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通過摒棄繁雜的修辭和千篇一律的套詞,以獨特的個性表達出作者自身的風采。小編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亮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好寫作的要領。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一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里無云。昨天,我過了一個難忘的植樹節。
下午約四點十分,和風習習,晴朗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有的像吃草的綿羊,有的像昂首嘶鳴的駿馬,還有的像奔跑的小梅花鹿,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興高采烈的來到河邊參加一年一度的植樹活動。哇!人可真多呀。河邊紅旗招展,人生鼎沸,同學們在熱火朝天的干著,有的挖樹坑,有的挑水,還有的抬樹苗,一張張默默無聞的臉上掛滿了汗水,這場面頓時感染了我“我是男子漢,重活我來干”于是我就義不容辭的選了最累最臟的活,找個空地挖起坑來!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我們望一望那一排排整齊的小樹,再看看每個人臉上幸福的.表情,大家都開心的笑了。小樹在春風里輕輕的搖擺,鳥兒也在不遠處嘰嘰喳喳的叫著,它們仿佛在說:“謝謝,謝謝你們。”
天色慢慢暗了下來,于是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為表示對我們今天勞動的鼓勵和肯定,大家又被拉到了“柴火山莊”。錯落有致的大木屋,整齊的籬笆,別致的根雕茶幾,還有好看的木質桌椅板凳。啊!坐在里面讓我們一下又回到了大自然懷中的感覺。疲憊很快忘記了,臉也不洗了,很快大家都津津有味的吃起了晚飯。吃飯的時候,老師還抽空用數據給我們普及了我們沒學過的科普知識,植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它不但能制造氧氣吸收毒氣,還能儲存大量的水。不僅僅美化了環境,還特別起著放風固沙、保護生態平衡的作用。
多么有意義的一天啊,那一刻,我幾乎都醉了,以至于最后老師讓我講一下對參加植樹造林的感想時,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這世界就會更美好!”
?
初春是植樹的最好季節,上周六就是我國政府規定的植樹節,學校沒有組織大家進行植樹活動,一是學校里能植樹的地方都種上了,二是:校外的綠化有關部門和集體都有了種植規劃,我們幫不上忙。那么植樹節里,作為學生的我們該做些什么呢?那就是愛樹!
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我校是常熟市綠色學校,校內的花草樹木種類有70多種,綠化面積達19126平方米,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校園里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凝聚了校園種花工人的汗水與心血,來之不易,我們應好好的珍惜。
愛樹就是愛惜生命。要知道,地球上有了綠色植物之后,才孕育出動物生命,從人類的祖先古猿的誕生,到進化為現代人猿,在森林中至少度過了100多萬年的時間,可以說人類是在綠色的搖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林中的霧靄,鳥鳴蟲吟,野草芳花,飛禽走獸,使我們的祖先日臻完美。在我們每個人的細胞基因里,隱藏著多少綠色的生命秘密啊!現代社會里,我們常聽說:許多小孩得了古怪的什么"游戲機綜合癥"、"兒童孤獨癥"、"兒童高血壓"、"電視眼"、"高樓綜合癥"等,而大人,高血點擊查看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壓、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神經衰弱,癌癥等發病率逐年上升,這些無不與人們生活環境缺少綠色植物有關,所以愛護綠色環境,營造綠色環境,也就愛惜了健康,愛惜了生命,回歸了大自然,找回人類失去的寶貴天性。
愛樹還是一種傳統,愛樹的核心就是"種",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不年年種樹?在我國,哪一個地區,哪一個城市,哪一個鄉村,沒有每年的綠色計劃?從國家領導人到平民百姓,誰的一生中不種活好幾棵樹?植樹節將成為我國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傳統節日。在東歐,在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的波濤洶涌的森林之海,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習慣。
愛樹木,愛花草,愛鳥獸是一種美德,孩子們從小就應受到這樣的環保教育,這種綠色的教育,綠色的熏陶,會讓我們每一位人的人性更美!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二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到了,陽春三月,麗日晴空。班主任帶我們來到郊外植樹,同學們都早早地來到了教室,我們排好隊便去郊外植樹。
植樹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請大家以后要多植樹,要愛護地球的一花一草!愿天下所有人都種一棵小樹,看著他們長大,那多么有趣!讓我們都來植樹,人人都有綠色意識,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地球的未來一定是綠色的!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三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于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主席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再者,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種樹。
植樹節很多人都選擇買小樹苗種樹。很多人還有硬性任務要種樹。其實小編建議大家應該了解栽培之后再去種樹,不要只做表面功夫,為了種樹而種樹。
了解樹木的知識。
樹木是大自然的使者,地球上樹木的品種成千上萬。那么你了解其中的多少呢?小編建議大家植物節可以好好靜下心來。學習有關樹木的一切。
宣傳環保。
植樹造林本身就是為了保護環境,因此也不是人人都必須要去種樹,大家也可以點擊手中的電腦,發布一條呼吁環保的帖子,或者走上街頭,告訴大家地球的處境,總之,方法很多。
做其他環保事宜。
植樹節可以做別的愛護環境的事,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比如不使用紙杯等等,同樣也是為了地球做事。
植樹節的活動意義不止是植樹,還在于環保的意識,重在教育。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四
昨天是植樹節,我們正好學習了一篇課文叫《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的是小村莊里的人亂砍樹,最后被洪水卷走了,是他們一直砍樹造成的結果。
星期二的時候,我們的小區有一個小活動,說是為自己栽一棵小樹,我對爸爸媽媽說:“我想參加這個小活動”,爸爸說:“行,我替你報名”!
