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工具,它能夠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有效性。在閱讀小班教案范文時,教師可以從中汲取教學經驗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一
1、激發幼兒參與制作元宵活動的興趣,體驗大家一起慶祝節日、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
2、指導幼兒學習用團、捏、滾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的意義、民族習俗及元宵的來歷、品種等。
活動準備。
1、橡皮泥。
2、教師、幼兒提前收集關于元宵節民間習俗的資料。
3、音樂《喜洋洋》等。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以喜洋洋音樂為背景音樂)。
二、元宵的來歷。
小朋友們表演的真棒!老師知道你們不僅節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師要考考你們。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節在什么時候?(正月十五)。
2、元宵節人們有什么習俗?(吃元宵、掛燈籠等)小朋友們真聰明!
老師講述:元宵的來歷。
三、說說元宵。
2、大家先不要著急做,誰知道元宵分幾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狀的?我們怎樣把元宵做成圓的呢?(把它捏圓了、用滾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團)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現在就開始做元宵。
四、制作元宵。
1、小朋友們,我們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進自己面前的小盤子里。呆會兒看誰做得多。
2、幼兒開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放背景音樂喜洋洋)五、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現在,小朋友們都已經做完了,我們看看誰做的又快又好。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快樂恰恰恰“時間。請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師統計好個數,給小朋友盛元宵。(老師動員做的多的小朋友讓給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吃元宵。剛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現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八、教師總結今天,小朋友們在一起渡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我們不但知道了元宵節吃元宵,還知道了怎樣去做元宵。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二
1、學習用濕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團得較圓。
2、能感受到元宵節的快樂。
1、請幼兒收集花燈,布置活動室。
2、用濕糯米粉適量,消毒過的盤子一組一個。
3、幼兒用肥皂洗凈雙手。
一、觀賞花燈,感知元宵節。
1、幼兒自由觀賞花燈,相互欣賞。
2、引發幼兒討論:為什么現在要玩花燈?
3、小結: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玩花燈、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導幼兒搓元宵。
1、老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濕糯米粉。
2、討論制作方法引導幼兒將濕糯米粉搓成長條,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將每一段搓圓。
三、幼兒操作。
老師將濕糯米粉分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提醒幼兒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臟。然后將幼兒做好的元宵送到廚房請師傅幫助煮沸熟。
文檔為doc格式。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三
2、欣賞花燈,感受花燈的美。
3、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通過禮物來對顏色感興趣。
5、運用物品特征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經驗準備:
請家長幫助幼兒豐富元宵節的相關知識。
物質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由來及只要活動的課件,謎語若干。
環境準備:
收集各種花燈,布置燈展。
1、結合課件講解元宵節的由來和只要活動。
2、引導幼兒參觀燈展,說一說:最喜歡那盞花燈?為什么?花燈美在哪兒?
3、欣賞兒歌《做彩燈,鬧元宵》。
4、猜燈謎。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了解生活中的圓。
2、喜歡聯想,發展幼兒擴散思維品質,大膽想像。
3、喜歡探索,在體驗中體驗創新思維的樂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喜歡繪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圓圓樂園的.`圖片,羊角球,皮球、鐵環、陀螺、呼啦圈、小籃球架等,添畫示范畫:花,太陽等,圓形拼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講述故事《圓圓樂園》。
(二)擴散思維活動: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近距離地感知生活中的圓。
(三)逆向思維活動:提出假設:寶寶們想一想,如果把汽車的車輪變成三角形的,行不行呢?為什么呢?引出圓的特性。
(四)讓孩子動手操作:添添畫畫,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大膽想像和繪畫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
孩子們,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魔術師,他有一塊神奇的魔板,能讓一個圓變成一樣東西,他會變出什么呢?讓我們來看一看。(教師操作電腦繪圖)。
孩子們,你能把一個圓變成什么呢?幼兒自由說,那讓我們也來做魔術師,看看能把一個圓變成什么,好不好?讓幼兒動手操作,發現。
(五)教師出示多圓的拼圖。看,孩子們,剛才我們用一個圓變成了好多東西,老師用好多個圓,變成了什么?(蝴蝶、毛毛蟲、小雞等)。
(六)活動體驗:玩一玩,啟發幼兒創新圓的各種玩法,看誰玩的花樣多,讓孩子在玩過程中,認識圓的特性。
剛才我們認識了好多圓的東西,它們可好玩了,今天老師準備了好多圓形的玩具,我們一起來玩,看誰玩的花樣多?與幼兒一起活動。
活動延伸:在活動室里地方太小了,讓我們到院子里一起玩,好不好?
