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一
我的家鄉是福建,向海而生,四處討生活的福建人在哪里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園。走南闖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鄉風俗就是那一碗熱騰騰的餛飩。
大街小巷里,放眼望去,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店,小挑餛飩的名稱隨著時代的變遷也變得有些名不副實,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別具風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餛飩店都成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里的吆喝聲依然不改曾經的經典。每次回家鄉,只要能吃到餛飩,聽到那地道的家鄉吆喝聲我就心滿意足了。
餛飩是一種湯食,湯食中的餡兒滿足了口感和味覺的需求,而湯流進了我們的胃里,溫暖了我們的整個身體。人們常說,福建的餛飩就有那一種鮮美味,在不知不覺間,這也成了我們的地理標簽,于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鄉的餛飩也就演化成了家鄉的習俗。
記得我第一次吃餛飩還是幾年前跟爸爸回家鄉,一路上風塵仆仆,回到老家已經是黃昏了,可我們一家人還沒吃晚飯,早已是饑腸咕嚕了。于是爸爸就帶著我們到了一個餛飩店,他說他小時候經常在這吃呢!不知道老店還在不在。但讓父親眼前一亮的是,幾十年的老店不僅還在,門簾也越發的威武了。爸爸點了幾碗餛飩,幾分鐘后,餛飩終于上來了,看著冒著熱氣同時又散發著香氣的餛飩,我想起來父親多次給我形容的家鄉美味,就有點期待。
只見餛飩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臉,吹彈得破。而且每個都包成精致的蝴蝶狀,這就有了一種體型美。我把它吹了幾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當一口咬下,那一口餛飩,一股肉香頓時彌漫了整個口腔,它的餡肉質鮮嫩,口感爽嫩。而餛飩湯是原本單調的面湯,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后,湯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湯就變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個底朝天,那味道,簡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后,我就開始喜歡上了餛飩。
走過很多地方的路,品過很多鮮美的食物,唯獨帶著家鄉味的餛飩,讓我回味悠長,長大后慢慢明白,那餛飩里包的不僅是美味,還有家鄉的風俗。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二
每個人都有自己停下的港灣,這樣我們才有力氣往下繼續行駛,我們要保證我們的船不會翻,還要對自己的航線了解,這樣我們才不會迷失自己的路線,我們必須要對自己以后的事情付出努力,我們要堅守自己的港灣。
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關愛,正因為如此,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家庭。有家的人,哪怕自己的家再小,都一定會是幸福的。
我也有一個家,一個小家,但它卻能夠給我們全家帶來幸福,這個家,連我有五個人。
這村子里的人,都是閑不下來的。我的爺爺奶奶也是,依然那么龍馬精神。
我家有一片田,一片小小的田,盡管是小小的田,我們也沒辦法照顧好。但什么毒生姜、爛花生的也是夠嚇人的了,于是,爺爺“挺身而出”,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給我們帶來了新鮮的蔬菜,除了無菜可收的冬天,我們上街都不買菜。
有這樣龍馬精神的爺爺奶奶,這日子,太舒坦了。
天大地大,是不能沒有錢的。于是,爸爸媽媽開始了早出晚歸的上班生活,十分辛苦。
我愛我家!
我們的家對我們是多么的重要,家就像是我們的港灣,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家鄉,疼愛我們的家人!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三
放煙花大概是所有人童年時的美好回憶了。那一朵朵在天空中綻開的瑰麗的煙花,那一摔就響的摔炮,想必這是所有人一提起煙花,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來的場景。
