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音樂課檢討書實用篇一
1.認識了解彈撥樂器——古箏
2.欣賞樂曲《漁舟唱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感受了我國民族古老樂器──古琴,它的音色古樸、渾厚而悠遠。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一同認識和了解我國另一件民族樂器──古箏。
2.介紹箏(古箏圖片)。
師: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既善于表現優美抒情的曲調,又能夠抒發氣勢磅礴的樂章。它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演奏時以左手按弦、右手彈弦為主,其中箏的劃奏是構成其旋律特色的一個重要演奏方法。
二、辨別結構
1.初聽:畫旋律線。
師:大家對箏這種民族彈撥樂器有了初步了解,一定還想仔細地品味它所表現的音樂吧!那么,我們就一起欣賞一首箏曲。請大家拿出紙、筆,邊聽邊畫旋律線。
(初聽古箏獨奏《漁舟唱晚》音頻。學生準備紙、筆,邊聽邊畫旋律線。)
2.描繪音樂。
師:請你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和所畫旋律線,想象一下音樂描繪的畫面。
3.出示曲名。
師:這首樂曲的曲名是《漁舟唱晚》,是表現江南水鄉傍晚的美景和漁民充滿樂趣的捕魚生活。
4.介紹曲名的由來。
師:這是近代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6年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的詩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陽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5.欣賞動畫,分辨音樂結構。
師:下面我們將音樂與畫面相結合,體會樂曲所描繪的夕陽西下,漁夫載歌歸舟的優美意境。聽一聽樂曲是由幾部分構成的?(《漁舟唱晚》動畫一、《漁舟唱晚》動畫二)
三、學唱旋律
1.欣賞第一部分。
(1)師:現在請大家分段欣賞。先聽《漁舟唱晚》第一部分音頻。
(2)運用表情術語來描述音樂。(《漁舟唱晚》對比填空)
(3)隨琴視唱歌譜。(出示《漁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題譜例)
(4)師:同學們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這段旋律呢?學生討論。
(5)師:這段旋律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懷?
教師總結:是的,和我們城市的喧鬧相比,好像來到了世外桃源。這段旋律抒發了作者對湖光晚景的贊美之情,使我們仿佛看到了漸漸西沉的夕陽,輕拂湖面的漣漪,緩緩移動的帆影和輕聲歌唱的漁民。
(6)哼唱旋律。
師:請同學們跟錄音模仿古箏的音色,用“咚”音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
2.欣賞第二部分。
(1)欣賞《漁舟唱晚》第二部分音頻。
教師可配合視頻講述:這段音樂采用了箏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們感到聲音華麗流暢,韻味十足。
(2)隨琴學唱旋律。(出示《漁舟唱晚》第二部分主題譜例)
師:這段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能用一個表情術語描述一下嗎?
3.欣賞第三部分。
(1)欣賞《漁舟唱晚》第三部分音頻并討論。(出示《漁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題譜例)
師:請同學們邊聽邊想,此時,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聽到了哪些聲音?音樂結束時音量有何變化?你能想到什么?請你們小組討論欣賞后的感受。
(2)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隨音樂仿佛聽到了交織在一起的浪花的飛濺聲、搖櫓的吱吱聲、漁民的歌聲和收獲后的笑聲……,隨著音樂的漸慢漸弱,漁民收網歸航,湖面上又恢復了原有的寧靜。
(3)隨音樂哼唱旋律,再次體驗音樂的情境。
四、完整欣賞
再次欣賞《漁舟唱晚》動畫。(《漁舟唱晚》動畫一、《漁舟唱晚》動畫二)
五、配樂朗誦
樂曲的意境與一些古詩的意境比較相似,可請學生配樂朗誦《漁舟唱晚》。也可試著讓學生寫寫與《漁舟唱晚》意境相近的詩句配樂朗誦。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欣賞的樂曲《漁舟唱晚》,讓同學們體會到了樂曲的情緒與意境,感受了祖國古典音樂的美感,并認識和了解了我國民族樂器──箏。希望課后同學們再找一些關于箏的樂曲來欣賞。
音樂課檢討書實用篇二
1.欣賞《歡樂頌》,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及對世界音樂的地位和貢獻,理解《歡樂頌》的時代意義,學習貝多芬與命運頑強斗爭的精神。
2.能準確、和諧地演唱二部合唱《歡樂頌》,并能背唱第一聲部。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準確、和諧地演唱二部合唱《歡樂頌》,并能背唱第一聲部。
2.了解樂曲的幾種演唱形式。
教材分析
教科書呈現的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題,第四樂章分三個部分,《歡樂頌》是它的第二部分,歌曲的旋律十分簡樸。貝多芬以極其簡練的手法(幾乎只用了1、2、3、4、5五個音和一種音符──四分音符)就營造出了如此莊嚴、宏偉的效果。這首歌曲已經傳遍了全球,表達了全人類的共同愿望:消除隔閡、消除戰爭,人類重新團結在一起。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彈奏《獻給愛麗絲》的片段音樂,導入新課的學習。
提問:誰知道這段音樂的曲名和曲作者是誰?
