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裝飾的色彩小學美術教案篇一
本節是人教版七年級美術的課程,主要是通過色彩基本知識的學習,結合交互式電子白板中的繪圖功能,讓學生觀察和體驗色彩,從中讓學生認識和感受色彩的魅力。
我的指導思想是: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優質資源,在交流中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讓學生用眼睛和心靈來發現生活中的美,把學習到的色彩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運用到繪畫中。同時我也是用這一指導思想來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我的課堂亮點是:謎語,名畫欣賞導入。魔術,音樂,視頻的加入,結合圖片更加深刻的感受色彩,激發學生興趣。分小組交流探討新知識并反饋,學生都動了起來;課堂搶答環節中,學生積極踴躍發言,鞏固所學知識并應用,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課堂氣氛活躍、交流探討充分。
我的課堂不足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繪畫材料準備不充分,教學效果不太突出,一部分學生只能在課后完成。應該更深入地挖掘電子白板的繪圖功能,有效教學。應該設計一些簡單的構圖,運用創意思維繪畫,降低難度,既能看到教學效果又能在課堂上解決學生作業,為評價做好鋪墊。
我的彌補措施是:
1、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更積極的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把好的新的技能呈現在課堂教學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的同時降低教學難度,讓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趕上。
2、布置課堂練習時應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不知不同層次要求的練習,確保學生當堂完成作業,不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學習負擔。打造高效課堂,減負增效。
在分析圖片時要注意學生的參與,盡量啟發學生思考、找出答案,形成知識,并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學習并靈活運用色彩三原色,色彩三要素以及色彩的搭配,體驗和感受色彩,學會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并運用于生活,使本課學習有益于學生一生。
裝飾的色彩小學美術教案篇二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的課文。講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只小鳥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春雨是綠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到柳樹上,柳枝也綠了。”“春雨的是紅色的,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春雨是黃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多么恬美的意境,多么令人遐想聯翩呀!學完這篇課文,孩子們沉浸在那對春天的想象中,從他們的小嘴里迸發出許多優美的詞句。反觀本課的教學,以下幾點是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我利用一幅春雨圖質疑(老師不知給圖畫中的春雨涂上什么顏色,你們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呢,讓學生展開想像暢所欲言)將學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課題。
在識字教學中,我把學習的權利充分還給孩子,采用了多種識字方法,如:自由認讀、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齊讀。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生字,由扶到放,反復認讀、鞏固識字。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小動物找家”的游戲,來鞏固識字,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朗讀是小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途徑,在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我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采用在情境中讀、自由讀、分角色讀、齊讀、帶動作讀等讀書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春雨的顏色,春雨的形象,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春雨的輕柔、細小,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另外,關于春天的歌曲有很多,在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學生們都會產生思想共鳴,我提示他們,你們誰能唱一首關于春天的歌曲呀?其中一個女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會唱春天在哪里。”下面的同學看著我,幾個孩子已毫無顧及地哼唱起來。看者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笑了。她的精彩表演使大家的情緒空前高漲。而后孩子們一起唱,配上動作,邊歌邊舞。“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這里有紅花呀,這里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天真稚氣的歌聲在教室里回蕩,講臺上站滿了一群手舞足蹈、興致昂然的孩子,當然還包括我這個老師,多么歡快的時光呀!