活動反思:本次活動,緊扣教學目標開展活動,設計結合動靜交替的方式,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玩一玩等多種方式展開創新思維活動,培養了幼兒主動參與想像、操作的能力。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添畫,放手去玩,使幼兒從不同角度發散思維,體驗發散思維的樂趣。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五
1、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情趣。
2、發展幼兒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經驗的`能力。
3、引導幼兒暢談元宵節中的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重點:能夠連貫講述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難點:講述的內容完整有意義。
集體活動。
物質:圖片、用花燈布置活動室,紙、筆、花燈。
一、導入
出示圖片,上面有什么?知道什么節日才會掛花燈?教師講述花燈的來歷。
二、展開
2、幼兒間互相講一講。
3、請個別幼兒講述。
啟發引導幼兒講述完整,有一定的內容。
4、教師也來講一件高興的事,啟發幼兒完整的講述和記憶。
三、結束
請幼兒拿出紙和筆,將自己所見所想的高興事畫下來。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六
1、學習用濕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團得較圓。
1、請幼兒收集花燈,布置活動室。
2、用濕糯米粉適量,消毒過的盤子一組一個。
3、幼兒用肥皂洗凈雙手。
一、觀賞花燈,感知元宵節。
1、幼兒自由觀賞花燈,相互欣賞。
2、引發幼兒討論:為什么現在要玩花燈?
3、小結: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玩花燈、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導幼兒搓元宵。
1、老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濕糯米粉。
2、討論制作方法引導幼兒將濕糯米粉搓成長條,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將每一段搓圓。
三、幼兒操作。
老師將濕糯米粉分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提醒幼兒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臟。然后將幼兒做好的.元宵送到廚房請師傅幫助煮沸熟。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七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了解一些元宵習俗。
2.進行猜謎游戲,體驗快樂。
3.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1.花燈的圖片。
2.謎語若干。
一、看花燈,引出主題。
小朋友今天陳老師帶來了很多花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1.什么時候我們看花燈?——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2.除了看花燈,元宵節還要干什么?——吃湯圓、猜燈謎、舞龍舞獅。
3.教師講解這些習俗的意義。
三、猜燈謎。
師:我們也來猜猜燈謎吧,看看誰最厲害!
師幼猜燈謎,猜對的獎勵一個紙折的小兔燈籠!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湯圓,為什么要吃湯圓?元宵節還有哪些習俗呢?我們的孩子很少接觸,知之甚少。我們的傳統節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動開展了一個遲來的元宵節活動。根據小班孩子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利用正月十五拍來的花燈照片和圖片給孩子直接的感官沖擊,并讓他們在看一看、說一說中了解元宵節的習俗,并知道是“團團圓圓”“期盼來年順利”的意義。
在猜燈謎的游戲中達到高潮,孩子們積極踴躍,因為猜對了可以得到一個兔子花燈,他們非常喜歡!通過本次活動相信孩子們對元宵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八
1、繼續學習6以內數的組成,進一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2、探索在6和5種不同的分合記錄中找出答案相像的兩組,并用標記記錄,初步感知兩部分數的互換關系。
3、能清楚地在集體中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發現。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自備"買燈籠"操作材料的放大卡,"翻片片"活動放大記錄單。
2、幼兒用書第26頁《分分合合(二)》的操作材料。
一、師幼共同游戲,復習5、6以內數的組成。
1、游戲"碰球"。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集體練習,也可以逐步加快游戲速度,要求幼兒集中注意力,迅速思考出答案,做出回答。
二、在操作游戲中感知6以內數的組成。
1、兔寶寶,買燈籠。(幼兒用書第26頁"買燈籠")
2、翻得輕,記得對。
三、在觀察、比較中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1、教師出示幼兒的操作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共同檢查是否正確。
2、教師請班級中其他有序記錄的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單,并給以表揚。
四、引導幼兒找出分合記錄中相像的兩組做標記。讓其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的互換關系。
1、教師出示個別幼兒的記錄單,引導觀察,尋找相像的兩組記錄。
2、師幼共同為找到的相像的兩組做標記。
3、師引導幼兒感知、討論并歸納。
4、請幼兒在自己的操作記錄單上找出相像的兩組,并用標記記錄。
游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我設計了與本課相關的.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個體差異,沒做到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聽課狀況。好的孩子把知識都學會了,但個別孩子聽課狀態不是很好,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氣氛當中去,我也沒能做到及時的去提醒、去點撥。今后的課堂中我一定要更細心的去觀察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更好的去聽課,去學習。還有游戲的時候,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到前面來進行游戲,但我明顯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沒能到前面來游戲那種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課堂上一定要多設計一些游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九
1、了解元宵節,理解兒歌意思,學習完整地朗誦兒歌。
2、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4、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油泥、玩具小碗、根據兒歌內容繪制的圖標。
1、老師演示搓元宵,談話導入元宵節。
老師:老師拿的是什么?變變變,我用油泥變出了什么?
2、學習兒歌。
老師示范朗誦兒歌《鬧元宵》。
3、理解兒歌意思老師: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節日?
