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思念故鄉的文案篇一
時光荏苒,驀然回首,離開故鄉已有三年有余,每當想起故鄉,心中便產生無限眷戀之情。
故鄉的四季美麗如畫。
春天,萬物復蘇,鶯歌燕舞,河邊的柳枝吐出了嫩芽,小草也鉆出地面爭相透青了,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向前奔去,一群鴨子在水面嬉戲,向上看,山上的桃花相競開放,如一個個小姑娘,美麗動人。看到此情此景,不由讓人想到一首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知。”故鄉的春天好似一幅美麗的圖畫,讓人賞心悅目,陶醉其中。
夏天給人的感覺是枯燥、悶熱。但故鄉的夏天卻不是這樣,它給人的感覺是清涼、美麗。悶熱的中午,知了在樹樹上歡快的唱歌,人們都坐在樹下說話聊天,一陣微風拂過,讓人們清涼無比,忘記了悶熱。逢雨天,人們便會坐在屋里欣賞雨景。雨停后,孩子們歡快的跑出去嬉戲。夏雨沖刷了整個故鄉,讓暗淡的灰色一去不復返,樹葉兒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眼。故鄉的夏天是清爽,美麗的。
秋天,百花凋謝,秋葉紛紛落下,邁著蹁躚的舞步,如同一只只美麗的大蝴蝶飄向大地。農民伯伯臉上露出微笑,那是因為大豐收了。故鄉里男女老少都下到田地里豐收果實,田野里傳出人們的豐收調子。果園里,果子綴滿枝頭,讓人看見垂涎三尺。
冬天,寒風凜冽,大部分動物都冬眠了。只有那松樹依然挺立在風雪中,像是一位屹立的軍人。下雪的時候最為有趣,一片片雪花從天而降,好像一個個孩子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雪停了,外面傳來人們鏟雪的聲音。一出去,嗬!孩子們全都在堆雪人,打雪仗好有趣!故鄉的冬天給了人們更多樂趣。
故鄉雖沒有城市的繁華,但有幾分美麗的寧靜;雖沒有城市的高樓大廈,但有整齊的屋瓦和勤勞樸實的人們。
思念故鄉的文案篇二
故鄉,我離她已整整四年了,每當聽到別人自豪地談他家鄉時,我心中就涌起思鄉情懷。
如今,回憶起那愉快的時光,心中好羨慕啊,可是那永都回不來了,我已在另一個城市讀書了。每到過年時,我就特別想回故鄉。
在故鄉有多少我的親人?有多少我童年的歡笑?如果讓我許一個愿望,我會讓時間倒流,我希望我還會像小時候那樣背著書包上學校。
這個城市在變化著,那個被樺樹籠罩的小村莊也在悄悄的變化著……
樺樹在一天一天的減少著,也許,哪一天我回到小村莊了,可是再也看不到我夢中的小村莊,再也看不到我上學路上的樺樹林了,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座一座的樓房,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回到了故鄉,我不要看到被樺樹代替的樓房。
故鄉的人們,請不要亂砍樹木,否則,你們將會得到大自然的報復,
如果沒有樹木來保護土地,這里早就成沙漠了。
我只希望我回來時,還會看到成片的樺樹林……
思念故鄉的文案篇三
青山環繞,流水潺潺,田地寬闊,戶戶炊煙……那就是我的故鄉——一個和諧安詳的小村莊。那里沒有高聳入云的大廈,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公路,更沒有多元化的科技設施。但卻是我心中最懷念,最珍藏的一片樂土。
我愛我的故鄉,愛那片記憶的樂土!
思念故鄉的文案篇四
故鄉是每個人的出生地,每個人都有故鄉,每個人都會想念故鄉,有的人想起自己的故鄉就會留下幾滴眼淚。
有一次我也為了想念故鄉留下了眼淚,這次想念帶著美好,舒服的感覺。
暑假我來到濟南,來帶舅舅家。第二天,我哥哥就帶著我去出去玩,我們來坐車的時候,坐車的人非常多,那車也非常多,那你們大家想想一輛車就能拍出那么多尾氣,何況全市的車在開來危害的地球,來危害我們的家園我,這令我非常難過,非常憤恨。
我真想給市長寫封信,禁止在危害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園。
還有讓我更痛恨的是垃圾,每個小區都有垃圾箱,就是有些人不自覺,偏把垃圾扔在路邊,草地等;有的人還隨地吐痰;有的人還亂扔煙頭。
我以為城市是非常好的地方,現在看來像是個垃圾場。
這是我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向城市那樣有霓虹燈,但我的家鄉空氣新鮮,沒有尾氣的控制,我家鄉的人也非常自覺。
我的家鄉是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希望能來我的.家鄉看看。
濟南的空氣比起我的家鄉空氣差得多,真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思念故鄉的文案篇五
我是個鄉下的孩子,出生于陽光的國度,卻因時間的流轉來到了外地求學。手中翻著老舊斑黃的照片,沉浸于那童年回憶中,想念陽光、想念海洋、想念笑聲、也想念童年。
我的家是一間小農舍,有我最愛的爺爺、奶奶生活在這里,四周有蔥郁的田野圍繞,平原迤邐,綠意盎然中更有一種遼闊的大器之美;陽光從樹梢間篩下,交織一幅光與影嬉游的圖畫;小河淌淌、波光粼粼,閃著魚兒鱗片似的奪目光芒;微風吹來和著泥土香、青草香、還有海洋的味道,讓田野更加純樸多姿并富有詩意。
尤其,我最愛小屋門前的那棵柿子樹,高大、結實、挺拔,童年的我愛攀著粗糙的樹干,蹬上了樹枝,在枝頭上仰天而笑,柿子樹和我融合成自然里的一枚驚嘆號。我像頑皮的猴子在婆娑樹影間舞蹈、坐在樹枝上眺望遠遠的大海,那海映著天空的澈藍,海洋的起伏吹來咸咸的海風,令我心曠神怡,深深沉醉其中。
童年時的我,常和奶奶手挽著手,一起到市場買菜,鄉下的市場濃濃的人情味,讓每個老板都看來都熱情如火,他們大聲吆喝之余,更和我們親切的寒暄、閑話家常。有時,買青菜還會多送兩根青蔥、買雞肉也附贈一盤雞胗;二叔公家有喜事,在這小小的菜市場中大力“放送”一下,方圓五百里的親朋好友、老老少少全聚在一起幫忙、一起祝賀,讓熱鬧的氣氛更添一筆濃得化不開的幸福感。
我愛我家,孩童頰上天真的笑靨、老人臉上深刻的風霜及農民手上厚實的繭,都是我心靈的依靠。印象中我愛偎著爺爺騎著他的“老自行車”載我到大榕樹下乘涼,一同聚會的老人們總會拉著我的小手分享著年輕的過往,更不時塞些糖果甜了我的口,也甜了我的心。這些追憶、這些故事也在心中化為一篇篇動人的生命樂章!