課堂中的這一幕,是我始料未及的。雖然我的教學設計之中有這個環節。但是沒有想到課堂氣氛會如此熱烈,是孩子們的興之所至感染激發了我,讓我感悟到,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與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情納入即興創造的成分,甚至可以超越目標設定的要求。我想,這樣的課堂會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
裝飾的色彩小學美術教案篇三
自從參加了課改以后,總覺得教學的舞臺變得開闊了,但是偶爾的碰壁,讓我發現原來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沖擊正向我們撲來,心里既興奮又迷茫。興奮的是傳統教育的一些枷鎖開始松脫,教師多了施展的空間。迷茫的是不知從何下手,害怕失敗。怎樣才能把握好新課標呢?一個多學期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實現平等、自主的師生關系,在一次又一次的情景創設當中,尊重學生,善于發現課堂上隨時迸發出來的“火花”,把機會還給孩子們。
1、仔細聽: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優美的課文,正當我躊躇滿志地走進課室準備上課的時候,課室里的小腦袋瓜都耷拉著,早上的睡意使他們無精打采。于是我拋下準備好的教案,心里盤算著怎樣上這節課。我打開收音機,播放了下雨的聲音,孩子們一下子來勁兒了,都豎起了小耳朵。
“你聽到了什么?”
“是下雨聲!”
“沙沙的……”
“細細的……”
“它很開心……”
我乘勝追擊:“春雨是什么顏色的呢?想知道嗎?”
“想!”我知道我已經把他們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就說:“讓我們走進春雨美麗的世界吧!”
2、喜歡讀:
“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掀起讀書的高潮呢?我采用了“自由讀、表演讀、比賽讀、欣賞讀”等方式,讓孩子們讀好書。
堂上,我把小燕子、麻雀、小黃鶯的頭飾拿了出來說:“誰來當這三只可愛的鳥兒,讀讀課文?”
孩子們都舉起了小手“我來,我來……”儼然課室里的學生都變成了小鳥一樣唧唧喳喳了。
我挑了三位學生帶上頭飾,其他學生都捂嘴笑。我說:“其他的同學可不能閑著啊,你們要當小醫生來幫他們找毛病呢!”孩子們馬上拿起了書。還沒讀完,已經有學生在嚷了:“小黃鶯唱歌很好聽,應該要讀高點!……”“前面說它們在‘爭論’,應該讀快點。”……“我們應該有禮貌地向人家提醒,是嗎?請你來當小老師來叫大家讀讀。”我說。那學生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大家都鼓起了掌,他嘗到了成功的滋味,更加積極了。
就這樣,大家在歡快的氣氛中讀完了課文。
3、自己學:
老師太多的講解有時會讓學生感到厭煩,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我們可以這樣做:上課之前把握好課文總體,重復的段落就精講一段,然后放手讓學生去學。“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有三個自然段的結構都是差不多的,分別是小燕子、麻雀、小黃鶯的爭論。我一開始就給學生定下了學習的目標:“老師跟你們一起學習小燕子的話,剩下的麻雀、小黃鶯的對話就交給你們自己學,行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行!”
看著他們自信的眼神我還是不放心,但總要放放手才行。于是,就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始學了起來。他們有的同位討論,有的拿起了鉛筆在畫,有的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
雖然學習效果可能不太理想,最后要老師疏導,但學生有了自主的機會,動手的權利,這是一個可貴的開始。
4、大膽說:
教學已經接近了尾聲,下課零已經響起,孩子們卻沒有下課的意思,因為我們還在爭論著“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的問題,孩子們的小手都舉得高高的,有的干脆站了起來。我于是點了那位差不多走了出位的學生,笑笑說:“你認為春雨的顏色是什么?”
“春雨是白色的。”
“為什么?為什么?”課室里像煮沸了似的,孩子們搶著把我要說的話都說了。
“因為春雨下到百合花上,它就變白了。”
“不對不對,春雨是沒有顏色的,它是水……”
看著孩子們的思緒像泉水般涌出來,我不想把這珍貴的回答浪費,于是走了過去,摸摸那孩子的頭,“你想象真豐富,雖然春雨本身是沒有顏色的,但是它滋潤了大地,讓萬物都充滿了生機,變得五彩繽紛。所以春雨又是有顏色的,你說是嗎?”
“是!”
