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應注重教學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以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小學教案,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一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字;認識一種筆畫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難點是辨認金木水火土。
生字卡片,插圖的課件,與本課數字有關的圖片若干。
教法:
學法:
小組合作。
2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看圖說話。
2、揭示課題:有一首古時候的童謠,說的就是這幅畫。出示課題一金木水火土。
3、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
4、結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三、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里,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
3、讀一讀。出示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變序抽取生字卡(不帶拼音),開火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四、朗讀感悟。
1.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個人自由讀,同桌互相讀,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2.把課文讀得有感情、有韻律。男女生分別齊讀。
五、當堂訓練,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六、布置作業。
1、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2、學寫本課生字。
一、鞏固生字。
1、我會認。
變序抽取字卡,學生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2、我會記。
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
3、我會用。摘果子說詞語或句子。
二、指導背誦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兩遍。
2.背誦課文:給5分鐘時間,學生各自試著把課文背誦下來。
3.自由配上動作背誦課文:指名背誦,小組齊背,全班齊背。
三、指導書寫一二三四五上下。
1、觀察課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說一說: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橫的長短變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變化這兩方面來說)。
3、教師范寫一二三四五上下,邊寫邊講述書寫要領。
4、學生分別描一個、寫一個,寫完后與范字對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講評:講評后,學生繼續練寫。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二
一、教學目標:
1、學會a、o、e3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讀準確。
3、在四線格里正確書寫a、o、e。
二、教學時數: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師:首先,今天金老師要交大家唱一首兒歌,“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教我說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生:……。
師:好,小朋友們學得真快,真是聰明的孩子。
師:下面呢,我們請小朋友們一起看著這幅圖,然后我請小朋友把這幅圖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看看誰講得最好。
生:……。
師:小朋友講得真是太動聽了,真是個故事大王/小小故事家。
1、學字母a。
師:原來啊這三個拼音還有這么美麗動聽的故事啊,接下來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他們。我們先來看看小女孩唱歌的時候唱出的這個拼音“a”,我請小朋友來念一下,比一比誰念的最好,最準確。
生:……。
師:現在我們請一組的小朋友來念,比一比哪個組念得最好,最整齊。(在黑板上給每個組加星星)。
生:……。
師:好,念的時候嘴巴要張大。現在我們每位小朋友都認識了“a”,那么是不是都會寫呢?我們還是請小朋友來寫寫看。
生:……。
生:它叫“四線格”。
師:小朋友真聰明,它就叫“四線格”,那么單韻母a,應該寫在哪里呢?請小朋友們來幫它找找家。(請幾位小朋友到黑板上寫)。
生:……。
師:小朋友們寫得真好,a應該寫在中格,在寫的時候要注意分成兩筆寫,先寫一個半圓,再加上它的小尾巴。(請小朋友們在本子上練一練,教師巡視指導)。
2、學習o。
師:下面我們來學一學韻母o,在圖上我們看到了大公雞張著嘴巴在叫“喔,喔,喔”,我們請小朋友也來學一學,看看誰學得最好。
生:……。
師:好,現在跟著老師一起來念一念,念的時候嘴巴要攏圓。
生:小朋友都會念了嗎?現在請同桌的兩個小朋友互相念一念,看看你的同桌念對了沒有,嘴巴攏圓了沒有。
生:……。
生:“四線格”
師:小朋友們的記性真好,那么o應該寫在哪一格呢?老師要請上課認真聽,表現好的小朋友上來寫。
生:……。
師:好,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都已經寫正確了。老師對聰明的小朋友有更高的要求,要寫得漂亮。看著老師大家一起用手比畫,跟著學。
生:……。
師:請小朋友們在本子上再練一練。(教師巡視指導)。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重點體會“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
2、愉快地認識“盆、位”等13個生字。隨文理解“繼承人、表情、宣布”,正確書寫“孩、選、位”三個生字。
3、明白誠實是最美的花。愿意做一個誠實的人。
教學重、難點:
真正明白國王為什么選雄日做繼承人,體會誠實的可貴。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重組教材(刪掉課文最后一段)。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喜歡看課外書嗎?平時你們都讀過哪些有趣的故事呀?
