這樣佛祖會保佑我的。到了洛陽的第二天下午,我們去百年老店“真不同”吃了洛陽水席。水席比一般的菜汁要多,而且形狀也很漂亮,特別是牡丹燕菜,用雞蛋做牡丹,用牡丹炒香腸絲和油菜。
10月6日我們去了王城公園,王城公園是看牡丹的地方,不過現(xiàn)在不是花季,真可惜!我在公園里開了十一圈卡丁車,只撞了兩次,下來以后,我覺得我連汽車都會開了!
這次旅行真好玩,特別是洛陽,我覺得我還沒玩夠呢!開封、洛陽的小吃真好吃!
古都開封篇二
;【摘要】《古都》中描寫了京都的傳統(tǒng)文化、名勝古跡以及美麗的自然風光,其中包括種類繁多的樹木。本文以這些樹木為線索,通過淺析其背后的象征意義,進一步品味作者所描繪的情景交融的美學意境。
【關鍵詞】《古都》;樹木;象征意義;情景交融
《古都》發(fā)表于1962年,講述了一對孿生姐妹悲歡離合的故事,展示了京都的風俗風貌。細膩淡雅的筆觸,清晰自然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的懷舊與慨嘆。在這幅秀麗的古都畫卷中,有許多關于樹木的描寫,將這些內容逐一進行分析,便可從另一個角度重新感受該作品。
在作品中,川端康成使用“四季感”手法,以春夏秋冬季節(jié)的更替,襯托人物的感情變化。全文共分為九部分,其中第一至第三部分是寫春天,第四、第五部分是寫夏天,第六到第八部分是寫秋天,第九部分是寫冬天。
一、楓樹
關于楓樹的描寫出現(xiàn)在第一、第四、第五和第八部分,季節(jié)上屬于春天、夏天和深秋。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開篇就提到了楓樹以及楓樹上的紫花地丁。樹干比千重子的腰圍還粗。它那粗老的樹皮、長滿青苔的樹干,……在樹干彎曲的下方,有兩個小洞,紫花地丁就分別寄生在那兒,并且每到春天就開花。那長著老樹瘤子的粗干,直到高處都長滿了青苔,更增添了它的威武和雅致。……楓樹正抽出微紅的小嫩芽,蝶群在那上面翩翩飄舞,白色點點,襯得實在美極了。兩株紫花地丁的葉子和花朵,都在楓樹樹干新長的青苔上,投下了隱隱的影子。
從這些描寫中,首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顏色的美。紫色、白色、微紅色、青綠色,和諧地融為一體,在令讀者感到賞心悅目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而老楓樹,雖歷經(jīng)滄桑,仍顯“威武和雅致”,可以說,它象征著古老的京都,歷史悠久,飽經(jīng)風霜,但時至今日依然令人贊嘆。老楓樹是頑強的,京都是頑強的,古老的傳統(tǒng)是頑強的,小說的主人公千重子雖羨慕而又向往這種頑強,但她深知自己并不是,于是便有了第四部分中的描寫。像那棵楓樹多頑強啊,可在我身上……我頂多就像生長在楓樹干小洞里的紫花地丁。此時的千重子剛剛在北山杉村邂逅與自己相像的苗子。身為棄兒的她,雖然一直渴望親情,但又害怕自己現(xiàn)在的地位受到威脅,幸福受到剝奪,因為正如寄生在老楓樹上的紫花地丁,她也是寄養(yǎng)的。在與苗子正式相見的第五部分,又出現(xiàn)了老楓樹紫花地丁。老楓樹樹干上那兩株紫花地丁也依稀可見。……看樣子,這兩株紫花地丁以前不曾見過面,而今晚是不是已經(jīng)相會了呢?至此我們可以確定,兩株紫花地丁就是千重子與苗子這對姐妹的象征,而老楓樹則代表著她們生存的這座古都,這個時代。正如作者在第八部分中所寫,那棵老楓樹上長著的苔蘚,依然是綠油油的,而寄生在樹干上的那兩株紫花地丁的葉子,卻已經(jīng)開始枯黃了。剛剛經(jīng)歷戰(zhàn)亂的年代,窮苦的生活,造成了骨肉的分離。京都依然雄姿勃發(fā),古老的傳統(tǒng)也在頑強地留存,卻只有那許多棄兒,注定一生漂泊,經(jīng)歷分分合合。秋去冬來,花兒凋謝,但我們無不熱切地祈盼著,等到來年春天,它又會重煥生機,靜默開放。在此,作者通過普通的老楓樹和紫花地丁,伴隨著季節(jié)的推移,成功地刻畫出了時代的大背景和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使千重子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躍然紙上。
