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藝術,通過文字和形象的描繪來傳達思想和感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僅供參考,希望大家可以從中汲取一些寫作的靈感和技巧。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一
習_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建黨一百整年,建國七十余載,一代代中華兒女見證了我們的偉大祖國從積貧積弱到全面小康的巨大飛躍。但強弱并非絕對,落后仍要挨打,我們新時代青年仍要集中精神,揚長補短,鞏固先輩們的豐功偉績,補齊仍有欠缺的短板,向著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砥礪前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近年來,我國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看大國重器,遼寧號母艦入海,胖五嫦娥升天,港珠澳大橋連通兩岸,洋山港自動化碼頭彰顯風采;看科技突破,青蒿素斬獲諾獎,天眼展望太空,超算計算機奪魁……這數不勝數的卓越成績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但我們必須繼續前進,已經有突破的領域我們找更厚更硬的木板來鉆,實現從并肩跑到領跑的跨越。同時,曾經的教訓也不斷向我們敲著警鐘,不管是中國芯的尷尬局面還是圓珠筆尖的窘境,都向我們揭示著科技方面努力的空間。我們不必要因為現有的短板而不自信,因為如果勤于鉆研,沉心靜氣,發揚大國工匠的精神,必然會補全短板,超越自我。
老百姓的幸福就是_的事業。
”為人民謀幸福”從來都是我們的目標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從貧困到全面小康,精準扶貧做到了;從老無所依到老有所養,醫養一體化做到了……即便如此,這也并非是完善的,返貧、養老院接受程度和入住率、外賣行業的安全問題等等還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優化和改革,只有不斷地解決問題、便捷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幸福程度才能進一步提高。另外,百姓辦事難、城市事件頻發等大問題不斷浮出水面,我們看到了短板,并期待著短板的補齊。
建立全世界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是積極開放還是固步自封,還是謀求共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給出了中國的答案。一帶一路、進博會、亞太經合會議、金磚國家會議……我們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的選擇。但如何將這些國際貿易的偉大創舉進一步推廣,如何擴大影響力而讓受益者更多,這引起了我們的思考。與此同時,貿易戰余音未了,國際形勢千變萬化,美國經濟激勵措施、英國脫歐的影響不可避免。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揚長補短,砥礪前行,我們的目標正在一個接一個地實現著,我們也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過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在這個關鍵的節點上,我們尤其需要發揚優越性,扎實補短板。新時代青年人的肩上,已經負好了這光榮的擔子。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二
根據實施方案,“3+1+2”模式中,“3”為全國統考科目,即語文、數學、外語(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由全國統一命題;“1”為首選科目,即物理、歷史中的1科;“2”為再選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科中的2科。
大學各專業對考生的物理或歷史科目提出要求,“僅物理”表示首選科目只是物理的考生才可報考,且相關專業只在物理類別下安排招生計劃;“僅歷史”表示首選科目為歷史的考生才可報考,且相關專業只在歷史類別下安排招生計劃;“物理或歷史均可”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的考生都可以報考,且高校要統籌相關專業在物理、歷史類別下安排招生計劃。
大學各專業根據實際從再選科目中選擇1科、2科或“不提科目要求”。選擇2科的,再選科目要求分為“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以及“考生選考其中1門即可報考”。選擇“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選考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首選科目要求即可報考。
返回目錄。
3+3模式:第一個3是語文、數學、英語3門統一必考科目,第二個3為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科目任意選擇3門進行考試,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山東等第一批第二批高考改革省份采用此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浙江是7選3,還一門技術可選。
3+1+2模式:第一個3也代表語文、數學、英語3門統一必考科目,1代表物理、歷史二選一,2代表從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4選2,目前已知的是廣東、湖南、湖北、遼寧、河北、重慶、福建、江蘇等8省市采用3+1+2模式,后續改革的省份估計也是采用3+1+2模式。
返回目錄。
高考后的幾點注意事項。
1.考后不亂想,相信自己備考下一科。
高考第一場考語文,語文會有很多客觀記憶和主觀發揮的閱讀題型,很多考生在考后經常會思前想后,產生某某個詩詞好像分析的不好、某某個閱讀好像答的不全、某某個詞語、病句好像都對、某某個文言填空應該想起來的等等想法,一直沉浸在語文的考試中,有自責、有懊悔,這些想法在考后都是不應該出現的,根據經驗,多數考生反映自己擔憂語文答題不好到最后卻發現語文是成績發揮的,這些都可能是因為高考第一場是語文,考生過于在意,希望自己第一場發揮的盡善盡美,因此對自己要求過于嚴格,有一點不滿意就會放大,乃至影響心態、影響下一場的備考。語文考過后,應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考好,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投入到數學的考試中去。
