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是為大班學生設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安排,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一
1、關注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的培養。
2、繼續鞏固已學筆畫:右點、左點、左尖橫、上尖豎。
3、學習長橫的書寫。
4、學習書法,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愿意大膽嘗試寫書法,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學習長橫的書寫;
2、正確書寫習慣的養成教育。
長橫的起筆及行筆方向的把握。
一、復習已學筆畫
右點:
1、師示范,生說書寫方法。(由輕到重,右下行筆,快速停頓,收筆。)
2、師板書,生臨摹書空。
3、生練寫。
4、指導、點評。
左點:
1、生說寫法:由輕到重,左下行筆,略有弧度,停頓收筆。
2、師范寫,生臨摹書空。
3、生練寫。
4、指導、點評。
左尖橫、上尖豎:
方法同上。
重點強調行筆方向。
二、學習長橫的寫法
學習斜頓起筆
1、師示范,生觀察斜頓起筆的特點,找方法。
(斜頓即是小右點。由輕到重,短小,有力。)
2、師范寫,生臨摹書空。
3、生練寫,師指導。
4、點評。
學習長橫
1、理解長橫名字的由來。
2、師示范書寫,生觀察長橫特點。
(斜頓起筆,停頓,轉筆向右行筆,停頓收筆。兩側略重,中間略輕。)
3、生根據觀察說寫法,師小結:斜頓起筆,轉筆向右行筆,停頓收筆。
4、師范寫,生臨摹書空。
5、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6、點評,糾錯。
7、生再練寫。
三、總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筆畫?(右點、左點、左尖橫、上尖豎、 長橫)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二
2、了解顏體字的橫畫特點。
3、學習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運筆要領。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幼兒學習書法的興趣。
幼兒每人一份書法工具、毛巾、盆兩個、報紙多份、橫畫結構圖。
一、手指游戲導入課題,拿出書法工具。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書法的橫畫。
2、學書法就要用到文房四寶,小朋友知道是哪四寶嗎?幼兒回答。
3、請小朋友從抽屜拿出書畫氈,與課桌邊對齊,拿出我們其中的第一件寶貝墨盒,打開蓋子,自己檢查刮筆的地方和蓋子是不是放在指定的位置,墨盒統一放在右上角。
4、請小朋友聽音樂排隊拿第二件和第三件寶貝毛筆、墨汁回坐位,毛筆放在墨盒的蓋子上,墨汁放在地上靠桌子角,坐好后拿出第四件寶貝宣紙,對折宣紙成小正方形壓一下打開放好,然后輕輕的拿起墨汁倒滿,蓋好后放到原位。
二、老師示范握筆方法、怎樣蘸墨刮筆。
1、念坐姿歌,老師檢查小朋友坐姿,示范握筆姿勢及方法,請小朋友自己握筆,注意小朋友握筆姿勢:拇指食指夾住筆,中指向后勾,無名指甲根抵筆,小指輕輕靠。
2、老師示范怎樣蘸墨與刮筆,然后出示橫的運筆示意圖,示范寫橫。小朋友一起說:逆鋒起筆,翻筆向下,提筆下頓向右行筆;向右上稍提筆,折鋒下頓,回鋒收筆。
三、小朋友調整坐姿,蘸墨刮筆開始寫橫,老師巡回輔導。
1、寫完后請小朋友聽音樂排隊把寫好的橫畫放在指定的報紙上。
2、老師小結,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做律動:我真的很不錯,接著小朋友拿墨汁、毛筆有次序的放到指定的位置,然后洗手。
四、老師收墨盒和書畫氈,結束。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三
書法是我國的一種國粹,是我國傳統的文化。書法有利于身心健康,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自制力,養成做事耐心、專心、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學書法,“興趣比勤奮更直接、更重要,有了興趣,學起來就有意思、有樂趣?!薄芭d趣還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以培養幼兒的興趣為主,在分組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探索,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各種感官,讓幼兒感受書法美,以視覺感受為主,為幼兒創設幽雅的書法環境,以聽覺感受為輔,通過典雅的古典音樂,讓幼兒感受柔和、安靜的書法氣氛。
1、 在創設的環境中,讓幼兒輕松愉快地感受書法美,培養幼兒對書法的興趣。
2、 從小培養幼兒做事耐心、專心、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
2、 環境創設:布置一個書法王國
3、 知識準備:給幼兒講書法家王獻之的故事讓幼兒了解書法的特點 和文房四寶
(一)、幼兒邊聽古典音樂邊參觀書法王國,引發幼兒興趣。
(二)、幼兒自由討論,初步感受書法美,了解什么叫書法。
你在書法王國里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些字怎么樣?看到這些字心情怎么樣
這些字用什么來寫?
(三)、教師引導幼兒觀看各組的材料,了解各組不同的性質。
(四)、分組活動
1、 聽書法家的故事
提供錄音,讓幼兒知道王獻之小時侯是怎么樣刻苦練字的。
2、 在操作中感知書法工具。
提供文房四寶,讓幼兒磨磨墨,了解毛筆是軟軟的,容易吸墨汁。
3、 欣賞書法作品和藝術作品。
4、 奇妙的字娃娃
提供雙胞胎娃娃、噴灌、噴出娃娃身上的字,并進行比較。
5、 字娃娃找家
提供字娃娃和楷書、行書的家。讓幼兒比一比娃娃身上的字有什么不同,找出他們和哪間房子上的字一樣,把他們拆開送回家。
6、 玩比一比 和娃娃上面號數相同的字有什么不一樣。
(五)、經驗分享
讓幼兒互相談一談在書法王國里玩些什么?然后讓第一組的個別幼兒說一說書法家王獻之是怎么樣刻苦練字的,使幼兒知道從小要養成做事耐心、專心、不怕困難的良好習慣。
(六)活動結束
1、 伴隨音樂請老師表演書法,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書法的興趣。
2、 教師小結:中國的書法很美,喜歡書法的小朋友可以去找老師學,平時也可以多看一些書法作品。
(七)、活動延伸
把各組的材料相應的投放在各個區角里,讓幼兒在玩區角活動時繼續感受和操作。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四
1 認識漢字筆畫“撇”和“捺”,了解撇和捺的書寫筆順、規則。
2 學習正確的書寫姿勢,培養幼兒對漢字書寫的興趣。
3 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 理解相關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老爺爺的畫像;沒有胡子的小貓、小兔等的圖片;寫有虛線型漢字的練習卡若干;彩繪筆、鉛筆等。
1 出示老爺爺的畫像,引出課題
2 示范撇和捺的書寫方法。然后讓幼兒討論撇和捺的書寫順序。(撇:從上往左下方斜出;捺:從上往右下方斜出,先寫撇,后寫捺等。)
3 幼兒逐一練習書寫“撇”和“捺”,教師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拿筆、寫字姿勢。
4 幼兒書寫練習。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書寫自己想到的帶有撇和捺的漢字。
5 總結評價:對書寫認真、書寫姿勢正確、有創新字等優點的幼兒給予肯定和表揚。
6 延伸:到蒙臺索利語言區漢字盒中找帶“撇”和“捺”的漢字。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五
1、讓幼兒初步掌握謎語的特點,引起對猜謎語的興趣。
2、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習按物體的主要特征來猜謎語。
3、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及大膽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讓幼兒懂得謎語的特點,并喜歡猜謎語。
讓幼兒知道猜謎語要仔細聽清楚每個字和每句話,并把幾句話連起來想,因為謎面的每句話都是與謎底有關聯的。
兩只盒子,里面分別裝有小青蛙玩具和肥皂。
一、集中幼兒注意力,引起對猜謎的興趣。
1、出示兩只盒子,提問:每只盒子里都裝著一樣東西不能看怎么猜出里面的東西呢?