植樹節那天,就是昨天了,也就是植樹的那天……我和一個小女孩一起植樹,我先拿了一個筆直的樹苗,再拿了一個鐵鍬,到那以后,樹坑已經被工作人員挖好了,只剩下栽樹苗和填土還有澆水了!
我先把樹放進坑里,在坑里填些土,用腳踩實。然后讓小妹妹用水桶領些水來,倒入坑里,我再用鐵鍬鏟些土來,倒入坑里,我又讓小妹妹領了些水來,再次倒入坑里。小樹就栽好了!
栽樹是不是很有趣呀!我希望我們的身邊的環境更加美好!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五
大地萬物復蘇,小草從土里鉆出來了,這是春天的眉毛。花壇里開出一簇簇的鮮花,這是春天的眼睛。班主任馬老師帶我們來到市外的公路邊植樹。
我們抬著樹苗,扛著鐵鍬,拎著水桶,興高采烈的來到公路旁。我們分好小組,我和李浩辰、劉慶龍是一個小組。李浩辰和劉慶龍一起使出吃奶的勁兒,用鐵鍬鏟出了一個坑,再把樹放進坑里,又用鐵鍬埋好土,踩結實了。
我拎著水桶去找水,走了十分鐘,終于看見一條小溪。我從溪水里撈起滿滿一桶清清的水,然后拎著水桶跑回樹下澆水。劉慶龍也跑來幫我,我們來回拎了好幾桶水,老師當場表揚了我倆。我們雖然很累,但是很高興,因為我們為綠化祖國做出了貢獻。
愿天下所有人都種一棵小樹,看著他們長大,那多么有趣!讓我們都來植樹,人人都有綠色意識,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地球的未來一定是綠色的!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六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于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于19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懷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類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七
3月12日八點整,我們四(3)班的所有同學都集中在了置地公園的北門,老師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到置地公園,是為了給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以及大自然添一片綠,所以,請大家加油吧!”
聽了老師的鼓舞,同學們都信心大增。這次植樹是每兩人植一棵,我恰好分到和副班長劉欣怡搭檔,這讓我興奮不已。我看著靳老師鏟土,挖坑都沒什么困難,便拿著鐵鍬挖了起來。剛開始還比較輕松,但越往下挖,就越困難,挖了不到十厘米高的坑,我已是大汗淋漓“我不鏟了!”我對著土坑氣呼呼地說,“別呀,這可是我們倆個目汗水的結晶呀”。可這個土坑跟我作對,怎么辦?這時,靳老師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主動來到我身邊,親切地對我說:“是不是不會挖呀,我幫你們”。說完,便奪過我手中的鏟子熟練地挖起來。終于挖好了,我把樹扶好,靳老師又將小樹埋好,只剩下澆水了。這時,朱帥琿奪過我手中的水桶,對我說:“我來幫你打水”。沒等我回答,她已飛奔到河邊,幫我打好了水,我又親自把水澆到小樹上。
“咔嚓”一聲,陳老師給我們照了一張相,照片里的小樹上掛著一小木牌,上面寫著:為大自然添一片綠。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八
今天是我國第42個植樹節,我和爸爸有個約定,他一定幫我種一棵小樹苗。
今天還要上學,爸爸要我放學了一同他去種小樹苗。我同爸爸開車到了開發區,停在了一片剛種植好的速生楊旁邊。爸爸對我說:“女兒,這是爸爸和叔叔們上午剛栽好的小樹苗,我還有一棵沒有栽呢,專門留給你的,我們動手吧。”
爸爸從車上拿了一把鐵锨和我一起挖樹坑,不一會我們就挖了一個1米見方的樹坑。爸爸說:“你把小樹苗放在坑里扶直了,我來培土。”小樹苗栽好后,我就用小桶提了一些水給小樹苗澆水,看著小樹苗咕咚咕咚的喝著水,我高興的說:“小樹苗,你快快長大吧,將來和我一起做棟梁!”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九
大家都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國家的植樹節。在這一天,人們就會一起植樹造林,保護森林,并且組織植樹的活動。那么,朋友們你們是否知道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兩個內容吧!