“春雨的顏色是……”
于是孩子們又在爭論了,“春雨是紫色的,它落到喇叭花上……”“是橙色的……”
雖然這堂課拖堂了,他們少了休息的時間,但如果我去阻止的話,孩子們就失去了飛翔的機會,少了想象的喜悅。
新課標十分重視老師和學生的互動,開始由傳統的教師主導一切的框框中走了出來。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當中,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了快樂、獲得了發展。孩子的想象可能要比老師更豐富,換句話說,他們很可能是你的老師。當我們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當成孩子”,這并不是開開玩笑,而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承認,是師生的一種互動。我們要學會抓住課堂上的“閃光點”并加以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學習,打開他們想象的大門,這比起以前硬塞知識要好得多。“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
通過這次嘗試,我反思了自己教學上種種的不足,有時為了讓學生學會知識,害怕一放手他們就會學不踏實,學不會,教學任務不能完成,就抱著舊的教學思想不放,讓新課標的要求成了空中樓閣,不僅老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苦。這次的嘗試讓我學會了快樂地學習語文的方法就是:讓鳥兒展開翅膀。
裝飾的色彩小學美術教案篇四
本課是一節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識的課程。通過欣賞生活中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豐富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通過這節課的設計與教學我有很多的體會和感言。
首先,通過人的相貌引入色彩也有自己的相貌,那就是色彩的色相這一定義。然后通過色相環中的色相看看學生都認識哪些色相,再講這些色相融入畫面看看它們給同學們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明白各種不同的色彩除了可以用來豐富畫面外,還可以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緊接著,向學生展示各種不同的色相可以給同學們帶來哪些不同的感受。隨著學生對色相知識的初步了解,又將學生帶回到圖片《早春之路》和《哭泣的樹》中,告訴大家怎樣去運用這些感受來進行繪畫創作。最后,帶領學生一起尋找生活中的色彩,看看它們又運用了色相的哪些知識,并讓學生通過本堂課對色相知識的學習,準確的運用色相給我們的感受來裝飾自己的房間。
在這些教學環節中,讓我發現整體教學比較流暢,各教學環節目標基本完成,但課堂整體氣氛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分析其原因有三,首先,教師個人比較拘謹不能完全將自身完全融入到最佳狀態,語言平淡,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情緒;其次,教學環節設計中只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設定了兩張圖片,圖片較少使得學生沒能更深層次的體會色相給我們帶來的感受。設計較單一,沒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加入一些學生自我探討研究的環節;最后,師生互動較少,教師在引導和激發學生思考的能力欠佳。
同時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語言的組織不嚴密,不算到位,評價過程簡單,過程比較單一,設計的作業不算新穎等諸多問題。
至于,語言的組織不嚴密主要體現在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方面,思路不清晰,語言不生動。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在作業中更多的是體現了對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對于如何運用色相給我們的感受來幫助我們在繪畫中體現主題、創造意境這方面還不夠。
通過本課的教學,讓我意識到。在以后教學中我要更加注意培養自我的課
堂掌控能力,如何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大下功夫。同時,在課程設計中要學會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并能做到有目的性的去設計,牢牢抓緊教學目標。當然,除此外,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一步一步的完善自己,從而順利有效的完成課程計劃,教好學生。
裝飾的色彩小學美術教案篇五
