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穿衣安全教案反思篇一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當得到別人的肯定時,做事更自信!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小學生呢?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很重要的,它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中的評價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回答的實際情景進行評價,如:你的回答很精彩!聽了你的想法我覺得你將來會大有作為!我非常欣賞你的看法!你的看法很獨特!長期以來,我真的覺得學生們在交流看法是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大膽,表達越來越流暢,這樣及時激勵性的評價,評價的方式多樣,才會讓學生更自信。
教師適時改變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德育像春雨般進入孩子們的心田。基礎課程改革以來,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體現了課堂的民主和平等。在課堂教學中要研究兩對關系:學與教、師與生。我認為學與教強調后面隱藏的是師與生的關系,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要用教師的“愛“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要用教師的“情”激發(fā)學生的“情”;要用教師的“會”來發(fā)展學生的“會”;要用教師的“活”來引導學生的“活”。
由此,在我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習變成一個“共同體”,把教室變成一個“學習場”,把課堂變成一個“情感園”,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才有可能有態(tài)度的形成,有情感的交流,有習慣的養(yǎng)成,有道德的浸潤。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是我們要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事物就必須親身參與嘗試、體驗、親自去做。因此,我在《生命安全》課中經常結合學習內容,盡可能地提供給學生親自參與的機會,開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幫助兒童獲取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和經驗、知識。進行“我當小交警”的角色扮演,讓學生用手勢指揮交通,并向大家介紹交通知識。在這一課中,由于我們的孩子在農村,不能看到交警指揮交通的場面,所以我就先演示車輛停止、車輛通行、左轉彎的指揮動作,讓每名學生學習指揮動作,人人爭做“文明小交警”。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借此,我發(fā)問:“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學生回答:“要右側通行。”“那么如果在市里看見紅綠燈的十字路口,又該注意些什么呢?”學生說:“走人行橫道。”我又做了補充,揭示一個小常識: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可以通行但請注意安全。然后再請學生說一說在今后上學的路上,大家應該怎么做?學生各抒已見:遵守交通規(guī)則、右側通行、不并排走、在路上不打鬧,等等。最后布置了課后延伸,以小組為單位互相監(jiān)督,一個月評選出三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小標兵”。這一活動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不僅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及時糾正其他學生的錯誤。我之所以這么安排,就是把書本上的一些抽象的道理和知識變得越來越具體、生動,使學生的道德情感不斷加深。
生命安全課堂是一個繽紛的舞臺,踐行生本是老師不懈的追求,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童年,享受學習,引領兒童健康全面的成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穿衣安全教案反思篇二
安全生活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證,生活中隨時可能發(fā)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加上好動好奇,膽大心粗,不知危險,故此往往沒有意識到身邊危險的存在。只有幫助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使他們懂得自我保護的常識,學會安全自護,才能消除生活中的隱患,讓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本節(jié)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我設計了發(fā)現隱患,學方法保安全、給大家提個醒、動手畫一畫、總結提高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通過交流討論,師生互動,讓學生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認識安全隱患,樹立安全意識。教學形式上,我從學生身邊實際出發(fā),通過圖片聯(lián)系到生活的例子,把學生危險行為的圖片和案例視頻做成多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課堂氣氛熱烈。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良好。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樹立了自我保護的意識,也知道了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但我們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是沒有止境的。必須天天教育,時時滲透,不能松懈。所以我們的安全教育工作任重道遠。
穿衣安全教案反思篇三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我們每天都要吃食物,但我們的食物安全嗎?本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食品安全觀念,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相關的食品安全知識,從而提高安全系數。
通過“品嘗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調查了解食品中的配料”等活動,孩子能進一步加強“均衡膳食”和“安全進食”的意識。本課教學設計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落在“食品安全”意識的滲透和應用上。新聞中,有關瘦肉精、染色饅頭等各類“食品安全”的負面報道頻頻出現,抓住社會時代的背景,將課堂與社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的區(qū)別,知道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各有利弊,并且食用方法不恰當會給我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
自己課上過來感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還不是很自然,需要有意識地設計;另外一個就是自己的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需要注意。
穿衣安全教案反思篇四
寒暑假的時候,孩子們很多都會隨爸爸媽媽走親訪友或者出去游玩,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在乘火車的時候,站臺的工作人員或者爸爸媽媽都會提醒孩子,要站到軌道黃線的外面來等候。為什么要站到黃線外面,很多家長可能都會籠統(tǒng)地告訴孩子是為了安全。那么到底為什么,我們很多大人可能也沒有去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意識,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注意觀察、喜歡提問、樂于探索的科學品質,我設計了《安全黃線的奧秘》這個科學活動。
