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教授學科知識和培養學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編寫的教學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替別人著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對那個又饞又懶,笑料百出的豬八戒一定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再學一篇有關豬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題目叫《豬八戒吃西瓜》。(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想知道這是一件怎樣有趣的事嗎?請大家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出示自學思考題: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文中哪些地方讀不懂,提出來。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正音)。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師生評議)。
四、質疑。
把讀課文時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師生梳理歸納)。
五、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回憶上節所學內容。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答)這節課,我們繼續閱讀課文。
二、確定閱讀重點。
1.哪些自然段寫了豬八戒吃西瓜的經過?(5-9自然段)。
其他段寫了什么?(l-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的原因。10-1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結果)。
2.課文重點是什么?(5-9自然段,豬八戒吃西瓜的經過。)。
三、自學課文。
出示思考題,默讀思考:
四、反饋。
1.討論思考題。(交流)。
(從中體會到豬八戒貪得無厭、嘴饞、自私。)。
2.朗讀有關自然段。(要讀出豬八戒的可笑、愚蠢、饞相)。
五、總結。
1.由這個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獲?(指名說)。
(做人要勤奮,應先想到別人,否則不會有好結果。)。
2.朗讀全文。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二
她從書包里拿了一個袋子,彎下腰,一一把西瓜皮放進去,她高興地說:“這次挺幸運的,沒有被“導彈”擊中。”接著,她用筆寫了一封信,塞進袋子里,內容嗎,保密!她提起袋子,放在那戶人家的門口,并用食指輕輕地敲了幾下門,立刻躲了起來,準備察看情況。小強聽見有人敲門,他想:一定是媽媽買禮物給我了。沒想到,他一開門,卻連一個人影都沒有,但是有一個袋子,“這該不會是媽媽給我的驚喜吧!”小強越想越高興,越想越開心。小強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袋子,“一溜煙”就跑到了桌子前,把袋子放到桌子上,慢慢地打開一看,吃了一驚,原來是西瓜皮,他還看見的一封信,上面寫著:這是你的西瓜皮,現在已經物歸原主了,以后請你不要再犯錯了,希望你能改正。小強看了以后,臉像紅蘋果一樣,慚愧地低下了頭。指導教師:葉麗敏投稿:-10-1611:20:30西瓜皮回來了(看圖作文)。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替別人著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對那個又饞又懶,笑料百出的豬八戒一定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再學一篇有關豬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題目叫《豬八戒吃西瓜》。(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想知道這是一件怎樣有趣的事嗎?請大家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出示自學思考題: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文中哪些地方讀不懂,提出來。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正音)。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師生評議)。
四、質疑。
把讀課文時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師生梳理歸納)。
五、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回憶上節所學內容。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答)這節課,我們繼續閱讀課文。
二、確定閱讀重點。
其他段寫了什么?(1-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的原因。10-1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結果)。
2、課文重點是什么?(5-9自然段,豬八戒吃西瓜的經過)。
三、自學課文。
出示思考題,默讀思考:
四、反饋。
1、討論思考題。(交流)。
(從中體會到豬八戒貪得無厭、嘴饞、自私)。
2、朗讀有關自然段。(要讀出豬八戒的可笑、愚蠢、饞相)。
五、總結。
1、由這個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獲?(指名說)。
(做人要勤奮,應先想到別人,否則不會有好結果)。
2、朗讀全文。
探究活動:
1、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再傾聽別人的意見。
2、自由組合,根據課文的內容,大膽想象,進行課本劇表演。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四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知道遇事應想到別人,不能光顧自己。
2、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2、幼兒帶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活動過程:
1、出示豬八戒木偶或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2、幼兒聽教師講述故事《豬八戒吃西瓜》,了解故事內容,知道遇事應想到別人,不能光顧自己。
提問:(1)豬八戒開始是怎樣分西瓜的?最后有沒有這樣做?
(2)豬八戒是怎樣獨自一人吃掉一個大西瓜的?
(3)孫悟空是怎樣教訓他的?
(4)豬八戒做對了嗎?為什么?