3月12日是我國自己的植樹節日,同時這一天也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在他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就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20xx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20xx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
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就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確是顯而易見的。
一棵樹可以生產200公斤紙漿,而這些紙漿如果要生產衛生紙,則至少有重為100克的衛生紙750卷。
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濕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400公斤水,所以樹林中的空氣濕度明顯上升。據計算,城市綠地面積每增加1%,當地夏季的氣溫可降低0.1攝氏度。
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
林區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5個,而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可達到3.4萬個。有樹木的城市街道比沒有樹木的城市街道大氣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城市防護林具有減緩風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圍在樹高40倍以內,其中在10——20倍范圍內效果最好,可降低風速50%.
在農田林網內通常可減緩風速30%——40%,提高相對濕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據測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沖擊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就可以把地表徑流量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減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于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而建造這樣一個水庫需要投資千余萬元。
春季,萬物復蘇,正是植樹造林的黃金季節。植樹造林不僅能夠美化環境,提高空氣質量,還能改善氣候狀況,可謂一舉多得。茂密的樹冠可以遮蓋陽光的照射,將20%左右的熱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熱量被樹冠吸收。此外植物蒸騰作用的維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由于樹林內空氣濕度大,熱容量大,風又小,因此溫度變化是比較緩慢的。
據觀測夏季有林地方比無林地方氣溫低8—9℃,而冬季卻高2—3℃,真可謂“冬暖夏涼”。此外,森林還可以調節空氣濕度。森林對空氣的調節作用是通過樹冠的持續不斷的蒸騰作用來完成的。干旱季節,樹木龐大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大量水分,通過葉面向大氣輸送,使空氣濕度增加,從而緩和干旱程度。據測定,有林區域比無林區域夏季相對濕度要偏大30%—40%,冬季可偏大10%左右。
森林既是大自然的空調機,又是大自然的加濕器,對提高空氣質量貢獻很大。當森林覆蓋率達35%以上時,就能產生適合于人類生活的氣候。據科學家估算,夏季每公頃楊樹每天蒸騰57噸水,消耗熱量18萬兆焦;每公頃闊葉林一年中從土壤中吸收575噸地下水,消耗熱量1.25萬兆焦。其蒸騰的水分比同緯度的海洋多50%,是無林地區的20倍。此外森林還是大自然的避風港。風遇森林后,一部分氣流越過上空,一部分氣流被樹阻擋,風力銳減,到達林區200米處,風速一般只有原來的5%左右,從而大大減輕了風災。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是造福人民的一項偉大事業。多年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蓬勃開展,對提高全民綠化意識,加快綠化國土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樹造林是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為后人造福的一件大好事,參加植樹既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全社會都應積極行動起來,植樹造林,綠化家園,讓我們生存的這片土地更綠、更美。
1.三月十二植樹節,大家都來種小樹,一棵二棵三四棵,種下之后施施肥,小樹才能變大樹,人人都來動動手,綠化地球靠大家。
2.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3.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
4.樹木棵棵種,綠樹點點陰。
5.一棵兩棵三棵,棵棵皆成棟梁材。
6.千重林山真寶庫;萬頃綠海活銀行。
7.年年植樹樹成蔭,代代造林林成森。
8.萬里長城抵御外敵,綠色長城造福人類。
9.雙木成林染盡山河,獨苗雖綠怎抵風沙。
10.多植樹,廣造林、現在人養樹,日后樹養人。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
小學生作文大全。
我們分好小組,我和李浩辰、劉慶龍是一個小組。李浩辰和劉慶龍一起使出吃奶的勁兒,用鐵鍬鏟出了一個坑,再把樹放進坑里,又用鐵鍬埋好土,踩結實了。
我拎著水桶去找水,走了十分鐘,終于看見一條小溪。我從溪水里撈起滿滿一桶清清的水,然后拎著水桶跑回樹下澆水。劉慶龍也跑來幫我,我們來回拎了好幾桶水,老師當場表揚了我倆。我們雖然很累,但是很高興,因為我們為綠化祖國做出了貢獻。
愿天下所有人都種一棵小樹,看著他們長大,那多么有趣!讓我們都來植樹,人人都有綠色意識,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地球的未來一定是綠色的!
