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簡單電路教案篇一
1. 了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
2. 會根據串聯、并聯電路的特點,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
3. 通過簡單電路模型的設計、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
教材通過真實的生活情景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思考“護士是怎么知道的?”,“病房呼叫電路是如何設計的?”。接著通過教材的引導,使學生自主進行電路模型的設計、制作和評價,進一步理解串聯、并聯電路的特征。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和交流生產、生活中采用簡單串聯或并聯的實例。
實物投影儀
①護士是怎么知道病房中的哪個病人在求助的?
②如果只有一張病床,燈和電鈴該如何連接?
③如果有兩張病床,燈和電鈴由該如何連接?
③開關應該如何連接到電路中?
分析:病人閉合自己床位的開關時,值班室中的電鈴就響,同時該床位對應的燈泡也發光。各床位對應的燈泡應該能獨立工作,并且有對應的開關,所以兩燈泡應該并聯且各有一個開關控制。無論哪個床位對應的燈亮,鈴都會響,所以鈴應該在干路。
1. 根據題目的要求和串聯、并聯電路的特點,分析用電器的連接方式。
2. 根據并聯電路的特點和開關的作用,分析個電路元件的位置(在干路還是支路)
分析:每一盞燈代表一個可
供選擇的答案,有相對
應的開關控制,所以燈
與其對應的開關應串聯,
各燈之間則應并聯。
2.圖18中的元件位置不動,組成電路,l1、l2并聯,k為總開關.
3.請用如圖19所示的電路元件組成一個并聯電路,要求:k1控制l1,k2控制l2,k3控制l1、l2,請在實物圖上連接電路并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5.用圖21中的元件組成串聯電路,元件位置不動。
6.有電池、燈泡、電鈴各一個,
電鍵兩個,要求安裝一個電鈴
電路,當前門或后門來客人時,
電鈴都響,并能分清前門來人
還是后門來人.在虛線框內
畫出電路圖。
觀察課本p72圖
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問題
由學生分析討論并畫出電路圖
總結電路設計的方法
學生課堂練習
利用實物投影及時反饋,糾正練習中的錯誤。
簡單電路教案篇二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家庭電路的組成和電路的連接方法。
2、知道什么是火線和零線,知道試電筆的構造及其使用方法。
3、知道插座、家用電器接地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試電筆辨別火線和零線,掌握試電筆的使用方法。
2、在觀察家庭實際電路組成的過程中,歸納概括出家庭電路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家庭電路各組成部分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品質。
2、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
家庭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試電筆的使用和家用電器金屬外殼接地。
教師:多媒體課件、家庭電路示教板、試電筆、三腳插頭、兩腳插頭、漏電保護器、復讀機、電熱水壺。
學生:試電筆、插座、螺絲刀、搜集家用電器插頭的相關資料。
主要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對比引入。
[對比引入]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兩種用電器。
19、1家庭電路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不同用電器插頭上的插腳不同激發質疑,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觀察兩種用電器及其插頭。
思考并嘗試回答老師的問題。
知識點一:家庭電路的組成
[自主學習]
1、內容:課本105頁“家庭電路的組成”。
2、要求:⑴說出家庭電路的電源是什么,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是多少。
⑵知道家庭電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⑶保險裝置是由什么組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
3、時間:3min。
展示家庭電路示教板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1、總開關有什么用處?電能表和總開關的位置可以互換嗎?為什么?