3、鼓勵幼兒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名稱、玩法、吃法。
(2)啟發幼兒與別人共同分享,體驗快樂。
教師:你有好看的書、好玩的玩具、好吃的東西,自己一人享用,有意思嗎?怎么辦?(與別人一塊玩、一塊吃)。
(3)幼兒共同分享。
教師:你覺得大家一起玩、一起吃開心嗎?為什么?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五
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內容并發揮想象,按事情發展順序寫幾段話。
2.懂得遵守公共道德。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揭示課題。(3分)。
(2)齊讀課題。
(3)說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西瓜皮是怎么回來的;為什么說西瓜皮回來了。)。
2.整體感知。(5分)。
(1)出示三幅圖,看圖思考:這三幅圖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同桌互相討論。
(3)指名說。
(一天放學回家,芳芳走過一幢房子的窗口時,被窗內扔出的西瓜皮砸到了頭上。于是,她把西瓜皮放進塑料袋里,放在門口,并寫了一張紙條,帖在門上,敲了敲門走了。小強打開門看到了西瓜皮和紙條,知道了不能亂扔東西。)。
3.學習課文。(3分)。
(1)自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2)指名說。
(3)出示要求,齊讀。
4.分組看圖,說說圖意。(20分)。
(1)出示第一幅圖。
看圖,同桌討論:芳芳走過一幢房子的窗口,發生了什么事?
指名說。
(2)出示第二幅圖。
看圖,討論:芳芳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指名說。
(3)出示第三幅圖。
看圖,討論:扔西瓜皮的小強發現了什么?他又會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指名說。
(4)出示三幅圖。
連起來說說三幅圖。
分小組說。
推薦一名說的較好的同學說。
交流,評議。
5.學生開始寫作文,教師巡回指導。(9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作文,對作文的難點進行重點交流和評議。
教學過程?:
1.學生完成作文。
2.指名讀作文。
(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各一名。)。
3.交流,評議。
評議的要求:是否按要求發揮想象,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清楚,寫完整。
4.學生修改作文。
5.抄寫作文。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六
瞧,豬八戒的習慣多么不好!它一邊走路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西瓜。只見它一口咬下去,嘴上、下巴上都是西瓜籽,西瓜水順著流到脖子上,連衣服都淋濕了。但是八戒根本沒有注意,仍舊津津有味地吃著西瓜。吃完西瓜又隨手把西瓜皮亂丟在地面上。
這一切,都被豬八戒的大師兄孫悟空看見了。悟空非常生氣,心想:“好你個呆子,真不講衛生,我必須要讓你受到嚴厲的懲罰。”于是孫悟空略施小計,把豬八戒胡亂丟在地上的西瓜皮運用法術,西瓜皮輕輕地飄到八戒的面前。豬八戒還在得意洋洋地邊走邊吃著西瓜,一不小心,踩到了西瓜皮上,摔了個大跟頭,四腳朝天。這時候,孫悟空笑著跑過來,擰住了豬八戒的耳朵說:“誰叫你不講衛生,吃過的西瓜皮不扔到垃圾箱里,這就叫自作自受。”
豬八戒聽了,羞得紅了臉。連忙把西瓜皮撿起來,扔到了垃圾箱里,孫悟空拍拍八戒的肩表揚說:“知錯就改,這才是我孫悟空的好師弟。”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七
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內容并發揮想象,按事情發展順序寫幾段話。
2.懂得遵守公共道德。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揭示課題。(3分)。
(1)今天,我們一起來寫一篇看圖作文《西瓜皮回來了》。(出示課題)。
(2)齊讀課題。
(3)說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西瓜皮是怎么回來的;為什么說西瓜皮回來了。)。
2.整體感知。(5分)。
(1)出示三幅圖,看圖思考:這三幅圖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同桌互相討論。
(3)指名說。
(一天放學回家,芳芳走過一幢房子的.窗口時,被窗內扔出的西瓜皮砸到了頭上。于是,她把西瓜皮放進塑料袋里,放在門口,并寫了一張紙條,帖在門上,敲了敲門走了。小強打開門看到了西瓜皮和紙條,知道了不能亂扔東西。)。
3.學習課文。(3分)。
(1)自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
(2)指名說。
(3)出示要求,齊讀。
4.分組看圖,說說圖意。(20分)。
(1)出示第一幅圖。
看圖,同桌討論:芳芳走過一幢房子的窗口,發生了什么事?