學生回答:貝多芬。
2.樂圣貝多芬簡介。
師:貝多芬是德國的作曲家,被后人尊稱為“音樂圣人”,有著偉大而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他憑著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藝術的酷愛,創作了大量不朽的音樂作品,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音樂遺產。交響曲是音樂作品中結構最為宏偉的,通常有三到四個樂章。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貝多芬的經典之作《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題—《歡樂頌》。
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欣賞《獻給愛麗絲》音樂片段,從中受到感染,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欣賞歌曲
1.初次聆聽歌曲《歡樂頌》。
提問:歌曲的情緒?
學生回答:熱情、莊重、歡快、熱烈等。
師:這首歌曲熱情、莊重,深受人們喜愛。
2.學唱第一聲部歌譜。
(1)教師做示范:用“la”輕聲模唱(口腔打開,找打哈欠的感覺),并指導學生練唱。(鋼琴伴奏。)
(2)指導學生用輕聲哼唱歌曲《歡樂頌》的旋律。
(3)指導學生解決難點:跨小節的連音(12、13小節)和3、4音程的音準。
(4)指導學生用中等音量唱旋律。
在教師的指導下用中等音量唱旋律,練習控制聲音的能力。
(5)指導學生反復練唱歌曲。
根據這首歌曲的情緒,要用在連的基礎上稍斷開的演唱技巧。
(6)學唱第二聲部歌譜。
學生隨老師一起視唱第二聲部的主旋律,并唱好變化音。
3.二聲部合唱。
指導學生唱好二聲部合唱,做到聲部間和諧統一。
4.學唱歌詞。(出示《歡樂頌》歌詞譜例)
指導學生唱好一字多音。
5.隨歌曲《歡樂頌》音樂完整演唱全曲。
師:《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的唱段,但是在1824年這部交響曲首演時,貝多芬已雙耳全聾。據記載,演出結束后,他全然聽不到身后觀眾的狂熱歡呼聲,一位女歌唱家扶他轉身,這時,人們看到了貝多芬留下了激動的熱淚,因為他實現了自己一生的愿望:把偉大的歡樂奉獻給了所有的人。貝多芬雖然早已離去,但他的音樂作品和人格魅力卻激勵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讓我們再次高唱《歡樂頌》,用歌聲來悼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學生回答:這首歌曲的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運用了x x x x ︱的節奏型、速度為中速。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這首歌曲的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大量運用了x x x x︱的節奏型、速度為中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歌曲的情緒給我們聽覺上的感受是熱烈、莊重的,所以不難看出,旋律、節奏、速度是影響音樂情緒的重要因素,它在音樂表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對比欣賞
《歡樂頌》是一首合唱歌曲,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是其中的一個聲部,合唱版的《歡樂頌》氣勢宏大、交響樂隊和人聲的交相輝映,使音樂更具有震撼力。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交響樂合唱《歡樂頌》片段,請大家邊看邊思考:歌曲中出現了哪幾種演唱形式?(獨唱、重唱、合唱。)
四、課堂小結
這首歌曲已經傳遍了全球,表達了全人類的共同愿望:消除隔閡、消除戰爭,人類重新團結在一起。同學們,追求快樂、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愿望,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快樂時光,珍愛我們的祖國,拒絕戰爭、期盼和平,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輝煌燦爛!
音樂課檢討書實用篇三
本班學生來自音樂素養較高的部分四年級學生和音樂素養很高的部分三年級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較高的音樂學習目標,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
教學內容:
歌曲《送別》
教學目標:
1、了解學堂樂歌的相關知識,知道詞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簡歷與曲調的由來。
2、深刻體會歌曲內涵,并能悠長的氣息、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
3、通過知識的延伸及拓展,激發學生的表現力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2、對本課知識延伸和技能拓展的準確把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安定情緒,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欣賞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內容?像這類歌曲叫什么?
像這種廣受學生喜愛,流行于校園,體現校園生活和學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們稱它為“校園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們的前輩在學校唱什么歌嗎?
