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歷史人物歷史人物字實用篇一
而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趙云。讓我喜歡他的理由呢是,是他的人品、做為和俠肝義膽。他相貌堂堂,英俊瀟灑,身高八尺。他生在公元168年。出生在常山郡如今的河北。
那時社會動x,黃巾并起峰煙遍地。各地豪強、山賊、官兵,魚肉百姓,百姓叫苦不迭。但在這亂世之中也現了一位中國歷史大將。趙云趙子龍,他武功高強,有勇有謀。先前在真實保護戰中用鄉勇150余人,官兵300余人打敗山賊。
建起了小名氣,后來投靠到公孫瓚帳下,在盤河戰文丑中名揚天下。但因公子瓚不會用兵,與一位大將失之交匕。趙子龍又投到劉備帳下在劉備帳下經歷百戰,立功無數。在長板坡單槍匹馬救主,和在赤壁之戰當中啟到重要的人物。
后來因為孔明失誤被罰,趙云也被貶值。劉備成就大業以后,后來很少讓趙云當主將。趙云在239年去世,趙云有兩個兒子。次子在跟隨姜維后戰死。趙云一生頂天立地,是中國歷史中五虎上將之一,也是五虎上將中武功最高的。
趙云能成為我最敬佩的人,是因為他的品德、為人、和他的俠肝義膽、濟世為民等優點。也許時間能磨滅一些人的記憶,但是它磨滅不了歷史和經典人物。他們會永遠記在我的心里,他們的成就會流芳百世。以就像趙云已經死了,但是我會永遠記住他,他讓我永遠記住他的優點,使我一生受益,歷史也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而他一生做過最錯誤的事是救了劉蟬,也許他在長板坡時如果丟下劉蟬也許大漢就不會滅亡,趙云也許就會有另一個結局。
這是我最大的困惑,因為歷史在大漢時期的記載較少,所以三國時代的一些事我們就不知道了。但我相信趙云是一個君子,是一個為國盡忠的大丈夫。
但在我心中他沒死,他的偉業一直在我心中,他是一個在我心中不能被替代的人,他的很多舉動都讓我敬佩和尊重。
歷史人物歷史人物字實用篇二
這幾天我學習了大語文,講的是司馬遷寫的《史記》,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孔子。
孔子姓子,名丘,氏孔,字仲尼,當老師講到這點的時候,我暗暗在心里稱奇,因為我還以為他就姓孔,但是聽老師講完了這一點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孔子也做過官,他做的官最小的時候是相當于現在倉庫管理員。因為他每次做的都很負責,所以官職一路上升,最后差一點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了,漸漸的.他不怎么被重視了,最后孔子辭官周游列國去了,在周游到列國時,并沒有得到各諸侯的重用,他不僅沒有成功,還險些送命,他并不怎么順利,有些人還專門反對儒家學派的思想,有的時候就連去找百姓問路也有很多的人不告訴他。但孔子還是笑對人生,創立了六學,分別是孔、樂、射、御,書、數,分別表達禮貌、樂曲、射箭、騎術、書本和數學。
通過大語文的學習,讓我了解了很多有關孔子的知識,孔子是一個愛好廣泛,多才多藝,知識淵博的人,但孔子非常謙虛,他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非常敬佩他這種謙虛的精神,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一定要以他為師,爭取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做一名像孔子一樣有學問的人。
歷史人物歷史人物字實用篇三
古往今來,常州這塊富饒的寶地上,出了不少名人大家。歷史的河流不斷向前涌進著。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第一位名人——
接下來,這位名人忍不住出場了——
季扎
楊守玉
瘦玉、瘦冰、后改名守玉,字冰若。
楊原名韞,字瘦玉。1896年6月出生在常州一個書香之家。早年受學于史良父親史聘三先生。1910年劉海粟在常州青云坊創辦圖畫傳業所,楊守玉與表姐一起前往學習繪畫。其寫生傳神,臨畫逼真,花園里的太湖石、池邊樹,在她的畫筆下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充滿了靈性和活力。在武進縣立師范師從呂鳳子學習美術。1915年,楊守玉從常州女子師范學校圖工班畢業,被著名國畫大師、教育家呂鳳子聘請到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任教。在正則學校,楊守玉一邊教授傳統刺繡技法,一邊潛心研究中國古今刺繡和中外畫法。她認為繡應該異于畫,使之成為一種獨立的造型藝術,應該令針法極其變、盡其用。多少個不眠之夜,她反復琢磨著,素描的層次、鋼筆畫的筆觸、油畫的色彩,給了她很大的啟發。從1915年起她嘗試從不同方向、用粗細長短不一的色線交叉進行刺繡創作,到1919年在刺繡方法上終于有了新的突破。楊守玉繼續摸索著,她把西洋繪畫的色彩和素描的襯影法運用于刺繡,使繪畫與刺繡有機地結合起來,針法與筆法相通相融,突破了工藝的樊籬。
