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活動方案應該具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清晰的操作步驟。以下是一些經過實踐驗證的優秀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的活動策劃有所幫助。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一
表情是表現在人的臉部的一種藝術。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表情中讀懂他的心情是開心、生氣或是難過,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人們常說“察言觀色”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幼兒園的孩子是最真實的,他們的喜、怒、哀、樂完全寫在自己的臉上,開心時會哈哈笑,委屈時會哭鼻子……正確引導孩子從別人的表情中了解別人的心情,能夠減少活動中的各種糾紛,從而更好地學會與同伴相處。
1、認識各種各樣的臉部表情。
2、理解各種表情所表達的心情,知道可以從人的表情中了解別人的心情。
3、結合日常游戲,通過畫表情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1、哭、笑表情圖譜每組一份。
2、故事課件:碰碰船。(兩個孩子在玩碰碰船時撞在了一起,一幼兒臉部表情為很開心,另一幼兒臉部表情為空白。)
3、操作卡片:小朋友活動情景圖片(臉部表情為空白)。
4、記號筆人手一支。
1、看看講講各種表情(哭、笑、生氣)。
(1)幼兒看看講講表情圖譜。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看看他們怎么了?為什么會這樣?”(幼兒操作,互相講講。)
(2)集中討論、交流:
師:“誰來告訴大家小客人們怎么了?為什么會這樣?”
幼a:這位小客人他在哭,可能他什么地方很痛。
幼b:這位小客人在笑,因為他很高興。
幼c:我的客人很生氣,因為有人欺負他。
(3)師生共同小結:“哭、笑、生氣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表情。”
2、選擇不同的表情講述故事結尾。
(1)聽故事《碰碰船》。
師:這些表情都藏在一個故事里,你們想聽嗎?(結合故事課件,教師講述故事,全體幼兒聽故事。)
(2)幼兒自由選擇表情圖講述故事結尾。
師:小強和小語的船碰到了一起,小強很開心,可是小語會怎么樣呢?請你選出一個表情圖片和好朋友來講。(幼兒操作講述。)
(3)集體討論,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選擇,并能講講為什么。
師:誰來告訴大家小語會怎么樣?(結合自己所選的表情圖,填圖講述。)
幼a:小語會哭,因為他們兩人的船撞了,水濺到了她的眼睛里。
幼b:小語會笑,因為碰碰船撞到一起很好玩。
幼c:小語會很生氣,因為小強撞到了她的船。(評:圖片上小語的表情沒有表達出來,留給孩子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幼兒講述的各種表情都符合邏輯,使孩子們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且懂得可以通過人的表情知道他的心情。)
(4)擴散性思維:豐富幼兒對表情的`認識。
師:小語除了會哭、笑、生氣外,她可能還會怎么樣?
幼a:她可能還會尖叫,因為她太害怕了。
幼b:她還會做鬼臉,因為太好玩了。
3、幼兒操作:添畫表情。
師:老師把小朋友在幼兒園里做游戲的樣子畫了下來,可是老師忘了畫表情。如果圖片上的小朋友是你,你會怎樣呢?請你畫出表情來告訴老師。(出示幼兒游戲時的圖片。)
(1)幼兒自選一張游戲時的圖片,根據自己的體會,用添畫表情圖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2)評價小結。
師:請你去看看別人在做游戲時的表情,說說他們的心情怎樣?(幼兒離開位置自由參觀,互相交流。)
(評:采用這樣的評價形式,可以讓幼兒看到更多別人的表情和游戲時的心情,從而進一步理解可以從別人的表情中體會別人的心情,為幼兒以后游戲時的交往奠定基礎。)
引導幼兒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人的活動中的各種表情,并能從別人的表情中知道別人的心情。
附:故事《碰碰船》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二
設計意圖:“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中華健兒奮勇拼搏,勇奪金牌,領獎臺上,一次次國歌的奏響,國旗的升旗,都讓孩子們歡呼跳躍他們用那稚嫩的童聲一同頌唱,小小中國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每周一幼兒園舉行升旗儀式的時候,孩子們都很激動,并積極踴躍的爭當升旗手,因此我設計了《小小升旗手》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升旗的禮儀,增強尊敬國旗、愛護國旗的責任感。
2.有爭取做“小小升旗手”的光榮感。
活動準備:
1.視頻課件。
2.幼兒已參加過升國旗活動。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幼兒觀看視頻課件。
1.教師導入: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是哪個國家的人嗎?(中國人)那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全稱嗎?(中華人民共和國)。
2.在我們國家的首都北京場每天早晨都會舉行一個儀式,你們知道是什么儀式嗎?(升國旗儀式)。
3.小朋友有沒有看過升國旗儀式?(幼兒討論)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北京場升旗儀式的實況,請小朋友們認真的觀看.
