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字篇一
他們相約在香樟樹下,安靜地相互理著衣襟。借著樹旁小池與太陽的完美融合,他們梳著蓬亂的頭發,努力讓微微發熱的臉上出現三年來最美的笑容。帶著溫度的微風悄悄地撫過少年們的臉頰,不留一絲痕跡,仿佛帶走了縷縷牽掛;暖陽溫柔地灑下一米陽光,像是對他們最安靜的吻別。“要笑的開心點哦。”攝影師努力尋找著那個夏天最美麗的角度。太陽光照在烏黑的鏡頭上,反射出一道絢麗的彩虹,像是對炙熱的夏天最美好的慰問。烏黑的鏡頭里六十多為少年的夏天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小池里的金魚勇敢的躍出水面,擺出最妖嬈的舞姿,多想在那張小小的畫卷上留下一個倩影;香樟也毫不吝嗇地扔出她最寵愛的綠葉,剛巧落在那少年的發辮上;天空中轟響而過的飛機,只留下一道白凈的云煙,像是給少年最美好的祝愿。
他們安靜的擠在香樟樹下,圍住三腳架,羞澀的臉上溢出最美的笑容,咧著嘴露出整齊的白牙,此刻,所有的生命都在向他們微笑,所有的生命都在為他們歡呼------畢業快樂。那個夏天,那個角落,有最美麗的瞬間。
之后,他們安靜地看著這里的一切,看著這里的每一個人。他們想記住每一個人的臉孔,每一個人的笑容。眼眶開始紅了,直至落下那滴晶瑩的淚珠,如同女王王冠上那顆最閃亮,最耀眼的磚石,毫不遜色,他們多想向這留戀以久的天地告白:‘有你便是晴天。’
始終沒有開口。
太陽的光線如脫韁的野馬沖擊著他們的淚腺。終于忍住相擁在一起,說不出口的感傷。
某年某月某天,他們會在舊書架上尋找到那個夏天最美好的畫卷,安靜地看著它------------如初模樣
作文字篇二
初夏的第一場雨剛走,空氣中沒有了中藥湯般的黏膩與苦澀,到處彌漫著清新的薄荷糖的味道。這感覺是柔滑的,像絲綢拂過人們的臉龐。
在城市的一隅,我發現了一道矮矮的院墻。墻外,胡亂地堆著大大小小的石礫,混著幾捧濕沙和雨后特有的泥濘。出于好奇,我抬頭望了望墻內,有些吃力,但并不高的墻放行了我的目光。
天啊,那是怎樣的一個妙處啊!一個廢棄的小院,房根下擠著一簇肥嫩的蘑菇,旁邊生著幾絲嬌柔的綠草,中間還點綴著不多的細小的花兒。花兒并無艷色,但幾瓣純凈的白環繞著那細柔柔的金黃的花蕊,是怎樣的一種靈韻啊!我凝視著,不時有水珠從墻頭滾落到鞋上,深深地滲入到纖維中,我卻渾然不知。腦中突然閃過“一枝紅杏出墻來”的詩句,卻覺得那紅杏太呆:墻內不比墻外好上百倍?!
