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歌曲藏起來教案篇一
《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北京絢麗多彩的夜景,文中有很多美詞佳句需要學生去理解、學習,這篇課文也是學生練習朗讀的好教材。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自主研讀,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個性體驗。
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打破文章原有順序,讓學生在通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重點朗讀,在朗讀中發現問題,自主質疑,大膽發問。同時,對于學生比較生僻、難與理解的詞語例如“金碧輝煌”、“銀河”等詞語借助課件增加直觀感受,讓學生理解意思,感悟、內化。
二、巧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有直觀、具體的感受。
北京那么美,可畢竟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遠,學生很難單純從讀課文中獲得直觀、具體的美的感受,自然談不上對北京夜景的美的熱愛了,因此,我巧用多媒體手段,設計了實用的課件,用大量的圖片,讓學生能清楚的感受北京夜景的美。
歌曲藏起來教案篇二
隨著拼音教學的結束,我們開始進入課文的教學。一年級的每一節課雖然難度不大,但要想上好每一堂課也是很難的。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說,要想上好一堂一年級語文:
做一名愛生的老師,心中有愛,那么在課堂上,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聲問寒問暖,都會體現出濃濃的愛意。心中有愛,才會有更多的愛心去教育學生,教育每一個學生。就像上一屆帶出的班,有幾個學生寫了對我曾是他們班主任的時候的一些記憶深處的事情,我也有很大感觸。特別是我們低段的小朋友,都喜歡聽到表揚性的話語,那他們就會更有信心、更有勁道去完成。而我們在教學中也亦是如此,多點耐心,對待每一個小朋友。
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要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采取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樣,可啟發并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樂于學習。低段的小朋友很容易在課堂上分散注意力,你只要稍講一個生字,若對這個生字擴個詞或換個偏旁什么的,會思考的小朋友會跟著你,而那些一個都想不到,就不會注意力集中起來,認真地聽講。而如此使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吸引大部分的小朋友的注意力,或說是第一個小朋友的注意力,這是關鍵。
老師的精神面貌同樣能影響和帶動整個班級孩子的情緒。因此,老師必須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還要有適當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在肯定中充滿自信。這個月我堅持每個小朋友回答一次后,對此進行不同程度的表揚與鼓勵,使期再接再厲,更能積極動腦,積極舉手發言。
從教學課文到現在,總感覺有很多東西可以相通與相用。比如說:那天我上《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時,我讓學生看著圖片學習這首歌。而在講解“兩岸樹木密”中,我說“密”是什么意思啊?當小朋友們看到書中的圖片時,大部分小朋友說“河岸邊的樹木很多很多”,是的這就是文中想表達的意思,而當有一個小朋友說“老師,如果說樹木里有爸爸、媽媽、我、爺爺,都聚在一起,那不是樹木多,我們人也多啊,那也是密啊”。是的,有很多時候,當我們特意去解釋一個字在文中的意思時,當學生弄明白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一點,那就是一詞多意,讓學生的思維打開,一詞多義,不同語境都有不同的意義表達。
總之,教學中需要我一步一步去摸索與學習中……
歌曲藏起來教案篇三
小班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在他們的小腦袋里蘊藏著無數的問號。雞蛋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常吃的食品,幼兒雖然見過雞蛋,可是對于它卻不認識、不了解。為了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我設計了此活動《蛋寶寶站起來》。
本次活動選擇及設計源于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通過這次活動,不僅是要幫助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探索使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加強幼兒不怕困難、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更主要的是引導幼兒樂于動手操作,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并體驗成功的樂趣。
雞蛋是生活中常見的,但對于幼兒來說這方面的認識了解又比較薄弱,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感興趣,并且樂于操作,本次活動操作材料圍繞著雞蛋及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朋友”材料,幼兒通過實際操作,教師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對探索現象感興趣,并且樂意將自己的發現與他人交流。
本活動教學操作主要有三個部分:第一環節是讓幼兒在無支撐材料的平面上嘗試讓蛋寶寶站起來,讓幼兒體驗失敗。第二環節是通過材料的幫忙讓蛋寶寶站起來,是讓幼兒體驗成功,我讓幼兒看一看,比一比,還請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材料,從易到難地嘗試,這樣既動手又動腦。但在這環節中如果我不作示范而是直接導入說“小朋友我們人都是用一雙腳站起來的,蛋寶寶有腳嗎?我們用這些材料給它安上一雙小腳看它能不能站起來”可能幼兒會更加好奇蛋寶寶能不能站,也會更有興趣動手,也能給幼兒一個思考的空間。
第三環節是講述幼兒用什么方法讓蛋寶寶站起來的,但這環節我過于擔心時間所以請幼兒個別起來講述得少了。在引導幼兒的過程中過于直接,沒有給幼兒思考、探索的空間。今后我在引導技巧上還需更加巧妙。
整個活動有成功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活動中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冒出了許多與設想環節不相符的情況,老師的組織顯得有些乏力。可能由于教學經驗的不足,我沒有及時地判斷出幼兒在當時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特別是當幼兒在第一環節就做出了我第二環節要求幼兒做的事情時,教師的引導不夠科學,以致于后面的操作顯得有些凌亂。今后在課前我會做好充分的準備,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加完善。
歌曲藏起來教案篇四
實施目標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推進素質教育,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但目前中學的課堂教學還普遍存在著學生規規矩矩地坐著,面無表情地看著,唯唯諾諾地舉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灌輸,而缺乏交流,這種狀況對中學教育,特別是中學英語教學極為不利,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改變這種沉悶的局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那么,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怎樣才能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呢?
