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能夠幫助教師提前預設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這是一份經過實踐驗證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可供教師參考和借鑒。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一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衛風氓教案。
2、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3、《氓》的情節和主題。
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并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教學過程。
一、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后人經常把它們并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后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迸d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二、簡介《氓》。
《衛風氓》是一首敘事詩,教案《衛風氓教案》。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誦讀詩歌,然后根據課后的注釋來翻譯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四、情節和主題。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于暴矣。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二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土危}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學完這首詩尤其是“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钡倪@一句。再看過醒的“不相信愛情”。好像自己也有了這種感想。女生不能因為看不到或者很想很想就只能自己偷偷的哭了,應該長大了。。真正的愛情不應該是這樣的當然也會有很好的男生不像“氓”里寫的那樣,不會像“氓”中的會因為一些無聊的原因而始亂終棄。所以要為自己而努力不要到最后是不好的結局要讓自己努力做到最好要開始長大,開始長大不可以再無故的影響自己的心情,要開始在學業上的努力最后的幸福。無論怎樣的幸福,都是要自己去爭取。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三
這篇精讀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這篇課文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里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繼續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教學難點是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變化多端、跌倒、開辟、枝折花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4、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四
《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發展起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是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衛風?氓》經女主人公之口緩緩道來,歌謠中的所言的初時的甜蜜到婚后的痛苦直至如今的獨自悲哀和憤懣,正如詩中所述戀愛時“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钡倪@般思念與癡情,婚姻中“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這般無情與殘忍。抒情與敘事融為一體,時而以比喻展開議論,如“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等,這些似乎像是在告誡女性,又似乎像是在諷刺社會的不平。
一、“棄婦詩”
對《衛風?氓》的主題解讀,主流傾向大都將其劃定為“棄婦詩”。古代文人首推代表便是朱熹《詩集序》曰:“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述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睆闹锌梢钥闯鲋祆湔J為歌謠中女主人公是抱悔恨態度,自知自己之錯而活該被棄而非怨恨丈夫,故被當下學者們作為將其劃定為“棄婦詩”的依據之一。而筆者對此觀點有所保留,若如此這般便是棄婦詩,那么朱熹所言的核心如何體現,不然為何朱熹不用“棄婦”而是“淫婦”?筆者認為朱熹的核心觀點是詩歌確是棄婦所言,或許劃定為諷刺之作更為適宜,諷刺女子不守禮義,私自婚配,自食惡果[1]。而當代學者的側重點是女主人公哭訴自己被棄的悲慘命運,有怨恨丈夫、批判社會不平之意,如余冠英的《詩經選》、游國恩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及現行教材均認同此觀點,解讀中有同情女主人公的情感,同時也暗含著贊揚女主人公堅強、果斷、敢于言論的精神在內。
二、“刺時詩”
“刺時之作”此觀點在部分典籍中有明顯指出。如《毛詩傳》云:“《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棄背。或乃困而自悔,喪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u也?!薄!对姽省吩唬骸啊睹ァ罚虝r也。何刺乎?刺淫奔者失身也?!痹僬摺对娦驈V義》曰:“此《序》謂刺時,刺當時風俗之不善也?!惫尸F代的學者們有將這些古人評論作為《衛風?氓》的主題解讀的觀點之一。筆者認為“刺時之作”這一主題是站在社會價值觀層面上的探討此詩歌意義和作用方面的解讀,可以自成一派。所謂文學典籍,筆者以為若非作者有心有意注以此文目的,無論是讀者還是學者都是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的,為己所用,這也是無可厚非的。《衛風?氓》或許在這一觀點的解讀下,成為了類似于《女誡》一類的教導女性的讀物,只是《衛風?氓》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方式,借女主人公的哀傷自訴,現身說法,以正當時處于混亂中的“不良”社會婚俗,如劉書芬[2]《詩經?衛風?氓詩中“氓”字釋義》一文中就“氓”的釋義,認為“氓”是從“亡”從“民”,“民”形“亡”聲,“氓”字既有對文中男主人公氓的身份表述,是移民,這與駱全察的觀點一致,認為男主人公是外來人,流亡者;又有對愛情、家庭層面上的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的'背叛與逃離。從中側面道出時代的混亂,自然禮法會有所破壞,而作為當時維護并堅持禮法制的主流社會價值觀來說,“子無良媒”、“秋以為期”在理論上還是實際中都應受到阻礙和譴責。
三、“怨情詩”
“怨情詩”的代表為李全祥,在《也談詩經?衛風?氓的主題及其藝術價值》一文中指出,《衛風?氓》是女主人公對丈夫的失望,對失去甜蜜愛情,對不平婚姻的怨情詩。正如陳金雄認為的,《衛風?氓》其實是通過女主人公的經歷向世人表達了一個永恒的主題,愛情不一定會永恒[3]。在尚永亮《詩經棄婦詩與逐臣詩文化關聯》一文中也有提到,婚姻愛情中,男性常常與背棄承諾、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相關聯,成為女性失去愛情、婚姻解體的重要原因。
這一種的主題解讀或許是文本本身淺層面的顯性信息,能夠作為教學中誘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極具意義的啟發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現代婚戀觀。但是筆者認為若是貿然將“怨情”作為《衛風?氓》的主題還是有待進一步探討的。若純粹是為了怨情而作,那么或許也可以將其劃為愛情詩,畢竟人生過程中的重要主題之一就是愛情,只不過這是一首悲傷的愛情詩歌,沒有有情人終成眷屬,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畫面而已。同時也體現出了《衛風?氓》的現實主義風格。
四、“逐臣詩”
屈原的《離騷》使得部分學者開始從逐臣詩的角度嘗試解讀《衛風?氓》。在筆者看來,棄婦與棄臣確是有相同之處,但是是否《衛風?氓》的主題有這么的深層次的政治解讀,仍然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畢竟當下的過度解讀的案例實在是太多了。尚永亮在《詩經棄婦詩與逐臣詩文化關聯》一文中詳細探討了兩類詩歌的特點,指出兩類詩歌的異體同構。棄婦詩完全可以映射到君臣關系當中,在婚姻生活中女性難以把握自己的命運,男性卻因占有主導地位而專橫地可以決定女性的命運這一點上,略同于孔子所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的嚴格的等級觀念[4]。雖然尚永亮并未在文中明確提出《衛風?氓》的主題就是逐臣詩,現存的文獻中也尚未尋到該類的確切觀點,但是筆者認為這種解讀為何不可,只是既然是以喻君臣,那么在教學中還得需教師與學生的相關的背景政治資料的搜集。
綜上所述,以上便是《衛風?氓》六大主要的主題觀點?!对娊洝纷鳛槲覈谝徊吭姼杩偧?,而《衛風?氓》是《詩經》中的著名篇目,教學中也是詩歌學習的重點,主題的探討肯定是不容忽視的。該篇的主題探討,學者們看法一直存在爭議,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品讀才好,這樣才能品出古典文學的魅力與味道,深刻體會到其中所傳達的審美趣味,豐富情感的體驗。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五
說教學目標:
1、讀懂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3、又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4、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重難點:
1、學會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2、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生詞新詞:
分組合作比賽,默寫生字,要求全部寫出來,寫對寫好,前面的不會后面的補充,到規定時間為止。
二、導入新課:
板書:古怪淘氣可愛。
三、整體感知,體會真實的表達方法(分大組朗讀交流)。
讀完以后你們覺得老舍先生寫的貓真不真實?那些地方看出它的真?
