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記憶中的味道七年級篇一
成長是孩子用稚嫩的聲音第一次喊出“媽媽”;成長是出迎第一次展翅在藍天翱翔;成長是一棵小草第一次在泥土中萌動;成長是一株花第一次盛放在天地之間……那些成長留下的記憶是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永遠令人難忘。
自我出生至今,她的懷抱便是我睡夢的搖籃;她的話語是我甘甜的催眠曲;她的微笑也是我甜蜜的絮語。她是誰?是母親。自小陪伴我們成長的是誰?自小在我們受傷時加以撫慰的是誰/自小為我們吃喝穿操心的又是誰?還是母親。我們沐浴著點點滴滴的母愛,可何曾去感恩我們的媽媽?去對母親發自內心的說聲“我愛你”?沒有。
我的母親是一位全職媽媽,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由她去操勞,因此她放棄了工作機會。可是我媽媽有一個別人媽媽沒有的優點,那就是有一雙美麗的手。我愛她的那雙手,隨人那雙說不像年輕時那樣細膩光滑,打敗他卻又自己飽經滄桑的美。
我就似這詩中的小草,怎么也報答不了太陽和雨露給予我的恩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媽媽,是你教會我不少知識和技能;是你讓我懂得了怎樣做人,更是你使我感受到了童年的歡樂與幸福。這些都是你給予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怎能忘記?記得冰心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香花彌漫。”這不正是你相夫教子的真實寫照嗎?你那無私的愛寬如海,甜如蜜,賽過金,感謝你一直為我,為這個家做出了如此大的貢獻,媽媽,你辛苦了!
在這時刻,親愛的媽媽,我要送給你一支歌,讓你在休息時隨時聽聽我的心聲;我要把火一樣的詩句塞在你的枕下,讓你在睡夢中也能聽見我熾熱的心跳。
徘徊在成長的記憶里,品味母愛的崇尚。
記憶中的味道七年級篇二
小時候,奶奶總是包餃子給我吃,一口一口地喂我,那餃子的味道很美味,很香甜。
冬季,天很冷,湖水完全凍結了起來,我在家里總感覺很冷,兩只手冰冰涼,奶奶見了,立刻煮了一鍋熱騰騰的餃子,小心翼翼先向餃子上吹了幾口,以防我被燙著,再喂給給我吃,要是我嚷嚷著太燙,奶奶就會唱個歌,讓我聽得入迷,再喂給我吃,但我因為太小不懂事,不好好吃。奶奶只好把我帶到外面的巷子里,讓我一邊玩,一邊吃,我卻一會跑到這兒,一會跑到那兒,奶奶只得跟著我后面跑,晚上時,她的腿特別酸,總是不停的用手敲打著。
后來,我長大了一點,奶奶總問我想吃什么,我總是回答說:“餃子。”奶奶卻說:“每天都吃餃子怎么行?”因此,奶奶開始變著花樣給我做吃的,但是,每當我很高興或很傷心時,吃的卻是一碗熱騰騰的餃子,餃子帶給我慶祝與安慰。那時,我終于讀懂了一部分餃子里包含的無形的東西。于是,我便開始眷戀奶奶包的餃子。一次,我去別人家吃餃子,那餃子真的特別美味,令所有人贊不絕口,我也夸贊這餃子好吃,可總是覺得里面少了什么無形的東西,一直到我長大了,才明白。
現在,我長大了,可因為學習繁忙很少能吃到奶奶做的食品。餃子,當然更少能吃到了。
奶奶做的餃子真的很美味,令我回味無窮,即使其它餃子比奶奶做的餃子更鮮美,但永遠比不上奶奶的餃子,我如今吃餃子時,總是細細體會其中的情感,我把這些事講給我弟弟,讓他好好吃餃子,好好聽奶奶的話,也許他記住了,每次吃餃子時,都不再嚷嚷著不吃。
奶奶的餃子里,藏著奶奶對我深沉的愛……
記憶中的味道七年級篇三
在我的記憶中,這股味道是香濃的,是溫暖的,是最美妙的。這股味道能勾起童年里最美好時光,使我仿佛覺得,我還是當年那個小小的、單純的我。
小時候,我常住在外婆家,過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我的外婆是個心靈手巧的人,會做許多好吃的,因此我也特別喜歡外婆。而我最愛吃的,便是外婆親手做的湯圓。
在和面粉前,外婆總是要先洗手。雖然我知道這么做是為了什么,但我還是懶得洗手,因此總是被外婆趕著去洗手。剛開始和面時,外婆是絕對不會讓我碰的,我只能幫她扶著盆,在一邊眨巴著眼睛看著。在我看來,外婆就跟魔法師一樣,把面粉倒入盆,倒上一點開水,再用她那靈巧的手一和,原來不成形的粉末一下子變成了面團兒。我以為這樣就完事了,可事實上早著呢!