2、告訴幼兒,老師要給大家念一首兒歌,這首兒歌是講一樣東西,但兒歌中不講出這樣東西的名稱只講出它的樣子,用處或者是顏色,聲音和其他特點,這樣的兒歌叫謎語。
3、提醒幼兒仔細地聽,聽完后把幾句話連起來想一想,猜猜是什么東西。
二.幼兒學習猜謎語。
1、先猜第一只盒子里的東西。
(1)教師朗讀謎語: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蟲保莊稼。
(2)先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兒到老師耳邊來講。
(3)再次朗讀謎語,并解釋謎語。(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理解)。
(4)再請幼兒猜。(有意請能力中等及稍差的幼兒)。
(5)教師出示小青蛙玩具,分析謎語內容,幫助幼兒掌握猜謎的方法:第一句是講小青蛙的愛好,第二句是講小青蛙的叫聲,第三句是講小青蛙的住處,第四句是講小青蛙的本領。
(6)小結(鞏固掌握謎語的特點):兒歌中的四句話都和小青蛙有關系,說出了小青蛙的愛好,聲音特點和本領。但兒歌中并沒有"青蛙"兩個字,而是讓小朋友猜,這就是謎語。
2、猜一猜第二只盒子里的東西。
(1)教師朗讀謎語:看看像塊糕,不能用嘴咬,沾水搓一搓,都是白泡泡。
(2)教師解釋"沾水"的含義。
(3)請幼兒自己猜,猜出后到老師耳邊說出來。
(4)教師在桌上準備一盆水,再準備一塊肥皂,一塊方積木,一只小紙盒,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取出自己所猜的'物品,請大家評評他猜得對不對。
(5)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幼兒理解謎語,并請幼兒一起告訴老師謎語講的是什么東西(6)提問:你們怎么會猜出是肥皂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想法)(7)小結:這四句話中雖然沒有肥皂這兩個字,但把肥皂的樣子和特點講出來了,所以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是"肥皂"了。
3、老師再請幼兒猜一則謎語,要求幼兒猜出來后不要用嘴講出來,而是到教室里去找出來。
(1)教師念謎語:一個寶寶,圓頭圓腦;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輕,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
(4)提問:你們為什么找皮球?除了皮球還能猜別的嗎?
三、分組活動:猜謎語1、幼兒自由組合,四人一組圍坐成一個小圓圈。要求幼兒在老師講的時候認真聽,聽完后動腦猜。猜出來后,小組內幼兒相互講講為什這樣猜。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幫助理解力差的幼兒理解謎語。
3、教師每次朗讀一則謎語,幼兒猜出后,就出示掛圖,指導幼兒看看,講講。
教師共提供三則謎語:
丁零零,一頭說話一頭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
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卜愛吃草,走起路來蹦蹦跳。
身上穿著花花衣,兩只翅膀真美麗,不會唱歌愛跳舞,花叢里面采花蜜。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六
教材分析:
中國書法是一門以文字為素材的抽象的線條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歷代書法大家、名作迭出。課本以書法的發展歷程為線,以歷代書法名作為面,綜合敘述了文字的各體發展,向學生講授時以文字、書法發展和書作的年代發展分別向學生講述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字體。書法發展歷經甲骨文、金文、秦篆、漢隸(章草)、魏碑、唐楷,至唐朝中國書法的各種字體、書體均已出現。另外,課本還對書法的表現形式有所闡釋。為提高學生對書法的認識水平,特意讓學生做一簡單練習。
教學目的:
使學生了解書法的發展史概況和特點及書法的總體情況,通過分析代表作品,獲得如何欣賞書法作品的知識,并能作簡單的書法練習。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書法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如何感受、認識書法作品中的線條美、結構美、氣韻美。
教具準備:
有關的文字各體作品、名家書法幻燈、書法練習的各種用具。
學生用具:
毛筆、毛邊紙、墨、報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的第8課我們曾經對中國畫題款藝術作了介紹,了解到書法在畫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這節課我們將對中國書法藝術作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二、新授: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門線條藝術,在書寫中與筆、墨、紙、硯相得益彰,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舉世公認的藝術奇葩。早在50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書法從文字產生到形成文字的書寫體系,幾經變革創造了多種體式的書寫藝術,(提問學生:哪一件書法作品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1、書法文字發展簡史:
(1)古文字系統。
甲骨文——鐘鼎文——篆書(打出古文字各體幻燈)。
早在5000年以前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龜甲、獸骨上刻出了許多用于記載占卜、天文歷法、醫術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掌握了金屬的冶煉技術,便在金屬器皿上鑄上當時的一些天文、歷法等情況這就是“鐘鼎文”(又名金文);秦統一全國以后為了方便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便將各國紛雜的文字統一為“秦篆”,為了有別于以前的大篆又稱小篆。(請學生討論這幾種字體的特點?)古文字是一種以象形為主的字體。
(2)今文字系統。
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打出今文字各體幻燈)。
頂峰,著名的書法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幾種是今文字系統的典范(請學生自己談一下對今文字是怎樣理解的?)。教師進行歸納: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已經擺脫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2、主要書體的形式特征:
(1)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處于文明的萌芽時期,故字形錯落有致,純古可愛,目前發現的總共有3000多字,可認識的約1800字。金文,處在文明的發展初期,線條樸實質感飽滿而豐腴,因它多附在金屬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石鼓文是戰國時期秦的文字,記載的是君王外出狩獵和祈禱豐年。秦篆是一種嚴謹刻板的純實用性的字體,藝術價值很小。(2)今文字(在講授之前請學生說一下自己對古文字形式特征的認識?自己都見過哪些今文字?)。
