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說岳全傳讀后感字篇一
(一)棠爸2008
最近,我讀了李嘉誠全傳。讀完之后,我對管理學有了很大的體會。李嘉誠作為華人首富,其人生可謂傳奇。但這傳奇的背后又有深層的原因,李嘉誠的個人性格特點以及其對企業管理的理念對其成功更起著絕對的關鍵作用。
李嘉誠經營企業很注重管理的藝術,他認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夢想,并為之奮斗。
李嘉誠的童年是在貧窮饑餓中度過的,但年僅14歲的他卻為自己立下了一個簡單而又沉重的目標:自己必須掙得足夠一家人存活的費用。就是在這樣樸素理念的指引下,22歲的李嘉誠終于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工廠。以前在給他人做事時,他憑耐忍、任勞任怨就可以了,但現在有了自己的公司,這些品質已經遠遠不夠了,于是他開始注意降低失敗的幾率,這為他以后穩健的經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李嘉誠還認為,知識必須與意志相結合,靜態管理自我的方法必須伸延到動態管理中,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而如何避免讓聰明的組織干愚蠢的事才是問題的核心。
一生游走于商界的李嘉誠對企業管理有著獨特的看法。我對這些看法做了如下總結。
一,在他看來,管理的宗旨并不是“安人”,而是要賦予企業生生不息的光芒。
李嘉誠的管理理念非常鮮明:一方面,管理者要善待下屬,你對他們好,他們才會對你好,任何人都能成為企業的核心,但這需要管理者本人先付出,這也就是修己;另一方面,他十分清楚,好的管理并不是說幾句人文精神的語言就能達到的,而是要力求在商業秩序模糊的地帶建立正確的方針。這就需要管理者能知人善任,量才而用,而不是只知道一味地充好人。畢竟,企業的核心責任是追求效率及贏利。正是基于這樣的管理理念,李嘉誠特意將感情因素注入企業管理的過程中,李嘉誠這樣做也贏得了全球職業經理人的廣泛尊敬。值得說明的一點就是,李嘉誠這樣做絕不是在追求“安人”的境界,因為“安人”是中國式管理中最具幻想色彩的東西。
二,李嘉誠強調,人品牌是無形資產,財富是有形資產,如果一個商人想要出人頭地,必須要懂得經營和挖掘自己的無形資產,把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資產。經營品牌是高層次的經營,它強調的是一種獲取勝利的省心術、省力術。品牌的經營表明:不管你干什么事,不要只知道一味猛干、蠻干,死命地去做,而要學會“詩外功夫”,在別人沒有注意的地方多動腦筋;要了解潛效應的作用,可以先打響自己的名聲,然后再謀劃其他的事。這一策略最大的好處就是事半功倍,小投入換得大回報。
四,誠信為本。李嘉誠認為管理者首先要學會自我管理。管理好自己是事業成功的關鍵。基于此觀點,他一是將誠信看得比生命還重。例如李嘉誠生產的塑膠制品出現品質問題后,坦誠地認錯,向原料商、客戶、銀行道歉,并嚴把質量關,終于使自己度過難關。二是他堅持做事先要做人的原則。例如他與一個行乞的外省婦女約定第二天見面,即便第二天有客戶要上門他也要準時赴約。
李嘉誠的成功的管理理念還有很多,每一項都值得管理者借鑒和使用。李嘉誠正是由于他成功的管理理念而取得了成功,也成就了其輝煌的人生。其對企業管理貢獻必將為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二)商人就是商人
最近事情比較多,斷斷續續地看了差不多一個星期才看完這部書。大量的篇幅在寫李嘉誠生意上的成功,甚至細到每一個重量級并購談判都要濃墨重彩。整部書把李嘉誠寫成了一個生意經念得好,錢賺得多,是多年的華人首富外,好像再也找不到什么可讀的了。
“貧窮志不移”、“做人須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大凡成大器者,聰明是其一,重要的還是勤奮。”、“穩健中尋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雖歷經坎坷,但從未彷徨。”、“我深刻感受到:資金,它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命的源泉;信譽、誠實,也是生命,有時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等等,好像成功的人都可以這樣去敘說。
曾有記者詢問他與地鐵公司、匯豐銀行合作成功的奧秘,李嘉誠道:“奧秘實在談不上,我想重要的是首先得顧及對方的利益,不可為自己斤斤計較。對方無利,自己也就無利。要舍得讓利使對方得利,這樣,最終會為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我母親從小就教育我不要占小便宜,()否則就沒有朋友,我想經商的道理也該是這樣。”這是大多數中**親教育孩子的常識,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俗話說:吃得虧,打得籠一堆。俗話還說:舍得寶來,寶調寶。正是因為沒有特別之處,才說明這才是真正的做人之道,做事之道,成功之道。平淡是真,大道至簡,說的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這兩段都與運氣有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算不如天算。從來沒有聽說過,誰算計過老天的。在我看來,富豪的運氣就是比一般的人要好。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命里有時終需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并不是說個人就不去努力了。恰恰相反,我們每一個人所應該做的是“盡人事”這個過程。結果如何我們不必去強求,強求也強求不來,而應該“聽天命”。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勤奮不是不可以,但這只是在小富的層面。古人云,小富由勤,大富由命。李首富的話,恐怕與常理不太相符。
松下幸之助形象地描繪企業主在企業的不同階段應扮演的角色。事業規模小,可以事事親力為之;事業規模中等,更多的要依賴助手;事業規模龐大,還必須靠一種精神力量來統治。
說到首富自然離不開房地產。1994年5月26日,政府拍賣兩塊官地。其時,樓市仍高企不下。拍賣場卻出奇地冷清,睇客多多,而競者寥寥。結果,一塊粉嶺地皮成交價20.4億,比預期的28億低許多;一塊元朗地皮以5.1億成交,比預期7億多低了3成多。議員張文光赤膊上陣,怒斥十多位地產商控制土地,造成“有地不起樓,起樓不賣樓,賣樓為炒樓,炒樓變空樓”的荒謬現象。
對于李嘉誠的投資手法,深有研究的分析師認為其特點在于前瞻性、戰略性的投資方式,因為李嘉誠從事的產業無論是房地產業還是運輸業,都因其快人一步搶到頭啖湯而獲得長遠發展。
說到李首富與中國兩大藥業集團的合作,我只看到了下面這句有趣的話。當地有人將板藍根沖劑比作“中國咖啡”,一遇上感冒發燒就沖上一杯。顯然中藥在李首富的加盟下,已經走向了國際舞臺。
讀罷此書,無奈驚呼:商人就是商人!