此后,一直難忘這奇遇。于是,在一次雨后,我又來了。哪知,卻又有了變數。
墻被拆了。
一堆殘碎的墻的肢體中,夾雜著曾經的花兒,曾經的草和曾經的一切。泥水流淌著,我無須再費力伸頭去看了,他已無了上次的愜意。草就是雜草,花兒就是野花兒,長在泥地里,看不出什么美來。我悵然若失。
不久,卻似悟出了什么味道來。有道是“距離產生美”,莫不是那在作怪?隔墻而望,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及,它有微妙的神秘魅力。沒了那隔膜,一切都盡在掌握,卻又沒什么意思了。這人可真愛作踐自己,得不到時,什么都好;可得到了,卻成了無用的東西。
風輕飄飄的,空氣還是那么清新,但好像有什么不一樣了。為什么呢?我拋開了無聊的思緒,向那被墻隔開的下一個目標奔去。
作文字篇三
水,就像孩子,他們成長著,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
山,就像父母,雖然他們在一天天的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他們沉穩,讓人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遠是父母。
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兩滴……凝結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親腹中的胎兒,一天天的長大。
雨滴墜落下來,他們匯入山腳的溪流,雀躍著。他們順著山勢、順著山的引導,奔流著。就像父母牽著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們走路。
溪流順著山勢的引導進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兩朵……像是調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著鬼臉、眨著眼睛。而山是沉穩的,山有山的威嚴,看著那河流上的水花,他們只是靜靜地微笑。他們要擔負著樹林、草兒和小鳥甚至人類的生命。所以他們沉重,他們不能陪著河流去玩耍。
河流漸漸地明白了,他們不再像從前那么頑皮了,他們涌起河水,靜靜地舔著大山的腳底,好讓大山站麻了的雙腳放松放松。
兒女也明白了,他們端著一盆溫熱的水,放在剛下班回家的父母腳邊,為他們脫下鞋,用水溫潤著父母的雙腳,用手感受他們趾間的粗糙。
河流越來越寬大,望著沉重的大山,他想他應該為大山分擔些沉重,所以他載起了航船。山望著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見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齊后那種微笑。
漸漸地,河流來到了平原,他與大山漸行漸遠,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記憶里大山依舊清晰。此時的河流已經能負起很重的大輪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著。
終于,河流來到了入海口,曾經雀躍靈動的他,匯入了深沉的大海,學著大山的沉穩,海水水色深藍;此時百萬噸級的輪船載著貨物、載著旅人在廣闊的海面上行駛著。
作文字篇四
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小作者寫了兩位父親對自己的關心呵護,作者用她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了父親肩膀對我成長的意義。但也存在如下三個突出的問題。
1.表現父愛的偉大,這一主題很鮮明,但詳略問題沒有處理好。前面部分應該略寫,但語言表達過于冗長,后面敘事應詳細,但可能時間或字數限制過于倉促而顯得生硬。第二位父親本應該用細節描寫來表現其偉大,這一點,小作者沒有把握好,因而就缺乏了感染力。
2小作者在語言風格上力求唯美細膩,但敘事上卻因為生硬就顯得有些無病呻吟之感。
3.在結構上,有一氣呵成之感,卻缺乏整體感。因為開頭與結尾都沒有在縱觀全文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綜上所述,本文只能評為二類中。
