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作文往往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甚至改變讀者的觀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膾炙人口的優秀作文,讓我們一起來品味一下吧。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一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賞析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宛如一山飛峙,起勢突兀。在這兩句中,從近處看,前句是虛,后句是實;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從遠處看,前句是主,后句是賓;前句中“天難老”三字是綱,籠罩全篇,后句只是進一步申說。于此,必須弄清楚以下三點: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古詩詞中傷春怨秋,嗟貧嘆老,這種作品是太多了。但在這里,卻完全是另一種思想感情,這里著重說的是“天難老”。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難老”就是指發展變化的過程無窮無盡。這三個字簡直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的詩的說明,必須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難老”的涵義,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說法,不但不是慨嘆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這里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地發些光和熱,但這又何妨?天是難老的呀。這意義是豐富的,這情緒是昂揚的。它揭示出不朽的歷史發展規律,它體現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象格言一樣精警,真是耐人尋味。在這壯大,它是由“歲歲重陽”這一自然現象或客觀現實生發出來,是通過具體感性而顯現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后賓,后句是前句的申說,卻不意味著后句較之前句不重要;因為,從另一角度著眼,便又看到:前虛后實,詩意乃是由“歲歲重陽”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難老”,則是升華,兩句是有機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緊承上片意,寫景,寫的是真實感受。自是秋風勁厲,不似春光嫵媚。但卻絕對不是“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假如說在這兩句中,于秋風春光,尚無所軒輊;那么,緊接著寫道:“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這就于秋風春光,已有所抑揚了。為什么“勝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這天高氣爽、江凈波平的既鮮明又絢麗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萬里霜”,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凈,公堂宿霧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聯想到的是“公堂”,毛澤東聯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審美評價,顯然根據不全然在于春與秋的自然屬性,關鍵還是在詩人的戰斗性格更喜歡勁厲,不接近嫵媚。因而在這種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風勁”使人聯想到如花似錦的和平生活。于是“勝似春光”,便是合乎邏輯的推論了。“江天”句則預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現了勝利信心的堅定。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寫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處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詩的形象看作某種概念的象征,這比那種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籌,是真正的詩意與精深的哲理的統一,是濃郁的詩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輝。它首先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享受,并從而又給人以剛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啟發。這是詩的最高的意境。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秋登蘭山寄張五》由孟浩然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開頭四句,先點自悅,然后登山望張五;五、六兩句點明秋天節氣;七、八兩句寫登山望見山下之人;九、十兩句,寫遠望所見;最后兩句寫自己的希望。全詩情隨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處清秋而發興,自然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細細品嘗,夠人玩味。
己酉歲九月九日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鑒賞:
這首詩是公元409年(義熙五年)重陽節作,前八句描寫時景:“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九月已是暮秋,凄涼的風露交相來到。“靡靡”,漸漸的意思。用這“靡靡”與下“凄凄”兩個細聲疊詞,似乎也傳出了深秋特殊的氣息。這兩句是概括描寫,下兩句寫園林:“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有頑強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長了,園中樹木也紛紛凋零,這見出秋氣摧敗零落的厲害,“空自”,含有無可如何之意。再兩句寫天空:“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清爽的秋氣澄清了塵埃,秋空顯得特別高遠。所謂秋高氣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覺兩個方面,這“杳然天界高”中就顯出了目接秋空時那種新鮮感、那種精神的超曠感。最后兩句寫“群動”:“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秋蟬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鳴叫。這一息一鳴,把節序的變遷表現得更強烈了,那嘹唳的雁聲又最能引發人的.悲涼意緒。這三個層次的描寫,空間的變化、感覺的變化,歷歷分明。
后面八句是感想。“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萬化”,萬物的變化。“尋繹”,連續不斷。這是指上面所寫的那些變化。于是自然聯想到人生。人生沒有不憂勞的。正如后來歐陽修所說,“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秋聲賦》)萬事萬物都在生生滅滅,人也如此,人的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糾纏過每一個有理智的人。陶淵明也不例外;何況今天是重陽節,這是個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長久,這就更能激起他的憂生之嗟了。所以下面他說:“念之中心焦”。這個“焦”字把那無可名狀的痛苦表達出來了。寫到這里可以說他的心情是極不平靜,但他又是個通達的人,他不會像阮籍那樣作窮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緒的精神支柱:委運任化,順乎自然。下面他寫道:“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說:什么才叫我稱心如意呢?還是喝酒吧。千年的變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還是來歌詠(通永)今朝吧。執著于“今朝”,把握這可以把握的實在的人生,這樣他就可以做到“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形影神》)了。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澆愁”,但并不怎么勉強。重陽節的習俗就是喝酒,這個應節的舉動正好作了他消解萬古愁的沖劑。
陶淵明寫有兩首重九詩,意思差不多,寫法不太一樣。這首寫景占有較多篇幅,寫景也較細致,這是后半抒懷的出發點;另一首以感慨為主,中間只有四句寫景的穿插。比較起來,這首詩要顯得自然平和些。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二
愛菊高人吟逸韻,悲秋病客感衰懷。
黃花助興方攜酒,紅葉添愁正滿階。
居士葷腥今已斷,仙郎杯杓為誰排。
愧君相憶東籬下,擬廢重陽一日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陜西、出生于河南鄭州新鄭,葬于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三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一首是杜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的習俗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登高等。重陽節又叫老人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有著長長久久的寓意。因此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
關于重陽節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人名叫桓景。有一年汝南縣來了一個瘟神,每年都會出來散布瘟疫,危害人間。他就決定前去拜訪一個神仙。找到了神仙的仙居。神仙知道他來拜師學藝所以就開始教他降妖。九月八神仙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神又要出來害人,殺瘟神的方法并且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把桓景送回了家鄉,回家后桓景把仙人的話告訴村民,第二天瘟神果然來了,桓景照著神仙的方法殺死了瘟神。
祝大家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四