4、看圖標跟念兒歌。
分析理解“團團圓圓”、“鬧元宵”的意義。
老師:誰知道“團團圓圓”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來了,很多親戚朋友在一起。)兒歌叫《鬧元宵》,為什么要說“鬧”?(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熱鬧、很開心。)
5、完整朗誦兒歌。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十
1.通過全園主題會,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意義以及主要的風俗習慣,感受元宵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積極參與主題會的準備和慶祝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體驗。
3.大、中班幼兒樂于與弟弟、妹妹交往并關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兒樂意與同伴分享食品和快樂。
1.張貼海報,邀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
2.舉辦幼兒自制花燈展,開展自制花燈評比活動。
3.展出能反映幼兒不斷豐富元宵節經驗的資料和照片。
4.排練舞龍、踩高蹺、劃旱船等節目。
5.自制、品嘗元宵的各種材料和工具。
1.鑼鼓隊、腰鼓隊進場,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師幼進行舞龍、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表演。
3.知識競答活動。
4.宣布制作花燈的評比結果,為獲獎幼兒頒獎。
5.文藝表演與游戲、猜謎活動穿插進行。
6.親子元宵美食活動。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十一
1、初步了解元宵節的民風民俗。
2、欣賞花燈,感受花燈的美。
3、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通過禮物來對顏色感興趣。
5、運用物品特征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經驗準備:
請家長幫助幼兒豐富元宵節的相關知識。
物質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由來及只要活動的課件,謎語若干。
環境準備:
收集各種花燈,布置燈展。
1、結合課件講解元宵節的由來和只要活動。
2、引導幼兒參觀燈展,說一說:最喜歡那盞花燈?為什么?花燈美在哪兒?
3、欣賞兒歌《做彩燈,鬧元宵》
4、猜燈謎。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十二
1、認識元宵節及花燈,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風。
2、通過肢體造型、樂器感應重音。
3、讓幼兒了解元宵節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音樂cd,cd播放機
花燈圖片,鼓、打棒
通過肢體造型、樂器感應重音
1、暖身活動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逛燈會,讓我們聽著鼓聲踏著有序的節奏出發吧!(老師敲鼓,幼兒隨節奏的快慢邁著前進的步伐,每到結束部分,幼兒聽到重音的就做各種各樣的造型原地不動。)
2、認識元宵節和花燈
(1)談話(出示花燈圖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花燈?我們來學一學花燈的樣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燈呢?什么時候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花燈?
(2)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日是元宵節,夜晚小朋友提著燈籠外出,街道上張燈結彩,廟會上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3、肢體造型感應重音
(1)有一首曲子講的是元宵燈會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聽了這說曲子,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應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應重音
(2)引導幼兒引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感應重音。
(4)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感應重音。
(5)肢體造型
師:讓我們也變成一盞盞美麗的花燈吧!幼兒隨音樂的節拍快步走,在重音處,幼兒做各種花燈造型,老師拍照。
4、樂器感應重音
(1)出示樂器并介紹名稱及用法
(2)樂器感應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鈴鼓
(3)幼兒輪換敲奏
5、結束
小朋友都表現得很棒!能準確找到重音。也能用樂器把它敲奏出來。請小朋友把樂器按順序收好吧!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十三
2、能完整地朗誦兒歌。
3、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彩泥、玩具小碗、根據兒歌內容繪制的圖標。
一、教師演示搓元宵,談話導入元宵節。
教師:老師拿的是什么?變變變,我用彩泥變出了什么?
二、學習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兒歌《鬧元宵》。
2、理解兒歌意思老師: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節日?
3、看圖標跟念兒歌,分析理解"團團圓圓"、"鬧元宵"的意義。
教師:誰知道"團團圓圓"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來了,很多親戚朋友在一起。)兒歌叫《鬧元宵》,為什么要說"鬧"?(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熱鬧、很開心。)三、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完整學習,朗誦兒歌2/3遍。
1、區域活動:美術區搓團圓。
2、家園共育: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元宵節傳統活動。
小班做元宵教案(優秀14篇)篇十四
1、學習用濕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團得較圓。
3、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4、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1、請幼兒收集花燈,布置活動室。
2、用濕糯米粉適量,消毒過的盤子一組一個。
3、幼兒用肥皂洗凈雙手。
一、觀賞花燈,感知元宵節。
1、幼兒自由觀賞花燈,相互欣賞。
2、引發幼兒討論:為什么現在要玩花燈?
3、小結: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玩花燈、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導幼兒搓元宵。
1、老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濕糯米粉。
2、討論制作方法引導幼兒將濕糯米粉搓成長條,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將每一段搓圓。
三、幼兒操作。
老師將濕糯米粉分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提醒幼兒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臟。然后將幼兒做好的'元宵送到廚房請師傅幫助煮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