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理解關鍵字詞。
2.熟讀成誦。
3.理解文中流露出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教學重點:
1.通過文章理解,體會文中流露出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豪情逸興。
2.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賞析文句。
2.歸納概括宴會之樂。
教學過程:
環節一《一分鐘的生命》
導入課文
師:假如人生只有一分鐘,我們又將如何度過自己的生命?
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師:今天,我們將通過一次宴飲來探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板書課題)
環節二初讀感悟,檢查預習
師:在學習課文之前,請同學們先把這篇序文集體朗讀一遍,然后再來檢查大家的預習情況。(生讀課文)
生:以散句為主,但是散中有整,音韻和諧,韻律優美。
師:回答得非常好。現在我們來繼續誦讀,前四排讀第一句,后四排讀第二句。讀完之后再調過來,后四排讀第一句,前四排讀第二句,然后這樣試著自己背誦一下。(學生讀完)
師:在同學們初讀課文、感悟文章之后,我們就用幻燈片檢查大家的預習工作完成得怎樣。哪位同學先來說一下實詞的翻譯。(幻燈片)
生:假(提供)飛(使……飛動)序(通假字,通“敘”)
師:回答得很正確,現在請一位同學來解釋虛詞。(幻燈片)
生:良有以也(名詞,原因)陽春召我以煙景(介詞,用)開瓊筵以坐花(連詞,而)
師:這位同學解釋得很準確,預習的時候很細心。很好,請坐下。接下來再請同學們翻譯兩個句子。
1.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2.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生:第一句的意思是春天用艷麗的景色召喚我,大自然把炫麗的景色賜予我。
師:很好,“大塊”在這里的意思是大自然,“文章”在這里是古今異義詞,翻譯為“色彩絢麗的景色”,請同學們把這兩個地方打上著重符號。
師:第二句,哪位同學來翻譯一下?
生:“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的意思是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行酒如飛醉于月下。
師:很好,你把這句話的意境翻譯得很美。請同學們看幻燈片上的參考翻譯。
環節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師:請大家放聲速讀課文,然后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生:本文的主要內容就是文章的標題《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師:標題告訴了我們哪些內容?
生:時間是春夜,地點是桃花園,事件是宴請,人物是李白和他的堂弟們。
環節四復讀課文,把握本文感情基調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文之后,說出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生:我讀出的是一種美好的感覺,應該說是“歡樂”的感情基調吧。
師:同學們有沒有其它看法?沒有學生回答。(板書“歡樂”)如果沒有,那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來討論下面這個問題。
環節五問題探討
探討一: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歡樂的,那么作者在文中到底寫了哪些樂事?(請用“……之樂”的格式來概括)(幻燈片)
師:老師可以先做一個示范。由“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這兩句可以歸納概括出“共敘天倫之樂”。李白和他的堂弟們相會于桃李芬芳的花園,敘談兄弟間的天倫之樂,與前面的為歡幾何的“歡”相照應。這種歡不是別的,正是天倫之樂的歡。接下來請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然后暢所欲言。(小組討論)
生:由“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概括出“群季俊秀之樂”。“群季俊秀,皆為惠連”,說的是眾兄弟人才薈萃,都是謝惠連一樣的人物。在古代,伯仲叔季作為兄弟間的排行,因此以季指代弟,謝惠連是南朝著明山水詩人謝靈運的族弟,十歲能作文,深得謝靈運的賞識。作者以謝惠連比他的兄弟,同時以謝靈運來比自己。(掌聲)
師:剛才這個小組的同學發言相當精彩,“吾人詠歌,獨慚康樂”這一句自然是作者的自謙之辭。其實李白是很自信和自負的,他曾在給大臣韓朝宗的自薦信中說自己有“倚馬可待”之才,說自己三十歲就詩文有成。由此可見,他自視甚高。請大家繼續探討發言。