隸書是在秦篆嚴謹的壓抑下出現的一種瀟灑開放型的新字體,課本圖例《張遷碑》結構方正,四周平穩,剛勁沉著,是漢碑方筆的典范。章草是在隸書基礎上更藝術化、實用化的字體,索靖《急就章》便是這種字體的代表作,字字獨立,高古凝重??瑫袃纱蟛糠謽嫵桑何罕?、唐楷。魏碑是北魏時期優秀書法作品的統稱。《鄭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前者氣勢縱橫,雄渾深厚,勁健絕逸是圓筆的典型;后者氣象揮弘,郁勃縱橫,體格凝重,雄渾遒密是方筆的典型;唐楷(因唐朝在楷書成就最高故名)中的《醴泉銘》法度森嚴、遒勁雄強、渾穆高簡、清雅秀麗,《顏氏家廟》骨力遒勁、莊嚴端愨、靜穆古拙、渾厚剛健,《神策軍碑》精練蒼勁、風神整峻、法度謹嚴,以上三種書體分別代表了唐楷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短m亭序》和《洛神賦》作者分別是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高峰,前者氣骨雄駿、風神跌宕、秀逸蕭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達到了由拙到巧、筆墨洗練、絲絲入扣的微妙的境界。課本還選取了“草圣”張旭的狂草作品《古詩四首》,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行草作品《虹縣詩卷》,他們都是不拘泥于傳統的章法和技能,勇于創新的大書法家,對后世學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明代文征明的書法文雅自如,現代書家沈尹默在繼承傳統書法方面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3、欣賞要點:
先找幾位同學說一下自己評價書法作品的標準或原則是什么?[或如何來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學生談完后,對他們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然后自己再談一下自己的觀點:書法藝術的.欣賞活動,有著不同于其它藝術門類的特征,欣賞書法作品不可能獲得相對直接的印象、辨識與教益,也不可能單純為了使學生辨識書寫的內容,去探討言詞語匯上的優劣。進而得出:書法主要是通過對抽象的點畫線條、結構形態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從客觀物象各種美的體態、姿致這些獨有的特性中,使人們在欣賞時得到精神上健康閑靜的愉悅和人們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結合講授出示古代書法名作的圖片,并與一般的書法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出什么是格調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書法可以說是無聲的音樂、抽象的繪畫、線條流動的詩歌。
4、簡單的點畫練習: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認識書法名家名作的書法功底和技巧,請學生進行局部臨摹練習(3字以上)。
作業要求:
1、從線的力度,2、字的結體,3、墨的濃淡干濕,4、字間的位置關系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臨摹。練習以前請學生談一下自己對作業要求的理解,然后教師進行當場示范演習并側重于前兩項的要求,學生明白作業要求以后再進行作業練習。
從學生中選取優秀的書法作品進行點評,點評以優點為主,適當的指出影響學生作品進一步發展不利因素(如用筆方法、用筆習慣等)。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七
1、激發孩子對寫毛筆字的興趣,初步嘗試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
2、初步學習書寫筆畫:點、橫、豎、撇、橫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紙、墨、毛筆
1、組織教學活動,穩定孩子的情緒,提高學習興趣,巡視用具擺放位置。
2、故事導入:“小小書法家”,教師出示坐姿掛圖,讓孩子觀察并討論說說。
3、老師邊寫邊講解各個筆畫書寫的要點:
點:起筆如飛機著地,向右下稍頓提筆。
橫:起筆似短點,運筆用手腕,稍頓提筆。
懸針豎:起筆稍頓,行筆輕快,豎收筆要尖。
平撇:起筆稍頓,邊行邊提,出鋒迅速。
橫折:起筆停頓出動作點,稍微往右上方傾斜著寫,折筆起筆也同樣停頓點明顯。漢字書寫教學:
4、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5、老師總結本節課練習情況。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八
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為了能夠讓孩子了解我國多民族的相關知識,提高孩子對五十六個民族的喜愛與對祖國的認知。使孩子們在了解中國的多民族的同時會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1、了解中國民族狀況,習俗和文化。
2、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萌發愛國情感。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1、課件《民族大家庭》。
2、幼兒事先對中國的民族狀況有所了解。
中國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們都一樣?
小結:這些跟我們不同服飾不同習俗的人是少數民族。
你知道哪個民族的名字?有什么風俗習慣?喜歡吃什么?住在哪里?(幼兒交流調查表)
小結: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習俗都不同。
1、漢族人喜歡吃什么?你們認識這些字嗎?
小結:漢族人喜歡吃大米和面粉做的東西,如:米飯、湯圓、粽子、饅頭、面條、包子、餃子等。
2、傣族人最喜歡跳什么舞?
小結:傣族人最喜歡跳傣族舞。(欣賞傣族舞視頻,幼兒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歡吃什么?
小結:農區的藏族人以 粑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歡酥油茶和奶茶。牧區的藏族人以牛羊肉為主食,日食五六餐。
4、有什么好吃的東西?他們喜歡跳什么舞?
小結:新疆的土魯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們喜歡跳新疆舞。(欣賞視頻,幼兒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歡吃什么?他們穿的衣服有什么特點?他們居住在哪里?他們喜歡干什么?
小結:蒙古族人愛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長袍,腰間束腰帶,腳穿靴子。他們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為生,住在可以隨拆隨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馬頭琴。
總結: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平安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自己動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師播放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作背景音樂)
活動始終把對幼兒的情感教育一直貫穿其中,結合教學內容,充分挖掘社會資源,聯系幼兒的生活經驗,有效拓展孩子們的心靈空間,從而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效能。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幼兒了解我國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讓幼兒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自由等。通過活動的教學實踐,認識到教學成功與否,幼兒掌握程度如何,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創造性地設計活動教學。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九
