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簡單電路教案簡單電路課教案篇一
一、教學目標:
了解簡單電路中各種構件的名稱和作用。
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有不斷發現,不斷探索就能掌握更多地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今后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地基礎。
二、教學重點:
(一)認識電路中的基本構件。
(二)動手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三、教學難點:
(一)動手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二)會畫簡單的電路圖。
四、課前準備:
電流實驗盒、大號電池、圖釘、回形針、小硬紙板、紅綠小燈泡、小電機、小喇叭。
大號電池(學生每人自帶一節)、尺、筆。
五、教學過程:
我們家的燈泡是怎么亮起來的?它用了些什么物件?
學生回答:電線、開關、燈泡。
教師說明:我們家的燈泡和其它電器都是220伏的交流電,是民用電,對人體有危險。我們不能用手觸摸,會觸電死亡。安全電壓是36伏以下,它對人體沒有危險。我們上課用的是電池,它是直流電,電壓是1.5伏,對人體沒有任何危險。
(1)使小燈泡亮起來。
(2)使小電機轉起來。
(3)使小喇叭響起來。
教師說明:通過以上實驗證明,在電路中當它的電流在循環電路中流動時小燈泡會亮起來,小電機會轉起來,小喇叭會響起來。關鍵是要使電流能循環。
在電路中加進開關。
有了開關的`好處是?
學生回答:可以控制。
十字路路口的紅綠燈是怎樣用開關來控制的?
教師說明:它使用的是一種自動雙聯開關或多聯開關。這種開關可以調節它們亮燈的時間。
簡單電路是由:1、電源(電池),2、導線,3、開關,4、小燈泡(小電珠)組成的。
要使小燈泡發亮,它就必須是一個循環電路。循環電路就是有流出來的電流,通過用電器后有流回去的電流。電流在不停的循環流動小燈泡才會發亮。
注意我們家用的“電”是不能亂動和觸摸的,因為它是220伏的交流電,對人體有危險,搞不好就會觸電身亡。
我們要做實驗只能用電池和小燈泡。
六、作業指導:p73
七、板書設計:
一、認識電路中的構件 四、實驗操作一
二、電路中常用符號 五、實驗操作二
三、畫簡單電路圖 六、實驗操作三
簡單電路教案簡單電路課教案篇二
2、知道一個基本電路的組成要素,認識電池的正負極與科學符號。
3、體會探索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
電池和導線若干,小電珠
一、教師出示活動材料,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幼兒認識、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
1、觀察了解燈泡。
師: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什么?請你們觀察一下小燈泡,想一想你們小組發現了什么?我們發現小燈泡里面有鎢絲。中間有燈絲。(它是燈泡的發亮部分)灰色的小圓點叫連接點,一共有兩個。
2、觀察了解電池。
師:我們生活中用到電池嗎?誰能說說電池的外形是怎樣的。電池分為兩極,正極和負極。負極為鋅皮的一端,正極是一根碳棒上有銅帽的一端。電池上有兩個符號,正極用“+”一樣的符號表示,負極用“-”一樣的符號表示。
3、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電池。
師:你能說說你見過哪些電池嗎?遙控器里的圓形的7號電池,手電筒里的1號電池,圓形的5號電池,手表里的圓形的電池。
4、幼兒合作嘗試,點亮小燈泡
師:大家觀察了小燈泡、電池,現在想不想點亮小燈泡呀?
幼:想。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已經準備好了材料,先嘗試一下,好不好?
學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哪幾組亮了?我們請接亮小燈泡的小組上來展示一下。
5、幼兒探究小燈泡電路的連接方式。
師:說得沒錯,通常我們是這樣認為的:電從電池的正極出發,從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進入,經過燈絲再從另一個連接點流出,流到電池的負極,形成了回路。這條路一通,小燈泡馬上就亮了。
6、教師總結。
三、活動結束
簡單電路教案簡單電路課教案篇三
學生認識了燈泡為什么發光以后,此時會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教室和房間都能有電照明呢?本課就和學生一起來通過實驗驗證這個問題。
學生在前兩課的基礎上已經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并能總結概括,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設計簡單易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簡單電路的構成,提升為復雜線路的認識。
1、知識目標:引領學生見識周圍常見的線路,知道線路的組成情況,了解線路的用途。
2、能力目標:實驗和觀察常見的簡單線路,并用圖進行記錄,培養學生的畫圖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了解和探索簡單線路的興趣,在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線路的理解。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1.講解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游戲:老師這兒有只箱,里面裝的會是什么呢?請一個同學上來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說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獨有的特征。
4、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里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1、各小組先討論一下想怎么做?