1928年,一種異于以往刺繡的新技法--亂針繡終于在楊守玉手中創造成功。這種新繡法運用長短交叉的線條、分層加色、滲色等手法使繡者之手指能離開眼的約束,將心靈之感受表現于繡中。此繡近視非畫,甚至視如無物,遠視始辨物象,但又與畫不同,其特有的線條組織,具有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的特點,從而達到明暗、遠近分明的藝術效果,成為近代中國刺繡史上的一大革新。
春秋吳國四公子,史稱“延陵季子”。季扎是吳王壽夢第四子,仁德寬厚,知書達理。葬于上湖(今江陰申港)。
歷上的史常州人
季扎在吳姓血緣史上也的確是承前啟后的人物。當初為讓國逃到延陵(今江蘇省常州市)鄉下,長兄諸樊只得將延陵封給季扎,季扎因而號延陵季子。此后,季扎后代世居于此,延陵成為吳姓的著名郡望。
又一位名人來了,他是——
楊守玉作品
劉海粟
名槃,字季芳,號海翁。漢族,江蘇常州人,祖籍安徽鳳陽。現代杰出畫家、美術教育家,1912年與烏始光、張聿光等創辦上海圖畫美術院,后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校長。1949年后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早年習油畫,書法學康有為,蒼古沉雄。兼作國畫,線條有鋼筋鐵骨之力。后潛心于潑墨法,筆飛墨舞,氣魄過人。晚年運用潑彩法,色彩絢麗,氣格雄渾。歷任南京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教授,上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英國劍橋國際傳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獎”。意大利歐洲學院授予“歐洲棕櫚金獎”。
常州三杰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1935)散文作家、文學評論家,生于江蘇常州,祖籍湖北省黃梅縣濯港鎮瞿大垅村。
他曾兩度擔任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三、惲代英、劉少奇等領導了愛國反帝運動。6月4日,瞿秋白負責主編出版了我黨第一張日報《熱血日報》,報道上海和全國人民反帝斗爭的消息。1926春病重住院,抱病寫《俄國資產階級革命與農民問題》一書。
在擔任代表團團長后瞿秋白留在上海養病(肺結核),進行文藝創作和翻譯,與茅盾、魯迅來往結下深厚友誼,領導左翼運動。1934年1月7日,瞿秋白奉命離開上海,于1934年2月5日,瞿秋白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委員、人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等職。紅軍決定長征后,瞿秋白雖然幾經要求隨軍長征,但還是被留在即將淪陷的瑞金。
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長汀。在被押期間(5月23日),瞿秋白寫下了《多余的話》,表達其由文人從政曲折的心路歷程。6月18日晨,寫完絕筆詩,神態自若緩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園涼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風采。用畢酒菜,從容走向刑場,沿途唱俄文《國際歌》《紅軍歌》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等口號。到達羅漢嶺,選一草坡坐下,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說:“此地甚好!”飲彈灑血,從容就義。年僅三十六歲。
瞿秋白紀念館
劉海粟作品
作者:彭宇好
歷史人物歷史人物字實用篇四
一夢溯千載,我多想回到盛唐,展望玄宗風采;我多想回到南宋,盡觀沙場點兵的氣勢;我多想回到近代,感受仁人志士的強國夢。在這歷史長河中,認識歷史人物,太棒了!