二、櫻樹
關于櫻樹的描寫主要集中在前三部分,季節(jié)上屬于春天。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日本人對櫻花的喜愛自然不用多說,而對京都之春的代表——紅色垂櫻,作者先是繪出一幅盛開的寫意畫:連低垂的細長枝梢上,都成簇成簇地開滿了紅色八重櫻。像這樣的花叢,與其說是花兒開在樹上,不如說是花兒鋪滿了枝頭。又繪出一幅盛開的動態(tài)圖:千重子走到櫻樹蔭下,微風輕輕地吹拂過來,花兒飄落在她的腳邊和肩上。花朵稀稀疏疏地飄落在櫻花樹下,有島還漂浮在池子的水面上整幅畫面還有其他點綴,松樹的翠綠、馬醉木的白花、蒼翠的山巒等等,描摹出了一幅令人心馳神往的京都春景圖。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千重子的父母編造說,千重子是他們從賞夜櫻的祗園里搶來的,并且在千重子的再三追問下,仍堅持稱她是祗園的櫻花樹下出生的。太吉郎和阿繁固然是不想給自己的女兒冠以棄兒之名,稱之是出生在櫻花樹下也是如文中所寫,把千重子當作月宮下來的仙子,就像《竹取物語》里的赫映姬那樣。對于父母來說,這當然是一種美好的希冀,是上天賜給他們的寶貝。而對千重子本人來說,其象征恐怕正如文中第二部分所寫:平安神宮的紅色垂櫻正競相吐妍,我的心卻如此寂寞。千重子在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里,卻滿懷愁苦;面對美景,卻觸景傷情,充滿了棄兒的辛酸。作者借垂櫻之美,為讀者勾勒出一個集美麗、哀怨于一身的少女形象,不得不說此乃神來之筆。
三、樟樹
關于樟樹的描寫出現(xiàn)在第三、第四部分以及第七部分,季節(jié)上屬于春季、夏季和秋季。
千重子在小說中是以擁有紫花地丁般可憐的形象出現(xiàn)的,而在第六部分與苗子在北山杉林中經(jīng)過驟雨之后,現(xiàn)如今擁有了樟樹般巨大的力量。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接下來,千重子聽從了龍助的建議,給了家里的掌柜一點厲害臉色,之后又獲得了龍助的援助,幫忙店鋪的生意。而與苗子在北山杉林相會的時候,苗子就提議她幫忙料理店鋪,可見,這與后來千重子想要看樟樹、凝望樟樹、接受建議、獲得幫助,是有著必然聯(lián)系的。
樟樹在文中不僅暗示著強大的生命力,也是異地物種的象征。樟樹是生長在本州中部以南的樹木,從父親太吉郎的話中可看出,京都的樟樹長得比較小,類似于大盆景,可千重子卻認為,這樣的樟樹細看之下,仿佛擁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父女二人對異邦品種的不同態(tài)度,也預見了兩人今后的未來。
通過作者的描寫,不僅樟樹的樹姿樹貌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連帶著它那神奇的力量似乎也縈繞上空。春夏秋的樟樹之所以給人感覺不同,正是由于欣賞之人的心境發(fā)生了變化。作者以巧妙的立意,細膩的筆調,使得這些變化自然而然融入人心,引起共鳴。
四、杉樹
關于杉樹的描寫出現(xiàn)在第四至第六部分以及第九部分。季節(jié)上屬于夏季、秋季和冬季。