2、匯報你的實驗方案?
3、要想知道你們的方案是否可行,我們要做什么?(實驗)
4、使用燈泡發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認為在做這個實驗時還應該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仔細觀察并做好記錄開始實驗。
7、學生匯報得出結論
8、你觀察過現在的線路嗎?有什么特點?你能解釋為什么這樣做嗎?
1、再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
2、 各小組同學先討論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4、真的和你們說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
5、匯報同過實驗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6、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后,再去嘗試其他的連接方法。
7、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
8、根據各小組電路的連接情況,再發給每個小組一節電池和一個電池盒,探究兩節電池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并畫出電路圖。
9、實驗結束,小組匯報,互動交流。
1、挑戰: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
2、討論他們的想法,使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展。
3、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相關的現象
5、課后請同學們繼續觀察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線路?
6、通過本課學習,你什么收獲嗎?
設計一個簡單的線路,并按照線路圖做一個實驗
板書設計:
簡單電路
電池 導線 用電器(電池盒和小燈座)
連接方法
點亮小燈泡
學生的個性等到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有主見、有思維的個體,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學習探究,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探究活動深入有效;學生能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學生沒有把上下課的鈴聲作為學習的起點和終點,課后的后續探究是對本課研究內容的一個鞏固和延伸。因為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皆課堂。學生在帶著問題離開課堂之后,其實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接下來的制作活動勢必會涉及由“猜想結果”到最后的“表達交流”,學生又進行了一次科學探究的實踐。
簡單電路教案簡單電路課教案篇四
1、觀察手電筒的開關。
2、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觀察手電筒的開關
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一只手電筒,軟木塊(橡皮)一塊、圖釘兩個、曲別針一個。
一、觀察手電筒:
2、觀察手電筒的構造。思考:電池和小燈泡是怎樣安裝的?電路中電流的路徑是怎樣的?試著標出電流的路徑。
3、觀察手電筒的開關。觀察并操作手電筒的開關,體驗開關是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的。(教科書提供了一張手電筒內部構造的電路圖,圖中表示的是電路斷開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手電筒的電路是通的,圖上的開關該怎樣表示?畫一畫電流是如何從電池的一端通過開關和小燈泡回到電池另一端的。)
二、做個小開關:
1、給每一組一個斷開的電路,討論怎樣設計一個開關。重點討論:用什么材料來做,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
2、利用身邊的材料,討論并設計制作一個小開關,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組準備好的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能交叉控制紅綠燈的電路。推測一下,什么時候紅燈亮,什么時候綠燈亮。(活動目的:用一個開關來控制紅綠燈的亮與滅。)
4、如果要在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的中間亮起一盞黃燈的話,應該怎么辦?(方法:在一個開關控制兩個電路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電路,用一個開關控制三個電路。)
三、延伸與拓展:
1、介紹幾種不同的開關,如遙控開關、拉線開關、閘式開關、活動開關等。
2、布置學生課后調查家里用電器的開關是什么樣的,這些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的。
簡單電路教案簡單電路課教案篇五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家庭電路的組成和電路的連接方法。
2、知道什么是火線和零線,知道試電筆的構造及其使用方法。
3、知道插座、家用電器接地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試電筆辨別火線和零線,掌握試電筆的使用方法。
2、在觀察家庭實際電路組成的過程中,歸納概括出家庭電路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家庭電路各組成部分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品質。
2、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
家庭電路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試電筆的使用和家用電器金屬外殼接地。
教師:多媒體課件、家庭電路示教板、試電筆、三腳插頭、兩腳插頭、漏電保護器、復讀機、電熱水壺。
學生:試電筆、插座、螺絲刀、搜集家用電器插頭的相關資料。
主要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對比引入。
[對比引入]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兩種用電器。
19、1家庭電路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不同用電器插頭上的插腳不同激發質疑,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觀察兩種用電器及其插頭。
思考并嘗試回答老師的問題。
知識點一:家庭電路的組成
[自主學習]
1、內容:課本105頁“家庭電路的組成”。
2、要求:⑴說出家庭電路的電源是什么,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是多少。
⑵知道家庭電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⑶保險裝置是由什么組成的呢?它有什么作用?