這次上課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實踐性的知識。我認為《安全黃線的奧秘》貼近幼兒生活,具有探索價值,既是一個科學活動,又對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
在活動設計與目標的達成度方面,活動開始首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拋出問題:我們在等候火車的時候,為什么要站到黃線的外面?接著設計了2個趣味實驗:吹紙和吹氣球。按照幼兒已有的經驗,紙和氣球都應該往兩邊跑。結果通過操作驗證幼兒發(fā)現,紙和氣球不但沒有被吹跑,反而越來越近。在吹紙、吹氣球之后,又設計了向兩個一大一小氣球中間吹氣,接著讓幼兒感受火車跑過來時真的有風,到最后模擬火車過來時真實的場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應該說是做到了層次遞進。
在活動中,我以最大限度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為基本原則,讓幼兒經歷了猜想驗證、操作探究、觀察討論、歸納思考等科學探究過程,使整個活動過程真正成為幼兒發(fā)現和探究的過程。最終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根據本次活動,幼兒通過操作探究能夠感知體驗到“當兩個物體中間有風時,物體向中間跑”但在引導孩子進行知識遷移,讓幼兒進一步知道為什么要站到黃線外面等火車,否則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危險,還有提升的空間。
穿衣安全教案反思篇五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學生的安全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神農架林區(qū)覆蓋著大面積的山林,而時刻與人們生活相伴的火也常給森林和人們帶來危害.所以對學生進行防火知識和安全的教育不容忽視,這也是我們老師的職責.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懂得火災無情,但很多時侯火災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預防的,我們要用自己所學知識有效的保護自己.
穿衣安全教案反思篇六
建設和諧社會和諧學校“安全第一”,這是大家的共識,學校教育把安全放在頭等位置是十分必要的。最近,頒布的《中小學管理規(guī)范》把“安全管理”列為學校基礎管理。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管理”的核心,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是學校安全教育的主要任務。要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抓好班級安全教育。班級安全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循循善誘,潛移默化。
首先,曉之以理,從小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
我們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的學生難教。是的,現在的學生接觸的事物并不比成人少,并容易受到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導致學校教育常常在社會不良氣氛中顯得蒼白無力。如何抵制這些消極影響呢?必須注重從學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潤物細無聲,在小事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
(1)從聽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遵章守紀與安全同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兒,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于發(fā)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如:組織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對學生收集的材料和體會,進行必要的點評,并張貼宣傳,給學生以安全警示教育。如前面鏡頭二的例子,在收集學生的體會后要告訴學生,交通法規(guī)對兒童騎自行車上路行駛有嚴格的規(guī)定,不滿13周歲的兒童是不能騎自行車上路的。十次事故九次違規(guī)違章,遵守交通法規(guī)就是珍愛生命。遵章守紀就能防患于未然。
(2)從看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文明與安全同行。
眼睛是我們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看到的許多小事同樣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隱患不可根除,也時時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鏡頭一、鏡頭三的情況就經常在學校出現,鏡頭三的后果就比較嚴重。利用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鏡頭一,班主任可在班隊活動課上讓學生討論:假如有同學踩著了這位女同學,后果會怎樣?假如那時是全校集會,這位女同學會怎樣?假如你當時就在這位女同學的身邊,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這位女同學,你會怎么辦?假如那位男同學的頭撞到墻角上后果會怎樣?學生在討論中,逐步認識到不文明的活動潛在許多危險,進而提高防范發(fā)生類似安全事故的意識。
組織學生尋找發(fā)生在身邊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邊的安全隱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報張貼于班級或學校的櫥窗里,讓學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我們通過學生身邊的小事喚醒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重視與防范。
其次,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有研究表明,體驗是學生發(fā)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徑。學生安全教育,教師只是一味地反復叮囑或是訓斥,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那么學生是無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從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讓學生體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及自我保護的過程,從而形成技能。
(1)在小事中尋找教育機會去豐富學生的自我保護體驗。
舉例來說,“有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把手指割破,捏著傷口,哭著,跑進老師辦公室請求老師幫助;有同學上體育課,不小心腳上擦破了皮,哭著……”各種各樣的大小問題全部找老師或者找家長,學生沒有自己處理的意識。針對這一點,班級里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倡議大家自己能解決的小傷小問題自己解決,同時通過老師教,學生互幫互學練,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包扎方法。再在班上發(fā)動學生或家長志愿者準備一些傷口消毒藥水及一些包扎傷口用的物品,用來平時讓學生嘗試包扎一些輕微的小傷口。學生在校園里發(fā)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行簡單處理,并在處理時互相幫助、相互協(xié)作,共同體驗自救、互救的過程,感受自救、互救中的情感體驗,既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又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