2.考后不議論,考一科忘一科。
考完語文,大家議論的焦點都會集中在高考作文上,很多考上在作文選題立意的時候就猶豫再三,考后就更加迫切的想找身邊同學驗證一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確,所以一下考場就開始找同學議論,找老師咨詢,結果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和自己想的不盡相同,自己就開始不斷的擔憂,影響下一場的備考。其實正確的做法還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已經發揮出水平,不用和身邊同學去議論了,考后要及時離開考場,不要參加、不要聽身邊同學關于考題的議論,考完就忘掉這一科,回到家吃完飯休息一會或者簡單的看看數學材料,以輕松的心態應對數學考試。
3.考后心理要平穩,不大悲大喜。
很多考生考完后會出現心理極大的波動,有的考生認為自己發揮十分出色,過度膨脹,不認真準備下一科目考試,其實考試發揮好是很能夠給自己樹立自信的,但要保持在正常的水平范圍內,調整心態,積極準備下一場考試;有的考生認為自己發揮失常,情緒極度低落,殊不知這只是高考的一場考試,高考是要從全局來考慮的,對于發揮失常的考生,要樹立更強的自信,要抱著讓失常科目丟的分數在其他科目中找補回來的信念,比方說語文因為記憶不清丟了十分,那么就要有在數學考試中搶回這10分的信心,尤其是在細心程度上搶回丟失的分數,一定要有這樣的心態,積極認真備考。
4.考后晚上正常復習,保持正常作息。
考完數學后,考生經過一天的高緊張的考試大多比較疲憊了,這時吃過晚飯后可以進行適度的休息,但不要馬上休息,要和平時晚自習一樣,正常復習一下第二天要考的科目,簡單的過一下知識點和以前的錯題記錄,查漏補缺,保持自己正常的作息習慣,按時休息,為第二天的高考做好準備。
返回目錄。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三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4個省市,分別是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語數外3科外,學生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20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3門選考科目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二、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個省市,分別是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指除語數外3科外,學生要在物理、歷史中選擇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2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12種選科組合方式。該模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總成績。
三、7選3模式。
目7選3模式僅在浙江省實行,指除語、數、英三科外,考生須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7個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35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7選3的3科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2022年高考“新政策”改變。
一、保送政策的改變。
有很多學霸級的人或者在一些競賽中得過重要獎項的人,都有資格被保送到大學。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外國語的一些高中。有很多這樣的學生直接為保送到清華北大。對于其他學生來說,這也相當的不公平,不能用一次的成功就代表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如今,政策不斷變化,很多外國語學校都被取消了保送的名額。只留下了北京,上海和外交三所學校的保送資格。并且限制了一些學校的保送專業,只有學習相關專業的學生才能被保送。這樣的政策將在下一屆招生時開始實施,然后慢慢的普及。
二、移民的考生。
有一些地區對考生的戶籍看的很重,要求必須是在本地區的戶籍和學籍才能在這個地區上學。也就是說,想要參加一個地區的高考,就必須在這個地區讀高中,或者是上學超過三年以上。只有這樣的學生才可以在這個地區參加高考。
這樣也有效的防止了那些為了高考而改戶籍的學生。也有很多地區都發表了有關聲明。明令限制那些在高考改戶籍的行為,其中,四川,內蒙古等地區都發表了有關聲明。這樣也是為了讓本地區的考生公平公正的參加高考。
三、藝考加上文化課考察。
我們都知道,藝考就是專業課成績加文化課成績的一種考試形式。但近些年娛樂圈藝人的質量不是很好,所以就要求在招生的時候,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使得未來的娛樂圈能夠有所改變。也是因為有很多學校只要通過了專業考試就可以直接上的。
但是在未來的整改中,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要想上大學,就必須要文化課成績高同時也要藝考的成績過關。這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僅僅只是過了藝考的分數線,文化課沒過也是上不了大學的。所以就要求藝考生要全面發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2022高考會變簡單嗎。
一般來說影響高考難度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試卷難度,另一個就是高考人數,小編就從這兩個因素來為大家分析2022年高考的難度。
1、試卷難度。
2022年跟20高考在模式上并沒有什么變化,對于年正式推行新高考的省份來說,有了2021年這年高考的參考,在2022年試卷難度可能會有所增加,畢竟第一年實行新高考,難度相對來說應該不是很難。
至于之前已經實行過幾年的新高考省份和舊高考省份來說,試卷難度應該變化不大,因為對于這些省份來說,目前的高考模式都是有參照模板的,難度只會在上一年的情況下做一些小小的調整,調整幅度肯定是不大的。
