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年味高中字篇一
年末是一年的結束,也就是新一年的開始。春節最初大全家團聚的習俗也漸漸淡化了。有如此便捷的網絡,我們也可以隨時聯系上遠處的朋友與親人,團聚也并不像是以往那么困難。
我想,這大概就是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吧!
這十幾個我經歷的春節似乎都大同小異,我早已忘記自己親手接到第一份紅包的喜悅,也已經不記得感受到的第一份年味。
萎了記住,留下這些珍貴的瞬間,他們選擇了拍照。大家坐在一起,卻只顧著用手機不停地拍,反而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等著最終的年夜飯。吃的也都是家的味道。
與其說是過節,倒不如說是一個家庭聚會。除了紅包以外,好想再也沒有其他的年味了。
但,我發現我好像是忽略了什么。
到了年夜飯,一家人,不論多忙,都圍在桌子的周圍。大家有說有笑,或調侃,或感慨,回顧著逝去的一年,展望著新的一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著幸福與喜悅。
這就是過年。
在我看來,過年,因人而異,并不在于延續了多少傳統,關鍵就是團圓的喜悅與真誠。因為有對家的思念與牽掛,不論多忙,大家都會聚在一起。也許傳統已被大多數人淡忘,但這份情卻一直傳遞了下來,感染者每一個人。
這就是年味。
過年時,往日繁華的街上已經沒有幾個人。大街上的景象遠不如圣誕節之類的其他節日熱鬧,但,大家都已回到各自家中,體會著家的溫暖,享受這屬于自己的獨特年味。
貼服字,寫春聯,送紅包,團聚……這樣的傳統習俗往往生活中還是十分值得人們珍惜的。雖然在時間的推移之下,人們逐漸忘記了那一份最初的傳統習俗,但這些傳統仍然值得我們的傳承。
若干年后的春節,不知道還會不會見到門口大大的福字,不知道還會不會聽見清脆的爆竹聲。
但,團團圓圓的喜悅一定會一直傳承下去。
年味高中字篇二
是睡覺,真有點兒害怕過年了。我一直認為現在只是時間上的過年,真正的過年是在童年的時光里。
在兒時的老家,一到臘月,對村里人來說就是放了長假,地里、湖里(就是老家的莊稼地)都空了,只有小麥苗,其他的都歸倉了,偶爾有未成年的驢兒、牛兒、狗兒在湖里和孩子們玩耍,大人們就開始打掃院子,碼好柴禾,窖好山芋,盤算著今年的年怎么個過法。
那時,對我來說,等待過年的日子是難熬的。從天已變冷開始,就算著放寒假的日子,算著離過年的天數。那時,我最期盼的就是我小舅過年回老家,因為我和姥姥住在一起,他回去就是到我們家。他來了除了帶我玩之外,還會從他大大的皮包里掏出一份城里帶來的禮物,在那時,一份從城里帶回的禮物會讓我的心里漫溢著驚喜。只在過年,生活的日歷上才會出現這一抹亮色,只在過年,我的童年才能開啟這份驚喜。
終于到了期盼的過年,在兒時老家的過年是從臘月底開始的。
年前的幾天,是家里比較忙的。父親是名教師,天一冷,學校就給孩子們放假了,父親安排好學校的事情,就會順便帶些年貨回家,父親購置的多是豬肉和家里沒有的蔬菜,豬肉帶回家后,父親會用繩子掛在屋里的梁上,主要是防止老鼠和貓給先吃了,因為這塊肉要用來過年招待客人,但是有時也防不勝防。一回到家,父親就會張羅給村里的人寫春聯,老家叫寫對了,因為父親是村里的文化人,寫得一手好字。父親在案上寫,我也在旁邊幫忙裁紙、牽紙,到了上三、四年級了,一些門邊、門楣上字我也給寫幾個呢。這一寫就是三五天,全免費的,父親到去世前幾十年一直堅持這件事,而且樂此不彼。
吃懶做,妻子為了教育丈夫改邪歸正,想一計策,假裝生病迫使其丈夫為她搟面葉。從此以后兩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大路上來了我陳士鐸,一去趕會三天多”,這個出名的唱段村里的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
年,就這樣年復一年地過著,我們在企盼中由小孩子長成了大人,年的味道也在年輪中,不知不覺地漸漸淡了。也許是人們現在的日子過好了的緣故吧,對年的那種祈盼、期待、欣喜都被眼下富足安康的生活情趣湮沒了。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每每想起兒時在鄉下過年的生活就感到分外的甜蜜、親切和彌足珍貴。
年味高中字篇三
書上說,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定在農歷正月初一。
從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準備年節東西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記得我小時候,最盼望的節日就是除夕了。早上很早起來就要和爸爸忙活著貼對聯,其實也不能說那時是和爸爸幫忙,也幫不上什么忙,因為畢竟還是小孩子嘛。現在長大了,除夕那天早晨是真正幫忙了,貼春聯時,會經常發現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春聯。
在除夕下午那頓飯上,十一年來家人真正團圓的一頓飯,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兄弟姐妹們,非常熱鬧。吃完這頓飯,還要去放一掛鞭炮,這也是一種習俗吧。
除夕夜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守歲。其實在我小時候,每年都是不到晚上十點就已經睡著了,看著春晚看著看著就睡著了。睡覺前,我總是給我爸爸說讓他到了零點喊我,可是每次都喊不起來,我都是說太困了,然后就又睡著了。不過漸漸長大的我,學會了“熬夜”,每次除夕夜都不會提早睡。說道學會了“熬夜”,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初二那年我學會了看球,那個夏天,正值20xx巴西世界杯舉辦的時間,剛開始幾天我都是只看看熱鬧,后來竟然迷上了,此后每次有阿根廷的比賽都會熬夜看,有時是在凌晨,那我就定上鬧鈴,到那時候再起來看,就這樣,我逐漸學會了“夜貓子”的“技能”。今年的除夕夜,我又看聯賽又看春晚,還在手機上搶騰訊發的紅包,一晚上都沒有嫌著,一直到了凌晨2點才睡。
今年的春晚,讓我感覺無比乏味,吐槽也更是少不了,說真的我個人感覺還不如遼寧春晚辦的好。
別人都說,年味越來越淡了。
是的,的確是這樣。我們小時候,除夕夜和村里的小伙伴們一起在外面放鞭炮,有時還去別人家打牌玩,再看看現在,我們身邊這些人幾乎全都是手不能離開手機、坐著不能離開電腦,孩子們也只知道要搶紅包,年味真的淡了。
今年過春節,我真是沒有碰鞭炮,更沒有去玩,自己感覺非常沒意思,也不想出去玩,跟小時候真的是不一樣了。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嘗著美味佳肴,談著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然后就歡天喜地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著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煙火,盡情地玩個痛快!
