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數數游戲篇一
能夠獨立地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并知道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在此基礎上,對計數單位“個(一)”、“十”、“百”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內各數的過程,及對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的估計,感受100以內各數的意義。
通過對100以內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數數的興趣及估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百”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數數過程中,接近整十數時的數數。
一、談話導入新課
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今天這節課,我們要認識比20更大的數100以內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數數、掌握不同的數數方法
通過數老師的手指個數,復習10個一是十。通過數3個同學的手指個數掌握4種常用的數數方法,并滲透在數數時要根據實物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數數方法。
(二)畫圓建立數數的模型、掌握數的組成
1、讓學生用點數的方法數出班級學生人數,并滲透在點數時,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定要手口一致。
2、讓學生畫圓表示出班級學生人數
(1)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圓表示班級學生人數。畫之前思考,畫出的圓怎樣擺,能讓老師和學生不用數就能看出圓的個數。
(2)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在幾種有代表性的畫法當中自己觀察比較出那種畫法最容易看出圓的個數。
3、出示老師畫的圓每行10個,共9行,再多3個。
(2)老師接著畫圓,請學生幫老師數一數,畫了多少個。畫到99個的時候,故意停下來,現在有多少個圓老師再畫一個是多少個你知道100里面有幾個十嗎幾個十是一百(板書10個十是一百)
三、數數和數的組成鞏固練習,滲透估算的同時感受100的實際意義。
1、引導學生估計出書上第33頁小羊的只數,然后再10只10只的圈起來數出小羊的只數,教學中滲透估算方法。
2、展示100枝鉛筆。讓學生估計有多少枝鉛筆,再帶領學生10枝10枝、5枝5枝、2枝2枝、1枝1枝的數出鉛筆的枝數。并相機的說出相應數的組成。
3、通過觀察比較100枝鉛筆、100根小棒、100粒米和100枚硬幣,滲透估算的同時感受100的實際意義。
4、展示生活中的100及100以內的數,讓學生在課后尋找生活中100以內的數。
四、課堂小結和自我評價
1、能用不同方法進行數數,請給自己畫一個笑臉。
2、知道100以內的數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請再給自己畫一個笑臉。
3、認真聽別人發言,積極思考,請繼續給自己畫一個笑臉。
數數游戲篇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引導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反復點數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內數的概念,培養數感,并借助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自主建構知識的學習方式。
1、學生上講臺展示數小棒的時候,由于背對著下面的學生,所以遮擋了大家的視線,看他怎么數的過程不是很清楚。
2、拐彎處數數處理不妥,強調不夠,如49數到50的數數。對29個再加一個是多少?39個再加一個是多少應再多加強調。因為在課前的數數訓練中,學生基本都能數到100多。
3、在一個教學環節結束后,小結不夠。這點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
4、教師講得過多,許多應由學生講的地方,教師都搶來自己一個人代說了,留給學生動口動思維的空間不夠多,應盡情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完成,積極地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扶持者、引導者的課堂氛圍。
數數游戲篇三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里的“數數和數的組成”,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一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體會數是數出來的,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數學活動中學會新知。
本節課是利用“百羊圖”創設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導學生數出10只羊、20只羊,讓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知,再讓學生估一估這幅圖上的羊有多少只,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體會出100要比20多得多。在此過程中學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從而培養了他們估計的意識。在做課后練習“數皮球”這幅圖時,也是先指名讓多位學生來估一估,再設法數出皮球的數量,讓所學知識既得到鞏固,又得到發展。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去數小棒,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進而突破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這一難點,教師在此過程中擔任的只是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數的組成時,也是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在操作中思考,并獲取新知,這樣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時,有些地方我認為須進一步改進,如要調控好活動的時間、秩序,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等等。只有讓每位學生都認認真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學才會起到好效果。
數數游戲篇四
本單元的內容的100以內數的認識。本節課是起始課,通過“白羊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體會比以前學的20多得多。
這節課第一個環節:
首先讓學生從1數到20,從20數到1,引出課題,接著呈現“白羊圖”,讓學生估一估有多少個羊,感知比20多得多。最后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是怎樣估計的。
第二個環節:
課前已經準備了100根小棒,使學生學會口手一致地數數,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整體感受100的大小。
先數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并回答:一捆是( )根,一個十是( ),10個一是( )。
接著再一根一根地數,再數出10根捆成一捆,并接著提問,現在是( )根,( )個十。
接著數出1根,提問:現在一共有幾根?有( )個十和( )個一組成。(21里面有( 2 )個十和( 1 )個一。)
在擺小棒的同時學習了數的組成。
.....