2、有人說:讀著有趣的故事,就像品嘗一頓美餐,能讓我們在讀后充滿智慧、充滿想象。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指名讀、齊讀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與孩子們聊讀過的故事,打開了他們的話匣子,讓學生興致盎然地走進課堂。
3、相機學習生字“盆”,種花的盆子叫花盆,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盆?
設計意圖:突破低年級識字教學字義理解的難點,通過問“生活中還見過什么盆”,使“盆”的意思變得形象起來。
4、質疑:讀著這樣的一個題目,你的腦海中一定冒出了一個小問號,想問點什么?
設計意圖: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審題入手,提出問題,形成閱讀期待,對閱讀過程的展開與深入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那就讓我們跟隨著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走進故事,讓他為咱們解開腦中的小問號。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提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要記得回過頭來多讀幾遍。
(2)邊讀邊想想你腦中的小問號。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生字。
課件出示:規定發芽盛開鮮花一絲一位表情挑選宣布繼承人。
(1)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2)理解“表情”一詞。
設計意圖:創設充滿情趣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詞語,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有效統一。
(3)去掉其他生字,還剩下一個詞是——“宣布”(齊讀)。
三、研讀文本。
(一)品讀國王的“宣布”,共“盼望”
1、輕聲讀第一段,說說國王宣布什么。
出示句子一: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
(1)指名讀,還有誰也想來讀讀?
(2)現在你就是國王,你來大聲地宣布自己的決定吧。(相機評價)。
設計意圖:變成國王的孩子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宣布自己的決定。角色轉變使他們內心的感受更細致、情感表達更真切。
(3)理解“繼承人”,成為國王的繼承人就是將來的——新國王。
(4)這可是國家的一件大事,讓我們好好地宣布老國王的規定。(生齊讀)。
2、如果你就是這個王國里的孩子,聽到這樣的好消息,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二)細品雄日之“盼望”
2、交流。
出示句子二: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
(1)指名讀。
(2)為了能培育出最美的花,雄日會為花種做些什么呢?(澆水、施肥)。
(3)雄日只為花種澆水、施肥一次、兩次嗎?
出示句子三:雄日又給種子施了些肥,澆了點水,他天天看啊,看啊,種子就是不發芽。
指名讀。你從哪個詞看到了他十分用心培育花種?(天天又)。
(4)引讀。
是呀,為了培育出最美的花,雄日為花種做了許多事情。一個月過去了,種子不見發芽,雄日——(引讀)“雄日又給種子施了些肥,澆了點水,他天天看啊,看啊,種子就是不發芽。”
兩個月過去了,種子不見發芽,雄日——(再次引讀)。
離規定時間只有一個星期了,種子還是不發芽,雄日——(再次引讀)。
只剩最后一天呢,種子還是不發芽,但說不定明天會發芽、開花,雄日——(再次引讀)。
設計意圖:在一次次引讀中,雄日培育花種之“用心”已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里。
3、這就是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讀著讀著,你一定讀到雄日的心里去了,雄日,你現在的心情特別的——(難受、著急、奇怪)。
相機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4、為什么這樣難受,這樣著急?(回讀國王的規定。)。
5、是呀,這是國王的規定,國王的規定就是圣旨,能改嗎?
6、難怪雄日是那么著急、難過。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這段話。
課件出示:“捧著一個空花盆”
(三)走進意外,感受美。
1、可是選舉的結果卻讓我們很驚訝,自由讀課文第三段,說說什么讓你特別驚訝。
2、討論交流。
出示句子四:國王聽了,高興地拉著他的手說:“你就是我的繼承人。”
指名讀,“你”是誰?(雄日)。
國王還可以怎么宣布呢?引導讀“雄日是我的繼承人”。
(3)聽了國王的宣布,你最想問些什么?(為什么要選雄日做繼承人,他又沒有培育出美麗的鮮花呀?)。
是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同走進選舉現場。讓國王為我們解開心中的疑團吧。
3、解開謎團。
出示句子五:我發給你們的種子是煮熟了的,這樣的花種能培育出鮮花嗎?
