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關羽字篇一
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身長九尺,身穿黃金甲,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曾在戰場上溫酒斬華雄。他,乃三國名將——關羽,關云長。
我翻開三國演義的那一刻,關將軍就把我吸引住了。關將軍是我的偶像,他人不僅武藝高強,還有著很好的品質。
他忠,回望幾千年前,劉備,關羽,張飛他們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戰亂時候,三人走散,關羽被曹軍大圍,當了戰俘。曹操為了收獲這一名得力干將,不是賞賜珠寶,就是大擺酒席。一狠心還贈于赤兔寶馬。可關羽說道:“我有了這馬,就能很快見到兄長了。”曹操煞費苦心,晚上都翻來覆去睡不著,可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在曹營之中呆了幾日之后,便騎上千里馬,留下贈送的珠寶,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
關將軍不僅忠誠,還講義氣。
當初周瑜火燒赤壁,曹操的百萬雄兵已經沒了之前的勝氣,大敗一場,士兵們抱頭鼠竄,逃得比兔子還快,曹操帶著殘兵剩將,忍著疼痛和饑餓連夜跑路。
可逃到華容道時,抬眼一望,關羽帶領大軍銅墻鐵壁般的立在面前,堅不可破,回眼望自己的軍力,簡直就像是一塊小青石,眼望著珠穆朗瑪峰。本就是一個大好時機,可是漸漸的,士兵們,緩緩移動,為曹操讓出一條安全通道,是關羽下得令。還記得走出曹營之前,關羽說過,之前的待遇,今后必會報答。于是挺著殺頭的風險,為曹操讓開了道路。這就是關羽的義。
就在我認為關將軍能夠一路飆升的時候,突然間,蜀國的那顆巨星隕落了。就在蜀國正要發展巨大的那一刻,敵軍來襲,面對敵軍,關將軍驕傲了,所謂驕兵必敗,關將軍輸了。蜀國的那顆巨星,不見了。
這就是關將軍,是我的偶像。他流傳了幾千年,流傳的,不僅是他的武藝,還有他的忠,和他的義。
關羽字篇二
關羽墓在哪里?關林相傳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明萬歷年間始建廟、植松。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的規模。關林總面積約百畝左右,古柏蒼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氣象幽然,為洛陽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覽勝地。
1780余年來,關林因厚葬關羽首級而名聞天下。這里峻宇連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廟,視為嚴宮,形成了濃厚的關公文化氛圍。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成占地200余畝、院落四進、殿宇廊廡150余間、規模宏遠的朝拜關公圣域。
兀立于廣場上的“千秋鑒”樓,為舊時“燈影鑼鼓話興亡”的所在;分立于大門兩側的明代石獅,赳赳而踞,具有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極富封建意味的大門鑲嵌著81顆金色門釘,體現了關林的崇高地位和關羽的身后榮耀;立于儀門左右重達3000余斤的鐵獅,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關公的遺物,雖歷400余載風風雨雨,依然肅穆含威;儀門“威揚六合”匾額為慈禧太后御筆,端莊厚重,彌足珍貴;連接儀門和拜殿的石獅御道為海內外關廟所獨有,甬柱頂雕石獅104尊,百獅百態,圓潤生動,毫無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期中原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關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軸線上,舞樓(又稱千秋鑒樓)、大門、儀門、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奉敕碑亭(八角亭)、關冢,構成了關林巍峨宏大的建筑格局。其主體建筑上的龍首之多,為中原之最。建于康熙年代的`奉敕碑亭,結構端莊,八角亭彩飾華繁、木雕精美,全為木榫勾結。
大殿
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26米。廡殿頂,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說的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故事。
二殿
五開間,廡殿式,門上懸掛著"光昭日月"匾額,是清光緒帝御題。殿中塑關羽怒視東吳像,左側站著手棒大印的關平、右側站著手持大刀的周倉。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為張候殿,右為五虎殿。
三殿
三殿硬山式,面闊五間,規模較小,內塑關羽夜讀春秋像、關羽出行圖和睡像,故又稱寢殿。
石坊
寬10米,高6米,三門道。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坊上題聯甚多,均是歌頌關羽之作,書體皆為明清書法,值得欣賞。
八角亭