生:“幽賞未已,高談轉清”,李白和他的從弟們賞的是“陽春煙景”,談的是天倫樂事,所以我們小組概括為“高談幽賞之樂”。
師:你的心思很細膩。在這里,美景烘托樂事,幽賞助長高談,從而把歡樂的激情推向了高潮。(學生舉手更積極)
生:我們小組由“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總結出了“坐花醉月之樂”。這兩句集中寫春夜在桃花園歡宴的高潮場面,“月”是春夜之月,花是桃李之花,兄弟相會,花葉交輝,幽賞高談,其樂無窮。擺開盛宴,坐在花間,舉杯如飛,醉于月下,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掌聲)
師:這位同學的語言組織得相當精彩,希望大家再接再厲!“羽觴”又稱“爵”,是酒器的名稱。在古代,“爵”與“雀”相通,酒器的形狀活像一只飛雀,有頭、有尾、有羽翼。李白從“羽”字著想,生動地用了一個“飛”字,就把眾人頻頻舉杯痛飲狂歡的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生:由“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總結出“賦詩罰酒之樂”。“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寫的是李白和他的從弟們狂歡痛飲,但是光痛飲還不夠,還要寫詩作賦來宣泄自己歡樂的情感,表達自己高雅的情懷。
上一頁
12
下一頁余下全文共2頁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我們總結一下,作者在文中寫到了共敘天倫之樂、群季俊秀之樂、高談幽賞之樂、坐花醉月之樂、賦詩罰酒之樂。
探討二:文章極力敘述夜宴之樂事,但文中還出現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樣的說法,這種說法與夜宴之樂事矛盾嗎?(小組討論)
生:不矛盾。
師:為什么?請你分析一下。
生:因為李白所說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并不是體現思想的消極頹廢,而是認為人生短暫,自己應該珍惜時間及時為歡,所以與夜宴之事不矛盾。
師:剛才你說人生短暫,在文中能否找到依據?
生:“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師:“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逆旅”是什么意思?
生:旅社。
生:時間。
師:天地呢?
生:空間。
生:廣大。
師:那么光陰是百代的匆匆過客,寫出了時間什么特點?
生:短暫。
生:襯托。
生:為歡幾何?
生: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師:“浮生若夢”,這個喻體選得好嗎?
生:好。
師:夢有什么特點?
生:虛幻的、朦朧的、短暫的。
師:注意,李白用的是“浮生”,憑大家的藝術直覺,你覺得“浮生”好還是“人生”好?
生:“浮生”好。
師:為什么?“人生”為什么不好?
生:太直白,沒有韻味。
師:大家的語感很好。“人生”太直白,太普通,而“浮生”有什么感覺?
生:漂浮感。
師:還有一種形象感。人生好像浮在水上的東西一樣,漂浮不定,這樣寫有一個好處,可以把人生的悲涼感寫出來,表達效果要比“人生”好。李白在長安的時候,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豪情壯志,但在政治上多次碰壁,因此這句話有一種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迷惘感、漂泊感。正因為人生短暫、虛幻莫測,所以作者提出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時光,用文章的話叫及時為歡,就像古人秉燭夜游一樣,“秉燭”其實就是搶占時間,“夜游”就是拓展空間,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沒有超越這一點。所以夜宴和“浮生若夢”并不矛盾。
師:除此以外,作者夜宴從弟還有沒有其他理由?
生:沒有。
師:大家看,這句話下面用了一個什么連詞?
生:況。
師:什么意思?
生:何況。
師:表達什么關系?
生:遞進。
師:大家來讀一下這句。(生讀“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師:這兩句寫得好嗎?
生:我覺得寫得很好。因為這兩句在形式上很對稱,使用的字,又非常有意境,情緒就被表達出來了。(掌聲)
生:煙柳美景。
師:“煙”給你什么感覺?
生:朦朧、飄緲。
生:煙花、煙光、煙云、煙霧、煙波浩渺。
生:因為有霧氣。
師:這里寫的是什么季節?
生:陽春。
師:如果我們把這句改為“春天召我以煙景”好不好?
生:不好。
師:為什么不好?陽春就更好嗎?
生:陽春體現出它是早上的春天,早上的春天是煙霧彌漫的,能制造一種朦朧的感覺。
師:她講得對嗎?
生:對。(掌聲)
師:“陽”給你什么感覺?
生:很溫暖,有陽光。
生:擬人。
師:這樣就把春天寫得很有感情。我有一個翻譯,你們看怎樣?溫暖的春天用朦朧夢幻的美景來勾引“我”。(生大笑)
師:這個翻譯好嗎?
生:不好。
師:為什么不好,“召”和“勾”有什么不同?