四、重點感悟課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一)上節課同學們已經選擇喜歡的部分,這節課就讓我們深入課文,注意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后有感情地朗讀出來,要讀得讓其它同學也喜歡這些詞句。
(2)小組交流匯報。
大花貓。
1、性格古怪。
(1)小組代表讀,其他同學聽:哪兒讀得好?為什么?從哪聽出來的?
(2)重點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a.質疑:古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貓的性格古怪?從哪可看出貓的性格古怪?
板書:(大花貓)性格古怪高興時……不高興時……。
膽小勇猛。
b.學生發現:你們發覺什么表達方法嗎?
師引導:作者在開頭就指出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叫什么?(開門見山)這種寫法好不好?(簡潔明了,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
(3)朗讀課文,你能發現什么寫作特點嗎?
體會到:(課件展示)。
a.“說它……吧,可是……“的句式(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個句式由兩部分構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是矛盾的,課文通過這樣的句式,寫出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的特點,體現了貓“實在古怪”的性格。)。
b.“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我們體會到貓十分貪玩,一玩起來就要玩個痛快。)。
c.“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ㄆ料⒛曋钙磷『粑?,聚精會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課文通過寫貓一連幾個小時抑制呼吸,聚精會神地看,下定決心地等,突出他的盡職?!胺恰豢伞睂懗鲎ダ鲜蟮貨Q心和耐心,突出表現貓地盡職。)。
d .“它若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保ā盁o論”用來表現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我們體會到貓在不高興時舉斷冷漠的表現。)。
(4)學生又感情朗讀這一部分。
2、淘氣。
那些地方寫貓的淘氣,找出關鍵句。還有從幾方面寫小貓的淘氣?
體會到:a.什么東西都玩。
b.玩起來不怕率跟頭,也不怕撞疼。
c.膽子越來越大,逐漸開辟新的游戲場所。
耍個沒完。
小貓:淘氣枝折花落。
3、可愛。
重點體會:上面兩部分都體現了貓的可愛,因為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老舍先生都是視貓如兒,愛貓如女的。
4、重點體會以下幾個詞:
生機勃勃:充滿生機與活力。文中意在表現貓的天真可愛、淘氣頑皮及作者的喜愛之情。
盡職: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貓的天職是捉老鼠,文中寫貓在捉老鼠時屏息凝視,連等幾個鐘頭,從中看出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
變化多端:變化多樣。老舍爺爺家里的貓叫聲長短不同,粗細各異,富有變化。
5、依據板書總結全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1)默讀課文,體會:貓既古怪又淘氣,作者為什么還說它可愛呢?
a.從性格上看,正因為貓的性格時矛盾統一體,才使它性情豐富多彩,生動 有趣。
b.從淘氣看,“生機勃勃”看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2)默讀全文,列出作者喜愛貓的句子并談體會。(融情于貓,情貓相融)。
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保ò雅K腳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用得何其生動。)。
“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保ò沿埖慕新曅稳莸脨偠鷦勇?,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大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么生機勃勃,天真可愛!”(“天真可愛,生機勃勃”這些詞語一般形容小孩子,放在這里體現了作者對小貓的寬容憐愛如待幼小孩童。)。
五、思維拓展,深化主題。
1、思考題:請你以老爺爺的身份和貓的身份向同學介紹本課的貓。選擇你喜歡介紹的方式。
2、學生分頭準備,同桌交流。
3、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六、總結全文:這是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老舍先生用通俗曉暢的語言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作者的愛貓之情。
七、布置作業。
1、做同步練習。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小練筆:試試描寫你喜歡的動物老實貪玩盡職。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六
1.小學生寫過很多作文,寫完一篇作文,選擇文中最精彩的片段,配上一幅插圖,將會使整篇作文更富有情趣,能起到詮釋和增色的作用。
2.本課學習集語文知識和美術知識一體,具有較強的設計理念和應有價值。
學情分析。
學生對自己所寫的作文畫插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課堂氣憤活躍,但是對構圖、布局、色彩搭配、遠景近景的對比、主要人物的比例等繪畫基本要點)差距較大。
教學目標。
1.認識插圖的作用,欣賞和感受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探討如何將文字形象變為生動的圖畫形象的方法。
2.充分發揮學生的`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創作的自信心,體驗美術課中的設計創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欣賞自己的作文,學會把文字形象變為生動的視覺形象。
教學難點:如何為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設計相應的、形象生動的插圖。
教程。
(1)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展示作文插圖的范畫,進行作文情節的講述、分析后引出課題,并講述作文。
配插圖的意義。
教師設問:你知道什么是插圖嗎?它有什么作用和意義?(小結歸納:插圖是指插附在文中的圖畫,它對文字內容起補充說明或藝術欣賞的作用。
(2)欣賞范作,認識插圖。
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范圖,分組討論,以啟發學生的思路。
啟發學生回憶自己滿意的一篇作文,然后說說其中的精彩片段,理清學生畫插圖的思路。
(3)講授新課,學習要領。
教師示范為作文畫插圖的要領。
a.選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節。
b.用鉛筆構圖構思,畫出主要景物或人物。
c.適當添加背景。
d.用彩色或水彩顏料著色完成插圖。
(4)大膽設計,繪制插圖。
布置作業學生:為自己滿意的作文畫一幅插圖。
巡堂輔導學生創作插圖,對于在形體、五官、神態等描繪上有困難的學給予幫助。
(5)展示作業,互相評價。
學生之間相互觀摩欣賞,評一評,說一說誰的插圖畫得好。
教師點評并表揚構圖好、形象準確的插圖作品。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七
《氓》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作者采用了多種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
文中無論是男主人公還是女主人公的特征都是不斷地變化著的,女子的變化是因為男子對待她的態度不停的變化著,而男子的變化就是他本性的體現。
一、男主人公――氓。
男子始終都是奸詐與無情的,只是他在追求女子的時候戴上了一副名叫“蚩蚩”的讓女子著迷的面具。等他娶到女子為妻之后,他就揭開了自己的面具,露出真實的丑陋面孔。
那么男子當初戴的面具究竟是忠厚的面具還是笑嘻嘻的面具呢?這兩種面具都有可能,下面就簡單的分析一下:
(1)忠厚老實癡愚的面具。
這種說法有許多名家的觀點可以佐證。比如說:《釋名?釋姿容》解釋為“蚩,也”?即為無知、癡愚的意思?!睹珎鳌方忉尀椤膀框?,敦厚之貌。”
初次從字面中看出男子有些敦厚。比如說:“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就表明男子不僅用龜板占卜,還用蓍草占卜,娶妻的時候還是比較慎重的。但是根據《禮記?昏義》中的記載“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于廟,而拜迎于門處。”,就知道當時的婚嫁有六個環節,而男子只完成了兩個。從這里看出男子并不慎重,他只是急于要把女子娶回家。
(2)笑嘻嘻的有些吊兒郎當的面具。
也有許多著作都把“蚩”解釋為“笑”,比如說:《玉篇?蟲部》解釋為“蚩,笑也?!鼻宕祢E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解釋為“蚩假借為嗤”,而李善注《說文》云:“嗤,笑也。蚩與嗤同?!睆倪@些比較權威的解釋可以看得出來,男子是戴著笑嘻嘻的面具的。
另外,從文章中的一些詩句也可以看出男子戴著笑嘻嘻的面具。比如說,女子回憶的“總角之宴,言笑晏晏?!钡膱鼍皶r,我們就能感受到他們少年時一起愉快的玩耍,盡情的說笑的幸福。
最重要的是,聯系上下文來看的時候,這種說法比較切合文意。畢竟奸詐的面龐即使隱藏得再好也是會露出破綻的。而男子就露出了不少破綻,“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币痪渚捅砻髂凶硬⒉缓┖瘢圆冀粨Q絲的名義來和女子悄悄地商量婚事。在先秦原本就是要媒婆去和女子的家人商量的,可是他自己去和不能做主的女子商量了,就顯得他有心計。就在他們的婚事遇挫的時候,女子跟他說明了原因在于“匪我愆期,子無良媒?!钡臅r候,他作為男子漢大丈夫,理應安慰女子,然后找一個好的媒婆或者提高自己向女子的家長證明自己可以給女子幸福。然而,他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對女子發怒了。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個好男朋友也不會是一個好丈夫。這里就為他們婚姻的悲劇結尾和女子婚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筆。
