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鼓勵我們創新和自我發展,通過參考范本的優秀之處,我們可以在寫作中加入自己的獨立思考和風格。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經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寫作上的參考和指導。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一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在此基礎上積累優美的語句。
2、揣摩文中的對比描寫,了解對比描寫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3、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對比的寫法。
2課時。
1、閱讀課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閱讀注釋,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個學生準備書法作品。
第一課時。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展示書法作品:學生用小篆和隸書寫的馬及教師用楷書在黑板上寫的馬。
要求學生說出三個馬字分別屬于哪種字體。
學生回答后,教師語:時代不同,馬的寫法也不同,這是漢字形體演變的結果;同樣,然后隨著社會的發展,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馬。
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請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
馬
馬
2、請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然后并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
3、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么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討。
圍繞上述問題,請學生發表各自的看法,學生回答后,教師將學生的意見進行歸結。
文章寫了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等),它們各自的最大特點分別是馴良、自由奔放。
表現自由奔放的詞句:奔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游蕩、蹦跳。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點研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讀二、三段。
1、自讀讀二、三段,發現問題。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力求在小組內解決問題。
3、班上交流,重點研討以下幾句:
1)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2)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3)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
4)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與媚妍而已。
(二)深層探究。
1、請同學介紹布封情況,明確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要求點到為止)。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兩個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師小結: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也是一篇禮贊自由的優美散文,它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懷,實為文質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體展示梁曉聲《如果我為馬》中的片段,學生齊讀。
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業。
找出自己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語句(段),作點評(完成在資料卡上)。
教學內容:聯系實際展開討論,品味語言,學以致用。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布封的馬為我們展示了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它們各自的最大特點是馴良與自由。下面我們來欣賞這兩種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家馬、野馬的生活畫面,請學生欣賞。
2、請同學談自己欣賞哪一種馬,并陳述理由(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響)。
3、討論。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下例問題:
1)家馬的馴良的天性嗎?請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自己的觀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現狀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討論結果略。
三、品味語言,學以致用。
導入。
語: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說明書,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不僅讓我們受到諸多啟發,而且在語言上、行文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1、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摘錄在資料卡的語句,并陳述自己的理由。
教師要注意參與到活動當中,引導學生去體會文中人格化的描寫。
2、再讀課文,了解對比的運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并思考其作用。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交流結果進行概述: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襯托野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來看,是以其它動物來襯托馬的美貌。
3、用對比方法寫一段話,描繪自己喜歡的動物,要求重點刻畫其外貌,字數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寫作片段。
四、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并任選五個詞語造句。
2、課外閱讀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寫動物的文章,作讀書札記(一周內完成)。
[附]板書:
家馬:馴良同情。
作比較,
野馬:自由欣賞。
突出事物的特點。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二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幾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讓學生知道雙手和大腦是人的`兩個寶,從小養成用手用腦的好習慣。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生字卡片。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講愛迪生發明創造的故事。
2、出示課題,認讀生字,讀題;說說“寶”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指導。
人有哪兩個寶?怎樣用好它們呢?書上有首兒歌,我們讀一讀就知道。
1、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讀兒歌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同句子。
3、這首兒歌共有幾句話?
4、指名分句讀課文,正音,指導停頓。
三、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
(2)人有哪兩個寶。
(3)出示:雙手大腦。
“雙手”就是左右兩只手,舉起你的小手,輕輕的拍拍你的小腦袋!
認讀。舉起雙手,拍拍腦袋。
(4)指導朗讀第一句。重讀“雙手”和“大腦”。
(5)雙手和大腦分別有什么本領呢?下節課我們再學習。
2、學習生字。
(1)出示:人個大手。
(2)自學生字。
看筆順,記憶字形、筆順,并分別給它們找個朋友。
交流。
3、指導寫字。
“人”:撇從豎中線起筆,撇和捺都要舒展,撇腳要平。
“個”:“人”偏上,豎在豎中線。
“大”:撇從豎中線起筆,捺從交點起筆。
“手”:第一筆是平撇,豎鉤在豎中線。
教師范寫。
學生描紅。
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三
教師談話。
1、自學課文。
(1)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難讀的多讀幾遍。
(2)二讀課文,要求給自然段標好節號。
2、檢查自學效果。
(1)檢查讀書,先組內讀,學會互評,后匯報讀,教師糾正字音、停頓。
(2)出示字詞:(略)。
點名讀,相機正音。
開火車讀,去掉拼音讀。
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冰花是誰看見的?是在什么時候看見的?它是什么樣子的?
