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一
2、學習詠物詞的寫作特點。
賞析詞的內容、表現手法及煉字;
對背景的把握,詠梅與自詠之間的關聯;
一課時。
一、導入:周敦頤《愛蓮說》。
二、介紹詩歌賞讀方法:意讀、情讀、美讀;
學生集體朗讀,整體感知,把握詞意,達到意讀目標。
分析內容:
(1)上片寫梅愁:梅生長的環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
(2)下片詠梅品:以群芳反襯,凌寒先發,傲然卓立。
表現手法及煉字的賞析。
三、情讀。
詠物詞的特點:托物言志。言志應知人論世。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詞。
下片:生平品質:爭春無意,妒任群芳,正寫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別于一般官僚政客們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塵,香猶如故,凸現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還是堅持愛國理想,民族氣節,君子操守的頑強意志。
詠梅是自詠,梅花是作者自我寫照,人格化身。
四、美讀:學生能讀出美感。
古典詩詞,貴在凝練,貴在意境,貴在寄托。本詞妙在凝練而圓熟的語言,超群脫俗,獨標一格。從屈原《橘頌》開始,就有以貞木勁草比擬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頌高風亮節的優良傳統,《卜算子》完美地繼承、體現了這一優良傳統。
五、比較閱讀。
山園小梅宋·林逋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
比較《卜算子詠梅》和《山園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處?學生探討。
總結:梅以韻勝,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韻;放翁所重,在其格。
六、課后作業。搜集詠梅詩句,寫一則關于中國梅文化的讀書筆記。
板書設計:(可根據學生回答適當調整)。
憂國傷時托物寫梅愁: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烘托映襯)。
明志——————詠梅。
堅貞自守言志詠梅品:凌寒先發,傲然卓立(以群芳反襯)。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二
同學們,我們在上一冊中已經學過《墨梅》、《竹石》、《石灰吟》這三首古詩,同學們還會背嗎?在學習這三首古詩時,我們接觸到了中國詩詞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誰能解釋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對,就是借助對一件是物的描寫、歌詠來表現作者內心的思想與情感。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毛澤東的一首詠梅詞。
二、自主閱讀,以讀悟情。
請同學們反復地讀讀課文,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在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帶著飽滿的感情來讀課文。每個人在小組內讀,小組推薦人讀給全班聽,最后大家齊讀。
三、交流討論,激趣導學。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己來解答問題。教師相機點撥,使學生理解詞中的深層含義。
1、風雨、飛雪、懸崖、百丈冰等詞語烘托出了梅花生長的自然環境,表現出梅花堅韌不拔的性格,風雨與飛雪的并存點出了梅花盛開的季節是早春,這也為下片贊頌梅是報春使者做了鋪墊。
2、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讀出梅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謙遜的作風。
3、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可以讀出百花盛開之時,梅花卻無比欣慰地飄落從中,表現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四、由情導讀,因讀成頌。
1、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對這首詞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
2、播放網上下載的名家配樂朗誦,讓學生學習朗讀的技巧。
3、播放音樂,讓學生自己配樂朗誦。
五、對比閱讀,深入感悟。
1、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作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職位。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風雨交加的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正是陸游受打擊后心境的寫照。)。
毛澤東主席在讀陸游的詠梅詞后,填詞一首,卻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樂觀自信的胸懷。郭沫若在讀了毛澤東的詞后也和詞一首,寫道曩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鮮明地寫出了兩首詞中梅花的不同形象與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
2、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一畫,并給自己的畫寫上一個題目(引導學生自己給畫命題時要有創意,有文采)。
3、展示網上下載的為本試所配圖畫及音樂,有感情地背誦詠梅詞。
六、作業:
1、讀讀背背陸游的詠梅詞。
2、搜集毛澤東詩詞,為下節課的演唱、朗誦會做準備。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本設計意在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加強小組合作,培養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學會表演,學會評價。
教學準備:
1、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競賽組,每組4人。各小組提前將參賽詩詞曲目報上來。
2、讓學生準備好朗誦詠的配樂磁帶、歌唱伴奏帶。
3、從每組中抽出一人組建小評委團。
教學過程:
1、各小組分別派選手登臺表演,評委為其打分,并說出評分理由和依據。最后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賽手。
2、請小評委們登臺表演,接受全班同學的評價。
3、教師予以總結。
進一步拓展,請同學們課外閱讀背誦中國古代的詩詞曲賦,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會客上交流賞析。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卜算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重點:
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難點:
理解由于毛澤東和陸游所處的時代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所以詞的思想內涵具有的明顯的不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時間。
導入同學們好!電視前的同學們,大家好!1,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七律《長征》嗎?它的作者是誰?你們誰能把這首詩背給同學們聽?2.今天,我們要學習毛主席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課題)3.關于詞,你們都知道哪些知識?對,卜算子就是一個詞牌的名稱。生背《長征》學生簡介詞、詞牌。
理解詞意1.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反復讀幾遍,把它讀熟練。電視前的同學可以先自己讀,再和旁邊的同學互相讀一讀。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這首詞的意思。學生讀詞,交流詞意。
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詞的意思。那么詞的題目是“詠梅”,這首詞贊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詞,品味這首詞表達的情感。同學們再見!
