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拜年字篇一
聽爸爸媽媽講,改革開放以前,每到大年初一的早上,小孩子們就穿上一身土里土氣的花衣裳,到晚輩那里磕三個頭,說句:“給你老拜年了!”就可以得到1角的壓歲錢。
改革開放之后,人們的經濟條件不斷提高,所以,拜年時還帶一些禮物,以表寸心。農村的人們其實方式不變,但壓歲錢提高到了1—5元錢。
近幾年,從城市到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話。每到過年的時候,各家的電話都響個不停,雖說祝福的話語不長,又沒有上門拜訪親切,但表達了人們那顆真誠的心。
今年,大部分人都買了手機,短信拜年這一新時尚潮流席卷面來。就拿我爸爸來說吧,他在接到很多人發給他短信之時,很快學會了發短信。例如那一次: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一手拿著手機,一手拿著電話薄,全身投入地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發短信,回短信。由于他打字較慢,所以他用一句固定的話給別人發短信:“祝豬年幸福,心想事成。萬事如意。”爸爸也接到了別人給發的信息,例如文超叔發來的:“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整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還有:“我送你一個祝福,一個心愿,一個幸福,一個美滿等。不瞞您說,爸爸今年接到了二百多條短信,發了一百多條短信,怎么樣,厲害吧!
我想,接下來的拜年方式可能還會變化。明年可能用可視手機直接對話。還可能是網上拜年等。
通過拜年方式不斷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國家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更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燦爛似錦的明天。
初一拜年字篇二
鞭炮與禮花的浪潮逐漸減退,新的一年已開始了,一年之計在于春,我是城市長大的孩子,在新年伊始,也應該早早地去給長輩跟親朋好友那里拜個早年、串串門,增加感情交流。于是,才早上六點,姐姐就早早地叫醒我,讓我準備好去姑姑家拜年呢!
車人競賽
走出了家門,燕翔姐姐,高翔哥哥,大伯伯,爸爸媽媽跟我已焦急地等待在車站旁,等著坐上車去拜個早年。正當我們坐上車時,二伯伯,燕君姐姐,也騎著車在跟我們追趕。可惜車只能開到新葉,我們只能步行拜年了。走到半路上,二伯伯也追了上來,他們問我跟哥哥要不要坐他的車,可我們倔強的很,干脆像離弦了的箭飛速跑起來跟他們競賽。
游芝堰水庫
吃完了中飯,我們大家吵吵嚷嚷著要去芝堰水庫游玩。我們準備好行裝,就騎著自行車在道路上騎了起來。一路上,我們欣賞著路邊的風景,終于來到了芝堰水庫。水庫大堤上,十分醒目地寫著四個大字:芝堰水庫。登上了水庫,大堤十分平坦,一眼望去,水庫的水清澈碧綠,一艘客輪在那綠緞中緩緩地行駛,泛起陣陣的波浪。兩岸,山巒千嶂重疊,只見灘上有兩地潔白的石頭,聽說以前來了位神仙,水庫水很滿,仙人無法過河,就是這幾塊石頭做的搭石呢!
小湯圓
游玩了水庫,姑姑正在做湯圓呢!我們這些小孩子急忙湊上去,做起了湯圓來。我做的湯圓,像個“非洲難民”似的,又小又瘦。燕君跟燕翔姐姐做的湯圓,肥肥大大的。姑姑做的湯圓,大小正合適。煮熟了湯圓,我們拿起湯圓猛吃起來。
這一天,充滿了無限的樂趣,拜年的滋味真是其味濃濃。
初一拜年字篇三
春節又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聲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對于眾多孩子來說,春節的到來是令人高興的,他們唱歌,他們跳舞,以慶祝他們的喜慶節曰。
每當春節早上我一醒來,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父母的壓歲錢,那該有多好呀!每當想到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
“放鞭炮,貼春聯,穿新衣,收紅包”是每年春節都必須做的幾件事,今年也不例外。不過,過年拜年是最有趣的。除夕夜,我們貼好春聯,吃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
正月初一按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后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著新衣,歡樂嘻戲,爭向年長者拜年。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第二天一早,便穿上新衣服,去外婆家拜年了。一路上,我跟爸爸說說笑笑,看看路邊的風景,也別是一番風趣。
拜年不僅僅是玩耍,小輩還要給長輩送去各種禮品及祝福,所以,我們玩夠后又去了舅舅、大姨等等親戚家。
拜年,對我們小孩來說還有一個天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收到很多很多的壓歲錢,這些錢足夠我支付一個學期的學費。新年是把煩惱扔給舊年,用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這幾天,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煙花綻放美麗的“花瓣”。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學習會像煙花般燦爛!
聽著大人們說著“新年發財”的祝語,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聲,心中不覺暢快無比!
初一拜年字篇四
啪啪啪”,五顏六色的煙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綻放;“哈哈哈”,發自內心的歡笑在人們耳畔回蕩。春節到了!新的一年到了!