(2)提問,相機板書: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4)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過渡。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點名讀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他驚奇地喊:“媽媽,你瞧,玻璃窗上開花了!”
小童為什么覺得驚奇?
你能像小童一樣驚奇地喊一喊嗎?
指名讀,評價。
再指名讀。
指導邊說邊做動作。
齊讀。
(3)用“因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1、出示并認讀生字。
2、記憶字形,注意區分同音字“他”和“它”。
3、范寫“見”、“豐”、“這”,提醒注意。
4、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糾正寫字姿勢。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掌握詩歌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
3.感受媽媽的愛,懂得感恩,用行動報答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搖籃曲》。
2.與詩歌內容匹配的圖片、創編所需的圖片若干?;顒舆^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1.出示搖籃,提問:看,這是什么?
幼:搖籃。
師:對了,是搖籃。搖籃有什么用呢?
幼:小寶寶睡覺的。
幼:我們小時候可以睡在里面。
師:搖籃是小寶寶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覺呢?
幼:很舒服。
幼:感覺很暖和、很溫暖。
不自覺地做出一系列身體搖擺的動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搖籃里舒服的感覺。)。
2.師:睡在搖籃里軟軟的,很舒服,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像搖籃一樣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
3.欣賞課件(沒聲音的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你覺得什么像搖籃呢?它搖著誰?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覺得白云的它的搖籃。
幼:媽媽是寶寶的搖籃。
幼:花園里有很多的小花,風吹起來,它的搖籃。
師:小朋友說的真不錯,這段動畫當中還藏著一首好聽的詩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完整欣賞詩歌,加上配音)。
(評析:一開始出示課件,讓幼兒欣賞詩歌中漂亮的場景,沒有加上配音,讓幼兒根據看到的內容猜測生活中的一些搖籃,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誦,讓幼兒欣賞畫面的同時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熟悉詩歌的內容,為學習、朗誦詩歌作鋪墊。)。
(二)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1.教師配樂朗誦,完整欣賞詩歌。
(1)教師配樂詩朗誦,幼兒欣賞,欣賞后提問:你聽見了哪些好聽的話,用詩歌中的話來說一說。(出示相應的圖片)。
(評析:請幼兒試著用詩歌中的話來說說,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來加深對詩歌的印象,熟悉詩歌內容,并看著圖完整地復述句子。)。
(2)引導幼兒用詩歌中語言來回答。(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
(3)為什么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為什么說大海是魚寶寶的搖籃?花園是花寶寶的搖籃?)。
(4)分析句式,這首詩歌中有哪些一樣的地方?
幼:都有搖籃。
幼:最后一句一樣,它們都睡著了。
幼:小寶寶都睡在搖籃里。
(評析:讓幼兒看著圖片來進行句式分析,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詩歌內容的同時,更加便于幼兒去分析整理句式,發現四句詩歌的共同之處。)。
2.觀看課件,分段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中第一小節的課件,提問:星寶寶是怎樣的睡著的?
幼:白云搖著它,它就睡著了。
幼:到了晚上星星就睡著了。
(2)為什么白云要輕輕地飄?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現。
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讀一讀。(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引導幼兒說一說,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
(評析:動用作表現白云、浪花、風和歌聲的輕柔,去體驗這些搖籃的特點。)。
3.誦讀詩歌,體會意境。
(1)教師和幼兒一起誦讀(看著圖把這首詩歌完整地朗誦一遍)。
(2)教師和幼兒分角色誦讀。
幼:輕輕的聲音。
幼:不能太吵的聲音。
幼:好聽的聲音來朗誦。
(4)引導幼兒用輕輕的聲音來朗誦詩歌。
師:那我們就用輕輕的、好聽的聲音來讀讀這首詩歌吧!
4.表演詩歌:這么美的詩歌,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現,看誰做得最美。
(評析:通過討論,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朗誦這首詩歌所要注意的聲音,用輕輕地聲音進行朗誦,意境很美,感受詩歌意境美的同時也體驗到了詩歌輕柔的熱點。)。
(三)發展想象,仿編詩歌。
1.藍天里出了有星寶寶以外,還會有誰?
幼:藍天里還有太陽。
師:那我們試試,把太陽編到好聽的詩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來詩歌中的白云圖片替換為太陽,連貫地看圖朗誦整句話)。
2.大海中除了魚寶寶,還會有誰?