2、控制燈泡的開關為什么要接在燈泡和紅色的導線之間?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家庭電路示教板的演示,加深學生對家庭電路組成的認識,充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在“想想議議2”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的學習。)
結合課本自學。
⑴從發電廠通過輸電線輸送過來。電壓220v。
⑵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用電器和插座……
⑶熔絲或空氣開關;電流過大時自動切斷電路,起保護作用。
通過實驗,觀察了解家庭電路中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1、檢修電路時斷開開關;不能,如果將電能表接在總開關后面,容易出現盜電現象。
2、嘗試回答問題,帶著疑問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知識點二:火線和零線
1、內容:課本106頁“火線和零線”。
2、要求:⑴知道什么是火線和零線。
⑵結合課本、試電筆實物了解試電筆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⑶了解試電筆內阻值很大的電阻的作用。
⑷試電筆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時間:5min
(設計意圖:采用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火線零線及其鑒別工具——試電筆的使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
1、老師演示試電筆的正確使用方法和錯誤操作。
2、學生在斷電的情況下模擬使用試電筆判斷火線零線,小組內互相糾錯。
3、通電后,再次使用試電筆辨別火線和零線。
1、家用電器之間時如何連接的?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模擬練習到真正用試電筆辨別火線零線,培養學生安全用電意識,正確掌握試電筆的使用技能。)
當使用試電筆接觸火線時氖管會發光,為什么接觸零線時卻不發光呢?
盡管正常使用的家庭電路中火線和零線中都有電流通過,但是零線在入戶前已經接地,人站在地上用試電筆接觸零線時,零線將人體和試電筆短路,故氖管不發光。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模擬練習到真正用試電筆辨別火線零線,培養學生安全用電意識,正確掌握試電筆的使用技能。)自學“火線和零線”內容,用螺絲刀拆開試電筆,了解其內部結構。
⑴端線俗稱火線;零線——入戶前已經接地。
⑵構造:金屬筆卡、氖管、電阻、彈簧。可以識別火線和零線。使用時用指尖抵住上端的金屬帽。
⑶試電筆中串聯阻值很大的電阻可以使電流變小,保證對人體沒有危害。
⑷辨別火線零線;判斷電氣設備的外殼是否帶電。
1、觀察并學習如何正確使用試電筆。
2、利用試電筆模擬判斷火線零線。
3、通電后使用試電筆判斷火線零線。
1、并聯。
2、串聯,開關接在火線和用電器之間,便于檢修電路。
交流討論。
知識點三:三線插頭和漏電保護器
不同的用電器為什么使用的插頭不同?
1、內容:課本107頁“三線插頭和漏電保護器”。
2、要求:⑴知道三線插頭的三根線分別接什么?
⑵知道插座的三個孔是如何接入家庭電路中的。
⑶標“e”的插頭為什么比其余兩個略長一些?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
⑷了解漏電保護器的作用,知道漏電保護器和空氣開關的區別。
3、時間:3min。
(設計意圖:課下由學生搜集有關插座的資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自學、交流討論做到學以致用,進一步培養安全用電意識。)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課下搜集有關插頭的資料。
⑴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的插頭是三腳的;
⑵塑料外殼的用電器的插頭大多是兩腳的;
⑶三腳插頭最上面的插腳略微長一些……
⑴l接火線、n接零線,e接用電器的金屬外殼。
⑵左零右火上接地。
⑶一旦插頭插入插座中,可以保證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接地,如果絕緣層損壞,使外殼帶電,電流可以流入大地,不至于對人造成傷害。
⑷漏電保護器可以在人體站在地上接觸火線時,自動切斷電路,起保護作用。空氣開關則是在電流過大時自動切斷電路,起保護作用。
【】
引導學生總結收獲,師生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收獲和困惑。(見附件1)
【】
獨立完成,相互批改,教師巡視點評。完成檢測題(見附件2)
【】
《助學》第一節內容課后完成
【】
19、1家庭電路
一、組成:入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用電器(插座)
二、火線和零線
1、火線(端線)、零線(接地)
2、試電筆
3、開關接在用電器和火線之間。
三、三線插頭和漏電保護器
1、三線插頭
2、三孔插座
3、漏電保護器
一、案例中的“亮點”
本節課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演示和分組實驗、小組內和小組間交流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展開。
1、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隨身聽”和“電熱水壺”的插頭不同,激發質疑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物理知識奧秘的興趣。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己動手拆裝試電筆,充分認識其結構及內部大電阻的作用;通過學習、模擬使用和真正使用三個環節,培養學生養成安全用電的意識。
3、通過交流討論三腳插頭和三孔插座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感受物理知識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中易出現的問題
1、解釋試電筆接觸零線時,氖管不發光的原因時,不應空講,應結合電路圖解釋效果會更好。
2、在學習三線插頭時,可以安排學生拆開三線插頭,具體觀察內部導線的具體連接方法。
簡單電路教案篇三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一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和記錄有關的實驗現象。
3、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對電探究的興趣。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一、活動導入:
1、連接比賽:每組一節干電池、一根導線和一個小燈泡,把小燈泡點亮。
3、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里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二、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學會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
1、教師逐個出示小燈座、電池盒,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
2、討論:這兩個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請一生演示電池盒和小燈座的安裝,教師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裝電池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燈泡是怎么裝到小燈座上的?