第二課時。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時間。
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一課《卜算子詠梅》。誰愿意先來讀一讀這首詞。
練習背誦同學們,你們能不能試著把這首詞背下來?老師還給同學們播放這首樂曲,大家試著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學生練習背誦。
作業同學們回去后,在筆記本上自己默寫這首詞。喜歡陸游這首詞的同學可以自己讀讀,試著背一背。好,下節課再見!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四
佚名。
教師思考:
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征。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贊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詠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一組里一篇課文。這是毛主席詞作中的精品。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錄了陸游詞的全文并加注了簡要的說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慮,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1、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針對搜集信息的質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容,介紹給同桌,擇優抄寫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2、把搜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閱讀理解,探究發現,深入體會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獲,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五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國歷代詩人所愛吟誦的物象。特別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詩詞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發內心未申之志,喻節操之高潔,表達不與濁世同流合污之骨氣。但古代詩人的詠梅詩,往往在傲骨厭俗中,也難免帶有孤芳自賞甚至是顧影自憐的氣質,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畢竟不夠廣闊。毛澤東同志作為偉大領袖,他高瞻遠矚,洞察世界風云變幻,托物言志于日理萬機之中。他也喜歡以梅喻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詩詞中表現出樂觀主義精神和必勝信念。
學情分析:
贊頌梅花的詩,學生以學過多首,而贊美梅花的詞,尚未學過,教學這首詞,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激勵我們勇敢面對困難,樹立必勝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卜算子詞牌名(介紹詞牌名的有關知識,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詠梅題目“詠”是什么意思?(依著一定的腔調緩緩地誦讀)。
哪些古詩題目上也有“詠”字?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思考:詞和詩有哪些不同?相機介紹上闕、下闕。
2、分別讀讀上下闕。
3、上下兩闕,短短四句,作者在贊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讀。
(1)梅花什么特點值得贊美,讓你喜歡它,欽佩它。
(2)你從哪些詞中體會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詞來形容寒冷?
出示:
寒風刺骨冰天雪地雪冰天天寒地凍。
北風呼嘯大地冰封寒風凜冽寒氣逼人。
(3)理解: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極度嚴寒。猶:尚且,還。
盡管冰凌垂掛于懸崖,北風怒號于幽谷,但是梅花還是開放了,是那么美麗。
現在,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5)指導背誦上闋。
4、學習下闕。
(1)梅花還有什么特點值得詩人贊美呢?
出示: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爭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樣?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能用什么詞來表達?
出示:
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姹紫嫣紅花枝招展。
繁花似錦花團錦簇百花怒放(齊讀)。
(2)當其他花爭奇斗艷時,梅花怎么樣?
出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梅花在哪兒笑?怎樣笑?笑什么?
