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節約字篇一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好習慣。人們是在說要節約,但,有沒有真正的做到呢?我猜測,有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在說,而沒有做。只有少數人就真正的做到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如果,世界沒有了水,魚兒就會沒有了家。世界也會變成了沙漠。沒有了水,我們哪來吃的呢?沒有吃的,我們就會餓死。知道嗎?當當你打開水龍頭時,用完了水后,把它關上,那么,你就拯救了一個海洋。如果我們把一盤水循壞再用,那么你就可以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許許多多人的生命在你手上,你會怎樣做呢?我相信,人的心都是肉做的。不然,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成了人類最后的一滴淚。拯救地球,拯救我們的生命吧!請大家節約用水吧!
大家不僅要節約用水,還要節約糧食的喔!比如我們班的'同學吧!有個女同學,叫小琪,她在學校搭中餐的,我也是,我每次和她一起吃飯時,總是見她只吃幾口,就把吐出來的骨頭倒在飯里,然后全部到向垃圾桶,真浪費。
哎!不止小琪一個,還有我鄰居小云呢!小云每次吃完飯后,也不把碗里的飯粒吃掉,真浪費。
世界上不止有小琪和我鄰居小云學了憫農是白學的之外,還有許多人是白學的!
不是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嗎?
我們還要節約用電。如果,世界沒有了電,我想你們都猜測的到吧!世界會變的非常“黑暗”起來。許多電器也用不上了,我們一定要節約用電?。?/p>
我們還要節約用錢,錢不是那么容易掙來的!我們還要節約……
節約吧!我們的子子孫孫以后會有辛福的生活的!
大家節約吧!
節約字篇二
大家好!為了傳達中央關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文件精神。以更好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勤儉節約意識?,F請允許我們占用您幾分鐘時間回答以下問題。
1、請問您是大幾學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您最近有沒有聽說過“光盤”行動?
a沒有b有
3、您大量的環保意識一般來源于哪里?
a父母或身邊朋友b學校c書本d其他途徑
4、您在食堂吃飯后是否經常與同伴分享一張紙巾?
a經常b偶爾c極少d從不
5、您會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嗎?
a經常b偶爾c極少d從不
6、您有隨手關燈的習慣嗎?
a有b偶爾忘記c經常忘記d沒有
7、您以及您周圍的同學是否會循環利用洗衣服后的廢水?
a經常b偶爾c極少d從不
8、離開較長時間時,您會如何處理開著的電腦?
9、當您考試后,不需要的考試資料,那您會怎么處理?
a隨手扔掉b留給下一屆使用c繼續做草稿使用d其他處理方法
10、您在學校一般選擇的出行方式?
a電車b公交c自行車d步行
11當您看見不環保不節約行為時,一般會怎么做?
12、您對垃圾分類持有什么態度?
a贊成b不贊成c無所謂d不清楚
13、您在生活上有環保節約小妙招嗎?(至少寫一條哦)
節約字篇三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
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便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歷史反復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也許有人會問:“現在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約嗎?”我的回答是:“當然需要?!鼻趦€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它不以物質是否豐富為前提。
今天,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的精神內涵更加豐富。勤儉節約要從今天做起,古人的話仍值得我們借鑒: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如果我們從今天起,節約每一滴水,天長日久,我們就能節約一個江河;節約每一張紙,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片森林;節約每一度電,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座小型發電站。
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把勤儉節約的美德傳承下去吧!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演講稿《讓勤儉成為一種風尚》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或許,你是第一次聽說,在十月的最后一天,有這樣一個“世界勤儉日”,那么你驚詫的反應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然而,如果你未曾聽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古訓,也未曾聽說過“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風尚,那么你就out(落伍)了。
“勤儉”之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勤勞節儉的民族:上古有神農氏,“遍嘗百草”,才有了后世百姓的安樂;春秋有季文子,雖貴為上卿大夫,卻住所簡陋、穿著布衣、以儉為榮,才有了魯國的富庶。大而論之,貪圖享樂的奢靡之風,會使一個王朝失卻民心、土崩瓦解;小而論之,一個家庭不知“勤儉持家”,就經不起風浪的洗禮,稍遇不測,就難免舉步維艱、甚至流離失所。
你以為你做到了勤儉,那么你錯了!
