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城南舊事讀后感字城南舊事讀后感字篇一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童年就像花海里的花兒,是五彩繽紛的;像整天打鬧的小娃娃,是無憂無慮的;像山間清澈的溪流,是純潔美好的。
翻開《城南舊事》,小英子的“老北京童年”,如一卷畫卷展現在我面前。樸素的生詞文字,在林海音的筆下,卻變得熠熠生輝,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仿佛學駱駝咀嚼的小女孩,就是我,仿佛畢業典禮的演出,就發生在昨日,仿佛“黃板牙兒”的驢,就停在我們面前。斜嘴笑的蘭姨娘,騎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小孩兒的德先叔,使我倍感親切。書中有悲傷,有自豪,有憂慮,有怨恨,但最吸引我的,是小英子那善良、純真的心靈。
童年,可以撒嬌、打抱不平,還可以嚎啕大哭。面對即將逝去的童年,我醒悟了,在我看電視時、睡覺時,童年都在“滴滴答答”地流逝,一去不復返了。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不等人,失去才顯得可貴,我更應該珍惜時間。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我至今都記得,在鄉下玩的時候,院子里養了幾只雞。它們踏著步子,“咕—咕—”地叫了,它們要吃飯了!我手里攥著從大人那邊討來的喂雞的一小捧米粒兒,趴在籬笆邊上,天女散花似的撒,米粒兒在空中劃了個優美的弧度,徑直落入雞窩。“咕咕!咕咕!”雞群伸長脖頸,埋頭啄食米粒,我則饒有興趣地看著。
家中院子里有棵柿子樹,一到秋天柿子樹的枝條上就掛滿了飽滿又鮮美的大柿子,令人垂涎久之。爸爸找來把梯子在柿子樹旁找個合適的位置架起來,我則屁顛屁顛跑來扶梯子。“咔嚓咔嚓”,爸爸剪下一個個紅燈籠似的大柿子遞給我,我又把柿子裝在籃子中,配合默契。我們倆忙前忙后,轉眼就摘了二三袋柿子,不亦樂乎。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有趣的童年。”童年是最快樂的,也是幸福的,我要珍惜童年。
城南舊事讀后感字城南舊事讀后感字篇二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當聽到羅大佑唱的《童年》時,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歡樂童年,也想起我讀過的《城南舊事》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它以純樸、天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作者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通過主人公英子的雙眼,觀看大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將小英子眼中北京城南的風光自然地融入字里行間。
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也是多姿多彩的。我的童年也不例外,也是快樂的,因為我在童年時做了許多傻事,這些事令我難忘。
有一次,媽媽喂我吃芝麻糊,當時我覺得這跟媽媽敷的海底泥面膜差不多,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舀起一大坨的芝麻糊就往臉上涂。結果,芝麻糊把臉都弄黑了,只剩下一雙撲閃著的大眼睛是白色的,像一個燒焦的小人兒,惹得家里人都哄堂大笑。
還有一次,外婆買回來一些紅辣椒,奶奶說小孩子不能吃,因為這些紅辣椒很辣。我心想:紅紅的果子怎么會是辣的呢,蘋果不也是紅的嗎?西瓜不也是紅的嗎?那為什么它們都那么甜?一定是這個東西太好吃了,外婆不舍得給我吃,才故意騙我的。哼!小氣鬼外婆!你不給我吃,我偏要吃!于是,趁外婆不注意時,偷偷跑到廚房里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辣椒拿起,塞到嘴里。“哇——”我眼淚和鼻涕都跑了出來,“哇”的一聲哭了。“好辣,好辣!”我的嘴里像有一把火烤著,嘴都冒泡了。外婆趕過來給我敷冰塊,這才沒那么疼。從此,我再也不敢吃辣椒了。
《城南舊事》這本書,展現了老北京的熱鬧的市民生活,也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讓人回味。后來,這本書還被拍成了電影呢!《城南舊事》讓人陶醉其中。
童年,它像夜空中的繁星,璀璨照人;它像海貝里的珍珠,光彩奪目。童年的夜空閃耀著七彩虹光,給人無限遐想。
城南舊事讀后感字城南舊事讀后感字篇三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女孩小英子兒時在北京城南發生的故事與她從幼稚的孩童銳變為懂事的少年的全過程,以樸素的寫實風格展現了上世紀20年代北京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百態,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永恒的價值。
合上書,書中的一句話卻浮現于腦海: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
盼望長大,卻對長大充滿了恐懼。宋媽、蘭姨娘、蹲在草叢中的男子……這些伴隨著英子童年的人,都漸漸遠去了。英子也隨之漸漸長大。
長大了,就多了一份責任,少了一份天真。可是,又是多么盼望快快長大,去迎接全新的挑戰呀!
