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黨員干部來說,要真正學好黨史這門必修課,就必須學習史明理、學習史增信、學習史崇德、學習史力,以下真功實功和苦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走的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的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心得體會1
我最喜歡的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是: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雄辯地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最廣大人民的唯一代表。中國共產黨輝煌歷史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走得再遠都沒有忘記來時的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和科學性。
近代中國面臨的生死存亡嚴峻考驗,呼喚著引領中國社會變革的科學理論和先進力量;馬克思主義是改造社會的科學學說,具有超越國度的影響力和生命力,為正在艱難中孜孜探求救國救民道路的中華民族帶來了希望,催生了中國共產黨。黨通過革命和建設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著這一原則,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
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在革命斗爭時期,由于我們黨尚處于成長階段,用錯誤的態度對待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因此在斗爭實踐中屢遭挫折與教訓。毛主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決策,最終解放了全中國。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審時度勢,指出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最終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正在使中國強大起來。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并沒有過時。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在艱難曲折的革命和建設道路中,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始終高舉著馬克思主義的旗幟,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西方各種思潮的涌入,一小部分黨員干部甚至黨的高級領導干部,被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思想所迷惑,忘記了初心使命,喪失了理想信念,最后墮落為腐敗分子,終被黨和人民所唾棄。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盡管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還有無數的艱難險阻等著我們去戰勝。共產主義事業的發展永無止境,我們黨的歷史諄諄教導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走的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心得體會2
“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始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后率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和浙江嘉興開展尋根之旅,深情地說:“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
“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率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征時,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珍視黨的歷史,十分重視黨史、革命史、新中國史教育。每到一地,他都要瞻仰革命舊址,緬懷革命先烈,講述革命故事。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他回顧黨的歷史,深切懷念老一輩革命家,要求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他深刻闡述長征精神的本質及其意義,指出:“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必須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體現了深刻的辯證思維和歷史思維。“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立初心易,守初心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重要論述,形象闡明了“始”與“終”、堅守初心與最終成功的緊密聯系,體現了深刻的辯證思維和深邃的歷史視野。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忘初心、踐行初心的百年奮斗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要牢記革命歷史,從中感悟黨的初心,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總書記說:“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學習多重溫,心中會增添許多正能量。”他要求全黨:“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召喚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奮斗。緬懷先烈是為了汲取力量,回顧歷史是為了繼續前進。-“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正如總書記所說,中華民族的昨天,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經過鴉片戰爭以來xx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這一代人,繼承了前人的事業、進行著今天的奮斗,更要開辟明天的道路。”但是,“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面臨著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嚴峻考驗。要經受住新的考驗,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完成新的歷史任務,必須不忘奮斗的初心、永葆奮斗的精神。總書記深刻警示全黨:“我們絕不能安于現狀、貪圖安逸、樂而忘憂,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現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今年是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學習好中國近代以來xx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斗史、新中國72年的發展史,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弄清楚篳路藍縷、艱苦卓絕是怎么回事,我們才能更好地前進,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先烈、無愧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走的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心得體會3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后的日子會更美好。這警示我們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干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本質上就是學習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思想認識,增強黨性修養。要不斷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及規定的學習書目,真學真懂,堅定理想信念。要時刻把初心與貫徹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相結合,與學習先進典型相結合,進一步把握工作的規律性、提高自覺性。
主題教育是個永恒的主題,大家在思想上不能有絲毫松懈放松,在標準上不能有絲毫降低,在力度上不能有絲毫減弱,要善始善終、善做善成,著力抓好主題教育建章立制工作,把主題教育開展好并不斷引向深入,確保主題教育制度化、常態化。認真抓好整改,黨性修養、能力水平、工作作風等都會有很大的提高。自覺站在全面從嚴治黨第一線,以上率下把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建設不斷引向深入。
始終把深入學習貫徹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切實達到了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的目標。
走的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心得體會4
“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始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后率中央政治局常委赴XXX和XXXXXX開展尋根之旅,深情地說:“XXX黨的一大會址、XXX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