指名讀。
你讀懂了什么?國王的意思是一。
揭示:花種煮熟了,是不會發芽開花的。
既然是煮熟了,其他孩子的花種肯定也培育不出鮮花。他們的花可能是哪里來的?
再讀國王的規定,體會國王的心情。
4、感受誠實之美。
(1)雄日雖然捧著空花盆,可是國王卻在花盆中看到一朵最美的花,那是什么?(板書:誠實)。
(2)你就是那些捧著盛開著鮮花的孩子,聽了國王的話,你最想說些什么?
四、小結。
鮮花再美,如果澆灌它的是欺騙,是不誠實,誰也不喜歡。記住,只有誠實,才能培育出最美的花,讓誠實之花永遠開在我們心間。
五、寫字指導。
1、出示三個生字:“位、孩、選”。
2、仔細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的具體位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
4、學生書寫,集體評議。
5、在語境中寫字,誰能把字漂漂亮亮地送進句子里?
設計意圖:在語境中寫字,讓學生在寫字中感悟語言,使寫字不再是機械的抄寫,從而提高了寫字的效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四
一、教學目標:
1、學會d、t、n、l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d、t、n、l與單韻母拼讀音節及帶聲調拼讀音節。
3、認識5個生字,會讀兒歌。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今天,有四個聲母要開個聯歡會,為我們準備了精彩的節目,大家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師:第一個節目叫做:敲隊鼓。小朋友知道隊鼓是什么樣子的嗎?
生:……。
師:我們可以看一看書本上的'圖。這就是小隊鼓了。誒!在敲隊鼓的時候啊,有一只小隊鼓敲得特別帶勁兒de、de、de、de,觀眾們啊就一定要認識它,它呢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聲母d。
生:……。
師:在讀它的時候要輕一些,短一些。大家一起跟著老師來讀。
生:……。
師:d的樣子怎么來記呢,小朋友們又要動腦筋想辦法了。
生:……。
師:噢!小朋友們這么快就想出辦法來了啊(左下半圓ddd,小鼓一敲ddd)。
師:老師怎么覺得這個聲母這么面熟啊,好象前面學到過似的,請小朋友們幫老師來想一想。
生:……。
師:噢!原來和b點像,可是它們不一樣,右下半圓是bbb,左下半圓是ddd。那么請小朋友們來寫一寫d,它是在四線格的上格和中格,先寫半圓再寫小棒,寫法和b也不一樣,b是先寫小天線,再寫半圓的。小朋友們要記清楚。
師:觀眾們認識了d之后呢,d就想找幾個好朋友一起玩,大家看,聲母d找到了哪些好朋友啊?(出示da、de、di、du)請小朋友們來拼讀。(指名)。
生:……。
師:第二個節目開始了,叫做:小魚跳舞。輪到它跳舞了,小魚活蹦亂跳的,可高興了。我們就來學一學,跳舞的小魚t。我們一起來讀。
生:……。
師:讀的時候要輕短。大家再來一遍。
生:……。
師:在四線格里寫的時候要先寫豎彎,然后再寫橫。小朋友們練一練。
生:……。
生:……。
師:好,小朋友們很能干,方法也學會了,我們以后自己就能認識很多拼音了。
師:現在呢,兩個節目已經表演完了,這些字母演員們啊要休息一下,它們就自己去找朋友了,d和t跟帶聲調的a、e、i、u交上了朋友。(出示)。
師:有這么多,小朋友們會念嗎?