指名說。
(2)出示第二幅圖。
看圖,討論:芳芳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指名說。
(3)出示第三幅圖。
看圖,討論:扔西瓜皮的小強發現了什么?他又會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指名說。
(4)出示三幅圖。
連起來說說三幅圖。
分小組說。
推薦一名說的較好的同學說。
交流,評議。
5.學生開始寫作文,教師巡回指導。(9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基本完成作文,對作文的難點進行重點交流和評議。
教學過程:
1.學生完成作文。
2.指名讀作文。
(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各一名。)。
3.交流,評議。
評議的要求:是否按要求發揮想象,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清楚,寫完整。
4.學生修改作文。
5.抄寫作文。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八
芳芳今天考試得了滿分,她一邊走路,還一邊唱著歌。電線桿上的小鳥歡快地叫著,仿佛是在為她伴奏。
走到一扇窗戶前,芳芳腳底一滑,人向后一斜,“啪”的一聲,重重地摔了一跤。剛要站起來,芳芳就聽見:“看我的忍者飛鏢!”這時,突然從天而降一塊西瓜皮,不偏不斜,正好砸在了芳芳的頭上。“唉呀!”芳芳叫了一聲,頓時火冒三丈,又氣又惱,剛才的高興勁早就飛到九霄云外去了。
“是誰這么不講衛生,竟然把西瓜皮亂丟,還砸到了人家的頭上。不行,我得提醒提醒他。”芳芳邊摸著頭上的包,邊想。接著,芳芳找來了一個塑料袋,把西瓜皮一塊一塊地放進塑料袋里,把袋子放到門口,又從書包里拿出紙和筆,在紙上寫道:“請你講衛生,把西瓜皮送回它的家——垃圾桶吧!”芳芳把紙條貼到門上,然后敲敲門,“咚咚咚”地跑了。
小強打開門,卻不見一個人,只看一個袋子和門上的紙條。他想:這是誰送的禮物?這禮物是什么?玩具,餅干,還是__……想到這兒,他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一看,卻傻了眼,這不是自已當飛鏢扔出去的西瓜皮嗎?小強又連忙看紙條,看著看著,他的臉不知不覺變得通紅,像熟透了的大蘋果,愧疚地低下了頭。
這一切,芳芳在墻角看得一清二楚。她高興地笑了,用手做了一個“勝利”的手勢,然后一蹦一跳地跑回了家。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替別人著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對那個又饞又懶,笑料百出的豬八戒一定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再學一篇有關豬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題目叫《豬八戒吃西瓜》。(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想知道這是一件怎樣有趣的事嗎?請大家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出示自學思考題: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文中哪些地方讀不懂,提出來。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讀課文。(正音)。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師生評議)。
四、質疑。
把讀課文時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師生梳理歸納)。
五、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回憶上節所學內容。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答)這節課,我們繼續閱讀課文。
二、確定閱讀重點。
1.哪些自然段寫了豬八戒吃西瓜的經過?(5-9自然段)。
其他段寫了什么?(1-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的原因。10-1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結果)。
2.課文重點是什么?(5-9自然段,豬八戒吃西瓜的經過。)。
三、自學課文。
出示思考題,默讀思考:
四、反饋。
1.討論思考題。(交流)。
(從中體會到豬八戒貪得無厭、嘴饞、自私。)。
2.朗讀有關自然段。(要讀出豬八戒的可笑、愚蠢、饞相)。
五、總結。
1.由這個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獲?(指名說)。
(做人要勤奮,應先想到別人,否則不會有好結果。)。
2.朗讀全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組織學生自學、交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豬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四次跌倒的經過和心理活動;理解孫悟空妙計懲罰豬八戒的情景。對學生進行人要勤勞、先人后己、敬重師長的教育。
探究活動。
1.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再傾聽別人的意見。
2.自由組合,根據課文的內容,大膽想象,進行課本劇表演。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
話說唐僧收了四個徒弟以后,一路上歷盡磨難,來到一座大山前。孫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有一股妖氣升起,孫悟空讓沙和尚保護師傅,帶著豬八戒去捉妖怪。
豬八戒看見路旁有一位老爺爺在賣西瓜,饞得口水直流。買了西瓜以后,就不客氣地大口大口吃起來,吃完以后,他隨手把西瓜皮扔到地上。孫悟空看到,想捉弄一下豬八戒,一揮手施了個法術,西瓜皮就跑到豬八戒的腳下去了。豬八戒被滑得四腳朝天。孫悟空連忙上前把他扶起來,故意問他怎么了。豬八戒開口大罵:“哪個缺德鬼亂扔西瓜皮呀,害得我摔了一跤,啊喲,痛死我了。”
孫悟空笑著說:“是啊,誰剛才吃完西瓜隨手一扔呀。”豬八戒看著孫悟空的表情就知道上當了,原來是猴哥在懲罰自己。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彎下腰,撿起西瓜皮扔進路邊的垃圾箱。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玄奘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
2、正確認讀本課十八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故事性強,讓學生感受玄奘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是教學的重點。
課前準備:課件、圖片。
課時建議: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1、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西游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渲染氣氛,引起回憶。
(2)音樂漸停,介紹唐朝玄奘和尚,并板書課題。
音樂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并激發聯想。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引導發現,識記生字。
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
(3)書寫生字。
(4)自由讀文,了解課文所講述的事情。
(5)合作交流:玄奘取經途中遇到怎樣的困難?他是怎樣做的?