二.討論國旗的話題,知道升旗的禮儀,增強尊敬國旗、愛護國旗的責任感。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剛才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
2逐一.出示國旗護衛隊及國旗圖片,請幼兒仔細觀看。
教師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圖片上這些解放軍叔叔叫什么嗎?(國旗護衛隊)。
(2)你們知道站在最前面手中抱著國旗的叔叔叫什么嗎?(擎旗手)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擎旗手手中扛的國旗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國旗圖片,教師引導幼兒回答。左右兩邊的叔叔又叫什么呢?(左右翼護旗手)。
(3)出示軍人行軍禮的圖片,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看看解放軍叔叔在升國旗的時候是怎么行禮的呢?(行軍禮)那么少先隊員行什么禮呢?(行隊禮)我們小朋友在升國旗的時候行什么禮呢?幼兒討論。
(1)教師引出話題:“你想做升旗手嗎?”
(2)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的升旗手?幼兒討論,教師總結(尊敬國旗、愛護國旗,樂意為集體、同伴服務。)。
四.練習升旗。
推薦小升旗手,組織幼兒列隊,隨著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到操場進行升旗儀式。
課前反思:在設計此活動時,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怎樣讓孩子更多的了解我們祖國國旗的意義,讓孩子們感受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在活動中,我更多的采用的是視頻,圖片,和身體的實際操作為主,為的就是讓孩子更快更好的接受,不會讓孩子們感受是老師在一味的灌輸,希望這節課能夠達到我所期待的效果。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三
1.學習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2.體驗籌備節日的愉快。
準備:
制作拉環、折紙、面具、彩球等材料,汽球和彩燈若干。
活動與指導:
1.說說怎樣讓教室變漂亮的想法。
2.提供制作材料,示范一兩種不太熟悉的作法,其他熟悉的請幼兒回憶制作要領。
3.確定制作內容后,分組制作。
4.將作品布置在教室周圍,井襯以彩汽球,和彩燈等物,烘托節日氣氛。師生共同欣賞。
有益的學習經驗:
1.通過故事懂得,不能憑自己力氣大就欺負弱小者,無論什么人都要禮貌謙讓。
2.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四
活動目標:
1.知道升旗的禮儀,增強尊敬國旗、愛護國旗的責任感。
2.有爭取做“小小升旗手”的光榮感。
活動準備:
1.視頻課件。
2.幼兒已參加過升國旗活動。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幼兒觀看視頻課件。
1.教師導入: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是哪個國家的人嗎?(中國人)那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全稱嗎?(中華人民共和國)。
2.在我們國家的首都北京_場每天早晨都會舉行一個儀式,你們知道是什么儀式嗎?(升國旗儀式)。
3.小朋友有沒有看過升國旗儀式?(幼兒討論)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北京_場升旗儀式的實況,請小朋友們認真的觀看.
二.討論_國旗的話題,知道升旗的禮儀,增強尊敬國旗、愛護國旗的責任感。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剛才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
2逐一.出示國旗護衛隊及國旗圖片,請幼兒仔細觀看。
教師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圖片上這些解放軍叔叔叫什么嗎?(國旗護衛隊)。
(2)你們知道站在最前面手中抱著國旗的叔叔叫什么嗎?(擎旗手)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擎旗手手中扛的國旗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國旗圖片,教師引導幼兒回答。左右兩邊的叔叔又叫什么呢?(左右翼護旗手)。
(3)出示軍人行軍禮的圖片,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看看解放軍叔叔在升國旗的時候是怎么行禮的呢?(行軍禮)那么少先隊員行什么禮呢?(行隊禮)我們小朋友在升國旗的時候行什么禮呢?幼兒討論。
(1)教師引出話題:“你想做升旗手嗎?”