生:……。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五
《會上樹的魚》這篇課文用童話故事的形式介紹了神奇的彈涂魚。全文共12個自然段,第2——3個自然段主要寫彈涂魚打跑了橫行霸道的螃蟹,第4——10自然段主要講彈涂魚消滅了小蝸牛。在教學2、3自然段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找出螃蟹和魚的動作來體會螃蟹、魚兒的厲害。第4——8自然段主要是通過角色朗讀表演來蝸牛瞧不起魚兒,魚兒卻消滅了他們,看出彈涂魚的厲害。課文內容趣味十足,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能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這篇課文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學生很感興趣,但在教學上卻是有一定難度的。彈涂魚學生很少知道,怎樣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彈涂魚的生活習性和特點,成為本次教學的難點。反思這節課我覺有些做法是可取的,有些問題還要在今后注意。
一、緊扣課標,突出詞語的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二年級學生閱讀提出了明確要求: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做到以趣激學。在開課時,讓學生帶著疑惑“我們見過的魚都在水中游,你聽說過會上樹的魚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跟隨故事去了解這種魚”,導入到課文的學習中,調動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并通過第3自然段的學習中的“奇怪”一詞,不著痕跡,抓牢課文。為了學生積累詞語,我在復習詞語這一環節,抓住本文動詞多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這類詞語的特點,喜歡讀這樣的詞,并能在課外閱讀時關注這些詞。例如:教學“脹大”、“又是叫又是咬”等詞時,我們就引導學生從這些詞里能體會到彈涂魚的厲害。在不知不覺中教會了學生詞語的意思。在教學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先抓住詞語再指導朗讀,這樣讀的效果就很明顯。
二、走進文本,分角色閱讀。
這篇課文教學中我們還創設了一些情景,分配角色,引導學生漸漸進入文本,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因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不斷地變化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我以讀為本,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想法去讀,去和文本直接對話。在課堂上我經常采取了形式多樣朗讀方式,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而在此課中,角色鮮明,對話語言極具個性,學生對分角色朗讀積極性很高,因而我順勢引導,這樣,能讓學生體會到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甚至產生許多自己獨特的想法。這樣,閱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也落到實處。與文本中的人物心靈相通,換位體驗,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情感。在教學第4——8自然段通過角色朗讀表演來蝸牛瞧不起魚兒,魚兒卻消滅了他們,看出彈涂魚的厲害。當學生讀得不理想時,我又引導學生關注后面的兩個問號。并自己帶著表情范讀,最后,學生都能讀出疑惑的語氣,學生仿佛自己真的就是那只小黃雞,一下子就被帶入到文本的情境中來了。來,這樣學生一看就明白蝴蝶的演變過程。并將“空殼”這個詞放在青蟲和“蛹“的中間。讓學生明白:哦,原來空殼是青蟲變成蛹之前脫下來的皮。將書中沒有說明的部分再重點突出了。
當然,在這堂課中也出現遺憾之處。指導學生朗讀時,有的學生雖然能把握讀的語氣,很想把課文讀好,但仍由于不熟練,發生漏字、添字的情況,影響了讀的效果。所以,在預習和第一課時一定要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才能為第二課時的有感情做好鋪墊就是在評價時,雖然對學生回答問題有指導性,但激勵不夠。
這節課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讓孩子們多讀書,在讀書中感悟,他們才能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無限樂趣!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六
一、教學目標:
1、學會b、p、m、f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聲母b、p、m、f和單韻母a、o、i、u拼成音節的方法。
3、學會帶聲調拼讀音節及b、p、m、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4、認識“爸、媽、我”三個生字,能在一定的語境中運用。
二、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來做一次比賽,叫做看圖來說話,看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講得最多。我們先來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們來說話。
生:一個小姑娘在聽廣播。(注意聽“播”的發音)。
師:那么這幅圖的旁邊的這個字母念什么,你知道嗎?
生:“播”
師:好,現在我們一起來念,“播”念的`時候要輕一些短一些。跟著老師念。
生:……。
師:我們用“播”這個音來說詞語好不好?