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構筑奇巧,別具一格。亭內有龜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頭雕龍,額題"勒封碑記"四字。碑的正面書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林",為歷代帝王對關羽的最高封號。舊時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冢,百姓墓稱墳,圣人墓稱林。關羽被尊為"武圣",故其墓稱"關林"。關林俗稱關帝冢。相傳,孫吳殺害關羽之后,怕劉備起兵報仇,遂以木匣盛關羽首級,送往洛陽。企圖嫁禍于曹操。曹操識破其計。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于城南。
關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經整修,設立了“洛陽古代藝術館”,在兩側廊房內陳列洛陽出土的眾多石刻、碑志精品。2015年05月25日,關林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文名:關羽
別名:云長,長生
出生地:河東郡解良縣(今山西運城)
性別:男
民族:漢
去世年月:公元220年
職業:將領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時發掘出關羽的墓磚,磚上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還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他因而寫了《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該銘現立于山西省運城市常平村的關帝家廟中。依銘所記,關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明崇禎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溝關羽祖塋的《祀田碑記》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編修的《關帝志》,都認為關羽生于漢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間對關羽生辰還流傳有好幾種說法。比較、考證幾種資料,較為可信且成公論是關羽生于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然則關羽將較劉備年長一歲,與民間普遍流傳的排序不乎。
這些資料一直受到爭議,現今仍未有確切可信的資料。《三國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記錄關羽出生,另外如《關帝志》內容多出自《三國演義》,非嚴謹的史料;《祀田碑記》和《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未經嚴格考究。
關羽的出生地河東郡解縣常平里,即今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常平村。羽生自有封建文化教養的農家,初名長生,后改為羽,取字云長,青少年時期在家習文練武兼作農事,“稍長娶妻胡氏,于靈帝光和元年(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
大約在關羽23歲的時候,即光和六年(183年),因斬殺惡豪呂熊而逃離家鄉。5年后至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結識劉備、張飛,三人結為異姓兄弟。時值黃巾農民起義的風暴席卷全國,統治者糾集各地軍隊,對起義軍進行血腥鎮-壓,關羽即隨劉備在涿縣招募鄉勇,組織武裝,先后參加了幽州太守劉焉、中郎將盧植、校尉鄒清和校尉都亭侯公孫瓚的軍隊,同黃巾起義軍作戰。
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備依附公孫瓚,被任為平原縣(今山東省平原縣)令,后領平原相,關羽、張飛并為別部司馬,統領郡屬軍隊。
漢興平元年(194年),曹操與陶謙爭奪徐州,劉備帶關羽援救陶謙,被派為豫州刺史。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于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后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并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沖鋒,斬殺顏良于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當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用人情試探。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后我便會離去。”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進攻劉備,關羽戰敗被生擒,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后袁紹派大將顏良與淳于瓊、郭圖等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并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沖鋒,刺殺顏良于萬軍之中,并斬其首,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雖然《三國志》對于“斬顏良”的記載只有十九字,卻是正史中極少數載述古代武將“單挑”的文字中最明確的記錄之一。