三、介紹“學堂樂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國初期)起,中國開始開辦學校,那時稱做“學堂”,學校開設的音樂課叫做“樂歌”課,音樂課上唱的歌稱為“學堂樂歌”,也就是類似當今的校園歌曲。學堂樂歌的曲調大都是來自日本以及歐洲、美國,由中國人以中文重新填詞。簡單來說,就是運用外國的曲子,填上中國的詞(選曲填詞)
學堂樂歌充滿著對傳統勢力的反抗精神和飽含的愛國主義激情,是學校音樂教育的啟蒙,開創了中國近代音樂創作的先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堂樂歌的代表作《送別》。
四、歌曲教學
1、初聽錄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緒,內容。
2、出示歌詞,介紹詞作者李叔同。
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是由學堂樂歌的先驅者李叔同填詞創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師,中國音樂家、戲劇活動家,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除音樂戲劇外,繪畫、書法、詩詞均所擅長,是個名副其的音樂天才。
3、填詞演唱,注意氣息連貫,聲音優美,位置統一。
4、分析處理歌曲,加上力度記號演唱。1.聽音范唱播放《送別》
師:我們在聽到時候看看這首歌曲是幾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調號?
生:回答
師: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調、再次聽《送別》
師:一起來聽聽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點和情緒
師:誰來說說歌曲的特點和情緒?
師: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帶上跟著老師一起學唱這首歌曲
1、先來朗誦一遍歌詞
2、學生一起朗誦
3、老師領唱一邊簡譜
4、學生聆聽一遍歌曲
5、學生跟著音樂輕聲哼唱
6、教師領唱
7、學生一起唱,學生跟著老師來唱譜子,然后老師唱普學生填詞,老師糾正學生唱的錯誤的部分。
五、做游戲。
蘿卜蹲游戲,找六個學生,誰輸了誰來給大家唱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首新歌。
六、小結下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歌曲《送別》,感受到親友間離別時憂傷與凄涼的不舍之情,我們可以回家唱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給弟弟妹妹們教,如果以后有送別的場景,我們就仔細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吧。
音樂課檢討書實用篇四
1、以活潑、歡快的情緒,飽滿而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種樹時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樹成材的愿望。
2、體會連音線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動的方式進行表演。
重點難點:
1、讓學生感受了解地球是我們共同應該保護的家園,植樹造林勢在必行。
2、學生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學方法:
學唱法、引導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多媒體設備、flash畫面、磁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上節課內容《苗嶺的早晨》
1、復習聽賞一遍。
2、再以網上畫面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和記憶。
二、導入新課:
美妙的音樂將我們帶到了山清水秀的苗家山寨,生活在那里的人們該是多么幸福,具統計從1970年到20__年,由于地球上的森林覆蓋率下降了12%,由此生物多樣化下降了1/3,淡水資源減少了55%,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如此嚴重,我們怎么辦?(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引導植樹歌的出現)
三、學唱歌曲:
2、教師范唱,邊唱邊拍節拍,學生跟著做,心里默唱。
3、聽歌曲錄音,學生自己拍節拍,小聲跟唱。
4、聽老師彈琴,學生拍節拍小聲唱歌。
5、歌譜學唱,注意歌曲中的連線。
6、學習歌詞,學生分組學唱并練習。
四、創編歌曲的律動:
1、第1、2小節拉手原地點踏步。
2、第3、4小節雙手上舉擺動。
3、第5、6小節一人蹲一人站立。
4、第7、8小節拉手雙人轉圈。