生:好!
師:很好,我們會念了之后呢,還要記住它是怎么寫的。它的樣子像什么呢?
生:一個廣播。
生:……。
師:小朋友們好厲害呀!我們再把它寫到四線格里,看看應該怎么寫?(寫在上格和中格,先寫它的天線,再寫獨自,天線呢要留一個出氣孔,不能封閉)小朋友們也來寫一寫。
師:小朋友們快來看一看這個小哥哥拿著一面小紅旗干什么呀?
生:哥哥在爬上坡/哥哥在跑步/哥哥在爬山。
生:……。
師:它呀就念p,我們一起來念,注意要輕要快p、p、p。我們還有一個檢驗有沒有讀準確的方法,請小朋友們拿出一張薄薄的紙,我們在念p的時候注意觀察。
生:……。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紙會動。
師:對了,發的時候紙會明顯的動,我們可以試一試念其它字母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
生:……。
師:看來小朋友們又已經會念了,跟著老師再一起念一念。
生:……。
師:會念了,你們會寫嗎?自己覺得會寫的小朋友請上來寫。
生:……。
師:注意寫得時候下面也要留一點出氣孔。小朋友們還記得b念什么嗎?
生:記得。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七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知道人的雙手和大腦的作用是很大的,從小養成用手用腦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背誦和識字、寫字。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學習生字“人”“個”
(1)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是什么最聰明嗎?(人)對,我們生活中看的電視,用的冰箱,開的汽車,住的樓房都是人創造發明出來的。你們知道人為什么這么聰明嗎?告訴你吧!就是因為人身上有兩個寶貝呢!
板書:人有兩個寶(齊讀課題)。
(2)學習“人”(人與八區別,范寫人)。
學習“個”(與“人”字聯系起來,人字頭,范寫個。題目中的個讀輕聲,齊讀“兩個寶”)。
二、初讀課文,練習朗誦。
(1)“人有兩個寶”這兩個寶貝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說他們是人身上的兩個寶呢?我們打開書本第68頁,一起學習陶行知爺爺為我們小朋友寫的一首兒歌。自己大聲地讀讀。
指名讀1~2人。這首兒歌一共有幾句話?(3句)。
(2)聽磁帶錄音,學生再自讀。齊讀。
三、分析課文。
(一)學習第一句。
(1)讀了這首詩,你一定知道人又哪兩個寶了吧?(齊說)。
板書:雙手。
大腦。
(2)舉起你的雙手,左手和右手加起來就是一雙手。齊讀。
用你的雙手拍拍自己的腦袋,這就是大腦。齊讀。
(3)出示卡片“手”(幾筆組成?組詞。范寫。注意橫撇的寫法)。
出示卡片“大”(組詞。大就是太下少一點。)。
(二)學習第二句。
(1)雙手和大腦都是人的兩個寶貝,他們分別有什么本領呢?誰來讀讀第二句?
板書:做工。
思考。
做工:指做事情,干活兒。
書上的小朋友會用雙手做哪些事兒呢?你的雙手會做什么?
(2)小結:說手會做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個寶啊!
(3)那大腦會干什么?思考是什么意思?
你們看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會想些什么問題呢?
(4)小結:是啊,要把這些事做好,不僅要用手,還要用腦,所以說雙手和大腦是人的兩個寶!
齊讀一二兩句。
(三)學習第三句。
(1)那我們怎么樣才能用好這兩個寶貝呢?
指名讀。
板書:創造。
(2)什么是創造?下面我們來聽一個《魯班是怎樣發明鋸子》的故事。
1、誰能告訴老師魯班和徒弟上山砍樹一開始用的是什么工具?
2、用斧子砍樹好不好砍?為什么?
5、這時魯班腦子里想到了什么?
6、于是他怎么做?結果怎樣?
