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楊絳人生哲理名言范本一
去年初正式啟用數字檔案系統,轉眼到夏天又啟用了信息采集系統,這2個系統與內網的工作系統關聯,有形和無形的工作量增加了許多,所以每天上班有做不完的單子,點不完的流程。由于操作電腦過程中不能有差錯,長時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導致眼睛不舒服,頸椎痛,手腕肌肉酸脹……疲憊不堪的時候,只想閉目養神,或者聽聽音樂,藉片刻的休憩、充電后,繼續投入工作。
這時候真羨慕那些退休人士,不用上班,悠閑自在。雖說女職工的退休年限最低,即便如此,我仍要工作n年之久。話又說回來,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每個人來說,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從這點來看,我們需要工作,也離不開工作,并且要認真、努力、圓滿地干好工作。
雖然在工作時間里,人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人的專注程度會隨之下降,于是工作效率會越來越低,這時候需要開個小差來調節精神狀態。比如適度適時的泡外網,讓身體、心情得到放松,快速充電,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充其量只是瀏覽網頁,撰寫帖文則時間不夠,如果潛心寫帖花費時間長了會影響工作。工作與泡網誰重要?當然是工作重要!
那么業余時間呢?有足夠的時間寫帖了吧?話雖這樣說,但業余時間好像也不夠用。中午下班后的業余時間并不長,很快晃過去了。下午下班后的時間相對充裕,但是要做的事情特別多,比如復習,看業務書和做題庫的習題,所花的時間最多,還有看小說,出去散步……更何況人和網會員有數百萬人,感悟人生小組成員有數千人,不差我一個。
就這樣,寫帖被拋諸腦后,但我并沒有忘記《人和感悟人生》小組。偶爾上線,沒有時間一一回應朋友們的跟帖,匆匆看看站內信,順便也看看其他大型網站的時事新聞。一次,無意之中看到“截止2013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5.91億”。
7月17日,也是楊絳先生102歲生日,網友發出的隔空祝福鋪天蓋地,吸引著我的眼球,瀏覽之中發現了《一百歲感言》,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哩。晚上,我從書架上抽出楊絳先生的著作重溫,這是一位朋友以前郵寄來的。在之后的幾天里,我天天抽空讀楊絳先生著作,不知不覺中想起朋友說“久不寫帖會退步”,于是草草寫了《一百歲感言》讀后感……
最新楊絳人生哲理名言范本二
- 立冬的唐詩宋詞 推薦度:
- 蒹葭賞析 推薦度:
- 蘇軾《水調歌頭》賞析 推薦度:
- 魯迅《吶喊》賞析 推薦度:
- 楊絳我們仨經典語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點絳唇》宋詞賞析
導語:《點絳唇》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獲“曲盡情悰”之譽。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點絳唇》宋詞賞析,歡迎閱讀!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⑴蹴(cù):踩,踏。這里指蕩(秋千)。
⑵慵整:懶洋洋的收拾。
⑶見有人來:一作“見客入來”。
⑷襪刬(chǎn):即劃襪。未穿鞋子。只穿著襪子行走。
⑸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經凋零。
關于此詞作者眾說紛紜,《詞林萬選》等收為詞,楊金本《草堂詩余》作詞,《花草粹編》等作氏詞,《詞的》作詞,唐五代及北宋詞集中詞作互見現象所在多見,不足為奇。
春日,清晨,花園內。綠楊掩映著秋千架,架上繩索還在悠悠地晃動。年輕的女詞人剛剛蕩完秋千,兩手有氣無力,懶懶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花與人相襯,顯得格外的嬌美。驀然間,進來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連金釵也滑落下來。
客人是誰?詞中未作正面描寫,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風度翩翩的少年。詞人走到門口,又強按心頭的激動,回眸偷覷那位客人的豐姿。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她嗅著青梅,邊嗅邊看,嬌羞怯怯,昵人無邪。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確為易安作品,當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后一剎那間的鏡頭。
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飏,像燕子一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 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
“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獲“曲盡情悰”之譽。
s("content_relate");【《點絳唇》宋詞賞析】相關文章:
《點絳唇》韓琦宋詞賞析03-31
《點絳唇》宋詞原文及賞析03-30
點絳唇賞析06-27
點絳唇的賞析09-09
《點絳唇》賞析02-23
《點絳唇·越山見梅》宋詞賞析04-03
點絳唇詩詞賞析02-23
點絳唇翻譯及賞析06-20
《點絳唇》原文及賞析02-24
最新楊絳人生哲理名言范本三
《點絳唇》賞析
點絳唇
作者:李清照
蹴罷秋千,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注釋
蹴(cù):踏。這里是蕩足的意思。
慵整:懶整。
見有人來:一作見客入來。
襪刬(chǎn):穿襪行走。
評析
【賞析一】
此詞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后一剎那間的鏡頭。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飏,象燕子一樣地在空中飛來飛去,妙在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在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在春天的早晨,地點是在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韓偓《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獲“曲盡情悰”之譽。全詞風格明快,節奏輕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