(6)結合自身體驗,啟發想象。如,當水灑了的時候,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玄奘是怎么想的?體會玄奘的話:我立志去西天取經,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
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可以提高識字的效率,培養自主識字能力。
把生字置于語境中反復認讀,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文,把自己認為最應該讀出感情的句子做上標記。
(2)小組練讀,并試著作出評價。
第一段,讀出老人的極力勸阻和玄奘的堅定。
第二段,讀出艱難,讀出執著,讀出情緒的變化。
第三段,感受玄奘的堅定信念和堅強的意志。
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來理解全文,邊讀邊想象,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
4、捕捉空白,模仿練說。
課文詳寫了“沙漠之行”,鼓勵學生想象玄奘在過雪山時又會怎樣克服困難(或者一路上還會克服什么困難),小組內說一說。
依托文本,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1、對比閱讀。
課文中的唐僧與《西游記》中的唐僧對比一下,你喜歡哪一個?
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只要學生敢說,就行。
2、積累運用。
(1)讀一讀下面的小知識,再分別用“州”、“洲”組詞語,體會區別。
(2)想一想:劃橫線的字是什么意思?
經過十幾年的學習,他成了最有學問的高僧。
(3)唱唱《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你從哪一句體會到取經艱難,寫下來。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畫內容按事情發展順序寫幾段話,在表達上注意語句通順,意思連貫。
2.能大膽想像畫面外的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使意思表達更合理更連貫。
3.在寫作過程中體會遵守社會公共道德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展開想像來充實畫面。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明確寫作要求。
出示課文中的3幅圖。思考:圖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明確本次習作的重點要求。
2.指導思考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個思考題。
芳芳走過一幢房子的窗口,發生了什么事?
大家觀察第一幅圖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并想像人物的語言。
小組討論,要求人人有機會說一點自己觀察到的或是想像出來的內容。
3.思考:芳芳是怎么做的?芳芳做的圖上都畫出來了嗎?
芳芳被西瓜皮砸到后,怎么想?
片斷練習:
學生交流后教師評價指點:同學們寫的芳芳想的內容各不相同,要根據所寫的想的內容來寫接下去芳芳做了哪些事。但芳芳所的事又和第三幅圖有密切的關系,我們要仔細觀察第三幅圖再來看看芳芳該怎樣想、怎樣做才是合理的。
第二課時。
1.看圖思考:扔瓜皮的小強發現了什么?
師:從小強發現的東西我們可以想像芳芳做了些什么。
2.小強發現芳芳的留言條后,會怎么想?怎么做?
師:要想使文章生動具體,除了必要的動作語言描寫,還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使文章更具體生動。
3.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把圖畫的內容有條理地寫下來。
教師巡回指導。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三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豬八戒吃西瓜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運用工具書學習并理解課文中生字和詞語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培養自學能力。
3.了解豬八戒的性格特點,結合心理活動描寫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4.了解《西游記》的文學價值,從故事中領悟學會知錯能改的道理。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能夠自己讀懂課文。
2.了解豬八戒的性格特點,結合心理活動描寫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一、談話導入
師:《西游記》的故事同學們一定非常熟悉(出示封面標題)。書中講述的驚險、神奇的鬼怪故事引人入勝,尤其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更是讓人又佩服又喜愛。這本書能夠成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因為它離奇的故事,書中對人物的描寫也很生動。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另一位主人公,看看它是準?(畫面出示豬八戒的頭像)
師:你對豬八戒有哪些了解?(播放學生錄音1、2)
師:在同學們的心目中,豬八戒既貪吃又懶惰,但對人卻十分熱情,在遇到危險時也會很勇敢地去保護師傅。
二、初讀課文,掌握文意。
師:現在請你輕聲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師:剛才,初讀了課文,說說豬八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哦,有的同學說他自私,有的同學說他貪吃。看來,喜歡吃西瓜的豬八戒還真是個貪吃、自私、懶惰的家伙,但他也知道有錯應改。
師:請你再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簡潔的說一說。
師:你一定想好了吧?和老師一起來完成這個主要內容的填空吧。ppt。
ppt。明確:西天取經路上,豬八戒在去給師傅尋找食物的途中偷吃了一個西瓜。孫悟空教訓了他,使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師:那么豬八戒是怎樣吃西瓜的'呢?他在偷吃時心里又是怎樣想的呢?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品味。
三、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文章寫法。
輕聲讀讀自讀提示:ppt。師讀。
1、默讀課文,勾出描寫豬八戒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細細體會。
2、把你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批注自己的閱讀感受。
3、試著整理故事提綱,并根據提綱復述課文。
現在,就請你根據自讀提示的要求,自學課文吧。(停頓)
讀好了嗎?我們先來看看描寫豬八戒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
1、當孫悟空說要去采果子時,豬八戒是怎么表現的?