小結:就這樣魯班發明了一種新的工具——鋸。這就是一個創造呀!誰能說說魯班為什么能發明創造出鋸子呢?用書上的話就是——“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
四、總結全文。
是啊,我們一般人去爬山,如果手被小草葉子劃破了,心里只會想:真倒霉!不會去想小草葉子為什么能劃破手,更不會去模仿小草葉子的樣兒去造一把鋸子。魯班能發明創造鋸子,就是因為他很會用人身上的兩個寶——雙手和大腦。我們從小要能養成用手又用腦的好習慣,也一定會有發明創造的。
五、齊讀、齊背。
做動手操。
六、寫字。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八
一、緊扣課標,突出詞語的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二年級學生閱讀提出了明確要求: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做到以趣激學。在開課時,讓學生帶著疑惑“我們見過的魚都在水中游,你聽說過會上樹的魚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跟隨故事去了解這種魚”,導入到課文的學習中,調動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并通過第3自然段的學習中的“奇怪”一詞,不著痕跡,抓牢課文。為了學生積累詞語,我在復習詞語這一環節,抓住本文動詞多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這類詞語的特點,喜歡讀這樣的詞,并能在課外閱讀時關注這些詞。例如:教學“脹大”、“又是叫又是咬”等詞時,我們就引導學生從這些詞里能體會到彈涂魚的厲害。在不知不覺中教會了學生詞語的意思。在教學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先抓住詞語再指導朗讀,這樣讀的效果就很明顯。
二、走進文本,分角色閱讀。
這篇課文教學中我們還創設了一些情景,分配角色,引導學生漸漸進入文本,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因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不斷地變化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我以讀為本,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想法去讀,去和文本直接對話。在課堂上我經常采取了形式多樣朗讀方式,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而在此課中,角色鮮明,對話語言極具個性,學生對分角色朗讀積極性很高,因而我順勢引導,這樣,能讓學生體會到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甚至產生許多自己獨特的想法。這樣,閱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也落到實處。與文本中的人物心靈相通,換位體驗,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情感。在教學第4——8自然段通過角色朗讀表演來蝸牛瞧不起魚兒,魚兒卻消滅了他們,看出彈涂魚的厲害。當學生讀得不理想時,我又引導學生關注后面的兩個問號。并自己帶著表情范讀,最后,學生都能讀出疑惑的語氣,學生仿佛自己真的就是那只小黃雞,一下子就被帶入到文本的情境中來了。來,這樣學生一看就明白蝴蝶的演變過程。并將“空殼”這個詞放在青蟲和“蛹“的中間。讓學生明白:哦,原來空殼是青蟲變成蛹之前脫下來的皮。將書中沒有說明的部分再重點突出了。
當然,在這堂課中也出現遺憾之處。指導學生朗讀時,有的學生雖然能把握讀的語氣,很想把課文讀好,但仍由于不熟練,發生漏字、添字的情況,影響了讀的效果。所以,在預習和第一課時一定要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才能為第二課時的有感情做好鋪墊就是在評價時,雖然對學生回答問題有指導性,但激勵不夠。
這節課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讓孩子們多讀書,在讀書中感悟,他們才能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無限樂趣!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九
雙基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海的溫柔和可愛。
思維發展目標:
教學重在培養學生體會大海的溫柔和可愛。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投影儀。
【教學時間】二課時。
【課前預習】借助拼音,讀通讀懂課文大致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
2、板書:大海睡了。齊讀。
3、學習海、睡兩個生字。
二、初讀指導。
1、聽課文錄音。
你覺得大海怎樣?