【賞析二】
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唇》(“蹴罷秋千”)很可能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的上片用“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給讀者描繪出一個身軀嬌小、額間鬢角掛著汗珠、輕衣透出香汗剛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潑、憨態可掬的嬌美形象。緊接著,詞人轉過筆鋒,使靜謐的詞境風吹浪起,寫少女忽然發現有人來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連鞋子也顧不上穿,光著襪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了。這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門邊,卻沒有照常理立刻躲進屋里去,而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這兩個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樣,成功地寫出了少女的情態。同時,李清照這兩個短句還生動地表露了少女的內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現其若無其事來遮掩她的緊張。這和歐陽炯《賀明朝》中的:“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晃沖之《傳言玉女?上元》中的“嬌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說”,都有類似之處。這和今天現實生活中,年輕的姑娘以擺弄辮梢、手絹等,來掩飾她的害羞、緊張也是類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歐陽炯《南鄉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顧”,李珣《南鄉子》中“玉纖遙指花深處,爭回顧,孔雀雙雙迎日舞”的“回顧”一樣,雖然它們所表現的內容、表達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都是以簡單的回頭看的動作,表現比較復雜的內心活動的。李清照這兩個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對來人打攪了她自由玩樂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攪她的來人是誰,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狽的是誰,是什么樣的人。這表現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現了她對封建禮教束縛輕視的一面。這種思想感情,就其內容來說,遠遠超過了這一生活側面的描寫。
在李清照之前,雖然絕大多數詞都是寫婦女,但是,能夠描繪出婦女的形象,并寫出婦女的內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義的卻不多。李清照這首《點絳唇》語言質樸,形象生動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寫,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確是一首寫封建社會的少女(詞人的自我寫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詞作《一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完全可以媲美。
文學常識
體裁:詞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者小傳:
李清照(1084-1155?),自號易安居士,宋山東歷城人。她的父親李格非,中過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曾經以文章受知于蘇軾,是蘇門后四學士之一,所著《洛陽名園記》頗傳于世。她的母親是狀元王拱晨的孫女,也擅長詩文。她出身于這樣一個頗富文化教養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濃厚的文學藝術空氣的熏陶。因此她在閨中便工詩文善書畫,頗有文名。
李清照十八歲與禮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趙明誠博學好古,酷愛收藏金石書畫,畢生致力于金石刻研究,有《金石刻》二十卷傳世。這對年輕夫婦結婚后很是相得,不但夫妻感情融洽,而且學術愛好與藝術情趣也非常相投,婚后生活極其美滿幸福。趙明誠所著的《金石錄》不僅得到妻子的全力支持,而且其中也有李清照的研究成果。這部學術名著在趙明城生前并未全部完成,而是由李清照最后編撰整理成書的。正當他們夫婦全心全意從事學術事業時,一場民族災難降臨了。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大舉侵犯,直犯京師,李清照夫婦竭力保護的一大批文物、書籍也因戰火化為灰燼。這時敵人的氣焰非常囂張,國家形勢非常危急,在這緊要關頭,于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九月,趙明誠受命為建康知府,后又任湖州知府,不久因患瘧疾而在公元1129年八月十八日逝世。從此李清照孤身一人陷入顛沛流離的戰亂之中,舉目無親,輾轉漂流于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孤苦生活中度過了晚年。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在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禮教、控制婦女思想、扼殺婦女才能的宋代,她并沒有被馴服。她不僅掌握了廣博的文化知識,而且敢于干預閨房以外的事情。在早年,她獻詩趙明誠的父親,那當權的趙丞相,說他“炙手可熱心可寒”。南渡后,她更以“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注:見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輯》引《詩說雋永》。),“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等詩句鞭撻了南宋統治集團里那些見了敵人就只知逃跑的人物。
在文藝上,李清照是詩、詞、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的還是詞。她早年寫的《詞論》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一系列作家。她認為“詞別是一家”,在藝術上有它的特點,要求協音律,有情致。正是這種精神,使她在詞創作中表現較多的獨創性。《武陵春》以舴艋輕舟反襯心情的沉重,《永遇樂》以別人的笑語烘托自己的抑郁寡歡,〈聲聲慢〉一開始連用十四個疊字形容她孤寂無依的處境,都是明顯的例子。她詞的語言大都明白如話,較少粉飾;又流轉如珠,富有聲調美。