29,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添上1根( )。
......
39,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添上1根( )。
......
突破
99,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在添上1根是( ),10個十是( ),十個十個地數,十個十是( ),100里面有( )個十。
從直觀、無學具到直觀有結構的學具,使學生充分體會十進制計數法(10根捆成一捆),加深對計數單位“一”(個)和“十”的認識,在擺小棒時突破數數的難點----“拐彎數”。
在課后的練習中鞏固本節課學習內容。課后第2題,數出小豬吹了幾個泡泡,可以一個一個挨著數,也可以數出10個圈一圈,不管用那種方法都給予肯定。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充當引導者,一步步地追問,讓學生勤于思考;小棒的操作,讓學生手、口、腦并用,并突破重點難點。
數數游戲篇五
1、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2、會手口一致的點數,并說出總數。
3、能按數拿取相等數量的物體。
1、幼兒人手一份:實物紐扣、樹葉、珠子等一到5個,圓點卡片一到五個。
2、圖片一幅,幼兒操作材料。
1、復習"5"以內的數數。
2、出示圖片,幼兒觀察、自由討論。
師:開學了,小兔要送花給我們小朋友。大家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小朋友們一起數一數圖中各種東西的數量(一輛小車、一只小兔、兩個車輪、三個氣球、四只蝴蝶、五朵花)。
教師說圖中的任一內容,幼兒出示相應數量的圓點卡片。
3、幼兒操作練習:按數取物。
(2)請幼兒拿出各種實物,數一數,各有幾個,說出總數。
(3)教師報數,請幼兒拿相等數量的物品。
4、玩"手指游戲"。
游戲開始,教師和幼兒邊說兒歌邊做動作:拍拍手,藏小手(雙手放背后)。你出"5"(教師伸出5個手指),我出"5"(幼兒伸出5個手指)。數一數。對不對?(幼兒點數手指,并說出總數。)對,對,對。(用同樣方法,教師分別出示1個、2個、3個、4個手指,游戲反復進行。)
數數游戲篇六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程建立數感,這是《新課標》中強調和重視的問題之一。數感是一種學習數學的基本素養,它是數的意義和有效計算等數學教學活動的基礎,是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一座橋梁。《新課標》中將培養學生的數感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在不同學段中都有著明確的要求,這是數學課程改革的方向和需要,也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培養目標。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基于學生已學的20以內數的基礎之上的教學,而《數數、數的組成》這個內容是為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做好鋪墊,也是為了體現數與生活密切聯系。我強調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從已學的20以內數為出發點,利用生活中常見物品分類、數數等,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數數,數的組成這一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并能熟練地說出數的組成,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字的含義,能將數字形象化。難點就在進位。
一、《數數、數的組成》教學過程
1、數數教學中,我借助小棒進行數數,出示圖片:19根小棒,讓學生說出這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說:1個十9個一組成19。問:19添上1是多少?學生答:9加1等于10,10加10等于20。接著帶著學生一起數20 以后的數,當遇到29時,問:29添上1是多少?······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體會到9添1是10,強調滿十進一的思想,注重學生學習數數的方法。從中讓學生發現10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幾個十。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地學習,實現個性化發展。
2、當學生掌握了數數的方法后,我讓學生結合書本上的百羊圖數一數,看看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又快又準的數出圖上有多少只羊,進一步讓學生感受一百到底有多少,初步建立數感。
3、口答大比拼,說一些數讓學生來數一數和猜一猜,通過這樣教學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數的順序和數的組成。在課堂上設置小組比賽搶答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鞏固練習,層層遞進。
(1)出示小棒,看看組成了數幾?進一步鞏固數的組成。
(2)數數:有兩個兩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十個十個的數,發揮多樣數的過程。
(3)判斷對錯。突出學生的學困點。
二、教學反思
整堂課難點進行了突破,但是重點并不突出。
1、在數百羊圖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猜一猜、估一估,所以學生對于100的大小不是很敏感。在這個部分可以讓學生說說:為什么不是10只或者20只,讓學生感受到10有多少,20有多少,100又有多少。這樣對于學生的數感建立很有幫助。
2、數數的過程過于單一,在新授部分沒有進行多樣數,以至于在鞏固練習時,學生們遇到了困難,無法很快的回答出答案。在口答大比拼時:就可以進行小組競賽,一組一組的數,有一個一個數的,有兩個兩個數的,有五個五個數的,有十個十個數的,有倒著數的,有分段數的。通過這樣的過程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調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氣氛,并且重點進行了突破。
3、判斷題可以改成猜一猜,讓學生猜一猜這個數是多少。又把重難點進一步的突破了。
我找到了自己本課的不足。因此,以后的課堂中還需要多思考每個教學環節的合理性,注意時間的分配,題型的搭配,利用有效的時間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消化當堂所學的內容。
數數游戲篇七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實際的教學中,讓數學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每一位學生并非上學后才接觸數學,也不僅僅是在學校中才接觸數學,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碰到各種數學問題,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數學認識,這些數學知識雖然是非正規的、不系統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錯誤的,但對學生來說是生動有趣和真實的,是學校中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必要基礎。”我們不能夠把學生看作一張白紙,這就決定了對小學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是對經驗現象的歸納與引伸。
《數數、數的組成》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數,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的特點,以活動為主線組織教學,使孩子們更愛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精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活動,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數學的學習建立在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基礎上,對他們學好數學有積極意義。
本節課教學伊始,我設計了與學生進行課前交流,了解了大部分學生能夠口頭數數,并且激發了他們學習數數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選用了生活中常見的玉米和大豆的種子,旨在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動手操作,在反復點數的過程中,建立起數的概念,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主動構建的學習方式。