2、試讀課文。
(1)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上方的生字。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朗讀,指導學生讀準鼻音、邊音、輕聲等。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略)。
(4)齊讀生字詞。
4、各自輕聲讀課文。
5、指名分句讀課文,相機正音。
想想每一句寫了什么,交流。
三、指導書寫。
1、自學第二題,練習書空。
2、指導。
分析字的結構,再口頭組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認讀生字詞。
2、點名朗讀課文。
二、精讀訓練。
1、出示: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覺了。
(1)點名讀。
(3)指導朗讀,注意停頓。自由練讀,指名讀。
2、出示: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那輕輕的潮聲啊,是她睡熟的鼾聲。
(1)點名讀。
(2)大海睡得多香啊!這一個長句里你最喜歡哪兩句?為什么喜歡?用你的朗讀,讓人們體會大海的可愛。點名讀。指導朗讀。再自由練讀,點名讀。
三、指導背誦。
1、看圖試背。
2、指名背。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十
1.看地圖有哪些樂趣呢?想知道嗎?快端好語文書,聽老師讀一讀,注意要聽準字音。
2.這篇課文多有趣呀,老師從你們的表情發現你們也很喜歡這篇文章,那好給你一個自己讀的機會,但是讀之前老師有個小要求,請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并圈出本課生字。開始吧。
3.同學們學的真認真,老師呀把這些詞語請了出來,看看誰認識他們?
a.(帶拼音讀詞語)指名讀。讀的真好,不僅聲音洪亮,而且這兩個字的字音讀的也特別準確(課件變大)它們都是平舌音,跟老師讀一讀。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讀讀。誰能再讀。
b.剛才我們帶著拼音都讀對了,那老師把拼音都藏起來,誰能讀準確?
c.詞語我們都讀準了,老師這里還有個長長的句子能讀好嗎?
1.第一自然段注意感嘆號的語氣。
2.第二段,這里面有字要我們認呢,學習彩,出示字卡。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彩的右邊就是指圖畫的紋路。誰能給彩組詞:彩虹,五彩繽紛等,這個彩字表示顏色很多很多,文中也有個這樣的詞,對了,是五彩。(貼五彩詞卡)五彩是什么樣呢?學生說一說(課件:五彩的花朵)地圖上也是一個五彩的天地。
看藍的是大海。(引讀并出示課件)。
綠的是平原。(貼平原詞卡)理解平原,知道平原是什么樣呢?快看看。
課件出示平原的圖片——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平原指遼闊平坦的陸地)。
黃的是高山,讀詞卡(貼高山詞卡),這個高字可有意思了,高字的字理演變過程(課件),你知道世界上的山嗎?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8800多米。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學會了三個詞,我們再讀讀這三個詞。誰能再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3.地圖上不僅是個五彩的天地,還能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呢,多神奇呀!誰來讀第三自然段。
a.看地圖多有意思呀,想看看嗎?你發現了什么?引讀句子(課件出示圖片)。
b.老師還要告訴你個小秘密呢,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呢,在地圖上都有,所以書中才說能找到世界所有的國家呢。多了不起呀,誰能再把這部分讀一讀。(課件句子)。
c.那在我們祖國的地圖上,我們又找到了哪些地方呢?看地圖學詞語。
知道這里是哪么?對了,是我們的首都北京,讀讀。去過北京嗎?到過北京的什么地方?
你還知道哪些舉世聞名的建筑?再讀讀。
看地圖,這里就是臺灣,它的周圍都是水,中間是土地,這樣的地方就叫做島。臺灣就是一座島,那里不僅風景優美,物產還很豐富,所以被人們成為寶島。讀讀詞語。老師還要告訴大家,從今年開始臺灣已經向我們開放了,如果有機會王老師都希望你們到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再讀詞語。
我們在看地圖上這個位置是哪誰知道?對了這里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吉林,也是我們的家鄉。讀詞語。
在祖國的地圖上我們找到了這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我們再來讀讀。指導感情朗讀。
d.看地圖的樂趣可真多,你們喜歡看么?書中的小朋友也喜歡看地圖呢!
