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報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精選春節習俗調查報告(精)一
調查時間:xx年x月x日
調查人:
調查方式:查資料,詢問長輩
了解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每當春節期間我國各地方人民都會舉行各種活動來慶祝,這些活動有很多是從歷史的長河中遺留下來的,并形成了地方風俗。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春節的前奏要數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過了小年,便迎來除夕。
2、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三十,初夜,歲除。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了,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一般指農歷二十九或三十。這天,一早起床,男子準備貼對聯,福等。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家中女子便開始忙碌起年夜飯來,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我們年夜飯中一般都有雞,魚,肉,湯圓這四道菜,魚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湯圓的意思是團團圓圓。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愉快最熱鬧的時候,一桌豐盛的.菜,和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我的家鄉每家每戶吃年夜飯時會先放掛鞭炮,然后關上門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團圓飯。年夜飯過后,孩子們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又稱守歲錢等。因為是用紅色的袋,故又稱紅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3、湯圓
過完除夕,便迎來了新的一年,接下來的幾天,父母會帶領孩子到親朋好友家祝賀新春。
4、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我的家鄉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戶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我們各家都會準備好果盒,糖果和各種各樣的食品。初二,父母會帶我們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會帶上很多禮物比如煙酒飲料等,去外婆,外婆則準備一桌豐盛的伙食招待我們。 接下來的幾天,便到親戚朋友家拜訪,同樣主人家會準備一桌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精選春節習俗調查報告(精)二
每年春節,我都會回奶奶家。
推開門便能瞧見——一厚沓白嫩的面皮,一大碗香氣滿滿的肉餡,一臉慈祥地端坐桌邊包餃子的奶奶。這是我對在崇明過春節最深的記憶。
小時候就跟著奶奶一起學著包餃子。但餃子一下鍋,我包的那些餃子就“失蹤”了:面皮散了,餡兒也跟著逃了出來。這事兒不知被大家笑了多少回。
但我還是喜歡包餃子,不為別的,就為了能享受那份家的溫暖。
包餃子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準備面皮和餡兒可謂是一道極其重要的工序。先準備餡兒,將蔬菜餡和肉餡剁碎,然后將其攪拌,最后加入適量的調味料,靜置待用即可。
接下來便是準備面皮了。先往面粉里加適量的溫水,然后反復攪拌和揉捏,直至達到想要的韌勁。這一步非常考驗人的經驗,因為這一步十分費時費力。接著將面團揉成一個個湯圓大小的小面團,再用搟面杖將其搟成一張張餃子皮。由于這道工序十分復雜,極其耗費精力和時間,所以為了節省時間,一般選擇從市場里買現成的餃子皮。盡管如此,我依然更向往全家人一起其樂融融地干活、包餃子,因為那樣更能感受到家的溫馨和暖意。
包餃子相對簡單,從餃子皮中掀起一張,將餡兒放在面皮上,一合,一按,一捏,一只小巧玲瓏的餃子就完成了。
“下餃子嘍!”隨著奶奶的一聲吆喝,數十只餃子紛紛跳下了鍋。你瞧!它們正在鍋里活蹦亂跳呢!我正想將脖子再伸長些,好看個究竟,誰知那水珠卻調皮地濺了出來,奶奶趕緊把我往后擋,說:“小心點,乖,別燙著了!”
“餃子來嘍!“隨著奶奶的又一聲吆喝,熱氣騰騰的餃子一碗接著一碗被端上了桌,每一碗里都是滿滿的溫暖。
窗外,鞭炮聲此起彼伏。在這闔家團圓的時刻,我真正明白了餃子的內涵——團團圓圓。
我總是在想:其實我們包進去的何止是餃子餡呀,更多的是我們對團圓的渴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