(3)再讀下闕,想象畫面。
(4)介紹毛主席寫詞背景,再讀詩詞,體會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說說下面句子贊頌了梅花怎樣的品格。
(1)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梅花不畏嚴寒、斗霜傲雪的品格---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義務作報春的使者,無私奉獻,以此為樂)。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背誦毛澤東的詞《詠梅》。
2、練習默寫,相互訂正。
二、學習陸游的《詠梅》。
1、范讀。
3、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開無主:無人過問,無人欣賞。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作業。
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簡筆畫把它畫出來。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六
教材分析: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1961年12月讀了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毛澤東主席在詞中贊揚了梅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堅強品格。體現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為人謙遜的品格和寬廣的革命胸懷。
陸游先于毛主席填了《卜算子·詠梅》,雖有其成詞技巧,但格調低沉,遠遠不及毛主席高雅。毛主席反其意后,使梅的高尚品格躍然紙上。“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梢。”毛主席僅用寥寥數語就將梅的勇氣寫了出來,令人對梅的勇敢精神肅然起敬!“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毛主席贊揚梅是報春的使者,春來了,給萬物帶來了生機;一年之計在于春,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寓意多深啊!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贊頌了梅花不怕困難,英勇無畏的品格;“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贊頌了梅花謙遜的品格。
詞中恰當地使用了夸張、比擬的修辭方法,如:“已是懸崖百丈冰”一句中,不是說真有百丈,這是夸張的寫法;目的是突出天氣非常寒冷。詞中把梅花當作人來寫;從“她在叢中笑”可以看出來。
教學過程?:一、導入??:你了解梅花嗎?學生交流對梅的認識。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七
2、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樂觀主義教育。
通過比較,領略詞作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讀梅----品梅----悟梅----比梅。
課前播放視頻《梅花》。
一、導入:
說說想到了什么用一個詞、或一句詩句概括你對梅的認識。
(關于梅花的古詩文,學生說得出嗎?)。
二、讀梅:
2、朗讀,讀出自己理解到的詩詞的感情。
3、聽讀錄音,聽出自己的感悟。
疏通詞的大意,疑難問題做出標記。合作交流對這首詞意思的理解。
三、品梅。
1、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這是------的梅花因為它-------。
(預設:堅忍不拔,對勝利充滿信心、謙遜無私、胸懷廣闊,志向高遠,樂觀向上。
2、齊讀這首詞。
四、悟梅。
談一談通過這首詞,你領悟到了什么樣的人生哲理?
五、比梅。
1961年12月,中國人民正處于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反華逆流沖擊著稚嫩的新中國,共和國的領導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寫這首詞鼓勵大家。再讀陸游的《詠梅》。
陸游詞寫作背景。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生活在南宋的動蕩時期,他不肯與奸臣同流合污,因此一生仕途不得志,空有報國的雄心卻無處施展。堅持主張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張失敗,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擊他,自己陷入孤立,感到悲涼寂寞,因作此詞。
3、這就是兩位詩人當時寫詠梅的背景。都是借梅花表達自己的感情,但在風格上對比鮮明。詩言志,志,就是思想;詩,是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的。對比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今天,我們接觸到了中國詩詞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對一件是物的描寫、歌詠來表現作者內心的思想與情感。我們學過于謙的《石灰吟》、鄭板橋《竹石》等。
4、學用這種手法寫一句話。
5、試背這首詞。
板書設計。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八
學習要求:
1、結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準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請大家介紹一下自己了解的梅花,學生自由發言。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
由搜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
(針對搜集信息的質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容,介紹給同桌,擇優抄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2、把搜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閱讀理解,探究發現,深入體會兩詞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獲,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對梅花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九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天色不早了,老人也要回家了,但是他好像突然記起來什么事情,他神秘的湊到我的耳邊悄悄說“老夫名叫陸游”
冬天來了,我獨自一人在北風傲雪盛開。我一想到陸游寫給我這首詞,我就感到非常自豪!平日我總是聽見其他花枝嫉妒的聲音——嫉妒我可以在冬天開出最美的花朵。我仔細想想,對喔,為什么不往高興的地方想想呢:我雖然孤獨,但我就是最美最堅強的花朵。
陸游的這首詞和我的花香將會流芳百世!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十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賞析。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強暴,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絕句》里寫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這首《卜算子》,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上去描寫。
上片首二句說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官貴人所有。后二句說梅花的遭遇:在凄風苦雨摧殘中開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說他不與群芳爭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如果結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于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后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被選入滬教版語文書試用本第3版第3單元宋詞集粹;下;),其實也是陸游的詠懷之作。壓住一“愁”字,表現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滲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獨。下闋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寫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賞,陸游立志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為統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十一
《卜算子.詠梅》選自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教材,對這一單元的教學,基本要求是“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本單元課文內容豐富,文體形式多樣,有回憶錄、現代詩,還有毛澤東主席填的詞-----即本課。這幾篇課文貫穿了共同的思想主題:革命傳統教育。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認識革命先輩忠于革命,堅貞不屈的崇高品質和他們樂觀向上的豪邁氣概,懂得為人民服務的道理。
《卜算子.詠梅》這首詞是毛澤東讀了陸游的同題詞后寫的,題后注有:“反其意而用之。”詞的大意是:風雨剛剛把春天送回來,飛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來到。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刻,懸崖邊上還盛開著俏麗的梅花。梅花雖然美麗,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為了向人們報告春天到來的信息。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她將感到無比欣慰。
本文在編排上采用對比閱讀的方式,后面附有陸游的同題詞。這種形式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縱橫古今,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開放性,有利于挖掘學生個人的獨特體驗,培養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能力。
陸游的原詞是他堅貞不屈的品格的寫照。陸游面對山河破碎的現實,他力主抗戰,然而遭到的卻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擊和排擠。詞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斷橋邊自開自落,無人理睬,同時遭到風雨的摧殘,這顯然是陸游不幸。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十二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2、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的梅花?。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十三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
【譯文】。
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賞析】。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一生力主抗金,卻履遭群小的嫉妒誹謗和排斥打擊,處地孤危,境遇蒼涼。梅花在陸游的筆下涵蘊著一個失意志士的秉性堅貞、矢志不渝。所以前人評價其末句想見勁節,沉淪不遇者,讀之一嘆。
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詞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于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這著實、妙!