(2)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的升旗手?幼兒討論,教師總結(尊敬國旗、愛護國旗,樂意為集體、同伴服務。)。
四.練習升旗。
推薦小升旗手,組織幼兒列隊,隨著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到操場進行升旗儀式。
課前反思:在設計此活動時,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怎樣讓孩子更多的了解我們祖國國旗的意義,讓孩子們感受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在活動中,我更多的采用的是視頻,圖片,和身體的實際操作為主,為的就是讓孩子更快更好的接受,不會讓孩子們感受是老師在一味的灌輸,希望這節課能夠達到我所期待的效果。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五
1、觀察種子的生長位置和特點,簡單了解種子的多種用途。
2、能用種子粘貼圖畫作品,知道種子也可以創造美的效果。
活動準備。
1、大豆、紅豆、花生、南瓜、西瓜、玉米、卡紙、瓶子、雙面膠。
2、幼兒用書第2冊第14頁。
活動流程。
1、教師出示事先種好的西瓜苗和玉米苗,讓幼兒觀察。師說:“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苗嗎?你們知道它是怎么種出來的嗎?”請幼兒認真討論后回答,教師做小結。
2、教師出示多種.種子,讓幼兒觀察,組織幼兒談話,了解種子的多種用途。
(1)引導幼兒探索這些種子可以用來干什么?(可以吃,可以種、可以榨油等)。
(2)請幼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那些種子可以吃?
(3)請幼兒討論是否所有的種子都能吃,可以怎么吃?
(4)請幼兒品嘗各種.種子,說出他們的味道。
3、組織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種子種在易拉罐里,每天給種子澆水、曬太陽,觀察種子的變化。知道種子發芽、生長需要哪些條件。(陽光、空氣、水)。
4、引導幼兒做種子粘貼畫。
鼓勵幼兒創造性的用種子粘貼不同的圖案,(大樹、太陽、小魚)粘貼時指導幼兒正確使用膠水或雙面膠。
提醒幼兒可以粘貼在紙上,也可以粘貼在瓶子上。
5、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在主題墻上供大家欣賞。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教幼兒做粘貼種子的游戲,提高幼兒粘貼的技能。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六
活動目標:
1、知道人民幣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貨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前期經驗的準備:
幼兒對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幣有初步的認識。
物質準備:
環節預設:
一、認識人民幣:
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幼兒了解:人民幣的特征(都有國徽);人民幣的種類(紙幣和硬幣);人民幣的面值及相應的漢字。
二、的換算關了解不同面值貨幣之間系:
1、幼兒展示各自帶來的貨幣,(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并介紹自己帶的10元人民幣的組合。
2、出示紙幣和硬幣的分、角、元,介紹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10個1分等于1角,10個1角等于1元,10個1元等于10元。)。
3、換算練習(教師或幼兒出題)。
例:出示5角硬幣,可以換幾個一角?
出示10元紙幣,可以換幾張5元?幾張2元?幾張1元?
