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題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簡短一
我村有四千多人口,居住在較為分散的六個自然角落里,長期以來,在舊傳統影響下,鄉里的習俗較多,民情民意復雜,難以統一,一些不文明的習俗影響制約著人的經濟,文化生活,影響著美麗鄉村建設進程。因此,為響應黨實現“中國夢”的號召,全面貫徹xx屆一中全會以來的文件精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特作以下移風易俗的改革倡議:
一、巡境日
每年正月初六為我村的舊俗——巡境日。在崇尚科學文明的新時期下,建議把這日子改為民俗文化節,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活動,活躍鄉村喜慶氣氛,增進村民的友誼與團結。
二、佛生日
全村原有的大小佛生日共計10個,其中全村參與的“圣祖媽生日”、“大人公生日”、“相公生日”、“普渡”計4個。屆時宴請賓客,歌舞昇平,果然熱鬧非凡。殊不知如此繁多的節日給村民造成了人力、精力、財力的浪費。過多飲酒,也給交通安全造成隱患。由此,建議村民每個佛生日慶祝豐儉自酌,但請客全年只要一次,定于八月初一,其余只上香燒金錢,不用請客。
三、嫁女
嫁女按原俗,嫁女人家要組織多人挑著糖果餅干到家家戶戶分發,雖是分享婚慶喜悅,但最后糖果餅干也很少人吃,難免產生不必要的浪費。我們覺得這些人力、財力可以節約起來,用于捐助公益。詩口角落先行一步,破除這個舊俗。家宇、章枝、家計、香銀等同志婚慶新辦。倡議全村學榜樣,樹新風。
四、喪事簡辦
舊俗:如逢喪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奔喪吊唁,送帛金幾許,亦為人之常情。然而,喪家回禮,又是毛巾、肥皂、甚至雨傘等東西,造成浪費。建議喪家只回贈毛巾一條,文明節儉。鼓勵喪家把節余下來的錢捐助教育、慈善、投入公益事業建設,造福家鄉、更有意義。
五、喜事新辦
原舊俗,講排場、鋪張浪費,攀比規格,造成浪費。為此提倡喜事新辦,酒席限于15席,不勸酒,避免因酒滋事,因酒駕,醉駕造成交通事故,這樣文明節儉,益于事主,也益于客人。
以上倡議望黨員干部帶頭執行、爭做改革模范。廣大村民積極實施,樹新風、去舊俗,共同為我村美麗鄉村建設出力獻策,貢獻力量。
望鄉親們參照執行。
主題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簡短二
五川村干部群眾居民朋友們: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質逐漸富有的同時,也慢慢滋生了人們講排場、比闊氣、慕虛榮等種。種鋪張浪費的行為。使得人情成為一種債務,請客成為一種負擔,人人深陷其中,卻又無法脫離,苦不堪言。為改變這種局面,倡導勤儉節約、移風易俗,特向全村干部群眾居民朋友們發出如下倡議:
一、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到革除陋習、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厲行節儉、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堅持“革陋習、樹新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頂住他人的“輿-論”壓力,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攀比、不鋪張,敢于破舊立新。
二、做好表率,用實際行動為移風易俗創造濃厚氛圍。各村組要把倡導勤儉節約,移風易俗教育活動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倡導村干部帶頭抵制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酒宴等不良習氣。黨員干部要做好表率、樹立榜樣。
三、長抓不懈,努力促使文明社會新風氣的形成。各村組要高度重視農村的移風易俗,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迅速的投身到移風易俗、樹立新風的潮流中去。從參加一次文明祝賀,舉辦一次簡約儀式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優化社會風氣貢獻力量。
良好的習慣需要我們去養成,社會的文明需要我們去創造。告別陋習,才能走向文明。在勤儉節約,移風易俗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是行動者。廣大干部居民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行動,共同努力,勤儉節約,移風易俗,摒棄陋習,走進文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澆灌出絢麗多彩的文明之花,為建設更具實力、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諧的五川村貢獻力量!