3、時間:3min。
展示家庭電路示教板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1、總開關有什么用處?電能表和總開關的位置可以互換嗎?為什么?
2、控制燈泡的開關為什么要接在燈泡和紅色的導線之間?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家庭電路示教板的演示,加深學生對家庭電路組成的認識,充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在“想想議議2”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的學習。)
結合課本自學。
⑴從發電廠通過輸電線輸送過來。電壓220v。
⑵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用電器和插座……
⑶熔絲或空氣開關;電流過大時自動切斷電路,起保護作用。
通過實驗,觀察了解家庭電路中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1、檢修電路時斷開開關;不能,如果將電能表接在總開關后面,容易出現盜電現象。
2、嘗試回答問題,帶著疑問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知識點二:火線和零線
1、內容:課本106頁“火線和零線”。
2、要求:⑴知道什么是火線和零線。
⑵結合課本、試電筆實物了解試電筆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⑶了解試電筆內阻值很大的電阻的作用。
⑷試電筆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時間:5min
(設計意圖:采用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火線零線及其鑒別工具——試電筆的使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
1、老師演示試電筆的正確使用方法和錯誤操作。
2、學生在斷電的情況下模擬使用試電筆判斷火線零線,小組內互相糾錯。
3、通電后,再次使用試電筆辨別火線和零線。
1、家用電器之間時如何連接的?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模擬練習到真正用試電筆辨別火線零線,培養學生安全用電意識,正確掌握試電筆的使用技能。)
當使用試電筆接觸火線時氖管會發光,為什么接觸零線時卻不發光呢?
盡管正常使用的家庭電路中火線和零線中都有電流通過,但是零線在入戶前已經接地,人站在地上用試電筆接觸零線時,零線將人體和試電筆短路,故氖管不發光。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模擬練習到真正用試電筆辨別火線零線,培養學生安全用電意識,正確掌握試電筆的使用技能。)自學“火線和零線”內容,用螺絲刀拆開試電筆,了解其內部結構。
⑴端線俗稱火線;零線——入戶前已經接地。
⑵構造:金屬筆卡、氖管、電阻、彈簧。可以識別火線和零線。使用時用指尖抵住上端的金屬帽。
⑶試電筆中串聯阻值很大的電阻可以使電流變小,保證對人體沒有危害。
⑷辨別火線零線;判斷電氣設備的外殼是否帶電。
1、觀察并學習如何正確使用試電筆。
2、利用試電筆模擬判斷火線零線。
3、通電后使用試電筆判斷火線零線。
1、并聯。
2、串聯,開關接在火線和用電器之間,便于檢修電路。
交流討論。
知識點三:三線插頭和漏電保護器
不同的用電器為什么使用的插頭不同?
1、內容:課本107頁“三線插頭和漏電保護器”。
2、要求:⑴知道三線插頭的三根線分別接什么?
⑵知道插座的三個孔是如何接入家庭電路中的。
⑶標“e”的插頭為什么比其余兩個略長一些?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
⑷了解漏電保護器的作用,知道漏電保護器和空氣開關的區別。
3、時間:3min。
(設計意圖:課下由學生搜集有關插座的資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自學、交流討論做到學以致用,進一步培養安全用電意識。)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課下搜集有關插頭的資料。
⑴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的插頭是三腳的;
⑵塑料外殼的用電器的插頭大多是兩腳的;
⑶三腳插頭最上面的插腳略微長一些……
⑴l接火線、n接零線,e接用電器的金屬外殼。
⑵左零右火上接地。
⑶一旦插頭插入插座中,可以保證用電器的金屬外殼接地,如果絕緣層損壞,使外殼帶電,電流可以流入大地,不至于對人造成傷害。
⑷漏電保護器可以在人體站在地上接觸火線時,自動切斷電路,起保護作用。空氣開關則是在電流過大時自動切斷電路,起保護作用。
【】
引導學生總結收獲,師生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收獲和困惑。(見附件1)
【】
獨立完成,相互批改,教師巡視點評。完成檢測題(見附件2)
【】
《助學》第一節內容課后完成
【】
19、1家庭電路
一、組成:入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用電器(插座)
二、火線和零線
1、火線(端線)、零線(接地)
2、試電筆
3、開關接在用電器和火線之間。
三、三線插頭和漏電保護器
1、三線插頭
2、三孔插座
3、漏電保護器
一、案例中的“亮點”
本節課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演示和分組實驗、小組內和小組間交流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展開。
1、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隨身聽”和“電熱水壺”的插頭不同,激發質疑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物理知識奧秘的興趣。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己動手拆裝試電筆,充分認識其結構及內部大電阻的作用;通過學習、模擬使用和真正使用三個環節,培養學生養成安全用電的意識。
3、通過交流討論三腳插頭和三孔插座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感受物理知識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中易出現的問題
