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園子字篇一
;我喜歡達摩福娘的另一個名字——丸葉福娘。丸葉福娘,真是形象又準確,葉片就是一粒粒青翠的豌豆。小的東西總讓人生出愛憐,若是稍微精致一點兒,便又有巧的趣味,有說不盡的好處。丸葉福娘的葉片是小巧的,除了圓,葉端帶著點尖。丸葉福娘也是極易徒長的,缺幾天光照,多澆了幾次水,枝條就會竄出去。那對生的葉片,不再是圓滾滾的,立即憋了下去,且葉與葉的間距拉大了很多,稀稀朗朗的。貴妃之美,在于豐腴,瘦脫了相,還有什么好呢?我家的丸葉福娘,已經長成小樹。看到別人家的丸葉福娘伏在盆里,或者垂掛成懸崖樁,我總是納悶我家丸葉福娘莖干為何是直立的。記憶中它一直處于徒長的狀態,我一直修理它。應該是我把它修理成“樹”的。
丸葉福娘還有一個妙處,葉片會散發出香味。我天生對有香味的植物有興趣,碰碰香、紫蘇、薰衣草、藿香、茴香、鼠尾草等。不光是鼻子愛聞香,連舌頭都喜歡香。很多人接受不了芫荽的味道,我卻是覺得妙不可言。荊芥拌黃瓜絲,荊芥西紅柿雞蛋面,童年的偏好,已經深入骨髓。第一次品嘗折耳根后就念念不忘,讓四川不少朋友刮目相看,畢竟這南方的鄉野之味,即便是南方人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甚至有一段時間,菜無折耳根,便食無味。折耳根含馬兜鈴酸,馬兜鈴酸進入體內,不易代謝排出,聚集到一定量會致癌。起初我不以為意,后看到醫學界將之列為致癌物后,心中一凜,遂很少再吃了。
我尤為喜歡的碰碰香,味道濃郁,卻不可久聞。我經常俯下身子,鼻尖湊向碰碰香綠瑩瑩的葉片。哪里用挨這么近?只要一走近窗臺,那帶有蘋果香味的檸檬味就撲鼻而來。丸葉福娘卻不是這樣。非得湊近葉片才行。有一次用指尖掐去徒長的枝葉,洗了手后手指還是有檸檬的香味,這才知道丸葉福娘是有香味的。從此除了觀葉,又增加了聞香模式。說來也怪,越嗅對這香味越敏感,后來一說起丸葉福娘,這香味就氤氳繚繞。
我家的多肉,每一盆都是有故事的。女雛是與成都聯系在一起的。兒子上高二的那個寒假,遂商議一家三口回先生老家四川過年,我滿口答應,沒想到兒子堅決不同意。兒子孤零零地留在了烏魯木齊。叛逆期的男孩子,渴望自由不被管束,甚至不愿意被關愛。我理解他,附帶著想讓他吃點苦頭。路,在腳下延伸。我的心還在原地打轉。孩子就是牽掛的圓心。先生嘴上罵罵咧咧的,怪兒子不聽話,怪我將就兒子。他的心至少也有一半圍著兒子轉呢。
說句實話,那個假期是生命中留得住的溫暖記憶。誠如先生允諾的,他不喝酒不聚會不打牌,天天陪我游山玩水。一半是為了我,一半是為了向兒子證明自己是一諾千金的。這樣的改變的確讓人欣喜。
那時我剛剛迷戀多肉,一見到多肉就邁不開腿。那天先生陪我去附近的花卉市場看花。雖說只是去看看的承諾,最終卻是抱回十二盆多肉的事實。這十二盆里就有一盆女雛。那女雛是群生的,五個蓮花座的頭,擠擠挨挨在一個拳頭大的盆里,小巧,讓人心疼。葉片細長,顏色從葉緣的紅向中心的淺綠過渡,好似面帶粉暈的少女,清純、嬌羞。這盆女雛滿足我的所有心愿:蓮花座,多頭,有紅邊,帶紅暈。看著它們,我懸在兒子身上的心思安定下來。