“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率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征時,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珍視黨的歷史,十分重視黨史、革命史、新中國史教育。每到一地,他都要瞻仰革命舊址,緬懷革命先烈,講述革命故事。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他回顧黨的歷史,深切懷念老一輩革命家,要求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他深刻闡述長征精神的本質及其意義,指出:“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必須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體現了深刻的辯證思維和歷史思維。“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立初心易,守初心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重要論述,形象闡明了“始”與“終”、堅守初心與最終成功的緊密聯系,體現了深刻的辯證思維和深邃的歷史視野。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忘初心、踐行初心的百年奮斗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要牢記革命歷史,從中感悟黨的初心,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總書記說:“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學習多重溫,心中會增添許多正能量。”他要求全黨:“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召喚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奮斗。緬懷先烈是為了汲取力量,回顧歷史是為了繼續前進。“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正如總書記所說,中華民族的昨天,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經過鴉片戰爭以來xx0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這一代人,繼承了前人的事業、進行著今天的奮斗,更要開辟明天的道路。”但是,“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面臨著要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嚴峻考驗。要經受住新的考驗,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完成新的歷史任務,必須不忘奮斗的初心、永葆奮斗的精神。總書記深刻警示全黨:“我們絕不能安于現狀、貪圖安逸、樂而忘憂,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現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今年是新中國成立100周年,學習好中國近代以來xx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奮斗史、新中國72年的發展史,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弄清楚篳路藍縷、艱苦卓絕是怎么回事,我們才能更好地前進,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先烈、無愧于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始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后率中央政治局常委赴XXX和XXXXXX開展尋根之旅,深情地說:“XXX黨的一大會址、XXX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
去年7月,學院20**年管理干部研討班在XXX復旦大學舉行。期間參觀黨的一大會址,在聆聽黨光榮而又艱苦的奮斗歲月后,我深刻體會到艱苦奮斗、不驕不躁的作風始終是我們黨的立業之本、取勝之道、傳家之寶。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在工作崗位上勇于擔當創新干,馬不停蹄接力干,擼起袖子加油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不斷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率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長征時,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珍視黨的歷史,十分重視黨史、革命史、新中國史教育。每到一地,他都要瞻仰革命舊址,緬懷革命先烈,講述革命故事。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他回顧黨的歷史,深切懷念老一輩革命家,要求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大會上,他深刻闡述長征精神的本質及其意義,指出:“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必須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走的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心得體會5
初心就是情懷,使命就是擔當。初心和使命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黨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的情感之根,是我們的出發點,也是我們的歸宿。
忠誠、干凈、擔當,內含著正確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內含著高尚精神境界、道德操守,內含著強烈責任意識、進取精神,是黨員干部理應具備的人格、品格、風格。忠誠、干凈、擔當,三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忠誠是為政之魂,干凈是立身之本,擔當是成事之要,三者猶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共同鑄就著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范,共同詮釋著黨員干部的政治本色,共同支撐著黨的事業的健康發展。
評價一個政治人物的好壞,常常看一個“忠”字,忠臣名垂青史,奸臣遺臭萬年。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廣為傳頌、膾炙人口的佳話,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楷模。
初心即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開宗明義指出,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為了這個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人已經奮斗了102年。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嘉興的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把誓言刻在心中,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入黨誓詞字數不多,記住并不難,難的是終身堅守。”信仰的力量在于篤行。對每個黨員來說,入黨誓詞是一面鏡子,只有經常加以對照,以此修身正己、錘煉黨性,始終以實際行動詮釋心中的信仰,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到底,才是堅定不移、終身不渝。對全黨來說,就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賡續精神力量,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紅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紅船精神,就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走的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心得體會6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這篇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黨的一大會址時發表的重要講話。20xx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瞻仰黨的一大會址,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在習總書記領誓下,鏗鏘有力的宣誓聲響徹大廳,讓現場所有人都深受感染,仿佛回到了那個風雨如磐的年代。總書記強調:“入黨誓詞字數不多,記住并不難,難的是終身堅守”“每個黨員要牢記入黨誓詞,經常加以對照,堅定不移,終生不渝”。重溫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入黨誓詞,深化對“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認識,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不忘歷史,不忘初心。
一、重溫入黨誓詞,堅定理想信念
習總書記強調:“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
黨的入黨誓詞,自紅軍時期以來,隨著黨的任務不同和黨的建設需要,經歷了數次變化。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的6名同志宣讀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斗爭,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抗日戰爭時期,入黨誓詞增添了“終身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要作群眾的模范”“對黨有信心”等新的內容。解放戰爭時期的入黨誓詞突出強調“堅決執行黨的決議”,要求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全黨各個地方組織統一服從中央。新中國成立后,入黨誓詞在以往基礎上繼承發展,繼續強調“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等內容。
通過重溫入黨誓詞,我們可以深刻理解黨的宗旨、黨的使命和黨的歷史責任。同時,也可以加深對共產主義信仰和人民至上的思想理念的認識和堅定信仰。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需要不斷強化對入黨誓詞的認識和理解,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二、學史明理,牢記歷史使命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這是一種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期許。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只有“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才能更好地把握當下的歷史機遇和使命任務。我們要通過學習黨的歷史和黨史人物的事跡,深入領會黨的性質和宗旨,了解黨的發展歷程和歷史使命,從而更好地認識和把握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歷史使命。
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我們也要牢記歷史使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前進。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深入了解黨的歷史,我們才能更好地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更好地履行我們的歷史使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永遠保持初心,不忘共產黨員的本色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初心不改,不忘共產黨員的本色。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入黨誓詞是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是共產黨員的革命誓言,是共產黨員的精神紐帶,更是共產黨員的價值引領。”我們要時刻牢記入黨誓詞,用它來指導我們的行動,不斷加強黨性鍛煉,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革命者的本色。
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時刻銘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牢記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勇于擔當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