2、高考人數。
高考人數對于高考難度的影響就在于,人數一多,競爭就會更加激烈,在2021年時高考人數已經達到了1078萬人,而近幾年確實高考人數都是處于增長的狀態,而且每年復讀生的占比也是很大的,雖然目前2022屆在讀高三生的人數8398599人,但是按照往年復讀生的比例推算,2022年的高考人數可能會達到1026萬人~1126萬人,高考人數是相當多的,但是每所院校的招生計劃都是有數量限制的,必然不會增加太多,所以落榜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四
“天行健,君子以漸強不息。”
真正強者,不是至強者,而是變強者,至強者也許會變弱,而變強者進無止境。永遠向上,永遠漸強不息。
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正如_所說的那樣“未可知也”。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前行,不斷提升。如果你是一個實力較弱的人,不要灰心,若你漸強不息,不言棄,必將有所建樹;若你已經成為強者,不能自鳴得意,清醒地看待問題,維持漸強不息的平常心,成為強者之本色。
“漸強不息,乃幸運之母”,人必定要經歷變強的過程。漸強不息,即使會有很多艱難險阻,也終究只是變強的磨刀石。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漸強不息,這樣一種偉大的品質,那么他就算會被打敗,也絕對不會被打倒。華為成立之初僅僅數人,為了宣傳,吸引投資,任正非遭了多少白眼,無數次失敗,無數次想放棄,可又無數次堅持,無數次刀刃向內,尋找身上的不足和弱點。他們,不自卑,不嘆息,不停滯,即使現在遭遇無理打壓,也絕不屈服,反而越挫越勇,越壓越強,這便是漸強不息的最好寫照。
一個人的漸強不息是品格,一群人的漸強不息是民族的崛起。
我們的國土曾被列強肆意瓜分,我們的人民曾被侵略者們瘋狂殺戮,我們的民族尊嚴曾被敵人狠狠地踩在腳下……但華夏兒女不曾放棄,在漸強不息的精神鼓舞下,中華兒女團結一致,奮起反抗,終于,被鮮血染得越發紅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東方雄獅漸次醒來,中華民族也是漸強不息,漸次強大。
_、_等人創立《新青年》,不就是希望天下的青年能夠真正地覺醒,以漸強不息點染中國,為時代帶來曙光。在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不少人自問:中國還有救嗎?中國當然有救,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是漸強不息的一群人,中華民族本就是漸強不息的民族,中國人民終會站起來。方志敏說: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血液里流淌著堅韌的品格,漸強不息鑄成我們的精神大廈,我們會,漸強,拼搏,成功。
新時代的到來,作為我輩青年,必須貫徹漸強不息的寶貴精神,喚醒自己,喚醒他人,“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漸強不息,方可知也。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五
高考是每一個學子心中的巨大挑戰,而數學作為其中一門考試科目,更是占據著學生心中的地位。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才選拔機制的改變,新高考模式也隨之誕生。在新高考模式下,學生需要具備更全面的素質,數學也成為了一個更為重要和關鍵的考核項目。在我的學習生涯中,我也一直在探索和學習數學,累積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重視基礎知識。
新高考的數學考試部分分為了基礎數學和選修一、選修二。其實,無論是哪一門數學考試,基礎知識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的數學基礎不扎實,那么無論怎樣高級的數學難題都難以解決。因此,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打好基礎,在此基礎上不斷前進。數學是一門層層遞進的學科,每一個環節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精髓。打好每一個環節的基礎,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續內容。
第三段:靈活運用方法。
數學學科中有很多方法和技巧,我們應該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判斷題中,我們可以運用逆否命題法來判斷真假;在絕對值問題中,可以分為正負兩種情況分別討論。在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不拘泥于常規思路,不斷創新,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績。唯有當我們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尋思到合適的解決方案,我們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數學學科。
第四段:善于思考。
數學學科的良好成績并不僅僅依賴于良好的基礎,更需要我們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數學題中,有些題目并非單純的計算,而是需要我們進行分析研究、歸納總結、推理證明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善于思考,并且勇于探究。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解決,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數學學科,也更能夠拿到高分。
第五段:結語。
總體來說,數學作為新高考模式下重要的選拔科目,我們需要在平日學習中注重基礎知識的打法、靈活運用數學方法和技巧、善于思考等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除此之外,我們同樣應該注重平日積極性的培養,不斷訓練自己的思維習慣和思考方式。相信在這樣的良性學習循環下,我們一定會在考前戰勝所有挑戰,取得好成績。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六
上海新高考什么模式你知道嗎?高考雖然緊張,但更多的也是讓這樣的緊張不在帶給自我壓力,輕裝上陣才能走的很遠,輕裝上陣才能贏得對手。一起來看看上海新高考什么模式,歡迎查閱!