回到玄宗年代,與李白為朋,感受青蓮居士的豪邁情懷,體會他“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放,“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的氣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雅興。與杜甫為友,吟誦他詩史般的詩歌,體會他“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憂國憂民之情。與他們相識,太棒了!
回到南宋年間,與辛棄疾、文天祥為伴,感受他們同國家生死與共亡的節操,體會他們那“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報國之志、愛國之情。與他們相識,太棒了!
回到近代風云激蕩的歲月里,與“戊戌六君子”為伴,感受他們改革的決心,強國的愿望,體會譚嗣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正氣。與他們相識,太棒了!
悠悠千載,與歷史人物相識太棒了!在與他們相識、交往中獲得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啟迪,太棒了!與他們認識,我定能乘風破浪,直掛云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歷史人物歷史人物字實用篇五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他和父親在趙國做人質時飽經風霜,歷經磨難。“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在趙國所受到的屈辱促使他奮發,回到秦國即位后,設計殺嫪毐,放逐呂不韋,勵精圖治,十年滅六國,最終成為一代帝王。
“百代實行奉政治。”秦始皇是中國2000余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車同軌,度同制,書同文,行同倫。”秦始皇統一中國混亂的文字、貨幣、度量衡及交通體制,建立起統一的倫理道德和行為規范,為中國經濟、文化、交通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實現了國家管理的全面統一。
建鄭國渠,修萬里長城,見證了秦始皇在建筑史上的輝煌成績。北伐匈奴,南撫百越,秦始皇鞏固了中國的邊疆,初步劃定中國的疆域。“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秦始皇創下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秦始皇抱負遠大、意志堅強。他在當人質時就考慮國事,剛即位時就考慮統一大業,三次遇刺仍無法阻擋他掃滅六國,造福人民的步伐。他博學多識,識才愛才,李斯原是楚國一個布衣,被拜為客卿;他發現尉繚的軍事才能后,竟放下國王架子,“衣服食飲與繚同”,任命尉繚統管全國軍事;他因未采納王翦的意見,用人失當,伐楚失敗,竟然親自趕到王翦家,當面檢討,請求他率兵伐楚。
秦始皇的偉大歷史功績是炎黃子孫的驕傲,他優秀的個人品質、博學多識和出色的領導才能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遇到困難時堅定不移,百折不撓;受到別人指責時認真對待;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他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傳頌。
歷史人物歷史人物字實用篇六
歷史本身是由一個個小故事組合起來的,在歷史的長河中存在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歷史故事,那么有關宋朝歷史人物有哪些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宋朝歷史人物,希望能夠幫到你!
朝代的更迭,皇帝的變換,不一定非要點燃烽火,刀光劍影,打打殺殺,血流成河。有時候,一個計謀,甚至一個謊言,就能成就大事。北宋的建立,靠的就一個彌天大謊,而撒謊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原為后周將領,歷郭威、柴榮、柴宗訓三朝。趙匡胤的發跡,始于戰功,也始于柴榮,沒有流血的英勇事跡,沒有柴榮的大力提攜,趙匡胤不會嶄露頭角。從殿前都虞候到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點檢;從嚴州刺史到定國軍、義成軍、忠武軍、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短短幾年便成為后周舉足輕重的人物。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柴榮病死,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柴榮的繼室、柴宗訓的小姨符皇后為皇太后。一對孤兒寡母,哪里懂什么政治?十一月,柴榮下葬,其余威不存,趙匡胤的時代到來。如何把小皇帝趕下臺,趙匡胤想了很長時間,畢竟他是柴榮一手提拔起來的,也是柴榮生前信得過的兄弟。若動粗,一則念及柴榮不忍下手,二則朝中還有不少異己勢力,怎么辦?有了。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正當后周君臣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時,一道急奏突然傳到了朝廷,奏報說北方的契丹要聯合北漢入侵后周。對此,《宋史》載,“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續資治通鑒》載,“辛丑朔,周群臣方賀正旦,鎮、定二州馳奏,遼師南下,與北漢合兵”;《續資治通鑒長編》載,“正月辛丑朔,鎮、定二州言契丹入侵,北漢兵自土門東下,與契丹合”。
契丹,此時的皇帝為耶律璟,也就是那位“荒耽于酒,畋獵無厭……賞罰無章,朝政不視”的“睡王”,此人“專事宴游,無遠志”,整日醉生夢死,沒有入主中原的雄心;顯德二年(955年),契丹遭后周重創,“自是契丹不敢涉胡盧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顯德六年(959年)四月以來,契丹寧州、益津關、瓦橋關、莫州、瀛州的刺史、守將紛紛舉城投降后周;耶律璟在位期間,反叛不斷,上年(959年)十一月剛發生了親弟弟耶律敵烈的反叛,契丹局勢不穩。在這種形勢下,契丹不可能入侵。
