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臺灣游記篇一
盼望以久的臺灣行終于來到了,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早餐,就出發了。先是乘半個小時的輪船到香港機場,然后經過1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終于到了臺北桃園機場。
然后我們參觀了臺灣有名的日月潭。首先,我們坐快艇到了日月潭的小島上,名叫光華島。那里有賣好吃的阿姆茶葉蛋,咬下一口,啊!簡直是人間美味??!在島上,有熱情的臺灣人為我們唱歌、跳舞,可好玩了。
除了這些,我們還去了臺北的101大樓,它足足有一百零幾層那麼高。工作人員只能讓我們上到第89層,哇!從第89層看下去,人、房屋、汽車都小小的。101大樓的那個電梯,5-89層只要37秒就能到,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快的電梯。
我們還去了阿里山的后花園,在那里,有一條山路,山路旁邊,鮮花盛開、樹木茂盛。沿著這條路直走,我還看見了小松鼠呢!它的尾巴大大的、毛茸茸的。它的頭和身子我們都看不見,小松鼠的尾巴垂下來,很可愛。我們走啊走,走到了一座橋上,這座橋叫“大橋小橋”。我和媽媽走上橋,媽媽說:“真讓人害怕”。當我們走到橋中間時,媽媽后面的那個老師開始搖晃橋。嚇得媽媽趕緊說:“別搖了、別搖了”。那個老師不聽媽媽的話,媽媽加快腳步,終于到了對岸。我們走啊走,終于走到了山腳下。品嘗了高山烏龍茶。
晚上,我們去了夜市,吃了章魚小丸子、芒果、牛肉……果然名不虛傳啊,臺灣真是小吃的天堂。
臺灣游記篇二
今年暑假,我跟隨爸爸媽媽回臺灣看完阿公阿媽并游玩了很多地方。
在鹿港小鎮的蠟手工坊里,老板叔叔幫我制作了一個差不多一比一大小的雙手祈福。其實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有點怕怕的,因為要把手伸到溫熱的蠟水里去,等到覺得有點太熱了,再把手伸到冷水中,這樣交替五六個來回,就先把雙手合抱的模型做好了。然后,老板叔叔慢慢地把模型從我手上一點點地松動并套出來,接下來老板叔叔進行修整并上色,這樣雙手祈福就完工了,我很喜歡!
在民族風情村里,我化身為指揮交通的鐵路管理員、除暴安良的無畏警員、辛勤勞作的挑夫,感覺棒極了!
另外,我還學習畫了簡單的油畫與手工粘土的制作,覺得好充實??!
這次的臺灣之行讓我覺得快樂無比!
臺灣游記篇三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臺灣游記_小學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年暑假,我有幸去了一趟祖國寶島臺灣,參加了由臺灣人間衛視主辦的“第三屆全球文化經典誦讀大會”,這次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是8月7日到達臺灣的,8月8日上午是經典誦讀大會的開幕式,那天雖然是烈日當空,但我們個個嚴守紀律,沒有隨便動彈。開幕式上,我們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小選手們齊聲背誦了孔子、老子、孟子等的作品,參加開幕式的來賓們給了我們雷鳴般經久不息的掌聲。在開幕式結束的時候,放飛了五彩氣球,場面蔚為壯觀。我們北京東路小學的五名同學和五老村小學的3名同學作為參加這次活動的南京代表隊在誦讀大會上表演了《孔子游春》,我們惟妙惟肖的表演贏得了觀眾陣陣喝彩。來自臺灣基隆、香港、河南、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的小朋友也分別表演了經典作品。最后,我們南京代表隊贏得了很重要的孔子獎和荀子獎,我們真是開心極了!
根據大會組委會的安排,我們每個代表隊都參加了經典闖關活動,每個隊都要闖過五關,每一關都是臺灣著名的佛光山的一個景點,每一個關的考題都與我國古代的圣賢和經典作品有關。我們每個人都開動腦筋急中生智,最終全部闖關,并贏得了第一名!
展覽室、勵學室、演講室及聯合服務中心等,是島內重要藝文活動及大型演講、展覽的場所。在臺灣故宮博物院,我們看到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形式,采中國宮廷式設計,外觀雄偉壯麗,那里有數不清的文物,明朝的、清朝的、唐朝的,有的還是秦朝的……,這些文物令人眼花繚亂,同時贊嘆不已。我們還游覽了享譽中外的臺灣日月潭,我們爬上山峰,美麗的日月潭風景如畫,就象一個月亮和一個太陽彼此相依為命。我的腦海中忽然想到了臺灣和祖國大陸,也是唇齒相依不可分離啊。
這次活動,讓我增長了很多的知識,開闊了眼界,和很多臺灣還有馬來西亞的小朋友、大姐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盼望著臺灣能夠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那樣我就可以再次去臺灣故地重游了。
臺灣游記篇四
這個國慶假期,我和爸爸媽媽去了我國臺灣省旅游,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我愛上了這座寶島。
這次我們主要去了臺北、日月潭、清境農場這三個地方。
第一天,我們去了101大廈,我們在外表看很像一座很高很高的寶塔。然后我們就坐了世界上最快的電梯上了頂部的觀景臺,在上面可以看到整個臺北市的夜景,真壯觀!
第二天,我們來到臺灣著名的景點日月潭,我們從水社碼頭坐游覽船到另外一個碼頭。我看到湖水很綠,很干凈,每艘船經過時濺起白白的浪花。夜晚我們住在湖邊,空氣很好,很涼爽。
第三天早上,我們去坐日月潭纜車,從高處看日月潭,左邊像月亮,右邊像太陽,中間被小島隔開,景色真美。
之后,我們還去了日月潭附近的高山上的農場叫清境農場,在那里我們看到了成群的綿羊,大片大片的.草原,牧羊犬趕羊群,精彩的剪羊毛秀……感受到了藍天白云的青青草原。
我的臺灣之旅結束了,我真不想離開臺灣這座寶島,它給我一個美好的回憶。
臺灣游記篇五
鵝鑾鼻,一個古怪的名字。初一聽,還以為是鵝鼻子的一種形狀呢。經導游介紹,才知鵝鑾是當地土語船帆之意,因為近旁有一巨石形如船帆。鼻,卻是一只巨大的長鼻,斜斜地延伸在茫茫海中,東臨太平洋,南連巴士海峽,西瀕臺灣海峽。就在那巨大的鼻梁上,布滿了眾多誘人的景色,也寫滿了歷史的滄桑。
鵝鑾鼻置于臺灣島的最南端,是一個著名的岬角,屬珊瑚礁臺地,舊稱南岬。因著珊瑚礁石灰巖地形,那凸出如鼻的岬角便怪石嶙峋,呈現了奇特的景觀。看腳下的海邊,處處可見星羅棋布的珊瑚礁。有的如擎天柱,頂端尖圓,高高地插在海中;有的如豪豬,憨態可掬;有的如凝固的版畫,像被沉重的刷子刷過似的,顯露坑坑洼洼的面目。三二個垂釣者立在礁石灘上,提著長長的釣竿,看上去悠閑卻又深情,如礁石般耐得住寂寞。鼻梁上同樣可見奇石和洞穴,妙趣橫生。尤是胸吻石,更是奇特而形象。那兩塊巨石像是女人高一聳的胸脯,兩只碩一大的'乳%房貼吻在一起,那樣親密無間,那般巧奪天工,令我們駐足觀望,嘖嘖稱奇。大自然的造化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許多自然之物,就在那不經意間,要么形象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感到親切,要么超乎想象地降臨在我們身旁,讓我們措手不及。我們所見到的,只是自然界業已形成的一面,就如這鵝鑾鼻上林立的礁巖怪石。