勤儉是一種行為,需要我們用習慣去養成。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吧,去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譬如你去食堂,根據你的食量來打飯,你節省的不僅是金錢,更是有限的資源。而由此,你才會清楚你自己想要的,千萬不要盲從于別人的腳步,“從眾”是件危險的事,你可以自己去準備一個針線包,順手關一下燈,你獲得將是別人的稱贊,這便是勤儉的芬芳。
勤儉更是一種修養,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無形地被人們所記錄下來。在物質匱乏的時候理應勤儉,在物質富足的時候,同樣不能忘記“勤儉”,看似關乎物質,其實關乎精神,一個勤儉的人,其做事必然是有條理的。勤儉也不僅關乎空間、更關乎時間,當你有條理地做事時,你的生命在延續,正如時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每減少一點碳的排放,地球的生命就在延續,我們的生命也因此而精彩。
你以為這就是勤儉,那么你錯了。
這是我的勤儉觀,你或許以為勤儉就會影響你的學習效率、生活質量?你或許甚至認為你不去更新自己的衣物,就影響了國家的產業發展和gdp嗎?不必去多想了,我們能做的,是我們自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是對的,有限的生命里應當活出無限的精彩,這也是對的!
你以為勤儉是否與我們的生活相矛盾了呢?那么你錯了。恰恰相反,勤儉是恰是國人的一種智慧,是古人教會我們應對自然的一種法則,處理人生的一種策略,如同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沒有個人的勤儉、國家的勤儉,就無所謂文明傳承、社會和諧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勤儉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我們血液中的一種自覺,我們便不會驚詫今天這個日子了,愿勤儉之風尚遍徹校園。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演講稿《我勤儉,我自豪》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勤儉,我自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小時候學會的第一首古詩,詩歌教導我們要節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的思想一直貫穿于中華民族悠悠5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父母的寶貝,從小生活在蜜罐里,成長在關愛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例子不勝枚舉。生活雖然富足,但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勞”可以創造財富;“節儉”可以聚集財富。無論在哪個時代,勤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的根本、安邦定國的保證。勤儉不是吝嗇,也不是守財奴的代名詞。勤儉就應該是像愛國華僑陳嘉庚說的那樣:“應該用的錢,百萬千萬也不要吝嗇,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陳嘉庚先生一生勤勉,不斷發展自己的事業,成了一位大實業家。他擁有千萬家財,卻生活簡樸;住的兩層樓房又小又暗,穿的衣服甚至還打了補丁,還給自己定了很低的伙食標準。他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錢,卻散盡家財辦教育,創辦了規模宏大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美德。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日常生活簡樸節約,他認為,不管是富足還是貧窮,一個人只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有可能事業有成;致富不忘本,這就是一個人的品德和素質!讀到這些小故事,我不禁臉紅了,這些擁有無盡財富的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新時代的勤儉作了注解,反觀自己,有時候可能會想口袋里的零用錢是長輩給我的就是我的了,愛怎么用就怎么用,別人管不著!亂買的零食往往吃一半扔一半;五花八門的文具用品買了一大堆,真正能用的卻少之有少??看著這些被我棄置高閣的嶄新文具,想到那些被我隨意丟棄的零食,這么多被我浪費的錢可以花得更有意義,或許可以買一套好書,或許可以資助一個貧困孩子讀一學期的書,或許可以??原來,勤儉并不難,有時候就是舉手之勞,有時候就是轉念之間,假如我能在合理科學有意義地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錢,珍惜珍愛一切生活資源,相信過不了多久,這朵勤儉之花一定會在我的心間綻放!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發布的2009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7億,僅就地球資源消耗來說,人類也必須做到勤儉節約,才能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幸福。在“世界勤儉日”到來之時,我提議大家行動起來,通過自己帶動家人,還有身邊更多的人一起來響應現代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少開一盞燈;多走一步路;少開一天車;“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
高尚的道德,會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會讓我們的生活快樂而幸福!