第二個3: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高考總滿分為660分)。
上海市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兩個重要配套文件——《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試行)》和《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正式公布實施,以改革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構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
根據規定,上海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兩類,其中:語文、數學、外語、信息科技、體育與健身、勞動技術和藝術7門科目只設合格性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6門科目分設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通過合格性考試的考生,可根據高校招生要求和自身興趣特長,在6門設置等級性考試的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參加考試,等級性考試成績折算成相應分數計入秋季高考總成績。
1、人都有個迷茫期。迷茫是因為找不到方向,或者說感覺不到前途。高三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時間節點,決定著你最近幾年的人生走向,你的方向很明確就是通過高考,考上心儀的大學,去追尋你的理想和你的姑娘。
你的學習動力缺失,有兩點可能性。本身你的學習很差,學不學都無所謂,結局都是一樣,學了又不一定會,會了又不一定考,考了又不一定過,還不如睡大覺或者玩王者榮耀。其結局就是自暴自棄,隨波逐流。
還一種可能性就是你是學霸,天不怕地不怕,高考都是小哈哈。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會。學習不學習自己都能應付的來,那還費什么功夫學習。
現在高考是人生多選題的一個選項不是必選項,可以改變人生的方式很多,高考是一種經歷,你需要享受學習的過程,學會如何處理人生重大選擇的的方法和態度。
2、想想那些你愛的人或者是愛你的也許你就有動力。父母把你養大不容易將來的生活還依靠你。想想未來你需要一個什么樣的伴侶,如果你什么都不是那么你有什么理由相信可以找一個好的伴侶。
3、都說高三是人生最大的轉折點,決定著你是否能上一所好大學。所以呀,你應該是壓力太大,有點迷茫。靜下心來好好想想,以后要什么樣的生活。
保證基礎題的正確率,首先考生要學會取舍,把重心放在基礎知識上,提高基礎題的熟練度和正確率。
每年高考的基礎題占百分之70左右,如果能夠保證基礎題的正確率,就已經可以考525左右,這個分數已經比較可觀了,所以不要好高騖遠。
看到幾道難題不會做,就急于否定自己。有的人覺得基礎題很簡單,所以很少動手去做。我認為基礎題不單要會做,而且要快狠準!這需要做大量的習題,把基礎題的熟練度提高。只有在掌握了基礎題之后,再往難題去發展。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七
優點是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基本模式。
健全考試與招生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可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招生錄取制度與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相銜接,將重點改革兩方面:普通高校(本科)逐步推行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使高校招生錄取更加適應各類人才選拔培養規律,更加適合不同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
加快推行職業院校分類招考和注冊入學,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一些報考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不參加高考,學校依據其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職業傾向性測試成績錄取。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八
4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布《湖北省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全面推進部署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工作。作為全國第三批實施改革的8個省市之一,我省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將參加新高考。
目標: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到2021年建立基于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選擇性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新機制,簡稱“兩依據、一參考”。
內容: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完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深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改革、推進高職高專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及保證措施。
自2021年起,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為“3+1+2”組合方式,即由全國統一高考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3門科目(1門首選科目+2門再選科目)組成,滿分為750分。
其中,“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依據考生總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實行“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分類投檔錄取;按照物理和歷史分類編制計劃、分類劃定分數線、分類投檔錄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實行同一批次錄取。
據了解,第三批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包括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將加強組織領導,為高考綜合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條件保障,搭建區域資源共享平臺,改善高中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各級各職能部門和各級各學校將密切配合,推動高考綜合改革在我省平穩有序實施。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九
“3”即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1”和“2”為選擇性考試科目,其中“1”指從物理或歷史科目中選擇1門首選科目,“2”指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再選科目。
考生總成績由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3門統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選擇性考試中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再選科目按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在招生錄取方面,普通高校考試招生采取“兩依據、一參考”模式,即依據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門選考科目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十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4個省市,分別是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語數外3科外,學生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20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3門選考科目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二、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個省市,分別是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指除語數外3科外,學生要在物理、歷史中選擇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2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12種選科組合方式。該模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總成績。
三、7選3模式。
目7選3模式僅在浙江省實行,指除語、數、英三科外,考生須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7個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計,該模式共有35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7選3的3科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三加三高考政策具體內容。
高考改革以后,三加三就是高考6月7日8日考語文數學外語三科,而在高三還要考自己選考的三科,這樣加起來還是六科,跟以前高考文理分科考的科目數量是一樣的,但是科目內容不同,可以自主進行選擇,挑選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科目,但是同時還要兼顧大學專業,因為選考跟大學專業是掛鉤的。
高考三加三其中的后一個三科就是選考科目,也就是說從政史地物化生六科當中選出三科作為高考科目,計入高考總分,但是考試不會和高考一起考,它一般是在高三才考試。選考科目一般是在高一就完成的。高一秋季入學的學生開始選科,有所側重的學習,當然中途也可以改變選考科目。
到了高三時,除了選考科目以外,其他三科會作為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也需要參加考試,也需要考試合格,但是相比較而言,選考科目更為重要,因為高考錄取標準是兩依據一參考,既看高考和選考成績,還要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所以選考成績非常重要,是錄取的很關鍵一個因素。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十一
盤點2016年各省份最新高考難度模式!