(ppt。出示相關語句,師引導理解。)豬八戒連忙說:“我也去!我也去!”
從哪個詞能看出豬八戒的迫不及待?(明確:“連忙”)
2、師:豬八戒本來很懶,當孫悟空要出去采果子時,他為了能早點吃,所以才要求一起去,這說明他很饞。(ppt。明確批注)
同學們也可以像老師這樣把自己的閱讀感受批注在課文旁。批注時可以只寫出關鍵的詞語,不必把整句話寫出來。
3、師:豬八戒和孫悟空剛走出沒多遠,發生了什么事?請你讀讀第三自然段。
(ppt。明確,錄音讀。豬八戒走呀,走呀,腳踏在曬熱了的土地上,燙得難受。他心里后悔起來。走了一段路,看見路邊有棵白楊樹,豬八戒想:“要是能在這樹下睡一會兒多好啊!”他就假裝肚子痛,說:“猴哥,我肚子痛,走不動了,就在這里等你”)
4、請你在勾出的描寫豬八戒心理活動和語言的詞句旁,批注下你的閱讀感受。
5、(ppt。明確)。輕聲讀讀這些詞句,看看你勾的和老師勾的一樣不一樣?
從這些詞句我們不難看出豬八戒不僅嘴饞,而且還怕苦怕累,又愛偷懶。
7、勾好了嗎?請你輕聲讀讀描寫豬八戒心理活動的句子。
8、ppt。明確:你發現了嗎?豬八戒偷吃西瓜時,心里也是很矛盾的。他一方面因為口渴想先吃西瓜,但想到了師傅和帥兄,所以又很猶豫。這說明他心中還裝著帥傅和師兄,到最后,他實在是抗拒不了西瓜的誘惑,才吃掉了師傅的那一塊。
9、如果你是唐僧,知道了豬八戒的這些行為,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10、來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吧。(ppt。出示。)
11、師:這一部分對豬八戒的心里活動描寫得非常生動,把豬八戒內心的矛盾都寫出來了,請你帶著你的體會大聲地朗讀出來。
(二)、知錯能改。
9、師:那豬八戒是怎么知錯能改的呢?請你繼續默讀課文,勾出相關的詞句,把你的閱讀感受批注在旁邊。
咱們一起來讀讀描寫豬八戒摔跤的句子吧。
看看,這些描寫豬八戒動作的詞,你都勾對了嗎?小聲讀一讀,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12、同學們說得真好!(ppt。)豬八戒這一路上摔了不少跤,他著滑稽的模樣,真讓人不由得捧腹大笑,作者通過對豬八戒動作的描寫,讓這個貪吃懶做的豬八戒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們眼前,這部分寫得真有意思。同學們在寫作的時候若能做到準確運用動詞,一定能讓你的文章更加生動。
11、后來,豬八戒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是怎么說的?咱們一起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2、師:讀了這一部分,你對豬八戒有什么新的認識嗎?和你的小伙伴們交流交流,并把感受批注在書上。
13、師: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還有些自私,但他最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他知錯能改,憨態可掬的形象一定讓你也非常喜歡吧!