(3)導線怎么連?(指出彈簧接線頭的最佳連接方法)
(說明: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由教師直接按照教科書上提供的步驟告訴學生,不必對使用方法進行討論。教師邊講解,學生邊操作,保證每個學生都會使用。)
4、學生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
5、請一組學生展示他們的連接實物圖,教師介紹用簡單的符號畫電路圖的方法。
三、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1、再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
2、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后,再去嘗試其他的連接方法。
3、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
4、根據各小組電路的連接情況,再發給每個小組一節電池和一個電池盒,探究兩節電池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并畫出電路圖。
5、實驗結束,小組匯報,互動交流。
(交流要點:小燈泡亮了嗎?用了幾種連接方法?哪種方法更好?為什么?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光?指出電在電路中是怎樣流動的。)
四、活動延伸:
1、挑戰: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
2、討論他們的想法,使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展。
板書設計:
電池導線用電器(電池盒和小燈座)
連接方法
點亮小燈泡
簡單電路教案篇四
新授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概念,了解數字電路的優點。
2、知道“與”門、“或”門、“非”門電路的特征、邏輯關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與”門、“或”門、“非”門電路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突出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為主體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數字技術對現代生活的巨大改變;
2、體驗物理知識與實踐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三種門電路的邏輯關系。難點數字信號和數字電路的意義。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學活動(一)引入新課
(1)演示:一盞神奇的燈
教師介紹:
點評:引導學生了解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不同特征。b、數字電路邏輯電路門電路數學信號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與“非”,而處理數字信號的電路稱數字電路,因此,數字電路就有了判別“是”與“非”的邏輯功能。下面我們將學習數字電路中最基本的邏輯電路---門電路。1、“與”門教師介紹:所謂“門”,就是一種開關,在一定條件下它允許信號通過,如果條件不滿足,信號就被阻擋在“門”外。
教師:(投影)教材圖2.10-2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b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與”邏輯關系。
思考與討論:談談生活中哪些事例體現了“與”邏輯關系。
教師指出:具有“與”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與”門電路,簡稱“與”門。
符號:。
(1)“與”邏輯關系的數學表達,尋找“與”電路的真值表
(2)總結“與”邏輯關系:有兩個控制條件作用會產生一個結果,當兩個條件都滿足時,結果才會成立,這種關系稱為“與”邏輯關系。
點評:讓學生理解數字信號“與”邏輯關系間的聯系,對“與”邏輯關系的仔細分析,理解記住“與”邏輯的真值表。(3)演示“與”門電路實驗,如圖2.10-5。
通過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講解,理解“與”門電路實現“與”關系處理的電路原理,為下階段探究“或”關系及“或”電路作準備。
(4)聲、光控感應燈的再討論:2、“或”門
鎖門方式的討論,引入“或”門:家中的門鎖能用“與”的關系嗎?學生討論:不能用“與”的關系。
教師:(投影)教材圖2.10-6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b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或”邏輯關系。
教師指出:具有“或”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或”門電路,簡稱“或”門。
符號:
(1)“或”邏輯關系的數學表達,尋找“或”電路的真值表
(2)總結“或”邏輯關系:在幾個控制條件中,只要有一個條件得到滿足,結果就會發生。這種關系稱為“或”邏輯關系。
點評:讓學生理解數字信號“或”邏輯關系間的聯系,對“或”邏輯關系的仔細分析,理解記住“或”邏輯的真值表。(3)演示“或”門電路實驗,如圖2.10-8。
點評:通過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講解,理解“或”門電路實現“或”關系處理的電路原理,為下階段探究“非”關系及“非”電路作準備。
3、“非”門
教師:(投影)教材圖2.10-9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非”邏輯關系。
教師:仍然把開關接通定義為1,斷開定義為0,燈泡亮為1,熄為0,請同學們自己探究輸入與輸出間的關系。說明什么是“非”邏輯。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輸出狀態和輸入狀態成相反的邏輯關系,叫做“非”邏輯。