由精品學習網為您提供的三年級植樹節作文,愿您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一
植樹節到了,李華、李明和李紅相約去植物園植樹。
他們分好工,李明扶著樹苗,李華培土,李紅提水。你看,李明把樹苗扶的直直的。那一棵棵小樹苗像站崗的士兵筆直地立在那里。李華小心翼翼地用鐵鍬把土培在土坑里。李紅提水來讓小樹苗喝得飽飽的。
他們討論著植樹的方法,李明說:“咱們一定要認真栽好每一棵樹苗,齊心協力保證每棵小樹苗都能成活。”李紅說:“是啊,我們栽的小樹一定會像我們一樣成為有用之才。”李華聽了他們的話,會心的笑著,贊許的點點頭。雖然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但是心里卻樂開了花。
碧藍的天空中飛來了兩只小鳥,它們看著新栽的小樹苗好像在說:“我們又有新家了。”地上的兩只小白鴿也好像在為他們加油鼓勁,遠處的小樹好像在向他們招手呢!
這可真是一個快樂的植樹節啊!
更多相關的文章:
2.一年級植樹日記。
3.描寫植樹節的日記。
4.日記50字植樹。
7.有關植樹節的日記。
9.小學一年級植樹日記。
10.植樹日記100字。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二
“挖個坑,埋個土,數個12345……”在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陽春三月,我們又迎來第_個植樹節。
這不,我們晚報小記者參加了“我與小樹共成長”的活動。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這也阻擋不了我對大自然的想念。小鐵鍬、水,還有從蔡老師手里領到的許愿卡,咱們開始種樹啦!爸爸挑了一株根部帶泥土較多的水杉苗,我們父子倆把樹扛在肩膀上,步伐一致,尋找我們的領土,給它安一個家。腳下“咯吱咯吱”的聲響,讓我突然有種想法,這是我和大地媽媽在友好地交談。
我尋到一塊平坦又松軟的地塊準備開挖,爸爸教我先用一只腳使勁地把鐵鍬壓進泥土里,再把鐵鍬往上撬,土馬上就被翻到邊上去,我不停地挖呀挖,在一挖再挖的情況下累得氣喘吁吁,終于形成一個深約30厘米,直徑約20厘米的坑。隨后我把小樹苗放入坑里,爸爸幫我把樹苗扶直,我就用鐵鍬把剛才挖出的泥土回填到樹坑里,接著用腳把坑邊上的泥土踩實。想必,這個家定能給小樹帶來溫暖。我掏出許愿卡,寫上心愿,把它掛在枝條上,希望小樹能感受到我對它的關愛。
望著小樹苗上那隨風飄揚的許愿卡,望著身姿挺拔的小樹苗,我累并快樂著,我心里默默地說:“小樹啊,小樹,以后我會經常來看你的,愿你我一起茁壯成長!”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三
我們都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那么,植樹節有什么意義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植樹節的意義,歡迎大家閱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就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確是顯而易見的。
一棵樹可以生產200公斤紙漿,而這些紙漿如果要生產衛生紙,則至少有重為100克的衛生紙750卷。
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濕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400公斤水,所以樹林中的空氣濕度明顯上升。據計算,城市綠地面積每增加1%,當地夏季的氣溫可降低0.1攝氏度。
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
林區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5個,而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可達到3.4萬個。有樹木的城市街道比沒有樹木的城市街道大氣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城市防護林具有減緩風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圍在樹高40倍以內,其中在10——20倍范圍內效果最好,可降低風速50%.