三、實踐操作(游戲——“買玩具”):
出示一些貼有標價的玩具,請幼兒用自己帶來的模擬買玩具。(每人能買到一個玩具。)。
告訴幼兒這是游戲,買來的玩具可以玩一會兒,以后再用玩具換回自己的錢。(用玩具模擬買賣比較合適,這樣幼兒買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兒不能吃和用,游戲的積極性會受影響。)。
買賣過程中的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識別玩具的標價,嘗試進行貨幣的換算。
算錯的顧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繼續思考,想好了再買。還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貨幣,讓幼兒邊擺弄邊思考,降低換算的難度。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七
1.知道長大了用自己的本領幫助別人,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在活動中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幫助他人愿望。
一、談話引入,激發幼兒主動幫助父母做事的愿望。
1.說一說父母的辛苦。
2.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愿望
(1)請個別幼兒回答
(2)小結:小朋友真能干,讓爸爸媽媽輕松了許多,真是他們的好幫手。
評析:活動以“談話”形式來引入。而談話是幫助幼兒學習在一定范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活動,談話擁有寬松自由的交談氣氛,幼兒可根據個人感受,針對談論主題說自己想說的話,說自己獨特的經驗。所以這一環節,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說一說父母的辛苦、我會幫爸爸媽媽做事等一系列的談話,激發幼兒體檢父母的辛苦,并激發他們主動幫助父母做事的愿望。
二、欣賞攝影展——《能干的小幫手》。
1.引導幼兒欣賞照片。
2.集中提問幼兒。
3.小結。
評析:此環節展示孩子們幫助他人做事的照片,把孩子在上一環節交流的愿望變成了現實。孩子們在說說他人的本領時,教師還對照片進行拓展,對幼兒進行追問:“你會這樣做嗎?你在幼兒園有沒有幫助過其他小朋友?......此環節通過照片記載并促進孩子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本領,同時鼓勵幼兒學做一個能干的“小幫手”,也再一次引導幼兒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三、欣賞幻燈片,體驗自我服務的快樂。
1.播放幻燈片并提問:“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在幫誰?
2.小結。
評析:欣賞進行歸類的幻燈片,讓幼兒了解自己可以參與的勞動內容,自我服務方面的,如穿衣、穿鞋、收拾玩具等,進一步引導幼兒知道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也要主動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四、觀看錄像,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1.看錄像,肯定愛勞動的幼兒。
2.用肢體語言表揚愛勞動的幼兒。
(1)提問:“可以用什么動作夸夸小朋友?”
(2)聽音樂,夸自己、夸同伴。
評析:通過欣賞家長的談話錄像,通過家長的發言,直接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肯定和表揚,讓幼兒再一次體驗了勞動的快樂。
同時還引導幼兒用動作來夸自己、夸同伴,將活動推向高潮,運用身體語言,讓幼兒所表達出內心的意思比說話更為真實、有效和直接。讓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讓孩子在活動中能夠保持著高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播放幻燈,激發幫助他人愿望。
1.引導幼兒觀看ppt課件。
2.進一步激發幼兒幫助他人愿望。
評析:通過播放生活中哥哥姐姐志愿者服務的圖片,進一步激發幼兒幫助他人愿望,萌發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八
1.知道火警演習要注意的事項。
2.辨認應急路線,學習在危急的情況下安全逃生的方法。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1.火警警報聲。
2.讓幼兒搜集防火和火災逃生的圖片或相關資料。
1.播放火災警報聲,請幼兒猜猜這是什么聲音,并說說它的作用。
(警報聲表示可能有火災發生,提醒人們要盡快逃離現場。)
2.請幼兒介紹自己搜集到的圖片或資料,圍繞以下兩個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
(1)平時應該怎樣防火?(不要玩火、電器使用后要關掉。)
(2)發生火災時,要注意什么事項? (要保持鎮定、用濕毛巾掩住口鼻、立刻離開火警現場、不要乘坐電梯。)
3.引導幼兒認識幼兒園里的應急逃生路線及要注意的事項。
4.與幼兒進行火警演習。火災警報聲響起,請幼兒跟著老師,有秩序地沿著應急路線,到達安全的地方集合。
5.火警演習結束后,請幼兒分享剛才的心情。
增強幼兒防火意識、提高幼兒防火自救能力,加強幼兒防火安全教育至關重要。通過活動,幼兒知道發生火災時應注意的事項。另外,幼兒在活動中玩火警演習游戲,能夠較快的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和路線,較好的完成教學難點。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九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由于家長和長輩的過度嬌寵、溺愛,讓孩子如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霜,孩子們在困難面前只會哭鬧、或依賴大人幫忙解決,自己總是回避困難。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懂得只有勇敢的面對困難才能學到真本領。