長大,快樂而帶憂傷,多了些辛酸的味道,也多了些陽光明媚的色彩。
有一天,我也要長大,去迎接新的初中生活。等到那天,我將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或許,面對兩條岔路,我要學會選擇;或許,面對生活的困難,我要學會堅強,或許,面對全新的挑戰,我要學會進取。
長大——長大……多想做個永遠無憂無慮孩子。但是,我必須接受著成長的儀式,繼續執著地在歲月長河中駕駛我那一葉扁舟。我會迷茫。呆愣地望著前方,但沒關系,因為我有足夠的信心,足夠的勇氣。
閉上眼,我又久久回憶于這片寧靜的意境委婉的詩意之中。讓我細細回味這洋溢于筆尖的溫馨,在這純美的文學中暢寫明天。
城南舊事讀后感字城南舊事讀后感字篇四
暑假里,我看完了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這本書,《城南舊事》講的是作者小時候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些生活片段。
《城南舊事》這整本書都是從孩子的眼光來寫的,主要由《惠安館》 《我們去看海》 《蘭姨娘》 《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五篇文章組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驢打滾兒》和《我們去看海》這兩篇文章。《我們去看海》這篇文章講得是那個蹲在草叢里的慈愛的哥哥,跟罪惡的小偷似乎怎么也聯系不上,當時的作者還曾跟他約定“我們去看海”……但是,現實生活就是這么殘酷:為了生存,窮人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讓那時的林海音有了深深的不滿。
《驢打滾兒》這篇文章講得是作者家的奶媽——宋媽不公平的身世:宋媽原來有兩個孩子,后來因為家里窮,不得不去給人家做奶媽。可是,沒過多久,一個孩子便離宋媽而去了,另一個孩子卻被送人了。于是,宋媽帶著林海音,滿城地尋找著,但是再沒有找到過。這個故事傳說反映了當時社會女性悲劇的人生。
在林海音十三歲小學畢業那天,她代表了全體畢業的同學領了證書,做了那個考第一的人。她剛想回去告訴父親這個喜訊,可她一回到家,就傳來了父親去世的噩耗。從那時起,她的童年結束了,擔負起了父親的責任。
小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透明得不帶一絲雜質。就像作者小時候看惠安館的瘋子,用一種理解的態度去對她,因為只有她能理解瘋子不為人知的苦。也像是看年輕人,看蘭姨娘,看宋媽,雖然作者對她們都有著疑惑,可作者從來都是以真心對她們的。不像大人,只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周圍的一切。
《城南舊事》這本書給我了很深的感觸,雖然我沒有在舊社會生活過,但通過對書中文字的閱讀,讓我走進作者那個年代,感受到了舊社會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公平的待遇和當時成人世界里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以及人世間那些復雜的情感。
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后,我感到比起作者小時候,我們是多么幸福啊!
城南舊事讀后感字城南舊事讀后感字篇五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后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讀著《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里,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緩緩的駱駝隊、惠安館、胡同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伙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終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筑成的,可是他們都是在歲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夢,頓然破碎。能夠說,童年時的每秒每刻都是一個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可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可是卻是很真實、純樸,那樣得純凈淡泊,彌舊溫馨。
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明白自我的好伙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僅幫忙他們母女重縫,還將自我的生日禮物——鉆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秀貞的親人)。此刻,我不竟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著她在成長吧!讀著讀著,我的心時而心驚肉跳,時而簡便自在。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終,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凈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歡樂。而世俗上的歡樂,可是是金錢和名譽。
能夠說,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艷。而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主人們,隨著科技的發展,腦子也越來越復雜了,網絡侵蝕了我們大腦的靈魂,使得我們不能像英子一樣擁有歡樂,童年便在時光的步影中消失了。也許,童年是貧窮的,也是富有的,這樣認為的人能夠是貧窮的公爵,無知的智者,也能夠是最富有的窮人,文化低的工人。
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縷清風,讓我明白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