川端對杉樹的外形著墨不多,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借助小說家大佛次郎在《京都之戀》上的一段描寫:北山的杉林層層疊疊,中略送來了悠長的林聲……除此之外還有:殘留在樹梢頂端的一簇簇葉子,也像是精巧的工藝品。挺拔的杉林,樹梢上還殘留著的葉子稍呈圓形,千重子把它看成是“冬天的花”。
千重子愛看杉樹是因為她覺得杉樹都長得亭亭玉立,美極了。要是人們的心也都那樣,該多好啊。說這話時候的千重子剛剛在北山杉村邂逅與自己相像的苗子,她還說自己的心是“彎彎曲曲的”。從這簡單的語句中,我們可以想見千重子當時內心的糾結與矛盾,既盼望和苗子的相認,又害怕、慌張,而感到悲傷。作者在散文《北山杉》中說過:京都的北山杉是《古都》的主要舞臺。千重子喜歡看杉樹、苗子棲居在北山杉林間、生父可能是勞動時從杉樹上摔下致死、乃至姐妹的相見、相離都與杉樹結下了不解之緣,兩人在樹下躲雨的場面,更是仰賴于杉林的襯托。
作者借杉林抒發(fā)了千重子思念生父的哀切情懷,更以杉林的堅挺、秀麗映襯了苗子性格的純樸、正直。從夏季的姐妹相見、相認,到秋季的相知,冬季的相離,每一部分都有杉樹的身影。杉樹被傾注了人物的主觀情感,由此達到了情與景的完美交融,使整個故事更加秀美凄婉,楚楚動人。
五、結語
《古都》是川端康成眾多作品中最為優(yōu)雅的一篇,自然美、傳統(tǒng)美、人情美,三美合一,貫穿全文。作者以其非凡的藝術能力,將這幅絕美的畫卷徐徐展開;用夾雜著淡淡哀愁的語調,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其中,對樹木的描寫完全是為了引起人物的感情,假寫樹木,實則抒情。而這種獨特的抒情描寫,超越了樹木本身,它講了一個京都里的故事,繪了一片有人、有情的森林。
【參考文獻】
相關熱詞搜索:;古都開封篇三
開封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的開封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作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提供幾篇關于開封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我的家鄉(xiāng)是七朝古都開封。因為是古城的緣故,所以城市的建設,人們的思想,就沒有沿海城市這么開放、開通。但長年累月的歷史積淀、人文內涵,卻是極為豐富。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這里有保持著宋,元、明時代建筑風格與規(guī)模的古城墻,宋皇宮建筑遺址龍亭,高聳入云的鐵塔,包龍圖打坐的開封府,水滸傳所描寫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大相國寺,李白、杜甫、高適揮毫《梁園吟》的禹王臺等等。歷史遺跡與現(xiàn)代文明交相輝映,引得游人如織,為家鄉(xiāng)旅游事業(yè)的繁榮做著貢獻。
雖然人文景觀令人驚嘆,但是最能讓游客贊嘆不已,流連忘返的還是家鄉(xiāng)的小吃。且不說早就聞名遐邇的“提起來像燈籠,放下像菊花”的小籠包子;展開雙翅像飛翔的蝴蝶的鍋貼;晶瑩剔透,周身流油的桶子雞;用木錘千錘萬打的花生糕;譽滿全球的沙瓤蜜甜的汴梁大西瓜。就單說家鄉(xiāng)的小吃,就可以讓你垂涎欲滴,去吃上一個月都不會重樣的。
早餐的集市上,吃客云集,只是湯類就有,胡辣湯(葷的,素的,白的三種),豆沫、八寶粥、豆腐腦、豆?jié){、綠豆面糊涂、面筋穗甜湯、四味菜、羊肉湯、羊雙腸、雞血湯、鴨血粉絲湯等等十幾種一字擺開,任君挑選。主食就更多了,雙批油條、單批油條、杠子油條、江米小油條、肉菜角、素菜角、肉包子、素包子、炸糖糕、炸三角、雞蛋煎餅、雞蛋灌餅、香菜煎餅、荊芥煎餅、煎餅果子、羊肉炕饃……真的太多太多了。