那些多肉與我們一起踏上了三千多公里的回家路。每天晚上我都要把它們連箱子搬回旅館房間。看著我搬上搬下,查看是否凍傷,關愛有加超過關照自己的老腰,不知不覺先生也開始關注這些小生命。我是在用一棵愛多肉的心,感化一顆男人的心,一顆父親的心。
那個酷夏,女雛沒有熬過去。葉子掉了一片。我不明所以,以為缺水,就經常噴水,最后才發現黑腐了。后來才知道,女雛夏天是有休眠期的,這時要控水、通風,否則容易黑腐、化水。現在我的多肉養護經驗越來越多,窗臺上的一盆女雛已經開出一串黃色的鐘形花。由于光照不足,三個蓮花座都是慘綠色的,只有葉尖帶一點紅。我肯定,它會越長越美的。
我第一次在花卉市場看到蒂亞時,是在冬季。我一臉懵懂地問,這盆是什么,那盆是什么,店主興意闌珊回答了幾次,可能見我是個“肉盲”,就懶得搭理我了。我指著一盆深綠色的蓮花座再問時,她只抬了下眼皮子說綠焰。很長一段時間,我只認識綠焰,而不知道蒂亞。
在我頑固而簡單的認知里,綠焰是綠色的火焰,蒂亞是紅色的蓮花。盡管后來明白是同一種植物,但看到綠色的蒂亞,我就叫它綠焰;看到紅色的綠焰,我嘴里蹦出的一定是蒂亞。我小時候倔強,父親說我認死理,母親一看我耍牛脾氣,就半笑謔半斥責地喊“二蹩子”。為這牛脾氣,我這個屬耗子的挨了不少打。
綠焰,這個名字曾讓我百思不解。綠色的火焰?可火焰明明是紅色的呀。綠焰,在春夏季節是綠色的,那種深綠是蒼老的綠。相比春季萌發出的鵝黃、新綠、嫩綠,它實在是老態橫秋的。
多肉植物都是魔法師:有擅長變色的,如秀妍、乙女心等;有擅長變態的,如法師、月影系等;還有變色和變態都擅長的。綠焰是屬于擅長變色的。每到秋季,當氣溫在十五到二十度之間,溫差達到六度時,綠焰的葉子從邊緣開始變化。由慘綠向新綠過渡,然后發紅。當氣溫低于十二度,溫差達到十度時,就迅速變紅。一朵朵蓮花座的外圈變紅,而中心還是綠時,從不同角度看,那朵朵蓮花座就是一簇簇綠色的火焰。綠,被紅簇擁,被紅圍剿。紅,氣度不凡,來勢洶涌。綠在火中,掙扎、煎熬、融化,最終成為紅的一部分。
綠焰——蒂亞,這是一株植物的生命輪回,也是一株植物的羽化成蝶。生命的路程都是一樣的,包括人的生命。遺憾的是,更多的人恐懼、拒絕變化,或是懼怕隨之而來的艱辛、磨礪,淪陷在羽化的過程中。我養的兩盆綠焰,無論室內還是露養,始終沒有變紅,不給我叫它蒂亞的機會。真讓人遺憾。
去年初冬,我去郊區的西山農場看大棚多肉。一進門便被木頭花器中挺立的火紅蒂亞驚呆了。一兩簇火苗是美,七八只火把是美,一大團篝火也是美。我從未想過蒂亞可以這么美,忍不住買了一小盆帶回家。害怕那紅色褪去,每天都要看看。那紅色并沒有想象中褪得那么快。新長出的葉片都是綠的。后來我欣喜地發現,這盆蒂亞竟然抽出了花葶。我沒見過蒂亞開花的模樣,我的綠焰也從未開過花。
我養過的幾盆秀妍,都是小葉秀妍。秀妍還有一種是大葉秀妍。大葉秀妍有個很浪漫、溫柔的名字——初吻。這么一來,就好區分了,小葉秀妍我就叫它秀妍,沒養過也很少見到的大葉秀妍,理所當然是“初吻”。初吻,并不如它的名字那般招人喜歡。葉片大,據說有四五個硬幣那么大,又不容易發側芽,也不大容易上色,即便上色也是帶著綠意的灰調子的紅,混混沌沌的、癡癡呆呆的,完全沒有情竇初開的那種美感。小葉秀妍就不一樣了,葉片小而包,極易生側芽,生長的速度也快,一兩年就能長成小老樁。秀妍也是極易上色的品種,只要光照充足,無論哪個季節,綠葉都會變成紅色,只不過紅的程度有差別而已。