下闋,托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嫉妒吧。在這里,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茍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凄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么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在此時已融入了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盡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想見,正是由于此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此時,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杰作。
【鑒賞二】。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詠梅之詩多至百余首,且認為只有節義之士,脫俗之筆才配得上題詠梅花。他在《梅花絕句十首》中說到:子欲作梅詩,當造幽絕境。筆端有纖塵,只恐梅未肯。陸游酷愛梅花,因為它象征著氣節。他的《落梅》詩說: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梅花開時不畏嚴寒,落時不戀春光,來得光明,去得磊落。陸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這種高潔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對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希望終身與梅花為伴。
此詞詠梅,實際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跡,自抒懷抱。上片感遇。驛外二句,說梅花流離淪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說梅花備受風雨摧殘,所遇非時,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詠梅歷盡磨難,留得芳香而去。從中不難看到作者身世與人格的投影。陸游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后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免職。他在南宋茍且偷安的環境中,一直頗遭時忌,但愛國斗志始終不衰,甚至老而彌篤。此詞或許是他晚年所作,借詠梅以表達其堅定不移的愛國立場和政治節操。雖然不免有自悼自傷的消極成份和孤芳自賞的意味,但主要精神是積極的,他在詞中對周圍惡濁的環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徑以及自身遭受的種種迫害,所表現出的高度蔑視,也是令人感佩的。詠物詞貴在不離不即、不粘不脫,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詞不雕鏤梅花形貌,而著重攝取其神韻,借以自我寫照,是詠梅的上乘之作。
《卜算子.詠梅》一詩是托物言意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種雖凋猶香的神韻中寄托了作者生則高潔,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種寂寞凄涼,屢受摧殘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備受排擠的寫照。他青年及第,好兵書,習劍術,胸懷報國之志,并始終堅持抗金,以收復中原,統一中國為己任。但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打擊排擠,他屢遭貶嫡。特別是在他的晚年,竟至于潦倒至衣食無著。但他雖窮益堅,不墜愛國之志,臨終之時還吟《示兒》詩,教誨兒孫們不要忘記北定中原的事業。
作者在此詞中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的苦悶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此首《詠梅》當為宋代詠梅詩詞中的杰作。另外,此詩詞言語樸實深沉,明白流暢,更實踐了他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骨氣多的文學主張。
最新卜算子詠梅教案(優質14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卜算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重點:
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難點?:
理解由于毛澤東和陸游所處的時代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所以詞的思想內涵具有的明顯的不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時間。
導入??同學們好!電視前的同學們,大家好!1,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七律《長征》嗎?它的作者是誰?你們誰能把這首詩背給同學們聽?2.今天,我們要學習毛主席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課題)3.關于詞,你們都知道哪些知識?對,卜算子就是一個詞牌的名稱。生背《長征》學生簡介詞、詞牌。
理解詞意1.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反復讀幾遍,把它讀熟練。電視前的同學可以先自己讀,再和旁邊的同學互相讀一讀。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這首詞的意思。?學生讀詞,交流詞意。
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詞的意思。那么詞的題目是“詠梅”,這首詞贊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詞,品味這首詞表達的情感。同學們再見!
第二課時。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時間。
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一課《卜算子詠梅》。誰愿意先來讀一讀這首詞。
練習背誦同學們,你們能不能試著把這首詞背下來?老師還給同學們播放這首樂曲,大家試著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學生練習背誦。
作業????同學們回去后,在筆記本上自己默寫這首詞。喜歡陸游這首詞的同學可以自己讀讀,試著背一背。好,下節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