關于放煙花的由來,眾所周知的是為了驅趕“年”。“年”十分害怕爆竹聲,于是人們就用火燒竹子,發明了最原始的鞭炮,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鞭炮。在今天,鞭炮也不再是用來驅趕“年”了,而只是供人們娛樂了。
我小時候就沒少玩鞭炮,但也因鞭炮弄出過許多有趣的事來。我印象最深的那次是在表哥家。
晚上我和表哥以及表妹在樓底下放煙花,表哥點燃了一種會冒出許多火花的煙花,并拿它對著我和表妹,想嚇唬嚇唬我和表妹。因為我和表妹都害怕那些火花弄到身上,我們倆急忙往后退,我一不留神,一只腳沒踩穩,而另一只腳就向后退了。結果就顯而易見了,我摔倒了,而且摔在了滿地碎石的石子路上,手掌被石頭劃傷了。事后呢,表哥被他媽狠狠的罵了一頓,罵得他“狗血淋頭”、“體無完膚”。從此以后,表哥再也不敢拿煙花嚇唬我們了,而我也知道那些火花其實根本就不會傷人。
不管怎么樣,放煙花一直是作為新年風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濃濃年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了,還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項目了。
但近年來煙花因污染環境被禁止了。對此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研制環保的煙花,讓煙花繼續綻放在夜空中,繼續成為人們最美好的童年回憶。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四
秋天,東北草木凋零,天氣漸冷,丹頂鶴便從黑龍江千里迢迢來到家鄉的沿海灘涂越冬。因此,去灘涂的人都愛到“望鶴亭”欣賞丹頂鶴的美姿。
去年秋天,爸爸帶我到“望鶴亭”看丹頂鶴。當時正是下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黃色的茅草,沒有一點兒丹頂鶴的影子。一位養鶴的阿姨告訴我們說:“丹頂鶴正在遠處覓食,過一會兒可能就回來了。”我和爸爸只好舉起望遠鏡對著遠處耐心地等待著。
沒多久,我的望遠鏡中出現一架“飛機”。我驚喜地叫了起來:“丹頂鶴!丹頂鶴!”接著,一只、兩只、三只……一共16只,它們像飛機一樣盤旋,在我們面前不遠處的一條小河邊著陸了。我也就仔細地觀察起丹頂鶴來了。
丹頂鶴的羽毛素雅大方。頸部有一條長條形的黑色羽毛,像脖子上圍的黑紗巾;身軀潔白無暇,白得像雪;翼尾黑色,像綴著一個漂亮的黑色花邊。頭頂上的一塊紅色隆起的肉瘤,仿佛紅寶石,使丹頂鶴顯得更加美麗,這也是人們稱它為“丹頂鶴”的原因。
丹頂鶴不僅羽毛漂亮,而且姿態也很吸引人。它們有的埋頭梳理羽毛;有的在水中嬉戲;有的“金雞獨立”;有的在草地上踱著方步,好像在跳著只有它們才懂得的舞蹈似的;有的仰頭長鳴;有的高興得來個“白鶴亮翅”,又飛上了天空;有的……這一切是那樣的令人陶醉,我看得入了迷。
從那時起,我就深深地愛上了丹頂鶴。星期天一有空就到公園看丹頂鶴,甚至在夢中夢見自己變成丹頂鶴在空中自由飛翔。去年元旦,舅舅給我寄來一張印有丹頂鶴的賀年卡,那上面拍的就是丹頂鶴迎著太陽高歌的鏡頭。情景十分動人。
丹頂鶴為我的家鄉增添了風采,丹頂鶴為我的家鄉增添了驕傲。
【評析】
自己的家鄉有受國家保護的動物,確實令人驕傲。
“丹頂鶴羽毛素雅大方。頸部的黑色羽毛像脖子上圍的黑紗巾;軀身潔白無暇;翼尾黑色;頭頂上的一塊紅色隆起的肉瘤,仿佛紅寶石,使它顯得更加美麗。”這一段,小作者觀察細致,描寫逼真。這一寫作特點也很好地應用在描寫丹頂鶴的姿態上。丹頂鶴羽毛素雅大方,姿態吸引人,所以是那樣的令人陶醉,使“我”看得入了迷。
文章有順序地交待了丹頂鶴到來的時間、地點,細膩地描繪了它們的出現。重點寫丹頂鶴的羽毛和它們的千姿百態。文章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詳略得當。結尾總結全文,點明中心,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五
我的家鄉在東莞麻涌,是著名的香蕉之鄉。隨意望望,滿眼都是綠綠的香蕉林,怎么也望不到邊。穿過密密的香蕉林,再走過兩座晃來晃去的獨木橋,就來到了我和小伙伴們最愛去的地方,我們把它稱為“綠色世界”。
這是緊挨著河邊的一大片草地。大概是水源充足的原因,春天一到,小草們便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可著勁兒往上長,不用多久,草兒便長得又密又盛,沒有一點冬天的痕跡,仿佛給河岸鋪上一張綠色的.大地毯。
這張大地毯可真軟:任你在草地上打幾十個滾,不會感覺臟,也不會感覺痛。玩累了,一咕嚕躺下去,望著湛藍的天空,聞著新鮮的青草味兒,聽著潺潺的流水聲,保證你躺下不到半個小時,就會做起香甜的夢,還甜得你流口水呢!
