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二年級寫火把節火把節的火把篇一
我的家鄉普格是涼山州東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這里有著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是火把節的故鄉。
火把節是祈禱幸福、祝福吉祥的節日。火把節原旨是驅蟲滅害,保佑莊稼獲得豐收。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是普格彝族人民過火把節的日子。
火把節的第一天,各家各戶清洗炊具,殺雞宰羊,籌辦豐盛的節日晚餐。吃晚飯前,大人們把飯盛進簸箕里,把萊放進盤子里,筷子與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擺放在門前。希望已過世的老人們回來吃頓飯,來看看兒孫,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長壽,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帶走。祭完過世的老人,全家才開始吃飯。晚飯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門,不約而同地來到寨口,用火把燒幾堆熊熊的簧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們手牽著手圍繞火堆念起火把祝詞。人們迎著金燦燦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詞一聲高過一聲,歡樂一浪壓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蕩。
火把節的第二天,是節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個固定的場地?;鸢压澋膱龅厥且粔K圓而平坦的草坪,外圍是濃濃密密的樹林,過節的人們坐滿了草坪四周。這天要進行斗牛、斗雞、賽馬、摔跤等活動。普格彝民的摔跤與人們在電視里看到的日本相撲運動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贏,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輸,而要看誰的雙腳先離地,誰的雙肩先觸地。能參加火把節摔跤比賽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們時而這個被抱起,時而那個被摔倒。戰敗者不氣餒,戰勝者也不驕傲。他們都冷靜地迎接新的挑戰,直至成為無敵手才算勝利。
家鄉的火把節隨著歷史的演進、社會的進步逐步發展成為集民間體育、文化活動和民風民俗展示為一體的盛大節日。近年來,每逢火把節都有大批的外國朋友和港臺同胞來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節。
朋友,請來普格參加彝族的火把節,你將會看到精彩紛呈的一幕又一幕……
二年級寫火把節火把節的火把篇二
相傳在唐代,大理地區的六詔之主皮羅閣早有并吞其他五詔之心。于是,在某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皮羅閣命人用松木造了一幢樓,叫松明樓,并相邀五詔前來觀賞。
其實,他的用心是惡毒的。他乘著五詔主在松明樓開懷暢飲酩酊大醉時,狠心地叫人一把火燒了松明樓,五詔主全部死于大火當中。
五詔主中的鄧賧詔的妻子慈善夫人早就識破了皮羅閣的險惡用心,但她又無法勸阻丈夫不去赴宴。于是,她把自己的金鐲戴在丈夫的手臂上,祈禱丈夫平安歸來。她一得知丈夫被害得消息后,匆忙趕來尋找丈夫的尸體。她用手刨開焦炭和灰燼,十指磨破,鮮血淋漓,染紅手指。她憑借那只燒不化的金鐲子,終于找到了自己丈夫的尸首。后來在火把節這天,為紀念慈善夫人對丈夫的忠貞,婦女們就有了染紅手指甲的習俗。
慈善夫人的丈夫被害后,皮羅閣又要霸占慈善夫人。慈善夫人堅決不從,并率領精兵據守鄧郯城。然而終究寡不敵眾,敵人攻進了鄧郯詔城,慈善夫人因此投井自盡。后來人們每到慈善夫人的忌日,就要燃起千萬枝火把來悼念這位堅強的夫人。
這便是火把節的傳說,反映出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不畏xxx、敢于斗爭的精神。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場面極其壯觀,喜氣濃厚。
第一天稱為“都載”,意為祭火。這一天人人穿著心愛的衣裳。村村寨寨宰羊殺牛,大擺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香味芬芳四溢,令人垂延不已。夜幕降臨,人們會在老人們提前選好的地方搭建祭臺,并請“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
第二天是整個火把節的高潮,稱為“都格”,意為傳火。這一天天剛蒙蒙亮,人們就早已梳妝打扮好前往祭臺聚集。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射箭、斗牛等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子騎馬奔騰,駿馬在草原上飛奔,小伙子英姿颯爽……姑娘們則穿著漂亮的舞裙,跳起優美的“朵洛荷”舞蹈。這一天最重要的要數彝族人民的選美了。老人們要根據傳說中的黑體拉巴勤勞勇敢、英俊瀟灑的形象選出美男子。根據傳說的阿詩瑪美麗大方、聰明機智的形象選出美女。這一天夜晚,老人還要點燃火把讓子孫接過,意為傳火。這一天晚上,人們圍著大篝火唱啊跳啊,一直鬧到深夜。
第三天意為送火。這一天是整個火把節的尾聲。當晚吃畢晚飯祭過火神,人們便在相約好的地方相聚。由“畢摩”誦經,祈禱火神、先人和菩薩保佑子孫平安,給人間帶來歡樂和豐收。人們還要將火堆、雞毛等東西用大石頭壓住,喻為壓住魔怪,保全家人丁興旺。最后,山上山下的人舉著火把相聚,千千萬萬的火把像點點繁星,組成一條龐大綿長的火龍。所有的火把都堆成一個巨大的大篝火,喻為萬眾一心,共同抵御自然災害。
彝族的火把節展現了彝族人民對火的崇拜,火的向往——火把節!
