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福建鼓山的導游詞范文(推薦)一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福州來游覽。
見到大家的心情就象今天天氣那么燦爛,我是中國旅行社的導游員_,在我旁邊這位是開車經驗豐富的馬師傅。今明兩天福州之旅將由我們跟大家一起度過,在這預祝大家這兩天玩得開心、吃得放心、睡得安心。非常榮幸能陪同大家一起游覽素有“閩山第一”之美稱的福州最有名的旅游勝地――鼓山。
鼓山海拔969米、面積1890公頃,聳立于榕城東郊,閩江北岸。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聞遐邇。西晉尚書郎郭璞在《遷城記》中就有"左旗(山)右鼓(山),全閩二絕"之贊。它因頂峰有一巨石如鼓,每當風雨交加,便有簸蕩之聲,故名鼓山。從山麓廨院登鼓山有三條途徑:一是從廨院東側的一條1954年修建的盤山公路約8。5公里,直達涌泉寺前停車場;二是在廨院西側建了一條空中索道(纜車)到達鼓山十八景區,長達1000多米;三是在公路和索道中間有一條石階古道,道長3。5公里,有2145多級臺階,每隔500米左右就蓋有一亭,供游人登山歇息時用,古道成之字形,蜿蜒而上,穿過七亭后進山門直達涌泉寺。鼓山勝跡以涌泉寺為中心,分東西南北四路,160多景。
彩更為濃厚,而為更多的人認識和喜愛。因此,鼓山摩崖石刻隨處可見,約有549處。自宋代以來,歷代名人墨客就在絕頂峰、靈源洞、白云洞、舍利窟、達摩十八景及古道旁的巖石等處鑿下各種字體石刻,其中刻在靈源洞附近的就有300多處,也是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其中有宋代大書法家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等人及現代人郭沫若的手跡,這些名人薈萃的自然“碑林”篆、隸、楷、行、草各種俱會,真是琳瑯滿目,相映成趣。鼓山也是國內罕見的書法藝術長廊,猶如一座天然的石刻書法寶庫,所以被“東南碑林”。
在“靈源深處”的石拱門前刻有四個大字。進入石門,傍崖而下六十余級臺階,我們現在所處的靈源洞,在地理學上屬于谷中谷地形。它山勢迥異、巖石嵌怪,兩峰之間裂一深澗,寬約3米,深達兩丈多,有似石洞,稱靈源洞。這里林木蔭蔭、涼風習習,夏日,這里就是一座天然的空調房,非常舒服。因為這樣的原因,就有一位宋代的名人,貪圖這里美景,導致忘記了回家的時間,留下了“忘歸石”、三個大字。這個人是誰呢?大家往前方看,前言三個紅色的楷書大字“忘歸石”是宋代大書法家蔡襄所提。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書法家,他字君謨,出生在我們福建仙游。自幼聰明好學,十八歲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為官清廉,剛正無私,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頗得民心。從這幅字上可以看出,宋慶歷五年(1045年),當時蔡襄任福州知洲才一年,和郭世濟、蘇才翁、邵一華四人來鼓山游玩。因貪圖山間美色,忘記時間,故留下“忘歸石”三個字。蔡襄多才多藝,他的文章、書法都寫得很好,他寫的《茶錄》、《荔枝譜》是我國較早的農業專著。但蔡襄對后世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書法,歷代對他的書法評價都很高,后人把他、蘇東坡、米芾、黃庭緊四人合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在書法上,蔡襄是個多面手,
單就蔡襄的楷書而言,評論家認為蔡襄的楷書受唐顏體影響較深。如果大家看到顏真卿晚期的楷書字貼,就不難發現兩人楷書比較接近,都是寫得濃厚雄偉、方正飽滿。蔡襄在吸取顏體濃厚雄偉、方正飽滿等特點的基礎上,把字寫得筆力遒勁,體態顯得俊逸典雅。因此,蔡襄的楷書有著“端莊沉著”的風格。
大家請往左手彌勒閣峭壁上看,施元長于1061年所題“喝水巖”,關于這3個字,還有一段靈泉喝后永不回的小傳說。相傳古時涌泉寺的開山祖師神晏在此誦經,因澗下的流水喧嘩,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里的溪澗也就干涸了,那么現在這股泉水流到哪里去了呢?一會我會帶大家去找這股泉水。關于這個傳說,引來了歷代許多文人墨客的爭論,如宋代文人徐錫之認為“重巒復嶺鎖松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侍師側,不都喝水過他山。”包括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也留下了“怪他活潑源頭水,一去千年竟不回。”有人認為此處不可無水,有人認為“無水亦佳”。大家抬頭看,那四個大字是否令我們回味無窮呢?此外,這里還有宋代林公濟、燕度、孫覺、魏杰等多人留下的墨跡,各種書體各顯神韻,供大家欣賞。
福建鼓山的導游詞范文(推薦)二
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廈門最佳風景區——鼓浪嶼,它四面環海,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故有“海上花園”的美稱,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風景評比中名列榜首,同時也是全國35個著名風景區之一,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來此參觀時,也對鼓浪嶼贊嘆不絕,稱它是“東方的威尼斯”、“中國的夏威夷”,并且于20xx年被評上國家旅游景區最高級—4a級。
鼓浪嶼四面環海,面積不大(請他們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摩洛哥還要小,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半數以上的人具有海外關系,一般旅居14人國家及地區,它雖然小,名氣卻很大,擁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這么小的地方,能擁有這種程度,可見它不容一般.
