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踐行醫者初心得體會篇一
所謂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教師素質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人所必須具有的身心的相對穩定的潛在的基本品質。其本質特點是指教師自身的質量,即教師身心發展的總水平。其構成要素主要是教師的機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等。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我們所認為的教師的道德素質并不是指規范、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范、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作為教都要知道教師道德,把道德規范、準則內化,因此,不能在實際教學中表現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簡稱“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范圍里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范圍的事。教師群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是一項需要每一個人民教師長期奮斗的艱巨任務。讓我們每一位擁有人民教師稱號的人,懷著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的態度,“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使自己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使自己能夠擔當起培養21世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
踐行醫者初心得體會篇二
醫生作為一個崇高的職業,承擔著保障人類健康的責任。然而,隨著醫療服務的商業化、權益的日益強調以及醫患關系的緊張等因素的影響,一些醫生逐漸偏離了最初的醫者初心。作為一名醫學生,通過臨床實踐中的觀察和思考,我深刻領悟到醫生應當如何踐行醫者初心。
第二段:重新審視醫者初心
醫者初心,顧名思義即醫生最初為選擇這個職業所抱持的目標和信念。作為醫生,最基本的責任就是維護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然而,一些醫生常常追逐榮譽和物質利益,而忽視了自己作為醫生應有的初心。醫者初心不僅體現在醫療技術的精湛,更應該體現在對患者的真正關愛和付出。
第三段:患者至上,關愛第一
為了踐行醫者初心,醫生首先應該將患者的利益擺在首位。在與患者交流中,我發現患者最需要的并不是醫生的高深醫術,而是醫生那份真誠和關愛的態度。作為醫生,應該始終保持謙虛和耐心,用真摯的關切傾聽患者的痛苦和困擾,給予他們心理上的安慰和實質上的醫療幫助。
第四段:醫學精神的踐行
醫生除了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和技術外,還應該具備高尚的醫學道德。醫學精神是醫生職業道德的核心,表現在對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對醫療工作的專業態度以及對社會公眾的責任感。醫生應該時刻保持敬畏生命的心態,對病患不僅僅是醫療對象,更應視為一個個有尊嚴的生命。同時,醫生也要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發揮自己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責任感。
第五段:職業修養與自我反思
要踐行醫者初心,醫生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修養和進行自我反思。職業修養,包括了對自身道德和職業規范的要求,在醫療實踐中始終保持醫學倫理和患者隱私的尊重,嚴守醫學的道德底線。同時,醫生要時刻反思自己的醫術水平和醫療態度,通過學習和與同行的交流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完善自己的醫學技能。只有不斷追求進步,醫生才能踐行醫者初心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結語:
作為醫學生,我深感醫者初心對于醫生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我們應該踐行醫者初心,始終以患者的利益為出發點,用真誠和關愛來面對每一位病患。同時,我們還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修養,保持醫學精神的高尚,為社會公眾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而有價值的醫生。
踐行醫者初心得體會篇三
轉眼間,兒子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在這一年目睹了兒子的變化,心里非常欣喜。這其中很大的功勞得益于《弟子規》。兒子一節一節地學習《弟子規》,看做人應該遵守哪些規矩,然后踐行,用這些來規范約束我們的行為。
兒子小時候一個人在老家和爺爺、奶奶過,被老人寵著護著,儼然一個小王子。孩子養成了動不動就對老人和家長發脾氣的不良習慣,稍不如意就撒潑打滾。自從學了《弟子規》后,我便以“尊長前,聲要低”適時提醒兒子,沒多久兒子對老人使性子、發脾氣的壞毛病就有了改變,我及時表揚了他,讓他堅持下去,不致出現反復。
由于從小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只能一個個地改。記得兒子剛入學時,由于部隊離學校遠,很早就要起床往學校趕。為了按時起床,先是用鬧鐘叫,可是,因為有提前量,兒子認為還不夠晚,迷迷糊糊醒來后,一看還不晚,又呼呼睡去。為此,為了趕部隊的.班車,老是在路上跑來跑去,有一次甚至沒趕上,只好讓他媽媽請假專門去送他上學。后來,他奶奶早起按時叫醒孫子,可看到孫子叫醒后一副困倦的睡態,又不忍心將他硬拉起來。后來學了《弟子規》后,這個難題便迎刃而解了。偶爾鬧鐘響過還沒起床,到他床頭開始誦讀“朝起早,父母呼,應勿緩”。兒子一聽到,一下子就坐起來穿衣服了。
以前兒子對自己的東西經常亂丟亂放,現在一做完作業,第一件事就是把書包整理好,紅領巾整整齊齊地疊好,放在桌子上,把自己的東西整齊地放好,以便第二天上學不忙亂在?,F在一起出門時,兒子還老是提醒我們別忘了帶手機鑰匙,這正是“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的功勞。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眲倓倢W完這一段,兒子就明顯的改變了挑食的壞毛病,以前吃飯挑三揀四的身體瘦弱多病,慢慢的,不僅長胖了,還長壯了,親戚們還問是不是吃了什么偏方呢,看來《弟子規》就是偏方。