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春節、應該有的年味。
年味高中字篇四
又是一年除夕將至,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
剛到老家,祖父忙起來了。他帶我去商店買了"福"字。經過祖父一番叮囑,我們開始認真貼"福"。祖父說"福"字是帶來吉祥幸福的,能祈禱在新一年過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貼,我們一聽,干得不亦樂乎。我拿來一張金"福"字,往上貼時,祖父說該把"福"字倒著貼,才能"福到"。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貼"福"字也講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門上倒著貼"福"!
除夕這天,祖母忙了起來。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紅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祖父早已在灶前把火燒得旺旺的,祖母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會功夫,熱氣騰騰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鍋了。我看得眼花,來不及歡呼,祖母又嫻熟地撒上芝麻﹑紅棗。在一旁的我早已饞了,趕緊切下一塊嘗了嘗,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軟,好地道的家鄉民間口味!
每逢過年,我們家都會收到壽桃,這是50﹑60﹑70﹑80﹑90甚至100歲老人的子女把壽桃送遍整個村子,他們送來時臉上洋溢著笑容,能讓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壽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長壽"。今年是祖母70大壽,爸爸和祖父挨家挨戶地送壽桃,增進了鄰里之間的親情友情。家鄉過年的味兒就是也不一樣越!
初九,我們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鄉熱鬧的情景像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濃!
年味高中字篇五
離春節就剩幾個小時了,我來說說這幾天身邊的濃濃年味兒。
最能體現出那濃濃年味兒的還是超市。
無論天氣如何,但超市依然人山人海,來往的人絡繹不絕,大人們提著購物籃在精心挑選著年貨,還有忙著收貨的服務員也是大汗淋漓,收銀臺排起了一條“長龍”,而那收銀員忙的也是不亦樂乎,還有那趴在柜臺上祈求媽媽給自己買新玩具的孩子們,超市里滿滿的全都是人,“嘿!你小心點,我這里面是碗!”“哎呀好擠啊!”“媽媽,他踩到我的腳了!”超市里這番熱鬧景象,你一定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煥然一新的大街小巷也是個好地方。大街上路燈與路燈中間掛起了一個又一個紅彤彤的燈籠,公園旁也都豎起了橫幅,還有各種商店門前,各種裝飾,招牌上貼上“福”字,或在門前種上幾株寓意著平安的花束。
除夕那天的上午,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我們家常年都是胡同,大家一起貼春聯的時候可真是感覺到了年味兒,這家人手忙腳亂的,膠布也不知道放在了哪兒,一家人來貼春聯,卻只有一個人行動著,其他人好像全都在看熱鬧。而挨在他們家旁邊的,只有三個人來貼春聯,一個管貼,一個管遞膠布,還有一個指揮。總之,一條胡同都換上了新的春聯,家家戶戶都在通過貼春聯來秀自己家的幸福,真是其樂融融。
夜幕降臨之時,超市附近仍是一副人聲鼎沸的樣子,大家都趁著吃過晚飯的時候出來散散步,買買東西,總之,大街上的人都不一樣,有的拎著購買的大包小包往家走,有的商戶還在期待著能多有幾分生意,還有的人“橫遭堵車”,在大街上抱怨著,這要是在以前,這個點兒整個縣城都會陷入一片黑暗。
除夕夜,大人吃著年夜飯,香噴噴的,美滋滋的,任何山珍海味怎能比得上家的味道呢?小孩兒正在央求著大人們放煙花,結束了年夜飯,大人們提議開始打撲克,“哈哈!我贏了!”“哎呀!這爛牌!”這時候的大人們沒空理小孩,小孩們就開始在家門前放各種鞭炮。
春節,滿載著年味兒,滿載著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