鼓浪嶼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嶼,而稱“圓沙洲”(解釋此三字),后因它的西南方向海邊有塊礁石,由于長年累月經過海水的沖擊、侵蝕形成了一個溶洞,每當潮水漲潮時,濤浪撞擊礁石,會發出如擊鼓的聲音,故那塊石頭被稱為“鼓浪石” ,鼓浪嶼因此得名。(可考他們鼓浪嶼的由來)
它同廈門島僅一水之隔,又四面環海,很多人在想象中,總覺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實除了建國前如此外,到了現在,可以說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數人乘快艇、坐游船等外。那就是一天24小時營業的渡輪來回往返,在寬500米的廈鼓勵海峽上每15分鐘一航班,實行去程買票,返程驗票制,過渡費用8元/人,航程大約5分鐘時間就到。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樓的雅座,說到雅座,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都得自理1元/人。
別看鼓浪嶼不大,有句話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幼稚園至中學(幼兒園3所,小學3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382人)、銀行、醫院、菜市場、音樂廳等,因此島上居民不會因它是四面臨海,面積小而不方便,反而透著小巧玲瓏,所以如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島上過個5--6年沒問題。
由于這里空氣清新,綠化好,生態環境佳,因此這里還是海洋珍惜物種(文昌魚、白海豚)的保護區。它同時也是廈門市綠化最好的一個區了,全島種有4000多種植物,80多種植物,80多個科屬,綠樹覆蓋率達到40%,人均擁有5.1平方米,因此空氣清新。
鼓浪嶼美在哪里呢?確切的說它雖有鬧市之繁華,卻無車馬之喧,因島上大多路窄,坡陡,故一般車子很難行駛,為了使島上交通安全,島上嚴禁機動車輛在行駛,除了少數清潔車,救護車,自行車也是找不到的,就連我們的總設計師鄧小平1984年南巡廈門,也是在陪同人員的陪同下步行游覽鼓浪嶼的,所以到鼓浪嶼上是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上島后只有一種“11”路——那就是步行,因此有“步行島”、“平民島”的美稱。
1841年鴉片戰爭后,廈門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1935年,鼓浪嶼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進入了西方列強手中,商人、傳教士等紛紛來此建公館,設教堂,辦學校、設立領事館,從1920xx年被割為“公共租界”到1949年,共有14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建立了1400多棟,最具有歐洲風格,中西合璧的領事、辦事處和別墅,如英、法、德、日、意、美、西班牙等建筑,現今它還保留著這種特色,所以到此島,您就不需踏出國門,就能欣賞到西歐等地方,各式各樣的建筑,故有“萬國建筑博覽街”的美稱。
他們又帶來了西文文明,如現代音樂、體育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島上居民大多喜歡音樂,據不完全統計鼓浪嶼50年代擁有鋼琴500多架,鋼琴密度居全國之冠,在優美環境及音樂的渲染下誕生了許多音樂界人士,如第一位女指揮家-周淑安,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中等級第二名的-殷承宗,在6次國際鋼琴比賽中連續獲獎7次(1981-1984)的-許斐平,陳佐徨、卓一龍等不計其數,因此有“音樂家的搖籃”,“琴島”之稱,每當早間,或傍晚,如果沿著潔凈優雅的柏油小道,踱步漫游時,不時能從百葉窗內、小花園里傳來鋼琴或小提琴的悠揚琴聲,及渾厚的男高音,輕柔的女高音,所以,鼓浪嶼自古有“琴韻花香伴我歸”的一種自然美感。
鼓浪嶼第一架鋼琴:1920xx年,廈門第一架從國外運來的鋼琴放進了中華基督教會(現鼓浪嶼巖仔腳)。沁時,它主要作為伴奏吟唱圣詩圣歌之用。琴上附有鼓風機。彈的時候,一人鼓風,一人彈
(三個特點:一個靠聽、一個靠看、一個靠感覺)以上“步行島”、“萬國建筑博覽街”、“琴島”就構成了鼓浪嶼的特別之處,是一個需要靠感覺、看、聽的小島。
福建鼓山的導游詞范文(推薦)三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泉州開元寺。開元寺占地面積78000 平方米。它規模宏大,構筑壯觀,景色優美,曾與洛陽白馬寺、杭州靈隱寺、北京廣濟寺齊名。開元寺初名“蓮花寺“,后改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現名。
人們常說“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實是冤枉了出家人。與世無爭的僧人隱身在高山峻嶺之上,本意是修心養性,卻常成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聞名遐邇。而泉州開元寺就座落在平平無奇的鯉城區西街,與凡世的隔絕只靠山門前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這無形中縮短了塵世與佛門的距離。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襯,卻多了善男信女的親近,這就是泉州開元寺的獨特之處。
泉州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風景區,或許大家想知道,開元寺何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慢慢領略、細細品味吧。
眼前這座別致的建筑就是開元寺的山門,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經過幾次火災燒毀與重建,現存建筑是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請看這石柱:上下端略細,中部較粗,呈梭子狀,學名梭柱,據考證為唐朝的石柱風格,年代已十分久遠了。石柱上還懸掛有一木制對聯“此地方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它是泉州這個具有濃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風貌的真實寫照。分坐在天王殿兩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規制所配置的密跡金剛與梵王。它們怒目挺胸,狀極威嚴,與一般寺廟所雕塑的四大金剛有較大差別,有人謔稱它們為“哼哈二將”。
跨過山門就到了拜亭。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東西塔和寬敞明亮的東西兩廊對稱地排列在兩旁,而我們所在的位置就在開元寺的中軸線上。佛教傳入我國巳有一千多年歷史,并在中國落地開花,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開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國古建筑的南面為尊和中軸線為主的特點。