到了晚上,家鄉(xiāng)小吃的街市那叫一個壯觀,綿延上千米的大街上,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幾百家小吃攤點兩邊擺開來。老板在殷勤的招呼聲中,向你展示著眼前色、香、味、型俱佳的、特色飯菜。更有絕招的老板,把自己的小吃分成小塊或者盛入小碗請你免費品嘗。此時你不用費心挑選,不用費心查看,只要看一眼那家攤點后面桌子邊吃飯的人數(shù),就能斷定那家的最好吃,有的攤點,想吃還要排隊等候呢。
叫上一盤炒涼粉,一盤板羊肉,一盤醬牛肉,兩盤涼拌小菜,一碗黃燜魚,四個黃燦燦上面撒滿芝麻的大燒餅,再來四碗手搟面條,你們一行四人,不足百元,保證吃的心滿意足,酣暢淋漓。
民以食為天,家鄉(xiāng)的小吃,吃出了日子的紅火,吃出了生活的真諦,吃出了人生的快樂。前段時間,女兒提前一個月由深圳回家鄉(xiāng)待產(chǎn),家鄉(xiāng)吃的營養(yǎng),吃的滋潤,讓女兒生了一個八斤重的胖小子。更讓我感到驚奇驚喜的是,這胖小子從產(chǎn)房一抱出來,我接到懷中摟著,低頭一看,小家伙的小手在嘴里放著,吸吮著,發(fā)出“吱,吱”的聲響,哈哈,好一個小吃貨!
點評:作者寫“家鄉(xiāng)的美食”,描寫細膩,如“晶瑩剔透,周身流油的桶子雞;用木錘千錘萬打的花生糕”語言生動有趣。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將“開封”寫得惟妙惟肖。
早有聽聞開封市一座美麗的歷史古城,媽媽,舅舅,妗妗和我就在五一假去了這個城市---開封。
我們從汽車站下車后改搭了兩輛人力車,舅舅說去龍亭,我們便在這個人力車叔叔的帶領下去了舅舅所說的龍亭,一下車一條明顯的后來建筑而成的仿古群建筑街上---宋都御街。街口一座高大的牌坊,牌門前一邊矗立著一尊石雕的大象,背騎武士,手持長槍,莊嚴而肅穆。
再往前,眼睛一下豁然開朗。眼前一池碧水,水面干凈通透,自然寬闊,湖岸彎彎曲曲,綠柳成蔭。池里點點黑影浮動,這湖叫“楊家湖”,當?shù)厝说慕蟹椤皸罴铱印保瑐髡f是北宋良臣楊家將的宅園,旁邊一個小了很多的“坑”,就叫“潘家湖”,媽媽給我講,這湖水原本是一清一混,也從而代表著兩將的“一清一昏”,后來近代為了疏導水源中間修立了一座五孔橋,兩面的水才都清澈一樣。想來這其實是善良的人們根據(jù)歷史而自撰出來,以告慰和紀念英雄的吧。
再往前就看見午門前雄踞著兩尊宋代遺物“鎮(zhèn)門石獅”,一看就覺得威嚴兇猛。東側一個足踏銹球;西側一個膝下偎依幼獅,傳說曾是故宮的遺物,明代的時候就成了周王府第鎮(zhèn)門寶物。走過御街、玉帶橋、朝門貫、照壁就到了龍亭大殿腳下,拾階而上,殿前貫通上下的一條青石雕就,蟠龍盤繞的御道,據(jù)說至今還留有趙匡胤當年的馬蹄印跡。而象征著帝王標志的“九龍”已不知經(jīng)過多少年的風吹沙掩雨水沖刷,早也模糊不清,只隱約能看到其中依稀顯現(xiàn)出當年的富貴繁華。
我們上了大殿,上大殿后,俯身遠看,剛才的“左‘潘’右‘楊’二湖”,還有公園里的旖旎景色,繁華的宋都御街,一一盡收眼底。
拉著媽媽和大家從大殿上下來,沿湖邊柳蔭路走到“斷橋”,湖水蕩漾柳絲輕舞,風撫人面心意從容,明明中原大地卻宛如一派江南景色。我們坐在斷橋橋頭,除了身下的橋身,其他三面都是水。水里很多人游泳嬉戲,湖上還不時有游覽的舟船輕泛劃過一道水痕。
點評:這是一篇描寫開封的游記,文章以我們的行蹤為主線,主要圍繞“一座美麗的歷史古城”進行了細致地描寫。文字細膩生動,如“街口一座高大的牌坊,牌門前一邊矗立著一尊石雕的大象”,文筆清新。
金秋送爽,秋色宜人,碧空萬里,陽光灑滿大地。一大早我就來到了開封看菊展。開封,到處是菊花的世界,菊花的海洋。
龍庭公園內外,菊花的造型各種各樣、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大花籃、園珠球、菊花樹、菊花塔,更有那開屏的孔雀、飛舞的游龍、吃竹子的熊貓……把龍亭公園打扮得五彩繽紛,格外美麗。