至于北漢,當時的情況更加不妙。作為契丹的臣國,北漢“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繁役重,民不聊生,逃入周境者甚眾”,自廣順元年(951年)“北漢主始息意于進取”,后來的幾個皇帝更是軟弱;顯德元年(954年),高平之戰,后周重創北漢,北漢從此元氣大傷,同樣也無力配合契丹攻打后周。
綜合契丹和北漢的實情,契丹聯合北漢入侵,其實是個彌天大謊。而且,這個謊言傳來的時機不前不后,恰好在正月初一,這顯然是趙匡胤事先編織的,而且是謀劃已久的,目的就是要在國內制造極度恐慌。面對這個如同晴天霹靂的謊言,小皇帝嚇得要命,頓時慌了手腳,趙匡胤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作為殿前都檢點、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趙匡胤“掌軍政六年,得士卒心,數從世宗征伐,屢著功績,為人望所歸”,是最佳出征人選,于是“周帝命匡胤率宿衛諸將御之”,一如趙匡胤所謀。
正月初二(壬寅),殿前副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先行出發,正月初三(癸卯),趙匡胤率領大軍出征,當晚到達陳橋驛。在趙光義、趙普等人的策劃下,正月初四(甲辰)早晨,趙匡胤“黃袍加身”。消息傳到京師,百官無措,只有韓通反抗,結果被殺。正月初五(乙巳),小皇帝柴宗訓退位,“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稱帝”,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一個驚天謊言,讓趙匡胤掌握軍權,四天后幾乎兵不血刃地當上了皇帝,史稱宋太祖。
宋太宗好讀書,“開卷有益”典故即來自他。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
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
后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會有益處。常用于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
歷史人物歷史人物字實用篇七
有人說,孔明算得上是英雄,他足智多謀,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遇的人才。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了這一點。然而,他最后不也是活活累死了嗎?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蜀國就這樣被他拱手相讓;孫權則不過繼承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被孔明給氣死了;呂布,乃是見利忘義之徒也……我認為,三國里面,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盡管書中說他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曹操卻建了一個三國中最大的國家——魏國,正如魯迅所說的他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他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除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之后,曹操繳獲了袁紹大量的圖書,資料,文件,書信,就發現其中有自己的人寫給袁紹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應,這是通敵的證據,這是背叛的證據,應該把它拿出來,一個一個按圖索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二心的,把那些動搖份子都給我揪出來,而曹操沒有。曹操發現這些一堆書信,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燒毀,曹操做得很漂亮,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就問曹操,為什么把這么重要的證據都毀掉了,因為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勝強,老實說,自己心里都沒底,何況大家呢,這勾結袁紹又不是一個二個,三個五個,可能是幾十個,上百個,這都清算不過來,何必要清算呢,這個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當著全部人的面把這些證明全部燒毀,讓大家放心,跟著曹某,只要衷誠,以前的事我不知道。可見他的政治才能甚高。曹操很會裝糊涂,裝糊涂才能寬容人,寬容人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的'天下。
他還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火燒赤壁使他元氣大傷,但他毫不氣餒,真乃帝王之大氣也!然而,敗仗并不能掩蓋他的計謀。也有書說道,空城計乃曹操所設,當時,一個叫郭沖的人十分崇拜諸葛亮,才編是諸葛亮出的空城計。
他又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這樣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句。
當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曹操也有自己的缺點。他太多疑,誤殺呂伯奢,成為后人反感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有一點自私。他夢中殺人之事,也足夠兇狠。因不信任華佗,將他殺害,自己也因病去世。可是功大于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總之,我認為,三國英雄,非曹操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