說到春節,我不得不想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節日記憶——拜年。
當面拜年
大年初一,我們全家到金壇給爺爺奶奶等人拜年。見到爺爺奶奶,我笑容可掬地說:“爺爺奶奶,新年快樂,祝您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他們笑呵呵的給了我一個紅包。“叔叔嬸嬸,祝你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接著我又給叔叔嬸嬸拜了年,又收到了一個紅包。握著一張張壓歲錢,我高興極了。
電話拜年
今年春節,我沒能回故鄉山東,但那兒是我長大的地方,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春節,怎能不給那些看著我長大的親友和同窗好友道一聲祝福呢?我撥通了故鄉的電話,祝福道:“姥姥姥爺,新年好哦!”“啊哦,你也好!”電話里傳來姥爺那渾厚有力的聲音“您有空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累著。”我了解姥爺喜歡干活的牛脾氣,不放心的叮囑道。姥爺欣喜地回答:“好,你要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啊!”姥爺這樣記掛我,我連忙答應著。之后,我又給好朋友送去了問候。聽著熟悉的聲音,我的心中涌起一股股暖流。
視頻拜年
現在的科技發達了,故鄉的大舅也買了電腦,我可以和他們在qq上進行視頻通話了。我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腦,上了qq,拿出攝像頭連上線,焦急地等待著大舅上線。終于,大舅上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點開了對話框,馬上,大舅的臉便出現了,我興奮地直跳,接著,舅媽的臉也出現了。我給他們拜了年:“大舅舅媽,新年好,祝你們工作順利,開心每一天!”大舅讓我好好學習,舅媽還囑咐我多吃飯,我很感動。接著,一張胖乎乎的冒了出來,用稚嫩的聲音說:“姐姐,新年快樂!”我一看,冒了開了花,這不是我的小表弟嗎!我趕緊祝他也新年快樂。此刻的我心里喜滋滋的。
拜年,如同充滿愛的爆竹,綻放出親情的禮花,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溫暖!
初一拜年字篇五
大年初一早上,我還在 睡夢中,就被父親母親叫起來了,我本來還想多睡一會,一聽到去給爺爺奶奶拜年有紅包可以拿,我趕緊一轱轆爬了起來!
洗漱好之后我趕緊跑到客廳向爺爺奶奶鞠躬,低頭說:“祝爺爺、奶奶——春節快樂!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爺爺奶奶聽到后,臉上立刻綻開了一朵花,每人給了我五十元,并囑咐我,不要亂花錢。母親說:“錢先存到我這吧!”我很不情愿地把錢給了母親。
吃完香噴噴的餃子,我就跟著父親母親去鄰居家拜年了,每到一個鄰居家里,我都面帶微笑地說:“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而他們會抓一大把糖放在我的手里,剛串了幾家,我的兜就裝不下了。
挨家挨戶拜完年,我忍不住問母親:“過年為什么要拜年呢?”母親說:“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在過去,晚輩給長輩拜年是要磕頭的,現在大部分都改成鞠躬了。記得你小的時候,都是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的。”“真的嗎?”我半信半疑地問,父親說:“是呀,你一聽說給糖和壓歲錢,頭磕在地板上咚咚響,結果光要糖,不要錢,”我被父親說的咯咯直樂。
我說:“哦!我知道為什么給長輩拜年了,不過我認為拜年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拜年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顆孝心、一顆愛心、一顆真心。”母親摸著我的頭高興地夸我長大了!
大年初一你去拜年了嗎?你知道為什么要給長輩們拜年了么?
初一拜年字篇六
大年初一的早晨,騎車走在大街上,不時看見三三兩兩,或更多的人走在一起,見面就是春節好、春節快樂,人們從這家出來,又去另一家,本來三兩的人越加越多,把春節的祝福送進千家萬戶。
初一的早晨,風還是涼的,街上的商場、店鋪勞累一年了,都進入“酣睡”狀態,車輛也很稀少,只是行走的人流占了主導地位,人們臉上洋益著節日的喜慶,見面就是春節好、新春快樂,把幸福的喜悅送給每個人。
鄰悝之間,上班的平時都忙工作與生活,過年了人們有時間了相互問候一下,既親切又溫馨,親戚朋友提著大包、小包出你家、進我家,小孩子在大人們之間鉆來竄去,忙得好不樂乎,這是城市一角。
農村初一的早晨更是重要,過去人們起“五更”,慌得孩子們連覺都睡不好,要是親戚多的一上午這個年也拜不完,所以人們早早起來,吃過餃子匆匆拜年去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拜年的規距也改了不少,以前農村的人們拜年,不管你穿何新衣,進屋見到老輩子倒地就跪,要是拜年的人多,一直跪到門外,真是氣派,如今時代進步了,人們由跪拜改成行個禮、問個好就行了,所以農村的拜年也不如以前有意思了。
還記得才結婚那年,和嫂子們去嬸子家拜年,我跟在最后,心想她們要是跪,我也跪,她們要是行禮我也隨行就世,大嫂第一個進去,這時躲在門后的嬸子家的小兒子,偷偷地在大嫂后面踢了一下,大嫂不跪也得跪了,后面的我們剛要照著做,嬸子從屋里說道,都不要跪了,有這份心就行了,這才免了我們的下跪之禮,現在回想起來很有趣呀。
拜年,是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忙了一年的人們,借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相互走動一下、相互問候一下,把人們的親情拉近了,把人們的祝福送出了,人們都沉浸在溫馨的喜悅中,仿佛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