馮唐白首尚含香,衛武諄諄肯惰荒。
萬一享年如二老,猶堪爛醉十重陽。
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景定三年(1262)授權工部尚書,升兼侍讀。五年(1264)因眼疾離職。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龍圖閣學士。第二年去世,謚文定。他晚年趨奉賈似道。諛詞諂語,連章累牘,為人所譏。但他也曾仗義執言,抨擊時弊,彈劾權臣。胡適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話文學史》說過,劉“有悲壯的感情,高尚的見解,偉大的才氣”。林希逸《后村先生劉公行狀》說當時人“言詩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號稱一代文宗。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五
年代:唐作者:李白。
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登高望山海,滿目悲古昔。
遠訪投沙人,因為逃名客。故交竟誰在,獨有崔亭伯。
重陽不相知,載酒任所適。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
日暮岸幘歸,傳呼隘阡陌。彤襟雙白鹿,賓從何輝赫。
夫子在其間,遂成云霄隔。良辰與美景,兩地方虛擲。
晚從南峰歸,蘿月下水壁。卻登郡樓望,松色寒轉碧。
咫尺不可親,棄我如遺舄。九卿天上落,五馬道旁來。
列戟朱門曉,褰幃碧嶂開。登高望遠海,召客得英才。
紫綬歡情洽,黃花逸興催。山從圖上見,溪即鏡中回。
遙羨重陽作,應過戲馬臺。
《九日》。
年代:唐作者: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綠秋山明。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九日龍山歌》。
年代:唐作者: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月十日即事》。
年代:唐作者: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年代:唐作者:李白。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
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鼓遙相聞。劍舞轉頹陽,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六
【導語】本站的會員“aspark”為你整理了“重陽節的詩句”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1、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
3、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滟滟金。——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4、天宇清霜凈,公堂宿霧披。——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5、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
6、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納蘭性德《清平樂·孤花片葉》。
7、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8、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9、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10、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11、疏籬下試覓重陽,醉擘青露菊。——吳文英《一寸金·秋感》。
12、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沈輅《九日登高臺寺》。
13、轅門菊酒生豪興,雁塞風云愜壯游。——王瓊《九日登花馬池城》。
14、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15、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諸子》。
16、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7、香醪欲醉茱萸節,壯志還為出塞歌。——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18、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參》。
19、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20、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21、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22、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23、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24、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25、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26、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7、出門復入門,兩腳但如舊。——杜甫《九日寄岑參》。
28、秋色雁聲愁幾許,都在斜陽。——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29、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李白《九日龍山飲》。
30、腸斷裂,搔首一長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31、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周密《掃花游·九日懷歸》。
32、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3、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34、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35、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6、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37、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38、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9、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蘇洵《九日和韓魏公》。
40、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41、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42、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賦》。
43、朔風萬里入衣多,嘹嚦寒空一雁過。——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44、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45、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蘇洵《九日和韓魏公》。
46、巾欹更覺霜侵鬢,語妙何妨石作腸。——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47、只座上已無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48、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49、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0、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
51、武公不但歌淇澳,賢女猶能唁衛侯。——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52、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53、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妙信《九日酬諸子》。
54、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5、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七
3、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沈輅《九日登高臺寺》。
4、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5、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
7、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8、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參》。
9、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10、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徐燦《菩薩蠻·秋閨》。
12、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13、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周密《掃花游·九日懷歸》。
14、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賦》。
15、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16、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17、朔方三度重陽節,河曲干旌歲歲忙。——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18、轅門菊酒生豪興,雁塞風云愜壯游。——王瓊《九日登花馬池城》。