秀妍與火祭一樣,會玩變身大法。綠的時候,讓人嫌棄,甚至沮喪、絕望。紅的時候,丑小鴨變天鵝,完全是另一副模樣,美得讓人驚詫,甚至懷疑“肉”生。我辦公室的那盆秀妍,原先在家里時一直不上色,葉片舒展著,沒有一點別人說的“像玫瑰”的樣子。我好生奇怪。那時我還不知道秀妍也被稱為“徒神”。徒長是多肉界的專用語,是說在缺光或多水的情況下多肉快速生長的現象,比如莖干猛竄、葉片間隔增大、葉片褪色、變薄甚至下翻等。“徒神”說明秀妍很容易徒長,徒的速度和程度超出別的品種。
我辦公室的窗戶朝陽,光照時間長,比家里的窗臺能多出幾個小時。這盆秀妍落戶辦公室露養后,不再往高里長,葉片的綠也很快褪去。筆芯般粗的莖上爆了一層側芽,密密麻麻的。等這些側芽長大了些,密集恐懼癥的我實在受不了,就隔空掰掉了一些,放在另外的盆里養著。這么掰來掰去,莖干粗壯了不少。不知是不是這樣傷了元氣,如今這盆小老樁不再爆側芽了。它的模樣,像是頂著十余朵玫瑰的干樹樁。我心心念念的捧花狀秀妍終是沒有出現。
掰下來的小頭,隨便種在各種容器里,餅干罐啦、化妝品瓶啦、茶葉盒啦,怎么樣都能活。誰來辦公室,喜歡的就帶走,所以我自己也沒剩下幾株。有一株生蚧殼蟲,葉子莖稈上白白的一層,用醫用酒精噴了好多次,都沒有根除,還把旁邊的其他多肉傳染了,我狠狠心扔到垃圾桶里了。還有一株,因為想讓它上色,尤其虐了一下,硬著心腸不澆水,竟然枯萎了。剩下的一小株,是我新栽種的。因為前兩盆的緣故,打消了秀妍皮實好養的心思,重又細心養護起來,倒也長得快。我不再虐它,就讓它自由地長,看它能長成啥樣。
小米星的生命力極頑強,可稱為多肉植物中的“戰斗機”。把小米星養徒、養丑的,都比較少見,更別說養死的了。多肉植物中,原始種的比較頑強,原生環境多半是干旱、少雨、炎熱之地,所以練就一副“鋼筋鐵骨”,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園藝品種的,好看是好看,卻需要人為的栽培條件,溫度、水分、光照等,缺了哪一個,都讓你揪心不已。小米星確實是園藝栽培品種,說是舞乙女和愛星雜交而來。我沒見過這舞乙女和愛星,單聽名字,就心生暖意、柔情,實在難得。
小米星,是青鎖龍屬植物,和火祭一樣,葉片都是交互對生的,無葉柄,與基部連在一起。不一樣的是,小米星的葉片是卵圓狀三角形,小而厚。從正上方往下看,一枝小米星就是一座微縮的四方塔,方方正正地直立著。偏偏又是極愛生側枝的,所以枝枝聳立,便是一片塔林了。說聳立,是夸張了的說法,也就二三十厘米高,塔尖也不過豌豆粒大。小米星的葉緣有紅邊,晚秋早春溫差大,紅色就愈發明顯,那塔便像被夕陽沐浴了一般。
我家里的幾盆小米星,都是由一株小苗而來。小米星必得滿盆才好看。將主頭砍去,側芽就會爆出,側芽長高,再把側芽的頭砍掉。砍下的頭稍稍晾一陣兒,直接密密麻麻扦插在另一容器里。我性子急,多半時候是直接就扦插的。兩三天后淋頭遍水,就萬事大吉了。十天半月,一盆郁郁蔥蔥的小米星就成了,很有成就感。一盆,兩盆,三盆……小米星就這樣攻城掠地。