女子自從嫁給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把家里的所有勞苦活都干完了(三歲為婦,靡室勞矣),但是還常年過著貧困的生活(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這樣的一個女子堪稱賢妻,但是男子的行為卻前后反差太大了(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男子不僅開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士也罔極,二三其德),還對女子非常兇惡起來(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早已不念少年時的舊情了,曾經真摯誠懇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拋在腦后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從男子的感情變化來看:這樣的一個冷酷無情、奸詐虛偽、變化無常的形象就非常明顯了。
二、女主人公。
文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劇命運是值得大家同情的,但是她最后的覺悟也讓我們肅然起敬。同時,她對婚姻的輕率為自己的悲劇命運埋下了種子,值得我們反思愛情觀。
因為男子的變化,女子的形象也隨之變化了。大體上,她的形象經歷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愛戀中的天真少女。
年少的她和伙伴們、和氓在一起愉快地玩耍,盡情地說笑(總角之宴,言笑晏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她是純真的,沒有意識到世間的險惡,對氓是絕對信任和喜愛的。她深深地墜入了情網之中、沉溺于愛情(從她的追悔中“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笨梢钥闯?,她少女時代沉溺于和氓的愛情中)。就在氓為他們的婚事無理發怒時,她未經父母同意就馬上答應氓要在秋天里嫁給他。氓離開她回家的時候,她竟然癡癡的陪著氓渡過了淇水一直把氓送到了離自己家很遙遠的頓丘(送子涉淇,至于頓丘),當她因為思念而登上那倒塌的土墻希望遠遠的看一眼氓的時候,要是沒有看見氓的時候,她的'眼淚就簌簌地流下來了;要是看見了氓的話就馬上開心起來了(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可見,她已經沉溺在了自以為幸福的愛情中了。此時的她,已經被愛情沖昏了頭。
(2)第二階段――悔恨中的勞苦婦女。
她嫁給氓之后,氓露出了真實的面目,女子命運變得悲苦起來(前面已經闡述過了)。面對悲苦的命運和無情的丈夫,她深深地后悔了。后悔自己當初一味的沉溺于愛情,后悔自己看錯了人。她靜靜地想著以前的種種,后悔不已,暗自傷心(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男子的行為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圍,曾經和氓白頭到老的愿望如今讓她感到怨恨(及爾偕老,老使我怨。)自己落難了,可是兄弟們不理解自己,非但沒有伸出援助之手,也沒有安慰她一下,反而譏笑起自己來了,所有的悲苦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此時的她看清了曾經深愛著的氓的丑陋面孔,對氓產生了厭惡,也對自己曾經天真的行為感到悔恨,還為自己悲苦的命運傷心不已。
(3)第三階段――覺醒后的剛烈女子。
氓的狠毒與背叛已經徹底地傷透了她,他們感情破裂的口子太大了,再也彌補不了了。她不再暗自悲嘆自己婚后的辛苦,而是大徹大悟了。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雖然很短,但是也表明了女子要擺脫氓,擺脫悲苦命運的決心。
女子是善良的、默默奉獻隱忍的,她真誠的告誡其他女子不要像自己那樣沉溺于愛情,不要太依戀男子了。同時,“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表明當時社會女子地位不如男子,社會基礎也是她悲苦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反映出她對男尊女卑的男權制度的不滿和控訴。
此時的她在沉默中爆發了,不管以后的命運如何,都要先離開無情無義的氓,她再次做了命運的主人。
三、女主人公的兄弟。
文中,兄弟的行為讓讀者感到心寒。雖然女子年少時因為失去了應有的理智,沒有經過父母兄弟的允許就私自許諾嫁給了氓,使得家族蒙羞。但是血濃于水,女子私奔出嫁后,兄弟應該關心一下女子的處境,可是他們一點都不了解女子艱難的處境,還譏笑女子。這樣的兄弟實在是冷血無情、毫無人性、愚笨可恨。
《氓》以女子的口吻描述了幾個不同的人物形象,這些鮮活的形象留給后人深刻的印象。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八
大部分學生入學前接觸過漢語拼音,對字母的讀音和音節的拼讀有一定的基礎,只是受先入為主的影響個別字母和音節的發音不準確。
難點:n 、l的發音及n 、l與韻母的拼讀。
如按常規教學僅憑教師講解聲母音、形、義,大部分學生定會興趣索然。因此,教者應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創造精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重點:聲母d、t、n、l的形狀及d、t 、n 、l與韻母的拼讀。
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線,自主探究,在創新中求發展。
1、d 、t 、n 、l的字母卡片及與單韻母相拼的翻動式卡片。
2、拼音樂園的課件及摘蘋果游戲的掛圖。
3、學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線繩。
1、學會d 、t、n 、l 4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d、t 、n、l 與單韻母拼讀音節及帶調拼讀音節。
1、復習聲母:b 、p、m、f 并讓學生回憶記憶的方法。
2、復習音節:ba 、fo、ma 、po
(設計意圖:采取指讀對讀齊讀和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一方面檢查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進行字母形狀記憶方法的遷移。)
1、拼音樂園里可熱鬧了!今天老師還要帶小朋友到這里認識一些拼音娃娃。你們看誰來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t 、n 、l 及直觀圖。
2、小朋友,你認識他們嗎?指名試著讀一讀。教師追問:你為什么讀得這么好?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
3、學生模仿讀、練讀、對讀、同座互相檢查讀,教師相機指導n 、l 糾正的發音。
(設計意圖: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和不同發展需求,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注重他們主體作用的發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
1、屏幕上的圖能夠幫助你們記住d 、t、n 、l 的樣子,請小朋友仔細看圖,想一想有什么新的發現,同座交流交流。(學生用以前的方法編順口溜:隊鼓鼓錘d d d;魚兒跳舞t t t;一個門洞n n n ;一根木棍l l l。)
2、你們還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嗎?小組討論一下。學生聯系日常生活暢所欲言。(馬蹄印d d d、用手指擺d的形狀;小傘把t t t、倒拄拐棍t t t、t 和七像;獨木橋n n n;l 的形狀像數字1、筷子、教鞭、指揮棒、旗桿、鉛筆、燈管)
3、他們還和我們以前認識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b、p; n 和u 、m ; t 和f ; l 和i)
(設計意圖: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去尋找新的發現,使學生思維中創造的火花不斷閃現。聲母形的記憶體現層次性:先引導學生從直觀畫面觀察記憶字形;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導學生根據所學比較記憶字形。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參與、體驗、合作、發展,學習態度和情感得以進一步提升。)
1、翻版出示音節;這些音節你們會讀嗎?試著讀一讀。指名讀、小組讀、示范讀、指名當小老師領讀、自由選擇讀、齊讀等。教師重點糾正n 、l 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
2、屏幕演示一些帶調音節:da 、di 、tu 、nu、li、lu 、ni 、na.讓學生用這些音節組詞或說一句話,看誰用上的音節多。
(設計意圖: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成就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為學生提前識字說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指導學生觀察:這四位拼音娃娃分別在四線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師重點指導聲母t的寫法。其余三個聲母學生根據觀察試著寫一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指導自己滿意為止。
3、教師巡視糾正指導并讓學生互相交流展示。
(設計意圖:書寫在低年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彈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書寫的樂趣。)
1、學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線捏一捏、擺一擺今天認識的拼音娃娃。有的獨自進行,有的與同座討論合作,教師給捏擺好的同學以展示的機會。
(設計意圖:獨特的教學手段再次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饒有情趣的欣賞、展示是對學生內在需求的最好饋贈。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會成為學生記憶中永恒的財富。)
2、摘蘋果游戲。拼音娃娃來到果園里,哇!樹上結滿了紅通通的大蘋果,多誘人??!你們想吃嗎?學生認讀蘋果上的字母、音節,讀對了就獎勵一個大蘋果。
(設計意圖:游戲是孩子們快樂求知的源泉。學生在積極的競爭參與中,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得到培植。)