1、豐富拖拉物品的動作經驗,增強上肢與腰部的力量。
2、愿意傾聽別人的想法和建議,能與同伴相互協作。
活動準備。
短橫幅2人一條,中橫幅2條,長橫幅1條。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情境感知——橫幅變一變。
1、教師:小朋友,看老師手上有什么?(紅布)兩人拿一塊紅布找個空地輕輕打開它,用紅布變一變:小波浪、中波浪、大波浪、跳起來的波浪。(個別幼兒手中紅布有掉落現象,提醒他們用小手把紅布的一角緊緊抓牢。)。
(評析:充分利用廢舊橫幅引導幼兒相互合作變一變、玩一玩,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達到了熱身練習。)。
2、教師:小朋友見過蹺蹺板嗎?看老師的手勢變一變。(老師手臂一邊高一邊低)幼兒練習。
3、教師:輕輕地坐在紅布上,感覺像坐在什么上面?(小船)用你的屁股劃到這邊來,再劃過去。(師幼共同利用小橫幅進行熱身游戲。邀請個別幼兒進行示范,集體模仿游戲。)。
(評析:《綱要》中指出:“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眲撛O“劃船”游戲讓兩名幼兒坐在橫幅上練習,既能增加幼兒的興趣,又能訓練幼兒協調向前運動的能力,從而使幼兒獲得最基本的合作運動能力,增強身體素質。)。
二、基本部分:情境理解——火車動一動。
1、探索活動:開小火車。(幼兒兩人一組一條橫幅,嘗試分角色合作玩“開火車”的游戲。)。
(1)教師:這條橫幅還會變成一列小火車,看到橫幅中間有一條黑線了嗎?兩人商量合作:一人做司機,一人做乘客,做乘客的.幼兒一定要坐到黑線的后面。試試怎樣讓火車開得又快又穩?(一名幼兒坐橫幅上,另一名幼兒拖拉。幼兒探索練習并適時集中,邀請個別幼兒展示游戲玩法,交流方法與問題。)。
(2)交換角色再次嘗試練習。(教師巡回觀察,重點關注幼兒合作情況,指導個別組幼兒游戲。)。
(3)游戲:開火車比賽。(分組進行,及時交流游戲玩法,探索解決游戲中遇到問題的方法。)。
2、增加難度,激發挑戰。
(1)教師:火車小了點,想不想有大一點的火車?(出示中橫幅)男孩排一組,女孩排一組。商量一下哪4個人先做司機,哪4個人做乘客。(4人一組坐車,4人一組拉車,然后交換角色繼續玩。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感知:多名幼兒合作拖拉,所有的力量要往一個方向使,才能讓火車開得又快又穩又省力。)。
(2)教師:(出示一條長橫幅)想16個人一起坐一條長橫幅嗎?(幼兒爭先恐后都想先做乘客時,可以讓他們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決定誰先做乘客,然后交換角色繼續玩,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
(評析:大班幼兒喜歡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在大肌肉動作上有一定的基礎和能力,能夠拖拉一定重量的物品,同時在游戲的合作與規則上也有初步的意識。但自我意識較強,自律能力較弱。通過玩“開火車”游戲,既能達到鍛煉的目標,又有利于培養幼兒合作的能力,達到健體育心的效果。)。
三、結束部分:情境延續——開臥鋪火車。
(1)(教師與幼兒在橫幅上進行放松游戲)教師:老師和你們一起坐到長橫幅上,咱們來開“臥鋪火車”。伸出你的手臂,碰一碰你的小腳;往后靠一靠;拍一拍你的左手臂、右手臂;幫你前面的好朋友拍一拍肩;火車向左拐彎、向右拐。
(2)所有幼兒做司機,老師做乘客坐在橫幅上開出教室。
(評析:幼兒最不喜歡的是單調乏味的動作訓練,如何增加動作的趣味性?創設游戲化的活動情境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寬松、快樂的氛圍。有助于幼兒主動嘗試并積極完成動作要求,并能真正實現“變廢為寶’’的教育價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
1、教幼兒學習模仿操,幫助幼兒模仿學習整套操節的基本動作。
2、初步培養幼兒做操的興趣。
:墊子四塊,分作兩排擺放。小魚若干四散放在場地一端,“魚簍”兩只。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開火車”進入場地進行走、跑練習。
教師:現在我們準備到外面做游戲拉!我們要怎樣拉小火車呢?(一個跟著一個,小手拉好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不松開)那我們開著小火車一起到外面做游戲吧!
2、讓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在教師的幫助下走成六路縱隊。教師注意提醒幼兒不要撞倒前面的小朋友。
教師:(帶著幼兒開火車的動作)到站啦!我們把小火車開成六列!(按組站好)
3、進行隊列練習。
教師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要求幼兒要整齊的進行原地踏步走,要求幼兒要整齊站好隊!
4、練習走圓;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和姿勢走圓。如:學習大象甩鼻子走,青蛙跳,鳥飛等。
二、基本部分。
1、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請小朋友一起學學小動物,你們喜歡小動物嗎?那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動物做動作!
(1)睡覺醒來了,伸伸懶腰怎么伸伸懶腰呢?請你們學一學!
(2)嘎嘎嘎,誰來了?誰來學學小鴨子的動作?
(3)小鴨子的朋友小雞也來了呢,小雞是怎么找蟲兒吃的呢?誰來學一學!
(4)呱呱呱,小青蛙也想出來玩呢!我們一起學學小青蛙出來玩的動作!
2、帶著幼兒一起學習小動物模仿操。
3、教師完整示范一遍模仿操。
教師:今天小動物都出來做操了,我們一起來邊念兒歌邊做操吧!看看劉老師怎么做的!(引起幼兒對操的興趣)
4、教師分段示范講解,幫助幼兒學習動作的要領
5、幼兒學習小動物模仿操。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動物做操,邊念兒歌一邊學。(引導幼兒學習動作的要領)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對本節課表現好的幼兒進行鼓勵,帶領幼兒進行放松活動
教師:今天小動物們做操累了,我們來放松放松!時間不早了,我們學習小鳥飛回我們小一班吧!效果分析: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一
1、知道要小心使用公共餐廳里的餐具,進餐時不玩餐具。
2、知道在公共餐廳要安靜,文明的進行進餐。
1、餐桌一張,桌上鋪有桌布,整齊地擺放下列餐具:瓷質小碗、小盤、小勺,不銹鋼小叉子(小叉子放在小盤子里)、玻璃杯。小勺、餐巾紙適量。教師扮成餐廳服務員。
2、活動圖片(32開)兩組:女孩正確進餐圖片四張,男孩錯誤進餐圖片六張。
3、4開作業紙6張(其中兩張畫有大拇指圖案),水彩筆4盒。
一、開始部分:
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玩一個很有趣的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錯誤)。
二、基本部分:
1、觀察小餐桌——激發幼兒興趣
(2)師:小朋友我們這個餐廳的名字就叫——快樂小餐廳。今天這個餐廳要舉行免費品嘗美食活動,參加品嘗的顧客必須是餐廳里的文明顧客。我是餐廳服務員,我要考考你們,過關了就可以參加今天的品嘗活動。好開始嘍!
2、游戲——引導幼兒了解在公共餐廳里就餐的安全常識
第一關:看看想想,你會用餐具嗎?
(2)師小結:餐廳里的餐具有瓷碗、磁盤、瓷勺、玻璃杯、小叉子等,瓷碗、磁盤、瓷勺、玻璃杯這些餐具都很容易碰壞、摔碎,碎片像刀子一樣,,會劃破皮膚,所以用的時候要輕拿輕放:吃西餐、水果的時候會用到小叉子,小叉子有齒,容易扎傷嘴巴,使用時要慢慢地把食物送進嘴里,不把勺子含在嘴里、拿在手里玩,防止傷到自己和同伴。
第二關:看看想想,誰的表現好,誰的表現不好?
(3)師出示活動圖片和作業紙,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圖片內容進行分類。
提問:看一看,想一想,女孩和男孩在餐廳吃飯時,誰的表現好?誰的表現不好?為什么?