謝謝大家!節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也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和子孫負責的身體力行。
有的中學學生每學期用的圓珠筆竟達40多支之多,大部分的筆芯只用了三分之一就扔了,目的是為了外觀新潮。
有的中學食堂一個月的一次性飯盒竟達一千個左右,吃剩的饅頭、米飯到處皆是。有的教室白天陽光充足卻照開燈,學生外出時,電風扇照轉,遍地紙張,有些同學桌上還有紙飛機。
還有的學生一個月的零花錢就一千多元,大多用在聚會、請客等豪華消費,僅有10%左右用于學習文具或參考書。
更常見的是,用完水不關水龍頭的現象,公共衛生間更是如此。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驟增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緊缺的矛盾已經日益突顯,尤其是水、電、煤、石油等非可再生性資源的告急,不僅影響了經濟的發展,更威脅人類的生存,我國的資源供應情況愈加不容樂觀。據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占有耕地 僅為1.2畝,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淡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礦產資源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2,在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中,到2020年可以滿足需求的僅為6種。資源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面對當前嚴峻的資源形勢,世界各國家為了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都在提倡節約的行為。而對于中國來說,這一點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中央文明辦、中央電視臺便共同發布了《公民節約行為準則》,號召全民節約,以達到創建節約型社會的目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就是節約資源。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我們中學生作為公民,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點滴貢獻。
節約字篇四
一、活動目的:
1、了解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知道現在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還應該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2、懂得勤儉節約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
3、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2、查閱我國水、電、森林資源等方面的資料。
3、收集有關勤儉節約的名言。
4、水電作用的小調查。
活動過程:
一、各中隊隊整隊、報告人數
二、全體立正,出旗敬禮。(出旗曲)
禮畢,唱隊歌一段。
三、大隊長講話:(主持人)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少先隊員們,《小手拉大手,節約從我做起》主題隊會活動現在開始。
(一)了解節約: 主持人:同學們,有一首古詩,我們代代傳唱,首先讓我們欣賞一下。
配樂詩朗誦《憫農》。
主持人: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糧食。其實在 我們生活中要節約的何止一粒米,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從古到今,就有許多節約的感人故事,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下面就來聽幾個節約故事吧!1.講勤儉節約的故事。
(1)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是燒餅。
(2)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咸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
(二)演一演、說一說身邊的浪費行為。
1.一個隊員坐在位子上寫字,寫著寫著,錯了一個字,他立刻把寫錯的紙撕掉,寫著寫著,又錯了一個字,他立刻把寫錯的紙又撕掉,終于寫完了,他把撕下來的紙看夜不看直接扔到了廢紙簍。
隊員:浪費行為,我們應該節約用水,不應該浪費。隊員:紙的原材料是樹,為了保護樹木,保護環境,我們應該節約用紙。
主持人:是啊,浪費真可惜,你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浪費的行為?
(三)交流有關浪費造成的危害報告:
一小組:小品c:一個化妝成鉛筆的隊員上,嘆息著:
生在森林野山,長在工廠車間,為小學生服務,咱心甘情愿。
誰知主人無聊,削鉛筆當作好玩。
一毛錢一支鉛筆,幾分鐘剩下半段。
隨手扔進垃圾里。
如此浪費現象,實在令人心酸。
中隊長:這就是一支鉛筆的自述,聽得叫人臉紅。鉛筆頭到處亂扔,練習本撕下一張又一張,就是丟失一分錢,也是不愿意伸手撿,這種浪費現象十分普遍。
大家好,我們小組調查的浪費鉛筆造成的危害:為了了解同學們使用鉛筆的情況和對使用鉛筆的認識,我們于 3月13日至3月17日抽了我們六小學5個班的同學問卷調查,共調查了學生256人, 經過對我們學校同學進行抽樣調查,我們發現: 有大約64%的同學偶而掉鉛筆,12%的同學經常掉鉛筆,48%的同學經?;蚺级谧郎蟻y涂亂畫,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們對鉛筆的使用不夠重視。更可悲的是,當問他們用剩的鉛筆如何處理時,50%扔掉,31%保留,即使是保留的同學也不知怎么辦,最后還是丟棄。我們可以這樣算帳: 以我們一學期在校時間100天,一天丟棄60支鉛筆(平均數)計算,一個學校一學期要浪費丟棄6000支鉛筆。以一支鉛筆15厘米來計算,使用9支鉛筆就浪費了3支,我校共有學生1500人,照每人平均每學期使用15支計算,一年約使用22500支,照前面的計算方法,約浪費7500支鉛筆。這是多么令人吃驚的浪費?。?/p>
二小組:
大家好,我們小組進行的是電資源浪費的調查。
大家好,我們小組進行的是一次性筷子的調查。經過調查得知,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卻 不砍伐自己國土上的樹木來做一次性筷子,全*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 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我國北方的一次性筷子產業每 年要向日本和韓國出口150萬立方米,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這是一個多么無知而可怕的浪費呀。
主持人:這些調查資料公布出來真是觸目驚心,看來不想出一些節約的辦法前景真是令人擔心呀。
(四)議一議勤儉節約好辦法。
(五)主持人總結: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從一點一滴做起,讓節約成為習慣,傳遍校園、家庭、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七)輔導員講話:節約不僅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責任。建設節約型校園,營造節約型社會,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多很多。
在“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中,同學們認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并提出很多不錯的點子:節約用水,適度用電,隨手關燈,合理飲食,變廢為寶等。這些雖然都是小事,如果大家都能做到,每年也可以為國家省下不知道多少資源。
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創節約型校園!