教師指出:具有“非”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非”門電路,簡稱“非”門。
符號: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畫出“非”門的真值表。如下表。
(三)實例探究
投影: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對例題的分析和求解,通過實例分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學生活動
作業
1、思考并回答p81“問題與練習”中的題目。2、課下閱讀課本80頁“科學漫步”中的文章《集成電路》。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簡單電路教案篇五
新授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概念,了解數字電路的優點。
2、知道“與”門、“或”門、“非”門電路的特征、邏輯關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與”門、“或”門、“非”門電路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突出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為主體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數字技術對現代生活的巨大改變;
2、體驗物理知識與實踐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三種門電路的邏輯關系。難點數字信號和數字電路的意義。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學活動(一)引入新課
(1)演示:一盞神奇的燈
教師介紹:
點評:引導學生了解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不同特征。b、數字電路邏輯電路門電路數學信號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與“非”,而處理數字信號的電路稱數字電路,因此,數字電路就有了判別“是”與“非”的邏輯功能。下面我們將學習數字電路中最基本的邏輯電路---門電路。1、“與”門教師介紹:所謂“門”,就是一種開關,在一定條件下它允許信號通過,如果條件不滿足,信號就被阻擋在“門”外。
教師:(投影)教材圖2.10-2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b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與”邏輯關系。
思考與討論:談談生活中哪些事例體現了“與”邏輯關系。
教師指出:具有“與”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與”門電路,簡稱“與”門。
符號:。
(1)“與”邏輯關系的數學表達,尋找“與”電路的真值表
(2)總結“與”邏輯關系:有兩個控制條件作用會產生一個結果,當兩個條件都滿足時,結果才會成立,這種關系稱為“與”邏輯關系。
點評:讓學生理解數字信號“與”邏輯關系間的聯系,對“與”邏輯關系的仔細分析,理解記住“與”邏輯的真值表。(3)演示“與”門電路實驗,如圖2.10-5。
通過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講解,理解“與”門電路實現“與”關系處理的電路原理,為下階段探究“或”關系及“或”電路作準備。
(4)聲、光控感應燈的再討論:2、“或”門
鎖門方式的討論,引入“或”門:家中的門鎖能用“與”的關系嗎?學生討論:不能用“與”的關系。
教師:(投影)教材圖2.10-6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b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或”邏輯關系。
教師指出:具有“或”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或”門電路,簡稱“或”門。
符號:
(1)“或”邏輯關系的數學表達,尋找“或”電路的真值表
(2)總結“或”邏輯關系:在幾個控制條件中,只要有一個條件得到滿足,結果就會發生。這種關系稱為“或”邏輯關系。
點評:讓學生理解數字信號“或”邏輯關系間的聯系,對“或”邏輯關系的仔細分析,理解記住“或”邏輯的真值表。(3)演示“或”門電路實驗,如圖2.10-8。
點評:通過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講解,理解“或”門電路實現“或”關系處理的電路原理,為下階段探究“非”關系及“非”電路作準備。
3、“非”門
教師:(投影)教材圖2.10-9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非”邏輯關系。
教師:仍然把開關接通定義為1,斷開定義為0,燈泡亮為1,熄為0,請同學們自己探究輸入與輸出間的關系。說明什么是“非”邏輯。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輸出狀態和輸入狀態成相反的邏輯關系,叫做“非”邏輯。
教師指出:具有“非”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非”門電路,簡稱“非”門。
符號: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畫出“非”門的真值表。如下表。
(三)實例探究
投影: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對例題的分析和求解,通過實例分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學生活動
作業
1、思考并回答p81“問題與練習”中的題目。2、課下閱讀課本80頁“科學漫步”中的文章《集成電路》。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