每當兒子淘氣不聽話,我就用“父母教,須敬聽”來教育,小家伙也就極不情愿地按著要求去做了。走在路上看到長輩鄰居也不打招呼,就說“路遇長,疾趨揖”,兒子碰到人也能熱情地打招呼了。有時為了應酬,在單位有時要陪人喝酒,到了深夜才回家,兒子就用“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還告訴我喝酒對身體不好。聽了之后,我以后也注意早點回家,少喝酒了。
兒子讀了《弟子規》后的成長故事還有很多,《弟子規》就像指路明燈一樣指引著兒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教導著他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兒子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也讓我們耳濡目染、受益匪淺,讓我們的靈魂又接受了一次洗禮。
希望大家都來學習和力行《弟子規》,美化我們的心靈,美化我們的社會
踐行醫者初心得體會篇四
醫者初心是指醫生在從事醫療工作之初所懷抱的崇高理想和追求。作為醫生,踐行醫者初心是一項重要的職業素養。本文將從個人經驗出發,談談自己對踐行醫者初心的一些感悟和體會。
第二段: 堅守患者至上的原則
作為醫生,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要時刻將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秉持著“患者至上”的原則。在面對繁忙的工作時,我們要以患者為中心,確保給予每一位患者充分的關懷和照顧。只有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為患者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
第三段:盡己所能,精誠相待
踐行醫者初心需要我們真正投入到工作中,盡己所能為患者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在與患者溝通時,我們要坦誠相待,用真誠對待每一位患者。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決策權,與患者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關系。在進行診療工作時,我們要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精益求精,為患者爭取最佳治療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盡己所能,讓患者感受到我們的用心和關懷。
第四段:延續精神,追求卓越
醫者初心并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狀態,更是一種精神追求。作為醫生,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己的醫療水平和專業知識,力爭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醫生。在醫療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反思和總結經驗,積極參與臨床研究與學術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醫療質量。只有追求卓越,我們才能更好地服務患者,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健康和希望。
第五段:心系公益,奉獻社會
作為醫生,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對患者個體的關懷,還要將視野放得更開闊,關注公眾的健康和社會的福祉。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和社區健康教育,我們可以將自己的醫學知識和技能傳遞給更多的人群,提高公眾的健康素質。此外,我們還可以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災難救援等工作,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只有將自己的醫者初心延伸到社會層面,我們才能更好地踐行自己的使命。
結尾:
通過踐行醫者初心,我們不僅能讓患者感受到醫生的關懷和用心,更能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和醫療水平。作為醫生,我們要始終保持對醫者初心的追求和堅持,不忘初心,方能始終為患者奉獻,為社會做出貢獻。希望越來越多的醫生能夠踐行醫者初心,為建設健康中國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踐行醫者初心得體會篇五
在黨的群眾路線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按照活動要求從縣級領導班子到每一名普通黨員都深入開展對照反思,主要通過“四照四看”,讓所有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黨員干部以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聲、先輩先行“四面鏡子”進行自我對照檢查,警示自己,修正錯誤,鑒知未來,以利工作。
一、什么是“四對照四查看”
對照黨的宗旨,查理想信念堅不堅定,看經受各種考驗的能力強不強;對照時代的要求,查陳舊觀念多不多,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水平高不高;對照職責使命,查業務素質有否提升,看勝任崗位的本事大不大;對照群眾評價,查對態度好不好,看離群眾的要求有多遠。
二、通過查找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習方面 。 一是在學習態度上不夠認真、缺乏自覺性和積極性,不善于學習,存在著被動、應付思想;二是學習只限于一般性地讀書看報,僅學習了規定的文件、領導講話和會議精神等,很少主動學習與自己工作無關的一些知識;三是理論聯系實際不夠,學習的目的雖然明確,但實際學習時導致學習歸學習,理論和實際相脫節,沒有很好把理論與實際工作相聯系起來。
(二)工作方面。 一是對待來訪群眾不能始終保持熱情的態度,有時特別是手頭工作稍多、稍忙時,沒有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沒有正真成為人民群眾的公仆,沒有拿出百分之百的熱情對待來訪辦事群眾;二是有些工作不夠細,與領導的要求有差距,工作責任心還需加強;三是工作中時有急躁情緒,謙虛謹慎的作風還不夠。