師:跟我呼號:
師:準備著,為共主義事業而奮斗!
生:時刻準備著!
三、隊儀式
中隊長:全體起立→退旗、奏樂、敬禮。
節約字篇五
我國地大物博,是資源大國,我國的資源總量大,種類多,很多種資源的總量名列世界前茅,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知道,我國也是人口大國,人均資源占有量與世界人均資源占有量相比有極大的差距,例如: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約為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國的人均森林面積約為0.107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35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何況,隨著環境的破壞,不少自然資源受到嚴重的污染,所以,可用的資源其實并不多。
為什么浪費現象如此泛濫呢?隨著近幾年來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許多,不少年輕人自幼就生活在吃穿不愁的環境中,沒有經歷過資源貧乏的時代,同時家長在他們幼時沒有培養起他們的環保節約意識,于是他們就忽視了資源的珍貴,在意識中沒有節約的意識,認為浪費并無所謂。
其實,節約資源,應當應當從我們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身邊的一點一滴,比如不剩菜剩飯,紙張雙面使用,少乘坐私家車外出等等,這些實際上都是微不足道的事,都是很容易做的事,為什么人們做不到呢?同時,我們也應當與浪費行為作斗爭,發現浪費現象,要及時制止。
我們應當共同建設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共同營造和諧美好社會。
節約字篇六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物質生活不富裕的過去,需要勤儉節約;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也不能丟掉勤儉節約的品質。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在我的家庭里,有勤儉節約的人。我的外公眼睛受過傷,怕見亮光,要經常戴墨鏡。墨鏡的鏡片壞了,他用透明膠布粘上又繼續用。我們勸他買新的,他說:“能用就行,買新的干嘛?”瞧,他多節約呀!
在名人、偉人中,也有很多勤儉節約的人。雷鋒,別人喝飲料,他喝白開水;他的襪子補了又補,穿了又穿;他把自己微薄的津貼積攢起來,捐給災區人民。一代偉人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飯,生活極為簡樸:一雙布鞋補了22次,一套軍裝有76個補丁,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
正是這些前輩的勤儉節約,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鋪張浪費的現象。
就拿去年春節來說吧,有的酒店推出了團年宴。名字很好聽,如“招財進寶”,“歲歲平安”等,但價格卻特別昂貴。一桌要一千八百八十八元,更貴的要三千元甚至三千元以上??删褪怯幸恍┨摌s心強的人,為了讓別人知道他很富有,就大擺宴席。這樣一來,自己的錢花出去了,但客人沒吃多少菜,多數都被浪費掉了。
還有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卻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許多浪費:有的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被扔進了垃圾桶;廁所、水槽的水龍頭“嘩嘩嘩”地流著水;有的教室里白天還大放光芒;飯桌上、地上,到處都有灑落的飯菜……其實,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可以節約很多財富。
所以,今天我要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勤儉節約意識,讓勤儉節約成為習慣,讓勤儉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張紙、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食,讓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節約字篇七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讓我們學會珍惜現有的資源,珍惜擁有的一切,珍惜當下的生活。