升格后的優秀作文沿用了原作的事例與結構。寫出了兩位父親的肩膀在自己成長路上的積極意義。小作者處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環境中,也處在一個矛盾的心里狀態中——“我”對死去父親的深深眷戀,對現在父親的深深的抵觸。如何逾越這樣一道心理鴻溝,這就成了本文的寫作重點。因而在修改“送我上學”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上,需要對外界環境、對父親的表現、對我的心理活動進行著力刻畫,于細節中見真情。為了體現后爸爸對我的愛,先概述了他對我的寬容大度,再選取典型事例進行詳細描寫,例如:“由于逆風,他很用力,幾次把屁股抬離車座。車速飛快,竟然與一輛面包車同行了好長一段路!”這一細節就很好的體現了后爸爸怕我遲到而表現出努力的樣子,很富有表現力。只有這樣才讓讀者對現在父親產生一種敬重之情,才能更真切的感受到父親肩膀的力量增強感染力。和原文相比,選材緊扣主題,情真意切,得到升華。
升格優秀作文仍有些許不足,開篇沒有找到和婉的文筆去觸動讀者的心靈,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作文字篇五
白云能在藍天中飄來飄去,那是天空對它充滿了愛;魚兒能在水中游來游去,那是海洋對它充滿了愛;花朵能在太陽的照耀下健康成長,那是太陽對它充滿了愛。
那兒,充滿了母愛。
“39度半,你發燒了,趕快讓家長接你去醫院看看。”“喂,媽,我發燒了,你快來接我回去吧。”打完電話,我以為要等很久媽媽才會來。但沒過一會,老媽就出現在校園,滿臉的焦急,一下車就朝我小跑過來,立即伸出她那粗糙的雙手,溫柔地往我頭上一摸,“真的發燒了,快去醫院。”看完醫生后我們回到家,“你趕緊洗漱一下,把藥吃了,然后躺在床上。讓你平時都好好的注意一下,你不聽……”媽媽碎念著。我那時已經睡了,但感覺到有人輕輕地走進來幫我擦汗,我知道那是母親。頓時,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那兒,充滿了友愛。
“小心,同學!”來不及反應,我已經失去了知覺。醒來時,頭被一層紗布包裹著,痛痛的。旁邊的小紅見我醒來,立即問我,“怎么樣,還痛不痛?渴不渴?要不要喝點水?”看到她這般關心我,聽到她的問長問短,我那不爭氣的眼淚就流下來了。看見我哭了,她很著急,不斷地在旁邊安慰我。是她,讓我明白了,那是友誼的愛。頓時,心里滿是感動。
那兒,充滿了師愛。
一張皺皺的試卷,擺在課桌上,那刺目的分數,是我有史以來考的最低的,它是那么的令人討厭。心情一落千丈,伏桌一陣哭泣后,我才無精打采地跟著同學們去操場上上體育課。回到教室后,我正準備從課桌里拿出書本,突然看見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字跡是那么的熟悉,是班主任的。看完之后,它讓我重拾好心情,迸發出繼續奮斗的力量。原來平時對我們嚴厲的班主任,也有另外一面,他讓我知道,那是濃濃的師愛,頓時,心里充滿了感激。
人間處處有真情,人間時時有真愛,它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不經意間就會觸動我們的心靈。那兒,充滿了愛,處處都是愛。
作文字篇六
中考親情滿分作文(一):《幸福感悟》
岸邊的垂柳輕輕地舞著手臂,揮別了戀戀不舍的夕陽;靜靜地天空準備好了夢的襁褓,等待著第一顆星星的誕生;天之盡頭,大地悄悄地送走了最后一抹晚霞,只有風兒還在徘徊在人們的耳畔,輕聲耳語。我本來極愿欣賞這傍晚的美麗。
但我今天心好亂,好煩,幾個男生在不遠處打鬧,我憤憤地瞪了他們一眼。突然一個男生向我的方向跌了過來,我桌上的新玻璃杯頓時跌到地上,美麗化為烏有,我抑制不住習中的怒火,拍案而起:“找死啊,還不給我賠。”
小美來還人借給她的小說,我無意中一翻,發現有頁角都被折得慘不忍睹。“告訴你,以后別指望我再借書給你!”說完我轉身而去。
晚上剛回家,母親就遞過來一件衣服:“我剛給你做的穿穿試試。”我接過來看也沒看,就扔到了地板上,“你做的衣服那么土,我不要。”母親沒有再說什么,只是輕輕拾起衣服,拭去上面的土,轉身走了。望著母親孤獨地瘦小的身影,一種深深的內疚涌上心頭。
那一夜,我想了拫多,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寬容,是理解,是付出……可我雙做到了多少?我常怪自己太悲哀,意也感覺一到幸福的存在,其實那是我自己沒有沒有付出,是身在神速中不知福啊……我決心要改。
當一個新玻璃杯放在我手上時,我感到了愧疚,并輕輕的道了歉:“對不起,那天是我太沖動了。”諒解在男生的眼中顯現;我把一本嶄新的小說和一個書簽小美手上時,真誠的我感動了她;母親過生日,我把用一個多月零花錢換來的生日蛋糕獻出時,母親眼中淚光點點,那一刻我好幸福。
天邊的夕陽已經落下,我固然留戀夕陽西下的時的美景,但我相信明天的朝陽會更加美麗。
中考親情滿分作文(二):《記一把藍色的雨傘》