3.花園里出了花寶寶外,還會住著誰?
4.把創編的內容看著圖完整滴朗誦,提醒幼兒用輕輕地,好聽的聲音進行朗誦。
(評析:用插卡的`形式讓幼兒進行創編故事,幼兒能看著圖片完整地進行創編,既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也使得幼兒朗誦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夠進行完整地句子創編。)。
(四)感謝媽媽。
1.媽媽很辛苦,把小朋友照顧地很好,媽媽平時都做哪些事情呢?
幼: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要喂我吃飯。
幼:媽媽生寶寶的時候,要去醫院動手術,很痛的。
幼:媽媽要給我洗衣服,做飯給我吃。
幼:媽媽每天都送我上幼兒園。
2.媽媽這么辛苦,你想怎么感謝媽媽呢?(和旁邊的幼兒討論,說說自己的感謝方法)。
幼:上課認真聽講,考試得100分媽媽就會很高興。
幼:我畫一幅畫送給媽媽。
幼:媽媽回家的時候我給媽媽拿拖鞋。
幼:我幫媽媽掃地。
幼:我給媽媽唱首好聽的歌曲。
3.幼兒講述感謝媽媽的方法,教師進行小結:感謝媽媽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送給媽媽一句好聽的話,親手做禮物送給媽媽,幫媽媽干家務等。
4.布置感恩小任務: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謝自己的媽媽。
(評析:回憶媽媽平時做的時候,很多的小朋友都能說出媽媽的辛苦,有的幼兒還想到了媽媽生寶寶時的辛苦,都說要上課時認真聽講,考試得100分來報答媽媽對自己的愛。報答媽媽的方法很多,沒有局限在送媽媽禮物這個方面,思維很活躍,能說也愿意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延伸:
1.將圖片放在語言區供幼兒自己練習朗誦詩歌。
2.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感謝媽媽。
附內容:搖籃。
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
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
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
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
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
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
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五
(一)、課文內容:
本文是美國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說。它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時發生的一個故事。一個美國傘兵被誤投到了敵占區,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國農婦求救。德軍發現法國農婦救助了那位美國傘兵就槍殺了她的丈夫。美國傘兵被俘后設法逃了出來,奔向樹林。德軍立即圍追他。走投無路時,美國傘兵“振作”起來,“押了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國農婦求救。法國農婦毫不猶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諾曼底地區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隊。至此,作者稱贊道,是兩種勇氣打敗了敵人,即“青年傘兵智勝的勇氣和法國農婦毫不猶豫為美國傘兵提供了第二次機會的勇氣”,并借一位空軍將軍之口,對這兩種勇氣作了畫龍點睛的詮釋。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制定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理論及課文特點,我認為本課的教學目標可以定為:
1、知識目標:積累文中生字詞;
2、能力目標:
(1)了解文中情節,主要是掌握兩個出其不意的情節安排;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勇氣的內涵,體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輝。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說教學重點:作為小說,是一種敘事性較強的文學體裁,主要特征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描寫環境來反映現實生活,據此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解小說的出奇制勝的情節,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別是法國婦女的形象。
2、說教學難點: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善于把握難點,能解開學生心中的一個個結,我個人認為這一節的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文中是如何刻畫法國婦女的形象的;二是如何理解文末將軍的話。
在說學情方面,我分兩方面來談:一是教學情況分析。本單元是小說閱讀教學,教學目標是了解小說的特點,把握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節。前面已學了兩篇文章,分別是《空城計》和《美猴王》(注:《心聲》一課沒學),通過這兩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對小說有總體上有點感性認識,已初步了解了本單元的學習重點,雖有點模糊,所以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課文進行分析理解。本篇小說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抓住這一點,相信學生較容易進入角色,能較好理解課文。
二是學生情況分析。備課中,除了備教材是重要一環,但也不能忘記備學生。經過半個多學期的接觸,我覺得我所任教的七(6)班有如下特點:大部分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語文功底相對較差,如生字會念不會拼,常寫錯別字,不敢大膽發言,但他們求學心切,而且有一兩個同學較為積極發言,因此,在課堂中需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讓這一兩位同學帶動全班。但有時可能會為完成教學任務也許會有淡忘差生的現象。
要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關鍵是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整體感知法。
會學。獨立掌握學習方法和規律,形成獨立的學習能力和習慣。在這節課中,學生要進一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因此,在這節課里面,我也采取了整體感知法。
2、問題導讀法。我在這篇文章采用了問題導讀法,所設計的兩個問題,都是為了理解故事情節和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其實也就是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