本節課力求把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實踐之中,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都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了學習方式的變革。能夠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身心發展需求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以參與求體驗,以合作求創新,以探究求發展。在聲母音形教學上,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間嘗試學、互相教學、討論研究學,學生主體地位凸現,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深知學情的基礎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學單一的呈現方式,及各個字母按音形義講解,采取了集中訓練,減少頭緒,加強綜合的教學思路。一些彈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寬了學生思維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師的感召下得以彰顯。
3、拼音教學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線,讓全體學生積極動口、動腦、動手,多種感官協同參與。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九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整體賞析。
《衛風·氓》是一首上古民間歌謠,以一個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說了其情變經歷和深切體驗,是一幀情愛畫卷的鮮活寫照,也為后人留下了當時風俗民情的寶貴資料。
這是一首短短的夾雜抒情的敘事詩,將一個情愛故事表現得真切自然。詩中女子情深意篤,愛得坦蕩,愛得熱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專深的折射。真真好一個善解人意、勤勞聰慧、果敢率真、通情明義的鮮明形象。在婚前,她懷著對氓熾熱的深情,勇敢地沖破了禮法的束縛,毅然和氓同居,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按理說,婚后的生活應該是和睦美好的。但事與愿違,她卻被氓當牛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棄。原因就是當時婦女在社會上和家庭中都沒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這種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隨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婦女而不受制裁,有拋棄妻子解除婚約的權利?!笆紒y終棄”四字,正可概括氓對女子的罪惡行為。因此她雖曾勇敢地沖破過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運,終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壓束下逆來順受的婦女命運,很不幸地異途同歸了。“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也,不可說也!”詩人滿腔憤懣地控訴了這社會的不平,使這詩的思想意義更加深化。詩中女主人公的慘痛經歷,可說是階級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壓迫受損害的婦女命運的縮影,故能博得后世讀者的共鳴。
詩中雖以抒情為主,所敘的故事也還不夠完整細致,但它已將女主人公的遭遇、命運,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來,抒情敘事融為一體,時而夾以慨嘆式的議論。就這些方面說,這首詩已初步具備中國式的敘事詩的某些特征。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其后二千余年的敘事詩,在《孔雀東南飛》《長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雙鴆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衛風·氓》這首詩的結構,是和它的故事情節與作者敘述時激昂波動的情緒相適應的。全詩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詩經》其他各篇采用復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運發展的順序,自然地加以抒寫。它以賦為主,兼用比興。賦以敘事,興以抒情,比在于加強敘事和抒情的色彩。
開頭一、二章,《詩集傳》云:“賦也。”具體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結婚的過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個男子以買絲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愛情,一會兒嬉皮笑臉,一會兒又發脾氣,可謂軟硬兼施??墒沁@位單純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質,說是必須有人來說媒,最后將婚期訂在秋天。從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復關”,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復關,便淚流不止;既見復關,就像見到所戀之人,不禁眉開眼笑。她還打卦占卜,預測婚事的吉兇。及至男方派車前來迎娶,她就帶著全部的財物,嫁了過去。這兩章敘事真切,歷歷可見,而詩人作為一個純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如生。方玉潤評這一段云:“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詩經原始》)一個“癡”字,點出了此女鐘情之深。
朱熹《詩集傳》謂第三章“比而興也”,第四章“興也”,也就是說這兩章以抒情為主,詩中皆以桑樹起興,從詩人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過?!吧V绰洌淙~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吧V湟樱潼S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以“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詩集傳》)。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愛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男人沉溺于愛情猶可解脫。女子一旦墮入愛河,則無法掙離。這是多么沉痛的語言!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不僅顯示了女子年齡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時光的推移?!白晕裔逘?,三歲食貧”,一般以為女子嫁過去三年,但另有一種解釋:“三歲,多年。按‘三’是虛數,言其多,不是實指三年?!?程俊英《詩經譯注》)實際上是說女子嫁過去好幾年,夫妻關系漸漸不和,終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著車子,渡過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慮,自己并無一點差錯,而是那個男子“二三其德”。在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氣回顧了婚后的生活,找尋被遺棄的原因,結果得到了一條教訓: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只有癡心女子負心漢。
詩之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被棄前后的處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補敘多年為婦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勞作,一旦日子好過一些,丈夫便變得暴戾殘酷。這個“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猙獰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寫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們的冷笑?!对娂瘋鳌丰尨硕卧疲骸吧w淫奔從人,不為兄弟所齒,故其見棄而歸,亦不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歸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說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話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她當時所受到的精神壓力和由此而產生的內心矛盾。
第六章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當初他們相戀時,有說有笑;男子則“信誓旦旦”,表示白頭偕老??墒撬€未老時就產生怨恨,而且無法挽回。這里用了兩個比喻:浩浩湯湯的淇水,總有堤岸;廣闊連綿的沼澤,也有邊際。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為什么竟沒有到頭的時候?《詩集傳》指出“此則興也”,其實它是比中有興。詩人運用這兩個比喻,強烈地抒發了一腔怨憤,訴說了棄婦無邊無際的痛苦。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轉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嗎?方玉潤認為:“雖然口縱言已,心豈能忘?”(《詩經原始》)從這女子一貫鐘情的性格來看,她對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兩斷,這就是今天常說的悲劇性格。