四、回顧課文內容,講故事。
1.老師:學了這篇課文,對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你一定非常熟悉了,那就試著把故事的提綱整理出來吧,再結合提綱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講給你的小伙伴們聽。
2、整理好了嗎?我們來交流交流,看看老師怎么整理的。(ppt。出示。)
3、試著結合提綱,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五、總結全文。
1、師:學了這篇課文,一定有一些生動有趣的句子讓你印象深刻吧?把它們抄在筆記本上,自己多讀讀,也可以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2、老師也勾了一些句子,咱們一起來讀讀。(ppt。)
3、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一只貪吃懶惰卻知錯能改的豬八戒,還學習了通過對人物心理活動、動作、語言等描寫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將故事內容與語言高度融合,讓人不由得感嘆經典名著的魅力。《西游記》除卻本身引人入勝的情節外,還包含了許多可以品嚼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孩子們喜歡其情節的離奇與絕妙;成人喜歡起充滿正義、善良真誠、樂觀勇敢的人物精神;娛者愛其可以給自己帶來無窮快樂與藝術享受;靴子戀其可以久久賞讀,品味其中深含的學術韻味。連大文豪魯迅先生也曾贊它“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
(課件出示,向學生推薦《西游記》原著)
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去讀讀《西游記》這本書,深人體會書中對人物的描寫,感悟經典的魅力。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四
“涼拌黃瓜”是小學勞動與技術五年級上冊教材《家政烹飪》中的一個學習主題“嘗嘗我的手藝”中的一段課堂練習內容。這是一堂以“模仿—操作”為主要形式的課,教材內容無論是基本知識與技能的介紹,還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闡述都比較簡單。教學中應立足于“做學結合,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充分體現勞動與技術課的課堂特點。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重點:拌涼菜的基本過程。
2、難點:菜刀的正確用法和菜肴的咸淡控制。
教學準備。
1、布置好勞技室刀具、砧板、調料、白色盤子、筷子、碗等。
2、準備好塑料臉盆、創可貼。(勞技室必備物品)。
3、老師準備:黃瓜、胡蘿卜,蒜泥,醋或白醋,香油,白糖,精鹽等。
4、學生課前洗手。學生備料自選(輔料),盡量避免雷同。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題。
常言道:三天不吃青,兩眼冒金星。蔬菜是我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你們在家經常吃哪些蔬菜?那么我們為什么每天都要吃這些蔬菜呢?(它含有人類所需要的大量的維生素),所以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你們再瞧這些用蔬菜制作的美味(幻燈片出示涼菜拼盤)多么誘人啊!
今天我們也來動手做一道屬于自己的美味,涼拌黃瓜。(板書課題——涼拌黃瓜)。
2(展示多種涼菜拼盤,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做拌涼菜的興趣)。
二、制作過程。
1、欣賞視頻《涼拌黃瓜》。
好,下面我們請大家仔細觀看制作過程,看看誰看得仔細、記得牢?
2、同學們看仔細了嗎?我們知道做菜要講究色、香、味、形俱全,那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涼拌黃瓜的制作需要做哪些準備呢?仔細想一想。學生討論:我們需要的材料。
主料:黃瓜。
調料:醋或白醋、香油、白糖、精鹽等工具:砧板、菜刀、盤子、盆、碗、筷子、勺子。
3、那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涼拌黃瓜的制作步驟是怎樣的?播放幻燈片,學生說老師補充:
(3)拌黃瓜:先加入適量的鹽稍微腌制一下,這樣黃瓜的口感會更香脆更入味。再將蒜拍碎,切細,做成蒜泥,倒入盤中,接著根據各人的口味加入適量的糖、香油、醋等調料攪拌均勻。
4、學生動手做一做。
在制作之前,老師提醒大家注意:(1)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衛生。
(2)為你們做好的涼菜起個美名,每組選出1名同學介紹本組所拌涼菜的名稱、特點。最后我們要進行評比。
(通過示范講解、操作展示讓學生具有初步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通過具體的制作過程,讓學生具有自覺采取安全、衛生防護措施的習慣。)。
三、學生操作。
大家一定等不及要躍躍欲試了,下面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學生操作,老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切菜的方法,老師到每組親手示范切法。指導拼盤。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和衛生。)學生分工合作,切過的人就動手將輔料擺盤,最后切好的人調拌,調拌好了裝盤,其他人收拾物品。
(學生按照做涼菜的基本步驟,利用自備材料,獨自或合作做一盤色、香、味、形俱佳的涼菜,并為涼菜起個美名,目的是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思維的獨創性。在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師生共同評價。
每組選出1名學生上臺介紹本組所拌涼菜的名稱、特點。然后我們請老師品嘗,再大家集體品嘗,做出評價并評出大獎。
(通過做菜了解蔬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不但增長了知識還加強學生要多吃蔬菜有益健康的意識。可以設置各種有意義的獎項,通過獎項設置提高學生制作涼菜的積極性、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
五、拓展小結。
1、今天,同學們初步學會了涼拌菜的基本做法,在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上,做出了一盤盤色澤鮮艷、造型美觀、味道可口的涼拌黃瓜,我看大家今天品嘗涼菜的時候都感覺特別香,特別有滋味,誰能告訴我這是為什么嗎?(因為這是同學們自己的勞動成果),是啊,勞動的果實最甜蜜。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和品質)。
六、板書設計。
涼拌黃瓜。
洗切拌裝。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五
分成8塊,兄弟倆高興的吃起來。
我們去看看他們“吃西瓜”的情況吧。
同學們請看書中的圖,你從圖中獲得了什么數學信息?