19、重陽佳節意休休,與客攜壺共上樓。——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20、香醪欲醉茱萸節,壯志還為出塞歌。——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21、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2、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23、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24、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25、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26、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
27、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28、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29、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30、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31、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32、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33、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34、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35、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6、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曹雪芹《螃蟹詠》。
37、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妙信《九日酬諸子》。
38、一年最好,偏是重陽。——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39、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
40、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晏幾道《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42、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43、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蘇洵《九日和韓魏公》。
44、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45、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6、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序燈《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47、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48、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49、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50、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51、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52、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53、疏籬下、試覓重陽,醉擘青露菊。——吳文英《一寸金·秋感》。
54、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55、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文森《九日》。
56、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57、九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趙時春《原州九日》。
58、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枝字》。
59、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八
又是他鄉逢此日,九月九。午后攜酒登南山,上行,蔚藍天,煙云過眼;草兒半青,地斑黃,山似墨玉樹灑金,黃葉不舍別離枝,漫,戀空,如蝶翩躚。西風漸勁,掃落一地聲沙沙;風過,一陣涼,涼萬里,望鄉臺惹起無限愁腸,孤寂。
回想多年前,正是此時暖日遠,兄弟多日聚,把酒言歡,齊佩茱萸,避那三秋風幽,雨輕寒;往日情,往日景,依在目。
別離三弟紛贈柳,二兄菊花伴遠行;自此漂泊天涯路,黃沙漫卷柳隨風。
人生路遠多生蔓,心無依,怎比得白云悠然;世事無常,多少悲喜恩怨,是非已自難辯;一聲問候多溫暖,解了些須清寒。歲月的腳步匆忙,回頭過驥日,總是無病呻吟,多愁感,如風卷落葉舞起漫天惆悵,卻忘了憶兄弟。
小徑邊,野菊黃,柳梢盡染殘日暉,亂紅濺。佇立高處看云天,舉觴,道一聲:兄弟安好!飲下一盞金花酒,萬里同觀鴻雁飛。天雁南,醉撥鄉思弦,鄉思脈脈剪不斷,兄弟情,淚灑秋風無須言。
歸,影舞,斜陽醉。
掬一捧金菊,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張張熟悉的臉,許愿,他日若到菊黃時,采黃花,渡碧水,跨過千山。兄弟相聚喜歡顏,揭窖藏,美酒香,共舉,碰響,散盡細雨晚煙;對酒當歌盡情醉,指天笑!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九
21、重陽風雨何堪別,只和名章當贈言。——方岳《次韻滕和叔投贈白發相過各暮年》。
22、今歲重陽日,憑欄氣候遲。——邵雍《重九日登石閣三首今歲重陽日》。
24、忽忽重陽今一月,菊花數朵見城根。——趙蕃《招在伯》。
25、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26、雨過中秋明月時,病孤九日菊花期。——趙蕃《九日懷在伯》。
28、高帽山人兩蓬鬢,重陽懷古幾踟躕。——葉春及《龍山為交埤鄭君賦》。
30、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丘浚《詠菊》。
31、明年九日知何處,世難還家未有期。——韋應物《九日》。
32、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王昌齡《九日登高》。
33、菊徑重陽酒,梅花雪后天。——方岳《山居十首其六》。
35、九日泣黃花,三秋悲白露。——李端《冬夜與故友聚送吉校書》。
36、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十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十一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臺。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十二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重陽(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
今又重陽,
北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朝陳)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重陽節兩篇重陽節詩句(通用13篇)篇十三
3、出門復入門,兩腳但如舊。——杜甫《九日寄岑參》。
4、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5、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九日登巴臺》。
6、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趙時春《原州九日》。
7、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8、只座上.已無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9、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10、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1、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2、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13、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14、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九日作》。
16、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17、對青山強整烏紗。——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18、日悲秋不到心。——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9、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0、不見白衣來送酒,但令黃菊自開花。——《重陽日酬李觀》。
21、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2、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23、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九日》。
24、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5、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26、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
27、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28、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徐燦《菩薩蠻·秋閨》。
29、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0、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