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蝸牛給予的啟示字蝸牛給我們的啟示篇一
我們身邊總會發生一些事情,它們或大或小,卻都包含著許多啟示,引人深思。有時候哪怕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昆蟲,都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個古老的大石碑旁,一只小小的蝸牛正在努力地爬著。此時的我正好從房間里出來透氣,瞧見了這一幕。看著這只小蝸牛那瘦小的身影,我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蹲下身去,想看看它到底能不能爬上那對它來說簡直是華山般高大的石碑。
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那只可憐的小蝸牛別說爬上石碑了,只怕是爬到半塊石碑處都成問題。看來這是一個注定失敗的結局,我真不忍心看下去了,于是又回到了我的房間,開使瘋狂地寫那堆積如山的作業。
兩三個小時后,我伸了個懶腰,決定出門再放松放松自己。剛一出門,我又看到了那只小蝸牛,我原以為它肯定會放棄爬行,就算不放棄,也應該在原地休息一會兒吧,可是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它還在繼續往上爬,算算路程,它已經在大石碑三分之二處了。照這樣的速度,過不了多久,爬上這“高不可攀”的“華山”已不再是幻想了。
小蝸牛不停地往上爬行,永不放棄,這種精神著實可敬。它那堅持不懈的毅力告訴了我們,只要夠多的“一杯水”,照樣可以成河。它告訴我們,面對問題,不可逃避,更不可輕言放棄。只要堅持,杯水照樣可以滅車薪。
蝸牛給予的啟示字蝸牛給我們的啟示篇二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的剛發芽……”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只蝸牛來。
那是一天晚上,我在做數學作業的過程中,突然遇到一個難題,抓耳撓腮,折騰了很多遍,都沒有解出來。郁悶中,我隨意抬頭一看,突然一只蝸牛映入我的眼簾,那只蝸牛正努力的從窗戶上往上爬。既然現在這么無聊,那就看一看蝸牛是怎樣爬上去了吧!我仔細地看著它的動作,它邁著那沉重的步伐一步步地向上爬,一次才爬一個指甲蓋的五分之一長吧,可是它還是那樣頑固地往上爬。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了,我發現它才爬了約兩厘米長,心里很不耐煩:“要爬一個世紀,可能都爬不完吧!”。我輕輕地用手指托住蝸牛,舉到窗子上面,但就在我松開的那一刻,蝸牛卻摔了下來,落到窗沿上。可是,還沒等我緩過神來,蝸牛又重新爬到窗上,好像沒有任何的傷感,重新“上路”了。既然不能幫它弄上去,那么就讓它自己爬吧。我就離開了書房,到客廳打開電視機,找到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自然》,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不知不覺中,四十分鐘時間過去了,我又想起那只蝸牛,想看看它究竟爬了多長“路”。意想不到的是,蝸牛已經爬到了窗臺上面,只剩下最后一步脫離窗戶。我驚訝地盯著它,只見它慢慢地爬上墻沿,一步一步地努力著,最后穩穩地到達墻頭。
我突然感到心里發熱,不知為什么趕緊回到了椅子上,重新拿起筆,充滿信心,要步步為營,破解那道難題。越過一個個步驟,跳過一道道坎,到了最后一步被卡住了,嘗試了許多辦法都無濟于事。這時候,我眼前晃過那只蝸牛往上爬行的樣子,又把頭埋下去研究了。這次我用了一種超出小學教學范圍的公式--完全平方和公式來做,終于攻克了最后一關,輕松地解決了這道難題。我興奮地嘟囔道:登上金字塔的,你雄鷹能,可蝸牛也行呀!
“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這首歌真有味道!