(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方面 。 一是在實際工作中,思想不夠解放,更新不到位,工作上創新意識不強;二是對在新形勢、新任務和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沒有進深層次的分析,僅看表面現象、思考不深刻,缺乏應有的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三是遇到問題還是習慣于用老方法去理解,思想上出現懶惰,沒有做到腳踏實地地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去正確研究處理。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對存在的上述問題,認真分析其產生的根源,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原因,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一)抓理論學習的內在動力不足
雖然也經常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但對個人和班子的學習抓得不夠緊,往往忙于工作和應酬,而使理論學習的精力不夠集中,沒有真正坐下來盡心研讀,沒有注意對理論的提煉和升華以及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理論問題,沒有真正靜下來、深下去、悟出來。學風問題解決得不是很好,理論聯系實際不夠緊密,在學深學透、入心入腦、學用結合方面欠火候。
(二)發揚敬業奉獻的精神不夠強
雖然具有較為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但在有的時候和有的方面存在懶惰情緒,尚未做到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舍棄一切、廢寢忘食的程度;往往滿足于完成任務和取得一般成績,尚未達到對工作、事業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境界。在工作的落實上沒有達到一絲不茍的嚴謹程度,缺乏一抓到底、常抓不懈的執著精神。
(三)關心群眾工作生活的自覺性不夠高
有關心群眾、維護群眾利益、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愿望,但往往會議強調多,具體落實少;聽取匯報多,主動談心少;走馬觀花多,耐心細致少。對基層群眾沒有真正做到知根知底、知冷知熱。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加強學習 。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完成黨的執政使命、實現科學發展的高度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刻苦學習以科學發展觀為重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不斷提高理論素養、政策水平和政治敏銳性,提高運用先進理論指導工作的自覺性。狠抓領導班子和其他干部的學習,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進一步完善和嚴格實施學習制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學以致用。
(二)深入基層 。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和機會,深入工作第一線,了解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及時了解基層和群眾的意愿,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實事。
(三)求真務實 。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扎扎實實,實實在在,強化各項措施,狠抓工作落實。特別是對那些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點工作,要緊緊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在今后工作中,我會保持積極進取的良好精神狀態,恪盡職守,奮發有為,以前所未有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坐得下來,踏下心來,敬業愛崗,勇于吃苦,甘于奉獻,正確對待榮譽、地位,自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蝕,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踐行醫者初心得體會篇六
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凡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凡之中的極強的責任感。這就是我們近段時間學習的“三平”精神。
在詳和的年代里,平凡,構成了社會的主色調。但平凡之中有差異。工人出產產品,合格與否檢測便知;農民種植糧食,豐收與否直觀易見。而教師的勞動,是一個很難衡量的個體創造性過程。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職業使人安身立命,事業使人安“心”立命。
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事業注入澎湃的激情便產生了不竭的動力。鐘愛教育事業的元春蘭,治學態度一絲不茍,每個階段逐上臺階,源源不斷地給學生以別開生面的教益和啟迪,是我們的楷模。
平常之中的極強烈的責任感。個人的學識才情很重要,但缺乏責任感就不堪大用。責任搭起了一座橋梁,這頭連著奉獻,那頭連著犧牲。
我不想說教師是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不想說教師的清貧和與世無爭;我不想說教師就意味著奉獻意味著犧牲,就連有些文藝作品中出現的教師形象,也大多是衣著樸素,家居簡陋。
關心、熱愛學生,做孩子們的好朋友。記得校長曾經對我們說過:“雖然你面對的是五、六十個學生,他們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長的眼中他們卻是唯一的,是完美的,我們不要在心里就給孩子劃分出等級,那樣做對孩子是不公平的。說我們教師這個職業神圣是因為我們的工作完全是良心活,沒有辦法去準確地衡量!”這是我認同的話,所以我用愛心澆灌稚嫩的花朵,課堂上嚴格要求,課下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換來的是孩子們開心的笑臉,我經常聽孩子們說:“張老師,如果能每一天每一節課都是你給我們上課那該多好呀!”聽到孩子這樣的話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做一名教師,雖然平凡,我內心卻很充實,我很快樂,因為我正理解了"三平"精神,并用實際行動在踐行著"三平"精神。相信只要每個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恪盡職守,胸懷理想,腳踏實地,整個社會就將風正氣順、人和業興!