我的視線,這么久以來都不得不為一把藍色的雨傘所牽絆……
那藍色,明徹如天空。
小時候的那些下雨天,媽媽總撐著一把藍色的雨傘來學校接我,我的頭頂是一片藍色,肩膀也籠罩于一片藍色之中,觸目所及都是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
后來的一個下雨天,矮小的我抬頭和媽媽說話,卻發現媽媽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陰沉的灰色,風夾雜著雨滴,落入媽媽灰色的天空,媽媽的肩膀濕了,額前的頭發也濕了,而我,依舊置身于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
“媽媽,雨傘歪了,”我提醒道,“沒有,雨傘沒有歪啊。”媽媽輕輕回答,我的視線落在傾斜的傘柄上,“是真的,雨傘歪了。”媽媽固執地說道,“沒有,真的沒有……”
后來我長大了,不再要媽媽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藍色的傘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為我淡忘了它。
或許是巧合,又是一個雨天,又是那把藍色的傘,傘下是媽媽和我,快和媽媽一樣高的我撐著傘。
我的視線那么不自覺地落在了傘柄上,那一幕與小時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媽媽籠罩于一片藍色的無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濕了,頭發也濕了。
“雨傘歪了,”媽媽提醒我,“沒有,沒有歪啊。”“是真的,雨傘歪了,”媽媽重復道。“媽,真的它沒有歪,沒有。”傘下是許久的沉默,回頭卻瞥見晶瑩的水珠劃過媽媽的.臉頰。
那把褪了色的傘,又重現以前明徹如天空的藍色。
終于明白,這么久以來,媽媽都為我撐起一片無雨的天空,現在,我多想也給媽媽一片快樂的天,即使孟郊說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于是我的視線便牽絆于那把藍色的傘,每天深夜在燈下夜戰的人是我,每個周末穿梭于補課地點的人是我……
這一切,都因為那把傾斜的藍色的傘。
那藍色,明徹如天空,讓我的視線不敢移開,永遠都不敢移開。
中考親情滿分作文(三):《選擇因愛而瞬間改變》
人的一生有很多次的選擇,然而唯一不能選擇的就是你的父母。當你試圖去選擇時,愛也會讓你的選擇瞬間改變。
——題記
重重的摔門聲結束了又一次的爭吵,爭吵后的眼淚并沒有照樣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嘴唇上深深的牙印。
爭吵,經常在母子中進行,從談論學習開始,以哭泣和摔門結束,這一節似乎已成為了習慣。只是這次,我一邊控制著淚水,一邊在心里默默地祈禱著:請給我一個選擇的機會,讓我選擇一個沒有爭吵的家庭,讓我有一個真正愛我、理解我的媽媽。一遍遍的祈禱,像咒語一樣,使控制不住的確良淚水奪眶而出,我沉浸在淚水中,沉浸在夢想的天地中,沉浸在自己紡織的夢里。
家里沒有爭吵,很溫馨,只是一切都像在現實中的一樣;里的媽媽很溫柔,眼睛里充滿了慈愛,只是也與現實中的一樣。現實與夢境交替,直到我睜開哭腫的眼睛。
眼前地媽媽是夢里媽媽吧。她的眼睛充滿了關切,卻又是現實 的吧,我分明看到了她眼中的焦急,看到了她額上的淺淺的皺紋,還看到了幾根不太明顯的白發。“你又發燒了,吃藥,多喝些水,再好好睡一會兒吧。別忘了,吃藥,多喝水,啊?”這是媽媽,因為她依然這么嘮叨,可是我從來沒有這么認真地看過媽媽的臉,這張臉已經有了衰老的痕跡。也許是因為我太在乎自己成長中的個性張揚,也許是我把自己的不理解建立在了媽媽身上,也許是我逃避了媽媽的關心而總讓自己停留在所謂的委屈中,我沒有什么力氣再去賭氣,我仿佛含了一塊“秀逗”,酸透的,已經慢慢化掉,我已經觸到那團甜蜜,那團甜蜜正慢慢化開,融在我心里,我知道,那就是愛,媽媽的愛有很多種,而我只抓住了一種而已。
我再也不去空投淚水,任它滴灑,我只是又一次在心里默默地祈禱著:如果上天給我一個選擇的機會,我還會選擇來生做她的女兒不管還有沒有爭吵,不管還有沒有不理解,我都要做她的女兒,我愿用我整個生命去換取她一生的健康快樂。
媽媽依舊在忙碌,背影在我眼中顯得模糊。她不知道,她的女兒曾經做過一個很荒唐的選擇,而這個選擇只因為她的愛在女兒心中瞬間改變。
作文字篇七
從小的廈門味兒,我都一一品了去。有海風的咸澀,市井的家鄉味和閩南民俗的味道。
小時候,是吃著海風長大的。那味的咸、的澀,以海水滴滴落在心尖上,久了,故鄉就融成那鹽塊,容我在悲傷時常常味兒。
“海什么味道”。
“不知道,又沒嘗過!”