3、討論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怎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怎樣落實新課標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我想小組討論是一個較好的方法,雖然它也有弊端,也還有其它方法,但為激活學生的思想和開拓他們的思維,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前,在必要時候我還會采用討論法。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說教師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步學會圈點勾畫法,主要是運用在人物分析上。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七年級上冊語文課件勇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六
1、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了解本篇課文的寫作時間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文在寫法上的幾個特點如:生動、細膩的描寫;真摯、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離開家的經歷,都有過想家的時候,想家鄉的親人,想家鄉的一草一木。
請將自己曾經有過的這種經歷講述給同學們聽聽。
2、講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具體情景。
3、出示在本課中出現的生字、生詞。
4、帶領學生讀課文,做到整體感知。
二、品味內容,體會感情。
1、帶領學生找出描寫家鄉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細品味。
2、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春景圖”和“海天圖”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描寫。
3、帶領學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之間的不同之處。
三、本課小結。
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一、重溫課文。理清情感線索。
幫助學生整理文章的線索,弄明白海上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與“鄉愁”之間的聯系。
二、輻射閱讀,探究主題。
2、老師發放課外補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寫法上“詠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點。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
你是否也有過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觸發了某種情感的經歷?試寫一篇短文,記下當時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課小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海燕》一課全文以“鄉愁”為線索,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分運用倒敘的手法對故鄉小燕子進行了描述。通過對春風、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寫,把一個溫暖、舒適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故鄉的春天再現了出來。后部分作者從遐想回到現實,并帶著對故鄉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對海上的小燕子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從而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七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識字12個;基本掌握聽讀識字的方法。繼續進行滲透性識字。
3.會寫6個字;認識新筆畫:橫撇、豎折折勾。
4.了解“小、人、木”作偏旁的變形。
5.練習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聽讀識字。
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太陽卡通圖片。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
師:一位老公公,面孔紅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時來上工。
學生自由猜謎。
(貼上太陽)。
師:下面,我們就伴隨太陽的升起,一起去欣賞那美麗的世界。(課件出示主題圖及全文)。
點評:教師通過猜謎語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范讀課文。
(課件演示內容)。
學生邊聽邊看。
點評:課件逐字演示課文內容,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對課文中的每個字有了初步認識。同時,課件配音是童音,學生在輕松的音樂中聆聽課文,不覺產生一種親切感,很快地入情入境。
三、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師: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試著用借助拼音或問問同桌的方法解決。
學生自學課文。
師:誰愿意帶大家讀讀。
學生帶讀。
師:同桌互讀。讀對了給對方畫一個小太陽。
點評:反復地讀課文,既是熟悉課文的過程,更是隨文識字的'重要途徑。在讀文識字過程中,教師注意滲透學生合作和評價的意識。
四、強化識字。
1.文中識字。
學生帶讀、跟讀。
2.卡片識字。
學生多種形式讀(指名、分組、男女生)。
3.游戲識字。(猜字游戲)。
點評:識字有層次,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文中識字到文外識字,每一個層次的教法都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
課間操:《上學歌》。
今天,外面艷陽高照,讓我們在太陽底下跳個舞吧。
五、課內外結合,復習鞏固課內知識,深入理解太陽和人類的關系。
師:現在,大家休息一下。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相傳,從前有十個太陽。他們每天輪流出現在天空,所以人們每天只看到一個太陽。有一天,十個太陽覺得太沒意思了,他們一起跑到天空。土地烤焦了,禾苗曬死了。人們沒法活了。于是,人們請來會射箭的天神來到人間。要他教訓教訓這十個太陽。
(出示后羿射日圖)。
你愿意當后羿,做個射日的英雄嗎?
(出示十個太陽)。
課件內容:
(1)太陽:還有一個什么名字?
(2)猜謎語:兩個人手拉著手,是什么字?
(3)跳:用這個字組個詞。
(4)草: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
(5)森:你是怎么記住它的?
(6)照:請你帶著大家讀一遍這個字?
(7)叫:用這個字組個詞。
(8)請你用手寫出水這個字。
師:九個太陽都被我們的智慧消滅了,剩下的這個讓老師來消滅吧?為什么不能射?