(2)在小事中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使之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沉著對付突發(fā)事件,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說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通過體驗讓學生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是一種捷徑,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譬如,發(fā)現學生帶了打火機到學校里玩,教師可利用這一次機會創(chuàng)設教室里著火的情境(燒舊報紙,制造濃煙),讓全體學生參加火災逃生演習。演習后要認真進行總結,肯定利用逃生知識逃生的學生,指出演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引發(fā)的后果。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既能體驗火場的緊張場面,又學到了火場逃生方法,同時教育了違反紀律的學生,增強了大家防火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再次,導之以行,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遠離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群,安全隱患難以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重中之重是扎扎實實抓好養(yǎng)成教育,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文明的行為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學校和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認真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以此去占領學生課余時間和空間,使之遠離安全事故。
學校安全無小事。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做有心人,安全教育從點滴小事抓起,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它發(fā)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那時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穿衣安全教案反思篇七
讓學生了解食品衛(wèi)生安全知識,認識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護意識,預防發(fā)生食物中毒。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一、導入
1、有些學生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會有腹瀉、腹痛、嘔吐等現象。
2、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區(qū)分問題食品,預防食品中毒。
二、重點
1、認識食物中毒特征。
胃腸道癥狀:腹瀉、腹痛,有的伴隨嘔吐、發(fā)熱
2、提高自我救護意識出現上述癥狀,應懷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同時報告老師。
3、預防發(fā)生食物中毒
a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潔食物
c不吃變質剩飯菜
d少吃、不吃冷飲,少吃、不吃零食
e不要長期吃辛辣食品
f不要隨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飲料特別是水。
g劇烈運動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無證攤點購買油炸、煙熏食品,盡可能在學校食堂就餐。千萬不要去無照經營攤點飯店購買食品或者就餐。
i不喝生水,建議喝標準的純凈水。從家里所帶腌制品在校不能超過2天j謹慎選購包裝食品,認真查看包裝標識、廠家廠址、電話、生產日期是否標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場準入標志(qs).
“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都要吃食物,但我們的食物安全嗎?這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很多的孩子熱衷于垃圾食品,肯德基、薯片、可樂、口香糖更是孩子們的最愛。這些食品雖美味可口卻含有很多的食品添加劑,長期食用定會危害人體健康。因此,通過本課的學習,旨在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食品安全觀念,增強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識,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相關的食品安全知識,從而提高安全系數,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成長。
穿衣安全教案反思篇八
通過這一課題的學習,學生初步樹立了自護自救的意識,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救護方法,并能夠自覺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樹立了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回家后,學生把自己所穴道的知識講給父母聽,有的學生還在家中有危險的地方貼上一個安全提示標志,提醒家人注意。在與陌生人的交往方面,學生也提高了警惕。原來有些游商在學校門口散發(fā)贈品,有學多學生往往出于好奇而接受;現在許多學生都能夠自覺地避開這些人,還能提醒其他同學注意。
在能力與知識方面,過去,我認為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些簡單的安全生活常識,這一課題的學習似無必要。通過對《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把握,通過對本課題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我認識到這個課題的內容源于學生的生活,通過教學,可以把學生以有的零散而具體的有關安全生活的經驗系統(tǒng)化,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形成初步的安全生活能力,有助于他們的積極的生活、健康的成長。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能力充分地說明,這一課題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絕對不是對生活的簡單重復,而是確立正確生活、安全生活態(tài)度的過程,學生的認識、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穿衣安全教案反思篇九
開學的第二個星期――星期二,略帶疲憊的自己來到幼兒園,現在班里早晨總是還有很多寶寶哭鬧,亦有很多家長擔心,猶豫。
雨岑是班里哭的叫厲害的寶寶,她有點依賴我,且每天都要邊哭邊念,于是班里總有那么一段對話,且沒有停止的傾向。
雨岑:“妹妹就讀一個星期,妹妹要回家,皮球帶了,被頭帶了,衣服帶了,餐巾紙帶了,枕頭妹妹抱啦,陸老師曉得哇?”
我:“恩,曉得啦!”
雨岑:“妹妹讀書不讀里,奶奶來接妹妹,皮球帶了,被頭帶了,衣服帶了,餐巾紙帶了,枕頭妹妹抱啦,陸老師曉得哇?”
我:“恩,曉得啦!”
雨岑:“妹妹讀書不讀里,皮球帶了,……”
今天的雨岑亦是如此,從早晨哭,問到午睡,把她請到小床上后,我陪著她睡覺,可她的問話還在耳邊,總是重復著同一個問題,我的心里突然有一鼓氣,好想沖著她大喊一聲:“你夠了哇,煩死了!”
可到嘴的話又悄悄咽了下去,她天真的眼望著我,充滿稚氣的臉似乎在尋找著什么,亦或渴望著什么,我輕輕俯下身,把她抱在懷里,柔聲地應著她的問題,漸漸地,雨岑閉上了雙眼,窩在我的懷里睡著了。
請給孩子一點安全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