教學反思:
在創編活動中,要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一邊律動,一邊演唱歌曲,從而加深對歌曲內涵的理解,并使課堂氣憤更加活躍。
音樂課檢討書實用篇五
教學目標:
1.能用輕快、自然地聲音演唱《蘆笛》,唱準附點八分節奏。
2.專注地聆聽音樂并能和同伴一起配合音樂較為自如地進行活動,能通過聽辨、對比等 方式發現樂曲的結構特點。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響板、鈴鼓
教學重點、難點:附點八分節奏
一、導入
生跟著音樂《蘆笛》踏步進入教室(蘆笛伴奏)
二、教學過程
(一)身勢律動
1、原地踏步
(1)跟音樂原地踏步
a師:好了孩子們請坐,孩子們,你們剛才走得神氣極了,真像一個個小士兵,告訴你們哦,剛才你們聽到的這段音樂,就是模仿一群波蘭小士兵的。今天,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波蘭小士兵的生活。怎么樣,愿意嗎?好,聽好了,全體起立,要想成為一只訓練有素的隊伍呀,我們必須要學習一些本領呢!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一個本領就是:原地踏步,會嗎?(ppt1)
(2)原地踏步練習句頭。
好,立定。我們的腳步呀很整齊,不過呢,不夠神氣,請觀察我在踏步的時候強調的是句頭還是句尾呢?(師跟音樂示范第一段音樂)看出來了嗎?你說,好,那跟著我一塊來做,好嗎?(師生一起做原地踏步,強調句頭)
(3)原地踏步強調句頭,句尾拍手三次
哎呀!你們可真聰明,下面我要加大難度了,請你在每句的句尾輕輕拍三次手,能做到嗎?咱們來試一下,(師生跟音樂,句尾拍手)準備開始了,耳朵豎起來。
2.報數
(1)練習報數
哎呀,我的這支隊伍呀可真聰明,下面呀,我們要進行第二項了,你們看(ppt2)
是什么?一起說,(報數)請你們從1號到8號依次報數,記住啦,每位士兵、每一排士兵同時進行,明白嗎?你們聽,報數的速度(練一下1到8報數)嗯很好,我剛才看見有的小士兵非常細心,他用轉頭來傳遞他的報數信號呢,你們能做到嗎?好,那我們再來一次,速度要加快了,聽,(快速1到8報數)非常棒,下面呀我要把指揮權交給音樂了,你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報數吧。(ppt2)
(2)跟音樂報數
耳朵豎起來,準備(跟著音樂伴奏1到8報數)哎呀,可真整齊,
(3)跟音樂報數,加入拍手和跺腳
下面呢我們把報數的聲音放在心里,你們可以用拍手和跺腳來完成嗎?好,1到7號的小士兵用拍手,8號的小士兵用跺腳,咱們來試一試(ppt2)
耳朵豎起來,嗯,很好,我剛才看到那位小士兵他可棒了,那我們能不能跟他一樣,用響亮的聲音再來一次呢?好,咱們跟著音樂再來一次。(ppt2)
3.巡邏
(1)邊讀嘁嚓嚓、嘁嚓嚓邊巡邏
(2)邊讀嘁嚓嚓、嘁嚓嚓邊巡邏,變換四個方向
4.完整展示踏步、報數、巡邏
(二)、節奏訓練
!、讀節奏
__ __| _ - |
__ __| _0 0 |
c第二個節奏哪里不同?練習兩次,
2.認識八分節奏
聽我們的節奏呀有了變化,哪個地方有變化?待會兒請你說出來,哪里變化?第一小節,哪個音上呢?第一個音上有了變化,有了什么變化呀?第一個音變長了,第二個音變短了,孩子們我們把變長的音加上一個小點,變短的音我為它加上一個小紅線,我們把這種節奏叫做附點八分節奏,孩子們,附點節奏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呢,哎呀,跟我讀,好我們加上附點節奏將它拍出來吧,哎呀呀呀喲哦。很好,我們第二句,哎呀呀呀 呀空空。
3.讀出附點八分節奏
下面呀我要跟你們一塊兒完成這組節奏了,聽好了,我會拍出前一部分的節奏,請你們拍出后一部分的節奏,我會給你提示,是拍第一組還是第二組,第一組、第二組(ppt兩組節奏)生分別練習。
4.旋律練習
a孩子們我們很好地破譯了密碼,看信封打開了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吧,哦原來是小樂句,一起來唱一唱吧,分別是每一句的后半句。
(1) 跟伴奏唱旋律
(2) 用dv來哼唱
(三)、新歌教學
1.介紹蘆笛
2、唱歌曲
(1)學唱第一段歌詞
a讀第一段歌詞
b響板伴奏師生接口讀節奏
c跟音樂伴奏輕聲讀歌詞
a跟著鋼琴唱第一段
孩子們,我們剛才讀歌詞的時候,有強有弱的,請你們唱的時候注意了。
b跟鋼琴唱注意強弱
c跟伴奏唱,聽一聽老師在哪個節拍上拍響了它?(附點節奏的時候)
d邊唱邊拍
下面老師就請你們在附點節奏的地方拍一拍,聲音也要清脆有彈性哦.
(2)學唱第二段歌詞
a蘆笛的聲音吸引了士兵們,我們來讀一讀第二段歌詞(接口讀)
b跟琴唱第二段歌詞
c錯誤的地方重點練習
(3)學唱第三段歌詞
a士兵們的隊伍走過綠色村莊,安泰克聽見遠處歌聲走出家門(接口讀)
b跟琴唱第二段歌詞
c錯誤的地方重點練習
(4)完整演唱歌曲
(5)完整演唱歌曲并加入拍手
(6)跟錄音伴奏唱
3.歌曲處理
(1)分組討論
(2)合作表演
一組同學演唱,一組表演。
三、課堂小結
就讓我們在蘆笛的音樂聲中快樂地結束我們今天的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