李清照一生經歷艱苦曲折,加上她對藝術的力求專精(注:李清照《打馬圖經自序》:“專則精,精則無所不妙。”)和在文藝上的多方面才能,使她能夠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對后世的影響也較大。
李清照文章流傳不多,但無論書序、札啟、辭賦都有佳構,且長于四六駢儷,博于用史使事,運筆曲伸自如,行文聲情并茂,并大都貫穿著關注現實國運的時代精神、愛國情愫,絕不拘圃于閨幃閑情,誠如古人所評,顯見出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
s("content_relate");【《點絳唇》賞析】相關文章:
點絳唇·采藥歸來原文及賞析10-18
汪藻《點絳唇》賞析及翻譯09-27
點絳唇·閨思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2020年楊絳的語錄匯編68條02-13
浣溪沙·春點疏梅雨后枝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
《憶江南 》賞析01-26
古詩賞析作文11-29
《行經華陰》賞析11-14
關于賞析作文10-19
《荷花》片斷賞析10-19
s("download_bottom");最新楊絳人生哲理名言范本四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讀后感:炎熱的夏季,讀到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如醍醐灌頂,清涼直入心扉。全文一如楊先生文章的風格,樸實無華,字字珠璣。一位百歲老人的人生感悟,那是一個世紀的生命感悟。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與先生相比,我還在紅塵之中,喜怒哀樂都是不由自主,很多事看不破,想不開,猜不透,所以煩惱憂愁不尋自來。常常讓自己的生活有時會暗淡無光。想想先生的話;世界是自己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吧,用心裝點屬于自己的世界就好了。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讀到這里,想,先生真是活明白了。有時我們會怨自己長得不夠漂亮、不夠富有、不夠聰明,想想這千百年來恒古不變的定律,就明白了,人不可太貪心。珍惜自己擁有的,知足常樂吧。
最新楊絳人生哲理名言范本五
我早就知道楊絳先生,之前上學的時候學過她的作品《老王》,后來又讀了《我們仨》,《楊絳傳》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它主要講的是楊絳的一生。
楊絳只要提這個名字我就會想到她的一些事。楊絳是錢鐘書的夫人,兩人都是著名的文學家。《楊絳傳》的作者以散文隨筆的形式將楊絳先生的一生進行了敘述并配以作者自身的一些感悟。全書一共十幾萬字。作者用簡單樸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楊絳先生一生的故事,讓楊絳先生的形象立體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楊絳,雖生于亂世,卻始終懷有一顆與世無爭的心,在她105年漫長的人生里,歷經曲折動蕩,飽經歲月打磨,但她不改初心,始終保持明媚從容、淡定優雅,如深谷幽蘭般,在歲月里溫婉如初。
楊絳先生身上的氣質,得益于她那位嚴厲而正直的律師父親。父親對楊絳家教甚嚴,連生病在家休養,都要做好學習計劃,所以楊絳先生才能一生自律的求學上進。為了讓楊絳懂得珍惜時間,努力讀書,父親每次只給她一本書,讀完便收回。父親曾問阿季(楊絳小名):“阿季,三天不讓你讀書,你怎樣?”她說:“不好過。”“一個星期不讓你看呢?”她說:“一個星期白活了。”讀書,對于先生來說,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先生的文筆如此細膩,想必也和她多年的優秀讀書習慣息息相關的。
后來,與愛人錢鐘書相識與清華大學
未讀此書前,我以為先生只是一位兒女情長的賢妻良母罷了,但讀完楊絳先生的一生,我便深深為先生折服了。這本書中楊絳和錢鐘書先生愛情是令人羨慕的,是那么純凈與美好,在那個動亂的時代,得益于良好的家庭背景庇護,她得以從小耳濡目染吟詩習文,從而培養了她骨子里的堅韌與溫柔也使她不受世俗與名利的影響。很喜歡書中楊絳先生引用的一句話:“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從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錢鐘書聽后回復:“我和他一樣”楊絳先生也答到:“我也一樣”。這樣的愛情卻是令人感動,想想那個年代動蕩不安但是她和錢鐘書始終相濡以沫,非常讓我羨慕。
楊絳先生以自己平靜的書齋生活,應對多種考驗,怨而不怒,不懈地進行文學創作和翻譯工作。以普通人的心態,描寫著普通人的生活,彰顯人生大愛。送走了丈夫和女兒后。她哀而不傷,仍然孜孜不倦整理書稿,出版作品。92歲寫《我們仨》,103歲出《洗澡之后》。不拘泥對生命存在的執著,努力完成對死者的慰藉和對生者心靈的洗滌。
以楊絳先生的才華,本可以馳騁于文壇及教育事業,但是她更樂意躲在丈夫背后,照顧他這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在丈夫女兒相繼離世后,她將悲痛藏于人后,重新讓自己的生活忙碌起來。她一生潛心治學的生活態度,值得每個學者學習。合上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最新楊絳人生哲理名言范本六
在楊絳先生去世的時候,我才隱約知道她是誰,之前只是聽說過,可能因為我讀的書很少。開始還以為是個男人,估計也有人和我一樣會好奇,明明是個女人為何以先生自稱?
先生的含義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對年長而有學問的人的尊稱,另一種是對別人的敬稱,首先是對老師的敬稱,其次是對醫生道士等等。對女性稱之為先生時,多稱呼那些教師,女學者或是德高望重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的女性。
之前聽書聽過,如今一口氣的把書全部讀完,內心被打動。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是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情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在時間的洪流里,記住的會被遺忘,得到的會失去,鑄造起來的可以被毀壞。然而卻確實有些東西可以留下,比如愛與信念。
愿我們仨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