然后把女孩的照片貼在有大拇指圖案的作業紙上,把男孩的照片貼到空白的作業紙上。
師小結:女孩在餐廳吃飯時,能正確的使用餐具,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吃飯,想說話時把餐具放下輕輕的.說,自己盤子里的飯菜都吃完了:男孩吃飯的時候坐在椅子上東張西望,一邊吃飯,一邊大聲說笑,一會把小勺含在嘴里玩,一會又拿小勺去戳同伴的臉部,玻璃杯也掉在地上摔碎了,沒吃完飯就和同伴離開座椅追逐打鬧。我們去餐廳吃飯時,要學女孩,不學男孩。
第三關:寫信幫助,做餐廳文明小顧客。
(4)請幼兒每人對男孩說一句話,幫助他改掉不好的行為
三、結束部分
師:組織美食品嘗會,慶祝闖關成功,鞏固經驗。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二
1、熟悉歌詞、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歌詞?;顒訙蕚洌轰撉俚取?/p>
一、律動:《你的眼里有個我》、《擠奶》、《手腕轉動》。
二、練聲:《山谷回音真好聽》、《小鳥醒來了》。
三、學習歌曲《雨中接媽媽》。
想知道歌曲里上怎么唱的嗎?聽完老師的演唱你們就知道了。
2、教師演唱歌曲,幼兒欣賞。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個別幼兒回答)
3,、你們從歌曲里聽到了什么?(去接媽媽)
還有誰聽到了不一樣的嗎?(請幼兒回答)
4、教師再次演唱歌曲。
5、你聽到雨點聲是什么樣的?腳步呢?是怎樣去接媽媽的呢?(拿起大傘,撐起小傘)去哪里接媽媽?(車站)
6、你們想學這首好聽的歌曲嗎?先跟老師把這首歌曲的歌詞先來念一念吧!
7、老師帶領幼兒學念歌詞。
8、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
9、幼兒隨音樂節奏演唱歌曲。
四、復習歌曲《鈴兒響叮當》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三
1、嘗試用象聲詞表達傾聽到的聲音,并用問答句的形式創編詩歌。
2、初步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能隨著作品的展開表現出好奇、平和等相應的情緒。
3、感受春的氣息,體會畫面之靜態美、聲效之動態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1、教學ppt;小草地。
2、幼兒已學歌曲《春雨沙沙》。
一、遇見春天:導入故事,引發興趣。
—— 現在是什么季節?
—— 你從哪兒發現了春天?
二、傾聽春雨:欣賞故事,感知春雨的靜態美和動態美。
春天的夜晚,靜悄悄的,夜空里一顆星星都沒有,窗外,黑漆漆的。小鼴鼠早早地躺在了床上,這會兒,它正呼呼大睡呢。(依次出示幻燈片并提問)
—— 這是什么聲音?
—— 這會是誰發出的聲音?
—— 讓我們來問問xx吧!(幼兒感受xxxxxx,是你嗎的句式)
小鼴鼠忙了大半夜,也沒找到是誰在發出聲音。他走回了房間,躺到床上準備接著睡覺了。
三、對話春雨:謎題揭曉,引出一問一答的句式。
—— 難道會是春雨?讓我們來來問問春雨吧!
叮咚叮咚,春雨,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門上的聲音!
哐當哐當,春雨,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窗戶上的聲音!
呼啦呼啦,春雨,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樹葉上的聲音!
嘩啦嘩啦,春雨,那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溪水里的聲音!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是你嗎?——是的,那是我落在小草里的聲音!
—— 原來小鼴鼠聽到的那么多聲音,都是春雨下在不同的地方發出的聲音呢!
四、尋找春雨:找找、看看、運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大膽表述。
—— 春雨還會下在哪里呢?我們也來找一找、聽一聽、問一問。
五、歌唱春雨:多角度感受春雨的美。
—— 這會兒啊,我們的春雨想邀請你們和她一起來唱一首歌!(歌唱春雨沙沙)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四
1、主題思路:進入大班,孩子們由于年齡和發展水平的特點,以從自我為中心的活動逐漸向以集體為中心的合作性游戲發展。他們開始關注同伴對自己的看法,喜歡和同伴一起游戲。但是,由于孩子年齡特點等原因。所以,他們的合作游戲只局限在極個別“好朋友”間,他們都一直排斥其他人的加入。同時,大部分幼兒都不能正視自己的不足,習慣給自己找理由,逃避問題。當受到老師批評后,第一反應就是推脫責任,會說:“是他先弄我的!”;“某某某也玩了!”。黨;當老師表揚表現很好的孩子時,時常會有人不高興,嘴里嘟嘟囔囔道:“他還罵過我哪!”于是,我和孩子一起開展“我和大家在一起”的主題活動。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幼兒從中進一步認識自己、建立自信,提升美好的情感,也是一個逐步學會接納他人,努力使自己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樂于同伴交往合作的過程。在共同的活動中,學會主動建構經驗,將新知識與舊經驗整合在一起,使自己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
2、半日活動思路:隨著主題的開展,我發現幼兒對競賽游戲特別感興趣。在競賽游戲中,幼兒表現出對公正的渴望,在這一環境下,孩子較能接受自己的失敗,不再找各種原因來推脫責任。在游戲中,幼兒小集團式的活動模式被淡化,集體意識被強化。為了使以上現象進一步強化,使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得到進一步發展。因此,整個半日活動內容都以“加油!星星隊、加油!月亮隊?!钡母傎惢顒诱掀饋?。
通過一類活動使幼兒更樂于用簡短的話來表述自己的見解、使幼兒體驗共同游戲帶來的快樂,增強集體榮譽感、使幼兒發現他人外表以外的美。
(一)區域活動:
目標:
(二)體育活動:
目標:1、樹立集體榮譽意識。
2、幼兒體驗共同游戲帶來的快樂。
準備:幼兒實現對攀巖活動已有一定活動經驗,能夠自主地進行攀巖活動。
過程:1、幼兒自由進行攀巖活動,嘗試不同的攀巖方法。
2、游戲《加油!星星隊,加油!月亮隊?!?/p>
1)方法:幼兒分成兩隊,一對為星星隊,另一對為月亮隊。兩隊分別從沿壁兩側向中間的太陽攀巖,攀到太陽后下地回隊伍最后,兩隊魚貫式進行,現完成的為勝。老師為裁判。
2)規則:中途下地者應該回到起點重新攀巖。裁判應公正的進行判定,隊員監督。
3)提醒出汗的幼兒及時擦汗,脫衣服。
[page_break]
三)學習活動:名作欣賞《男孩和女孩》
目標:感受和欣賞經典文學藝術作品,運用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表現優美的動作和表情。
準備:作品五幅、視頻儀、投影儀
過程:
1、引起幼兒欣賞的興趣。
2、欣賞《女孩》作品兩幅:
1)漂亮女孩:發現外表美并發現表情、動作、心靈的美。
2)丑女孩:發現表情、動作、心靈的美。
3)點題:動作和表情的美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獲得。
3、欣賞《男孩》作品三副:
1)幼兒討論:男孩和女孩的美一樣嗎?