(小熊吃兩塊,大熊吃三塊)
你們知道它們分別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嗎?(2/8、3/8)
2、探索新知
(1)學習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法運算
根據剛才的內容你能提出那些和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各種問題。
同學們真會提,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其中的幾個問題。
好,先來看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這個問題應該怎么列試呢?自己先列出來。然后同桌說出是怎么算的?(學生匯報2/8+3/8=5/8)。認真觀察這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讓學生用紙折一折驗證算式的結果。
(2)學習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減法算式
“同學們真聰明。”別急,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同學們一起算好嗎?
大熊和小熊誰吃的多,大熊比小熊多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小組合作完成,并說說怎么算的,學生匯報演示3/8-2/8=1/8)
引導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同分母分數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學生評價)
(3)學習“1”減去一個分數的運算。
請同學們把算式寫在本子上,并說說是怎么減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列式解答:1-5/8”,也可能列式“8/8-5/8”)
(學生匯報后演示)講解指出:把一個物體看作數量“1”把它平均分成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4)找出:上面三道題的相同點(分母都一樣引出分母都一樣的分數叫同分母分數)并板書。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大熊看同學們這么聰明,他要和我們比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出示教材 “練一練”第2題。學生先計算再指名說一說。
(本題是學生已經領悟“兩個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規律,初步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后進行的練習。)
2、自選一道題來做
(1)、一張長方形紙,做紙花用去2/7旗用去3/7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一塊布,做衣服用去這塊布的5/6下這塊布的幾分之幾?
(本題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題去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三、總結:
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全班交流)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六
1、樂于傾聽故事,感知故事中豬八戒,孫悟空等主要角色的不同特點。
2、能運用眼神、動作、表情、語言等創造性的表現豬八戒、孫悟空的`角色特征。
3、感知故事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道具:頭飾、金箍棒、大耙等。
一、組織幼兒做律動《吃西瓜》,引入情境。
提問:
1、八戒和悟空一起去摘果子,但是最后八戒去了嗎?為什么?
2、悟空走了之后,八戒發現了什么?他是怎么分西瓜的?
3、悟空回來后發現八戒在吃西瓜,他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為什么?
4、八戒被西瓜皮絆倒了幾次,他分別都說了什么?
最后一次摔倒八戒是怎么說的?
5、后來大家知道真相了嗎?八戒是怎么說的?
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教師小結:孫悟空機智、勇敢、處處想到別人。他會耍金箍棒、會七十二變,還有火眼金睛。
八戒雖然有時候貪吃、偷懶,但他有時很勇敢,知錯能改,非常可愛。
四、引導幼兒表演故事,請幼兒自由選擇故事中的角色和道具,進行夸張幽默的表演。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七
教材分析。
故事《西瓜與黃瓜》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主題式課程》中的大班(上)《有趣的植物》中的語言活動。故事《西瓜與黃瓜》以胖奶奶和痩爺爺種瓜為線索,采取對比的方式,通過有趣的情節觸動幼兒的感情,扣住幼兒的心弦,使幼兒興奮:為什么胖奶奶的瓜藤兒往地上爬,而痩爺爺的瓜藤兒往天上爬?他們會種出什么瓜呢???這些問題引起幼兒的好奇,促使他們仔細觀察畫面,大膽猜測、想象,幫助幼兒感知黃瓜和西瓜的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征,感受收獲的喜悅,豐富幼兒對相反概念的認識、理解和應用。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故事《西瓜與黃瓜》,感受收獲的喜悅。
2.比較故事畫面中的異同,感知黃瓜和西瓜的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征。
3.豐富詞匯:胖和瘦、又大又圓和又細又長,感知一些其他的反義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感知“胖和瘦、又大又圓和又細又長”,學習其他反義詞。
活動難點:比較故事畫面中的異同,感知黃瓜和西瓜的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1.幼兒用書:《西瓜與黃瓜》,故事課件。2.指偶。
3.反義詞的字卡,例如:胖瘦、大小、高矮等。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
1.教師操縱指偶,通過情景對話引出故事:“嘿,小朋友們好!我是胖奶奶,我最愛種瓜,我種的瓜又大又圓,味道甜又甜。我是瘦爺爺,我也愛種瓜,我種的瓜又細又長,清口又松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種的是什么瓜嗎?”(小朋友自由談)師:“是不是跟小朋友說的或想的一樣呢?”讓我們一起來聽故事《西瓜和黃瓜》(并板書)。
2.教師講述故事。二.交流討論:
(1)故事里有誰?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種瓜的事情)。
么種子,收獲的就是什么)。
三、出示教學掛圖。
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那現在讓我們一起到胖奶奶和瘦爺爺的瓜地里去看一看,好不好?1.教師出示圖片,采用邊提問邊講述的方式,引導幼兒看圖閱讀畫面,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1)畫面上的奶奶和爺爺長的是什么樣子的?他們拿了什么?在干什么?