初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用人情試探。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后便會離去。”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
劉備投靠劉表,屯兵于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于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于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斷曹仁后路。待劉備取得荊南,元勛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這其間襄陽實為曹操勢力范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于江北。劉備平定蜀地后,授權關羽掌管荊州地區中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州和從東吳借來的荊州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知道劉備已奪得益州,希望取回荊州。劉備卻說:“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孫權對此十分怨恨,便派魯肅索要荊州。孫劉兩方的將領在陣前“單刀會”,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孫權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余人馬于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準備從上游渡河,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駐守,關羽得知后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扎營,這個地方后來稱為“關羽瀨”。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但雙方關系已趨惡化。孫權方仇視劉備、關羽君臣。
? ? ? 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援救,時大雨令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將士紛紛往高處避水,而關羽則乘勢坐大船進行攻擊,于禁因為窮迫,于是向關羽投降,龐德?則被關羽所獲,因不向關羽投降而被關羽處斬,關羽還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曹操指派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當時曹操治郡下許多義軍早已受關羽遙控,更有許多叛亂都想引關羽為援,關羽威震華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欲自許遷都避關羽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愿看到關羽坐大,可聯合孫權牽制關羽。孫權果然因為覬覦荊州而襲擊關羽后方。曹操仍不放心,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而孫權也動用員主力部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并親自率軍為后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陸遜等遂次第攻陷荊州各地。
張遼等將未至,關羽便被徐晃一戰擊破。及后知悉后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軍隊家屬多在荊州,得知荊州失陷,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捕,和關平于臨沮被斬。孫權將關羽首級送交曹操,而曹操以諸侯之禮將關羽的尸骸下葬。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后主劉禪追謚關羽為“壯繆侯”。
關羽字篇三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相信大家都知道的,他身高九尺,面棗色那樣紅潤,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一身威風凜凜之氣。他姓關名羽,字壽長,后改為云長。在關羽結拜后,為自己鑄造了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在當時兵器中算重的了,可見他的力氣之大。