1、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幼兒勇敢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2、讓幼兒懂得只有不怕困難,才能真正學到本領的道理。
3、發展幼兒的思維力,想象力和語言活動力、豐富幼兒詞匯。
1、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
2、提前布置好春、夏、秋、冬的場景。
3、繪畫工具、布偶。
一、教師以“故事多多姐姐”的身份出場,自我介紹。
1、“我”教師走進教室。
2、“我”教師:小朋友們好!還認識我嗎?(幼答)我是來自動畫城的.多多姐姐,自從我們欄目舉辦了“幸運星旅行記”以來,收到了很多小朋友的來信與參與。今天很高興來到這里,并恭喜你們成為本周的幸運星,一起加入我們的幸運星旅行吧!(給幼兒佩帶幸運星飾品)我們的口號是“故事多多,樂趣多多”,那么今天我們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動畫城,跟我出發吧!(隨音樂一起入場)。
二、與幼兒一起觀看課件(動畫片),讓幼兒初步感受。
2、重復問題。帶幼兒一起看課件。
三、播放課件。
1、看完動畫片后,幼兒之間相互交流,討論問題,然后請個別幼兒回答。
2、豐富幼兒詞匯。
四、帶幼兒一起復述故事,理解故事,讓幼兒懂得只有不怕困難,才能真正學到本領的道理。
1、復述故事。
2、總結。應該向大雁學習。
五、教師帶幼兒一起在已布置好場地,以提問、引導的方式帶動幼兒一起復述故事。
1、出發到“神秘森林”。教師:現在多多姐姐要帶小朋友去一個神秘的森林。
2、出現“神秘嘉賓”。到了森林門口,教師拿出已準備好的布偶玩具。教師:哦,差點忘了我還請來了神秘嘉賓呢,請小朋友轉過身去,閉上眼睛,(教師迅速套上布偶)。
3、教師拿著布偶進入“神秘森林”,幼兒自己去看自己去找自己去發現春夏秋冬。
4、幼兒在森林自己表演。
六、幼兒動手活動,教師協作。
幼兒在教師已準備好畫布上,自己做畫。
幼兒根據自己繪畫的場景或是手拿布偶玩具自由的進行游戲表演。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十
1、看看說說做做,感受中國武術的神氣和了不起,激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2、初步了解中國武術的特點及意義,喜歡我們中國的三大國粹之一—武術。
通過看視頻、圖片、做武術操,感受中國武術動作、精神、作用等的獨特性,從而體會武術和中國人的了不起,激發愛國情感。
武術視頻及ppt、武術操音樂;幼兒事先觀賞過一些武術片段、影片(如功夫熊貓、少林寺等)
一、我們的中國武術:通過欣賞、觀察法,感受中國武術的'獨特,激發喜愛國粹的情感。
1、引出:欣賞武術片段并提問:這是什么(國家的)人?什么時候的中國人?(古代)他在干什么?(練功、練武術)
2、小結:原來在古代的時候我們中國就開始有了武術,你覺得怎么樣?(很厲害)
3、欣賞與討論
1)欣賞圖片:現代的中國人也喜歡練武術,看看他們是怎么練的?(有各種姿態:站、坐、跳、平衡、騰、撲;各種器械:劍、刀、槍、棍、拳等)
2)欣賞視頻片段:那些動作看起來速度、力量、精神怎么樣?(速度快、很有力、很神氣)
4、小結:原來中國武術有這么多花樣、還很有力量有精神,你們喜歡中國武術嗎?
二、中國武術了不起: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法,感受武術的優點,激發自豪感。
1、你還在哪里看到過我們的中國武術?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練中國武術?
2、欣賞“全民健身、奧運競賽”、“葉問打敗外國人”、“外國人拜師學武”、“功夫熊貓”四個多媒體圖片或視頻,了解武術強身健體、防敵制勝、聲名遠揚。
3、小結:我們中國武術不僅可以讓身體變得強壯、還可以打敗敵人,連外國人都來學了,有的還把中國武術拍成了電影。中國武術怎么樣?(了不起)
三、中國武術大家學:通過活動游戲法,感受武術,升華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情感。
1、學一學基本的動作: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
2、在《龍的傳人》音樂中跟隨教師學做武術操。
社會活動注重情感的感受和體驗。整個活動貫穿情感這一主線。從開始的欣賞到之后的討論表達乃至尾聲的活動環節都始終為激發、升華、抒發情感而服務。情感性、社會性是社會活動的靈魂和核心。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十一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了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么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征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為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復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么樣的花燈,吃過什么餡的元宵。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的責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著想。
2、培養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理解故事主要情節,學習從身邊小事做起。
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體會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
難點:萌發幼兒的責任感,懂得做事替大家著想。
活動準備:
1、課件《路上有個小土坑》。
2、有關幼兒在園中的環境和生活照片。
3、有關的區域環境。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路上有個小土坑,假如你看到,會怎樣做?從幼兒回答中發現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評價。
2、演示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引導幼兒體會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
(1)邊出示課件邊提問:
a看看路過這兒的小熊是怎樣做的?