外婆把揉好的面團揉了一遍又一遍,干了就加點水,太濕了就撒點粉,就這樣揉了一遍又一遍。這時,外婆叫我碰一碰面團。我一碰,就覺得這面團很有韌勁,我忽然就明白外婆剛剛那么做的用意了。
接下來就是做湯圓了。外婆從大面團上扯下一小塊,把它先弄成碗狀,再把事先弄好的餡料放進去,再把口子封上。我學著外婆樣子一起做,可無論怎么做,我都不能使每一塊面皮保持厚度一樣,更談不上外婆那般的熟練。湯圓做好以后,就等著下鍋吃了。我拿好勺子,在客堂里等著。
過不了多久,湯圓終于好了,外婆把它端了上來。每次吃湯圓,我和外婆有說有笑,整個客堂里充溢著滿滿的溫情,每一個湯圓都是那么的美味。
現在,我沒有再像小時候那樣,一直呆在外婆家。每次吃從商店里買來的湯圓,總是缺了點什么。
外婆做的湯圓,那股清香,成了我記憶中最難忘的`味道。
記憶中的味道七年級篇四
千家萬戶的菜,固然有千萬種味,但人們所惦念的,或許不是味道的好壞,而是味道中所包含的情。
紅燒肉,是一道家常菜,卻絕不是平常菜。
常記得小時候,同兄弟姐妹寄居在奶奶家,那時,大家吃得最多,也最愛的,便是紅燒肉。為了叫我們這些小家伙吃得盡興,作為一家之主的奶奶可謂費盡心思——幾乎每日都是天亮便起,推著老自行車去城中的菜市場,買最鮮的肉,挑最好的蔥,拿最上乘的素雞。她對配菜的要求簡直是苛刻:肉是五花肉,要帶軟骨,要鮮紅的、帶汁兒的;香料、醬油要干凈,只要店中有一絲受潮或油污,哪怕單有這一家,也絕不買;梅干菜,則是家中自備,日日拿去曬。奶奶為孩子們的那般細心,以致那時年紀最小的我,也記住了她在天色朦朧中推車的背影。
菜買回了,便要馬上燒。鮮紅的肉、發亮的梅干菜、碧綠的蔥、濃香的桂皮,引得孩子們競相觀看。在我眼中,奶奶的烹飪就好似一場音樂劇!斬肉了,只聽“篤、篤、篤”,熱油了,只聽一聲長而緩的“嘶——”,緊連著,便是一陣“呲——嚓——呲——”,不時倒醬油,撒香料,“嘡啷嘡啷”地翻炒,仿佛是一瞬間,混雜著肉香的空氣便沸騰了!孩子們更加爭先恐后地往廚房擠,一陣嘈雜后,大家不約而同地靜了——瞧呀!上菜了!只見廚房窗子一開,白茫茫的煙霧“奔涌”了出來,翻騰著,擁擠著,就好像一場表演。這時,奶奶便端著滿滿一碗紅艷閃亮的肉出來了!幼兒們直奔奶奶,圍著她唱呀跳呀,年紀稍大的孩子則緊隨著奶奶,不動聲色地望著那溢滿香氣的肉。
不知幾時起,從灶堂至飯廳的路那般遙遠!可是,走完了這段路,便可以盡情地享受那紅燒肉了!直到奶奶將碗放在桌上,周圍的景象也都暗淡了:大家已經看不見碗邊圍繞著各類五彩繽紛的秋季“時令菜”,只瞧著碗中發著光亮的紅燒肉,紅油油的湯汁中漂著的素雞和散著香味的梅干菜……開始吃飯了,我們一坐下,便爭相夾取紅燒肉。熱鬧,卻不無奶奶所教的規矩。奶奶坐在一旁看著大家,織著毛衣。瞧!她的笑是何其燦爛呀!令小孩不懂的是——奶奶自始至終,一塊肉也沒吃。
我記憶中的味道,遠不止這紅燒肉,可紅燒肉卻是我常憶起的食物,或許那其中不單是紅燒肉的味道,還有那不可磨滅的愛的味道罷!