蝸牛給予的啟示字蝸牛給我們的啟示篇三
還記得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媽媽和爸爸在地里干活,我則在旁邊玩耍,突然看見草叢里有一個什么東西在爬,近一看,原來是一只背著沉重殼的小蝸牛,一步一步的走著,我看見那慢慢的腳步,簡直比慢羊羊還要慢,笑的我淚水都出來了,我用一只手攔住了它前進的路,它不緊不慢的往回走,只看見它兩只觸須緩慢的動著,好像是在探路。
我一把把它抓住,它連忙縮回到殼里,“放下!”爸爸憤怒的說。我也不明白錯在哪里,還真是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啊!我也只好把蝸牛放回原地,這是爸爸第一次這么大聲的吼我。
事后,我去問爸爸:“我又沒有做錯事,您為什么要吼我”“孩子,蝸牛雖然有自己的缺點,但也有自己的優點啊!”父親平緩的對我說,“爸爸,蝸牛到底有什么優點呢?”我帶著好奇心問爸爸。
聽了父親的話,我的心才慢慢平靜下來,自從那件事以后,我再也沒有捉過蝸牛,更沒有嘲笑蝸牛。
現在回想起來,爸爸說的那句話很有道理,我想,一個人不屈不折,為達到目的,不管怎么樣都行,相信他一定能成功。
這簡單的蝸牛,讓我明白了成功了秘訣,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啊!
蝸牛給予的啟示字蝸牛給我們的啟示篇四
文中蝸牛媽媽說:“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這正如《進化論》所說:任何物種都要靠自己去適應環境的變化,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句話說得好,讓我想起了當初我住倉庫時的情形。
我剛住倉庫時說:“真坑!環境又不好,滿是灰塵,就連房間里也是木板床!睡得我腰酸背痛,晚上上廁所還沒有燈,上學要走大老遠!真是的……”后來,我住得久了,也體會到了住倉庫的好處(細一算,還蠻多):玩捉迷藏、用紙箱子蓋窩、在后門空地玩……就這樣,我挺了過去。
“靠自己”,是啊!不靠任何人幫助,也讓我想起我們軍訓是的樣子。在素質教育基地,我們被兇惡的教官,魔鬼式訓練,給嚇到了,可是,我們也扛過去了:教官要我們站軍姿,腳尖約張開60度,頭微微上揚,身體必須站直挺胸,我為了不無聊,腦子里便開始想著和同學們玩的情形,站著也就不覺得苦了。我們已習慣這些時,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是啊,不靠別人,靠自己!
每個生物,都有自己的長處,有的靠天,因為它們會飛,有的靠水,因為它們會游;有的靠地,因為它們會鉆洞。而有的什么也不需要,它們靠自己,俗話說的好:自食其力,豐衣足食。
可能,這則故事給我的最大的兩個啟示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和“靠自己”。
讀了這則寓言,對我有很大的撼動。
蝸牛給予的啟示字蝸牛給我們的啟示篇五
雨后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散步,走著走著,突然發現路的兩旁有許多蝸牛爬來爬去。
我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蝸牛會在下雨后出來,晴天的時候不出來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長時間,于是我決定一探究竟。
首先,我在公園里抓幾只蝸牛放在瓶子里帶回了家。第一天,我先把蝸牛放在陰涼地,仔細看它們會有什么反應,觀察半小時后,我發現蝸牛很少伸出頭來,偶爾伸出來也是吃我給它放進去的葉子,其余時間它都靜靜地待在殼里。
于是,到了第三天的時候,我用家里噴花的小噴壺往蝸牛的瓶子里噴了些水,結果蝸牛比前兩天都活潑了,到處爬來爬去。這時,我已經明白了一個大概了:原來,蝸牛的行動和水有關系啊!真是太奇妙了!但為了進一步確定我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又上網查了一下,果不其然,我推想的結果是正確的。由于蝸牛的皮膚比較特殊,適應比較潮濕的空氣,所以它才會在雨天之后出來活動。我的觀察結果和科學的解釋一模一樣,我有些激動,蝸牛的世界原來是這么有意思啊!