菊花的品種很多。不說一般的菊花,僅名貴的菊花就有許多品種。金絲菊、高山流水菊、古越龍山菊、萬山紅遍菊,還有我最喜歡的風飄綠漪菊,它彎彎曲曲的花瓣擠在轉頭,一片一片,緊緊地抱在一起,可以同翡翠媲美。種種菊花都在爭奇斗艷,競相開放。
菊花的顏色各異。有紅的、黃的、粉的、白的'、多彩的……紅的是那樣奔放,像熊熊烈火;黃的是那樣燦爛,像金色的陽光;粉的是那樣的淡然,像美麗的少女;白的是那樣的圣潔,像高雅的雪花。
菊花不僅美麗,而且有一種高貴的品質。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它那優(yōu)雅、清新的品格吸引了成千上萬愛慕者。深秋時節(jié),百花都開始掉落,而菊花還傲立在習習的秋風之中,不畏嚴寒、凌霜怒放,在大自然中盡顯它的風采。
啊!菊花,你不僅有美麗的外表,迷人的芳香,你那高貴的品質更令人欽佩。我愛菊花!
點評:小作者抓住了龍庭公園菊花的特征進行了描寫,觀察仔細,并將自己的心境很好地融合在描寫的景物中,感受細膩深刻。語言優(yōu)美自然,如“我最喜歡的風飄綠漪菊,它彎彎曲曲的花瓣擠在轉頭”,層次分明清晰。
開封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一直以來就負有“東京夢華”的美譽。
開封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積淀十分深厚。開封作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因此在眾多文化表現(xiàn)形式中,集中體現(xiàn)了宋文化特色。在戲曲文化方面,開封為豫劇祥符調的發(fā)源地,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陳素真、常香玉都是成名于開封而名揚全國的。開封書法、繪畫藝術馳名神州,飲譽海外。
開封雜技可追溯到宋代的“百戲”、“路技”及“勾欄”、“瓦舍”的作藝,歷史悠久,技藝高超。開封飲食文化極為豐富,是中原豫菜的發(fā)祥地。連綿千年的開封夜市,薈萃著中國傳統(tǒng)的風味小吃,攤點云集,食客靡至,炊煙繚繞,亙夜不絕,是開封獨有的人文景觀。
開封民俗、民間文化更是豐富多彩。源于北魏的開封盤鼓以粗獷豪放的風格,聲震中天,氣勢不凡。民間游藝、斗雞、斗狗、風箏等民俗文化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汴繡、官瓷、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等民間工藝,無不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點評: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就“開封文化”進行了說明,說明語言平實準確,如“連綿千年的開封夜市,薈萃著中國傳統(tǒng)的風味小吃”,從發(fā)自內心的感受和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兩方面說明了文章的藝術真諦。
我的家鄉(xiāng)在七朝古都開封,是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這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美麗的地方。