《衛風·氓》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有較高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這首詩是詩人現實生活典型情緒的再現,詩人不自覺地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慘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當時社會現實的作用。《衛風·氓》是民歌,是口頭創作。最初廣泛地流傳于民間,經過無數勞動人民的反復歌唱、不斷修改,到寫定時候,才形成現在這樣的完整詩篇。人們在流傳中,把自己關于戀愛婚姻方面的感受,滲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現實性。詩中女主人公所敘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經歷,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實感。而這種真情實感在階級社會中是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詩人善于把握題材的各種復雜的矛盾。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權的代理人,他們從夫妻關系而變為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權制度的社會現實。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當時社會道德、輿論,是以夫權為中心的思想和棄婦孤立無援的現實。她抓住自己內心的矛盾:婚前沒有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見了氓就開心,不見氓就傷心,如何解決見與不見的矛盾呢?這些錯綜復雜的矛盾,結成詩的主要矛盾——封建禮法制度與婦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這是當時社會中極為顯著和普遍的現象。其次,詩人善于塑造人物現象。詩中有兩個形象比較鮮明。一個是狡詐負心的“氓”,一個是善良被棄的“女”。氓是從別處流亡到衛國的一個農民,“抱布貿絲”,點明了他還是個小商人。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實,“言笑晏晏”地假溫情,“信誓旦”地假忠誠。他用虛偽的手段,欺騙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獲得了她的愛情、身體、勞動力、家私。結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過去是指天劃日地賭咒,現在是“二三其德”地變心;過去是有說有笑地溫存,現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腳踢出了家門。有人說: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這個比喻,既形象,又確切。氓的形象,是夫權制度的產物,是商人唯利是圖的產物。詩中又描繪了一位善良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養蠶繅絲的家庭副業,所以有些積蓄。她純潔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許了。當她看到氓不高興時,趕快安慰他:“將子無怨,秋以為期”。她多情,真心愛氓,看不到他時,“泣涕漣漣”,看到他時,“載笑載言”。她勇敢,敢于無媒而和氓同居。她忠誠,把自己和財物都用車子搬到氓家。結婚以后,她安貧,和氓共同過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務勞動一齊挑起來。她堅貞,當家境逐漸好轉,遭受丈夫虐待時,始終不渝地愛氓(女也不爽)。被棄以后,她堅強剛毅,冷靜理智,看清氓虛偽丑惡的嘴臉,堅決地和氓決絕。她從一位純潔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勞忍辱的妻子,再到堅強剛毅的棄婦。她性格的發展,是隨著和氓關系的變化而發展的。此詩通過氓和女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誰真誰假,誰善誰惡,誰美誰丑,是很清楚的。當時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真實面貌,如在目前。所以說,《衛風·氓》的作者不自覺地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周揚說:“有文學就有創作方法?!裨拏髡f’是浪漫主義的淵源,《詩經》是現實主義的淵源?!彼@段概括的話,是符合中國文學史的實際情況的。
(二)比興的藝術手法。
詩人是農村婦女,農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觸的熟悉的,詩人觸物聯想,便歌唱起來。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是起興,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起興,比喻棄婦面容憔悴與被棄的痛苦。第三章的“吁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對喻,喻下兩句“吁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六章的“淇則有岸,濕則有泮”是反比,比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這些,對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題,加強詩的思想意義,都起了積極作用。
(三)對比的表現手法。
這是由于現實矛盾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
1.句法對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之耽也,猶可說也;女子耽也,不可說也”。這是士和女兩種不同人物的對比?!吧V绰洹迸c“桑之落兮”的對比,“不見復關”與“既見復關”的對比,都是互相映襯,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效果。
2.前后對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則“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態度互相映襯,描繪出氓虛偽的本質。
(四)借代修辭。
詩是形象思維,不是抽象的說教,要用具體的事物,抒寫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語言,容易引起讀者想象、共鳴,增強詩的魅力?!睹ァ吩娙擞妹プ〉牡胤健皬完P”代表氓,用“總角”代表幼年。以送行之遠、乘垣望關表多情。以車來賄遷表同居,以“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表大歸。以“三歲”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復。這和《小雅·采薇》詩人用“楊柳依依”代春,“雨雪霜霏”代冬,性質是一樣的。收到語言雋永,耐人尋味的效果。
(五)頂真修辭。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說:“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后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而有上遞下接趣味的一種修辭法?!边@種修辭,多見于歌曲。這可能由于集體歌唱,口耳相傳,此唱彼和,互相銜接,便于記誦所產生的一種句式。如“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以望復關,不見復關”,“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詩中的頂真句。蟬聯詞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加強詩的音樂性。
(六)嘆辭的應用。
詩人抒發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時候,經常用一種呼聲或感嘆辭來表達。如當她追敘婚前戀愛生活的時候,感情比較穩定,沒有使用嘆辭。第三章轉入抒情,感情激昂,連用兩個“于嗟”(哎呀),三個“兮”(啊)字,兩個“也”(呀)字。第四章對“桑落”有所感,用了一“矣”字。第五章訴說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譏笑,情緒最激動,連用六個“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氣。最后一章對氓表示憤慨和決絕,加強了語氣,拖長了音調,堅決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連用,就像歌劇幕終,使人有余音裊裊,不絕如縷之感。
(七)呼告的表現手法。
由于詩人感情的強烈,對所愛者或所憎者,雖不在面前,但覺得如在面前,向他陳訴或斥責,這就是呼告的特征。它在抒情詩中用得最普遍。此詩第三章詩人敘述她的被棄,心情憤激,把個人的命運和當時一般女子的命運聯系起來,仿佛有一群青年女子在她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訴她們,在戀愛過程中,要警惕男子將來會變心,自己將難擺脫禍害:“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幾句呼告,唱出了對男女不平等社會現象的強烈悲憤。第六章又轉為呼告的形式,“及爾偕老,老使我怨”,這時好像氓站在面前,斥責他的誓言是個欺騙。接著以少時兩情融洽,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的情景,反襯氓今日的負心。悲憤之情,又達到了高潮。最后又高呼“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果這里不用呼告手法向氓發出斥責,是不足以解恨的。
這首詩音調鏗鏘自然,富有真情實感。詩中用了不少“蚩蚩”、“漣漣”、“湯湯”、“晏晏”、“旦旦”等疊字形容詞,它們不但起了摹聲繪貌的作用,且加強了詩的音樂性。《詩經》民歌的章法,多半是疊章復唱的。由于《衛風·氓》詩作者感情復雜,敘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復唱,這在《國風》民歌中是少見的。
白話譯文。
憨厚農家小伙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墻,遙向復關凝神望。復關遠在云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多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ㄕ小?/p>
婚后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已成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神淚暗拋。
當年發誓偕白頭,如今未老心先憂。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回想少時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竟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便罷休!