2)漂亮男孩ab:通過比較發現不同動作、表情的美,可請幼兒模仿他們的動作和表情。
3)丑男孩:發現動作、精神的美。
4、介紹作品的作者雷諾阿和盧梭以及他們畫美麗的孩子和難看的孩子的原因。啟發幼兒靠自己注意自己的動作,表情和心靈的內在美使自己的變得美麗。
5、幼兒用自己的肢體來表現優美的動作和表情。先請女孩做模特兒,男孩說說女孩的美;再請男孩兒做模特兒,女孩說說男孩的美。
四)生活活動:《小主人》
目標:
1、繼續了解學當小主人的基本方法。
2、提高幼兒關心身邊人的意識。
準備:兒歌錄音、錄音機
過程:
1、結合區域活動進行,在圖書角添置兒歌《我是小主人》
2、幼兒聽兒歌錄音,感知兒歌內容。
3、結合講評,討論兒歌。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五
1.通過折、畫、剪.粘貼等方法將圓形或圓形變形后進行組合粘貼制作。
2.發揮想象力,能創造性使用材料制作自己的作品。
3.培養幼兒想辦法解決困難的能力。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會通過折.剪.畫.粘貼等方法將圓形或圓形變形后進行組合制作,想辦法解決困難并能創造性的使用材料,完成作品。
范例:圖畫紙,大小不等的彩色圓形紙,剪刀,膠棒,棉棒,大小不同的瓶蓋。
一、引出課題
幼兒觀察討論:我們周圍有哪些物品是圓形的,出示范例,這些圖畫是怎樣做成的?它們是用什么形狀的紙粘貼成的?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講解示范
1.范畫蘑菇:一個大的半圓做蘑菇傘,幾個小圓形做蘑菇上的花斑,圓柱形做蘑菇柄。
2.結合幼兒討論,教師取一些不同的圓形,相應的粘貼出果樹,公雞,金魚等.
3.嘗試圓形的變形方法:
(1)出示范畫,幼兒觀察圖畫上有哪些圖形?(三角形,長方形,弧形,蘿卜,小草,花等)
(2)引導幼兒嘗試圓形的變形法
4.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粘貼出各種有趣的內容豐富多彩的作品。
(2)正確使用剪刀,把剪下的廢物放在指定的地方,注意桌面地面保持清潔。
(3)鼓勵幼兒設計有獨特型的造型粘貼組合成完整的畫面。
三、講評
請幼兒講述自己作品中的故事情節,教師給予評價并貼于小巧手畫廊.
活動延伸:幼兒根據已掌握的剪貼方法自己獨立設計一幅圖畫并編上故事。
本課抓住了幼兒好奇好動喜歡探究的心理,讓幼兒在自由想象的同時又約束了幼兒的亂想,幼兒想象力豐富,畫面完整情節生動,如:七星瓢蟲在花朵上曬太陽,喜羊羊在草地上做游戲,小鳥在天上飛,熱氣球升上了天,小魚吐泡泡等。幼兒想象力極其豐富,敢于挑戰困難,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完全出乎老師的預料,效果很好!不足之處是少數幼兒動手能力弱,自己操作時有些不知所措,需要老師的不斷提示和幫助,所以在以后的日?;顒又?,要多為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使每一幼兒都能在手工活動課上感受到快樂。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六
運動游戲對兒童來說是成長的糧食,在培養與鍛煉兒童社會的能力、認知的能力及運動能力的發展上,具有重大的意義與任務。王純貞(1997)指出,運動游戲可以促進運動能力的發展,并培養幼兒的體力以備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健康有活力。
1、對于幼兒而言,體能活動不只是游戲,也是獲得知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2、幼兒若是缺乏體能活動,不只是在體力上退步,對其將來健康發展、社會學習、生活學習的影響更為深遠。
3、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讓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
宣布游戲規則、安全問題等。
猜領頭人
1.游戲方法:點一猜領頭人的學生到室外,教師指這一學生為領頭人,在輕音樂或學生的唱歌聲中全班學生在領頭人不斷變化動作中,由猜領頭人的學生開始猜領頭人,可猜三次,如猜中,領頭人則表演一個節目或唱一支歌,三次未猜中則由猜領頭人的學生來表演。
2.游戲要求:領頭人可做刷牙、洗耳恭聽、洗手、吹喇叭、拉二胡等動作,不斷變換,全班學生立即跟著變,全班學生要遵守游戲規則,不得暗示或指點告訴猜領頭人的學生,領頭人也可以由教師自己來做。
樂意與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教師和家長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影響源。而這樣的活動,讓孩子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于此同時也為孩子提供分享創造機會,培養了孩子分享意識。又如個別小班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不是很好,顯得拘束,出現了不肯動手等現象,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打算通過個別談話加哥哥姐姐主動出擊,老師在旁給予其安全感等手段解決其問題。從他們燦爛的笑臉里感受到了快樂和滿足。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七
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橫的寫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重、難點:橫的寫法;方起筆、圓收筆的提按。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格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情緒。
三、講授新課。問:橫畫有什么特點?橫畫的特點是:1.兩頭粗中間細;2.起筆方收筆圓;3.有一定的斜度(左低右高)。橫畫的寫法:先左上,右下按,轉筆右行(邊行邊提筆,邊行邊按筆),提筆向上,右下按,提筆回收。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三課練習冊上的作業,注意坐姿、執筆的姿勢。老師行間巡視,糾正同學們書寫時出現的錯誤。(老師糾正同學們書寫的錯誤時,說話聲音要小,不要干擾其他同學,除發現全班性的問題時才可請全班同學停筆,及時糾正,在學生書寫時,可放一些較合適的樂曲,但音量應控制,不可過大,否則反而影響學生書寫。)。
五、總結:表揚好的為主,指出不足。
文檔為doc格式。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八
遼南滿族的太平鼓(又稱單鼓),是滿族民間的一種樂器,在節日中人們用來配合表演舞蹈。本活動是在幼兒對樂曲的風格、結構有了一定了解,并能運用已掌握的舞蹈語匯進行自主創意的基礎上進行的。課前,教師引導幼兒集體設計了《滿童樂》的a段節奏鼓譜和舞蹈,并通過練習基本達到能熟練表演a段鼓舞。另外教師還分組指導幼兒合作設計了b段節奏鼓譜。
1 在原有的基礎上將新創編的舞蹈表演得更加熟練。
2 應用原有的動作、隊形知識和教師新提供的動作語匯,分小組進一步完善自己創編的b段舞蹈。
3 在小組活動中體驗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務的樂趣。
1 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舞譜比較熟練地表演a段舞蹈。
2 三個小組各自創編了不同的b段舞蹈和舞譜,并能夠比較熟練地表演各自的舞蹈。
1 幼兒表演已經學會的舞蹈。
2 欣賞和模仿教師示范的新動作。
幼兒饒有興致地觀賞老師表演的太平鼓舞。教師表演之后,組織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請小朋友說說,你喜歡老師表演的什么動作?為什么喜歡?
幼兒1:我發現袁老師做了一個在后背打鼓的動作。
教師:噢,后背打鼓的動作像什么?
幼兒2:像人們在搓澡,很有意思。
幼兒3:我看到老師打鼓時,頭先往后繞一下,再轉到前面來打鼓,像照鏡子一樣!