開封離河南省會鄭州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從鄭開大道進入開封,首先會看到“黃河風”雕塑,它是開封的標志,由漢字“開”及開封二字的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字母k、f變形而來。它像風帆,象征著開封正開足馬力,勇往直前。
開封有龍亭、清明上河園、鐵塔、開封府、大相國寺等很多景點,讓中外游客流連忘返。尤其是龍亭公園,它是古代開封留給現(xiàn)代開封最昂貴的禮物,它讓我的家鄉(xiāng)充滿了皇城氣息。
開封小吃名揚天下。每到夜幕降臨,鼓樓夜市、西司夜市會擠滿來自天南地北的客人,他們吃著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的小籠包子,品嘗著味美可口的桶子雞、五香油茶……大贊開封美食。
每年的秋天,我的家鄉(xiāng)都要舉辦一次菊花花會,那個時候整個城市都充滿了菊花的香味,這是我家鄉(xiāng)最迷人的時候。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開封越來越漂亮了,歡迎您到我的家鄉(xiāng)來作客。
點評: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狀物文章,文章開篇點題,交代下文要描繪的對象---“我的家鄉(xiāng)開封”。作者抓住家鄉(xiāng)的特點,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描繪,描寫生動,簡潔洗煉,不露雕琢痕跡而頗有情韻。
古都開封篇四
這些天,正直陽春三月,西安街頭飄起了柳絮,為西安添了一份春意。
人們都說,西安市十三朝古都,是一座歷史名城。這可真不假,西安處處都有幾分歷史的氣息。城市的中心是鐘樓,繁華的商業(yè)街區(qū)環(huán)繞著這座古老建筑,讓你在享受現(xiàn)代化生活時也能感受這座城市的暮鼓晨鐘。
西安的老城墻環(huán)繞著市區(qū),城墻下有護城河。一墻一河守護著這座古都。城墻根下,古樹旁常能看到一群老人圍坐在樹陰下,拉著二胡唱秦腔;三五人一桌,圍在一起下棋。環(huán)城公園讓整日奔忙的人們有了親近自然的機會,早春時節(jié),迎春花提前來報到了。櫻花、桃花爭先恐后地開了。賞花的人只要站在樹下,便可嗅到這花香。若是肯花時間,還可以在護城河邊垂釣,享受一下午的陽光,更有“怕得魚驚不應人”的趣味。
作為一座古城,小巷是必不可少的。回民街里,嘗一塊玫瑰鏡糕,品特色粉蒸肉,逛賣工藝品的小店是最悠閑的事。在書院門則可以欣賞到漂亮的字畫。小牌坊里,店主手持一桿筆,伏案創(chuàng)作是常可以看到的。還有許多出售各種型號的毛筆、宣紙的店鋪。還可以看到各種玉石,翠綠的、雪白的、透亮的,即使不買,看一看也滿足了。
西安的小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碗羊肉泡饃,細細地掰好饃,再讓師傅淋上香濃的羊肉湯,配上青菜,再加上辣子、醋、糖蒜,老米家的最好吃。肉夾饃也是西安一大特色,饃皮烤得脆脆的,夾上肥瘦想到的鹵肉,嘴還是和涼皮一起吃。岐山臊子面是酸懶的,面甩得筋道,臊子的制作也很講究,炒的時候要放豆腐、胡蘿卜、肉丁、土豆丁、黃花、雞蛋片等,做好后最撒上蔥花、香菜,就色香味俱全了。除此之外,西安小吃還有很多,如:胡辣湯、鍋貼、涼粉、酸菜餃子、灌湯包子、粗粉、油潑面、菠菜面、韭菜盒、油炸饃、桂花稠酒、柿子餅……真是數(shù)也數(shù)不盡。
西安的魅力,游走在城市的街頭最能感受得到。一種美好的氣氛從店鋪里,從路燈邊,從街上人們的笑臉中漫延,于是心也跟著暖起來。
我愛我的故鄉(xiāng)西安,它是我成長的地方。大街小巷里留著我的足跡,草野間藏著我的微笑,無論走到哪里我也忘不了它。因為,它早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