(2)觀察地里的瓜子,說一說瓜子怎樣了?
(3)胖奶奶的瓜子發了芽,瘦爺爺的瓜子怎樣了?(鼓勵幼兒跟述)。
(5)你還知道什么瓜?長什么樣子?是怎么長大?(播種__發芽__開花__結果)。
四、參觀瓜果園。
小朋友知道的還真不少,我們一起到瓜果園去看一看,好不好?
五、游戲:瓜藤配對。
這里有往地上爬的瓜藤媽媽和往天上爬的瓜藤媽媽,他們的瓜果寶寶找不著相對應的瓜藤媽媽,小朋友們能幫瓜果寶寶送到相對應的瓜藤媽媽身邊嗎?例如:西瓜寶寶的媽媽應該是往地上爬的瓜藤媽媽還是往天上爬的瓜藤媽媽?那我們就把西瓜送到往地上爬的瓜藤媽媽身邊。
六、活動延伸。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八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替別人著想。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對那個又饞又懶,笑料百出的豬八戒一定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再學一篇有關豬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題目叫《豬八戒吃西瓜》。(板書課題)。
想知道這是一件怎樣有趣的事嗎?請大家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文中哪些地方讀不懂,提出來。
1.指讀課文。(正音)。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師生評議)。
把讀課文時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師生梳理歸納)。
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答)這節課,我們繼續閱讀課文。
1.哪些自然段寫了豬八戒吃西瓜的經過?(5-9自然段)。
其他段寫了什么?(1-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的原因。10-1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結果)。
2.課文重點是什么?(5-9自然段,豬八戒吃西瓜的經過。)。
出示思考題,默讀思考:
1.討論思考題。(交流)。
(從中體會到豬八戒貪得無厭、嘴饞、自私。)。
2.朗讀有關自然段。(要讀出豬八戒的可笑、愚蠢、饞相)。
1.由這個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獲?(指名說)。
(做人要勤奮,應先想到別人,否則不會有好結果。)。
2.朗讀全文。
附:板書設計。
組織學生自學、交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豬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四次跌倒的經過和心理活動;理解孫悟空妙計懲罰豬八戒的情景。對學生進行人要勤勞、先人后己、敬重師長的教育。
1.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再傾聽別人的'意見。
2.自由組合,根據課文的內容,大膽想象,進行課本劇表演。
吃西瓜教學設計(匯總19篇)篇十九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6個。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基本讀懂課文內容,感悟豬八戒那偷懶、貪吃、笨拙憨厚的形象。
思想教育:懂得做人不能太自私自利。
重、難點:讀懂課文內容,引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西游記》片斷、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對那個又饞又懶,笑料百出的豬八戒一定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再學一篇有關豬八戒的有趣的故事,題目叫《豬八戒吃西瓜》。(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想知道這是一件怎樣有趣的事嗎?請大家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出示自學思考題: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課文中哪些地方讀不懂,提出來。
三、確定閱讀重點。
1.哪些自然段寫了豬八戒吃西瓜的經過?(5-9自然段)。
其他段寫了什么?(l-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的原因。10-14自然段寫豬八戒吃西瓜結果)。
2.課文重點是什么?(5-9自然段,豬八戒吃西瓜的經過。)。
四、自學課文。
出示思考題,默讀思考:
五、反饋。
1.討論思考題。(交流)。
(從中體會到豬八戒貪得無厭、嘴饞、自私。)。
2.朗讀有關自然段。(要讀出豬八戒的可笑、愚蠢、饞相)。
六、總結。
1.由這個故事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收獲?(指名說)。
(做人要勤奮,應先想到別人,否則不會有好結果。)。
2、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偷吃摔跤。
懶惰貪吃自私(吃盡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