在農田林網內通常可減緩風速30%——40%,提高相對濕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據測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沖擊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就可以把地表徑流量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減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于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而建造這樣一個水庫需要投資千余萬元。
3月12日是我國自己的植樹節日,同時這一天也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在他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就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20xx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20xx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
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1.三月十二植樹節,大家都來種小樹,一棵二棵三四棵,種下之后施施肥,小樹才能變大樹,人人都來動動手,綠化地球靠大家。
2.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3.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
4.樹木棵棵種,綠樹點點陰。
5.一棵兩棵三棵,棵棵皆成棟梁材。
6.千重林山真寶庫;萬頃綠海活銀行。
7.年年植樹樹成蔭,代代造林林成森。
8.萬里長城抵御外敵,綠色長城造福人類。
9.雙木成林染盡山河,獨苗雖綠怎抵風沙。
10.多植樹,廣造林、現在人養樹,日后樹養人。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四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歷日期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多種樹的光榮傳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做過許多地方官,每到一處他都要栽花種樹,這在他的詩中也有反映:“手栽兩松樹,聊以當 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蘇軾任杭州刺史時,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種樹,因而留下了“蘇堤春曉”這一著名景觀。柳宗元貶官柳州,但仍不忘種 樹:“柳州刺史,種柳柳江邊”;“手植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種柳樹,被稱作“左公柳”。他的幕僚楊昌俊以詩歌 頌:“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跡,都有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綠蔭。在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親手栽種的柏樹(稱“黃帝手植柏”),郁郁蔥蔥,令人頓生思古 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師手植柏”。泰山岱廟也有“漢武帝手植柏”。這些千年古樹現如今都成了重點保護文物。“中庭樹老閱人多”,炎黃子孫樹下瞻仰 時,自然會生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崇敬之情。
古人不僅重視植樹,也十分重視保護林木。早在夏禹時代,我國就有了有關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逸周書》記載:“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 之長。”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治理齊國時曾說:“為人君而不能保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宋太祖趙匡胤規定:“民伐桑棗為薪者罪之。”清朝雍 正繼位時,就要求嚴格保護山林:“嚴禁非時之斧斤,牛羊之踐踏,歹徒之竊盜。”
近代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也十分熱愛樹木,他在帶兵打仗時規定:駐防官兵要在駐地多種樹,即使行軍打仗時,也不許踐踏林木。他屯兵徐州時,為了嚴明紀律,特意寫了一首護林詩:“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傳說西湖凈慈寺有一古松,某新任太守為修造衙門,下令征伐。方丈無計可施,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 首詩,派人送給了太守。詩云:“庭松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本謂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庭前不見龍蛇影,宅畔無聞風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 回不見舊時巢。”太守見詩,權衡利害,終于收回成命。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五
上一次的植樹節,我們全班都去植樹!那一天的早上,我興奮地很早就醒,因為我終于可以有一棵小樹,陪著我一起成長!
過一會,我們就坐上車準備去植樹!在車上,我大體的想一下我們植樹的過程、情景,我越想心里就越想快點到達植樹的地方。想著想著,又過幾分鐘,終于到達目的地!我高興得幾乎跳起來。
到植樹的地方以后,我們首先一人找一個地方栽樹,然后有一個叔叔就給我們每一個人拿出來一把鏟子和一顆小樹苗。畢竟我們都是第一次植樹嘛!所以都不太懂,于是那個叔叔就給我們講一下關于植樹的問題。
叔叔講完之后,我二話不說就拿起鏟子準備挖土。可是我挖接近20分鐘,看上去就像一點都沒挖似的,但是我并沒有放棄,因為媽媽說過:半途而廢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成功的!然后我又開始挖。慢慢地一個小時過去,我終于挖出來一個坑,于是我就喊道:“我終于挖出來一個大坑……!”
挖完之后我就開始在小樹苗,小樹苗很好栽,我一栽就栽上。當我栽上小樹苗的時候,我仿佛看見它正在對我笑,那時候我就感覺全世界誰都不如這一顆小樹苗美麗、可愛、善良……這時我心里有說不出來的高興、開心、快樂!于是我就蹦啊!跳啊!喊啊!叫啊!