1、解釋試電筆接觸零線時,氖管不發光的原因時,不應空講,應結合電路圖解釋效果會更好。
2、在學習三線插頭時,可以安排學生拆開三線插頭,具體觀察內部導線的具體連接方法。
簡單電路教案簡單電路課教案篇六
學生認識了燈泡為什么發光以后,此時會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教室和房間都能有電照明呢?本課就和學生一起來通過實驗驗證這個問題。
學生在前兩課的基礎上已經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并能總結概括,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設計簡單易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簡單電路的構成,提升為復雜線路的認識。
1、知識目標:引領學生見識周圍常見的線路,知道線路的組成情況,了解線路的用途。
2、能力目標:實驗和觀察常見的簡單線路,并用圖進行記錄,培養學生的畫圖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了解和探索簡單線路的.興趣,在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線路的理解。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1.講解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游戲:老師這兒有只箱,里面裝的會是什么呢?請一個同學上來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說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獨有的特征。
4、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里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1、各小組先討論一下想怎么做?
2、匯報你的實驗方案?
3、要想知道你們的方案是否可行,我們要做什么?(實驗)
4、使用燈泡發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認為在做這個實驗時還應該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仔細觀察并做好記錄開始實驗。
7、學生匯報得出結論
8、你觀察過現在的線路嗎?有什么特點?你能解釋為什么這樣做嗎?
1、再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
2、 各小組同學先討論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4、真的和你們說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
5、匯報同過實驗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6、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后,再去嘗試其他的連接方法。
7、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
8、根據各小組電路的連接情況,再發給每個小組一節電池和一個電池盒,探究兩節電池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并畫出電路圖。
9、實驗結束,小組匯報,互動交流。
1、挑戰: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
2、討論他們的想法,使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展。
3、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相關的現象
5、課后請同學們繼續觀察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線路?
6、通過本課學習,你什么收獲嗎?
設計一個簡單的線路,并按照線路圖做一個實驗
板書設計: ? 3、簡單電路
電池 導線 用電器(電池盒和小燈座)
連接方法
點亮小燈泡
學生的個性等到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有主見、有思維的個體,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學習探究,通過學生之間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探究活動深入有效;學生能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學生沒有把上下課的鈴聲作為學習的起點和終點,課后的后續探究是對本課研究內容的一個鞏固和延伸。因為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皆課堂。學生在帶著問題離開課堂之后,其實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接下來的制作活動勢必會涉及由“猜想結果”到最后的“表達交流”,學生又進行了一次科學探究的實踐。
簡單電路教案簡單電路課教案篇七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概念,了解數字電路的優點。
2、知道“與”門、“或”門、“非”門電路的特征、邏輯關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與”門、“或”門、“非”門電路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突出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為主體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數字技術對現代生活的巨大改變;
2、體驗物理知識與實踐的緊密聯系;
重點:三種門電路的邏輯關系。