生:“召”字有親切感。
師:你給我做一個“召”的動作。這個動作是“勾”。“召”體現了陽春端莊、美麗、大氣,“勾”則是一種輕佻。李白創造了“陽春煙景”,后來這個詞千古流傳。
生:因為李白是一個樂觀豁達、熱愛生活的人,他身上洋溢著濃郁的盛唐浪漫主義氣息。(掌聲)
環節六拓展升華
師:大多數時候,生命或多或少都會給我們暗黑的底子,有的人偏要把它涂成明亮的色彩,有的人,卻在黑暗中沉淪下去。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人的本質在于詩意地生活”,李白飲酒為歡并非用來麻痹自己,而是用來抒發情懷,謳歌生命,追求人生的詩意。作為后人的我們,面對浩瀚的宇宙和易逝的光陰,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那么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增加生命的寬度,學會在流逝的時光中充實地行走。于是乎,滔滔歷史長河:屈原上下求索,曹操積極建功,陶淵明歸隱田園,李白及時為歡……從本質上講,都是充實生命的一種方式。最后,讓我們帶著李白給予的啟示,用勤奮抓住稍縱即逝的時間,用彩筆繪出人生美麗的畫卷,用行動去踐行詩意的人生!
環節七作業
環節八教學反思
李白這篇美文意境崇高、格調明朗。誦讀全文,不但不會滋生“浮生若夢”的消極情緒,反而能夠激發起我們熱愛自然、熱愛人生的情懷。在李白之前,同類作品也大都是低沉傷感的,同樣寫夜宴,李白這篇文章卻擺脫了“既喜而復悲”的陳套,別開生面,的確稱得上是“錦心繡口之文”。在教學的時候,重在培養學生語感,誦讀體會文章的感情,著重分析文章詞句,突出高考詩歌鑒賞煉字題型這個考點,拓展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熱愛閱讀古典詩歌的興趣。
(張黎四川省宜賓市一中644000)
惜緣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課堂實錄(人教版高二選修)]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反思篇二
一、嘆人生苦短中警醒。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作者認為,天地是萬物暫時寄身的旅舍,光陰是制造歷史的來去匆匆的過客。世間的萬物不會永遠存在,光陰總在快速地流逝。人活在世上就像夢幻一樣漂浮無定,總共能得到多少歡樂呢?人生短暫,世事如夢,當及時行樂,方不枉此生。
二、賞自然美景中陶醉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一句乃萬口傳誦的名句。著一“況”字承上啟下,是說不僅時光的易逝、人生的短暫促使他要夜晚來宴集,況且還有春天的美景在召喚他,大自然提供的繁復、斑斕的形態和色彩在吸引他。這不僅是對桃花園美景的陶醉,更是一種對生命情懷的體驗和感動,也是對生命的禮贊。
三、敘天倫樂事中放懷會桃李之芳園”,不是為了餞別,而是為了“序天倫之樂事”。這是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全文的核心,正是要寫盡開頭“為歡幾何”中的“歡”。詩人與從弟們分別很久了,難得享天倫之樂,而今相聚于流芳溢彩的桃園之中,陽春既召我以煙景,大塊又假我以文章,此時此地,“序天倫之樂事”,真是人間幸事。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反思篇三
此序約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陸。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作者以詩筆行文,洋溢著詩情畫意。雖然是文,卻和李白的詩一樣飄逸俊爽。這篇小品,景、情、思融和成一種美麗的意境。作品洋溢著蓬勃旺盛的春的氣息,光明洞徹,爽朗不盡,將生活升華到詩的高度。
在桃李芬芳的季節,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煙的園中,映現在詩人眼中的是無限的陽春風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麗的文章。眾人談笑風生,擺酒設宴,四處春花飄香,清風輕輕拂來,席間各賦新詩,作不出詩來的要罰酒三斗,一時間笑聲盈盈,確是人生一大樂事。
敘了他和堂弟們相聚桃園飲酒賦詩的情景,實際上是抒情散文,字數少篇幅短,但抒發了他清新瀟灑的風格。李白擅長以駢句筑文,本文也不例外。他用流暢自然的筆觸,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李白的這篇序言記。他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相似的豪邁之處,更能表現出李白特有的那種高傲蔑俗、放蕩不羈的性格。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反思篇四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原文: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譯文: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著火炬游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錦繡風光。
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教學反思篇五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桃花一作: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