色彩是各省美術聯考的必考科目,主要是考查考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認識能力和色彩技法表現能力。有一定的專業訓練并有一定基礎的考生在考場上如何正常發揮、施展自己的才華,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問題。因為很多考生在平日里有較強的繪畫寫生能力,在考場上卻表現得手忙腳亂,無法正常發揮水平,以致考試成績沒有體現自己的專業能力,這是十分令人扼腕的。就我帶美術高考生的幾年,我認為能否出色地發揮水平與考生的心理素質及在考試的限定時間內采用正確和有序的作畫步驟密切相關。以下是我幾年來擔任美術生色彩教學工作的心得,總結如下:
首先,進入考場前要保持一份平常心,如同日常訓練寫生那樣讓心情放松,同時要有自信心,在限定的時間內寫生,要合理地分配時間,明確各時間段所必須完成的工作。具體來說,有序的作畫步驟、有條不紊的作畫狀態都是正常發揮原有的專業水平與能力的有效保障。
在色彩寫生時無論每個人的習慣與偏愛如何都必須遵循繪畫藝術的基本規律:即從畫面的構圖布局定位到整體表現,從重點深入再回到整體調整這樣一個表現過程。惟有如此,你的作品才不會給人以瑣碎無序、平均雜亂的`感覺。 下面我們根據三小時的考試時間將色彩寫生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使考生明確考試時間各階段的首要任務及前后連貫性的有序關系。
色彩寫生的三個關鍵階段是:大體鋪色階段、深入表現階段和整體調整階段。這三個階段是有機地互相聯系的,不能機械地理解。
第一階段:大體鋪色階段。這個階段包括構圖布局安排,確定單色結構輪廓稿。靜物寫生構圖是根據具體物體及作畫者的角度確立橫幅或豎幅畫面的,構圖一般多為三角形構圖、復合三角形構圖、橢圓形構圖等等。三角形構圖應避免等腰三角形,因為這樣畫面會顯得呆板。確定了構圖后,用淡藍色或棕褐色(較沉著的顏色)線條勾畫輪廓結構,要求比例、透視、形體結構轉折準確,并根據物體的主次、強弱簡略概括地表現出深淺、虛實關系。
接下來準備鋪大體色彩關系。在著色之前,首先應對該組的靜物色調有一個總體感受,它是什么色調傾向的靜物,從色相上區分是藍調子還是黃調子,從色性上辨別是暖調子還是冷調子,從色度上去比較是灰調子還是鮮艷調子。上述幾個方面都是幫助我們感受和識別色調的有效方法。明確了基本色調后,應把這種感受與認識牢記于心并貫穿于作畫過程的始終。有了對整組靜物的色調感受和確認,便可以快速地進入大體鋪色階段。鋪大體色彩關系應從主要重點物體入手,從暗部、投影等深色落筆。這個階段應迅速而概括地把整個畫面的大體色彩關系全面鋪開,比較并把握不同物體間的色彩傾向差別。暗部、中間面、投影、反光色彩應一次鋪好,亮面、高光暫時留出。不要在局部細微關系上過多糾纏,簡練概括而整體地鋪色是這個階段的工作核心。第一遍鋪大體色彩關系時用色不宜太厚,以免深入覆蓋時產生于結、龜裂及無法蓋住底色等問題。第一階段的工作應控制在五十分鐘左右。
靜物寫生步驟
1.首先用淡藍色顏料或鉛筆勾出整組靜物的布局安排,并簡略地畫出物體的明暗轉折關系,為進一步的鋪色、塑造確立準確的定位。
2.分析所擺靜物:靜物的背景和臺面襯布,一般從主體物畫起,順勢鋪出次體物色彩用比較的方法找出水果的色彩差異和傾向。注意不能在某一物體的描繪過程費時過多,以免陷入局部的孤立刻畫之中,鋪大的色彩關系是該階段的主要任務。第二階段:深入表現階段。這是三個階段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深入刻畫的程度及其表現的效果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
在這一階段里需要具體深入地表現各部分物體的色彩關系,表現出物體的主次、強弱、虛實的差別,物體豐富的轉折層次、體積和空間關系,并應表現出不同物體的質感特征。深入表現階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具體的刻畫中忘記了整體的比較和整體的深入,切忌在某一物體上孤立地進行。當畫一個物體時應時刻把該物體的色彩與其周邊的背景及物體色彩進行比較、觀察與聯系地加以表現。如畫一個蘋果時,要連同它的背景色彩一起畫,這樣才會使這一物體與其所處環境的色彩形成一種正確的色彩對比關系。深入刻畫階段應限定在二小時以內。
3.在鋪好大的色彩關系之后,再從主體物進一步深入塑造,并向投影襯布延展,使其具有整體而協調的聯系。水果的塑造也是同樣道理,只是要注意前后空間距離所形成的主次、虛實變化。深入塑造,避免平均是該階段的首要任務。
4.全面完整地表現對象后,檢查一下整體的色調及和諧的統一關系。同時對個別局部的細節進行調整,減弱瑣碎次要的細節,加強重點物體的點睛之筆。高光、罐口、杯盤的邊緣都需精心地表現和收拾。
第三階段:色彩寫生的最后一個階段。考生應留出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對整幅畫面作整體調整。調整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從大的整體關系出發,對畫面進行全面檢查,調整和修改畫面不入調的局部色彩。這個階段的工作是對畫面進行最后潤色。對那些重點物體,賦予畫龍點睛之筆。突出主體,放棄一些不必要的細節關系,努力使畫面的物體鮮明生動、和諧統一。