學生展開討論。
師小結:看來,太陽對我們的用處還真大。小太陽聽懂了你們的話。愿意每天認真工作,不再搗亂。他說:人類與太陽是好朋友。他愿意為人類做貢獻。為了表示誠意,他送給人們一份禮物。是什么呢?(點擊最后一個太陽,出現“美麗的世界”)齊讀。
點評:這里的設計非常巧妙,既有綜合性,又充滿娛樂性。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接受的信息量很大,既聽了故事,了解了人與太陽的關系,又鞏固了識字。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八
1、指導學生觀察風雨中的景象,在觀察、體驗、感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2、使學生樂于習作,能抓住景物的特點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發展學生的個性,盡情表達各自內心世界的感受。
教學重點。
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和描寫,字里行間滲透情感。
教學難點。
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和描寫,字里行間滲透情感。
教學準備。
預習,搜集例文。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這節課下我們走進風雨的世界,去聆聽風雨的聲音,去感受風雨的魅力。!
二、述說風雨。
(一)引導學生述說觀察到的景象與感受。要求如下:
1、抓住特點。
2、有序表達。
3、大膽想象。
4、語言生動形象。
(二)拓寬思路,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風雨現象。
三、擬寫初稿。
師:讓我們把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吧!
四、確定內容,編寫提綱。
1、想一想,你想寫什么景象,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2、指名匯報,師生共同評價。
3、學生自擬習作提綱,圍繞“抓特點、有順序”進行指導。
五、動筆習作。
1、想一想寫風雨景象的要求。
2、學生自讀文章,然后自主修改。
3、同桌互改習作。
六、欣賞習作,師生評議。
出示例文互讀互評。
例文:春天的`雨。
聽,那淅瀝淅瀝的響聲,聽那噼噼啪啪的撞擊聲.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春雨所演奏的交響樂.春雨,給予了我們勃勃朝氣,它給予了世界以活力.
春雨,滋潤著大地,大地吮吸著春雨.
在春雨的淋浴下,小草沖出大地的束縛,探出腦袋,來迎接著又一個花季.
在著牛毛般的細雨中,柳樹小姐也禁不住春雨的誘惑,也婆娑而來,為大地增添許多生機;它揮動著舞裙,讓人們來評比春姑娘與他的舞姿.
在著晶瑩剔透“珍珠”下,花兒更是少不了自己獨有的一份魅力,這針細般的春雨落在花朵上,在花朵上滾動著,不禁讓人們端目詳觀.
松衫這些四季長青得樹木,也在春雨沐浴下發生了十分大的變化,他們換上了新的綠裝,嚴肅的面對著前面,自己監守著自己的崗位。
春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粉色給了桃樹,粉色的桃花像一個個女孩的臉,在那微笑。它把白色給了梨樹,白色的梨花像一個個很小的白手絹掛在那里。迎春花姑娘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金黃的、淡黃的、橘黃的......漂亮的迎春花姑娘在春雨里頻頻點頭。
第二課時。
一、評改延伸,深化習作感受。
1.回顧習作要求。
2.小組評改。
3.班級交流。
優秀習作在班級宣讀。
4.提出修改意見。
5.學生修改。
6.學生互改作文。
二、抄寫到作文本上。
第三課時。
一、賞析習作。
1、選幾篇好的習作賞析。
2、指名讀習作。
3、欣賞好的寫法、詞句、片段。
二、點評。
三、不滿意自己作文的學生可再修改。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大寫字母,背誦漢語拼音表。
2、進一步鞏固漢語拼音。
3、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漢字的能力,能按筆畫順序規范的書寫生字。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區別形近字的能力,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讀背漢語拼音字母表。
1、出示小寫字母,指名讀。
2、試一試能不能讀出韻律來,教師在字母表中劃出停頓符號和標點,。
3、試試背下來。
4、漢語拼音字母表可以用兩種字母表示,請看大寫字母表。
出示大寫字母表。
5、試一試,你能背下來嗎?
6、找一找,大小寫字母完全一樣的有哪些?
7、稍有區別的字母有哪些?
8、其余的13的字母大小區別較大,要重點記憶。不光會按順序讀,打亂順序也會背。
9、練習。
按字母表的順序排列下面字母。
jmhlnisqtorp。
二、照樣子連一連。
1、同學們有時候喜歡把音節讀錯,在這方面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
(1)、讀準聲母。
(2)、帶調讀準韻母,拼出字音。
(3)、把一個詞連起來讀,想以想是什么意思?