b小羊是怎樣做的?
c小熊、小羊為什么看到土坑要繞過去?它們是怎么想的?
d小豬是怎樣過土坑的?他是怎樣做、怎樣想的?
(2)完整欣賞一遍故事,出示小熊、小羊、小豬的形象。
展開討論:你喜歡誰的做法?為什么?(喜歡小豬的做法,雖然摔疼了自己,但它怕再摔疼別人,就想辦法把土坑填平了,這樣別人不會再摔疼了。心中想著自己,更想著別人。)不喜歡誰的做法,講出理由。讓幼兒教育小熊和小羊向小豬學習。最后三只小動物成為替別人著想的好朋友,高興得跳起舞來。
3、引導幼兒觀察環境和生活照片,回憶日常生活中幼兒的做法,引導幼兒要做一位有責任心的孩子。(戶外活動時,大型玩具亂扔亂放的照片;圖書室中,擺放亂的圖書;)。
4、引導幼兒觀察為幼兒創設的環境,辨別不妥的環境布置,請幼兒幫忙糾正,在實踐中萌發幼兒的責任感。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十三
1、知道并了解爺爺奶奶為了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辛苦的勞動。
2、能積極參與活動,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的愛。
3、萌發熱愛爺爺奶奶的情感。
1、相關幻燈片、錄像;音樂。
2、爺爺奶奶的照片。
3、泡好的茶。
1、讓幼兒請爺爺奶奶入座,引導幼兒有禮貌的招待爺爺奶奶,請的時候要說什么。
2、給爺爺奶奶端茶,送出自己對爺爺奶奶的關愛之心。
1、播放幼兒成長的幻燈片、錄像,了解爺爺奶奶為了撫育寶寶成長付出的辛苦勞動。(彎腰扶寶寶走路、洗澡、燒飯等)
2、遷移經驗,回憶生活中爺爺奶奶為我們的付出。
3、教師總結:小朋友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爺爺奶奶對小朋友的悉心呵護和關愛,爺爺奶奶為了撫育我們也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勞動。我們也要像愛爸爸媽媽一樣愛我們的爺爺奶奶。
1、師:老師也很愛自己的爺爺奶奶,愛是要說出來的。我先來說一句祝福的話,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鼓勵幼兒大膽用祝福的話語表達對爺爺奶奶的愛,邀請爺爺奶奶對小朋友提出希望。
3、師:除了用語言表達,也可以用我們的身體表達對我們爺爺奶奶的愛。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向爺爺奶奶表達感謝之情。
結束幼兒給爺爺奶奶捶捶背,說說悄悄話。
中班社會活動方案教案(模板14篇)篇十四
活動目標:
1、了解小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們會幫助人類做很多事情。
2、知道小動物的特殊本領。
活動準備:
1、課件2、小動物的頭飾。雞、狗、馬、牛,與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1、開始導入:
集體舞《找朋友》。
師:和朋友在一起開心嗎?為什么?
朋友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們,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
2、了解小動物的特殊本領。
今天,李老師要給你們介紹幾位特殊的朋友。這幾位朋友很淘氣,它們有很多特殊的本領哦。
(3)師:這個朋友力氣很大哦!(看圖片)這是誰?(馬)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呀?
(4)師:還有一個(看圖片)誰呀?(牛)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呢?
3、看圖講述各個動物的特殊本領。
4、利用頭飾,講訴各個動物的特殊本領。
5、游戲:誰來幫幫我呀?
根據圖片的情境,請拿著小動物頭飾的孩子來幫忙。
6、活動延伸。
播放《找朋友》的音樂,離開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