在師生互動中完成了對已有經驗的歸納與引伸。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出現一些錯誤,笑聲、掌聲不斷,這些錯誤在我們成人眼中簡直是幼稚的、沒有道理的,但對小學生來說,它們是美麗的錯誤,課堂本身就是可以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場所,這樣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
“生活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一旦教師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兩者融通,學生就可能感受到書本知識的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價值,就有可能增強自己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學習就有可能是一項樂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動了。”本節課的教學,從課前數數談話導入到數生活中的種子,到游戲中的估計糖的數量,無處不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系,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教育財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最后,在整個教學設計中,體現了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是“標準”中提倡的學習方式。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講得多,占用的時間多。而現在,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自己探究,合作學習,孩子們是多么的快樂。而且學生在嘗試中會有所發現,在討論中會明白道理,在合作中能享受成功,在質疑中能發展自我。
數數游戲篇八
讓學生初步感知100有多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引出課題。
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十的形成,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通過操作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以競賽形式練習數數,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孩子的學習興趣高漲,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和數的組成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還是借助小棒,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清數的組成,同時從接近整十的數到整十數過渡的數數也合在這一環節中教學,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對口令數數”主要是讓學生脫離小棒數數,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由直觀認識上升到抽象認識。
“鞏固練習”的安排主要是為了強化本課的難點:數的組成。
這一環節我試圖通過數20以內的數過渡到數100以內各數,安排了一疊作業本和一瓶彈珠,讓學生整體感知100這個數到底有多少。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并沒有展示給學生看這疊作業本就是100本,這瓶彈珠就有100顆,導致這些教具都變得多余。因此,這一環節教學目標性不強。
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它們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了孩子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和數的組成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還是借助小棒,讓學生直觀認清35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學生學習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同時讓學生邊擺小棒邊從接近整十數數到整十,把新的一個十捆成一捆,讓學生形象地感知這個整十數,難點基本上突破了。
對口令數數更讓學生對數100以內的數增加了興趣,這一環節學生學得還不錯。
這節課重在動手操作和數數,對于練習的設計就顯得單薄而缺乏層次感。
總之,本節課最大的不足在于各個環節的目標落實還不夠到位,有點“蜻蜓點水”。本學期我們一直在講“科學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顯然我在這方面需要好好努力。
數數游戲篇九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一)復習。
1、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 )
20是( )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 )
( )個十和( )個一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頁圖。
提出問題:
(1)畫面上有幾個小朋友(4個)
(2)他們在干什么(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有的說大概有100只,有的說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
1、教學例1。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滿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教師拿出一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十是一百。(板書)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l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數小棒從三十五數到四十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35根小棒,看誰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數一直數到四十二。(強調數到三十九根再數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幾捆又幾根
(2)離開實物直接數數,從八十八數到一百、
(3)做課本第35頁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六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數是什么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教師出示3捆又5根小棒問學生現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導學生認真觀察。35根小棒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個十和5個一組成多少呢(3個十和5個一組成35)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5頁 例2下面的“做一做”。
2、再投影出示第33頁圖。
提問個別學生: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這些羊有幾只
3、兩人一組,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學號,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號。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號、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號、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十一組成的。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后記: