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試后感想字篇一
心得體會怎么寫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心中有很多想法,但是不知道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怎么寫感想的內容和范文,歡迎閱讀。
【概念介紹】 學習經驗體會是指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切身感受,對感悟出來的經驗加以總結和沉淀,找出規律,用以指導自己或他人今后的學習。
【套用模式】 學習體會一般由標題、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組成。
標題可直接寫上《××學習經驗體會》,或用介詞結構式《關于+事由+體會》,也有的用主副標題的形式來寫。
正文要提煉出經驗體會觀點,并對觀點作必要的解說,最好還要跟上自己成功的例子來證實。
在表達上可用說明或議論方式來介紹經驗體會。
落款要寫上姓名,可在文尾處或標題下。
【仿寫要領】 學習經驗總結無疑將重點放在總結出帶有規律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上,但要將學習的效果(事例)與經驗體會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一般是經驗體會交代后,點明自己這樣做給自身帶來的效益。
學習經驗體會要寫出自己獨特的心得。
長了這么大,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說起學習,雖然不是很優秀,倒還說得過去。
在我的記憶中,成績總是在上中等,這并不是說我比別人聰明,而是我在上課認真聽的基礎上,堅持“以書為本”,認真搞好自己的學習。
這里的“書”是特指教科書。
首先,以書為本,就是通讀書本。
教員講課是以教材為基礎,而教材的編寫,則是以大綱要求為基準的,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書本上都已攮括。
所以,要想學習好,就要通讀書本。
通讀不是泛泛地讀。
有的同志象老和尚念經似的,倒是把書讀了幾遍,可一點印象也沒有。
我讀書時則不那樣,主要有三種方法。
一是帶著“腦袋”去讀。
你可能感到驚訝,難道我的“腦袋”不是隨身攜帶嗎?大家知道,人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思維。
所謂帶著“腦袋”去讀,就是在讀書時要有思維,善于思考書本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專家們在編教材時,都是非常注重用詞造句的,寫在書上,就有它的一定道理。
我在讀書時,喜歡推敲,直至弄懂其含義,乃至用意。
二是帶著好奇去讀。
尤其是在預習時,好奇很重要。
對沒有學過的新知識,我對它總有一種好奇感,迫切想了解它。
所以,在讀書時,我就更注重發現其中的新的知識點,哪些東西是老師以前沒有講過的,哪些是以前接觸過的,它們之間有無異同,帶著這種對新知識的好奇,通讀起來格外仔細。
三是帶著喜悅去讀。
在課后復習中,通讀書本更顯重要。
通過學習,掌握了許多新的知識,做到了日有所悟,心里邊自然很高興。
此時,我再回過頭來,重新通讀書本,此刻心情是愉快的,對知識的鞏固和領會都是十分敏捷的。
因為,好的心情對于完成某種事情是很重要的。
其次,以書為本,就要提煉書本。
人常講,學習是一個過程,起初厚厚的一本書,學完之后要變成自己的東西,就變成了薄薄的一本“心中的書”。
學完每一科,我都要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回顧也是以書本為基礎的。
回顧的過程,在我看來,也就是提煉書本的過程,一本書很厚,能都回想起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我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就是堅持提煉,主要是提煉觀點、要點和難點。
提煉觀點,有助于我把握全書的內容,觀點提煉準了,就抓住了實質,找到了要點。
而要點掌握準了,就把握了基本問題,我在學習過程中,很注重提煉要點,因為要點大部分都是教員講過的東西,都是書本的精華,要點把握住了,就達到了提煉書本這一目的。
提煉難點。
無論哪一學科,都有一定的難點。
在學習中,提煉出難點,更利于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我在平時的學習中,碰到一些難點,有些經過老師的講解,不再成為難點,而有些當時弄明白了,時間長了,又有些模糊,這就需要不斷地提煉出難點。
難點很多,涉及到科學的難點比比皆是,我們不可能都把握,但有一點,是我學習內容中的難點,就一定要提煉出,這就要求以書為本,主要把握教材上的。
課外升華的難點,雖然掌握也非常重要,但隨著我學習的不斷深入,會陸續學到的,所以,在提煉書本時,我始終注意做到以書為本。
最后,以書為本,就要突破書本。
書本是教材,是學習的依據,但不是說書本是完美無缺的,我在學習中,就是堅持以書為本,但更注意突破書本,掌握書本外的一些知識,使自己涉足更廣闊的領域。
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些政工寫作領域以外的文體寫作,這樣,在學習中,以書為本,通過聯想相關知識,有意識地突破書本,了解一些相關內容,也有利于掌握書本上的知識。
平時,我充分利用圖書館、報紙、雜志了解了許多知識,并將說、寫、做結合起來,促進了我的學習。
以上只是我在學習中的一點體會,做得很不夠,對別人不一定適合,因為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因人而異。
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我會不斷地虛心向他人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為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多做貢獻。
大學生禮儀課心得。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社交禮儀大致可分為個人禮儀、公共禮儀、交往禮儀、聯通禮儀、應酬禮儀、聚會禮儀、餐飲禮儀。
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社會活動中。
交談講究禮儀;可以變得文明;舉止講究禮儀可以變得高雅;穿著講究禮儀,可以變得大方;行為講究禮儀,可以變得美好……只要講究禮儀,事情都會做的恰到好處。
總之一個人講究禮儀,就可以變得充滿魅力。
在通過這個學期的社交禮儀課上,個人禮儀這節課上,我收獲頗多,講了關于坐姿,行姿,手姿,立姿方面的細節問題。
老師講了一下怎么才不會走外八字的方法,呵呵,就是兩個側膝蓋有摩擦,雖然還很不習慣,但我會堅持的,讓自己的形象好一點,這樣也會更自信一點,加油!
修養指的是一個人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質和素質,包括一個人的儀容、言談、行為舉止等各個方面,同時,修養的培養和提高需要一個長期和逐漸的過程,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積累。
和善親切、謙虛隨和、理解寬容、熱情誠懇、誠實守信等式個人修養應該所具備的。
在課堂上,鄧老師和我們分享了她個人的一些生活經歷。
她在理解寬容的個人修養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她能理解妹妹的心思與現實情況,盡她的能力來幫助妹妹,真的理解和寬容是情感交流的基礎,也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橋梁。
禮貌是人們在交往時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為規范,它體現了時代的風尚與道德水準以及人們的文化層次和文明程度。
它對人們交往時的基本要求是:誠懇、謙恭、和善和有分寸,做到待人“誠于中而形于外” 。
禮貌是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時的外在表現,它主要通過禮貌語言和禮貌行為來表現對他人的謙虛和恭敬。
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禮貌表現在人們的舉止、儀表、語言上,表現在服務的規范、程序上,表現在對客人的態度上。
一個微笑,一個鞠躬,一聲“您好” ,一句“對不起” ,這些都是禮貌的具體表現。
良好的教養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是禮貌的基矗在有教養的人們中間,禮貌應該是出于自然的。
大學生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在如今的中國社會已經算得上是知識分子,也是中國明日發展的引領者、頂梁柱,在道德水準上,在禮儀修養方面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
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社交禮教與有利于強化大學生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八大心態素質稿個人感想感悟
關于對行業的個人感想感悟
對行業的個人感想感悟
社會實踐個人感想
五大發展理念個人感想
試后感想字篇二
軍訓不但培養人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能磨練人的堅強意志。蘇軾有句話:“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句話意思是成功的大門從來都是向意志堅強的人敞開的。
心目中的軍訓充滿教官的訓斥;心目中的軍訓是緊張與艱苦的合奏;心目中的軍訓更是無常地;還有那瓢潑大雨下的大集合、嚴訓練;心目中的軍訓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閃現在我的眼前。但我還是滿懷欣喜與信心地去擁抱我向往已久的軍訓。
在軍訓中,很苦很累,但這是一種人生體驗,戰勝自我,鍛煉意志的'最佳時機。心里雖有說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曬,皮膚變成熱乎乎的,但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樂,一種更好地朝人生目標前進的勇氣,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嗎?我滿懷信心地開始了真正的訓練。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導代替了嚴厲的訓斥。訓練場上不但有我們整齊的步伐,也有我們陣陣洪亮的口號聲,更有我們那嘹亮的軍營歌曲。練轉身,體現了人類活躍敏捷的思維,更體現了集體主義的偉大。不積滴水,無以成江海。沒有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個高質量、完整的的方隊。訓練的每一個動作,都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我相信,它將使我終身受益,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軍訓給了我人生思考的時間,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果一個人正在遭受苦難,那么此時的他的思想便是最理性的。他面對挑戰時,將會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試后感想字篇三
早就聽高年級大哥們說起秋游的樂趣了,馬上就要秋游了,我的心也興奮起來,對這項集體活動充滿期待。
首先,我們費盡口舌才連哄帶騙嚇住他們,然后正式開始參觀這個大觀園。首先我們來到凸碧山莊,但這里卻有許多小路,正可謂“曲徑通幽處”,我們也正應了這首詩,在這里繞了好多彎子才繞出去。之后,我們又到了瀟湘館,但這時小孩已顯出精力旺盛的特性,開始騷動起來,此時游客,本校生也越來越多,我害怕出了什么閃失,于是采取化整為零的策略,分頭向終點——省親牌坊方向行進。
可是即使分散了壓力,這一個小孩也的確很讓我頭疼,但也有乖的時候,每當他堅持不住的時候,還不等我教育他,他就自己給自己打氣,什么“堅持就是勝利”“成功就在眼前,午飯就在嘴邊”,在匆忙之余也增添了一絲搞笑。
但,隨著人流量增多,我們也漸漸迷失方向,我不禁方寸大亂,但作為組長,要是連我都慌了,其他人也會亂套的,于是我只好“不懂裝懂”,帶領他們亂闖,但逢人就問方向,總算找到了正向。正走在路上時,一位組員卻突然給我打電話,說他們帶著兩個小孩已經到了,再看一下表,糟糕,還差八分鐘就總集合了!我不禁加快了腳步,可孩子的心理防線已全線崩潰,我只好振作精神,拼命給他打氣,終于到達了最后的終點,把孩子交給老師后,我才如釋重負,此時,肚子也不爭氣的叫了起來,終于能吃飯拉!
總而言之,這次秋游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時候自己認為自己行,其實自己根本不行。希望各位同學吸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
試后感想字篇四
泥塑是我國民間傳統雕塑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特點小巧玲瓏可愛,適于學生學習操作。
一、活動目標和要求:
1、對泥塑藝術品的欣賞和泥塑歷史的簡單介紹,使學生對泥塑這種藝術形式形成初步了解、認知。
2、通過泥塑創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技能、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學生間學習、認知方面的交流、溝通。
4、能使同學們制作出一件自己滿意的陶藝作品
二、人員設置
負責教師:顏廷春郭志剛
成員組織:根據我校實際,將以七、八年級學生為主,吸收對泥塑興趣濃厚,且具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學生,成立初期人數限制在20人,視活動開展情況可逐步增加,但應不超過30人。
三、活動保障
a:場地保障:泥塑活動室與版畫活動室合用一間教室,需置一定數量且適合活動用的桌椅或工作臺。
b:原材料保障:初期以本地泥為主。活動成熟或發展到一定階段,可根據活動需要購置一定數量的陶泥,以便于作品的保存。
c:工具保障:
1、制作板30張,具有一定厚度,表面平滑且利于清理的平板即可;
2、泥塑刻刮用具16套;
3、上色用筆刷或毛筆、廣告色、清漆(或亮漆)及打磨砂紙各若干。
4、圍裙、套袖由學生自備。
四、活動時間
每周二、四下午課外活動時間
五、教學進度表
1美麗的花
2蘋果
3草莓
4梳子
5茶杯
6冰箱
7松鼠
8兔子
9可樂
10刷子
11圣誕樹
12玉米
13拖鞋
14毛筆
15房子
16木桶
2011——2012學上學期
泥
塑
教
學
計
劃
郭志剛
寧陽十二中
2011年9月
試后感想字篇五
2009年是國慶60周年的日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共有過13次國慶閱兵,目的都是為了展現軍備建設成果,增強民族自信心,展現武裝力量建設成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展示了國威、軍威和民心,也是對我全軍指戰員的最好褒獎。這樣看來,國慶60周年即2009年國慶閱兵是勢在必行了!國慶60周年的閱兵,即2009年國慶閱兵,是胡錦濤繼鄧小平、江澤民之后,以中央軍委主席的身份首次也是胡錦濤上任后的首次國慶閱兵。
2009年國慶閱兵應該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閱兵式,即閱兵者從受閱部隊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閱;二是分列式,即受閱部隊列隊從檢閱臺前通過,接受閱兵者的檢閱。下面就介紹開國以來比較重要的幾次國慶閱兵: 1949年開國儀式過后的國慶閱兵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中決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并進行國慶閱兵。中共中央成立了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周恩來任主任,朱德任閱兵司令員,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任閱兵指揮所主任。建國五周年國慶閱兵 此次國慶閱兵是在全國轉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時期,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剛剛勝利結束的形勢下進行的。澤東主席任命楊成武為國慶閱兵總指揮。建國十周年國慶閱兵 此次國慶閱兵規模比以往大,準備工作也比較早。當時,為了國慶閱兵,天安門廣場已擴建一新。整個廣場較五周年國慶時擴大了兩倍半,達40萬平方米。受閱部隊由15個徒步方隊、14個車輛方隊和6個空中梯隊組成。建國三十五周年國慶閱兵 三十五周年的國慶閱兵,是在經過“文化大革命”的**之后,全面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勢下舉行的。建國五十周年國慶閱兵 這次國慶閱兵是共和國本世紀最后一次國慶盛大閱兵。也是13次國慶閱兵中兵種最多的一次。
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在國慶閱兵那天第一次匯入了這受閱大軍中。國慶60周年閱兵即2009年國慶閱兵儀式主席座駕已經基本敲定,紅旗的hqe車型已經被選定為2009年國慶閱兵專車。敬愛的胡主席就要乘坐著它檢閱盛大的國慶60周年閱兵儀式了!國慶60周年閱兵,這是中國在新世紀的第一次大型國慶閱兵活動,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一些眼紅西方國家對中國指指點點,干涉國家統一,臺獨,藏獨猖狂;周鄰國家侵占我國領權等等。中國應給予反擊。
2009年國慶閱兵就是一個很好的向外國分裂勢力展現自身實力的機會和舞臺,軍隊在和平時代雖沒特殊戰功,但在雪災,四川地震中表現了軍人本色。為奧運及國家保一方平安,都應該嘉獎。展望2009年國慶閱兵,一定會是威震世界,耀我國威。
看國慶閱兵之感想
2009年10月1日,中國成立60周年的全國喜慶的日子就要來了,作為中國人,也倍感激動和振奮!作為80后的我們來說,留在我們印象之中最深刻的事情也就是在最近幾年發生的事情了。98年洪水大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奧運會,再就是今年的60周慶國慶閱兵了!說實話,98年的洪水災難的沒有特別深刻印象,倒記得一首感人的歌曲《為了誰》唱紅了大江南北,也代表了當年軍人保家衛國的責任!到現在為止,心靈深處受到震憾的國之大事也就是2008年了,它牽動了全中國人民的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我想,今年的60年國慶閱兵的影響辦也不在之下!
以前在家里每天都有看新聞聯播的習慣,自從央視頻道改版后,風格也不一樣,覺得有很多進步,更吸引眼球了。發現看新聞的時間越來越多了,有時候一晚上下來,就是在新聞頻道,新聞聯播,財經頻道之間切換,記得第一次看到國慶閱兵報道就是在新聞頻道看到了,當第一次看到,覺得特別的興奮,看到一排排的方隊走過,整齊化一,無法用語言形容。記得我當時說了一個詞:牛b!呵呵。后來,每天都會看到類似的報道,從方隊到旗手,到裝備,到伙食,到維修后備服務,到煙花燃放等等,看到了軍人們的敬業精神,看到了他們為祖國慶典作出的貢獻,流下的汗水!我想,可能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真正磨練一個人的意志的時刻!想對他們說:您們辛苦了!同時,我也看到了祖國的強大,經濟的活躍,軍事的強大!有時候想到這些,都會覺得很自豪!很興奮,對10月1日那天的閱兵充滿了期待!
靜下來的時候,腦海里時常也會浮現這些閱兵的畫面!也會想想其他的問題,在想,國家投入之大,是不是在費力勞財,想想,那么多的兵,群眾演員,每天都要消耗多少!特別是在新聞頻道每天都在不停的播放這方面的新聞,這么長時間的報道,我覺得也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影響,有句俗語叫“適得其反”就是這樣!我記得在很久前就看到新聞說今年的閱兵一個字“簡”,但從這些報道中,我們沒有看到“簡”,而是如此龐大的隊伍!也許,我們沒有權力來評論或指責,只是發表一下想法!
期待10月1日這天的國慶閱兵到來,愿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