難點:數字信號和數字電路的意義。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聲光控感應燈、投影儀、多媒體
(一)引入新課
(1)演示:一盞神奇的燈接通電源,燈不亮;有聲,燈不亮;擋住光線,全場安靜,燈不亮;擋住光線,拍手,燈亮。點評:通過演示聲光控感應燈,引發學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師簡介:身邊的“數字”話題:數碼產品、數字電視、dis實驗、家電等。這些電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邏輯關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簡單的邏輯電路。
(二)進行新課教師介紹:
a、數字信號與模擬信號
(1)數字信號在變化中只有兩個對立的狀態:“有”,或者“沒有”。而模擬信號變化則是連續的。
(2)調節收音機的音量,聲音連續變化,聲音信號是“模擬”量。
(3)圖示數字信號和模擬信息:
點評:引導學生了解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不同特征。
b、數字電路邏輯電路門電路數學信號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與“非”,而處理數字信號的電路稱數字電路,因此,數字電路就有了判別“是”與“非”的邏輯功能。下面我們將學習數字電路中最基本的邏輯電路―――門電路。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b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與”邏輯關系。思考與討論:談談生活中哪些事例體現了“與”邏輯關系。教師指出:具有“與”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與”門電路,簡稱“與”門。符號:。
(2)總結“與”邏輯關系:有兩個控制條件作用會產生一個結果,當兩個條件都滿足時,結果才會成立,這種關系稱為“與”邏輯關系。點評:讓學生理解數字信號“與”邏輯關系間的聯系,對“與”邏輯關系的仔細分析,理解記住“與”邏輯的真值表。
(3)演示“與”門電路實驗,如圖2。10―5。
通過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講解,理解“與”門電路實現“與”關系處理的電路原理,為下階段探究“或”關系及“或”電路作準備。
(4)聲、光控感應燈的再討論: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b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或”邏輯關系。教師指出:具有“或”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或”門電路,簡稱“或”門。符號:。
(2)總結“或”邏輯關系:在幾個控制條件中,只要有一個條件得到滿足,結果就會發生。這種關系稱為“或”邏輯關系。點評:讓學生理解數字信號“或”邏輯關系間的聯系,對“或”邏輯關系的仔細分析,理解記住“或”邏輯的真值表。
(3)演示“或”門電路實驗,如圖2。10―8。
點評:通過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講解,理解“或”門電路實現“或”關系處理的電路原理,為下階段探究“非”關系及“非”電路作準備。
3、“非”門教師:(投影)教材圖2。10―9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非”邏輯關系。教師:仍然把開關接通定義為1,斷開定義為0,燈泡亮為1,熄為0,請同學們自己探究輸入與輸出間的關系。說明什么是“非”邏輯。學生:討論,得出結論:輸出狀態和輸入狀態成相反的邏輯關系,叫做“非”邏輯。教師指出:具有“非”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非”門電路,簡稱“非”門。符號:。教師:請同學們自己畫出“非”門的真值表。如下表。
演示“非”門電路實驗,結果如圖2。10―13。
(三)實例探究投影: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對例題的分析和求解,通過實例分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作業
1、思考并回答p81“問題與練習”中的題目。
2、課下閱讀課本80頁“科學漫步”中的文章《集成電路》。
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簡單電路教案簡單電路課教案篇八
新授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概念,了解數字電路的優點。
2、知道“與”門、“或”門、“非”門電路的特征、邏輯關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與”門、“或”門、“非”門電路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突出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為主體的學習方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數字技術對現代生活的巨大改變;
2、體驗物理知識與實踐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三種門電路的邏輯關系。難點數字信號和數字電路的意義。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學活動(一)引入新課
(1)演示:一盞神奇的燈
教師介紹:
點評:引導學生了解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不同特征。b、數字電路邏輯電路門電路數學信號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與“非”,而處理數字信號的電路稱數字電路,因此,數字電路就有了判別“是”與“非”的邏輯功能。下面我們將學習數字電路中最基本的邏輯電路---門電路。1、“與”門教師介紹:所謂“門”,就是一種開關,在一定條件下它允許信號通過,如果條件不滿足,信號就被阻擋在“門”外。