關羽善戰在英雄揮戈大戰呂布時,董卓先派華雄出場,連續斬了俞涉、潘鳳,這時無人來應付華雄,關羽主動站出來決定去迎戰,這曹操把酒給關羽,關羽不喝卻說:“酒且放下,待關某殺了敵將回來再飲不遲。”說完提起青龍偃月刀,飛身上馬殺入敵陣而去。可見他對自己的.本領十分自信,胸有成竹。外面鼓聲大震,喊聲連天,如天摧地塌,似岳撼山崩。關羽一個回合將華雄斬下了馬,將華雄的人頭帶回了營里,舉起那酒喝下去還是熱的,關羽速度之快,殺敵之猛,令人敬佩。就在這時,董卓親自點起二十萬大軍,分作兩路。袁紹得知情況,便命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去迎戰,誰知呂布騎赤兔馬,挺方天畫戟迎上前,連殺了數名大將,公孫瓚上去殺了幾回合,也敗下陣來,呂布就要刺向公孫瓚時,張飛沖了上來,和呂布殺了五十多回合,也分不出勝負。
關羽見了著急,把馬一拍,沖了上去,揮舞著青天龍偃月刀,和呂布殺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劉備也著急了,也沖了上去。劉、關、張圍著呂布打,呂布打不過,便用戟向劉備一刺,趁劉備躲閃時,騎著赤兔馬跑了。真是兄弟一條心,黃土變成金。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在戰場上多少敵將都敗在他的刀下。我喜歡三國演義里的英勇善戰的關云長。
關羽字篇四
關羽,字云長,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中心人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關羽的'詩句。
氣蓋世,勇而強。萬眾中,刺顏良。——宋人黃茂才《武安王贊》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三國演義》詩一(頌關羽)
氣蓋世,勇而強。萬眾中,刺顏良。——宋人黃茂才《武安王贊》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三國演義》詩一(頌關羽)
惟憑立國安邦手,先試青龍偃月刀。——羅貫中贊關羽詩句
關羽字篇五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那么你對關羽的了解哪些呢?今天本站小編和你分享關羽故事簡介,歡迎閱讀。
關羽(?-220xx年),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后,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后,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后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后,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崇為“武圣”,與“文圣”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他千里走單騎,一路奪關闖隘,化險為夷,這只是過的有形“關”,其實,他在曹營還過了五道無形“關”:一曰金錢關。曹操納降關羽,即在許昌撥一府與他居住,又備綾錦及金銀器皿相送,此后上馬金,下馬銀,又贈錦袍,又賜赤兔馬,源源不斷,可謂至豐至厚。二曰名位關。曹操初封關羽偏將軍,既封其為漢壽亭侯,始終以禮相待,可謂尊崇之極。三曰美女關。曹操先讓關羽與年青貌美的二位嫂嫂同居一室,誘使其亂倫,先見他秉燭立于戶外,通宵達旦,知不得逞,又撥美女十人,但關羽皆令服侍二位嫂子。四曰生活關。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口腹之欲足矣。五曰人情關。除了曹操百般用情外,還令張遼多番通融,千方百計以情打動關羽,讓其留下,但機關算盡,關羽始終不為之所動,到底還是掛印封金,決然而去。
關羽溫酒斬華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
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小將愿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曹操聽了,十分欣賞,于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關羽大意失荊州
諸葛亮進川的時候,把守衛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并囑咐他一定要聯孫抗曹。可關羽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硬是把孫權推到曹操那邊去了。
早在劉備自立為漢中王的時候,曹操就派人約會孫權,共同奪取荊州。孫權不僅沒有答應,反而愿和關羽結為兒女親家。關羽聽說大怒,對使者說:“我的虎女什么能嫁給那個犬子?”孫權見關羽實在無禮就決定趁關羽和曹軍交戰的機會,奪回荊州。
他的大將呂蒙把戰士化裝成商人的模樣,騙過了關羽的江邊守軍,順利渡江,趁關羽毫無防備,沒傷一兵一卒就占領了荊州。
在呂蒙渡江的同時,曹操派大將徐晃帶大隊人馬攻打關羽。徐晃的兵比關羽多,他把關羽包圍起來。關羽帶著關平、廖化拼命沖殺出一條血路,退到荊州城外的一個小城---麥城。
呂蒙看關羽不投降,就派兵加緊攻打。關羽知道麥城馬上要被攻破,就留下王甫、周倉守麥城,自己率領關平、趙累和200名士兵從北門沖了出去。
關羽在狹窄的山間小路上遇上兩次伏擊,身邊的士兵越來越少。關羽一心想快點跑回成都,別的什么都顧不上了。突然一聲炮響,關羽的馬被絆馬索絆倒,他從馬上摔了下來,伏兵立刻把他捆得結結實實。
孫權要勸降關羽,關羽大罵孫權。主薄左憲對孫權說:“曹操當年對關羽那么好,可關羽還是殺了他的人,去投奔劉備,你現在能留住關羽嗎!”孫權就把關羽殺了。
關羽敗走麥城
孫權接獲曹操書信,欣然答應攻取荊州。便將取荊州的任務交給大將呂蒙。