教師:請你來學一學這個照鏡子的動作好嗎?(幼兒3模仿表演這一動作)
幼兒4:我喜歡腿下打鼓的動作,像滿族人騎馬的樣子,很勇敢、很神氣!
教師:咱們一起來表演腿下打鼓的動作,看看像不像騎馬?(全體幼兒跟隨著老師表演這一動作)
幼兒5:我喜歡兩邊打鼓的動作,這個動作特別有氣勢。(幼兒4邊說邊表演)
幼兒6:袁老師“向上跳打”的動作,好像要摸白云!
教師:“向上跳打”這個動作特別有氣勢,表現出滿族人豪放的性格,請小朋友一起來表演這個動作。(全體幼兒跟隨著幼兒6表演這一動作)
幼兒7:我喜歡老師敲鼓沿的動作,感覺像跑步一樣。(幼兒7邊說邊表演)
幼兒8:我覺得老師扭腰鈴的動作特別好看,鈴聲也好聽。
教師:你們知道扭腰鈴的動作,為什么又好看又好聽嗎?
幼兒9:老師前后扭腰鈴,扭得很用力。
教師:小朋友說對了,因為滿族的腰鈴特別長,所以要前后扭動,才能使腰鈴發出清脆、好聽的聲音。咱們一起來扭一扭吧!(全體幼兒跟隨著老師表演扭腰鈴的動作)
(本環節。教師舞蹈中出現的一些新的舞蹈語匯,激起了幼兒發現學習的欲望。教師適時將新的舞蹈動作學習與幼兒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引導幼兒去發現新動作,聯想豐富的動作,并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動作,以加深幼兒對新步法和舞法的理解、學習和掌握。)
3 分段創編。表演展示。
(1)根據a段樂曲的節奏鼓譜,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創編。
教師:上節課中,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為《滿童樂》這首樂曲設計了節奏鼓譜。請小朋友看a段樂曲的節奏鼓譜。(出示a段樂曲的節奏鼓譜)
幼兒1:用四分音符打鼓,能發出又響、又有力的聲音。
幼兒2:能表現出滿族人民的勇敢。
教師:請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動作適合打大鼓?
幼兒1:一只手把鼓高舉在頭上,用另一只手來打鼓。
幼兒2:兩邊打鼓。
幼兒3:上跳打鼓。
幼兒4:在腿下打鼓。
幼兒5:下腰打鼓。
幼兒1:跪著敲小鼓,要用快的動作敲。
幼兒2:敲鼓沿。
幼兒3:轉圈打小鼓。
幼兒1:蹲下扭腰鈴。
幼兒2:半蹲扭腰鈴。
幼兒3:跪下扭腰鈴。
(教師出示直觀形象的節奏圖譜,引導幼兒通過分辨“大鼓、小鼓和腰鈴”的圖形標記,復習和鞏固了幼兒原有的知識技能,并通過有序的提問,引導幼兒將其擁有的豐富經驗應用到新舞蹈的創編中去。)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自己喜歡的動作編到a段樂曲的鼓譜中去,要注意給大鼓、小鼓和腰鈴選擇合適的動作,過一會兒,老師邀請小朋友來表演。
(幼兒根據圖譜中的節奏型展井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幼兒自主創編、有的幼兒與同伴合作創編。教師鼓勵幼兒把已掌握的舞匯、發現的新動作和自己創意獨特的動作,融入到a段樂曲的創編中。)
教師:剛才,老師發現許多小朋友編出了非常好看的動作。下面,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
全體幼兒安靜地坐在地上,觀看個別幼兒的表演。
教師:請小朋友說說,你喜歡他們表演的什么動作?
幼兒1:我喜歡兩邊打鼓的動作,因為兩邊打鼓很漂亮。
教師:這個動作我也喜歡,因為兩邊打鼓,像滿族的小女孩在行禮,真好看!
幼兒2:我喜歡上跳打的動作,胳膊伸得很直、很好看!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表演的太平鼓舞很精彩!在表演的時候,能夠把自己創編的動作和鼓譜節奏配合在一起,非常好!(教師指著活動室的場地對幼兒說)現在,這里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請小朋友用你們優美的舞姿,隨著音樂盡情地跳起來吧!
教師示意幼兒安靜地聽前奏音樂,然后,全體幼兒自主、激情地表演創編的a段太平鼓舞。
(本環節的創編活動,突出了幼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意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夠把創編的動作與a段樂曲的節奏建立聯系,體現了動作與節奏的和諧統一,表現了舞蹈的創意美,為b段進行合作創編、合作表演奠定了基礎。)
(2)根據b段樂曲的節奏圖譜,引導幼兒進行合作創編。
教師:太平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有適合個人表演的,也有許多人在一起合作表演的?,F在,老師請你們欣賞一段錄像。看看人們是怎樣合作打太平鼓的。
幼兒1:在外面圍個圓圈打鼓,里面有一個人在中間跳舞。
幼兒2:大家一起跑個大圓圈打太平鼓。
幼兒3:兩個人對臉打鼓。
幼兒4:有串排的動作,兩排人換位置打鼓。
(本環節的教學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觀看錄像片,自主地發現太平鼓舞隊形的變化和伙伴間配合表演的'形式,為小組合作創編太平鼓舞做好鋪墊。)
教師:(出示帶有“紅、黃、藍”標記的b段樂曲的節奏圖譜)現在,老師把小朋友們分成三組:第一組是紅隊,第二組是黃隊。第三組是藍隊,請各組小朋友按照你們預先設計好的節奏圖譜創編太平鼓舞。
教師提示:各組在編舞的時候,能根據鼓譜中的節奏變化,注意小伙伴之間的合作與配合,要體現出舞蹈隊形的變化,可以把滿族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編進舞蹈中。
(3)幼兒按照“紅、黃、藍”的標記開始分組,并進行自由討論,商量動作的編排。
(4)各組按照編排的動作,進行變換隊形的練習。
(b段樂曲的節奏鼓譜,是各組小朋友在上節課中預先設計好的。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討論,目的是讓幼兒在合作中學會尊重和接納別人的意見和想法,感受相互配合的默契,體會共同創編的快樂。)
(5)大組交流。
教師:下面,請各組的代表說一說你們是怎樣創編的?
第一組幼兒:我們小組編的是,草原上小朋友們在玩翹翹板。一個小朋友站起來打鼓,另一個小朋友蹲下打鼓。
教師:讓我們來欣賞紅隊小朋友的表演吧!看看他們合作表演了哪些好看的動作?(第一組紅隊的幼兒進行表演展示。)
幼兒1:有的小朋友先站著向上跳打。有的先蹲下來扭腰鈴,然后再交換動作,很好看!