2、讀音節詞。
3、在書上做“照樣子連一連”。
4、讀一讀連線的內容,先讀音節,再讀字詞。
三、作業。
1、按順序默寫漢語拼音字母表中的小寫字母。
2、抄寫大寫字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漢字的能力,能按筆畫順序規范的'書寫漢字。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區別形近字的能力,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漢字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有些漢字的字形非常接近,但字音和字義卻完全不同。仔細研究一下,你會覺得非常有意思。
1、出示書上“有趣的漢字”中的字,請同學們給這些字加上一筆,變成另外的字。
從-()烏-()日-()-()。
問-()目-()大-()-()。
2、給上面的字分別組詞。
二、寫字板。
1、請同學們說說我們在寫漢字的時候應注意什么。
(1)、注意筆畫的先后順序。
(2)、注意把字寫規范、寫端正,寫在格的中間。
2、請兩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下面兩個字的筆順。
片:長:
3、請同學們觀察書上寫字板中的字,并說說應注意什么。
4、描一描田字格中的字,自己在寫一個。
5、大家評議。
三、課后作業。
1、你能給這些字稍加變形,變成另外一個字嗎?
工上王刀牙午由。
2、你能給下面的字架一筆,變成另外一個字嗎?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詩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給學生創設語言實踐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說話、寫字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2、培養學生說話、寫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閱讀欣賞。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春水》這首兒歌。想一想兒歌中的“它”指的是誰?
2、指名讀。大家評議。
3、再讀兒歌,提出不理解的內容,大家討論。
1、導語。
2、學生讀書中的要求,劃出重點詞語。
3、想一想,說一說:寒假中你做了什么事?參加了哪些活動?
4、把你想到的最有趣最難忘的是講給同學們聽。
提示:
(1)、什么時間?和誰?到什么地方?
(2)、抓住最有趣的和最難忘的內容講清楚。
(3)、你還想到些什么?
5、請同學們記錄下剛才的內容。由兩種記錄的方法,同學們自選。
(1)、用筆畫下來自己的經歷,可畫一幅畫,也可畫幾幅畫。
(2)、把剛才說的寫下來,能寫幾句是幾句,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6、全班交流。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詩文,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及對封建社會的痛恨。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1、回憶《憫農二首》,請學生分別背誦。
(一)投影列出學習步驟,學生自學。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二)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蠶婦昨歸淚遍滿者養。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并糾正。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蠶:上面是“天”字,第一筆是橫。
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與“作”區分。
滿: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大三點水,小草字頭)。
養:第六筆是撇,不是豎。
婦:與“歸”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筆要封口。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蠶婦:養蠶的婦女。
歸:回來。
滿:全,整個。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讓學生聯系“學者”、“使者”體會理解;再說說“遍身羅綺者”是指什么樣的人呢?)。
羅: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
綺:有文彩的絲織品。
6、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昨日入城市:一個從事養蠶紡織勞動的婦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
歸來淚滿巾:回來后,淚水浸滿了衣襟。
遍身羅綺者:那些穿著綾羅綢緞的人,
不是養蠶人:不是養蠶織布的勞動者。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昨日/入城市,
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
不是/養蠶人。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朗讀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
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后評議出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淚:左窄右寬,左右高低基本一樣。
滿:左窄右寬,左右高低一樣。
者:第三筆撇要長一些,蓋住下面的“日”。
歸:左窄右寬,左邊高而長,第一筆是小豎。
“蠶、婦、昨、遍、養”讓學生自己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2、抄寫下面詞語。
蠶婦養蠶昨日歸來遍身。
3、背誦古詩(自己先練習,而后匯報。)。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同學間相互評分,記錄在書上。
附:板書設計:
2蠶婦(張俞)。
難字:昨蠶婦滿養。
歸茫著。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十一
1、朗讀課文,梳理文章內容。
2、體會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及側面描寫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品味精美的語言。
3、認識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對大自然。
學習重點。
體會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及側面描寫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學習難點。
感悟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繪風雨場景的寫法。
學習方法朗讀法、批注法、討論法。
課時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背誦和風雨有關的詩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山雨欲來風滿樓。
二、交流預習。
1.走近作者。
賈平凹,原名賈平娃,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陜西丹鳳人。197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杜D月·正月》獲中國作協第3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廢都》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浮躁》獲1987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最近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榮譽獎”。
2.朗讀課文,讀準下列字的字音。
偌大()蜷曲()賈平凹()倏忽()模樣()撩起()剎那()錐形()柵欄()。
三.整體感知。
第1段:樹林全貌第第2段:垂柳、楊葉、蘆葦;。
第3段:斷繩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蒼蠅。
第5段:鳥巢、鳥兒第6段:廢紙、貓、瓦。
第7段:浮萍、魚兒;第8段:老頭、孩子。
是按照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的順序來描寫的.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風的?寫出了風怎樣的特點?