前一陣兒,母親來我這里小住,很喜歡小巧茂密的小米星。我隨口說給她種一盆。看到母親不大信任的眼神,我立馬拿起剪刀。咔嚓咔嚓,一盆小米星剪得齊頭齊腦。隨手取了個透明的玻璃碗,三下五除二,一盆扦插的小米星就擺在母親面前了。母親連眉梢都是喜的,有事沒事的,就站在花架旁瞅瞅這盆小米星。不幾天,小米星長出了小小的新葉,我指給母親看,她嘖嘖有聲。那個透明的玻璃碗,碗沿有個小缺口,帶著兩三公分的裂紋。勤知道我愛養多肉,經常處于有苗無盆的窘境,又聽我念叨什么容器都可以用來種多肉,便把家里更換下來的碗盤、破損了的杯盞,甚至裝巧克力茶葉的罐兒,都一股腦兒地提了過來,惹得她先生嫌棄,說要送就送新的,哪有送破爛的?像許多人一樣,他不知道破爛有破爛的好處。如今勤已遷居廣東,千山萬水的,見一面已是奢侈。睹盆思人,也是意境。
這個庚子之春,來得真是不易。窗臺的小米星,又爆出了一堆側芽。無端想起“苔花如小米,也學牡丹開”。可是我的小米星從未開過花。再想想前面的一句,“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便沒有什么遺憾了。
責任編輯? ?丘曉蘭
特邀編輯? ?張? 凱
相關熱詞搜索:;園子字篇二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5 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1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2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3 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6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臉睡覺
三 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 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2 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 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 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園子字篇三
最近這雨,下得是天天昏昏暗暗,加上是放假,我都快像嬰兒晝夜不分了。
今早,有太陽一陣陣的,我趕緊把衣物晾曬。
擦抹晾衣桿時,發現絲瓜爬上來了,一圈圈纏繞著,像一根根小彈簧。咦?花骨朵邊有一只小小的瓢蟲!我成了那只釣魚的小貓,沒拿衣服,卻拿來了手機。瓢蟲實在太小,放大也無濟于事,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怎么也拍不出一張稍稍能養眼的照片,好掃興!
就在我瞪著大眼睛看瓢蟲慢慢挪步的時候,一只馬蜂造訪,我一陣狂喜,阿彌陀佛!能補救我一顆脆弱的愛美的不服老的紅心了!不管我拍照技藝如何孬,總歸有好模特了,相遇之美最少撫慰了我這顆潮濕的心。
美,稍縱即逝,馬蜂的世界很大,他有整個天空,我的小院,我的目光,只是他的匆匆。
天,又一陣黑壓壓的,我這才想起,衣服還沒晾曬。不管飛走的馬蜂了,留不住的,就讓他帶走我的一瞥溫柔的目光吧!
抬頭看看天,黑云在飄動,相信一會兒天是亮的。我一邊曬衣服一邊打量著院里院外,院子的空隙越來越小了,看來植物的生命力很是旺盛。
衣服晾好,打開院門,好好欣賞我的菜園。
多雨少陽光的蔬菜瓜果都是苗條型的,在這連綿的風雨中,我也沒有條件讓她們一一有依靠。試想獨立迎接風雨時她們有多無助啊!只能紛紛傾斜著她們的小蠻腰,降低身段,重心低了才能不斷不倒。雖不再亭亭玉立但畢竟安全了。看看一株株東倒西歪的,不由得我想到了自己,小小的一個我,切不可妄想升天,要扎根,就得匍匐于地,一定要安心地做一株實在的小草,我認真地又一次告誡自己。
草,真是潑皮,在菜園里青翠茂盛得很,似乎她們有點陽光就會更加燦爛。草,此刻在菜園里是綠色的主角,她們是喧賓奪主了還是找回了自己的世界?我不得而知,我想揣摩她們的心思,于是,我把伸出的想拔除她們的手縮了回來。我和她們本該相安無事,草無惡,何必相逼!她們也沒有搶占瓜果的領地。
園中的果實累累。
黃瓜就這么吊著!“怎樣?我就吊著,我帶著刺,誰敢靠近我?”“你就吊著吧!都沒人擁抱你,更沒人吻你,你還跩跩的吊著?”我小聲嘀咕著,生怕他聽見了,硬生生地碰我一下,我可害怕。
青椒躲在一旁看著,時不時刺激大家一下,那辣辣的話語嗆得自個兒都咳嗽起來了,看,咳得臉都綠了,風,趕緊打圓場,一個個撫慰一番。
還是野菊花冷靜,她晶瑩著一夜的雨珠,透亮她的.純情,清涼著園子里一顆顆青春躁動的心。
山芋苗和空心菜默默不語,她倆伸展腰肢打著啞謎。她們不吵不鬧,相互探訪,在她們的地盤自由自在的傾訴著愛戀。
自在的還有扁豆和絲瓜。她們舞起長袖,在我的院子里肆意飄舞,隨意攀緣,任意牽扯,愜意纏綿。就在我駐足菜園的這一會兒,她們竟然纏繞在我的衣架上了。她們自在了,我不自在了。以后我曬衣物不光看天的臉色還要看她們的手腳了。
我挪了挪衣服,沒有驚擾絲瓜。我站在園中,讓風吹著我的華發,讓太陽照著我快要發霉的心。
園子字篇四
外婆家的小園子,承載了我兒時的回憶。這一方小小的菜園,定格勞作時的喜悅,升騰了暖暖的親情。
園子里種著許多蔬菜,有豆角、韭菜、茄子、龍豆、玉米、蔥、蒜等。在這里,開啟了我最初的蔬菜認知。長長的豆角像辮子,似彎刀;碧綠的韭菜如同精神抖擻的將士,守衛著菜園里的其他伙伴;身著紫色長袍的茄子,就像佝僂的老壽星。
小時候我會經常來外婆家里,自然喜歡幫外婆種菜,可我總是幫倒忙。盡管如此,外婆還是耐心教導我種菜的技巧。從平整土地到挑選種子,從播種插苗到施肥澆水,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印象深刻。
播種前,外婆先用鋤頭將硬土刨成松軟的細土,再用耙子捋平。平坦的土地上,再設計出田壟溝渠,把每一塊地合理隔開,方便灌溉。之后,用鋤頭刨出一個個小坑,每個小坑之間的間隔要差不多,再把種子放進小坑,每次點一兩顆種子。等到種子入坑,再填上一層薄薄的細土,給種子披上松軟的外衣。播種完,再給種子喝上飽飽的一口,之后每天都要澆點水,但要控制澆水量。適宜得當的澆水,是保障種子成長的必要階段。
蔬菜之外,這里還有琳瑯滿目的水果。忘不了,紅彤彤的蘋果像嬌羞的姑娘,酸甜可口的石榴讓人流連忘返,香脆可口的核桃是我兒時的最愛。果樹下,是我們酣暢淋漓的大快朵頤,是祖孫三代溫馨有愛的畫面。
小園子里的耕種,外婆總是一邊細心的給我講解,一邊親自示范給我看。言傳身教中,外婆艱苦樸素,辛勤勞動的品質深深影響著我。潛移默化中,我也明白了外婆的用心良苦。外婆種這些蔬菜,就是為了讓我們都能吃上健康有機的蔬菜,都能明白勞作的辛苦。外婆,我愛你的小園子,我更愛您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