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那么,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x教師的教學藝術,做到形式多樣,方法精巧,講解生動。有的放矢地創設教學情境,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體態語、押韻小詩等等,使學生樂學、易學。教師和學生是主體,活動內容是客體,教師應根據主客體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尋找到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最佳點,使學生都能參與,而且都樂于參與,從而使活動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順利地實現。例如組織課前活動,我通常以聽說訓練為重點,利用課前幾分鐘,開展聽說訓練活動,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迎來即將開始的英語課。
英語學科的教學特色是充分發揮其語言功能,講究對話的藝術,這就要求全體主動參與,克服羞于開口的毛病,積極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我常常使用表揚和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表現自己。每一課,都盡量創設大量情景并提供廣泛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dialogue的教學,我讓學生看圖聽錄音跟讀到口述、表演整個故事,再自編自演對話。這樣一來,本來只有幾句話的內容,經過學生的處理,就成為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了。長期的訓練,學生由膽怯別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時有精彩的表演。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使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及動表情,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例如,在設計第三冊8單元的教學過程中,面對著圣誕節這一個孩子們都了解和感興趣的話題,我思考著怎樣才能把孩子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他們的思維靈活。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增強學習效果。在思考中,我迸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即進行單元教學,靈活使用教材,進行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我先進行了第八單元的詞匯教學,而后,我設計了一節以第八單內容為主體進行發散的話題課。
在設計過程中,我把中、西方節日融合到一起,在話題的談論中進行對比。中國節日以春節、中秋節為主,補充加入元宵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外國節日以圣誕節、感恩節為主,加入復活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設計話題,討論這些節日的由來,慶祝活動、食品及節日特點,并以此為側面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習俗的差異。為了烘托課堂效果,我還讓學生帶來了春節用的彩燈、對聯、圣誕樹、小禮物、圣誕卡等多種節日用品。
在課堂上,在閃爍的彩燈中,在充滿節日氣氛的教室里,我和學生們一起步入了喜悅的節日里,我們“放”鞭炮、“貼”春聯、“掛”紅燈,“走”親訪“友”,“拿”壓歲錢……我們裝飾圣誕樹、接受圣誕老人饋贈、唱圣誕歌、表演圣誕劇……過足了“節日”癮。同學們時而討論、時而總結、時而傾聽、時而凝神、時而開懷。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積極性空前高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一切內容都顯現得那么自然而和諧,就像山間的小溪潺潺流下。
教學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教學,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從動腦、動口、動手等方面提高了學生興致、活躍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創新能力。
歌曲藏起來教案篇五
這節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識字教學。
本節課的優點在于能夠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識字,通過教師熟練的電腦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通過幾個有趣的電腦識字游戲,使學生真正地互動了起來,兩人一個小組,配合及其默契,識字效果較好,達到了讓學生愿意學、樂意學的目的。同時,在老師的引導、鼓舞下,學生通過上網查詢,知道了許多北京的著名景點,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對北京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學生就字里行間地抒發出了對首都北京的喜愛之情,這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教師本身來講,我認為在課堂上還需進一步引發激qing,只有教師的激qing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一點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加強的。另外,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上的隨機性也是很關鍵的,我在本課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就因為一句話語的失誤,而讓整節課顯得不那么完美。可能除了我自身的這兩個不足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缺點,請各位領導和老師能及時給予批評和指正。
歌曲藏起來教案篇六
小牛哞哞,是中班的一個集體教學,是視覺、聽覺的藝術,是一種表現音樂元素的創意舞蹈,在教學中,鼓勵幼兒把看到的小牛形象、聽到的音樂表現出來,體驗音樂節奏的速度、力度、時值變化等。
宋老師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思考的是如何來改變以往舞蹈活動,她整個活動分為三個部分:前面是我喜歡的動物,中間部分活動重點小牛哞哞,最后是音樂游戲“逗小牛”。這三個部分凸顯幼兒的興趣、活動的有趣、學習的主體。
在活動過程中,宋老師利用故事闡述來營造輕松氛圍,還通過圖形畫面演示讓幼兒自由根據圖形特征猜測會是何種動物,充分提高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能讓幼兒根據小牛形象創編動作,又以圖示幫助幼兒理解、整理、記憶小牛舞蹈基本動作。特別是最后的一個游戲環節,在游戲中讓孩子學習舞蹈動作,我認為非常好,我們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可以借鑒。
但活動中,我個人認為有不足之處:
1.教案上呈現的是幼兒創編,可在活動中呈現的動作還是老師預設好的,只要孩子說出一點老師就直接帶入了動作讓孩子們學習,在主體性上老師沒有把孩子的位置放正。而且由于動作基本都是老師給的,孩子說的動作沒采納。特別是有關洗澡的動作,可以采納小朋友說的洗澡動作引導幼兒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進行練習,可老師偏偏說給小牛捏捏。
2.對于小朋友的動作創編,只是停留在牛角,洗澡上。可見,孩子們平時們對小牛的各種習性和動作并不是特別熟悉,前期經驗不足,因此在創編的時候很貧乏,沒有能夠出現多樣性的動作,要孩子自編動作,首先孩子要有這方面的經驗,才能有更多,更美的動作。
3.教師在語言描述上不貼切。如:“牛是不說人話的!”
如何把幼兒的不成熟的經驗和動作,更好呈現出音樂藝術,更有效的組織、引導,就需要我們老師有一定的音樂素養和教學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