齊讀第四段,學習喜歡讀詞語,說說你喜歡什么?喜字也是我們要認識的字呢,有許多詞語都帶喜字,我們一起來讀讀。王老師最喜歡會學習,能積累的孩子了。誰能再讀讀第四自然段。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十一
1、通過習作,提升對北京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首都北京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2、學習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達清楚、具體、生動,有感情。
搜集有關北京的資料,并組織學生交流對北京的了解。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欣賞:多媒體課件播放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視頻,激發學生對北京的`喜愛之情。
2、在本單元里,我們閱讀了一些講述北京的文章,也通過搜集資料更加全面了解了北京。現在誰愿意當一回導游把你所了解的北京向大家介紹一下。
3、教師播放搜集的北京圖片資料(配樂《北京歡迎你》),激發學生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4、同學們你們想去北京嗎?板書:真想去北京。
二、自讀教材,明確要求。
2、如果你來到這座世人矚目、人人向往的北京城,你想看些什么、做些什么、想對北京說些什么?(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3、本次習作就是讓我們把剛才說的寫出來,注意一定要表達喜愛之情。你打算怎樣來完成本次習作呢?(指名匯報)。
三、習作練習,指導修改。
1、現在請同學們動筆完成本次習作,注意表達喜愛之情。
2、指名讀習作,師生互評。
四、教師總結。
希望同學們用手中的筆書寫絢麗的北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圓自己的北京之夢。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十二
(出示:圖片片圖片大雁螞蟻蛇)。
3、它們接到落葉信后又會說些什么呢?你能學著課文的樣子也來說一說嗎?請小朋友們選擇其中的一幅圖,說一說。請在四人小組內先交流。
(媒體出示:風姑娘送了一片落葉給大雁,大雁一看,說:“。”
風姑娘送了一片落葉給螞蟻,螞蟻一看,說:“。”
風姑娘送了一片落葉給蛇,蛇一看,說:“。”)。
4、指名全班交流。
5、小朋友剛才說的都很棒。現在請你想一想,風姑娘把信還可以送給誰呢?仿照課文中的樣子,跟爸爸媽媽說一說。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十三
師:開學初,班里設立了“紅花園地”。經過努力,很多同學得到了小紅花,誰能告訴老師,得了小紅花,心里高興嗎?沒得到小紅花的同學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們們知道小紅花也有真假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8課《小紅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十四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辟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我在教學中讓學生以一位導游的身份介紹絲綢之路、交流資料等,以此來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閱讀,不斷探究;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會認的16個生字。
3、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5、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1、板書課題并提問: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什么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一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檢查學生讀文情況。指名逐自然段朗讀:要求字音準確、聲音洪亮。(其余學生認真傾聽,聽后根據要求評議。)。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隨機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4)齊讀這兩個自然段,再次體會我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2、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并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系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系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并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
教師小結: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后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橋,把前后的自然段連接了起來,所以我們說過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教師出示資料《張騫與絲綢之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張騫是位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然沒有完成聯絡大月氏打擊匈奴的使命,但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的地理、物產、軍事的情況,了解了匈奴的許多內情讓漢武帝知道和中亞、西亞各國如何打交道。正因為如此,在后來的戰事中張騫才能以他對匈奴的廣博知識節節獲勝……)。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象一座友誼的橋梁,使中、西亞各國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國的驕傲,作為一名甘肅人,我們更應該感到自豪,因為甘肅的武威、酒泉、張掖、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當一名小導游,給到甘肅旅游的海內外游客介紹這令我們驕傲的絲綢之路。
1、小組內互相練習說。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提醒學生要抓住關鍵詞句來復述課文。
課后反思:
通過教學效果我覺得本堂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2、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感悟。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教學應以使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為基本追求,所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設計了課前搜集資料、以一位導游的身份給大家介紹絲綢之路等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感悟課文內容,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學生在反復復述課文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張騫的愛國情懷,與此同時也激發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小學教科版語文教案(優質15篇)篇十五
生字都認識了,那你們有信心再寫好兩個字嗎?快請你身體坐整,把小手拿出來,跟老師一起寫寫吧。利和鄉,要想寫好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兩個字,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利是會意字,理解意思。學習一個新的偏旁,書空,學寫。鄉和絞絲旁的區別),寫兩個,反饋再寫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