創作背景。
《衛風·氓》是春秋時期的一首民歌。自漢代以來,學者多以此詩為“刺淫奔”之作。《毛詩序》說:“《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棄背。或乃困而自悔,喪其妃偶,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泆也。”清人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此詩“為棄婦而作也”,今人多從之。
春秋時期生產力還相當落后,婦女在家庭中經濟上不獨立,人格上形成對男子的附屬關系,男子一旦變心,就可以無所顧及的將她拋棄。當時作為封建生產關系和等級制度的觀念形態也逐步形成,婦女的戀愛和婚姻常常受到禮教的束縛、父母的干涉和習俗的責難,進一步形成了對婦女的精神桎梏。《衛風·氓》這首詩正是當時社會癡情女子負心漢的反映。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十
教材分析:
本課以美術課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為特色,開展造型表現活動,增長學生有關民族服飾、裝束設計和民間美術方面的知識。
教學目標:激發對民族服飾的熱愛。
教學重點:設計一套服飾;
教學難點:學習民族服飾的特點,并應用。
教學方法:示范、練習。
教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飾,匯集成絢彩、風格多樣的中華服飾。他們或斑斕厚重,或豐富華麗,或簡潔樸美,最為完整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審美理想。
二、授課。
1、欣賞、分析民族服飾。
出示圖1傣族姑娘的服飾。
提問:這件服飾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
師:傣族的服飾有許多紋樣。
出示圖2藏族婦女服飾。
提問:這件服飾的色彩上有什么特色?
學生討論。
“藏族的服飾色彩鮮艷,有紅色、藍色、綠色、黃色等,各種顏色搭配?!?/p>
出示圖3漢族婦女繡花衣。
提問:漢族的服飾衣服上的花紋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
出示圖4布依族服飾圖5維吾爾族服飾圖6苗族服飾。
提問:你能找出這些服飾的不同之處嗎?那么,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
“布依族按民族習俗,頭上所纏繞勒條的數量,代表了少女的年齡。苗族服飾的標志是銀飾,裝飾圖案以龍鳳花卉和象征吉祥的植物為主,寓意高貴、華美。”
2、出示范例,討論制作方法。
師:多變的款式、鮮艷的色彩、豐富的裝飾紋樣、精巧的`戴飾,構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服飾文化??楀\、刺繡、挑花、蠟染等民間工藝,在服飾上被充分地展現出來,美麗的民族服飾蘊含了各民族的風俗、禮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各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學生分組討論制作的方法。
分別從:款式、顏色、花紋、材質幾方面討論。
3、老師示范制作。
1)剪出衣服的款式;
2)上色、添加花紋;
3)制作服裝的配飾;
4、學生小組制作。
要求:根據民族服飾的特點,設計一套服裝。要美觀、實用、有民族特色。
老師指導。
5、展示學生作業,講評作業。
服裝表演,學生穿上自己設計的服裝表演。
集體評議。
“你認為誰的服裝設計得好?好在哪兒?”
三、小結。
“服飾還有一定的含義,有一定的環境意識,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課后同學們多去了解學習一下更多有關民族服飾的知識。”
民族服飾。
作業要求:根據民族服飾的特點,設計一套服裝。要美觀、實用、有民族特色。
文檔為doc格式。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十一
1、理解人性的美與丑,領悟小說蘊含的人生哲理。
2、通過人物形象的對比,領會小說精巧的構思。
3、品味精煉、含蓄的語言。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3。
課前學習:找出課文中所有的成語,借助工具書初步弄清這些成語的意思。
1、導語。佛說,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其實,生活就像一面鏡子,高尚的人映照出美好,卑劣的人映照出的則是丑惡。
2、檢查預習。正音正字。
1、請同學們自由地放聲地朗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小說記敘的主要事件。
指導:說清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地點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
學生思考,明確:在一家醫院的病房里,由于嫉妒靠窗病人能看到窗外的美景,不靠窗病人見死不救,最終占據了靠窗的床,卻看到了一堵光禿禿的墻。
2、請根據事情的發展變化過程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學生回顧小說文體知識,在課文中讀劃概括。
1、分析人物:
跳讀課文,用恰當的形容詞概括小說中兩個病人的性格特點,并說說你的理由。
我認為(不)靠窗的病人是一個_______的人,因為______________。
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點撥歸納:
靠窗病人渴望生命,熱愛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五彩斑斕、爭奇斗妍的美好景象,以激勵自己與病魔頑強斗爭,他是堅強樂觀的。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樣重要,他要盡自己所能激發病友的生存欲望,點燃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因而它是無私的、善良的高尚的。
不靠窗病人雖也熱愛生命、本性善良,,但私欲的膨脹使他變得冷酷無情,人性被嫉妒所侵蝕,靈魂被自私給扭曲,因而他自私、冷酷、丑惡。
靠窗的病人:樂于助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善不靠窗的病人:狹隘自私、冷酷無情、靈魂丑惡。
2、合作探究。
(2)、小說以窗為題有什么作用?