這張大地毯的顏色可真多:什么嫩綠呀、黃綠呀、淡綠呀、翠綠呀、深綠呀……中間還夾雜著小野花們星星點點的紫、黃、紅、粉,簡直就是個大調色盤,使人“望綠興嘆”。
沿著這張大地毯,走到邊緣,有一個小坡,也長滿了綠草。走上平坦的坡頂,就會看見在綠草野花中的一座很別致的小亭,四根灰色的水泥柱,尖尖的四角亭頂。亭頂上,爬滿了青綠色的黃瓜藤,把小亭子打扮成一位綠衣仙子,還戴著黃色的小花,一眼望去,舒心極了。在亭子里,和小伙伴們聊聊天,玩玩“猜柱子”的游戲,那感覺簡直棒極了。
這就是美麗的綠色世界,這就是我們村的綠色世界,不用說我是多么喜歡它了。每次和小伙伴來這兒,我都會玩得忘了回家。不過每次離開它的時候,我都會像童話中的天使,頭上戴著狗尾巴草編織的花環,手里提著一滿籃子飄著清香的野花。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六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家鄉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彩色,點染出家鄉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家鄉南陽古稱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陜西省接壤,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南陽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馬蹄形盆地,素稱南陽盆地。
家鄉是個人杰物靈的地方,古有四圣,醫圣張仲景,智圣諸葛亮,商圣范蠡,科圣張衡。這四人,是家鄉的名片。
家鄉有著它獨特的風光。一山一水一恐龍大概是最準確的概括了。家鄉的一山指的是內鄉寶天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一水指的是淅川丹江,被國家確定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一恐龍指的是西峽恐龍蛋化石群,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無不讓每個南陽人引以自豪。
家鄉也曾經是漢代的古都,也是漢光帝劉秀的故鄉,漢光帝劉秀曾在這里建立過都城。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挽狂瀾于即倒,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王莽政權的喪鐘,由此而敲響。光武以偏師徇河北,平王郎,降銅馬,艱難奠定中興之基。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謚號光武,即光紹前業之意,廟號世祖。
家鄉也很注重科技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南陽決策層審時度勢,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實施了科技興宛,教育為本的經濟發展戰略。在科教興宛大旗引領下,十五期間,全市共實施科技計劃1365項,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由2001年的39.8%增長到2005年的44.6%,應用性科技成果推廣率達到60%以上。我市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全國8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之一,被中國林科院、農科院確定為科技興林示范市、科技興農示范市。
這就是我的家鄉—南陽,一個歷史文化悠久,山水風光秀麗的地方。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七
清晨,清甜的露珠滋潤著大地;中午,熱烈的太陽擁抱著它,為單調的它增添了多彩的生命力;夜晚,明亮的星辰漫步在漆黑的夜空。
春天,花香四溢,綿綿的細雨洗滌著這條花香彌漫的小路上,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微風輕輕拂過我的耳邊,這就是春的味道。
夏天,太陽炙熱,透藍的天空,懸掛著火球似的太陽,天空的彩云好似要被“火球”燒化了。
秋天,秋風蕭瑟,小草黃了,樹葉黃了,落葉也滿地都是。每到秋天,我就會想起杜甫寫的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金黃的季節,火紅火紅的萬物。
冬天,沒有雪花飛舞,沒有冰封千里,沒有凄風冷雨。陽光輕輕地飄落在它紅潤潤的臉蛋上,微微的冷風也輕輕地擁抱著它,它溫暖而柔軟,它是冬的溫暖。
這大概就是這個鄉村的四季美了,在這個鄉村里還有一所孩子們的“快樂源泉”——學校。學校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天地,也是我們每個人生長的樂園,他哺育著我們,教育著我們,還有老師們的無私奉獻,教會了我們許多的知識。我想我們最應該感謝的就是這個學校的創建人——郭靖先生。郭靖先生捐贈了1700多萬元,從2008年開始,短短時間內,他給我們建起了一所學校,解決了我們的求學問題,是他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此外,他還曾捐款支援災區重建,捐資修建家鄉的大道、大橋,他還被稱為“助人為樂好人。”他就像杜甫句中所形容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他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溫暖。他是一滴水,沒有絕對的高貴,只有無私的付出。