踐行醫者初心得體會篇七
我們學習三嚴三實不能僅僅是在理論上,更是應該從行動上著手。
“三嚴三實”是內在自覺與外在約束的辯證統—,重在付諸實踐,貴在取得實效。使“三嚴三實”真正成為各級干部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則、干事創業的行動準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端正思想是前提。應把“三嚴三實”作為干部思想教育的必修課,立起修身做人、用權律己的標桿,使做官先做人、從政先立德成為各級干部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覺修養。領導干部要增強“嚴”和“實”的責任感,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做一個信念堅定的人、一個勤政務實的人、一個敢于擔當的人、一個清正廉潔的人。這就是對“三嚴三實”的最好踐行。
用人導向是關鍵。在選人用人時,應把“三嚴三實”的要求放在重要位置,選拔任用那些黨性修養高、理想信念堅定、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實實在在謀事創業做人的干部,形成按“三嚴三實”要求修身做人、用權律己的用人導向。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就有什么樣的黨風政風。而“不嚴實”的官員得到重用和升遷,就會損害黨的形象、敗壞黨的風氣。應通過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引導干部按“三嚴三實”要求為官修身干事,樹立忠誠、干凈、擔當的形象。
營造氛圍是基礎。在全黨上下形成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濃厚氛圍,讓領導干部把“三嚴三實”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三嚴三實”只有具體落實到每個領導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行為之中,并成為領導干部自覺的行為準則,才真正具有規范和引導意義,才能在全社會產生具有示范效應的正能量。
制度落實是保證。長期以來,有關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制度設計并不少,然而,由于貫徹執行中存在一些問題,制度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有些制度甚至形同虛設。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既要針對“不嚴實”問題建制度、立規矩,更要強化剛性執行,使制度真正發揮約束作用,推動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
踐行醫者初心得體會篇八
自從二年級開始學習踐行《弟子規》以來,吳楷陽從一個容易沖動的男孩慢慢的懂事了,有幾方面感受與大家分享:
感受三:家里的調和劑,有時候家里大人有點矛盾他會來調和,叫我們要學會“怡吾色,柔吾聲”,每次看我要發火了會叫我先笑笑,呵呵這樣我的氣也就消了。
當然還有很多好的習慣需要盡快養成,比如做作業的習慣,雖然現在規定作業必須做好才能吃飯,但還是得加快速度,比如整理書桌和自己的衣柜,能夠主動學會承擔,做一個陽光,自信,認真仔細的好少年。
踐行醫者初心得體會篇九
轉眼間,兒子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在這一年目睹了兒子的'變化,心里非常欣喜。這其中很大的功勞得益于《弟子規》。兒子一節一節地學習《弟子規》,看做人應該遵守哪些規矩,然后踐行,用這些來規范約束我們的行為。
兒子小時候一個人在老家和爺爺、奶奶過,被老人寵著護著,儼然一個小王子。孩子養成了動不動就對老人和家長發脾氣的不良習慣,稍不如意就撒潑打滾。自從學了《弟子規》后,我便以“尊長前,聲要低”適時提醒兒子,沒多久兒子對老人使性子、發脾氣的壞毛病就有了改變,我及時表揚了他,讓他堅持下去,不致出現反復。
由于從小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只能一個個地改。記得兒子剛入學時,由于部隊離學校遠,很早就要起床往學校趕。為了按時起床,先是用鬧鐘叫,可是,因為有提前量,兒子認為還不夠晚,迷迷糊糊醒來后,一看還不晚,又呼呼睡去。為此,為了趕部隊的班車,老是在路上跑來跑去,有一次甚至沒趕上,只好讓他媽媽請假專門去送他上學。后來,他奶奶早起按時叫醒孫子,可看到孫子叫醒后一副困倦的睡態,又不忍心將他硬拉起來。后來學了《弟子規》后,這個難題便迎刃而解了。偶爾鬧鐘響過還沒起床,到他床頭開始誦讀“朝起早,父母呼,應勿緩”。兒子一聽到,一下子就坐起來穿衣服了。
以前兒子對自己的東西經常亂丟亂放,現在一做完作業,第一件事就是把書包整理好,紅領巾整整齊齊地疊好,放在桌子上,把自己的東西整齊地放好,以便第二天上學不忙亂在?,F在一起出門時,兒子還老是提醒我們別忘了帶手機鑰匙,這正是“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的功勞。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眲倓倢W完這一段,兒子就明顯的改變了挑食的壞毛病,以前吃飯挑三揀四的身體瘦弱多病,慢慢的,不僅長胖了,還長壯了,親戚們還問是不是吃了什么偏方呢,看來《弟子規》就是偏方。
每當兒子淘氣不聽話,我就用“父母教,須敬聽”來教育,小家伙也就極不情愿地按著要求去做了。走在路上看到長輩鄰居也不打招呼,就說“路遇長,疾趨揖”,兒子碰到人也能熱情地打招呼了。有時為了應酬,在單位有時要陪人喝酒,到了深夜才回家,兒子就用“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還告訴我喝酒對身體不好。聽了之后,我以后也注意早點回家,少喝酒了。
兒子讀了《弟子規》后的成長故事還有很多,《弟子規》就像指路明燈一樣指引著兒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教導著他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兒子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也讓我們耳濡目染、受益匪淺,讓我們的靈魂又接受了一次洗禮。
希望大家都來學習和力行《弟子規》,美化我們的心靈,美化我們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