教師:(投影)教材圖2.10-2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b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與”邏輯關系。
思考與討論:談談生活中哪些事例體現了“與”邏輯關系。
教師指出:具有“與”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與”門電路,簡稱“與”門。
符號:。
(1)“與”邏輯關系的數學表達,尋找“與”電路的真值表
(2)總結“與”邏輯關系:有兩個控制條件作用會產生一個結果,當兩個條件都滿足時,結果才會成立,這種關系稱為“與”邏輯關系。
點評:讓學生理解數字信號“與”邏輯關系間的聯系,對“與”邏輯關系的仔細分析,理解記住“與”邏輯的真值表。(3)演示“與”門電路實驗,如圖2.10-5。
通過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講解,理解“與”門電路實現“與”關系處理的電路原理,為下階段探究“或”關系及“或”電路作準備。
(4)聲、光控感應燈的再討論:2、“或”門
鎖門方式的討論,引入“或”門:家中的門鎖能用“與”的關系嗎?學生討論:不能用“與”的關系。
教師:(投影)教材圖2.10-6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b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或”邏輯關系。
教師指出:具有“或”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或”門電路,簡稱“或”門。
符號:
(1)“或”邏輯關系的數學表達,尋找“或”電路的真值表
(2)總結“或”邏輯關系:在幾個控制條件中,只要有一個條件得到滿足,結果就會發生。這種關系稱為“或”邏輯關系。
點評:讓學生理解數字信號“或”邏輯關系間的聯系,對“或”邏輯關系的仔細分析,理解記住“或”邏輯的真值表。(3)演示“或”門電路實驗,如圖2.10-8。
點評:通過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講解,理解“或”門電路實現“或”關系處理的電路原理,為下階段探究“非”關系及“非”電路作準備。
3、“非”門
教師:(投影)教材圖2.10-9
引導學生分析開關a對電路的控制作用。體會“非”邏輯關系。
教師:仍然把開關接通定義為1,斷開定義為0,燈泡亮為1,熄為0,請同學們自己探究輸入與輸出間的關系。說明什么是“非”邏輯。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輸出狀態和輸入狀態成相反的邏輯關系,叫做“非”邏輯。
教師指出:具有“非”邏輯關系的電路稱為“非”門電路,簡稱“非”門。
符號: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畫出“非”門的真值表。如下表。
(三)實例探究
投影: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對例題的分析和求解,通過實例分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學生活動
作業
1、思考并回答p81“問題與練習”中的題目。2、課下閱讀課本80頁“科學漫步”中的文章《集成電路》。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簡單電路教案簡單電路課教案篇九
1、能夠連接基本電路,并畫出電路圖。
3、能夠制作簡單的紅綠燈模型。
1、知道一個基本電路的組成要素。
2、認識一些常見的電路符號并能畫出簡單的電路圖。
1、愿意與同學一起去探討有關電路的問題。
2、體會制作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
讓學生認識電路的基本特征,能夠根據自己的組裝圖畫出較規范的電路圖,在畫圖中逐漸認識電路的組成條件。
導線、電池、開關、小燈泡、透明膠帶、各種電工工具。
目標教學法
教學時間:2課時
出示電池,談話: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師:電池能夠提供什么?
指出:它是一種電源。
(1)除了同學們自備的電池,老師還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盒子,里面有:
電池盒——上面有+ 、 -符號,表示“正極、負極”
導線——用來傳輸電能
小燈泡——也稱為小電珠,出示簡圖
燈座——用于插放小燈泡
2 、連接電路:
(1)利用盒子里的工具及電池,使燈泡亮起來,你會怎樣做?
(2)在白紙上,畫出你的連接實物圖。
(3)指名展示學生的想法。
3 、分析連接后的情況:
(1)根據學生的擺放,說明連接后的結果。
(2)說一說,電池是怎樣使燈泡會亮起來的?
(3)電流是按照怎樣的方向傳輸的?
(4)說明電流從正極出發最后回到負極。
(5)用手指沿著電流的方向“走幾趟”體會一下,這是一條怎樣的路?(板書:回路)
(6)改變電池的位置、樣子(盒式、條形等),請學生標出電流方向。
4、開關的認識:
(1)燈泡亮了,能讓它一直亮著嗎?我們怎樣控制家里的燈。
(2)給這個燈加一個開關,使它能夠控制你的燈泡。
(3)領取開關,進行試驗。
(4)為什么開關能夠控制燈泡的?
(5)電流被斷開了,是一條斷路。要使燈泡亮起來,必須是一條通路。(板書:通路。)
(6)我們把這樣一條流通的回路,稱為閉合電路。只有形成了一條閉合電路,電流才能通過。
5 、指導畫電路圖:
(1)當我們要把電路情況表示出來的時候,通常采用畫“電路圖”的方法。
(2)認識電路元件符號,重點指導:電池的正、負極。
(3)把剛才設計時的實物圖變成用元件符號表示的電路圖。
6 、設計“可控制的紅綠燈”的活動:
(2)紅綠燈的研究:
材料:回形針,紅、綠燈,導線,圖釘,小木板,電池。
(3)設計電路并畫出來。
(4)用材料試著組裝。
(5)匯報總結活動。
今天我們了解了簡單的電路元件,并且學習了簡單的電路,可別小看這條簡單的電路,我們的一個個用電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們還可以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1、如果將燈泡換成其他用電器會怎樣?
(1)學生說說個人的想法。
(2)放入發光器,試一試。
(3)匯報試驗的結果
2、我們能夠讓小電珠變得更亮嗎?用你們手中的材料試一試,匯報一下。
通過對簡單電路的了解,我們就能明白許多構造復雜的電路的基本原理和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