從這件事上,我不僅知道了蝸牛生活的奧秘,還懂得了,我們要想對大自然的只是了如指掌的話,就應該走近大自然,懷著好奇的心,仔細觀察,這樣一定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蝸牛給予的啟示字蝸牛給我們的啟示篇六
一天,天氣很悶,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突然一陣狂風卷著塵土刮來,一道閃電劃過天空。接著就是一聲驚天動地雷鳴,它像要把整個宇宙震碎似的。大雨滂沱,暴風助著雨勢,瘋狂地翻滾著怒號,似乎要用鐵豆般的雨點把一切擊碎沖毀。
一陣雷雨過后,天邊架起了一道彩虹。我興高采烈地下樓去玩。在一棵大樹下,發現了一只小蝸牛,它長得可愛極了!身體十分柔軟,背上背著一個螺絲一樣的殼,這便是它的家。它長著二對觸角,一對長的,一對短的,這便是它的“探路器”。因為它的睛睛就是個擺設,不太敏銳。我從科普書上看到,蝸牛的唾液是它的“貼身保鏢”呢!如果有動物欺負它,它就把頭縮回殼里,用唾液封住,對手力氣再大也拉不開它的殼,它還能美美的睡上一覺哩!
我靜靜地觀察著它,它開始爬樹了,它光滑、柔軟的身體前后收縮挪動著,緩慢地向上爬著。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半個小時過去了,它終于爬上了一段距離,離開了樹的底部。突然,狂風大作,刮著樹木,像狼嚎似的“嗚嗚”直響。可憐的小蝸牛,被突如其平的狂風刮到了泥土里。我看著它的悲慘遭遇,淚水都快涌出來了。我想:要是換成我,我就不會再爬了。
我開始在一旁玩樹枝,不再關注這只命運多舛的小蝸牛了。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忍不住又看了那只并不幸運的小蝸牛一眼。哇!我驚奇地發現,小蝸牛竟然沒有放棄,它在重新攀爬大樹,并已經超越沒被刮下時攀爬時的高度。我不禁想:多么有毅力,多么了不起的小蝸牛呀!
我感到非常羞愧。我還不如一只小蝸牛呢!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總想走捷徑;當我學習退步時,我沒有繼續努力,而是不停抱怨。通過小蝸牛爬樹這件事,我得到了深刻地啟示,今后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要像小蝸牛那樣,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放棄,大不了從頭再來。未來的日子里有許多溝溝坎坎,我要堅定地一個個邁過去。縱然跌倒了,也要爬起來繼續前行。
蝸牛給予的啟示字蝸牛給我們的啟示篇七
生活總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示,墻角的小草告訴我們要堅強,群飛的大雁告訴我們團結,種子的新芽告訴我們破土而出的勇氣,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蝸牛帶給我的啟示。
那是一個雨天,傾盆大雨傾瀉而下,密密麻麻的雨絲就像千萬根手指奏起了美妙的樂曲,富有韻律。早餐后,我在陽臺上整理花草,這時,一只在綠葉上緩慢爬行的蝸牛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只小蝸牛正伸著長長的脖子,十分愜意地品嘗著周圍的樹葉。
咦?蝸牛吃什么呢?它是吃樹葉的嗎?它是怎么進食的呢?一連串的疑問讓我疑惑不解。我輕輕拿起蝸牛的殼,它就立馬將身子縮進了殼里,接著我將它放在一片落葉上,等待著蝸牛伸出頭來。與此同時,我又從簸箕里拿出一顆曬干的玉米粒放到蝸牛跟前。這蝸牛似乎聞到了食物的香味,從殼里探出了頭來。
它先用觸角輕輕地碰了碰食物,那觸角像條件反射一樣又立馬縮了回去。然后,蝸牛又往食物微微滑動,往前蹭了蹭,將脖子伸長,用嘴一口咬住玉米粒,但小小的玉米粒對于蝸牛來說就是龐然大物,所以它只能用嘴將玉米緊緊的吸住,就像一個吸盤。它看似一動不動,實際上正在慢慢品嘗美食呢!
我本以為蝸牛會因為玉米粒太大而放棄,可半小時后我從房間再到陽臺上時,那塊“龐大”的玉米粒竟然已經不見蹤影了,再看那蝸牛卻依然在地上快活地爬著。
一只蝸牛很小,很柔軟,可它竟能吃下比它堅硬許多、與它一般大小的東西。為了生存下去,它可以克服巨大的困難,吃下十分堅硬的東西,連這樣的小生命都如此努力地生存著,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浪費生命、荒廢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