文章先從樹林子開始著手,呈現給我們一幅恣意的狂風圖。接下來,形狀、聲狀方面對被風吹得亂了的垂柳、楊葉、蘆葦進行了生動的描寫,繼續展現狂風大作的畫面。寫了幾組自然物,作者的筆鋒陡轉,寫到了動物,寫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進行景物描寫來具體表現風雨之大之猛烈。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十二
《我上學了》是初入校園的小一年級學生的第一個語文學習內容,設置目的是幫助小一年級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對學校生活產生興趣和向往,實現從幼兒到一年級學生的角色轉換。引導一年級學生了解祖國和校園,產生對祖國、學校、老師、學習生活的熱愛。同時,鼓勵一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
【課前準備】。
1、收集我國各民族服飾的資料、圖片等制成課件。(老師)。
2、準備長城、天安門的宣傳資料片、《愛我中華》和《上學歌》的歌曲。(老師)。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師生間增進了解。
同學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學校,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小一年級學生了。(板書:我上學了)我是你們的語文老師,我們現在上的科目是語文。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讀出它的名字——語文。
二、觀察插圖,進行愛祖國教育。
1、認識我國的標志性建筑,激發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門的宣傳片,一年級學生欣賞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一年級學生指出認識的建筑物,老師出示天安門的圖片及文字,引導一年級學生認讀。
交流:你去過天安門嗎?說一說你當時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了解各個民族,進行民族團結教育。
3、引讀句子,抒發愛國情感。
(1)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長城和天安門舉世聞名,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2)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我們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漂亮的校園,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是中國人!設計意圖:對一年級小一年級學生的情感啟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號,因此,本環節設計重在借助圖片,借助生活體驗,借助老師語言,誘發一年級學生內心的情感。
三、圖文結合,進行愛上學教育。
1、引言: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一年級的小一年級學生了,你高興嗎?帶著你此時的感受讀一讀——我是小一年級學生。(板書)。
2、課件出示插圖,小朋友都背著書包快快樂樂地去上學,他們還高興地誦讀著兒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3、老師范讀,然后領讀,同桌互讀,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
4、仔細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小朋友們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一年級學生匯報過程中老師相機指導朗讀:
(1)“太陽”和“花兒”露出笑臉,要帶著高興的心情讀第一句。
(2)小朋友們背上小書包可神氣了,小鳥看見了也忍不住要問問,問什么呢?帶著好奇的心情讀第二句。
5、齊讀整首兒歌。播放《上學歌》,一年級學生學唱。
設計意圖:一首《上學歌》將一年級學生帶入小學學習生活的情境,通過反復誦讀、圖文結合,在濃濃的語文氛圍中引導一年級學生遵守學校紀律、樹立遠大理想,同時讓一年級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初步感受語文課堂的“語文”味,從而樂于表達,樂于誦讀。
四、講解示范,進行讀寫養成教育。
1、出示小故事,激發一年級學生的興趣。
2、引導一年級學生觀察插圖,看看小朋友是怎樣讀書、寫字的。
3、老師示范,一年級學生跟著做。
五、交流展示,進行熱愛語文教育。
1、師:書就是知識的海洋,樂趣的天堂。你最近讀了什么書?書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組內互講故事,然后選擇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老師點評,針對同學的表現相機提出要求:講故事時要盡量把故事內容說清楚,聲音要洪亮,讓同學聽清楚。聽故事的同學要專心,聽清楚故事內容,看看同學哪里講得好,向他學習。
4、推薦課外讀物,激發一年級學生和家長一起讀。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在自由交流的過程中,容易產生互動學習的效果,老師的點評既能激發一年級學生繼續努力學習的愿望,又能促使一年級學生成長。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十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賈平凹先生筆下的風雨場景。
2.學習作者運用側面襯托來表現風雨的高明手法。
3.能結合課文,運用自己的語言,賞析作者是如何細致觀察并真切描寫景物的細節及其變化的。
學習重點。
學習作者運用側面襯托來表現風雨的高明手法。
課時一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1、掌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給下列加點詞語注音。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讀課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把你的疑惑寫下來。
課堂學習。
一、導入。
1、展示兩張暴風雨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認識作者,認識“凹”
二、初感風雨景。
1.快速瀏覽課文,課文是通過對哪些事物的描寫來表現這風雨的?