拜亭前的這個大石庭,是個“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每逢農歷二十六日,這里人山人海,梵唄聲聲,一派泉南佛國景象。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盤根錯節,增添了開元寺靜寂、莊嚴的氣氛。樹下排列著11座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幢、小舍利塔,以及兩只贔屃。庭中還置立著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爐,蓋鈕雕蹲狻猊,爐身周雕幡龍、祥云、蓮瓣、蔓草等紋飾,形制優美,雕工精妙。焚帛爐稍后兩側,還有兩座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廂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薩錘太子舍身飼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時留下的痕跡。
在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就是眼前這座大雄寶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云蓋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后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于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后就獻地結緣。幾天后,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大雄寶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遺物。大殿通高20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面積達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遠,外觀雄渾,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壯觀的建筑風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賜佛像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是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這五尊大佛金光閃爍,衣紋清晰,神容慈祥,法相莊嚴,雙手分別作說法、施與、接引、禪定等相,工藝精巧,令人嘆絕。五方佛的脅侍有文殊、普賢、阿難、迦葉以及觀音、勢至、韋馱、關羽、梵王、帝釋等諸天菩薩、護法神將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圣觀音以及善才、龍女和兩翼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開元寺歷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凈土宗、密宗、禪宗等宗派,而大殿卻能保持這種罕見的規制,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寶殿還有一個“百柱殿”的雅稱。全殿原計劃設立柱子一百根,后來因為需要放置佛像和騰出給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長了珩梁,減少了立柱,成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右參政、按察使曾櫻與總兵鄭芝龍重修開元寺紫云大殿時,將其中木柱全部換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豐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時期的海棠花式柱、圓柱、方柱。楞梭柱、蟠龍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間那對16角形輝綠巖石柱,雕刻著古代印度和錫蘭流傳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圖案24幅,引起中外學者的極大興趣。它與殿前月臺須彌座束腰處的72幅輝綠巖獅身人面像和獅子浮雕,同為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主印教寺移來的。它們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繁榮發達,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
福建鼓山的導游詞范文(推薦)四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代表旅行社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歡迎大家來到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白水洋觀光游覽。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專職導游,我姓陳,名,大家可以叫我小陳或陳導。為我們開車的司機王師傅,王師傅是有多年開車經驗的老司機,今天的白水洋之旅就由我們兩位為大家服務,話說白水洋是個非常漂亮而且好玩的地方,很多來過游客都對它贊不絕口,相信大家也會不虛此行。好了,先預祝大家都玩得開心,愉快。
首先,我先對景區的概況做個介紹。讓大家了解一下。白水洋是鴛鴦溪風景名勝區的標志性景區,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南連省會福州,北接浙江溫州,西鄰武夷山,東與中國臺灣島隔海相望,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在1994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此外鴛鴦溪全長18公里,是以野生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容溪、瀑、峰、巖、洞、潭、霧等山水為一體的自然景觀。鴛鴦溪風景區總面積為78.8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唯一鴛鴦鳥保護區。鴛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公認的最美麗的水鳥。鴛鴦也是候鳥,但是它和燕子一類的候鳥不一樣,燕子是春去冬來,而他是冬去春來。大家都知道,鴛鴦歷來都被作為愛情幸福,夫妻恩愛的象征,各位團友,到了白水洋就進入鴛鴦溪風景名勝區了,在這里我們可以學鴛鴦愛、吃鴛鴦果、唱鴛鴦歌、睡鴛鴦床、做鴛鴦夢,盡享人間的歡娛了,大家是不是著急了?