五川村村民委員會
20__年9月9日
主題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簡短三
結婚的彩禮問題經常引發雙方家庭矛盾,據悉,如今農村婚嫁30萬起步,讓不少結婚的男方不堪重負。據悉,農村的天價彩禮,包括蓋新房家電三金等,而不少人因為結婚花費太大再次陷入貧困。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本是人之常情。可是一些農村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結婚彩禮漫天要價,特別是一些條件不太好家庭,更是不堪重負,表面上是歡天喜地的大喜事,可一樁婚事背后,卻給家庭留下沉重的債務。
彩禮變“財禮”,主要是人們心理上要面子,存在相互攀比的心態。老人都愿意自己子女的婚姻大事,能辦得風風光光,有的農村青年男女也相互攀比,好像彩禮少了就比不上同齡人。“天價”彩禮盛行,敗壞社會風氣,影響農村和諧穩定,移風易俗勢在必行,不可等閑視之。
從農村年輕人來講,思想應當更加解放思想,主動拋棄落后思想的影響,帶頭移風易俗,倡導節儉辦婚事。遇到雙方父母的阻力,應該主動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也應當有主動擔當的意識,俗話說成家立業,農村青年結婚時很多還沒有立業,因此高昂的彩禮往往由父母承擔,成家之后有的分家另過,而因辦喜事留下的債務則由年紀一年比一年大的父母承擔,即使自己能過上好日子也不會安心,更應主動擔當起家庭責任,替父母分憂。
從雙方父母來講,更應摒棄好面子、相互攀比的思想,婚姻大事,并非都要父母做主,現在打腫臉充胖子,最后的苦水只能自己來咽。給孩子們幸福的生活,不是體現在能給未來的兒媳多少彩禮,也不是體現在自己的閨女能收多少彩禮,雙方情投意合,孝敬父母,勤儉持家才能換得更大的幸福。
從農村“兩委”來講,應該發揮引領作用。有的農村婚喪事大操大辦,有的則移風易俗,能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農村干部有更大關系。有的農村制定了村規民約,成立了紅白喜事理事會,不管誰家有紅白喜事,都按照相同的標準來辦,防止互相攀比,因此村風正、民風淳,受到群眾的支持和歡迎。
農村“天價”彩禮現象,不是一家一戶的事,誰家條件好就大操大辦,條件不太好的也去跟風,則會影響社會風氣。全面小康社會,除了群眾物質生活改善以外,精神文明提高
有著更加深刻的意義。希望彩禮變“財禮”的陋習盡早改變,讓彩禮回歸喜慶、祝福的本真。
主題移風易俗工作開展情況簡短四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20xx年我鎮根據縣統一安排,結合實際,重點開展“四創”工作,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霞坑村移風易俗工作取得顯著的成績,現將20xx年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
根據上級的工作要求,為保證創建工作的開展,我鎮成立了以書記為組長的領導組,確定了專人具體負責,同時要求霞坑村成立相應的組織,結合本村的實際,明確創建目標,有針對性、有重點的開展工作,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二、擬定工作計劃,制定工作措施,保證創建工作的穩步推進, 科學規劃“四創”活動示范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統籌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分類實施。
鎮黨委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積極拓寬建設融資渠道,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社會、群眾為輔的多元化投資機制,20xx年該村共投入文明創建資金7萬余元,新建了黑板報,墻報,添置娛樂設施,新建了標準籃球場,解決了村民開展活動的場所。有效地促進活動的開展。
霞坑村結合自身實際,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同時進行,相輔相成。村量力而行,實實在在的開展“四創”活動。為農民解難事、做實事、辦好事,20xx年霞坑村以移風易俗為工作重點,以創建移風易俗文明村為工作目標,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確定專人進行分管,把工作落到實處,把責任落實到人,根據本村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工作取得成效。
“四創”工作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潛力也在農村。霞坑村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宣傳欄和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加強輿論引導工作。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和吸引本村群眾廣泛參與。不斷宣傳發動,該村涌現出眾多誠實守信商店,如吳永迪等得到工商部門的表彰。同時大力弘揚文明新風,提倡婚喪事不大操大辦,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歡迎,受到群眾的好評,20xx年該村有30多戶婚喪事從簡,節約費用15萬元。同時該村積極與鎮文明辦,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聯系,破除封建迷信,嚴厲打擊黃賭毒等違法犯罪行為,取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三是積極舉辦文化體育活動,20xx年以該村為主的農民代表隊參加了縣第一屆農民運動會,取得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四是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利用業余時間組織農民學習文化和農業知識,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文體活動的開展,引導群眾參加健康文明的娛樂活動,五是發揮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作用,聘請老師和五老講課,組織留守兒童開展有益的活動,為外出務工村民解決了后顧之憂,
三、鞏固“四創”成果,奠定明年活動基礎
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動員和鼓勵廣大群眾及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努力下,在建設移風易俗示范村的基礎上,積極在20xx年創建清潔示
范村和文明生態村,發揮農家書屋及文體活動場所的作用,讓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為建設文明霞坑貢獻力量。
四、做好“四創”活動總結
農民精神文明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沒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突破,就沒有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水平的新提升;沒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大發展,就沒有
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我鎮在上級的領導下,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形成了社會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圍。積極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社會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發展。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更堅定的開展“四創”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為農民解難事、做實事、辦好事。按照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著力創建清潔示范村、文明生態村、綠色小康村和移風易俗示范村,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霞坑鎮人民政府
二〇xx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