先思考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窗外確實只有一堵墻,靠窗病人用“心”去看,真心用感情來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而不靠窗病人用眼去看,自私地看到生活中的事物,所以,他看到的只會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窗有喻指人的心靈的意思即心靈之窗;小說的情節緊緊圍繞“窗”展開。
1、顯然,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是兩個相對的形象。小說在描寫這兩個人物時對比十分鮮明,請找出課文中的對比之處,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學生讀劃,思考交流。教師點撥。注意人物心靈上的對比。
明確:
3、探究結尾的妙處。
齊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么。
生讀,討論,交流。
師點撥,引導體會小說語言的含蓄、精煉。深究小說主旨。
教師小結:一扇小小的窗戶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讓我們懂得了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一個道德卑劣的人是找不到亦真亦幻的境界的。讓我們用真、善、美的心靈去尋找生活中美麗的風景,把它送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類似于近窗病人這樣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嗎?請舉例說明。
(2)請寫幾句話勸告那位不靠窗病人,希望他也能看到美麗的風景。
《窗》這個故事的結尾是“光禿禿的一堵墻”,這光禿禿的一堵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想象和感慨。這時,假如一個新的病人住進了這個病房,這扇窗下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請發揮你的想象力,續編故事,力求做到合理、有創意。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十二
1.指導學生認識“緘、霹、靂”3個生字,理解緘默、霹靂、鐵樹開花“等詞語。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一句話”的含義,感悟作者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一句話”的含義。感悟作者熱愛祖國的情感。
1.默讀課文,畫出這句話。
找出這句話是——“咱們的中國!”
與“我們的中國!”“咱們的中國?!边M行對比體會。體會那團強烈的愛國的烈火。
2.這是一句怎樣的話呢?你能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對“一句話”的理解嗎?
有不懂的問題嗎?
能聯系課文內容與時代背景,自學課文,想一想。小組討論。
以學生匯報為主,教師相機指導:
抓“禍”、“火”體會這是句怎樣的話:
聯系當時時代理解“禍”:軍閥封建統治的黑暗現實對人的壓制。
“火”:民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反映了民眾盡管飽受壓榨仍然保持緘默,但緘默背后卻在醞釀著反抗與掙脫。
教師小結:這是句話在重壓下,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發就會產生翻天覆地的力量的話。
讀出這句話中蘊含的力量。
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及時點撥。
抓“鐵樹開花”體這句話。
鐵樹開花來之不易,但終究會實現。
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不要發抖,伸舌頭,頓腳:寫出反動者懾于民眾的爆發力量,企圖極力維護自身統治所帶去的恐慌和畏懼。
教師小結:這是句讓反動派恐懼的話,也是能實現的話。
讀出作者對“咱們的中國”的渴望與贊美。
進一步體會“咱們的中國!”
把兩節連起來讀一讀,思考:為什么這句話要重復兩遍?你感受到什么?(對新中國的強烈的渴望與贊美。)
讀,讀出這種渴望、讀出這種贊美。
教師小結:正像同學們理解的那樣,聞一多先生懷著赤誠愛國心,通過這首《一句話》表達出對現狀的強烈不滿和渴望改變舊中國的激情。
《祈禱》聞一多
思考:聞一多祈禱什么?用我們學過的結合課文、聯系時代背景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情感,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十三
《氓》是詩經中的重要作品,氓的負心是讀者口誅筆伐的對象,女主人公是犧牲品,同樣由于自己的缺乏理智也成就了悲劇,本文從婚前戀愛和婚后的生活來剖析這場婚姻悲劇的釀造。
《氓》是《詩經》中一首帶有敘事性質的抒情長詩。作品通過一位被損害、被遺棄的婦女的自述,描寫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會夫婦間所常見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詩歌中女主人公無可告示、無處申訴的哀苦、難言的悔恨和決絕的心志,至今讀來仍使我們深為感動。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忘恩負義、始亂終棄的氓是我們為女主人公鳴不平的炮口,在這部癡心女負心漢題材的故事里,女主人公是犧牲品,她犧牲了青春的年華,犧牲了對愛情的信任。但是筆者認為可憐的女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悲劇離她不遠,下面結合文本另辟蹊徑來解構《氓》。
一、失衡的愛情:“氓之蚩蚩”,蚩蚩:憨厚的樣子。
一個憨憨傻傻的男人站在那,他真得很老實而不會說話嗎?這位男人是一個類似于走街串巷進行物物交換的“貨郎”的角色,這一特定的職業決定了他整天在外游走,說好聽點是為生計而奔波;同時也決定了他在從事自己職業的時候,會接觸到很多人,特別是女性(也許他與女主人公的相識也是通過這一方式認識的)。他是懷著陰謀而來的,貿絲只是個幌子,其實是來“謀算”婚事的,可見這個男人的大膽和心機,一個能想盡辦法來接近女人的人,只能說明他謀略有佳,真實的目的讓人狐疑。雖然文章里沒有說明他是如何讓女主人公傾倒的,但是我們可以自然地想象這樣的男人不乏甜言蜜語,糖衣炮彈的進攻使女主人飄飄然,沉浸在戀愛的美好,幻想著婚后的幸福。即使分別之時也依依不舍,送子于“長亭之外”,不怕湯湯的淇水,也不怕孤身遠離家門,足以見得我們的女主人公漸入一條不歸之路。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不是我拖延婚期,是你沒有好的媒人。雖然女主人是投懷送抱,但是按照風俗,沒有媒妁之言也就沒有實現婚姻事實的第一步。當然女主人溫婉含蓄的性格,此時也表露無疑,同時也能看出她對這場婚姻的重視,好的媒人討個好的兆頭,希望自己風風光光的.嫁出去。
氓的迫不及待,暴躁的性格讓他當著女人的面前發怒,女主人公徹底陷入了愛情的漩渦,絲毫沒有察覺氓焦躁性格的蛛絲馬跡,反而自作決定,私定終身,約定秋天就是他倆的婚期。讓人不禁為女主人公的未來深深地捏一把汗。
“乘彼垣,以望復關”,兩人一別就是很長時間,女主人公指望著氓能如約而至,但是越盼越急,過了婚期也沒見著氓娶親的隊伍得影子,所以每天她都走出城,來到人跡罕至的郊外,登上倒坍的城墻,這是一個能望見復關的地方,復關是氓的家鄉,也是女主人公幸福的彼岸。一天又一天的等待,滿懷希望而去,總是以淚洗面而歸。終于等到心上人的到來,她卻沒有絲毫的指責,氓繼續編織他的童話,“既見復關,載笑載言”,一個癡情的女人就這樣陶醉在快樂中,又是說來又是笑。