窗旁的落地輕紗透出落日的殘影余暉,手中還拿著那本泛黃的相簿,從回憶中不愿清醒的我好想回家!回到那令我魂縈夢牽的家,啊!小草是否一樣翠綠稻田是否一樣遼闊?樹木是否一樣蒼翠挺拔?孩童依然頑皮天真嗎?老人依然像可愛的頑童嗎?那片我最掛念的大海依然使旅人贊頌它的湛藍嗎。年輕如我,但誰說我不解那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思鄉之情呢。
思念故鄉的文案篇六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誰不思念自己的故鄉?中國人的鄉土情結特別濃厚。上下幾千年,從屈原的“鳥飛返故鄉,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鄉愁”,思鄉始終是中國詩歌的一大主題。到了南朝隋唐時代,詩歌形式日臻完善,思鄉詩更層出不窮。其中,南朝江總的微山亭賦韻,唐代王維的雜詩和岑參的逢入京使特別有代表性。
這首詩的特色是“大中融斜而又“以小見大”。作者首先展開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來:但見南天一抹白云經不住帶著絲絲涼意的北風的撩撥,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卻為避寒秋而翩然南來。睹物生情,作者聯想到自己。自己的故鄉在遼遠的北方,卻為躲避戰亂,寄居南朝,正如這南飛之雁;然游子思鄉之情卻因此而愈篤,如同北逝之云,可謂“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個“逐”字,說明思鄉之切,欲逐南云而飛去,是主觀上強烈的愿望,與下句“隨”字相對照:“隨”有被動無奈之意,寫出他避亂南方的無可奈何。作者寫的是秋景,南云飛逝,北雁南飛,都暗示北風已起,是“不寫之寫”,更寫不盡凄涼。接著,筆鋒一轉,由大入小,寫故鄉籬下之菊,暗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寫出對故鄉閑適生活的眷戀。民間又有“重陽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詩人卻只能寄身天涯,兩相對照,好不凄涼。“今日幾花開?”一問將思戀情結發揮至極,將意象濃縮到極小,著意于花,實是于極小中見極大。一問之中飽含不盡情思,使小詩戛然而止,但余韻無窮。
這是一個精致的小品,與此類似的還有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斷抒發深沉的情懷。詩人截取了這樣一個情景:故人從家鄉來,詩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當知故鄉之事,卻不問家人,不問親人,獨獨問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實則正是詩歌藝術剪裁的妙筆。所問瑣事,讀者自了,惟寒梅著花一事,說盡了詩人的細致,連這樣的小事都問到了,可見他思鄉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動,既添小詩之情趣,又表詩人之高潔。可以說“問梅”是一個十分別致的典型情節,成為了這首詩的點睛之筆。“綺窗前”、“著花未”更充滿了生活情趣,襯出對故鄉的不盡思念,“詩中蘊味,盡在其中”。
與前兩首相比,岑參的這首詩顯得悲戚而沉重。詩人已年屆風燭,卻還得駐守邊關,他不再能有問菊問梅的閑情雅致。在一片蒼茫的邊塞風光下回望故園,但見長路漫漫無盡頭,詩人老淚縱橫,在淚眼蒙眬中看見京中來使,情不自禁,悲從中來,千言萬語,亟須表達,卻“馬上相逢無紙筆”。“馬上相逢”可見相逢之匆匆,“無紙筆”寫出不盡的無奈之情,最后只能“傳語報平安”。從古至今有多少分離與思念,卻也有“鴻雁傳書”、“魚腹報信”之說,然而我們的詩人卻為情勢所迫,只得言語相傳。“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離鄉多年,有千言萬語,而今卻只能報一聲平安,顯得十分凄楚無奈。岑參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將邊塞詩的悲涼融入到悠悠鄉愁之中,更加感人。
縱觀這三首詩,以王維《雜詩》生活情趣最濃,濃濃的鄉思中有一種樂觀情緒。《微山亭賦韻》寫秋意,略顯凄涼,然而這兩首又有一個共同點,即以花作結,以設問完篇。司馬遷曾稱贊屈原說:其志潔,故其稱物芳。此處“稱物芳”更是為了表現思鄉之情的純潔。最后用設問,更延續了詩的意境神韻于言外,將絕句短小的不足彌補了起來。岑參的《逢入京使》則極寫悲戚,以蒼涼之淚澆胸中塊壘,以平安之語體現思鄉之切,一改前兩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盡管這三首詩各具特色,卻都以思鄉這根紅線一以貫之,動人心弦,感人肺腑,這是作者們不矯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實意傾心投入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