直到一次在海里猛地被浪灌進了幾大口海水,才驚叫到:“爸爸,爸爸!海是咸的。”可爸爸告訴我:“廈門的味道,要小口小口慢慢品。就像品茗那樣,小口淺呷才有最濃的味兒——”小時候的我根本聽不出他話里的深意。
我認識的第一個港,是沙坡尾。它是鬧市里的避風塢,也是老廈門人夢縈魂牽的地方。那兒是爸爸心靈的避風塢。“小時候,我常來這兒。這里碎貝殼啊很多,別看它臟,它最有味道。”長大了后才明白,城市的味道,要用心品。常有穿著背心沙灘褲在海邊吹風的老伯,他們凝望著海,一點一點品著海的味,魚的味,廈門的味;在風中眼里早已噙滿了淚水。打那我就知道,廈門人對海,都有說不出的情感。廈門的味兒他們年年月月品著,早已深刻在心。
而另一樣味兒,藏在巷里。小時候,媽媽常帶我到八市買魚,說那是更大的露天海鮮市場“里面的海鮮味兒啊,那可濃唷!”市井儈俗,廈門的味,都浸潤在那里。
八市的阿婆早早就開始忙活了。大紅大紅盆子里輸送氧氣的水管正咕嘟咕嘟冒著泡。有騎電動車的老伯夾著人群而過,后座上的白色泡沫盒里,里頭都是最鮮的海味。賣魚的阿婆耐著性子和媽媽說:“這魚嘍。都是最新鮮的,今天剛運來,醬油水煮起來可入味咯!”閩南話我大概聽得懂一些,就要媽媽買。聽到她問“集棍歸摳文”(一斤多少錢)心里就特高興兒。
而八市最入的味,我長大了后,便用心品。兩旁都是散落的魚鱗,是海港城市特有的味;也沒人覺得它臟,那是老廈門的味道。暮色降至這,天空也把最溫柔的城市一隅放在了這兒。賣魚的阿婆系一黑色圍裙,在紅盆上的白熾燈下熱情與來人講談價錢,我頓時覺得心中的鹽塊融化了。我成長間隔里品到的巷的味道,是那老廈門的人情味。它本身就是一個港啊!而這些味兒,都是它本身被賦予的。
我的舌尖暖暖的。溫暖的市井讓我忘卻我擁有味覺。而我的心,捕獲了它。
而廈門的味兒,著實還有一樣。它其實是屬于閩南的,它叫鄉戲。
在曾厝垵漁村,路邊靠海的廟兒,有一個戲臺。曾聽前輩說起,“廈門是厝子,若是還沒被拆的,都有廟,有戲臺。”趕著大年了,便要拉一出戲。“小時候爸爸讓我坐在他肩上,我們在圣媽廟那兒聽戲,戲角有生旦凈丑,同京劇一般,而有以苦角為妙。有點印象的,是《陳世美與秦香蓮》。臺上靈活把著喉嚨唱的,正是哭著陳世美忘恩負義棄發妻的秦香蓮。
下面聽戲的都是些老人,很入迷地聽著,兩三步外的海夾著風吹進來。長大了后我覺得:歌仔戲這樣文化類的特色也有得耐心品其味。又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社戲》未嘗就不是他心中一份寄托--“我疑心畫下心中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了”。品了它文化的味兒,它便長存于心,點點滲透。
一晃十五年過了,坐在考場上細數年幼到長大這段時日,我品到的味兒。它從大海的廣博,巷的深邃撫摸著我的靈魂,我驚訝于心的品味!
可謂浮生若夢,為歡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