幼兒2:打大鼓時,他們做了好幾個不一樣的動作,有上跳打,有腿下打,有后背打。
幼兒3:晃腰鈴時,有站著搖,有跪著搖。
第二組幼兒:我們編的是,草原上賽馬比賽。前后串排的動作像賽馬一樣,比賽結束了大家很高興,一起跳了起來,做后背打鼓的動作。
教師:原來你們是草原上的小騎手在賽馬呢,表演給我們看看吧!(第二組黃隊的幼兒進行表演展示。)
第三組藍隊的幼兒:我們編的動作是,一個小朋友當大樹,另一個小朋友當小動物,圍著我轉,就像在森林里捉迷藏一樣。
教師:噢,你們的創意真好!請小朋友欣賞他們的表演吧?(第三組藍隊的幼兒進行表演展示。)
教師總結:第三組小朋友創編的“圍著一個小朋友轉圈跑,然后把鼓放在頭上扭腰鈴”的動作很有趣,很好看!
教師:現在,我請三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隨著b段樂曲的節奏,表演你們創編的太平鼓舞!(播放b段樂曲,三個組的幼兒進行合作表演。)
(從本環節我們不難看出:沒有先前積累的豐富的太平鼓舞知識技能和先前逐漸培養起來的想象、聯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水平的創編、合作和交流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完整表演
教師:《滿童樂》是一首歡快的樂曲,小朋友在表演時,要用好看的表情把我們喜悅的心情表現出來?,F在,請小朋友隨著這首歡快的樂曲完整地表演吧!
教師語言提示:a段樂曲,小朋友們用自己創編的動作表演:b段樂曲,用小組合作創編動作的表演:c段樂曲和a段樂曲一樣,還用小朋友自己創編的動作表演;當音樂停止時。每個小朋友要非常高興地做出一個喊起來的動作,看誰的動作造型最優美、最獨特。
(本環節,是完整的樂曲與完整的表演融合再現的過程,是把幼兒個人創編的舞蹈與小組合作創編的舞蹈進行完整展示的過程。表演中,幼兒根據樂段的變化調整著自己的情緒,表達著對太平鼓舞藝術的獨特理解與喜愛,此時孩子們的激情表演把教學活動推向了高潮。達到了“藝術整合”的教學效果。)
綜合點評
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發現學習、舞蹈創編、合作能力培養等幾方面,并在教學活動中著重體現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學策略:
1 運用了啟發聯想,激發情感的教學策略。教師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說出“你創編的動作像什么”“你能學一學這個像照鏡子的動作嗎”“咱們一起來表演這個動作,看看像不像騎馬的姿勢”等,幫助幼兒感知、理解和記憶新動作,并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和豐富的詞匯去描述他們的動作,使幼兒在此過程中既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領悟動作學習的要領,又有效地鍛煉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2 運用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策略。教師經常通過適時的提問,如“你喜歡老師的哪個動作”“你覺得哪個動作更適合大鼓?適合小鼓”等,支持鼓勵幼兒自由地表達和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時也使幼兒通過語言的表達加深了對動作的理解和掌握。
3 運用了發現學習的教學策略。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教師先后播放了兩次錄像片、一次由教師個人示范表演了舞蹈。通過觀看紀錄片,使幼兒了解了滿族文化與民俗風情特點,發現了太平鼓舞各種隊列的變化和多人合作表演的方式,為幼兒進行創編活動提供可供參考的“高級榜樣”。通過欣賞教師的表演,讓幼兒從中發現了許多新動作,這也為幼兒自主創意性表演提供了更豐富的可用舞蹈語匯。
4 運用了節奏圖譜的教學策略。《滿童樂》是一首在曲調上富于變化的樂曲,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樂曲的結構特點,教師引導幼兒集體設計了鼓譜,把鼓譜中的4分音符、8分音符、4分休止符分別用大鼓、小鼓、腰鈴等圖形標志出來,按照樂曲的結構組織排列。在小組合作創編活動中,還分別用“紅、黃、藍”幫助各組區分各自原先創編好的鼓譜。直觀形象的鼓譜較有效地降低了幼兒理解和記憶的負擔,為幼兒的創編、語言交流和合作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總之,我們在活動中所看到的,是幼兒通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活動,在音樂、舞蹈、語言、創造、合作等方面獲得的綜合發展。這樣的高質量的發展,是教師精心培養的結果。同時,也正是因為有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在這次活動中該班級的幼兒才能夠有這樣精彩的表現。
書法大班教案(通用19篇)篇十九
1.初步掌握“蜈蚣行”游戲中的合作行走方式,發展平衡協調的能力,鍛煉腿部力量。
2.能通過觀察模仿、口令、方向飾物等方法感知左右空間方位,學習協調一致地合作行走。
3.能積極與同伴合作,體驗多人同步行走的快樂。
1.經驗準備:知道蜈蚣是多足的爬行動物;學習過側行動作,有聽信號向不同方向走跑的運動經驗。
2.物質準備:紙做的蟲子若干個、小鼓1副、花環18個;音樂(左右運力操音樂、放松音樂等);蜈蚣范例圖片、幼兒模仿蜈蚣隊形照片各一;擦汗毛巾。
熱身操:“left、right,gogogo!”(左右韻律操)
(1)教師(出示蜈蚣圖片):這是什么?是什么樣子的?是怎樣行走的?
(2)教師(出示一組幼兒聯合做蜈蚣爬的半蹲照片):這樣像蜈蚣嗎?是怎么連接的?(分析動作,模仿學習:一組幼兒身體靠近,后面幼兒雙手扶著前面幼兒腰兩側,腿部半蹲,站成一隊。)
(3)幼兒第一次分小組自由嘗試做蜈蚣行走的練習,教師觀察、發現幼兒邁步不協調、步速不一致等問題,引導幼兒發現探索。
(1)教師:很多人合在一起走不容易,那我們就先試一試兩人一組行走。
(2)幼兒兩人一組,分散練習。
(3)討論:你們是怎樣玩小蜈蚣走的?(師幼互動,分析要領:前后小朋友商量好,行走時先走身體一側的腳,再走身體另一側腳,像蜈蚣一樣地前行。)
(4)討論:先出哪只腳呢?(左腳因為平時做操、做事情很多都從左邊開始的。為每名幼兒提供一個花環帶在左腿上。)
(5)左腿戴上花環后,教師擊掌,幼兒嘗試快、慢練習行走,玩“蜈蚣爬”游戲。
(1)教師:小蜈蚣長大了,試試3人合作玩“蜈蚣爬”游戲吧。(先集中討論:人多了,怎樣才能不相互踩腳?明確先行的方位;共同喊口令進行;走時隊伍不能斷開。)
(2)三人合作自由練習,輪流交換做排頭,教師敲鼓點進行快、慢練習。
(3)嘗試探索小組(5—7人)合作蹲行。師:蜈蚣越長越大了,讓我們按小組變成一條更大的蜈蚣吧。請小朋友試試看,能不能走起來。(幼兒分組游戲1—2次)
(4)游戲《蜈蚣找食》:鼓勵每組的幼兒齊心協力,誰先拿到終點的小蟲子就是勝利。
放松身心: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扮成一條蜈蚣聽音樂互相拍腿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