好!現在我們的車已經進入白水洋景區的停車場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的物品下車,并關好門窗,請記住我們的車牌號是閩d54321,藍色的金龍大巴車,這里人多車多大家千萬別上錯車啊!請大家跟著我的紅色導游旗走,這里人多擁擠,
大家別走散了。下面我們改乘景區的電瓶車,行程大約15分鐘,大家可以在此順便領略一下沿途的風光了。
好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淺水廣場,就是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白水洋了,它是由古代火山沉積巖組成。這里最有特色的是“十里水上長街”和百米天然沖浪滑道。“十里長街”是由三塊平坦的萬米巨石組成,最大的一塊近四萬平方米。這三塊平坦的萬米巨石,經國務院建設部組織專家證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淺水廣場”,因此被稱為“天下絕景”。時任福建省長盧展工視察白水洋時贊嘆是“宇宙之迷”,很多游客也都慕名而來觀賞絕景。
白水洋按水流的方向分上中下三洋,不方便踩水的朋友可以從上洋的鼓橋到達對面,請這部分游客先等一下,我安排好了就帶你們過去好嗎?
上洋是寬闊的水面,有座鼓橋通往對岸,方便了不想踩水的朋友,現在在我們腳下的就是中洋,中洋總長200多米,寬150米,面積3萬多平方米,溪水從石面輕輕流過,水深沒踝,大家可以穿上防滑的襪子在水里散步,感受一下水從腳底直沖心臟的涼意。其實在幾年前專家就開始設計“白水洋”牌紅軍草鞋了,說是用稻草和麻繩等環保材料編制,降低成本保護環境,又可以帶回家珍藏,可惜一直沒有推出來,不知還能不能推出。現在呢我們的腳在于水接觸的過程中也可以受到這富含天然礦物質的天然清水的按摩,這種效果可比腳底按摩和排毒好多了大家呆會親自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屏南縣委、縣政府自1992年起每年夏季都在這里召開一屆世界上獨有的民間水上運動會。有首《白水洋》的詩里有這樣幾句 :“煙波水街十里長,游人穿襪任徜徉,烈日當空似火爐,走進水里如冰涼。 中洋西面白茫茫,萬眾云集彩旗揚,水上運動獨此有,龍騰獅躍健兒忙。其場面就可想而知了。
屆時會有上萬人在這里載歌載舞,場面非常壯觀,那種快樂也會深深感染每一個人,而且還有豐富多彩的水上運動,還有被譽為三絕的跆拳道,屏南 傳統武術隊表演和舞香龍的表演,說到這個舞香龍啊!這可是屏南獨有的奧!閩東屏南雙溪鎮在正月十五至十七日,迎城隍、舞香龍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香龍長60多米,龍體直徑幾米,分為龍球(珠)、龍頭、龍身、龍尾等相對獨立的4個部分,用棕片、棕繩、竹木、稻草等扎成骨架。舞龍前在每個鱗片上插滿特制的香火,每根都有食指這么粗,全身共有6萬多柱,光點火就要近百人花半個小時。夜色中香龍舞動,紅光閃爍,紫煙繚繞,栩栩如生,極為壯觀。龍到之處,家家都要鞭炮迎送,附近群眾也蜂擁而至,一飽眼福。可惜小王也從來沒見過,不過,沒關系,希望我們下次有機會可以大飽眼福。好了我不羅嗦了,大家會有四十分鐘的時間在此盡情享受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白水洋!10.30分我們就在對面集合去下洋,體驗沖浪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