兩人對照生辰八字,用龜板,蓍草來占卦,卦象的顯示沒有不吉利的預兆。不吉利不等于就是吉利,文章的作者有意在這里為悲劇的發生做了一個鋪墊,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婚姻,自然逃脫不了悲劇的結果?!耙誀栜噥?以我賄遷”,用你的車來接我,我就拿財物嫁給你。
到此為止,我們看見了為愛情而執著的癡情女子,卻很難看出一個男子在戀愛上的堅定付出,這樣的戀愛是失衡的,是女子拿妥協換來的,從后文“三歲食貧”中看出男子的家境并不好,倒是女主人家境殷實,男子看上的是女子這個人,還是她身后的“賄”,著實讓人懷疑。
二、婚姻的不善經營:女子年老色衰而導致氓的始亂。
終棄是一般論者對這份悲劇的愛情下的結論。
婚后女子的謙讓,忍耐,讓氓的脾氣越來越來焦躁。維持婚姻需要愛,更需要智慧?!叭龤q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全詩里我們看見一個家務無不做,從早忙到晚不辭疲倦,蓬頭垢面不事自身修飾的“黃臉婆”了。這樣一來,男女主人公之間的距離就拉開了,男子在外接觸到的是象未婚時的女主人公一樣的靚麗女子,回到家面對的是這樣的一個妻子。“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是的,作為一個好媳婦,女主人公是當之無愧的,是稱職的:早起晚睡,吃苦耐勞,辛勤持家……可是卻忽略了自己,過早的“其黃而隕”。男子每次回家看到不是原來那個讓他著迷的女人了,當然“士貳其行”的行為也就不足為怪了。
綜上所言,女主人公的悲劇確實值得我們同情,但發生在眼前的,本可以不發生的悲劇,女主人公是有多次機會避免其發生的,只要她能睜開蒙著的眼睛看看眼前這個令人作嘔的男人,只要她能打開緊閉的思維想想眼前這個男人的所作所為,只要她能不被時代賦予的自由愛情的歡喜沖昏頭腦,只要她能保有東方女性特有的穩重、溫雅、矜持,不被灼烈的虛情假意燒昏,按一定的婚俗規矩辦事,受傷的又怎么總會是她呢!所以,筆者以為,《衛風?氓》中女主人公這一“棄婦”形象,其“棄”既來自“氓”的“棄”,也來自“己”的“棄”,亦即自己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女主人公的悲劇,既來自“氓”的負心薄幸,也來自“己”的理智全無,亦即不可救藥地癡迷于情愛。
《毛詩序》認為:“《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背棄,或乃因而自悔,喪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佚也。”朱熹在《詩集傳》中也這樣說:“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序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雖然這些論述在思想層面上歪曲了全詩題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告訴我們一個不爭事實,那就是悲劇的發生離不開與當時禮教的背離,迫于壓力,一切都無法改變,任何人都掙脫不了舊禮教之網,所以悲劇的發生是必然的。在絕境之下,女主人公偏偏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其決絕態度所體現的自尊、剛毅和堅強,硬是令人肅然起敬,在春秋時期便達到如此深刻、典型和犀利的程度,就殊為珍貴了。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喜歡閱讀古詩,有主動積累古詩的愿望。
2.借助拼音認識7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6個字。
3.誦讀課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字,誦讀課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閱讀《賦得古原草送別》,了解詩人及詩意。
學生:觀察春天小草生長的情況,或讀讀寫小草的兒歌。
教學過程:
一、朗讀古詩,引入新課。
1.會背古詩的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課內和課外學的古詩都可以)。
2.教師引導學生背誦與春天有關的古詩,并揭示課題:草。告訴本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
二、初讀全詩,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標出生字多讀幾遍。
2.相互交流,提醒讀準難讀的字因。
3.檢查認讀生字的情況。可以采取開火車、個體與集體的形式認讀。
4.抽讀課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加強學習過程中的反饋矯正。
三、再讀課文,想象畫面。
1.看圖讀課文,想象畫面的內容。
2.說一說:一邊讀,一邊想到了什么?
3.教師描繪古詩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四、誦讀古詩,體會意境。
1.自由朗讀、抽讀課文。通過讀來表現小草的勃勃生機。
2.教師范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意境。
3.指導朗讀,并背誦古詩。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六、擴展學習,提示閱讀。
教師向學生推薦《早春》、《詠柳》等古詩,鼓勵學生課外閱讀。
衛風氓教案設計(精選15篇)篇十五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9冊教材第109_111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了解步測方法,學會步測的計算,初步學會通過步測計算求兩地的距離。
2、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進行測量的基本技能。
教學準備:量出一段30米的距離,準備步測。電教課件。
教學難點重點:計算步長的方法,步測計算距離。
教學過程:
1、怎樣就可以知道:從自己的教室走到多媒體教室,大約有多少米?
學生說說測量的方法。
2、如果不用任何測量工具來測量這段距離,可以有什么辦法來知道?
學生說一說,教師提出“步測”
3、板書課題:步測。
4、解釋“步測”的意義。
先讓學生說說什么是“步測”,然后教師再解釋。
2、引導學生展示討論:根據情況確定討論形式。
3、匯總討論結果(板書):
(知道)一步的長度――步長。(知道)走了多少步――步數。(計算)距離。
4、形成計算方法。
5、討論解決步長、步數。
(1)你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步長?
學生介紹自己的辦法。板書:自己走一步,量一量。
(電腦出示一步長)提示:一步是怎樣量的?
教師提示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組織討論。
教師補問:這一步應怎樣走?在走路的時候,你的步長與你量的步長是不是一樣?
(2)用“例1”介紹測步長的方法。
出示例1。(電腦投影)。
你從這道題中學到還可以怎樣測自己的步長。
學生說說方法。
學生計算。匯報計算方法和過程。
(3)測一測自己的步長。
指導室外步測活動:
引導學生:讓你用例1上介紹的.方法測一測自己的步長,你準備怎樣做?
介紹室外已量好的一段距離,從一頭走到另一頭為一次。走三次,記錄下每次走的步數,填表內。
電腦出示表格和書上的p111練一練第1題表格。
到室外進行步測活動。
室內計算和匯報(選高個子學生和矮個子學生各一人匯報)。
6、學會步測和計算一段實際距離。
(1)出示例2。讓學生試做。
(2)讓學生說說從例2中學到什么?
(3)讓學生提出相關的疑問。
7、小結例1、2的學習。
1、(電腦出示練習題)。
2、學生獨立練習。
3、匯報與核對。
4、讓學生提出疑問。
1、用步測,計算從多媒體教室到自己教室的距離。
2、在學校園內找一個花壇,用步測的方法測量有關數據,算出花壇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