李嘉誠經典語錄讀《李嘉誠傳》有感李嘉誠說過的話李嘉誠自傳讀后感說岳全傳讀后感字篇二
;看完李嘉誠傳奇的一生,讓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術創立的宏基偉業,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處事態度和他對做任何事情的誠信態度.我想就是因為擁有這個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業,這就是”超”之所在。
書中講了這么一件事情,他還在開塑料花廠的時候,有位歐洲批發商看中了李嘉誠的企業,想大量收購,可這時剛好李的企業資金發生了問題,所以那位批發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帶一個條件,那就是找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做擔保。李嘉誠在找不到擔保人的同時并沒有放棄去開發新產品,結果他通宵趕出了9款樣品。第二天連忙去和那個批發商交涉,他用自信而執著的口氣說:”請相信我的信譽和能力,我的原則是做長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銷,互利互惠”。批發商微笑的說:”我早已找好一個擔保人了,那個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長江公司實力上了一個臺階。
后來的李嘉誠用7億資產的中小型企業,成功地控得資產價值60億的香港第二大英資洋行和記黃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對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購時才做到兵不血刃。什么怡和大班會如此的看重李嘉誠呢?這正是李嘉誠的誠信說服了他們。收購和記黃埔后,李嘉誠由此被譽為”超人”。
另外在如今李嘉誠的企業中,仍然還有著建廠時進廠的老員工,雖然企業涉及的行業和專業越來越復雜,他仍然把老員工留在自己的企業中,無不體現他對老員工的關懷,從中也反應了一個“誠”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話就是“你必須以誠待認,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看完李嘉誠傳奇的一生,固然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思考,唯有誠信是不容質疑的。不管你現在做什么,將來要做什么樣,我們必須以誠待人,以誠待事。
?
相關熱詞搜索:;說岳全傳讀后感字篇三
和張小硯聊天,姑娘說:《曾國藩全傳》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她說這話的時候,我才看了一半,“血祭”看完了,“野焚”讀了一半,“黑雨”還未打開。我不知道張小硯說的是不是我看的這本《曾國藩全傳》,因為在百度上搜索這個書名,你會發現,有多個版本。
我讀的這本是長篇歷史小說,作者唐浩明,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分為血祭、野焚、黑雨三部;另外還有人物傳記《曾國藩全傳》,作者蔣星德,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為曾氏侄兒的親筆撰述;岳鑫、張弘編寫的《曾國藩全傳》包含曾國藩正傳》、《曾國藩演義》、《曾國藩逸史》《曾國藩別傳》四部,是最大部頭的一部,京華出版社出版,價格870元。其中流傳較廣的是前兩套,等讀完手頭這一套后,可以再買來另一套讀。
曾國藩有三點過人之處:曰自律、曰識人、曰馭人。
自律,就是對自己嚴格要求。為此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寫日記,對自己進行剖析,進行學淋淋的自我批評,從點滴之處進行自我約束。“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制矣”這是岳飛所言,也是曾氏原則。作為文武統帥,曾國藩以身作則,“勤”“儉”修身,恪守“慎獨”,嚴守自己的品行,只有這樣的領導才能夠以個人的人格魅力帶領一支有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隊伍。
識人,就是識別人才。曾國藩著有《冰鑒》一書,現在可以買到。此書據說為面相識人之大成者,雖言過其實,但終究面由心生,生理和心理的相互轉化影響是有道理的,此書可以買來一讀。
馭人,就是是通過賞罰、教化、交流、共事等方法讓人才為我所用,這是一門微妙的學問,值得一生學習。我曾說過,最美的風景在人的心里。可以借鑒卡耐基《人性的弱點》。
識人只有和馭人互相配合才有其意義,只懂其一,不足成事。識得人才,但是不能為我所用,那又有什么意義呢?人有些人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卻不能為我所用,比如左宗棠者,只能順其發展,取其自然,合理利用,沒有必要在這些人身上多費工夫;那些心地醇厚、具備突出才能、同時又可克服的缺點的人才是有價值的,識別人才后,加以鼓勵,加以培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持久,比如李鴻章者。
其實,自律和識人馭人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嚴于律己,才能耳清目明,識得人才,并讓人才聚攏在自己的人格魅力之下,并且駕馭他們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