2、這些景物大致可以分幾類?這些事物在風雨中什么共同的特點?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練習口頭表達。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1.你們學過很多古詩了,能想想哪些是寫春天的嗎?請你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一篇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3.這首詩是高鼎寫的,這是詩人居住在鄉村寫下的一首詩,所以題目是《村居》。
1.出示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草兒萌芽,柳樹被風輕拂,孩子們正在放風箏。)。
2.這首古詩寫的就是這美麗的景色。請大家自己去讀讀吧。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翹舌音,前鼻音,“紙”是翹舌音。
2.指導書寫。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寫得短而傾斜。
紙:右邊是“氏”不要加一點,易和“低”字相混。
3.學生自由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4.出示要求認讀的四個字。開火車讀。
學習一、二句。
1.指名讀第一句。其他同學想想這句詩寫了些什么?
2.指名說,老師補充。(二月,青草茁壯的成長,黃鶯飛來飛去)。
3.齊讀第一句。指導停頓:草長/鶯飛/二月天,
4.春天的鄉村還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們繼續讀。
5.全班讀第二句。
6.看課件師配音說:看,河堤上的楊柳,在茫茫的春煙中像喝醉了一樣吹拂搖蕩著。
7.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8.學生看課件自由說。
9.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
10.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11.全班齊讀一二句。
學習三、四句。
1.指名讀。
2.老師解釋“紙鳶”就是指風箏。
3.四人一小組去讀這兩句,讀完后互相討論:讀了這兩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男女比賽讀。
6.小組派代表說說,讀了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1.自由背誦。
2.小組比賽背誦。
3.我們學完了這首古詩,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請你說給同桌聽。
4.指名上臺說。
5.小結:詩人短短的幾句詩就寫出了鄉村春天的美麗景色。他寫得好,你們也說得很好。
村居。
草長/鳥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實用七年級語文課件范文(15篇)篇十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要讓一年級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要想讓一年級學生獲得濃厚的識字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以后的識字活動中,這一節的識字體驗尤為重要。然而,剛入校園,一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學習注意力維持時間尚短,學習興趣容易被激發,也容易消散。因此,識字教學必須建立在“趣味”的基礎上,借助多種活動進行,如,在看圖中識字,在表演中識字等,引導一年級學生經歷識字過程,獲得識字體驗,最終準確識字。
課準備。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老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一年級學生)課時安排1課時。
2、互動活動二:同學們反應真快,如果我把這個游戲變成“相反詞語對對碰”,你們會嗎?比如我說左,你對——右。
3、(老師板書“天”和“地”)引言:我們生活在天和地之間,我們是——人。(板書“人”)設計意圖: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游戲是最能走近其心靈的,因為每個孩子都喜歡游戲。兩個游戲的設計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讓孩子在游戲的“趣味”中慢慢走進學習目標,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1、播放童謠視頻。(你是媽媽,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媽媽對我說:“孩子,孩子,你是媽媽的好娃娃?!卑职謱ξ艺f:“娃娃,娃娃,媽媽對你說的啥?”我對爸爸說:“爸爸,爸爸,媽媽說我是她的好娃娃?!蹦愫臀遥液退阄宜且患?,什么都不怕。)將視頻定格在最后一句話。
2、一年級學生嘗試朗讀這個句子?;貞浳覀儎偛趴催^的童謠,“你”指誰?“我”指誰?“他”指“誰”?3、互動活動。老師面向全體同學,用手勢分別指自己、一名同學和另外一名同學,引導一年級學生交流:“我”是誰,“你”是誰,“他”是誰。然后,一年級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表達。
4、老師板書“你我他”,一年級學生認讀。
設計意圖:童謠激發興趣,引導一年級學生在具體的觀察體驗中體會“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進行互動交流,在實際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個人稱代詞的不同含義。
1、老師引導一年級學生觀察板書的6個會認字,一年級學生充分認讀。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讀互考。如果同桌讀錯了,一年級學生可以當小老師教同桌讀字。
3、開火車輪讀字卡,有錯及時糾正。注意“人”是翹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識字:我們怎樣才能把它們記住呢?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字,一邊觀察字卡,一邊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
5、一年級學生舉字卡到黑板前匯報交流,老師相機指導。
天:(1)聯想識字。獨體字,“大”字多一橫就是“天”,“夫”字不出頭也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