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023年《昆蟲記》手抄報匯總一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就是這樣一個奇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簡單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并不厭惡,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杰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帶給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記》不僅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2023年《昆蟲記》手抄報匯總二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呼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題記
自然這個詞語,是非常龐大的。它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雄壯,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的壯闊,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細膩,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
夏天的到來必定伴隨著蟬鳴。不管是在寧靜的鄉下還是繁華的大城市,只要有樹的地方就一定能收獲蟬鳴。空中的小蛾子,在學校花壇里長期居住的小蝸牛,都是那么的可愛,在自然的世界里,昆蟲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位置。
但是,在自然面前,人類總是那么的渺小。
人類渴望去了解自然。從許多年許多年以前開始,人類就已經進行了他們自己的探索。到了今天,人類對地球的認識還停留在萌芽階段,卻開始用自身的行動來影響地球的發展,并且漸漸忘卻了自己本來也不過是無數動物中的一種罷了。想要人們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了解其他動物便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便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選擇。
法布爾的《昆蟲記》,不管是在生物研究方面,還是在人文自然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首先,法布爾是法國博物學家、動物行為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文學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后世。身為現代昆蟲學的先驅,法布爾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聞名,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法布爾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鄉村教師,花費一生用心血和精力去研究不被重視的昆蟲。透過這本書,我們更能看見法布爾那熠熠生輝的科學研究精神。他有時像孩子一樣為昆蟲欣喜,有時候像老人一樣沉思,有時像青年那樣充滿朝氣,永不放棄地堅持著自己的研究事業。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一顆尊重生命的心,去記錄,去歌頌,去贊揚自然。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昆蟲。達爾文甚至賦予了每一個昆蟲它自己的性格,讓昆蟲也變得可愛了起來,也讓《昆蟲記》與其他的科普讀物有了區別。
我也很喜歡昆蟲。在小學的時候就很喜歡在中午午休的時候去花壇坐著玩。密密麻麻的灌木叢遮擋住了陽光,所以灌木叢里的世界對我來說是很神秘的。而在灌木叢中晃晃悠悠,慢慢爬出來的蝸牛就像是使者,見到了我們無法見到的東西,帶來了我們從未知道的消息。小時候根本不知道害怕,就用手輕輕夾住蝸牛的殼,然后將它放到手心仔細端詳。蝸牛的兩只觸角一動一動的,我總喜歡用手去戳,然后看它飛快地縮進去,再有些后怕地慢慢探出個頭來。還會去看蝸牛爬過的痕跡,看那一攤水跡在陽光下勾勒出一幅圖案。茫然地尋找蝸牛的食物,在校園里摘了各種各樣的葉子湊到它面前想讓它嘗嘗,還為了蝸牛貢獻出了自己的蜂蜜,涂在葉子上吸引它來吃。因此在我的童年回憶中,學校的花壇上永遠有那么幾只蝸牛在永不停息地移動。上了初中,早已經忘卻了蝸牛。只是在一個下雨天,幾個同學捉了幾只蝸牛到教室里面來,讓我一下子有了興趣。趕緊沖出教室去尋找蝸牛。這時候的蝸牛還是在灌木叢中,雨滴答滴答地下著,打在一片又一片的葉子上,綠葉被迫低下了頭,晶瑩的珍珠咕嚕嚕地滾了下去,在下水道的蓋子上整整齊齊地排著隊,等待下一次的旅程。蝸牛則事不關己地沿著一條條的小路繼續行走,有時也會順著墻往上爬。它們有的隱藏,有的在外游蕩,都被這一場雨激了出來,仿佛都想呼吸新鮮空氣。它們還是和幾年前的那些蝸牛一樣。蝸牛還是那個蝸牛,我還是當初的那個我嗎。
我也挺喜歡蜘蛛,它編制著一個又一個晶瑩的夢,卻捕捉著一個又一個的生活。
我也挺喜歡蜻蜓,它停留卻什么都不留下,它留下卻只有瞬間。
我也挺喜歡蝴蝶,它化蝶成蛹,用生命去歌唱生命。
在達爾文筆下的昆蟲也很可愛。閱讀法布爾昆蟲記,無疑是一次智識與靈性的提升,一場藝術與人文的盛宴,更是一場無與倫比的生命感動。我認為,可以稱法布爾為自然科學家,也可以成之為作家。但是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沒有哪位作家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他是第一個,也可能會是唯一一個將生物與文學結合得如此恰到好處的一個作家。法布爾的作品亦或者是他的精神,不管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在將來,都將永遠被人們記住。法布爾自學成才,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放棄一切并且把它堅持下去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我覺得興趣其實是一種比較不穩定的東西,法布爾能夠把這種愛好堅持到這樣的地步,是一種頑強的精神,也是一種拼命的賭博。
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就會明白,自己時多么的渺小,而世界是多么的龐大。不過,正是因為我們的渺小,所以我們從不能停止自己探索的腳步。越了解的多,就會明白自己不了解的還有很多。
“自然”這個詞,聽著就很自然。所以,你真的不打算準備找一個陰沉的下雨天,坐在椅子上,隨手拿起一本書開始閱讀嗎?一邊欣賞窗外的雨點斜飄,一邊感受手邊熱茶的氤氳,跟隨作者去感受自己平時無法感受到的點點滴滴。這樣的好書,可以讓我們在茫茫的人海中,在卑微的世間,在喧囂的人世中獲得些許安寧。
向自然致敬。向所有的文人致敬。
2023年《昆蟲記》手抄報匯總三
讀過法國多才多藝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仔細回想,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池塘的描寫和由此引申的意蘊。
你也許會覺得,其貌不揚的池塘并沒有什么吸引力,但作者認為,就是這再普通不過的池塘,把他帶進一個神秘遼闊且豐富多彩的世界,激發他的好奇心,令他產生對研究昆蟲的興趣,進而取得豐碩的成果。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都知道,興趣這寶貝兒,對做好每一件事情有多么重要!那么,我們是否應在日常生活中,仔細思考,認真觀察,努力去尋找我們身邊的“池塘”呢?
屬于我的神秘“池塘”,遠在年幼的時候,就開始召喚我。雖然,我的“池塘”并不像法布爾所留戀的池塘那樣有碧綠的池水,水上浮著黃色的小鴨,水中的水甲蟲、水蝎等小昆蟲深深的吸引著他,但在我的“池塘”上漂浮著的像小蝌蚪一般的文字,別具魅力。它們一直吸引著我,打動著我,陪伴著我。我喜愛自己那神秘的“池塘’,我在它那兒欣賞到的并不只是“小生物”那樣簡單,它給我的知識、感情與思考,讓我總是有一種沖動,要去為喜歡這種漂浮著的文字、洋溢著墨香的“池塘”的人們,去創造、去保護屬于我們的“池塘”,屬于我們的精神食糧。其實,我真的很感激那“池塘”,如果沒有它的出現,沒有它的存在,自己就不會在少兒階段,便已有兩本著作的面世、出版,并由此帶來出乎意料的各種榮譽和寶貴的激勵。同樣在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大地上,沒有“池塘”的`出現和存在,就不可能孕育出聰慧、淵博的各行各業的能人異士,更不可能有如今繁榮昌盛的文明社會。
我很幸運,能找到自己的“池塘”,我也希望,每個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池塘”,在“池塘”中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生機勃勃的禮物,并嘗試創造更加美麗的“池塘’”,甚至使它變成大江、大河、大海……
“池塘”神秘,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和追求,也只有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的人,才能感受到“池塘”的存在,才會聽到“池塘”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