記憶中的味道七年級篇五
在我不深的記憶中,有一種味道似乎永遠抹不去。它在我的成長歷程里,一點一點地刻入我的心頭,再一點一點地深入血液與骨髓。每當我回味起那味道,一副溫馨的畫面就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在兒時,我常住農村的姥姥家,但是我最喜歡的卻是舅媽。舅媽是個很溫柔的人,她經常推著一輛自行車,上面載著我,帶著我去她上班的地方、去花壇、去游樂園。但我最喜歡的,是她帶著我去集市。可能是因為生性活潑吧,我喜歡那兒的熱鬧,喜歡那兒的小玩意,但其實更喜歡的,是那里的一種味道。
用媽媽的話來說“真是奇怪”,因為平時不愛吃肉的我竟然特別饞集市上的烤鴨!
集市的一角,一個老爺爺,帶著油膩的圍裙,擺弄著一個舊爐子,底下點著炭火,看著裊裊升起的青煙,集市的喧囂仿佛也歸于平靜,眼前有種田園、炊煙、飯香的感覺。那兒真排隊,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煎熬。因為烤鴨的香味雖然讓人愉悅,但是看著烤鴨一份份被買走,那種眼饞和焦慮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令人煎熬。終于買到了!剛烤出來的鴨子是最鮮嫩的,唇齒間那么一碰,香味便溢滿口中,剛出爐的,自然是燙。我小心地用小手去撕,嘖,真香、真脆,看著燙人的、香氣四溢、我卻不能大快朵頤的烤鴨,真是要“口水飛流三千尺”,那一層亮晶晶的油真是勾人的魂。我己等得不耐煩了,便忍著燙,趕快撕下一小塊,放入口中,“啊!”沒錯,我被燙著了,那熱流一直從我的口中流向四肢。
雖然嘴被燙得生疼,但我還不善罷甘休,不到一刻鐘,我己搞定了一個大鴨腿。“嗝”,我己經飽了。舅媽慈愛地看著我,笑著說“哦,又要省下一頓晚飯了。”我天真地說:“要是天天吃就好啦!”我笑了,舅媽也笑了,自行車載著我吱悠吱悠地向著緩緩移動,口中還有著剛才烤鴨的香,在口中不斷地,不斷地回味,真香!