那一天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開心!快樂!高興!……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六
又到了植樹節,今年的冬天,大人都說是暖冬,所以我們都特別關注。
保護環境。
你看春天到了它吹了聲口哨喚醒了萬物小草鉆出了地面柳樹睜開了黃綠色的細眼桃花張開了圓臉……植樹節到了。
今天一大早,我和媽媽來到社區小花園去種樹,我和媽媽帶著鐵鍬和水桶,扛著小樹苗來到小花園種樹。我先用自己的玩具鐵鍬把土松了一下,媽媽再用大的鐵鍬輕松的一挖,就挖出了一個大洞,然后,我從背后拿出一根小樹苗,小心翼翼的把它插進土里,再用土把小樹苗的根部埋起來,我拿了一桶水,慢慢地澆小樹苗的四周,我一邊澆一邊輕輕地說:“小樹苗,快喝吧,喝飽了,快生根,快發芽,快快長大吧!”小樹苗聽懂了我的話,一會兒就喝完了一桶水。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七
植樹節的意義不是在于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通過植樹節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大家更加的關注綠化、環保的問題。
其一,森林能夠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頃森林生產10噸干物質會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這使得森林成為一座巨大的氧氣庫。因此植樹造林已成為減緩溫室效應的主要途徑。
其二,森林能防風固沙。森林可以通過降低風速、改變風向減少風蝕的強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樹的強大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實踐證明,通過營造防風沙林,配合農業、水利措施,會取得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
其三,森林能夠保持水土。森林能夠調節徑流量和枯水期的水量,還能保持水土,降低河水泥沙含量,減輕洪澇災害等。觀測表明,1厘米厚的落葉層能把地表徑流減低到裸地的1/4,泥沙量減少94%。降雨導致裸地土壤的流失量是林地的100多倍,而喬、灌、草結合的固土能力卻是純草的1000多倍。有計算表明,我國森林每年減少土壤侵蝕總量為246億立方米,減少土壤有機質流失量3.84億噸,保護土壤的價值達2600多億元。另外,森林對防止河床升高、水旱災害等方面,也有根本性的減緩作用。
其四,森林能夠涵養水源。森林是天然的“綠色水庫”,能促進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環。落雨時,有20%以上的雨量被樹冠和枝葉截留,5%~10%被地面落葉和雜草截留并吸收,森林內團粒結構的土壤能較快地將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據不完全測算,我國森林年水源涵養量為3473億噸,相當于現在水庫總量的75%,每年水源涵養價值達2500多億元。
其五,森林能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森林是“物種之家”,是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基因資源的最大儲存庫。世界上物種的50%以上在各類森林主要是天然林中棲息!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八
小鳥,你怎么啦,羽毛凌亂地“披”在身上,那柔軟的羽翼不在那么明亮,多處地方的羽毛脫落了,腿上清晰地看見裸露的血管和還未風干的血跡。你的眼睛里充滿了恐懼和孤獨。你無助地躺在我的手心里,目光中充了求助。我輕輕地撫摸著你,梳理著你的羽毛,給予你溫暖和關懷。
可憐的小鳥,你怎么不回家啊?是哪個調皮的男孩欺負了你,弄傷了你,讓你無法回家嗎?這個可惡的男孩,怎么沒有一點的仁慈之心呢?小鳥,你用溫和的目光注視著路邊這個嶄新的小區,目光中充滿了無限的留戀。難道這里曾是你溫暖的家?是我們人類讓你失去了美麗的家園?人類也真夠自私的,為了自己貪圖享受,過得安逸舒適,卻毀了你們的家。
一幢幢高樓直刺蒼穹,哪兒還能看到鳥兒的蹤影?人類啊,醒醒吧,植樹造林從現在做起吧,還鳥兒一個溫暖的家園,也給我們的后代創造一個美好和諧的未來吧!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十九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1.三月十二植樹節,大家都來種小樹,一棵二棵三四棵,種下之后施施肥,小樹才能變大樹,人人都來動動手,綠化地球靠大家。
2.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3.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
4.樹木棵棵種,綠樹點點陰。
5.一棵兩棵三棵,棵棵皆成棟梁材。
6.千重林山真寶庫;萬頃綠海活銀行。
7.年年植樹樹成蔭,代代造林林成森。
8.萬里長城抵御外敵,綠色長城造福人類。
9.雙木成林染盡山河,獨苗雖綠怎抵風沙。
10.多植樹,廣造林、現在人養樹,日后樹養人。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1979年2月23日,我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植樹節。
節日簡介。
名稱。
植樹節(英文:arborday/treeplantingday)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活動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分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提高人們對森林的認識,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起源。
1872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決定自1885年起,每年4月22日為州植樹節,以后美國各州以至世界各國根據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確定各自的植樹節。
來到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1979年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xx年的植樹節主題是: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中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相同。因此,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
植樹節。