巨大的鼻浸泡在海中,海似乎也蘊含了多情的色彩。細細觀察,那長鼻東邊的太平洋呈現蔚藍色,是我所見過的最清純的海水,令人舒心悅目,心曠神怡;對面的巴士海峽卻是湛藍的世界,仿佛將海水取上就能擠出藍靛,那是一種透徹的藍,藍得讓人舒暢,陶然;而西邊的臺灣海峽又似灰藍色的海水鋪展著,像是披瀝一番深情,將海水鹽分統統集中在一塊似的,望著這樣略顯沉穩的海水,帶給人的是一種沉思,一種沉重。再看看那巨鼻邊上的波浪,似乎也有所不同。太平洋岸邊的白浪翻滾,一浪連接著一浪,連綿起伏;巴士海峽的浪濤陣陣拍打著岸邊,節律分明,如在吟唱同一首曲子;臺灣海峽的浪潮一涌一退,再涌再退,起起落落地推涌著珊瑚巖石。其實,海水的顏色,海浪涌動的差異,皆是因為潮汐的流向、風向的不同和天上云朵的移動之故,卻在我的眼里有了別一番的景象,令我這個長居海島的人也驚異于鵝鑾鼻周邊海水的微妙變化,不禁欣喜滿懷,感嘆大海的奇妙。
鵝鑾鼻上除了看海,還可欣賞繁盛的植物。沿著曲徑通幽般的游步道,穿行在那巨大的鼻梁上,仿佛走進了一座天然植物園。那山豬枷楓葉狀的葉子布滿礁石上,很像我們常見的“爬山虎”;翠綠的臭娘子則散發著一種怪怪的氣味,融和在咸腥的海風中;長著心形葉片的黃模散落在小徑兩旁,黃|色的花一蕾含苞欲放。白水木、林投、草海桐等典型的海濱植物融于茂密的林木之中,檳榔、椰樹等更賦予了鵝鑾鼻一派南國風光。甚至海岸礁石上,也有一些不知名的植物頑強地從巖縫探出腦袋,給荒涼的礁巖帶來了一抹綠色,一縷生機。
在這樣繁茂的植物之中,自然孕育了許多飛鳥昆蟲棲息其間。蝴蝶可以任意飛舞在游步道上空,仿佛特意為游人表演似的。聲聲鳥的啁啾不時從林間傳來,將偌大的鵝鑾鼻叫出了一種空谷的意味。樹干枝葉和潮一濕的巖石上,蝸?;蚺阑蝽?,悠然自在。膽大的攀木蜥蝎活躍在林間,竟爬行在游步道的扶手上,當我們走過去時,那雙透亮的眼睛緊盯我們,卻又無所畏懼似的,露出一副友善的神態,令我們怦然心動,停駐焦躁的腳步,親近地抓拍。鵝鑾鼻自然環境的優美,就在這般平靜的腳步聲里一一呈現,引我們不斷深入到它的鼻端上,盡情享受清新幽雅的景致。
自然,有海就有燈塔。鵝鑾鼻上的燈塔是它的地標。仿佛那巨鼻還不夠吸引人似的,需要在它的上面矗一立一根標桿,才更具有非凡意義。而事實上,鵝鑾鼻這個地名也與這燈塔密切相關,其知名度也隨著燈塔的建立而提高。
那巨大的鼻與菲律賓的呂宋島遙遙相對,乃南海與太平洋的必經航道。鼻底下又暗礁叢生,暗流洶涌。清時,鼻梁上居住的原住民對外國人非常不友好。據史料記載,一八六七年,美國商船在那附近觸礁,船員上岸后被原住民殺害。日本漁民在此迷航后上岸,也被原住民殺害,引發“牡丹社事件”。此后,美、日、荷、英等國要求在此地建造燈塔。清清g府于是于光緒八年(1883年)開始建造,第二年建成后,燈塔設有炮臺與一槍一孔,還儲備大量煤油、糧食和武器。由于建筑物內儲備大量煤油,洋人把這座燈塔稱為oillamp,長期音變之后,荷語發音的oillampi就成了鵝鑾鼻。這當是鵝鑾鼻地名來由的又一說法?,F在的鵝鑾鼻燈塔巍然立在巨鼻的頂上,一身白色,十分醒目,成為臺灣南部海域夜航船測定方位的重要坐標,被賦予了“東亞之光”的美名。可惜眼前的燈塔鐵將軍把門,未能深入圓形的塔內,攀上塔頂,將我的視線拉向更高遠的海域;可惜我無緣目睹那每十秒閃亮一次的燈光,只能想象二十里外的夜航船見到那一閃一閃的燈光時是那樣的欣慰和自信。我想這就夠了。燈塔本身的價值就體現在夜航船的安全行駛上,何況,鵝鑾鼻燈塔還記載著那段辛酸的歷史,且將其鎮在了塔身之下。
其實,進入鵝鑾鼻景區,首先望到的便是那燈塔。站在燈塔的邊上,環繞鵝鑾鼻的三面之海同樣一覽無余,鼻底下的景色同樣盡收眼底,一俟夜晚降臨,同樣可以高舉燈火指引夜航船行駛。我想,我同樣可以成為一座燈塔,與那巨大的鼻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