后來,姥姥搬到了城里,周圍不再有集市了,只有普通的市場和超市,沒有了大集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了小販們喧鬧的叫賣,更沒有了曾經讓我回味無窮的烤鴨了,市場和超市里的商品琳瑯滿目,擺放齊整,卻沒有了從前的那種親切感,我每天忙碌著我的作業,連去超市也都是來去匆匆的了。
兒時的集市也許現在己變成了一個非常繁華的地方,來到城里,烤鴨我也不止一次吃到過,但是已經吃不出曾經的滋味,因為我明白:記憶里的味道承載的是我難忘的童年、承載的是我難忘的故鄉。
記憶中的味道七年級篇六
記憶中的味道有很多,可不單單就是一種,有甜的,有苦的,還有辣的。
先來說甜的,每天我的早餐都是母親精心準備的,我起床,洗漱過后來到餐廳。這時候,母親已經將早餐一一擺在了餐桌上,就已經專門等待著我來了。當我吃下甜甜的包子,味蕾是甜的,心里也是甜的。
我已經記不清這種甜甜的味道在我的心里已經存在多久了,我只知道已經久到成為了我記憶中最美的一種味道。那種甜甜的味道已然甜在了我的心里。
記憶中的味道還有苦的,那種苦就是,因為我的調皮而導致受寒,然后吃下藥后的那種苦。我還清楚的記得,記得那一天我昏昏沉沉的躺在床上,然后奶奶端來了一碗熬制的藥。藥的苦味我隔著老遠似乎就已經聞到了。當時候的我自然是不肯喝下了,但是我還是在奶奶耐心的勸說下,喝下了一口。含在嘴中的藥,我還沒來得及喝下,但那種苦味已經在我的嘴中快速的蔓延開來。這第一口藥自然是被我吐在了地上。好在奶奶及時在我嘴中塞進來了一顆蜜餞。
多么多年過去了,但是那一天,當我將藥全都喝下去后的那種苦味,一直到如今,都會時不時的感受到。不過也是從那次以后,我格外的注意自己的身體了。
說起記憶中的辣,那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一天,家里弄了一窩火鍋。火鍋的湯里可是放了不少的辣椒,辣椒的辣味辣得我們全家人都不停的在哈氣。但是這種辣又極易令人上癮,那一天,我們一家人都被辣得喝了不少的水。我們的肚子鼓鼓的,我們一家人一邊哈著氣,一邊還在不停的說著,下次可不能再吃這么辣的辣椒了。
記憶中的味道七年級篇七
濃郁的香味,豐富的營養,美麗的外觀提到這類詞,每個人都會想到一道華貴的菜品,但就我而言,一碗樸實無華的排骨面就足以。
第一次嘗到這等美味時,我年僅五六歲。早晨,在奶奶的一聲聲呼喚中,嗅覺先于所有的感官蘇醒,撲面而來的是一陣濃郁的香味,我的雙腳仿佛已經不受我的控制,自顧自飛快地、迫不及待地沖到了餐桌前,眼前頓時出現了一碗面排骨面由此而閃亮登場,在我往后的十幾年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我使勁墊起腳,想一睹它的“芳容”,最后也終于在奶奶的幫助下實現。我那雙懵懂的雙眼中露出了無限的渴望和期待:只見碗的上方不停的冒著熱氣,一根根纖細的面條,團結一心的抱在一起,碗邊幾棵碧綠的青菜,乖乖的躺在那,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段一段的小蔥散落在各處,它的香味經久不息,甚至還有些許舒緩身心的作用,而湯則是它的關鍵所在,紅色的湯汁,給人無限的遐想,讓人垂涎三尺,排骨是它的點睛之筆,兩面油光發亮。
百看不如一嘗,我稚嫩的手指勉強能夠拿起筷子,但手中的動作卻絲毫沒有因此而減慢,我用盡全力撩起一筷“金光閃閃”的面,連吹都來不及吹,一口將面吸入嘴中,心滿意足的感受油然而生。重頭戲還在大排上,我同樣沒有猶豫,一下子就咬了一大塊,囫圇吞下,咸淡合適,外面那層脆皮和銀白色的肉交相輝映,給人印象深刻。當然,遠遠不止這些。豐富的配菜,鮮美的湯汁,個個都能夠讓你欲罷不能,小小年紀的我,竟然一口氣將這碗在當時看起來很大一碗的面,吃了個精光。
它不光味道好,在我眼中同樣是家鄉的代名詞,一看到排骨面,我的腦海中無疑會馬上想到敬愛的爺爺奶奶,想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令人潸然淚下,每次回到鄉下,這家鄉的味道從來都不缺席,更不會讓我失望,爺爺奶奶每次都會幫我多盛一些,每次離開時看著他們的微笑和背影,心里總是五味雜陳。而現在上了初中,忙碌的學習,讓我抽不開身,想再吃到這一美味,難上加難,看見爺爺奶奶也成為一種遙不可及的愿望。
但無論如何,只要看到了這碗面,就好像看到了爺爺奶奶,心里似乎也就有了著落,又有了努力學下去,這種堅定不移的意志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