呂蒙到陸口,探子報告說沿江都有烽火臺,荊州軍馬也有所防備。呂蒙悶悶不樂,便躺下稱病不出。孫權便派女婿陸遜去看他,陸遜知道呂蒙無病,卻勸他裝病辭職。
孫權依計召呂蒙往建業養病,于是攻打荊州之事,便讓年輕的陸遜接替。陸遜故意派人送信給關羽,信中對關羽大肆吹捧,關羽走麥城。關羽從此松懈了對荊州的防備,并將荊州的兵力調往樊城,關羽走麥城。
孫權得知荊州防務空虛,便拜呂蒙為大都督起兵攻荊州。呂蒙將戰船偽裝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騙過烽火臺的守兵。當夜二更船內精兵殺上岸來,占了烽火臺,拿下了荊州。
公安守將傅士仁見荊州已失,又對失火之事對關羽懷恨在心,便到荊州投降了。孫權要他去南郡勸說糜芳,最后糜芳也投降了。
屯兵于陽陵坡的曹將徐晃得知東吳攻下了荊州,也出奇兵攻下了偃城、四冢。關平兵敗,逃回大寨告訴關羽,荊州已失,關羽卻不相信,關羽走麥城。
徐晃兵到關羽寨前,關羽箭傷未好,仍親自出陣與徐晃大戰八十余回合。曹仁也因曹操領兵前來相助,便殺出樊城,徐、曹兩下夾擊,關羽不敵敗走。關羽引兵渡過襄江,探馬報說荊州失陷,又說公安、南郡守將投敵。關羽大怒。昏絕于地。待關羽醒來,便依趙累之見,一面派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去奪回荊州,以為安身之地,關羽走麥城。
曹操見樊城已無危險,便不再追擊,反而觀看東吳與關羽交戰。此時,徐晃領兵來見,曹操因他殺得關羽棄寨而逃,親自出寨迎接,并封他為南平將軍,駐守襄陽。
關羽率軍繼續向荊州前進,一路與吳軍不斷戰斗。走到一個山谷,被吳軍四面包圍。關平見軍心已亂,勸關羽到麥城駐扎,讓廖化到上庸向劉封、孟達處求援。
劉封聽了廖化哭訴后,想前去解救關羽,但孟達卻盡說關羽的是非,使劉封一改初衷,不愿出兵援救。廖化見哭訴無用,便往成都去了。
關羽身臨絕境,東吳便差諸葛瑾前來勸降,但關羽卻不為所動,說∶“若城破,最多一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我身雖死,卻可名垂丹青。先生不必多說,我要與孫權決一死戰!”諸葛瑾再三勸誘,最后仍然無功而還。
諸葛瑾回報孫權,呂蒙說他已有計策擒拿關羽,便讓朱然埋伏在麥城以北,潘璋引兵埋伏在臨沮。又令將士三面攻打麥城,只空北門。
關羽走麥城,不愿困死麥城,欲從小路突圍前往西川。王甫勸他走大路,關羽說就是有埋伏,他也不怕。王甫見他不聽,便與關羽哭別。
關羽率關平等二百余騎,從麥城北門沖出。走沒多遠,遇朱然伏兵四面殺來,關羽逃往臨沮。行到決石地方,潘璋引伏兵截路,將關羽等人用絆馬索絆倒,關羽走麥城,被馬忠捉了。
關羽走麥城失敗,孫權愛關羽才德,勸他投降,關羽兩眼圓睜,厲聲大罵。孫權考慮良久之后,才叫人將關羽父子推出斬首。
呂蒙設計害了關羽,便覺心神不寧。一天,孫權為他慶功,他精神失常自稱關羽,要殺呂蒙報仇,喧鬧一陣后,便倒地而死。
張昭向孫權獻轉禍之計。孫權便依計把關羽的首級送與曹操。曹操明白孫權的用心,便將關羽的首級配上沉香木身軀,用王侯之禮安葬了。
關羽走麥城,關羽父子被害的消息傳到成都,劉備大叫一聲,昏倒在地。
劉備從此不吃不喝,每天只是痛哭不止,連眼睛都哭出血來,發誓要引兵為關羽走麥城報仇。劉備在成都南門外親自主持招魂祭奠,終日嚎哭不止。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后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后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
在十八鎮諸侯討董卓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 劉備徐州兵敗,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為曹操解白馬之圍,斬顏良、誅文丑。得知劉備下落后,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兄弟釋疑,在古城三兄弟聚義。 赤壁之戰時在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劉備稱王后,關羽官拜五虎上將之首,領兵攻取襄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樊城之戰時被毒箭暗算,刮骨療毒,后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徐晃趁機奪了偃城,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后被殺,蜀吳魏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 死后曾經數次顯圣,追呂蒙之魂,罵孫權,驚曹操。
此外,《三國演義》中以旁白視角敘事時,通常稱關羽為“云長”或“關公”,極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國演義》中除了對皇帝稱帝號外,亦只有關羽、劉備、諸葛亮有此待遇。
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大致與小說相同,只增加了對關公身世的描寫。
在傳統戲曲中,關羽屬于”生“角,臉譜也非常有特色,面生七痣,眉心中間三粒,鼻子左右各兩粒;七粒朱砂痣,紅似點血,因此顯得格外威風。以關羽為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有《斬熊虎》、《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屯土山》、《月下斬貂蟬》、《過五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