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植樹節勞動心得體會字植樹節勞動心得體會字篇一
都說綠色是代表生命的顏色,看見綠色會讓我們的心情非常的愉快。因此,我們有了植樹節。在這一天里,世界各地,不同時間,不同人物,不同原因,但我們干著同一件事情――為世界增加綠色!
萬幸,經過一個多月的梅雨季后,植樹節這一天,天空難得的放晴了!當陽光驅逐空氣中的濕氣,心情變得格外的好。我們帶上了種子,搭乘公交車來到了紅豐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年邁的爺爺奶奶們也許比我們更需要綠色帶來的生機蓬勃。
許是久未見太陽的緣故,爺爺奶奶們都搬了藤椅,帶上拐杖,安詳地坐在陽光下。明媚的光芒里,神情溫和而酣暢!在這個和諧的畫面里,你仿佛可以感受年華積淀的醇香!
我們鎖定了一位奶奶,她總在撥弄那些花花草草,矯健的背影很容易吸引我們的視線。我們猜想,這位奶奶也是一給喜愛綠色的人。跟奶奶交流了幾分鐘后,弄明了我們來意的奶奶爽快地答應了幫助我們播種!
我在一旁攝影,看著同學們跟奶奶時不時地交流著,覺得畫面分外融洽。奶奶嫻熟地撥弄著泥土,再撒下種子,協調的動作證明我們的猜測沒有錯誤!當最后一粒種子掩入泥土,再澆上幾滴水,我們個個都輕輕呼了口氣。像是剛剛進行完一場神圣地儀式。氣氛莊重而肅穆,因為我們都明白,種下的不僅僅是種子,還是我們的一份期待,一份對未來的憧憬!我們都明白。
這就是我上大學后的第一個植樹節。
簡單,卻意味深長!
植樹節勞動心得體會字植樹節勞動心得體會字篇二
3.12植樹節,周末認領了一棵小樹苗,體驗了一把植樹的樂趣,當然植樹節真正的意義還是應該才保護樹木保護環境的點滴做起。希望通過這種教育的活動讓孩子學習如何保護環境。
在植樹節來臨之際,參與植樹活動,號召孩子們“廣植綠色樹木,共建綠色白馬”。現場的同學們互相幫助,揮鍬鏟土、扶苗、培土、踩實,干勁十足,一派火熱的勞動景象。
中國植樹節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在該日,全國各地政府、機關、學校、公司會響應造林的號召,集中舉行植樹節儀式,從事植樹活動。中國曾于1915年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最初由林學家凌道揚等創議設立,而后在1928年將植樹節改為孫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紀念革命先驅的植樹造林愿望。
隨著社會的發展,保護環境已成為全人類日益關注的問題。而對幼兒進行環境啟蒙教育,使幼兒知道環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簡單的環保知識并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為他們長大以后成為具有牢固的環保觀念的人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是很有必要的。
隨著幼兒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們進一步結合勞動教育,組織幼兒自己動手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他們把初步的環保意識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并在活動中鞏固這種意識。
于是我們在植樹節這天,為美化、凈化環境,組織幼兒給樹木澆水,宣傳綠色植物的好處,教育小朋友要愛護樹木。
植樹節勞動心得體會字植樹節勞動心得體會字篇三
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老師說:“植樹造林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用品。植樹造林不但提供氧氣,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且植樹造林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聽老師這么一說,我們都想有機會自己去栽樹。
老師說:“那我們明天就去植樹,為‘植樹造林’添一份力。”
為了明天的植樹活動,我特地和媽媽去超市買了小鏟子,可就是找不到合適的水桶。回家后,我跟爸爸一說,爸爸立即幫我找到了一只多日不用的水桶,不過就是太臟了,爸爸為了讓我早點寫完作業睡覺,說幫我洗。不到十分鐘,一只光潔如新的水桶就出現了。
第二天,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我拎著干凈的水桶,帶著嶄新的小鏟子,開開心心地上路了。
同學們會合后,就向種植區走去。我和xx被分到了一組,老師給我們發了一棵小樹苗。我小心翼翼的護著樹苗,xx則提著桶拿著小鏟子。我們選了一塊空地,挖起坑來。不一會兒,我就汗流浹背了,xx讓我休息一下,我感謝地搖搖頭,擦了擦額頭的汗,繼續挖土,我還將挖出的土盡量搗碎。終于挖好了,我輕輕地將小樹苗的根栽到坑里,扶著樹苗,xx迅速蓋上泥土。
我們又按照老師的要求給樹苗澆上水。隨后我給小樹苗掛上了我精心制作的“身份證”,我們相約明年的這天還來看望我們親手栽植的樹苗,我們祝愿小樹苗跟我們一起快快長大,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