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的老師作文字篇一
盡管課程改革工作在不斷深入,但是現在的初中作文教學,基本上處于一種摸石頭過河的狀態,加上應試教育長期的壓抑和束縛,中學生習作中"人文背離"現象十分突出。初中學生大部分時間與課本打交道,生活面狹窄,加上年齡偏小,對社會缺乏深入了解,對生活缺乏真切的體驗。再加上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普遍采取"趕鴨子上架"的辦法,對寫作的結構、用詞、開頭和結尾都作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使學生的習作呈現出驚人的趨同性,人云亦云,喪失個性,了無生氣。學生的習作中普遍存在"四化"現象,即題材單一化、主題贊歌化、結構雷同化、語言平淡化。這些令人勘憂的現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最主要的就是導致"人文背離",把作文與做人割裂開來,這就明顯地偏離了作文訓練的真實性、人文性要求,抑制了人的個性發展。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思想認識水平的物化形態。目前初中生作文缺乏新意,這跟老師片面地追求立意標準、格式標準和寫法標準有著密切的聯系。筆者認為要使學生的習作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特個性,教師在作文指導時應把學生樂于表達、樂于動筆放在首位,激勵、引導學生多向思維,使學生習作時的創新意識得到最大限度釋放,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會不斷高漲,寫作能力自然水漲般高,一大批想象豐富、富有個性的佳作自然會脫穎而出。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出要求初中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專門向學生大講作文技法,而且要啟發學生和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新課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學特別注重倡導"生活本源"這一先進理念。也就是說,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對生活的感情,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圈子,帶領學生多接觸自然,認識社會,培養健康的人格。嘗試課改的實踐經驗使筆者深深認識到:引導學生關注天下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開放學生的心扉,讓他們在習作中無拘無束、無羈無絆,寫出個性鮮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摯的習作來。
當然,學生的習作并不是原封不動地把生活推向讀者,而是應善于對生活的表象進行挖掘、提煉,要引導學生學會"由表及里""去偽存真",透過現象看本質,對待生活具有慧眼,具有獨到的見解和發現。學生要寫出具有一定水準、個性鮮明的佳作只靠老師的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寫好習作的關鍵在于課外的積累。教師在平時可以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也可以通過看電視、聽廣播、上網查詢等多種途徑、接收新思想、新信息,留意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生動寫作素材。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指導學生寫好習作,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做好"厚積而薄發"的準備工作。我們可以根據學生擅于記憶的特點,有計劃、有意識積累材料,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這樣,學生在習作時自然會思想活躍、語言生動、善于想象,有利于在習作中發揮學生自己的個性。
總之,我們教師在作文實踐中,應緊緊圍繞如何實現"以人為本",培養和張揚學生個性來作文章,引導學生在習作中寫出自己的個性。
初中的老師作文字篇二
老師,多么圣潔的字眼,多么神圣的職業,正如一句話所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承載了數千名家長的熱切盼望;老師,孤單一人架起了無數理想的橋梁。我的班主任孫老師便是這偉大集體中的一員。
他高高瘦瘦的個子,炯炯有神的雙眼,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樸素的衣著襯托了他的簡單與平凡。
他講課十分有趣,所有的學生都很喜歡。幽默的談吐,流利的話語,豐富的感情,生動的閱讀構成了他獨特的教學方式。上課時,如若有人說話,做小動作,他會用嚴厲的眼神制止。與兒時不同的是,回答問題錯了,他不是批評,而是用鼓勵的話語默默的支持我們。
孫老師不僅講課生動,組織集體活動時,也格外的負責。
記得那天,他讓我打掃講臺前的那塊地,可由于掃帚不夠,我在前面等了好久都沒有等到。許久,孫老師跑過來問我遲遲未打掃的原因,我便一五一十的說了,他明白后又講到:“你先把地上明顯的贓物撿起來,等會兒有了掃帚你再掃一遍吧!”“嗯,”我輕聲回答,“知道了。”等他再次回到教室,見到了同學們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地面和窗戶時,他由衷的笑了,在我看來,她的笑容是那么的燦爛,那么的美。
說他嚴厲吧,但有時候呢,他又顯得那么的體貼。在三天的軍訓中,他的身影無處不在。我們渴了,他便為我們送水,慰問我們。在班集體中,有同學想家甚至流下淚水的時候,他會想慈愛的父母那般去關心同學們并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的生活。
通過這幾天的相處,我覺得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和藹可親、樂于助人而又低調的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說的不正是我們的老師嗎!他們好比一只只蠟燭,用自己的青春作為燭芯為我們燃燒他們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段。用那一句句安慰的話語、一個個會心的微笑來鼓勵我們積極奮斗,用好奇心打開那一扇扇緊閉著的大門。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用自己的行動讓最美最燦爛的笑容永遠定格在老師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