我的奶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已經70多歲了,她是個非常節約的人。
說奶奶節約,就從洗完開始吧!她舍不得用家里的自然水洗碗。每餐飯后,奶奶把用過的臟碗收拾在一個大籃子里,嘿喲嘿呦搬到門前的小溪邊。小溪水清澈見底,歡快地唱著歌,小溪魚在水草間快樂地游玩。奶奶一邊洗碗,一邊哼著山歌,陽光在她那銀白色的頭發上跳舞,奶奶的心兒就如同小溪水般歡快流暢。
奶奶還特別節約用電。盛夏,天氣實在是太熱了,爸爸特地給奶奶裝了一個空調,可奶奶卻舍不得用,說:“空調太費電了!該省還是省省吧!”午休時,奶奶和爺爺就一起到附近的山洞去納涼,空調也就成了擺設,上面布滿了灰層。
哎,我的奶奶,你真是一個節約的人。
我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她長著小小的眼睛,看起來很年輕,臉上似乎沒什么皺紋,奶奶有一個特點就是節儉。
奶奶每次吃飯回來,原來空空的兩只手,總會多出一些東西,廢紙、瓶子。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出去吃飯:“咦?奶奶,我們不是去吃飯嗎?怎么跑到江邊來了呢?”我好奇的問,奶奶說:“看看有沒有人在江邊丟瓶子、廢紙,找到了還可以賣錢啊!”我對奶奶說:“這樣被我的同學看見了好沒面子呀!”奶奶說:“有啥沒面子的,自己掙錢,又不是偷人家、搶人家的?!蔽矣X得很有道理,于是和奶奶一起撿了起來。不一會兒,我看見了我們班的“小快嘴”,“小快嘴”笑著說:“哈哈!原來你在撿垃圾呀!”我說:“我這是節儉,把瓶子回收還環保呢?”小快嘴答不上來就走了。
還有一次,我正在洗臉,洗著洗著我忽然發現沒拿擦臉的,于是把燈開著去拿,等我回來一看,燈關了。我生氣大叫:“奶奶怎么把燈關了?”“費電?!蹦棠塘ⅠR說。過了段時間,樓下貼了個電費單子,我發現我們家的電費最少,這都是奶奶的功勞。
節儉是個好習慣,我喜歡節儉的奶奶。
奶奶身高1.5米,臉上有許多皺紋,牙也掉光了,只有一副假牙,顯得有點好笑。但她那勤儉節約的精神卻一直打動著我。
今天,爺爺又開始嘮叨了:“這件衣服穿了已經好幾年了,該換件新的了,看上面至少一半都被補丁覆蓋了?!蹦棠虛u了搖頭,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以勤儉節約為目標的,別忘了咱家口號‘直到衣服的最后一個破洞出現時,這件衣服才算廢’!”“我出錢!”爺爺繼續說。奶奶還是搖搖頭。
在生活中,奶奶只求干凈,不求漂亮,常常是穿著打著面粉袋補丁的衣服趕集。
奶奶的這種勤儉的精神會世世代代傳下去。
從小,我就被放在奶奶家寄養,跟著奶奶,漸漸的也跟她一樣知道節約。
奶奶喜歡大自然,熱愛土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令她心曠神怡。
奶奶老當益壯,每天都步行到鄉鎮的市集買蔬菜。她從不搭乘計程車去,奶奶認為汽車所排出的廢氣會污染環境,雙腳才是她最好的交通工具。
奶奶非常節約水和電,她認為無節制地用水和電太不應該。每當我不小心忘了把水龍頭或電風扇關上,奶奶都會立刻提醒我,要我改正。
奶奶收集了一些自家和別人家不要的舊衣服。她常常把這些舊衣服縫補好,折疊整齊,拿去送給窮苦人家。
奶奶不亂丟棄垃圾,她把垃圾分類收集,有的用土埋,有的交給收集廢品的人,常常能賣得幾個錢,補貼家用。
環保不需要你做出多么偉大的事情來,只要關注身邊的小事,隨手關個燈,隨手將垃圾扔進垃圾筒,節約用水,這些都是環保所要倡導的。看來奶奶才是一個正懂得生活的人。
節約字篇八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就是要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切實遏制公務支出和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紀違規違法現象”,擲地有聲的話語,傳遞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堅定決心和明確方向。
無論是黨政機關經費管理還是辦公用房標準,無論是公務接待還是公務用車,凡容易滋生浪費奢靡的領域,《條例》都做出了全面規范、提出了明確要求。近一年來,從八項規定提出“厲行勤儉節約”,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四風”,“反浪費”取得了明顯成效,也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把反浪費的要求上升為黨內法規、出臺《條例》,既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制度成果,對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少數人靠覺悟,多數人靠制度”?,F實中,一些浪費現象時有反復,一些鋪張行為禁而難絕,除了認識層面的欠缺,還在于制度約束的疏漏。公務接待超標了,一些人不以為然,“不就吃點喝點嗎,有什么大不了的”;公務用車超配,一些人推脫,“并不知道違背規定”。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相關規定模糊乏力,懲戒措施溫柔缺位。這說明,從源頭上狠剎浪費奢靡之風,不僅需要道德自律、動員號召,更需要剛性的制度約束、嚴厲的懲戒機制。
厲行節約正在日益成為社會共識。政府層面,“浪費也是腐敗,節約也是政績”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社會層面,“光盤行動”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時尚選擇。也要看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浪費現象遠未根絕,奢靡之風依然存在。最近就有兩則新聞:一則是江蘇沛縣的豪華辦公樓,縣級干部竟享受“部級待遇”,辦公室面積超標、裝修豪華,“里面啥都有”;一則是內蒙古四子王旗——一個國家級貧困旗建起豪華接待中心,歐式建筑掩映在密林深處,演繹“低調的奢華”。這些現象的存在,充分說明反對浪費依然任重道遠。
經常出現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反復發生的問題要從制度上去想辦法,“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隨著教育實踐活動進入后半程,面對頂風作案的鋪張浪費,越應該堅持運用“制度權威”斬斷僥幸心理,形成利劍高懸不敢浪費、預算約束不能浪費、法規昭彰不易浪費的長效機制,如此,才能對浪費奢靡之風正本清源、釜底抽薪。
揆諸以往,也曾有過“上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的經驗教訓??梢姡贫鹊纳谟趯嵤荒苈涞綄嵦幍闹贫纫幎ǎ皇菍懺诩埳?、貼在墻上、掛在嘴上,非但不能產生約束作用和震懾效果,還會減損制度威信、削弱公眾信心。因此,出臺《條例》只是開始,下一步,應該不折不扣地執行到位,避免剛性約束在落實中軟化,防止懲戒機制在執行中異化。
無論是古人告誡“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還是市場經濟鼻祖亞當·斯密指出“奢侈是公眾的敵人,節儉是社會的恩人”;無論從“過緊日子”的現實必要,還是從“群眾路線”的角度看,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意義都不言而喻。根除浪費奢靡之風,需要毫不手軟,一抓到底。
節約字篇九
“我不要吃這個!”小孩嫌棄地看著手里捏著的油條,撇撇嘴,將其扔掉在地上?!昂茫?,好!我的小乖孫,想吃啥?奶奶都跟你買!”奶奶心想:油條才值幾個錢,只要我的乖孫高興,不要就不要,無妨。說著,就若無其事地走到下一個早點攤。
“服務員,買單!”一個大腹便便的男人揚手大聲喊道?!澳?,還剩這么多菜,您需不需要打包帶走?”服務員周到地提醒著。只見桌上花花綠綠的菜還有半邊沒動筷子,就被遺棄了?!安槐亓??!蹦惺框滖娴卮鸬?,隨即掏出皮夾,把錢往桌上一拍,大步流星地走了。他心想:怎么樣,這才叫闊氣!
這兩個鏡頭在生活中,想必大家都已經司空見慣。這中間反映出來的現象,大家也未嘗不知。虛榮心、無所謂,正是這些原因才導致浪費這一惡習盛行。
許多人認為節約是一種恥辱,其實這應該是一種美德。雖說現在是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可有些資源卻正在遭受著威脅,甚至正在走向枯竭。那我們還能留給子孫一些什么呢!?一個地球的空殼?到那時,我們便會成為他們的所怨所恨,被稱為敗家祖宗,成為被唾棄的歷史罪人!
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珍惜身邊的一花一草一木!要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信念!這樣,我們國家、人民的財富才會越積越多,儲存的資源才能越來越豐富,我們后代子孫的生存空間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