二年級寫火把節火把節的火把篇三
在彝家山寨里,等到農歷六月二十四,到處都會響起“朵格啦,格啦朵格啦(來啊,來慶?;鸢压?”的歡呼聲。人們吃完花陀肉,喝完桿桿酒后,便用熊熊的火把慶?;鸢压潱瑲g呼聲此起彼伏,人們舉著火把如潮水般涌來,好像整個大地都是一片火海。
火把節的夜晚,一支支火把從各家各戶飄出來,在莊稼地里游動。從遠處看去,山上山下,盡是火把,無數的火把猶如天空中的星星,使人分不清哪是火把,哪是星星?一支支火把又從四面八方聚攏來,匯成一條條火龍。接著,人們把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個巨大的火堆。大家便圍著火堆唱歌、跳舞、彈琴……粗獷的歡呼聲,悅耳的歌聲,美妙的琴聲,匯成了一首交響曲,在山谷中回蕩,打破了夜的寂靜。
第二天是火把節活動的高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場壩上。彝家姑娘穿著美麗的服裝,打著五顏六色的花傘,把這里裝扮成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讓人眼花繚亂。姑娘們個個花容月貌,婀娜多姿,似云彩,似花朵……她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兒,唱歌、跳舞。這里成了姑娘們的世界,成了歌的世界,成了舞的世界!
姑娘們跳完,男士們又開始了精彩的斗牛、賽馬,最有趣的是斗牛???,雙方牽來的兩頭公牛,一頭是3號,一頭是6號。它們兩眼瞪得紅紅的,甩尾揚蹄,要向對方沖去。
比賽哨聲一響,雙方同時將繩索放開,只見兩頭公牛迎面沖去,“砰”的一聲,牛角紋在了一起……兩頭牛竭盡全力,想打敗對方,可誰也沒有被打敗。于是兩頭公牛用盡全身力氣,蹬開四蹄向前猛頂,在它們腳下,踏出了一個個深坑。它們的主人好像比它們還要緊張,一邊大叫,一邊跳來跳去,似乎在指揮著他們的勇士……周圍的人被這情景逗得大笑。笑聲、叫聲攪在一起,回蕩在空中,使整個山寨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大約斗了30分鐘,3號公牛終于把6號公牛斗敗了,人們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接著3號公牛又斗敗了其他公牛,取得了“冠軍”。人們把大紅花戴在它頭上,由主人牽著,緩緩地繞場一周,去接受大家的撫摸和贊揚。
斗牛剛結束,騎士們便牽著一匹匹駿馬,到馬道上去賽馬,比賽哨聲一響,騎士們躍上馬背,箭一般地沖出去。每個騎士揚鞭催馬,每匹駿馬四蹄騰空,閃電般地疾馳,人們既緊張又興奮地觀看著。
??!歡樂的火把節,你給彝家山寨增添了光彩,你給彝家人民帶來一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