節日由來。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6xx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于改革開放之初。孫中山上任時努力推動植樹。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主席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再者,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節日歷史。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領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并于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現代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xx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于改革開放之初。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重視節的建議。該州采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并于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二十
每年的植樹節人們自發去保護植物,種植植物,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世界。你知道中國植樹節的意義是什么嗎?今天,本站小編將帶大家來具體了解一下。
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于人類的生存,對于改善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
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辛亥革命后,民國4年(1920xx年)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
1920xx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人,1930年國民黨政府把植樹節改為每年的3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20xx年中國植樹節是3月12日,即農歷二月初四,星期六。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二十一
我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辛亥革命后,民國4年(19)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人,1930年國民黨政府把植樹節改為每年的3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二十二
綠色生活是什么?植樹節活動意義又是什么?春季,萬物復蘇,正是多種樹的黃金季節。多種樹不僅能夠美化環境,提高空氣質量,還能改善氣候狀況,可謂一舉多得。
茂密的樹冠可以遮蓋陽光的照射,將20%左右的熱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熱量被樹冠吸收。此外植物蒸騰作用的維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由于樹林內空氣濕度大,熱容量大,風又小,因此溫度變化是比較緩慢的。
據觀測夏季有林地方比無林地方氣溫低8—9℃,而冬季卻高2—3℃,真可謂“冬暖夏涼”。此外,森林還可以調節空氣濕度。森林對空氣的調節作用是通過樹冠的持續不斷的蒸騰作用來完成的。干旱季節,樹木龐大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大量水分,通過葉面向大氣輸送,使空氣濕度增加,從而緩和干旱程度。據測定,有林區域比無林區域夏季相對濕度要偏大30%—40%,冬季可偏大10%左右。
森林既是大自然的空調機,又是大自然的加濕器,對提高空氣質量貢獻很大。當森林覆蓋率達35%以上時,就能產生適合于人類生活的氣候。據科學家估算,夏季每公頃楊樹每天蒸騰57噸水,消耗熱量18萬兆焦;每公頃闊葉林一年中從土壤中吸收575噸地下水,消耗熱量1.25萬兆焦。其蒸騰的水分比同緯度的海洋多50%,是無林地區的20倍。此外森林還是大自然的避風港。風遇森林后,一部分氣流越過上空,一部分氣流被樹阻擋,風力銳減,到達林區200米處,風速一般只有原來的5%左右,從而大大減輕了風災。
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是造福人民的一項偉大事業。多年來,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蓬勃開展,對提高全民綠化意識,加快綠化國土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多種樹是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為后人造福的一件大好事,參加植樹既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全社會都應積極行動起來,多種樹,綠化家園,讓我們生存的這片土地更綠、更美。
植樹節意義植樹節意義大約(通用23篇)篇二十三
植樹節活動也有著相當現實的意義,植樹節活動的意義不是在于每個人都要在植樹節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通過植樹節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大家更加的關注綠化、環保的問題,更好的去行動起來。
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頃森林生產10噸干物質會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這使得森林成為一座巨大的氧氣庫。因此植樹造林已成為減緩溫室效應的主要途徑。
森林可以通過降低風速、改變風向減少風蝕的強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樹的強大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實踐證明,通過營造防風沙林,配合農業、水利措施,會取得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
森林能夠調節徑流量和枯水期的水量,還能保持水土,降低河水泥沙含量,減輕洪澇災害等。觀測表明,1厘米厚的落葉層能把地表徑流減低到裸地的1/4,泥沙量減少94%。降雨導致裸地土壤的流失量是林地的100多倍,而喬、灌、草結合的固土能力卻是純草的1000多倍。有計算表明,我國森林每年減少土壤侵蝕總量為246億立方米,減少土壤有機質流失量3.84億噸,保護土壤的價值達2600多億元。另外,森林對防止河床升高、水旱災害等方面,也有根本性的減緩作用。
森林是天然的“綠色水庫”,能促進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環。落雨時,有20%以上的雨量被樹冠和枝葉截留,5%~10%被地面落葉和雜草截留并吸收,森林內團粒結構的土壤能較快地將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據不完全測算,我國森林年水源涵養量為3473億噸,相當于現在水庫總量的75%,每年水源涵養價值達25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