在考場的三小時里如果能夠控制并把握這三個主要階段,我們就能從容而穩健地完成寫生作品,正常地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裝飾的色彩小學美術教案篇六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的課文。講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只小鳥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春雨是綠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到柳樹上,柳枝也綠了。”“春雨的是紅色的,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春雨是黃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學完這篇課文,孩子們沉浸在那對春天的想象中,從他們的嘴里迸發出許多優美的詞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我利用一幅春雨圖質疑,將學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課題。
在識字教學中,我把學習的權利充分還給孩子,采用了多種識字方法,如:自由認讀、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齊讀。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生字,由扶到放,反復認讀、鞏固識字。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小動物找家”的游戲,來鞏固識字,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朗讀是小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途徑,在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我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采用在情境中讀、自由讀、分角色讀、齊讀等讀書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春雨的顏色,春雨的形象,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春雨的輕柔、細小,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另外,關于春天的歌曲有很多,在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學生們都會產生思想共鳴,我激發并鼓勵他們和大家分享,這使課堂變得趣味十足。之后讓我感悟到,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更應該讓孩子全身心投入進來。我想,這樣的課堂會使我們的孩子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
裝飾的色彩小學美術教案篇七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尋找色彩,認識色彩,表現色彩。體驗不同色彩所表達的不同感覺。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識的課程,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從而培養他們的色彩審美意識。
學習色彩的知識,認識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間色。首先播放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分別請同學說說音樂給你感受是怎么樣的。導出色彩也可以給人不用的情感體驗,揭示課題。再讓學生回憶色彩的三原色、三間色的知識,接著介紹色相的這一新概念,那么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膽運用喜愛的色彩,培養運用色彩的能力。 學會色彩的調配,能用原色調配間色。
上課前我以為本課知識點過多,孩子可能無法立即掌握。可是可愛的孩子們對色彩似乎很理解,特別是對顏色的感覺及其敏銳。所以我也放棄了教案上的色彩感覺,任其自由的發揮。孩子本來就有自己的感覺。例如:甲感覺紅蘋果比較甜,可是乙呢還感覺輕蘋果比較好吃,丙呢就非喜歡黃蘋果。所以在一定空間里尊重孩子的感覺不要生拉硬拽,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通過色彩的小游戲,色彩連連看,進一步了解色彩的情感表現,從感性層面理解色彩中的情感,突破重難點。學生也從中體驗到了樂趣而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整堂課的氣氛就比較熱烈。但是,也有不足之處,在學生畫的時候,用顏料的同學,顏料的水分沒有控制好或者過多顏色相調,致使畫面或淡或臟。而用油畫棒畫的同學,在兩種顏色交界的地方不能很均勻的著色。
可是有的班級的確存在色彩知識缺乏,有的班就三原色這一基礎的問題都回答不出來。這我自認為是經常強調的,足以看出學生的平時的聽課質量。還是要好好反省自己的。
對孩子要有期望,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