下面百分網小編就來盤點2016年各省份最新高考難度模式!
話說,高考就像是你在play闖關游戲,
你和其他人同樣在通關,其結果都一樣,
但難度模式不同,
你打的是困難模式,
別人打的可能就是簡單模式。
不是咱們不努力,確實是敵人太狡猾啊!
看完了一本錄取率,so,你所在的省份處于哪種模式呢?
老師把學生當鐵人,學生把自己當超人。
兩年讀完三年課,剩下一年繼續玩命。
三年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六小時。
考試卷的難度系數……怎么形容呢?
大概是360度前空翻托馬斯跳接側身旋轉三周半后以720度轉體后空翻……
嗯,就是這樣。
據說某省有兩絕:
一個是奧數,一個是密卷。
對他們來說題目只有兩種:
會做的和出錯的.。
他們的成績分兩種:
滿分的、被老師故意找茬扣了一兩分的。
他們答題從不套格式,
但他隨手寫的解答會被別人用作標準格式。
他們只背基本公式,其它公式自己推導。
把刷題當做游戲闖關,
從小嘍啰一路修煉升級,直至打倒大boss。
凌晨三點睡,一把辛酸淚。
刷題千萬道,考試忘不掉。
闖關打怪多辛苦,且打且珍惜!
某生遇一難題,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求教老師。
老師瞄了一眼:“超綱了,不用看。”
真的,
對比起政策傾斜和加分政策,上面這種簡直不能忍!
簡單模式
他們好像并不刷題,他們應該也不考全國卷,
但是他們有時候也很迷茫…
到底我是上清華好,還是復旦好呢?
真的好心疼地在地獄模式的童鞋們~
快來自曝你是哪種模式!
你學會了嗎?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十二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藝術和科學;采取“3+3”或“3+1+2”測試模式。
新高考影響:藝術與科學系,禁錮學習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文理科劃分后,對于理科學生,日夜只關心理化生物學,質疑海戰術,訓練邏輯思維,然而,在表面之下,日常情感和文學歷史知識被忽視了,以至于到了大學之后,文化底蘊不足。
對于文科學生,平時注重歷史、政治、文化知識的積累,缺乏思考能力,回到測試,全面培養“應試型人才”,明顯地,這也是一個很大的缺陷。
文理科不分科,有利于學生掌握中學綜合文化素質,在大學可以繼續發揮綜合優勢,它還為大學級別的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為未來的就業和生活提供更多方向。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十三
>新高考不是傳統的文理分科
以前高中是直接分為文科理科的,考試時候也直接有文科理科的區別,在志愿填報上,也有明確的文理分科。理科基本不會選擇文科學校和專業,文科也是一樣。
而隨著高考新模式的到來,這種涇渭分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同學們在高中三年沒有強制的文理分科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做出選擇。
在志愿填報時,也沒有明確的文科還是理科專業,只要你所選的考試科目符合院校和專業要求,就可以填報。
不過盡管如此,大多數科目還是存在一定的文理偏好的,對某個專業某個院校有想法的同學,在選科的時候就要注意,看看具體的科目要求再做出選擇。
在以前傳統的高考模式下填報志愿,大約只能填報20多個志愿,但在新模式高考下的選擇就不同了,根據不同地區的填報方式,能選擇的志愿數量也不一樣。
今年新高考模式(熱門14篇)篇十四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個)。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啟動,2017年首屆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個3為語文、數學、外語,第二個3為3門選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個)。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4省市,2017年啟動,2020年首屆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個3為語文、數學、外語,第二個3為3門選考科目。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個)。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2018年啟動,2021年首屆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個)。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龍江、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等7省份,2021年啟動,2024年首屆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個)。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陜西、內蒙古、四川、云南、寧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啟動,2025年首屆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