這個鄉村很純潔,沒有車水馬龍,沒有人來人往的嘈雜聲,也沒有垃圾與污垢。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八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鄉村。
那里阡陌縱橫,小溪清澈見底,天空蔚藍純凈……但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那座一年四季風景宜人的花園。
春天,那里柳葉蔥蘢,鶯聲婉轉,成了人們享受無邊春色的好去處。一株株垂柳競相在微風中婆娑起舞。有的裊裊地擺動細細的腰肢,有的輕輕地梳理著長長的秀發,還有的枝葉俯垂水面,遠望如少女臨溪浣紗。在煦暖的陽光下,片片的柳葉如翠玉般發出耀目的光華。黃鸝的幾聲啁啾,更是將眼前的春色平添了幾許生氣。
春天的花園,美麗卻不沉寂。
亭亭的荷葉,詮釋了花園夏的精彩。清澈的'水面上,粉紅的荷花在風中微微顫動,一一舉起了晶瑩剔透的綠蓋。遠遠望去,仿佛一群身著紅裳綠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這分明就是詞人周邦彥筆下“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勝景。
夏天的花園,美麗卻不妖冶。
秋天的花園也別有一番情味的。紡織娘不停地唱著動人的小曲兒;秋葉如同一位高貴的舞者在空中滑著絢麗的舞步。淡淡的果香,在鼻尖縈繞不散。走近一看,一個個石榴宛如一塊塊紅色的瑪瑙,綻放著自己的美麗;一串串葡萄好似一顆顆紫色的水晶,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秋天的花園,美麗卻不蕭瑟。
冬天,雪花寄托著云的祝福,銘記著風的囑咐來到了人間。它在湖面上自由地跳舞,在草毯上飛快地奔跑,在大樹上快活地嬉戲。所有的一切不再喧鬧,所有的一切化為純凈,所有的一切都在蓄勢待發。
冬天的花園,美麗卻不慵懶。
一想起家鄉,我就會想起這座美麗的花園。它一年四季的風情早已鐫刻在我的記憶中!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九
我家住在天門河邊的天門新城,這里原來是城市西南偏僻的一角,經過建設者們幾年的努力,一座新城拔地而起,成了我們這座城市的亮點。
新城倚靠著美麗的天門河。天門河,我們都喊它叫“母親河”。它兩岸是茂盛的樹木跟青青的草地,還有鮮花點綴其間。春天,小草發芽了,探出了嬌嫩的小腦袋,旁邊的迎春花、桃花競相開放。特別是不遠的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就像金色的海洋。夏天,我們在河邊摸魚抓蝦,可高興了。玩累了,我們會拿著香甜的瓜果,坐在樹蔭下休息,欣賞著波光粼粼的水面,哼唱起好聽的童謠。秋天,小草變得枯黃,樹葉紛紛飄蕩在河岸上,河的兩岸就像披上了一件金黃的夜服。冬天,小草沉沉入睡了,小河還在嘩嘩地流著,下雪的時候,小河的兩岸又成了一個銀妝素裹的世界。
從老城到新城要經過剛建成不久的星星大橋。這座大橋十分寬闊,可容四輛大貨車同時通過。兩旁是平坦寬大的人行通道,行人悠閑地走在上面,欣賞著天門河兩岸的美景,臉上寫滿了幸福與安閑。每當華燈初放,星星大橋更顯得美奐美輪。橋的兩邊彩燈閃爍,透孔的燈柱上變幻著五彩的光,每個燈柱的頂上還有一盞柔跟的乳白色的大燈,加上橋面上川流不息的車輛的燈光,星星大橋便映照在一片美麗的光亮里,它像一位可愛的少女,靜靜地躺在天門人民的母親河上。
過了星星大橋,就是高樓林立的天門新城了。我的家在新城的三期——濱江美景灣,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走進小區,一眼看到的就是三個長方形的大花壇。花壇的旁邊是一排高高的燈柱,燈柱的頂上種著花草,顯得十分別致。燈柱后面是木質的桌椅,幾個老人在這里品茗休憩。再往后就是噴泉、池塘,噴泉噴出了美麗的水花,池塘里金魚在游來游去。
小區每幢單元前后都種滿了花草,栽上了樹木。春天來了,桃花第一個開放,這一朵朵粉紅色的桃花,開得奔放而熱烈;還有迎春花,含苞未放,真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夏天,樹木枝繁葉茂,大人們在樹蔭下乘涼,而我們小孩子在外面玩得不亦樂乎。秋天,樹葉變黃了,地上滿是金黃的樹葉,但清潔工阿姨一會兒就把地上掃得干干凈凈。冬天,樹木都沉沉入睡了,只有風伯伯呼呼地吹著冬風,給大地又換上了一身潔白的素裝。
這就是新城——我的家,我愛它。你們如果也想來看看,就來我家做客,我們新城人可是最熱情好客的喲!
我愛家鄉的梨字我愛家鄉的梨樹字篇十
我的家鄉是坐落在萊蕪市牛泉鎮的一個小村莊,她一年四季都很美麗,而村莊后面的汶河更是美麗動人。
春天萬木復蘇,沉睡了一個冬天的汶河融化了,岸邊的小草從土里偷偷地鉆了出來,柳樹也發出了嫩芽,微風吹來柳枝隨風左右搖擺。我和小伙伴們在汶河邊玩耍,汶河岸邊留下了我們一串串的歡笑聲。
夏天到了,汶河岸邊的樹木郁郁蔥蔥,片片樹蔭成了大人們乘涼的好去處,我和小伙伴們也喜歡到汶河邊去乘涼、玩耍、游泳……汶河成了我們的樂園。
秋天汶河岸邊的草兒枯萎了,踩在上面軟軟的舒服極了!秋風吹來枯黃的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翩翩起舞,有的樹葉落到小河里順水而下像是要去告訴遠方的人們:秋天來了!
冬天紛紛揚揚的雪花飄落下來,汶河岸邊變成了一個雪白的童話世界,我和小伙伴們到汶河邊打雪仗、堆雪人,玩得可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